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中国地形教案设计讲课稿
中国地形地理教案
中国地形地理教案教案:标题:中国地形地理目标:学习中国的地形地理特点,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地理知识。
一、引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中国的地理位置,让学生指出中国在哪个洲、与哪些国家相邻等。
2. 给学生展示中国的地形地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中国地形的特点。
3. 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对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让学生讨论地势高低对农业、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二、讲解地形特点(20分钟)1. 展示中国的高山、平原、盆地、河流等地形特点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地形特点。
2. 讲解中国的主要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位置和特点,并介绍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有着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
三、探索地理环境(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发放地理环境调查表,并要求学生在班级附近进行实地调查。
2. 调查内容包括:当地的地形特点、主要河流(如果有)等,以及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对当地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3. 学生在调查后向全班展示调查结果,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四、巩固与评价(15分钟)1. 给学生分发练习册,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地理练习,如填空题、判断题等。
2. 学生互相检查答案并讨论错误的地方,老师进行评价和讲解。
3.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思考中国的地理环境对中国的发展和未来的影响。
五、延伸活动(10分钟)1. 邀请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或地理景点,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
2. 分组让学生自主设计小研究项目,可以是地形地貌方面的调查研究,也可以是中国特定地区的地理环境研究。
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阅读相关的地理书籍或文章,提高他们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意识。
备注:根据具体教学时间和学生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教案中的时间和内容。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说课以中国地形为主题,主要针对初中地理课本内容进行讲解。
中国地形作为地理学的重要一环,学生通过学习中国地形,可以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加深对地球上不同地形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 了解中国地形的主要地貌类型,如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台地等;(2) 掌握中国典型地貌的分布特点和地理特征;(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中国地形与气候、水资源、农业等方面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采用提问、讲解、示意图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并合作完成小组活动;(3) 给予学生足够的练习和自主学习的机会。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与好奇心;(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3) 培养学生对中国地理环境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地形的各种类型及其分布特点;(2) 掌握中国典型地貌的地理特征。
教学难点:学生对中国地形的理解与归纳能力,对地形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理解。
四、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复习自然地理方面的知识,引起他们对中国地形的好奇心。
例如,引导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曾经去过的地方,不同地方的地貌有何不同等。
Step 2 知识扩展为学生提供一张中国地形图,根据图上地貌特征,进行地貌类型的分类。
使用幻灯片讲解中国的主要地貌类型,包括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和台地,并介绍它们的分布和地理特征。
Step 3 经典案例学习选择中国的典型地貌案例,如黄土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等,通过图示、文字等多种方式,展示它们的地理特征和地貌类型。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地貌类型与当地的气候、水资源和农业等方面的关系。
Step 4 小组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地貌类型,在课堂上进行研究,并总结该地貌类型在中国的分布情况、形成原因和对当地人民的影响。
《中国的地形》教案设计
《中国的地形》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中国地形的总体特征;(2)使学生掌握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3)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和地理观察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中国地形的特点;(2)运用地形模型、地球仪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形的形成和变化;(3)开展小组讨论、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地形的总体特征;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地形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中国地形图、地形模型、地球仪、教学PPT等;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形的总体特征,引发学生对地形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1)介绍中国地形的总体特征,如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大等;(2)分析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如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黄土高原等;(3)运用地形模型、地球仪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形的形成和变化;(4)开展小组讨论、探究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地形区的理解和认识。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关于中国地形的选择题或填空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国地形的总体特征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收集有关中国地形的图片或资料,下一节课分享。
六、教学策略:1. 问题导向: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中国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2. 直观教学:利用地形模型、地球仪等教具,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地形认识。
3. 合作学习:组织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一、说教材内容本课是《地理》课程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中国的地形特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中国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中国地形的基本特征,包括山脉、高原、平原、盆地、河流、湖泊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地形特征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地理文化素养。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包括山脉、高原、平原、盆地、河流、湖泊等。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地形特征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
四、说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让学生感受中国的地形特点。
2.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和解释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中国地图,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中国地形的好奇心。
2. 呈现(10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中国的地形特点,包括山脉、高原、平原、盆地、河流、湖泊等。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地形特征。
3. 探究(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形特征进行深入研究。
让学生观察、分析并解释该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4. 总结(10分钟)让学生汇报各小组的研究成果,并进行总结。
引导学生归纳中国地形的基本特征,并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
5. 拓展(10分钟)通过展示中国的地理名胜,如黄山、长江三峡等,让学生了解中国地理环境对旅游业的影响。
六、说教学评价1. 自我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能力,评价学生对地形特征的掌握程度。
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小组成员的表现,评价他们在小组合作中的贡献。
3.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释能力,评价他们对地形特征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 中国地图2. 图片和视频展示素材3. 小组研究材料4. 中国地理名胜介绍资料八、说教学反思本课通过情景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的结合,培养了学生对地形特征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了他们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八上《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精选7篇)
《八上《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精选7篇).doc》一、教学设计的方法1、教学设计要从“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word/bshzhgddxjiaoxuesheji.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初中地理地形讲解教案
初中地理地形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和分布情况。
2. 使学生能够识别和了解各种地形类型,如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等。
3. 帮助学生理解地形对我国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1. 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和分布情况。
2. 各种地形类型的特征和识别方法。
3. 地形对我国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地形类型的识别和区分。
2. 地形对我国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
教学准备:1. 地形图、地形模型等教学道具。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课件展示我国地形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我国地形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我国的地形有什么了解?能说出一些主要的地形区吗?二、讲解地形类型(20分钟)1. 利用地形图和地形模型,讲解各种地形类型的特征和识别方法。
山地:地形高耸,坡度大,沟谷深刻。
平原:地形平坦,海拔低,无明显坡度。
高原:地形宽广,海拔较高,边缘较陡。
丘陵:地形起伏,相对高度不大,坡度较缓。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根据特征,区分出这些地形模型吗?三、分析地形对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15分钟)1. 利用PPT课件,讲解地形对我国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山地:地形高耸,沟谷深刻,不利于农业生产,但有利于水能资源的开发。
平原:地形平坦,海拔低,有利于农业生产,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产区。
高原:地形宽广,海拔较高,边缘较陡,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丘陵:地形起伏,相对高度不大,坡度较缓,有利于林业的发展。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地形对我国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吗?四、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地形图,识别和分析一些主要地形区的特征和分布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展示地形图,使学生了解了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和分布情况,掌握了各种地形类型的特征和识别方法。
中国地形教案
中国地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中国的主要地形类型,如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山地等。
(2)掌握中国各地形类型的分布特点和主要代表地区。
(3)学会运用地图和地形图分析地形特征。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实地考察、网络搜索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增强国土观念。
(2)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的主要地形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2)中国各地形类型的主要代表地区。
2. 教学难点:(1)如何运用地图和地形图分析地形特征。
(2)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中国地形地貌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中国地形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国的主要地形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2)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了解中国各地形类型的主要代表地区。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国各地形类型的分布特点和主要代表地区,形成共识。
(2)展示交流:让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提问、补充。
4. 教师点拨:(1)总结归纳:教师对全班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归纳,明确中国的主要地形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2)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具体案例,讲解如何运用地图和地形图分析地形特征。
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国各地形类型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6. 课堂小结:通过学生的展示交流、教师的点拨和实地考察,让学生对中国的地形有更深入的了解,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通过网络或图书资料,了解中国各地形类型的主要代表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中国的地形教案初中
中国的地形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包括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等。
2. 掌握中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3. 熟悉中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
4. 理解地形对农业、气候、河流等的影响。
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形特点。
2. 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3.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
教学难点:1. 地形对农业、气候、河流等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地图。
2. 教学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图,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
2. 提问:同学们知道中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吗?大家可以举例说明。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中国的地形特点,包括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等。
2. 讲解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如昆仑山、天山、秦岭、大兴安岭等。
3. 讲解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如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四川盆地、东北平原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问:地形对农业、气候、河流等有什么影响呢?2. 分析地形对农业的影响,如高原、平原、盆地等地形对农业生产的优势和限制。
3. 分析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如山脉对气候的屏障作用、高原对气候的影响等。
4. 分析地形对河流的影响,如山脉对河流的阻挡作用、平原对河流的影响等。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你们认为地形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可以举例说明。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中国的地形特点、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理解。
2.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认为中国的地形对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可以举例说明。
教学延伸:1. 邀请当地地理专家或农民,让学生深入了解地形对农业、气候、河流等的影响。
2.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亲身感受中国的地形特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中国的地形特点、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是本学期的第一节地理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地形特点、地形区划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等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大量的地图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地形这一概念还不是很清晰。
同时,他们对中国的地理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地图和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掌握地形区划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地图和实例来分析中国的地形特点,培养观察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地形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对地理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的地形特点、地形区划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2.难点: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来展示中国的地形特点和地形区划,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2.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引导学生分析地形对经济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和实例资料,包括中国地形图、地形区划图、地形对经济影响的实例图片等。
2.准备投影仪和电脑,以便进行地图的展示和实例的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形特点,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中国的地形是什么样的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地形区划图,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地形区划,包括高原、山地、平原、盆地等,并解释地形区划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地形对经济的影响,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进行分析,如山区对农业的影响、平原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等。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中国地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中国主要地形类型的形成原因;3.了解中国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中国地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中国主要地形类型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难点1.中国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教学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2.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并复习中国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对中国地形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中国的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中国的地形特点,如高山、平原、盆地、丘陵等。
3.讲解(15分钟)a.简要介绍中国地形的基本概念: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和地势的总和,包括山地、平原、丘陵、高原、盆地等。
b.详细讲解中国主要地形类型的形成原因:- 高山:中国位于欧亚大陆板块和印度次大陆板块的交壤处,地壳运动活跃,造成为了大量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长白山等。
- 平原: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等是典型的平原地貌,主要是由河流冲积和海洋沉积形成的。
- 盆地:中国西部地区有许多盆地,如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等,主要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坳陷地带。
- 丘陵:中国南方地区丘陵起伏,主要是由于长期的风化和溶蚀作用所形成的。
- 高原:中国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主要是由地壳运动和冰川作用形成的。
4.实践(15分钟)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一个小组选取一个地形类型进行深入研究,并制作海报、PPT等形式进行展示。
要求包括该地形类型的形成原因、特点、分布区域等。
5.总结(10分钟)通过学生展示和讨论,总结各个地形类型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并引导学生思量中国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业、交通、居住等。
6.拓展(5分钟)展示中国著名的地理景观,如黄山、长江三峡、张家界等,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地形的多样性和漂亮之处。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地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中国主要地形类型的形成原因,并了解了中国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主要介绍中国的地形特点、主要地形区和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进一步拓展,也是对我国地形特点的初步了解。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地形的多样性。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地理信息,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我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等。
但学生对地形的认识相对较浅,对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掌握主要地形区和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地形图,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理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的地形特点,主要地形区和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难点: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具体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形图、实地照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地形特点。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说明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实地照片等教学素材。
2.设计相关案例,用于分析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指导学生进行讨论的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特点,提出问题:“大家能说出我国的地形特点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种地形实地照片,如山地、平原、高原等,引导学生分析地形特点,总结我国地形类型的多样性。
3.操练(10分钟)分发地形图,让学生分组观察地形图,分析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2.1《中国的地形》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系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我国地形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地形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等基础知识,对本节课的地形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地形类型的划分、地形区划的理解和应用仍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针对性的引导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培养学生对地形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实地考察等方法,使学生掌握地形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理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
2.难点:地形类型的划分、地形区划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图,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
2.实地考察法: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地形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地形案例,使学生掌握地形知识。
4.讨论法: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实地照片等教学素材。
2.制作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安排实地考察活动,联系相关单位或场所。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地形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形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请大家观察这幅地形图,你能说出我国的地形有哪些特点吗?”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
讲解各类地形的特点,并通过实地照片、动画等形式,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形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典型地形案例。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节教材出至于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主要讲到了中国主要山脉的分布。
为后边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从初二起,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初二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
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中国山脉图使学生识记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
2.通过读图、识图掌握我国山脉的空间分布。
3.让学生了解中华五岳。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地图中找山脉的练习,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查阅地图的技能及运用中国地形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主要山脉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教学重点】1.山脉的走向2.主要山脉的分布【教学难点】主要山脉的分布【教学用具】地图册、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方法】探究活动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播放中国地形特征视频,学生欣赏视频了解我国的地形,得出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大地的“骨架”,出示课题:中国的地形---纵横交错的山脉。
(讲授新课)(板书)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纵横交错的山脉。
(展示学习目标)1.运用中国山脉图使学生识记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
2.通过读图、识图掌握我国山脉的空间分布。
3.让学生了解中华五岳。
一.山脉纵横交织(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本P21-23页内容完成大屏幕上的自学预检。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众多,学生在课本P21中国主要山脉图上进行寻山活动。
活动一:寻山(展示地图)出示中国山脉分布图,学生说出在地图中寻找到的山脉。
中国地形地势教案初中
中国地形地势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包括地形的多样性和地势的阶梯状分布。
2. 掌握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
3. 理解地形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
2. 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
教学难点:1. 地形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准备:1. 中国地形地势图。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形地势图,让学生对中国的地形地势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提问:请大家说一下你们对中国地形的了解,地形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包括地形的多样性和地势的阶梯状分布。
2. 讲解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如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
3. 讲解地形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如山区对农业、林业、畜牧业、旅游业等的影响。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点评答案,及时纠正错误。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记忆。
2. 教师点评学生的总结,查漏补缺。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绘制一张中国地形地势图,标注主要地形区。
2. 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中国地形地势特征的短文,不少于300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地形地势图、阅读教材、课堂讲解、课堂练习和小结等环节,使学生对中国地形地势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要注重课堂练习的及时反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第1课时)
课 题 备课人 知识 与能 力 教 学 目 标 过程 与方 法 情感 态度 价值 观 课标要求 重点 难点 教法 阅读中国地形图掌握主要山脉的分布 阅读中国地形图掌握主要山脉的分布。 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 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读图,了解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及走向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课型 新授 课时 1
阅读中国地形图掌握主要山脉的分布。
主要山脉在图上的落实。 图文结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 分析 教具 学 具 学生活动 听歌 课件 挂图
教学程序 激情导入
教师活动 一、导入 用《歌唱祖国》歌曲导入。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 (一)、阅读课本 P21 山脉纵横交织及图 2-1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 P21 山脉 纵横交错及图 2-1 中国主要山脉分 布,完成问题
思考完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习
C.天山 D.长白山
代表发言
下列山脉在哪些省区分界线上? 山脉名称 昆仑山 巫山 太行山 祁连山 武夷山 板书 设计 一、 二、 教学 反思 山脉类型 中华五岳 省区 西藏自治区 重庆 山西 青海 江西 中国的地形---山脉纵横交织 省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湖北 河北 甘肃 福建
自主学习
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完成下列填空:
__山脉_____纵横交错,构成我国地形骨架 (1)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六盘山。在 横断山区也有一些山脉接近南北走向。 (2)东西走向的山脉:靠北的一列是天山、 阴山;中间的一列是昆仑山、秦岭、靠南的一 列是南岭 (3)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东部, 自西向东分为三列:西侧的一列包括大兴安 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中间的一列包 括长白山脉、武夷山脉;东侧的一列是台湾山 脉。(主峰玉山海拔 3952 米,是中国东部最 高峰)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主要分布中国西 部,著名的有:阿尔泰山、祁连山。 (5)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平均海拔超 过 6000 米,位于中国与尼泊尔境内的珠穆朗 玛峰海拔 8844.43 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二)、阅读课本 P23 中华五岳,完成下列填 空: 1、中华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 激情互动 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2、泰山位于山东省、华山位于陕西省、恒山 合作探究 阅读课本 P23 中华 五岳,完成问题
中国的地形地理教案
中国的地形地理教案中国的地形地理教案1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课标六大理念之一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而地形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让学生感受身边的地理是我们教学的重要任务。
2、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三级阶梯的自然分界线地势对河流、气候的影响3、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的逻辑关系本节内容,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都有重要的影响。
所以本节放在了讲述中国自然地理的各章节之首,本节还与世界地理的关于地形分类、分布和形成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
4、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是我国地理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也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因为地形是组成地理环境的重要因素,它既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地质作用的制约,同时又严重影响着别的因素,因此,认识我国的地形特征,将为学习以后各章节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1、本节课的教学,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图引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参照图例,利用教材上的“沿32O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抓住图中颜色与高度的关系这一线索,启发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认识并总结出我国的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2、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了读图的能力,对世界的地形有所了解,在次基础上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从而得出中国地势的特点及阶梯间的分界线。
3、本节学生的认知障碍点是对“沿32ON线中国地形剖面图”的理解。
教学时,先让学生理解“剖面图”,举例说明,把一根萝卜竖着放,沿萝卜的中部剖开,同学们看到的形状就是一根萝卜的剖面图,地形的剖面图也是如此。
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从中国的地形剖面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的地形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国的地形》是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地形的特征、主要地形区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对地形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对中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的基本认识,具备一定的地图阅读能力。
但对于地形的分类、特征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地形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地形的特征、主要地形区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形分类和特征的理解。
2.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形知识。
2.运用地图分析法,让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地形信息。
3.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具体地形区为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形特征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中国地形图、相关图片和案例资料。
2.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形的分布特点,引发学生对地形知识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形的分类和特征,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地形区的特征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地形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地图,回答关于地形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变化对经济的影响,讨论如何利用地形优势发展经济。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实用6篇)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实用6篇)地形和地势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1. 教材内容本节的内容是这样安排的:首先通过活动来认识“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学生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出来;接着展示大量不同地形区的景观图片,并设计了认识山脉网格中地形区位置分布的活动帮助学生总结“地形复杂多样”的特征;最后通过学生阅读扇形统计图表,计算得出“山区面积广大”。
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节的知识点有三个:分别是地势特点及影响,地形种类与分布以及地形特点及影响。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
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教材把本节作为中国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来讲,充分体现了本节的重要性。
它是学习第二节气候、第三节河流的基础。
同时为今后学习高中自然地理打下了基础。
3.三维目标知识技能:(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特征。
(2)尝试分析说明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3)学会运用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4)阅读统计图表,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分析山区开发、利用有利和不利条件。
过程与方法:(1)增强通过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
(2)通过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影响的过程。
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2)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观念;(3)通过认知地势、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加强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
2、认识不同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
初中 地形 专题 教案
初中地形专题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
2. 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类型的地形。
3. 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1. 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
2. 不同类型地形的识别和描述。
3. 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学地图。
2. 教学图片。
3. 教学视频或动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地形,询问学生对地形的认识和感受。
2. 展示一些我国不同地形的图片,让学生猜测是哪种地形,并简要介绍。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如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错,地形复杂多样等。
2. 介绍不同类型的地形,如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等,并展示相关地图和图片。
3. 讲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业、城市发展、交通等。
三、实例分析(10分钟)1. 选取一些地形特征明显的地区,如四川盆地、黄土高原等,让学生分析地形对当地人类活动的影响。
2. 让学生观看一些地形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的视频或动画,如山区城市建设、河流治理等。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地形,分析该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展示给其他组。
2. 各组互相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地形的主要特征和不同类型的地形。
2. 强调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思考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窗外地形、展示地形图片和地图、讲解地形特征和影响、实例分析和实践活动等环节,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的地形特征和不同类型的地形,并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点评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地形
山东省聊城市郑家中学郑焕霞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错。
对于“地势西高东低”,教材并没有用较大篇幅讲述,只是通过一幅地势剖面图和三个设计巧妙的
问题来解决,但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注意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培养。
而对
于我国的主要山脉教材则利用图文结合进行重点讲述,侧重让学生通过读图直接
获取有关知识,并将已学知识落实到图上。
此外,为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
自学能力,教材安排了较多的阅读材料。
总之,本节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均在于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
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
其在图上的分布。
3.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本节课通过启发学生回顾已知的地形知识和还想知道哪些有关地形的知识来调动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分组分亨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并结合多媒体、DVD、挂图等教学资源,使学生获取有关中国地形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四、教学难点
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
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五、教学安排
1课时
六、教学准备
教具: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沿32‘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
图、DVD。
七、教学过程
(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用方框表达的文字说明是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回忆一些国家的地理,让学生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组成要素? (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从而引出要了解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也需要从上述内容去总结,
而本节课首先从“地形”方面去学习、去体会。
分组分享活动一:
关于我国的地形,我已熟识的——,我想知道的——。
(过渡)中国地形的第一个特点是从地势的角度去描述的。
所谓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换句话说,是中国哪边高,哪边低的问题。
分组分享活动二:(地势西高东低”的学习)
第一步,分组讨论:我根据——分析,得出一——。
(讨论假设:根据“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或“中国地势剖面图”,得出我国哪边高哪边低,即地势如何?根据平均海拔高度,我国地势可分成几级阶梯?每一级阶梯的平均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米?各级地势阶梯分别有哪些主要地形类型)
第二步,教师引导:结合教材P20页活动1—3去讨论,并完成。
第三步,自由发言:除分析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或地势剖面图外,要将“活动”完成。
第四步,代表发言,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地势西高东低。
分组分享活动三:(读图、析图、绘图能力培养)通过,先小组分享,然后派代表进行集体分享。
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让学生把握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这一知识点,并让学生将问题和知识点在地图上发现,又落实到地图上,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
第一步,教师叙述引导:分层设色图是一种在图上用不同的颜色代表所在地区的海拔高度的地图,要更好地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还可以用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势剖面图。
第二步,举例分析讲解:什么是剖面图?假设:在讲台上有一个馒头,竖着,沿馒头中部切开,将看到的形状就是一个馒头的剖面图。
地势剖面图的原理也是如此。
第三步,学生分组分享绘图活动:参照教材P20页图2—1“沿32‘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画一幅简略示意图。
另外,请两名学生代表在黑板上画。
第四步,教师点评。
(期间注意巡视,作出及时辅导。
)
分组分享活动四:“地势西高东低”的优越性
第一步,教师设问:事前备好两幅中国地势变化示意图,一幅地势由西向东逐渐降低,一幅地势由东向西逐渐降低,让学生分析比较,讨论探索,判断利弊。
第二步,学生分享、自由发言,提出各自观点,最后派代表总结发言。
(教师可引导学生主要从气候、水利和交通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
第三步,师生共同归纳总结: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②“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滚滚流,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运输,促进了内地与沿海的经济联系。
③在各阶梯的交界处河流产生巨大的落差,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阶梯的交界地带,如葛洲坝水电站和正在兴建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等。
(过渡)可以说西高东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环境的一大优势。
那么,构成这一大优势的基本骨架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从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分析,得出: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则镶嵌其中。
)
分组分享活动五:山脉“走向”的判断
第一步,教师引导:先给出填空“一——山峰,一——山脉”,让学生填写量词,后要求用语言表达山峰、山脉的最大区别,问如何用图形的形式来表示。
第二步,学生分组分享讨论、回答。
第三步,教师概括:用图例说明山峰与山脉的区别,并讲述山脉是有一定延伸方向的,其延伸方向即走向,表述时是将延伸的两端方向相加。
教师板书几组不同类型的走向,让学生说
说其延伸方向。
如:
1.东西走向
2.南北走向
3.东北—西南走向
4.东西走向
第四步,学生分组分享活动:一人画线段,一人说走向。
第五步,指图学习:出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任指几条山脉的走向让学生判断,如大兴安岭、秦岭、昆仑山等。
分组分享活动六:(主要山脉的学习)
第一步,学生活动:读图思考我国山脉按走向大致分为几组?各组走向的山脉中分别有几列山脉?名称是什么?让学生观察山脉的标注在图上有什么规律。
第二步,教师概括:注记文字应与山脉走向一致,由上至下,或由左至右,均匀分布在山体上。
引导学生每找出一条,教师就在教学挂图上相应位置指出。
第一步,教师补充: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其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尼边界,海拔8 848米,是世界第一高峰,其雄壮、神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第四步,“山脉构成地形骨架”填表活动
第五步,教师小结:各种不同走向的山脉纵横交错,把我国地表分隔成若干个地形区;山脉常成为各地形区之间的界线。
第六步,教学片段欣赏:“中华五岳”,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课堂小结:
回应教学目标,想一想:“我学到了——。
”
八、板书设计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一、地势西高东低
1.我国地势的突出特征
2.三级地势阶梯的概况
3.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二、山脉纵横交错
1.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2.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九、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课堂教学采用了分组分享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它是在班级授课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按一定规律(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点带面、以优带差,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探索与研究、发现与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如地势剖面图学习;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尤其通过对祖国壮丽河山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如“中华五岳”教学录像欣赏。
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相比,分组分享教学更符合我校实际,不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课堂气氛,还的确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更乐在其中。
存在的问题是:受实际教学条件的限制,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有限,使得课堂上教师板图、绘图需时较多,挤占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的时间,致使有个别班甚至有“拖堂”现象。
这就要求教师注意时间的把握外,还要不断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