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整理玩具》学案(优质精编)

合集下载

一年级物品整理方法教案

一年级物品整理方法教案

一年级物品整理方法教案一年级是孩子们开始学习整理物品的年龄,通过教导他们正确的整理方法,可以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的物品整理方法教案。

一、整理书包。

1. 首先,教导孩子们将书包里的书本、文具等物品取出来,放在桌子上或床上。

2. 然后,让孩子们检查书包的内部,清理掉里面的垃圾和杂物。

3. 接下来,教导孩子们按照书本、文具、水杯等不同种类的物品进行分类,然后放回书包相应的位置。

4. 最后,教导孩子们将书包整理得整齐有序,确保书包的拉链能够顺利关闭。

二、整理玩具。

1. 首先,教导孩子们将玩具分成不同的类别,比如玩具车、积木、娃娃等。

2. 然后,让孩子们将每一类玩具放在不同的盒子或篮子里,可以在盒子上贴上相应的标签,方便孩子们识别。

3. 接下来,教导孩子们将玩具盒或篮子摆放在指定的位置,比如书架上或玩具柜里。

4. 最后,教导孩子们玩具玩完后要及时放回原位,保持整洁。

三、整理衣物。

1. 首先,教导孩子们将衣柜里的衣物取出来,放在床上或椅子上。

2. 然后,让孩子们检查每件衣物是否干净整洁,如有脏污或破损的衣物需要放在一边。

3. 接下来,教导孩子们将衣物按照类别进行分类,比如上衣、裤子、内衣等。

4. 最后,教导孩子们将衣物整齐地叠放在衣柜里,确保每件衣物都有固定的位置。

四、整理文具。

1. 首先,教导孩子们将文具取出来,放在桌子上或书桌上。

2. 然后,让孩子们检查文具是否齐全,如有损坏或缺失的文具需要放在一边。

3. 接下来,教导孩子们将文具按照类别进行分类,比如铅笔、橡皮、尺子等。

4. 最后,教导孩子们将文具放回文具盒或放在指定的位置,确保文具摆放整齐有序。

通过以上的教导,一年级的孩子们可以学会如何正确地整理书包、玩具、衣物和文具。

这些整理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还可以让他们的生活更有条理,提高学习和生活效率。

希望家长和老师们可以根据这些教案,指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科书是在第一课“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开始的。

比较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结合学生的游戏和身边熟悉的事物,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一些简单概念,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内容有“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等。

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书本内容的联系,要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交流,丰富和提高。

使学生体会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学习中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的含义,会判断并会用这些术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数学的内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总时数:3课时第一课时:同样多、多些、少些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说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以及“谁和谁同样多”。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使学生体验多、少和同样多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做游戏,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椅子和花片学习方式:游戏活动、体验交流、动手操作教学过程:第二课时:高矮、长短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2016-2017年新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1)(优秀资料)

2016-2017年新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1)(优秀资料)

,学生看明白图意后 决问题的能力。
,谁来说说图的意思是什么?
,写出算式计算。
生:一共有15个西瓜,左边放
着6个,问右边筐子里还有几个?
师:请同学们根据图意列式,
把算式填在书上。
2、练一练第2题
考查学生计算的
师: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计
,进行4分钟计算比 正确率和速度。关注学 算比赛。大家看第2题,比比谁做
交流时,请平时学习稍差的
出的算式。
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学生回答,要注意给予赞赏性评
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 价。
发展。
学生列出的算式会有:
9+8=17 8+9=17
17-8=9 17-9=8
3、教师提出选
为学生提供个性
师:同学们根据给出的三个
择三个数,再写出四 发展的机会,使每个人 数写出四个算式,做的很好。你们
二列写12减几的算式,第三列是1
3减几的算式……然后自己填表,
最后一起交流。
(3)我们组也是先分工整理,
再写在一张表上,但整理出来的
结果是:第一列写11减几的算式,
第二列写12减几的算式,第三列
是13减几的算式…… 对两种整理结果,教师都要
予以肯定,对合作方式,如果有方
式(2),可让学生讨论一下,怎样
几等。
二、整理减法表
1、提出小组合
让每名学生经历
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
作整理20以内退位 小组合作学习的空间, 把这样十几减几的减法算式整理
减法表的要求。指导 感受在小组合作中的 在老师发的空白表中。在整理之
小组同学分工合作, 作用,培养与人合作的 前,大家可以先研究一下怎样分
将学过的算式整理 意识。
赛。

(新)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整理和复习》教案(精品)

(新)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整理和复习》教案(精品)

第八单元20以内的加法第6课时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77—78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把20以内进位的加法算式规律地整理成表,并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表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

过程与方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整理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复习加、减法的含义和20以内的加法计算。

教学重难点:复习加、减法的含义和20以内的加法计算。

整理20以内的加法表,并在表中寻找出规律。

教学准备:20以内的进位加法题卡、空表8张、海底世界图片、小组准备扑克牌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探究学习。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知识?板书设计:20以内进位加法表9+2 8+3 7+4 6+5 5+6 4+7 3+8 2+9=9+3 8+4 7+5 6+6 5+7 4+8 3+99+4 8+5 7+6 6+7 5+8 4+99+5 8+6 7+7 6+8 5+99+6 8+7 7+8 6+99+7 8+8 7+99+8 8+99+9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巩固两种计算思路:一是把“凑十法”迁移过来进行计算,二是交换加数的位置把算式转化成学过的算式,算出得数。

同时在课堂中注意让学生交流算法过程及自己的想法,加强口算,进一步提高正确率和速度。

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复习。

例如,对平时教学中学生掌握不牢固的部分要重点复习,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重点指导。

要使学生通过学习,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第2课时认识一万【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素材和多种数学活动,经历认识并感受一万的过程。

2、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能认、读、写一万。

3、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感受一万的实际意义,培养初步的数感。

【教学准备】计数器、正方形模具、视频投影、课件、读数卡片、学具。

最新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整理玩具》教案(优质精编)

最新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整理玩具》教案(优质精编)

《整理玩具》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了解分类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能够按照给定的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教学重点经历分类的过程,体会分类的好处。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交流研讨、分组讨论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大家喜欢逛超市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超市看看,在去之前老师有个要求,同学们在看的时候要认真的观察,看谁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些什么?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超市部分商品专柜图)2.提出问题:大家看到的东西真多啊!那么这些商品在摆放上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呀?生,我看到超市把吃的都放在一起了。

我看到超市把玩具都放到了一起。

我看到超市把衣服都放在一起了……3.揭示课题:摆放得很有规律,吃的放在一起,用的放在一起了。

同学们观察地很仔细。

像超市中这样摆放东西,还有在生活中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我们数学王国里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

)4.聪明的小朋友想一想,超市里这样分类地摆放物品有什么好处呢?(整齐.干净.漂亮.方便)说得很对,同学们想得真全面,分类地摆放东西实际上就是能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许多方便。

二、新课学习1.谈话同学们,老师昨天也去超市了,而且还给你们买来了许多礼物呢!每个小组一袋礼物,老师送的礼物是什么?小组互相说一说。

2.指名说一说有哪些礼物。

3.小组活动,进行分类4.指名汇报,学生自评,师适时点拨,这些东西都是干什么用的?吃的放在一起,穿的放在一起,学习用品放在一起。

5.整理学具。

联系生活,巩固分类的意义生活中的许多物品都是分类摆放的,这样能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多方便,那么,你们能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什么是分类摆放的吗?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适时评价,孩子们是生活的有心人。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冀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冀教版

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冀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分类与比较的方法,提高学生整理和复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 数一数,比一比。

2. 认识物体和几何图形。

3. 分类。

4.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分类与比较的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本节课要复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巩固数一数,比一比的知识。

2. 教师通过实际操作,讲解认识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类练习,巩固分类的方法。

4. 教师讲解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通过例题演示。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课堂练习题。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发言,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1. 数一数,比一比2. 认识物体和几何图形3. 分类4.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作业设计:1. 完成课本课后练习题。

2. 家长签字确认。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的课堂练习环节补充说明:课堂练习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课堂练习环节中,教师应注重练习题的设计,练习题应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课堂练习的设计原则1. 针对性:课堂练习的设计应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例文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例文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例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感知物体的不同特征,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与整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与整理。

2.教学难点:理解分类的标准,并能用语言表达分类的结果。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各种颜色、形状、大小的物品(如小球、积木、卡片等)。

2.学具准备:每组一套相同的物品,用于学生操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各种颜色、形状、大小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二)探究分类方法1.分组讨论:请同学们分组,每组选一种物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2.展示分类结果:每组派代表展示分类成果,并简要介绍分类标准。

(三)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一套相同的物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2.学生相互交流分类结果,讨论分类方法的合理性。

3.教师选取几组学生的分类结果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评价分类方法的优劣。

(四)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新的物品,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2.学生独立完成分类任务,然后相互交流分类结果。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分类结果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评价。

(五)拓展延伸1.出示一些复杂的物品,要求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多种分类方法。

3.学生展示分类成果,分享分类经验。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分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作业布置1.请同学们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尝试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记录下来。

2.家长签字确认,明天课堂上分享分类成果。

六、教学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分类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在分类过程中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分类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016-2017年新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整理玩具》学案(优秀资料)

2016-2017年新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整理玩具》学案(优秀资料)

《整理玩具》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了解分类的含义。

2.能够按照给定的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二、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分类的过程,体会分类的好处。

难点: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三、导学问题
1.课前热身
(1)口算:
4+6= 8+2= 7+3= 10-5= 2+8=
4+5= 5+3= 10-9= 3+7= 10-6=
2.自主探究新知
(1)
看图我们可以发现,所有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
(2)
从上来看,第一层是什么类的物品:
第二层是什么类的物品:
第三层是什么类的物品:
(3)你能说一说分类的好处吗?
3.达标练习
(1)分一分:
①按学习用品、食品来分一分:
②上面的物品你还能怎样分呢?
4.总结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我在方面表现不够好。

以后要注意。

四、参考资料
生活垃圾分类说明
可回收物:指宜于资源利用的垃圾,包括纸类、塑料、橡胶、玻璃、金属和织物等。

厨余垃圾:指剩饭菜和瓜果壳等生物性垃圾,适于生化处理或堆肥。

电池:包括柱形和扣形电池,因含有有害物质所以必须单独收集和特殊安全处理,在处理过程中还可以“变废为宝”加以资源利用。

纸类:包括书报纸、包装纸和纸板纸等,不包括卫生纸。

瓶罐:各类瓶罐物品,包括塑料的、金属的、玻璃的等,不包括陶瓷的。

其它垃圾:指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之外的垃圾,如灰土、砖瓦和陶器等。

小一年级劳动教案学习整理玩具

小一年级劳动教案学习整理玩具

小一年级劳动教案学习整理玩具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

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整理玩具的兴趣,培养他们爱护公共物品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1.玩具类别丰富,包括积木、拼图、娃娃等。

2.整理玩具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前一天整理玩具的情境)老师:同学们,昨天我们都一起整理了玩具,你们觉得整理玩具有什么好处呢?学生:整洁、方便找,不会弄丢。

老师:对,整理玩具不仅可以让玩具保持整洁,还可以让我们更方便地找到自己喜欢的玩具。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整理玩具。

2.学习整理玩具的步骤(老师通过演示,向学生详细介绍整理玩具的步骤)老师:首先,我们要将玩具分类,比如把积木放在一起,拼图放在一起。

这样就能更方便地找到不同种类的玩具了。

学生:(积极回答)老师,分类是不是还要按照大小、颜色来分类呢?老师:很好的问题!事实上,我们可以根据玩具的大小、颜色等特点来进行更细致的分类。

下面,我们来继续学习。

(老师介绍将玩具按照大小、颜色等特点进行分类的方法)3.学习整理玩具的方法(老师通过示范和学生的参与,教授整理玩具的具体方法)老师:大家可以先按照分类好的玩具一一摆放在桌子上,然后再开始整理。

我们可以先从一边开始,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整理。

学生:老师,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顺序整理呢?老师:很好的问题!这样可以让我们整理更有条理,同时还可以确保每个玩具都得到整理。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动手整理玩具吧!4.巩固练习(学生进行整理玩具的练习)老师:现在,你们可以按照刚才学到的方法,把桌子上的玩具整理好。

请大家开始行动吧!五、小结回顾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整理玩具。

你们觉得有什么收获呢?学生:整理玩具要分类、按顺序来,这样更方便找,也不容易弄丢。

老师:对,你们总结得很好!分类、按照顺序整理玩具可以让我们保持整洁、方便找到自己喜欢的玩具。

希望大家能养成整理玩具的良好习惯。

《整理物品》教案设计

《整理物品》教案设计

《整理物品》教案设计教案设计:《整理物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章《整理与分类》的第二节《整理物品》。

该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整理物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物品的不同特征,并进行合理的分类。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物品的不同特征,并进行合理的分类。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物品的不同特征,并进行合理的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整理物品的实物模型。

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定数量的物品,包括书籍、文具、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整理物品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整理物品的重要性。

2. 讲解: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向学生讲解整理物品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物品的特征。

3. 实践: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定数量的物品,进行实际的整理和分类操作。

4. 分享:每组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整理成果,并分享他们的整理心得和方法。

5. 练习:教师设计一些整理物品的题目,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整理物品的步骤和方法,以及物品的不同特征和分类结果。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选择一些物品进行整理和分类,并记录下他们的整理过程和心得。

2. 学生可以和家长一起完成这个作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家庭亲子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课程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整理物品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整理物品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何整理书包、房间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在《整理物品》的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物品的不同特征,并进行合理的分类。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案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案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和整理。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和整理。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分类与整理的效率。

三、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各种物品(如玩具、文具、水果等)。

2.教学工具:分类盒、标签纸、记号笔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出示一堆杂乱无序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你们觉得这堆物品乱不乱?为什么?(二)新课教学1.老师展示分类盒,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盒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吗?3.老师展示各种物品,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1)分类标准一:颜色。

将物品分为红色、蓝色、绿色等类别。

(2)分类标准二:形状。

将物品分为圆形、方形、三角形等类别。

(3)分类标准三:大小。

将物品分为大、中、小三个类别。

4.学生分组进行分类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5.学生展示分类成果,老师进行点评。

6.老师引导学生对分类后的物品进行整理,放入分类盒。

7.学生展示整理成果,老师进行点评。

(三)巩固练习1.老师出示新的物品,引导学生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类和整理。

2.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回指导。

(四)拓展延伸1.老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课堂上学习的分类标准,还有哪些分类标准可以运用到生活中?(五)课堂小结1.老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五、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尝试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类和整理。

2.家长协助孩子完成作业,并拍照至班级群,老师进行点评。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分类与整理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在学生分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3.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类的概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1 分类与整理|冀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1 分类与整理|冀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1 分类与整理|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将物品按照不同的特征分成不同的类别;2.能够掌握生活中简单的一些分类方法;3.能够对简单的物品进行分类和整理。

二、教学重点将物品按照不同的特征分成不同的类别。

三、教学难点生活中简单的分类方法以及分类和整理的综合能力。

四、教学过程1. 清华附小的课堂1.教师出示一集儿童节目,采访小小清华等高大学子,询问他们对生活里垃圾分类意识的培养、实践有什么看法。

通过儿童互动环节,孩子们常见容易误分类的垃圾,以及再次强调分类垃圾的必要性及意义,并介绍学校里的具体垃圾分类实践,让学生初步认识物品分类的需求和意义。

2.教师将几组不同的物品贴在墙上,请学生听取教师的“命题”,分别将这些物品分类。

例如,将服装类物品分成夏装、冬装、具有纹理、无纹理等等。

3.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总结分类的方法,分类到底是按什么标准来进行的,如颜色、大小、形状、纹理、用途、材质等等,有那些公共特征分类成一组,这些分类方法有没有互相联系?有没有混合的存在?学生通过这样的思考和交流,会发现生活中简单的分类方法,初步明白分类和整理的基本概念。

2. 小学生活1.学生组成小组,每组确定一个捐赠目的地。

教师将准备好的二手物品(例如:书籍、玩具、衣服等等)赠送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将物品分类和整理,然后为目标捐赠地点定出合适物品,制定出对应捐赠计划。

然后学生就可以把这些物品送去收容所、校园公益库、公共图书馆等合适的地方。

同时也会让学生感受到单独和集体行动的力量和责任感。

3. 回归课本1.教师带着学生来到教室,发现教室里面的物品乱七八糟,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对整个教室进行分类和整理。

时间到后,让学生交流过程中的心得和对整理的体会,同时分析哪种情况下会形成混乱不堪的环境,应当如何在生活中建立好分类和整理的思维惯性。

五、教学效果评价1.能够清楚明确地识别物品的分类方法和关键特征。

2.能够进行物品分类和整理,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类冀教版(6)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类冀教版(6)

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类冀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分类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分类的方法对物品进行归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 分类的概念和意义。

2. 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3. 分类的应用和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分类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分类的方法对物品进行归类。

2. 难点:让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特征和标准进行分类,并能够灵活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分类卡片、实物物品、教学课件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工作,每组准备一些物品,如玩具、书籍、文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让学生意识到物品可以进行分类。

2. 向学生介绍分类的概念和意义。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2. 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分类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中。

三、分类实践(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准备一些物品。

2. 让学生根据不同的特征和标准进行分类,并展示自己的分类结果。

1.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分类经验和心得。

2. 引导学生思考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实践。

板书设计:分类的概念和意义分类的方法和技巧分类的应用和实践作业设计:1. 让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对自己的物品进行归类。

2. 让学生思考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心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物品,让学生意识到物品可以进行分类,并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分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

重点关注的细节:分类的方法和技巧补充和说明:1. 分类的定义:分类是将物品按照一定的特征或标准进行分组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组织信息,使复杂的世界变得更加有序。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整理房间|冀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整理房间|冀教版

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整理房间|冀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整理房间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 使学生掌握整理房间的基本方法,能够将物品分类并有序地放置。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整理房间的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分类和有序放置物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整理房间的基本方法,能够将物品分类并有序地放置。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房间模型、物品模型、分类卡片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物品、分类卡片、记录表格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乱糟糟的房间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大家看看这个房间乱吗?你们能帮老师想个办法把它整理一下吗?”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整理房间的概念和方法,如分类、有序放置等。

2. 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展示如何将房间内的物品分类并有序地放置。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亲身体验整理房间的过程。

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将自带的物品进行分类并有序地放置。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和鼓励。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理房间的过程,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板书设计:1. 板书整理房间2. 板书内容:整理房间的概念和方法分类和有序放置物品的重要性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尝试自己整理房间,并将整理过程和感受记录下来。

2.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整理经验和感受,进行交流和讨论。

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整理房间过程中的表现,是否能够独立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

3.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重点关注的细节: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强化记忆,同时也是教师教学思路的直接体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整理房间冀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整理房间冀教版

教学设计《整理房间》教学内容:冀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分类》。

教材分析:从学生熟悉的“整理玩具”引出分类,让学生初步体会什么是分类,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分类,体验分类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许多物品是分类摆放的,感受分类的意义和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经验少,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

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重视直观实物操作与言语解说引导相结合,采用多种练习方式,激发兴趣巩固所学,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在实践中体会分类的方法、含义及作用。

设计思路: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学,在整理房间的过程中,养成不仅把各种物品分别归类,还考虑到了物品摆放的位置,懂得如何摆放更加方便。

另外,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学习分类,还贯穿教育他们“热爱劳动”、“自己事情自己做”,体现了数学课堂的人文价值。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操作实物或实物图片,能够选择不同物体进行分类,掌握分类方法。

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3、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选定的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用途等)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4、有条理的完成整理房间,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在搜集信息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搜集整理的一般方法和自主学习的方法。

2、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掌握与人交流的方法,提升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项目学习中体验数学实践活动的乐趣,增强学习教学中的兴趣。

2、在小组合中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

3、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教学重点;了解分类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选定的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用途等)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教具准备:课件、彩笔、积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分类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位新朋友,看看你们认识吗?出示课件:图图和他的妈妈图图的妈妈就要出差了,带图图去超市买东西,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吧!【设计理念:创设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后面学习分类的知识作好了铺垫。

小学劳动一上第12课《玩具宝宝要回家-整理玩具》教学设计

小学劳动一上第12课《玩具宝宝要回家-整理玩具》教学设计

(1)学生讨论
整理 分工
玩具整理计划卡
整理 步骤
(2)交流展示,互相学习对方的分类方法,让学生初步尝试合作的 学习方法。
6.小组内的同学选择一种方法整理玩具。(小组内的同学动手操作, 合作完成。) (四)展示评价
将分类完的玩具各就各位摆放好。将劳动成果加以记录总结,把整 理后的玩具拍成照片,进行成果展示;还可以让老师协助将整理的过程 拍成视频记录下来;还可以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教学
1、培养幼儿收拾整理玩具的习惯。
重点
2、知道按玩具的种类进行分类。
教学 难点
知道如何对玩具进行分类。使学生学习整理玩具的方法。
学法 指导
学生交流讨论、前后对比、搜集资料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皮球排排队”,
教师:谁在哭呢?哦,原来是三个小皮球在伤心的哭呢! (从地上捡起
小学劳动一上第 12 课《玩具宝宝要回家-整理玩具》教学设计
一年级
备课人:
课题 劳动技能:
1、喜欢整理玩具,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2、学习整理玩具的方法,并将整理经验迁移到生活中去。
教学 目标
3、知道如果不及时整理玩具,散落的玩具有可能带来危险。 劳动态度:
培养学生收拾整理玩具的好习惯。
劳动精神:
使学生养成东西不乱放的生活习惯。
1、谈体会: 2、《玩具整理儿歌》 小玩具,我爱你。 整天跟我做游戏, 轻轻拿,轻轻放。 脏了给你洗一洗。 玩具玩具,我爱你。 做完游戏放整齐。 3、总结: 同学们,你们都有智慧的头脑、能干的小手,老师相信你们一定可 以将玩具都送回自己的家,让我们的家变得干净整洁。
玩具宝宝要回家
——整理玩具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分类与整理|冀教版 (103)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分类与整理|冀教版 (103)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分类与整理|冀教版教学内容1.掌握物品分类和整理的基本方法。

2.能根据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对物品进行分类。

3.了解物品分类与整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等活动,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对物品分类的基本概念。

2.发掘和培养学生对于物品分类的兴趣和好奇心。

3.引导学生认识到物品分类与整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物品分类和整理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对物品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1.利用教具和实际物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分类。

2.话题渲染。

引导学生思考物品分类的必要性和好处。

二、学习新知识(20分钟)1.引导学生了解几种物品分类的方法,如按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进行分类,并举实际例子进行解释。

2.操作实践。

要求学生根据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将教具和实际物品进行分类。

三、巩固新知识(10分钟)1.练习和巩固。

老师让学生自己去将教室中乱放的书本、文具、玩具进行分类整理。

2.游戏环节。

老师出示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的物品,让学生迅速进行分类。

四、知识拓展(10分钟)1.引导学生认识物品分类与整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整理书包、整理衣柜和书架等。

2.知识扩展。

让学生自己根据学到的分类方法,去翻箱倒柜找出自己的一些小物件,进行整理分类。

五、小结回顾(5分钟)老师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和心得。

同时,老师指导学生如何在生活中“做一个好分类者”。

教学反思本节课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认识事物分类和整理的基本方法和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物品分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通过实际操作练习,培养学生分类整理的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导入新知识的环节,可多运用互动式导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学习新知识时,要多样化教学方式,采用组合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互动,更好地理解知识。

巩固新知识时,要加强练习和巩固,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巧。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分类与整理1|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体验分类的过程,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使学生理解分类的意义,能够自觉地运用分类的方法整理物体。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按照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 学会整理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难点:理解分类的意义,能够自觉地运用分类的方法整理物体。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卡片、实物等。

学具:学生自带物品、分类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出示一些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品可以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2. 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对物品进行分类,并讲解分类的意义和作用。

3. 课堂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分类和整理,体会分类的过程和方法。

4. 实践操作:教师出示一些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进行整理。

6. 巩固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直观地展示分类的方法和步骤。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要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可以设计一些分类和整理的题目,让学生课后进行练习。

八、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分类的方法和步骤,是否能够自觉地运用分类的方法整理物体。

同时,也要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一、导入环节:1. 教师通过出示一些物品,如玩具、书籍、文具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品可以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2.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分类标准,如形状、颜色、大小等,并让学生尝试对物品进行分类。

二、新课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对物品进行分类,并讲解分类的意义和作用。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数学1.2玩具(教案)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数学1.2玩具(教案)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数学1.2玩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式,认识各种玩具,并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进行分类和计数。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3.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

二、教学内容1. 玩具的分类:按照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分类。

2. 玩具的计数: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计数。

3. 玩具的排序:按照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等顺序进行排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对玩具进行分类、计数和排序。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玩具的图片或实物,分类、计数、排序的示例。

2. 学具:学生自带的玩具,彩笔,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玩具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说出各种玩具的名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分类、计数、排序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数学1.2玩具2. 课题:玩具的分类、计数和排序3. 内容:分类、计数、排序的方法及示例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玩具,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进行分类、计数和排序。

2. 让学生用彩笔和纸张,绘制自己喜欢的玩具,并尝试用数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分类、计数和排序。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课后作业应与课堂内容紧密结合,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方式,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对玩具进行分类、计数和排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玩具》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了解分类的含义。

2.能够按照给定的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二、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分类的过程,体会分类的好处。

难点: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三、导学问题
1.课前热身
(1)口算:
4+6= 8+2= 7+3= 10-5= 2+8=
4+5= 5+3= 10-9= 3+7= 10-6=
2.自主探究新知
(1)
看图我们可以发现,所有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
(2)
从上来看,第一层是什么类的物品:
第二层是什么类的物品:
第三层是什么类的物品:
(3)你能说一说分类的好处吗?
3.达标练习
(1)分一分:
①按学习用品、食品来分一分:
②上面的物品你还能怎样分呢?
4.总结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我在方面表现不够好。

以后要注意。

四、参考资料
生活垃圾分类说明
可回收物:指宜于资源利用的垃圾,包括纸类、塑料、橡胶、玻璃、金属和织物等。

厨余垃圾:指剩饭菜和瓜果壳等生物性垃圾,适于生化处理或堆肥。

电池:包括柱形和扣形电池,因含有有害物质所以必须单独收集和特殊安全处理,在处理过程中还可以“变废为宝”加以资源利用。

纸类:包括书报纸、包装纸和纸板纸等,不包括卫生纸。

瓶罐:各类瓶罐物品,包括塑料的、金属的、玻璃的等,不包括陶瓷的。

其它垃圾:指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之外的垃圾,如灰土、砖瓦和陶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