【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第3节 体会文中语句的含义演练(含解析)
15年度-金版教程:新课标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1-2-2
第21页
金版教程 · 高三一轮总复习· 新课标 语文
真题体验延伸
基础整合覆盖
技法探究例破
经典演练提能
限时规范特训
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 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末句“望”字
是全诗的诗眼,用得极妙。“望”在诗中是指登高远眺,翘望
故乡。“望”字紧扣题目中的“寄京华亲故”来写,饱含着诗 人的思乡之情。但是,望而不能归是痛苦的,而望又毕竟能获 得某种满足;在痛苦与满足的矛盾中,诗人尽情望去,唯恐望 得不够,而要身化千亿去望,可见其思乡之深。
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六个叠音词,“迢
迢”写牵牛星之远,“皎皎”写织女星之明,“纤纤”写素手 之细,“札札”写机杼之声,“盈盈”写银河之水,“脉脉” 写相视之态。这些叠音词既是对外在情景的细致描绘,又是作 者内心真挚感情的巧妙抒发。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18页
金版教程 · 高三一轮总复习· 新课标 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 7页
金版教程 · 高三一轮总复习· 新课标 语文
真题体验延伸
基础整合覆盖
技法探究例破
经典演练提能
限时规范特训
[诗歌助读] 《钓船归》一词是贺铸退隐到苏州以后所写。词人的归隐
虽然有对仕途的失望,但更多的是一种自愿选择,所以他能够
非常宁静地享受山光水色,并流露出一种安闲自得之情。
感与和谐的暖色感。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19页
金版教程 · 高三一轮总复习· 新课标 语文
真题体验延伸
基础整合覆盖
技法探究例破
经典演练提能
限时规范特训
4.形象拟声的词。 有些拟声词也属叠词,在诗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其作用是
【金版教程】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三板块 3.13文学类文本 散文阅读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
【金版教程】2016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三板块 3.13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整体思路分析]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窗下的儿子王若楠又是一年的春节了,记得小时候,到了正月初一的这一天,父亲照例要带着我和姐姐到爷爷家去。
在这一天里,无论如何也不能和其他小伙伴们一块玩了。
即便是我参加工作之后也从未改变过。
在我看来,这是每年不得不循环一次的固定“程序”;对父亲来说,那就是一项经年累月的“规矩”了。
早年,爷爷和奶奶还活着,尽管他们不富裕,我和姐姐每年照例会拿到爷爷和奶奶分别给我们的压岁钱——5块、10块。
钱虽不多,但很温暖。
那种来自爷爷奶奶的温暖是很不一样的,觉得很沉,也很庄重,像是在爷爷奶奶的身后还站着他们的双亲和长辈。
整个家族的人都在默默地看着这一幕幕,弥漫着一股家庭温暖与传承的气息。
然后,一家人便在一起吃顿团圆饭。
我和姐姐只是默默地吃着,默默地看着。
这一家人似乎都不是太“热闹”的人。
而这样的聚会,一年也只有这一次,然后,大家便各自忙自己的事去了。
很快,第三代的我们都已经长大了,可奶奶就是在这个时候离开了她的这一大群儿女,也离开了几乎陪伴了她一生的爷爷。
奶奶走后,姑姑和爷爷在一起生活。
因为爷爷的年纪大了,身体又不是很好,需要有一个人在他的身边照顾。
我原以为,旧历的除夕不用再去爷爷那里吃团圆饭了,初二或者初三去就可以了。
可是到了旧历的新年,父亲照例领着我到爷爷家拜年。
姐姐在电视台工作,越是过节越是忙。
按说这旧历的春节,毕竟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喜气的气氛会很热烈,然而,由于奶奶不在了,爷爷家的除夕之夜显得格外的冷清落寞。
爷爷的孩子们都来了,可怎么也看不出往年的那种温暖的气息了。
爷爷看上去也有些孤独,驼着背,总是时不时地叹气。
虽然叹气声很轻,可总让人觉得沉重。
然后,他开始挪挪自己的身体,看看自己身旁的位置——那位置上以往坐着的是奶奶,而现在坐着的是他的大儿子了。
回去的路上,父亲也总是在不断地叹息。
15年度-金版教程:新课标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3-3-1
辞,所以扩写点“怎样地”飞向远方。为了生动,可添加状语
加以修饰限制,像什么一样怎样地飞。
第三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第18页
金版教程 · 高三一轮总复习· 新课标 语文
真题体验延伸
基础整合覆盖
技法探究例破
经典演练提能
[答案 ]
青春,应该像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
个头矮小,还没有长出飞翔的翅膀,也要借助风力飞向远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第20页
金版教程 · 高三一轮总复习· 新课标 语文
真题体验延伸
基础整合覆盖
技法探究例破
经典演练提能
[ 解析 ]
本题考查考生续写型扩展语句的能力。解答此
题,首先要分析所给句子的含意,确定扩展点。所给句子中有 两个关键短语,一是“最恶劣的境遇”,二是“不可剥夺的精 神力量”。弄清了扩展点后,可从所给的三个人物形象中选择 一个自己熟悉的、有内容可写的形象,紧扣所给句子中的两个
金版教程 · 高三一轮总复习· 新课标 语文
真题体验延伸
基础整合覆盖
技法探究例破
经典演练提能
专题三 扩展语句
第一节
压缩语段
扩展语句 ——锦上添花二月春
第三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第 1页
金版教程 · 高三一轮总复习· 新课标 语文
真题体验延伸
基础整合展语句”题是命题者要求考生按照所设定的情境,或 者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将所给出的语言材料发散、 扩展为符合考查要求的一句或几句话的题目。此类题需通过修 饰、想象来扩充语句,使其语意更为丰富。
金版教程 · 高三一轮总复习· 新课标 语文
【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第4节 小说的主旨情感经典演练推荐(含解析)
【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第4节小说的主旨情感经典演练推荐(含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捉贼张爱国天地间一片死寂,只有大朵大朵的雪花落地的“沙沙”声。
虽然裹着厚厚的棉袍棉裤,但还是无法抵御彻骨的寒气。
我弓腰缩背,双手紧拢,踩着没过脚踝的雪,跟着父亲走向村外的后岗。
父亲仿佛看出了我的怨气,说:“今晚一定能捉住那个贼。
”“不就几捆稻草吗?大半夜还出来受冻!”我没好气地说,我总以为父亲是小题大做。
“你说得轻巧,没了稻草,开春后咱家大牯牛吃什么?”父亲说着就愤愤起来,“再说了,不要脸的贼你不捉住他,还不知要祸害多少人呢!”到了后岗,父亲用手电筒四下照了照,茫茫雪地里,只有我家一大一小两个草堆,顶着厚厚的雪,静静地矗立着。
我和父亲钻进小草堆洞里,茫然地看着黑咕隆咚的雪的世界。
草堆洞里虽然比外面暖和了许多,但绝比不上家里,更比不了暖和的被窝,我的双脚很快就冻得生疼。
“今晚不会有贼了吧?”我说——我想让父亲同意我们早点撤退,可父亲却传出了轻微的鼾声——他天天劳作不闲,今儿又推了一整天的磨,实在太困了。
不知过了多久,雪停了,却下起了冰子,纷纷扬扬地撒进草堆洞。
草堆洞俨然成了冰窖,没有一丝温度。
我正要推醒父亲回家,却见一窝微弱的灯光向这边慢慢移来。
很快,我看到了,是两个孩子,一大一小,提着防风的煤油灯,径直来到我家大草堆前。
“从里面拉,轻点,别拉倒了草堆。
”小个子低声对大个子说,还挥了挥右臂——半截的右臂!天啊,她不是孩子,是矮婶啊!我忘记了推醒父亲:矮婶怎么会干这种事?怎么干这种事还带着儿子小江——小江比我还小一岁啊。
小江双手抓着一捆稻草使劲往外拉,一个没注意,重重地滑倒在雪地里。
矮婶急忙上前扶起,叫他接着拉。
小江嘴里却愤愤地嘀咕着什么,站立一旁,不愿拉了。
寒风中,母子俩僵持着,浑身颤抖——小江上身穿一件破棉袄,下身是一件旧单衣,而矮婶上下身穿的都是破旧的单衣。
矮婶放下煤油灯,用左手吃力地拉着小江刚刚拉过的那捆稻草,可稻草压得太紧,她发了好几次力也拉不下。
【金版教程】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三板块 3.14实用类文本阅读综合进阶特训(含解析)
【金版教程】2016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三板块 3.14实用类文本阅读综合进阶特训(含解析)第一练题苑撷真[人物传记]一、[2013·辽宁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吴良镛:筑梦人生①1922年的春深时节,吴良镛出生于南京一个普通职员家庭。
年少的他,目睹了收账人无情揭走自家的屋瓦,凄风苦雨中一家人被迫告别祖居。
1937年南京沦陷前,他先后到武汉、重庆求学;1940年在重庆合川参加大学招生考试时,他亲历了日军战机对大半座城市的轰炸。
流离失所、国破家亡的血泪,促使青年吴良镛默默许下宏愿,在内心树立起“谋万人居”的理想。
②1950年,吴良镛结束在美国的研读深造,投身于新中国建设,协助梁思成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
此后,风雨数十载,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导向,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到教书育人,他不知疲倦地奔忙着,孜孜探求着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建设之路。
他指出,西方建筑史是“石头的历史”,而中国古代建筑史是“土木的历史”,因此,北京旧城这个世界城市史上无与伦比之杰作的保护工作尤为不易。
随着一批批新建筑、一座座新城市的拔地而起,吴良镛的心头却日益萦绕着浓密的困惑。
他认为,旧城的改造不仅要满足现代生活的舒适要求,还要与原有的历史环境密切结合。
③“自古太守多诗人。
”在吴良镛看来,作为城市规划者的市长,不仅要具备革命家的情操,还应具有诗人的情怀、史学家的渊博。
“衣服破了一定要扔掉吗?是不是想想办法,例如打个漂亮补丁或绣上图案。
”相对于大拆大建,吴良镛提出了“有机更新”理论和建造“类四合院”住房体系的构想。
他的这一理论,被成功应用于北京菊儿胡同四合院改造工程。
菊儿胡同居民曾一直被危房、积水等问题困扰着。
由于许多改造方案与旧城风貌保护相冲突,改造项目一直停滞在规划层面。
吴良镛说:“民惟邦本,普通人的居住问题是建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
”他不辞辛劳,反复修改施工方案,每天拖着装满资料的小车到建筑馆工作,或奔波于尘土飞扬的工地。
15年度-金版教程:新课标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2-2-1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 5页
金版教程 · 高三一轮总复习· 新课标 语文
真题体验延伸
技法探究例破
经典演练提能
4.命题预测:2015年高考,在考查的能力点上,将可能以 分析综合为基础,更倾向鉴赏能力的考查。侧重对文本的“体 验”“感受”“品味”“领悟”。探究性试题会得到强化,而 且将侧重于对人文精神、生命价值、审美求真等角度的探讨, 关注考生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 4页
金版教程 · 高三一轮总复习· 新课标 语文
真题体验延伸
技法探究例破
经典演练提能
2.试题样式:新课标全国卷模式(含辽宁卷)高考在小说板 块中试题样式相对稳定,题量为四题;题型相对稳定,命题方 式基本上是一个选择题和三个主观性题目。 3.考题特点: (1)高考命题人设计问题离不开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 (2)设计问题的切入点较小,问题较具体。 (3)答案内容趋向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10页
金版教程 · 高三一轮总复习· 新课标 语文
真题体验延伸
技法探究例破
经典演练提能
“骑士跳栏!”
骑士模样的形状在墙上蹦了一下。 “玉兔食菜!” 顿时,出现一只兔子在啃白菜。 “山羊爬坡!” 果然,山羊模样的影子开始步履艰难地爬一个陡坡。 “现在我要让这昙花一现的形象具有独立的生命,向大家 揭示一个无声的新世界。”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13页
金版教程 · 高三一轮总复习· 新课标 语文
真题体验延伸
技法探究例破
经典演练提能
“给它这块鸡脯。” “梨!看着它如何吃梨一定妙不可言。” “很好。诸位,现在先吃鸡脯。噢,劳驾哪位递给我一条 餐巾?谢谢!” 所有人都兴致勃勃地加入了这场娱乐。 “再给它吃点饼,你这影子可有点干瘦呵!” “喂,机灵鬼,你的影子喝酒不?给它这杯酒,喝了可以 解愁。” “哎哟,我笑得实在受不了喽。”
【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第5节 分析作品形象经典演练推荐(含解析)
【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三第5节分析作品形象经典演练推荐(含解析)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天幕上的舞蹈刘明霞①当单位门前那棵硕大的木棉树一马当先,开得热热闹闹、纷纷扬扬的时候,我就知道春天来了,春天就这么匆匆地、猝不及防地来了。
②上班下班从树下走过,不经意间,“啪”的一声,一朵红艳艳的木棉花就会砸在你的脑袋上、脖子上或脚边。
躬身捡起那一朵水灵灵的花儿,它肥厚丰腴,娇艳无比。
我不由伫立仰望:那伸向天空的树枝上,点缀着红彤彤的艳丽,如舞女的长裙凌空飞起,姿态翩然,在天幕上飞舞、摇曳,挑逗着阳光。
哦,木棉,如果说那些低矮的灌木开出的叫花的话,那么,天幕上开出的你定是花的精灵了。
我想,大喜大悲是人生的一种境界,而有的时候,灵魂的震撼既不是喜也不是悲,而是一种眩晕,一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
我与木棉只是萍水相逢啊,而我却仿佛等了她很久很久……③木棉在晴空里蕴足了那种如梦如幻的气质,点染出闹春的意境,这个时候,该有一首曲调轻柔舒缓、歌词婉约优美的歌来伴随她舞蹈的。
木棉,这所有的魅力始于哪一天呢?是谁亲手把你种在这儿的?在狭窄的街道上,在对视着的屋顶与屋顶之间,你显得独立又不孤寂,但你似乎总在超脱。
也许,人们不理解你为何总要高高在上,难道华丽高尚的你喜欢这样曲高和寡?你独树一帜,是不想与俗艳争宠,还是喜欢享受孤独?这里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只是一树艳红。
红花还要绿叶配,你是真正的红花,真正的红颜,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娇艳没有丝毫造作。
你违反了花与叶的辩证关系是想证明自己没有依附心理,还是因为宁缺毋滥呢?你独挡风雨的侵袭又守住生命的质量,你是花中的君子啊!当我看到你舞动长裙在风中吟唱时,我终于明白了你的选择。
④以蓝天为背景,以白云为道具,你的舞姿梳理着时间和音乐。
木棉,你实在是一个高洁而空灵的舞者啊!⑤也许,人间意味浓烈,世俗气息浓郁的灵魂,终是不能升入天堂的,所以,你摆脱世俗,奋不顾身地冲向云天。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散文阅读+分析综合)第03课 解题锦囊(含解析)
第03课解题锦囊【解题锦囊】一、分析散文结构。
结构是散文的骨架,线索是散文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形散神聚”是散文的结构特点之一。
散文的结构作为一种由生活事件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存在形态,具有共时和历时的双重秉性,表层结构和潜在结构的多重语义。
散文的结构指内部的逻辑联系和外部的组织形式,包括情节、线索、脉络、层次、段落过渡照应、开头与结尾等。
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都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一篇文章的结构是作者写作思路的体现。
散文结构不仅指文章的客观组织方式,而且包括创作主体的意识、情感、思想,特别是独特的生命体验转化为物质形态的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优秀的散文作品所呈现出来的结构形态,总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外部和内部的圆融,规范和独创的和谐。
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散文结构。
高考试题分析散文结构,可以从九个角度去进行:(1)人物角度;(2)事件角度;(3)景物角度;(4)情感角度;(5)意境角度;(6)空间角度;(7)时间角度;(8)主题角度;(9)全文角度。
至于采用什么分析散文结构,在考试中,要根据试题具体的要求,精准分析。
二、概括散文主题。
散文中所蕴含的中心思想也是主题,是散文内容的主体和核心。
对散文主题的概括,必须是在理解语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进行。
概括散文主题的基本方法有: ①从寻找语段的中心句入手。
比如上面试题正是从理解中心句开始把握主题的。
文段的中心句常在段首或段尾。
文体不同,所揭示的中心也就不同。
小说为议论的语句,散文为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即“文眼”。
②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入手。
从文章的结构可以分析作者的行文思路,进而明确作者的写作重点与中心。
分析语段时,还要注意从句与句间的关系入手,明确句群所表达的重点。
③从体会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
2015年高考作文阅卷手记之3
2015年高考作文阅卷手记之3【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
”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和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考题解析】2015年山东卷的作文命题可以说基本遵循命题规律,即“保持多年连续性和一贯性”的原则,近三年均采用新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融入对社会生活或文化现象的思考,写作中渗透人文思考元素,渗透社会生活现象,考查考生对世界的独特认识和感受,体现了作文命题的一贯规律。
总体而言,今年的山东卷作文体现了一定的开放性和进步性。
这道作文题目可以多角度立意构思,从父亲的角度、孩子的角度或者综合材料的角度都可以。
紧扣材料,可以有如下思考方向:1.围绕父亲的话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迪。
更重要的是得到果实就可以,更重要的是结果;凡事要有主次轻重,不要抓事情的细枝末节;更重要的是认清事物的本质,从本质入手;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少些无谓的争闹与分辨等等。
2.万事万物都有其自然的法则,依循这自然的发展,常常回头看看自己的脚跟,才是生命成长正常的态度。
种什么样的因会结出什么样的果,是必然的,丝瓜虽与肉豆无法分辨,但丝瓜是丝瓜,肉豆是肉豆,这是永远不会变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丝瓜长出好的丝瓜,让肉豆结出肥硕的肉豆。
3.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和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虽然扯断了茎叶,但说明孩子想分开两种植物,想认清它们,这就证明孩子有一种探索精神,可以写鼓励探索精神,鼓励创新精神。
4.可以联系人生,人生也如丝瓜藤和肉豆须一样,时不时与人纠缠不清,只要记住自己的目标,更重要的是结果;还可写只要内涵没有走偏,又何必纠结于无关紧要的形式呢?从高考阅卷情况来看,很多考生不能思考当今社会热点有没有类似问题,我的文章要反映或解决当前存在的什么问题,换言之,很多考生写出的作文太浅显,观点不能鞭辟入里,入木三分,没有把问题说到点子上,没能抓住事物之间最关键最本质的联系。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讲义-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考情纵览阅读素养1.形散而神聚。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表达事件的发展,也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借景抒情,也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聚〞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这些都是为更好地表现主题服务的。
2.情理交融,意味盎然。
“情〞指散文中表现出来的情调趣味,它表达了作者对生活深沉含蓄,而且它又更多地把情感寓于所描写的生活材料中,转为一种情趣。
“理〞即哲理,指作者对生活进行独到的观察、深刻的思考和精心的提炼后形成的人生经验;也可指事理,即散文中表现出的对生活的认识和对生活经验的总结。
有些散文虽然取材小,但却饱含哲理,并且散文中表达的这些哲理不是凭空而发,它们往往与情绪紧密相依,是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的升华和结晶。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散文的语言往往具有高度准确的概括力,作者也力求做到句中无余字,篇中无剩言;也讲究平实易解,绝不故弄玄虚,总努力把艺术匠心藏于自然而和谐的气势之中,将一系列警句妙语融于朴实无华的文字之中,从而呈现出一种华而不俗、朴而不拙的美。
4.分类按内容和性质分有以下几种:叙事散文,写景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整体感知,精准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文体特点要求考生在读文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读文时也要始终坚信一点,一篇优美的散文,其中的每一段落、每一句,甚至每一词都不是随意堆砌的,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都是作者精心安排、刻意提炼的,都是为主题服务的。
具备了以上读文意识,养成良好的读文习惯,读散文便成了一种“享受〞,做题也就有了“成就〞。
要在考场上轻松解读散文内涵,把握命题意图,需遵循以下阅读步骤:1.圈点勾画,理清思路文必有思,思必有路。
散文取材自由,材料丰富,但总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的,阅读散文,要注意理清文章思路。
【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第1节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演练(含解析)
【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三第1节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经典演练推荐(含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听,剧院的钟声铃声郭启宏①远远望去,一座庞大的建筑,没有围墙,没有石狮子,只横陈着一方巨石,若披襟,如袒腹,在高楼林立的大都会,在繁盛的闹市区,肯定是别具特色的一道风景。
这就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②当我迎台阶拾级而上,置身于熟悉的大厅,总会油然而生更在亲切之上的神圣感。
我无数次来到这里,却总如同初瞻乍见,无数次怀着赤子之心诚惶诚恐地仰望,无数次检身自省唯恐愧对。
我的作品在这里上演,我在这里看到更多的演出。
仔细一想,除了这里,我很少到其他场所看话剧。
是习惯?是偏爱?有一点可以肯定,我沉迷于艺术,我讨厌商业炒作。
③悠悠然,钟声传来。
一记,沉寂了交头接耳;两记,肇始了端坐敛神;三记,进入了屏声静息,整个剧场寂寂然,听得见银针落地声。
呀,这是戏剧的期待!随着戏剧的流程,便有了戏剧的发现,又有了期待与发现的更迭,更有了危机、冲突、必需场面、高潮、突转……钟声把我们带入戏剧的世界,一个没有俗世纷扰的艺术的世界,一个彰显人性瑰丽的世界!不知不觉中,山呼海啸般的掌声唤醒了我,戏剧结束了,却又让我继续着戏剧的美好,我的灵魂似乎也净化了。
观众的掌声交汇着崇高心灵的混响,当此际,黄金陡然失色,权势变得卑微,能感知的是精神的大境界。
④钟声悠悠,回响在这里,好奇怪,又回响在千里之外。
不久前,上海大剧院演出北京人艺的五部话剧。
幕启之际,忽然响起悠扬而熟悉的钟声,一记,两记,三记……原来聪明机变的上海人,把首都剧场的钟声引到上海大剧院。
他们说,人艺的钟声有一种魔力,叫演员进入角色,叫观众进入戏剧。
因为第一场演出剧目是《知己》,作为编剧,我有幸临其境,闻其声,如故人语暖,如亲眷情长,一时间充盈着温馨的氛围,我感动得几欲落泪。
我又想起正在后台候场的艺术家,想起他们的劳作,他们的情怀,他们的精神。
【金版教程】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三板块 3.14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
【金版教程】2016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三板块 3.14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永恒的托尔斯泰曾经让我激动的小说可真不少,其中当然有托尔斯泰的《复活》和《安娜·卡列尼娜》。
而后来,我怎么就那么强烈地喜欢上了海明威?他那貌似枯槁的短句竟有那么丰腴的蕴藏,我甚至感到全世界的作家数他最有魅力。
还有总是穿了破衣服拍照的福克纳。
还有鲁尔弗。
还有日本的川端康成、在图书馆里吸了一辈子灰尘的博尔赫斯……托尔斯泰怎么竟显得模糊了?曾经“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现在又终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了。
仔细想想,大师是谁,海明威还是福克纳?川端康成还是谷崎润一郎?心里忽然明白过来,真正的大师应该是托尔斯泰,那个长着大胡子、身穿布衣,经常和农民一起耙草的伟大的托尔斯泰。
现代作家如海明威、卡夫卡、马尔克斯,怎么着都觉得散碎了点,思想让人捕捉不住,令人激赏的往往只是对人生或社会的展示,那怎么能让人心悦诚服?毕竟,文学不只是展示。
仅此一点,海明威怎么能和托尔斯泰比?有人说,托尔斯泰是一面“镜子”。
托尔斯泰怎么能仅仅被说成是一面“镜子”?是什么让我们觉得托尔斯泰好像是一座山,他笔下的人物总是弥漫着浓浓的忏悔之情,不是白种人或黑种人或黄种人的忏悔,而是人类的忏悔?为什么他的小说能让人听到深深的叹息,感觉到对人类灵魂的无情鞭挞?难道这一切不是基于对人的深深的爱?塔吉雅娜·托尔斯泰这样回忆她的父亲:“有一次在雅斯纳亚·波良纳,父亲忽然心血来潮,要大家说出人生的三个愿望。
父亲想出了两个——爱一切人,被一切人爱。
”现代派作家少的是爱,多的是技巧,然而文学毕竟不是技巧的展示会、语言的杂耍或叙事的杂技。
读托尔斯泰,常常让人想到宗教。
但把宗教淘洗一番,祛除世俗附加上去的荒诞,剩下的就是宗教美好的一面:净化人类的灵魂。
这话太古老了,但托尔斯泰最动人之处正在于此。
15年度-金版教程:新课标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1-2-1
(1)指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周瑜的形象) (2)指作品中诗人“我”的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 一般指 的 就是抒 情 主人公 , 即诗人 自 己 。有 别 于小说 中 的 “我”(非作者本人)。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16页
金版教程 · 高三一轮总复习· 新课标 语文
第 7页
金版教程 · 高三一轮总复习· 新课标 语文
真题体验延伸
基础整合覆盖
技法探究例破
经典演练提能
限时规范特训
[解题分析 ]
词作上片前两句描写了词人的容貌形象,后
两句则表现了词人的品质。这位词人,头发很短,胡须很长, 眉毛高耸,俨然正怒目睁睁地睥睨寰宇;一副面带 “病”容又 颧骨凸起的奇特形状,一个“怪”字写出了他容貌奇特的整体 特征。其中,“发短”暗对清朝的“长辫”,是极有胆识的艺
技法探究例破
经典演练提能
限时规范特训
1.诗中赏画 看画面的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古代许多写
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
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物象的组合 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22页
金版教程 · 高三一轮总复习· 新课标 语文
真题体验延伸
杖,戏临罾”;进而引出“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跟上 片“霜侵雨打”词意前后对照,上下呼应,象征残酷苦涩的社
会现实,同时也映衬着词人骨骼硬、心意冷,不畏险恶,不慕
权禄,宁可隐居深山穷壤、苦熬栉风沐雨的凄楚生活,也要始 终铮铮然清峻自立的形象。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 9页
金版教程 · 高三一轮总复习· 新课标 语文
基础整合覆盖
高考语文(经典版)一轮复习(课件+考案)现代文阅读第三部分 专题四 专题总结
第一步,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阅读小说,最直接的就是读故事。这是阅读小说的一个突破口,是小说 的一个考查点。抓住故事,就是要把握事件发生、发展到结局的完整过程; 也就是按照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理清层 次、概括文章的大意。
第二步,塑造了一个(群)怎样的人?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无论是叙事还是描写,都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小 说是最能表现人的艺术。认识人物形象独特、鲜明的个性,不仅需要结合小 说的描写,如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尤其是细节的描写,还需 要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等因素去考虑人物特点。所以在阅读时也需要关注 作品中的这些语句。
第三步,采用了怎样的手法? 就小说而言,手法主要包括写人手法、情节结构技巧、环境描写技巧和 语言艺术四个方面。高考命题一般不会孤立地考查小说的表现手法,而是常 常和小说“三要素”联系起来,考查表现手法对塑造人物、营造环境、推动 情节所起的作用。多数情况下,情节与环境主要是为展示人物行动和命运及 刻画人物性格创造条件,但同时也以间接的形式表现主题,有时可能带有象 征或隐喻性质。
第四步,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小说读懂与否,键在对小说主题的把握上。在小说中,作者不可能直 接告诉你小说的主题,只能靠自己借助情节、人物等感悟出来。因此,阅读 时要善于抓标题、开头、结尾及意蕴深刻的词句,同时圈点勾画出关键性的 情节与人物语言,体会这些关键点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阅读示例:
半卷练13 小说类文 本阅读+文言文阅读
他推开屋门那一刹那,明显感到一股浓重的煤气味儿袭来。他忙退了出 来,本想打道回府,又想不对,若是两个老人煤气中毒了怎么办?见死不救, 可是一场大罪啊。不行,得进去看看。他把门完全推开,稍等片刻,他进了 房间,同时“有人吗?有人吗?”地叫着。没有人回应!他打开手机的照明 按钮四下扫射,屋内陈设简单,不像是富有的人家,走到卧室门口,果然看 到两个老人躺在床上“熟睡”,又大声叫道:“大伯!大娘!”两个老人没 有丝毫反应。他上前推了推他们,还是没有反应!
【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 专题四 第3节 报告阅读经典演练推荐(含解析)
【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四第3节报告阅读经典演练推荐(含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武汉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记者李昌建徐伯行“一月二百贫困户,四百五百刚够用,千儿八百是扮酷,两千三千是大户。
”某高校网站BBS上的顺口溜,反映出大学生消费水平的差异性。
小李是武汉理工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他表示自己从来不亏待自己,花钱比较大手大脚。
他简单向记者介绍了一下他的日常开销——一天饮食40~60元,平日衣服给洗衣店10~20元/周,平日杂七杂八的120元/月,在外上网一个月也要几百块。
每个星期还要留200元机动资金出去玩。
记者简单算了一下,小李一个月的生活费大概是1850元。
而同样是大二学生的小张,却表示自己一个月家里补贴300元就够了,运气好甚至不需要伸手向家里要钱。
“一个月大概需要800元左右,但自己在一些网站进行文字工作赚钱,一个月少说也有500元的收入,所以给家里的负担还是比较轻的。
”更多的学生,则介于小李和小张之间。
记者对采访到的60余位学生月消费数据进行分析,980元是个中间数。
每月生活费给多少,才既能让孩子够用又不浪费?对于大学生的家长们来说是个问题。
陕西省宝鸡市的李女士,为奖励儿子考上了武汉大学,拿出多年的积蓄,给儿子买了手机、笔记本电脑,儿子也非常开心。
很快,李女士又纠结起来——因为儿子的生活费。
她原本计划一月给儿子800元的生活费,但儿子说不够,要求再添200元。
李女士说,老公下岗,一家人的生活全靠自己的工资,一个月拿出1000元,负担太重了。
她也害怕儿子手头钱多了,养成乱花钱的习惯,但不给吧,又怕钱不够花,委屈了儿子。
而家庭条件稍好一点的戴先生,对于儿子每月2400元的生活费,倒不是很介意。
他儿子去年考上了武汉理工大学。
“开销是有点大,但是他从来没有一个人在外面生活过,也不懂得节约和计划用钱,慢慢就好了,不能让他受苦啊!”而湖南长沙的李先生表示,孩子大了,消费要有“计划”。
【金版教程】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三板块 3.14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
【金版教程】2016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三板块 3.14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永恒的托尔斯泰曾经让我激动的小说可真不少,其中当然有托尔斯泰的《复活》和《安娜·卡列尼娜》。
而后来,我怎么就那么强烈地喜欢上了海明威?他那貌似枯槁的短句竟有那么丰腴的蕴藏,我甚至感到全世界的作家数他最有魅力。
还有总是穿了破衣服拍照的福克纳。
还有鲁尔弗。
还有日本的川端康成、在图书馆里吸了一辈子灰尘的博尔赫斯……托尔斯泰怎么竟显得模糊了?曾经“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现在又终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了。
仔细想想,大师是谁,海明威还是福克纳?川端康成还是谷崎润一郎?心里忽然明白过来,真正的大师应该是托尔斯泰,那个长着大胡子、身穿布衣,经常和农民一起耙草的伟大的托尔斯泰。
现代作家如海明威、卡夫卡、马尔克斯,怎么着都觉得散碎了点,思想让人捕捉不住,令人激赏的往往只是对人生或社会的展示,那怎么能让人心悦诚服?毕竟,文学不只是展示。
仅此一点,海明威怎么能和托尔斯泰比?有人说,托尔斯泰是一面“镜子”。
托尔斯泰怎么能仅仅被说成是一面“镜子”?是什么让我们觉得托尔斯泰好像是一座山,他笔下的人物总是弥漫着浓浓的忏悔之情,不是白种人或黑种人或黄种人的忏悔,而是人类的忏悔?为什么他的小说能让人听到深深的叹息,感觉到对人类灵魂的无情鞭挞?难道这一切不是基于对人的深深的爱?塔吉雅娜·托尔斯泰这样回忆她的父亲:“有一次在雅斯纳亚·波良纳,父亲忽然心血来潮,要大家说出人生的三个愿望。
父亲想出了两个——爱一切人,被一切人爱。
”现代派作家少的是爱,多的是技巧,然而文学毕竟不是技巧的展示会、语言的杂耍或叙事的杂技。
读托尔斯泰,常常让人想到宗教。
但把宗教淘洗一番,祛除世俗附加上去的荒诞,剩下的就是宗教美好的一面:净化人类的灵魂。
这话太古老了,但托尔斯泰最动人之处正在于此。
【金版教程】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三板块 3.12文学类文本 小说阅读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
【金版教程】2016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三板块 3.12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一、[2015·河南六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题。
回家刘卫海子少年时在这个城市的另一个区上中学,距家20余里,公共汽车车票是八分钱。
每个星期六,海子都要风雨不误地乘车赶回家。
那一天,海子的弟弟妹妹们,会早早地立在门口,等海子回来,好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一顿比平常略微强一点的饭菜。
第二天,再跟海子哥到城外的小河套里去玩去疯。
有一回,爹对海子说:“海子,你……以后不到过节或放长假,平常就不要回来了……”爹说得挺犹豫。
海子知道,爹每月工资76元。
海子还有两个哥哥,都很有出息,在外地上大学,娘没有工作。
海子每个星期的来回路费,一角六分钱,对这个家庭很重要。
于是,海子连着两个星期没有回家。
又一个星期六,天已很晚,风刮得很大,海子突然回来了。
爹和娘有些惊喜,又有些生气。
海子就气喘吁吁地说:“爹,娘,你们别不高兴,我没坐车,我是跑着回来的。
”爹和娘一时无语。
过后,娘赶忙给海子做饭,热几个煎饼,再做一锅玉米面糊糊,想想,又狠狠心放了好几滴荤油,很幸福地看海子唏哩呼噜地大口喝,喝得很香。
就这样,日子滑过很长的一段。
又有一回,娘思虑许久,还是对海子说:“海子,这样下去还是不行啊。
你看你的鞋,过去半年一双,现在两个月就得一双……”海子不语。
海子又是好几个星期没有回家。
海子再回家时,地冻天寒,娘老远看见,海子赤着双脚,一双鞋套在手上,裹一身寒气跑回来。
娘愣住了,爹愣住了。
海子看着爹娘,怯怯地说:“我没有穿鞋,我是光着脚跑回来的。
”娘猛地搂住海子,紧紧搂住,红着眼睛流泪。
爹却转身走出屋去,外面很冷,爹站在院里一动不动。
……这些都是许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现在的海子已近中年,是一名威风凛凛的警官。
每到周末,海子的父母家会很红火很热闹。
哥哥、弟弟和妹妹都会带着家人来看爹娘,老少三辈十多口人,围在一张丰盛的大餐桌旁……亲情洋溢,其乐融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三第3节体会文中语句的含义经典演练推荐(含解析)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题目。
红嘴鸦及其结局[注]周涛那个冬天是极其漫长的,鹅毛大雪弥漫充塞在草原天地之间。
那年冬天,辽阔的巩乃斯草原变得寥廓了几倍。
当时寥廓的冬天里,孤零零地有一座泥坯筑起的小屋。
当时是这样,小屋里有一个泥砌的火炉,炉火非常温暖。
在火炉边,等候春天的人沉沉欲睡。
后来雪下得略微稀疏了一些。
泥屋里的人看见一只乌鸦落在近处的树梢上,换了好几个树枝,才站稳。
枝上的雪被它弄得抖落下来,洒在它头上,乌鸦缩了缩小脑袋,好像一个耸起黑风衣领子的侦探,守在那地方。
又有一只乌鸦像是它们一伙的,也飞过来了,干脆落在泥屋窗户的土台上,隔着玻璃朝里面看着。
这只乌鸦的眼光里丝毫没有流露出对温暖火炉的羡慕,也没有对等待春天的人表现出惊奇和佩服,恰恰相反,有一种明显的轻蔑。
它开始在窗台上走来走去,翅膀倒剪在背上像一双倒背交叉的手。
它低着头走来走去,像在考虑重要问题的一个大人物,很可能过一会儿就要发表讲演。
等候春天的人走过去,用手指敲了几下窗玻璃,“哒、哒、哒”,乌鸦一惊,飞走了。
这只乌鸦飞上树,和守在树梢上的那只“侦探”说了点什么,交换了一下意见,“侦探”点了点头,那乌鸦又飞回来,重新落在窗台上。
“哒、哒、哒”,乌鸦用嘴在玻璃上敲了几下,模仿着刚才敲玻璃的几声。
等候春天的人在土屋子里笑了,仿佛被一个小孩过分老练的举动逗笑一样。
他看那乌鸦的嘴,竟是红的。
深红的喙配着漆黑的羽毛,在一片白雪茫茫的背景下,格外有趣,看起来似乎比普通的乌鸦俊气了许多。
在草原上,并不是所有的乌鸦都是红嘴,当中只有一小部分的红嘴鸦。
它们看起来不像普通的乌鸦那么愚蠢讨厌。
等候春天的人想捉住它。
在那个漫长的冬天里,这是一个游戏。
他在土屋外扫出了一块空地,然后用小木棍支起一个脸盆;小木棍上系了一根白绳子,绳头一直扯进土屋里。
准备停当,他在脸盆下撒了一些碎馒头,就躲在土屋门后,等着。
一个明显的陷阱,等着冬天饥饿的禽类。
一只。
两只。
其中一只大胆走近脸盆,歪着头,研究了一番,先假装往里伸伸头,一缩。
另一只踱步观察,只盯住看,过一会儿,两只凑在一起,仿佛商量,研究讨论部署。
突然,同时猝然扑进脸盆,抢叼食物。
等候春天的人等好了这一刻,绳儿一拉,脸盆咣当盖地。
盆沿砸住翅膀的一只挣脱飞走了,盆里面扣住了一只。
他谨慎地掀开一点盆沿,小心地把手塞进去,摸索着。
听见翅膀拍打盆沿的声音,他捉住了那只红嘴鸦。
他高兴极了,举起这只俘虏像高举起一个冠军奖杯,一边跳跃,一边狂呼乱叫。
高兴完了一看,那只红嘴鸦在他手中气死了。
那鸟脖子一歪,就死了。
等候春天的人回到土屋里,重新坐在火炉边,火依然很旺。
他很沮丧,为了这只巩乃斯冬天的高傲的红嘴鸦,他一直想不通的是这样一只乌鸦为什么竟然会气死。
“它太骄傲了,这只红嘴巴的乌鸦。
”他沮丧地想。
许多比它庞大、比它美丽、比它高贵或比它凶猛的动物,都归顺了人类。
而它——一只草原上的乌鸦——仅仅是因为长着红嘴,却不肯归顺,不甘心当俘虏和玩物,竟然气死了自己,太不可思议。
那个冬天是极其漫长的,宛如一个白茫茫的梦,一个梦境中的神话。
在那个梦中,有过一只模仿人敲门的乌鸦,乌鸦长了奇怪的深红的嘴,它对那位等待春天的人说了句神秘的话。
神秘的话是这样的:“你们捉住他,给他带上枷锁,然后把他投在烈火里。
”结局正是这样。
(选自《周涛散文集》) 注:本文是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散文佳作,在“中国西部散文2009年十大排行榜”评选中荣登榜首。
1. 文章开头描写巩乃斯草原的鹅毛大雪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作家着力描写巩乃斯草原冬天的寥廓和严寒,笔墨聚焦于两只红嘴鸦和一个在泥屋里等待春天的人。
答题时要把环境、鸟、人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展开联想和想象,即可揭示出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案:①渲染冬天肃杀严酷的气氛,预示一切生命都要经受考验。
②为红嘴鸦和人的活动设置背景,前者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后者在消极地等待春天。
③含蓄地暗示人类与鸟类应当和谐相处,共同应对严酷的自然环境。
2. “你们捉住他,给他带上枷锁,然后把他投在烈火里。
”这是文章结尾红嘴鸦对等待春天的人说的神秘的话。
请简要说明这句话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挖掘作品内涵的能力。
红嘴鸦说的这句话寓意深刻,内涵丰富。
解答此题,要把这句话放到全文中,结合作品深刻的主题思想进行考量。
红嘴鸦自由活泼,“与人为善”,很想亲近人类,但人类对红嘴鸦却是“与鸟为恶”,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是理解这句话的关键。
答案:①红嘴鸦渴望与人类和谐相处,但人类总是不能理解红嘴鸦的美好愿望,要么把它囚禁起来当玩物,要么肆意残害它的生命。
②“他”指的是红嘴鸦,作者用拟人手法表明红嘴鸦想融入人类生活的美好愿望,但人类总是处处与之为敌。
③这是红嘴鸦在梦中对人说的话,而结局正是这样,说明红嘴鸦已预见到人类破坏生态的行为。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题目。
年感梁衡①钟声一响,已进不惑之年;爆竹声中,青春已成昨天。
不知是谁发明了“年”这个怪东西,它像一把刀,直把我们的生命,就这样寸寸地剁去。
可是人们好像还欢迎这种切剁,还张灯结彩地相庆,还美酒盈杯地相贺。
我却暗暗地诅咒:“你这个叫我无可奈何的家伙!”②你在我生命的直尺上留下怎样的印记呢?③有许多地方是浅浅的一痕,甚至今天想来都忆不起是怎样划下的。
当小学生时苦等着下课的铃声,盼着星期六的到来,盼着一个个学年快快地逝去。
当大学生时,正赶上“文革”的年代,整日乱哄哄地集会,莫名其妙地激动,慷慨激昂地斗争,最后又都将这些一把抹去。
发配边疆,白日冷对大漠的孤烟,夜里遥望西天的寒星。
这许多岁月就这样在我心中被烦恼地推开,被急切切地赶走了。
年,是年年过的,可是除却划了浅浅的表示时间的一痕,便再没有什么。
④但在有的地方,却是重重的一笔,一道深深的印记。
当我学会用笔和墨工作,知道向知识的长河里吸取乳汁时,也就懂得了把时间紧紧地攥在手里。
静静的阅览室里,突然下班的铃声响了,我无可奈何地合上书,抬头瞪一眼管理员。
本是被拦蓄了一上午的时间,就让她这么轻轻一点,闸门大开,时间的绿波便洞然泻去,而我立时也成了一条被困在干滩上的鱼。
当我和挚友灯下畅谈时,司马迁的文,陶渊明的诗,还有伽利略的实验,一起被桌上“滴答”的钟声搅拌成一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陶醉,我们盼夜长,最好长得没有底。
而当我一人伏案疾书时,我就用锋利的笔尖,将一日、几时撕成分秒,再将这分分秒秒点瓜种豆般地填到稿纸格里。
我拖着时间之车的轮,求它慢一点,不要这样急。
但是年,还是要过的。
记得我第一本书出版时,正赶上一年头的岁末,我悄然对着墙上的日历,久久地像望着山路上远去的情人,望着她那飘逝的裙裾。
但她也没有负我,留下了手中这本还散着墨香的厚礼。
这个年就这样难舍难分地送去了,生命直尺上用汗水和墨重重地划下了一笔。
⑤想来孔子把四十作为“不惑”之年也真有他的道理。
人生到此,正如行路爬上了山巅,登高一望,回首过去,我顿时明白,原来狡猾的自然是悄悄地用一个个的年来换我们一程程的生命的。
有那聪明的哲人,会做这个买卖。
牛顿用他生命的第二十三个年头换了一个“万有引力”,而哥白尼垂危床头,还挣扎着用生命的最后一年换了一个崭新的“日心说”体系。
时间不可留,但能换得成一件事,明白一个理,却永不会失去。
而我过去多傻,做了多少赔钱的,不,赔生命的交易啊!假若把过去那些乱哄哄的日子压成一块海绵,浸在知识的长河里能饱吸多少汁液,假使把那寒夜的苦寂转为积极的思索,又能悟出多少哲理。
时间这个冰冷却又公平的家伙,你无情,他就无意;可你有求,他就给予。
人生原来就这样被年、月、时,一尺、一寸地度量着,人生又像一支蜡烛,每时都在做着物与光的交易。
但是都有一部分蜡变成光热,另一部分变成泪滴,年是年年要过的,爆竹是岁岁要响的,美酒是每回都要斟满的。
不过,有的人在傻呵呵地随人家过年,有的却微笑着,窃喜自己用“年”换来的胜利。
⑥这么想来,我真清楚了,真不惑了,我不该诅咒那年,倒后悔自己的过去。
人,假如三十或二十就能不惑呢?生命又该焕发出怎样的价值?3. 第①段“不知是谁发明了‘年’这个怪东西,它像一把刀,直把我们的生命,就这样寸寸地剁去。
”此句精妙而富有情趣,请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文中精美句子的能力。
这是个比喻句,明确本体、喻体后,分析它的妙处所在。
“刀”是具体可感的,比喻抽象的时间,突出时间的残酷无情,形象生动。
“一寸寸剁去”说明青春易逝、生命易老。
答案:作者用刀比喻年,突出了时间的残酷无情,化抽象为形象(形象生动),阐明青春易逝、生命易老的道理。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题目。
小松鼠柯来台①朋友送给我一只松鼠,它全身呈深绿色,翘起的尾巴顶端和腹部则是红色的。
我一开始就觉察到它野性十足,它对人一无所知,竟以为可以无所顾忌。
第一天,它就把猫咪吓得直哆嗦,而京巴狗在它面前竟说不出话来。
瞧着这个快活的家伙一本正经地坐在椅子背上,瞪着那圆溜溜的眼睛盯着每一样东西,谁不发抖呢?②第一天,它喝牛奶。
在我的头发上蹭干净两只手,然后在空中蹦跳。
不一会又回到我的肩上,梳理我的头发,把冰冷而友好的小鼻子,肉乎乎的舌头在耳朵下方蹭。
③一条在它童年时就箍在它腰上的锁链磨坏了它的毛皮,它那如羽毛般轻盈、如火焰般闪烁、翘在空中的尾巴在跳来跳去时便发出一种如苦役犯戴的镣铐的声音。
“抓住它,把它拴住,它把糖果盒拿走啦!”它被抓住之后就把长长的手指,塞进钢制腰带间,陷入沉思。
我带它到乡间度假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它一直过的是沉闷的城市生活。
它没有立刻走出敞开的笼门,而是把一双手紧贴在胸前,出神地凝视无边的绿色草地,身体则有规律地战栗,它的美丽的、如一颗泪珠般凸起的眼睛里映出一片绿色。
④我牵住链子的另一端,它便随我一起在草坪上行走。
在草地上,它干净利落地小便,采摘一粒粒黑色的种子。
然后,它用前肢抓住一棵鲜花盛开的小树底部的枝丫,发疯似的摇晃它,仿佛要看看这树枝是不是活的。
这时,它瞧见空中飞过的鸟儿,便伸长脖子向鸟儿致意,这一举动几乎使它离开了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