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螺旋
螺旋传动知识点总结
螺旋传动知识点总结一、螺旋传动的工作原理螺旋传动是利用螺旋副的工作原理来实现旋转运动和直线运动之间的传递。
螺旋副由蜗杆和蜗轮两部分组成,蜗杆是一种外表面具有螺旋槽的圆柱体,蜗轮则是与蜗杆啮合的齿轮。
当蜗杆旋转时,蜗轮因为蜗杆的螺旋副作用产生轴向推力,这个推力同时也被传递到蜗轮上,从而使蜗轮转动。
因此,螺旋传动可以实现旋转运动和直线运动之间的有效传递。
二、螺旋传动的结构特点1.扭矩大螺旋传动的扭矩传递能力较大,因为蜗杆的螺旋副能够将旋转运动转化为轴向运动,从而实现大扭矩的传递。
因此,螺旋传动常用于需要传递大扭矩的场合,比如提升装置、输送设备等。
2.速比大螺旋传动的速比通常较大,因为蜗杆的螺旋副可以实现较大的速比,所以螺旋传动通常被应用于需要较大速比的场合,比如搅拌机、压缩机等。
3.传动平稳螺旋传动的传动过程中因为摩擦力的作用,所以传动平稳性较好,噪音小,由于传动中的相对滑动效应,使它有很好的减振效果,这一点是齿轮传动的优势所在,而且摩擦力在功效中发挥等作用,使动力系统得到很好的控制。
4.结构紧凑螺旋传动的结构紧凑,由于蜗杆与蜗轮啮合的工作原理,螺旋传动可以实现较大的传动比同时需要较小的空间,这使得螺旋传动在机械设计中拥有广泛应用。
5.使用寿命长螺旋传动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其使用寿命较长,相比较于其他传动方式,比如链条传动、皮带传动等,螺旋传动的使用寿命更长一些。
三、螺旋传动的优缺点1.优点(1)传动平稳:蜗杆与蜗轮之间的摩擦力使螺旋传动的传动过程平稳,噪音小,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
(2)传动效率高:螺旋传动的传动效率通常较高,因为蜗杆与蜗轮之间的啮合作用,摩擦力很小,能够有效减小传动损耗。
(3)扭矩大:螺旋传动的蜗杆蜗轮结构能够传递较大的扭矩,适用于需要传递大扭矩的场合。
(4)速比大:螺旋传动的蜗杆蜗轮结构能够实现大的速比,适用于需要大速比的场合。
(5)结构紧凑:螺旋传动的结构紧凑,能够实现较大的传动比同时需要较小的空间。
SECI螺旋模型
项目实施后续情况
古顺酒厂通过采用计算机勾兑系统不仅提高 (稳定)了产品质量,还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 的优质品率,勾兑技术人员的勾兑技术而不 同程度提高,有数人考取了国家和省级评酒 员资格证书。
上述作法实现知识什么形式的转换? 上述方法实现了把显性知识转变为隐性知识,
成为企业的个人与团体的实际能力的过程。 即SECI螺旋模型的第四个阶段:内隐化
11
12
项目实施情况
古顺酒厂首先将参与勾兑技术学习人员的个 人学习记录进行收集、整理;
组织专门人员对酒厂近年来各品种的成品酒 中微量成份进行检测,作为系统方案的 “目标函数”;
组织专门人员对酒厂现有库存的基酒中微量 成份进行检测,作为系统方案的“线性约 束条件 ”;
13
项目实施情况
计算机勾兑系统提出最佳勾兑方案的过程实质 就是高等数学中线性规划问题,即根据对基 酒微量成份的检测结果来选择满足拟勾兑的 成品酒的微量成份的优化方案过程;
24
SECI螺旋模型案例分析
最后,软件专家田中郁子独辟溪径:大阪国际饭店制 作的面包享誉全大阪,为什么不研究研究它呢?于 是,田中郁子拜国际饭店的首席面包师为师,研究 和面技术。她观察到,这位面包师采用了一种独特 的拉面团技术。在项目工程师们的紧密配合下,经 过一年的反复试验,田中郁子终于确定了松下需要 的设计方案(包括在面包机里面加上专门的肋骨状 部件),成功地模仿了首席面包师的拉面团技术, 并烤出了同样美味的面包。最终,松下电器公司开 发出独特的“揉面”技术,在此基础上生产的面包 机大放异彩,上市仅一年,就改写了新品厨房器具 的销售记录。
25
SECI螺旋模型案例分析
对田中郁子来说: 1. 她学到了面包师的隐性技能。
基于SECI的企业内部知识流动过程及螺旋模型
识 的搜 寻 成本 和学 习 成本 , 而 进 一 步 强 化 获 取 不 同知 识 的 比 从
人对 事 物 的认 识 … 。 《 语 大 词 典 》 ”汉 中知 识 的 定 义 是 : 人 类 认 “ 识 自然 和社 会 的成 果 或 结 晶 , 括 经 验 知 识 和 理 论 知 识 ” 及 包 以 “ 识 事物 的能力 ”2。韦 伯 斯 特词 典 的 定 义 是 : 识 是 通 过 实 辨 L J 知 践 研究 、 系 或 调 查 获 得 的关 于事 物 的 事 实 和状 态 的 认 识 , 联 是 对 科学 艺 术 或技 术 的理 解 , 是人 类 获 得 关 于真 理 和 原 理 的认 识 总 和 。对 企 业 而 言 , 识 是 企 业 内 部 不 同 知 识 主体 ( 体 、 知 个 团 队 、 业整 体 ) 拥 有 的一 种 有 组 织 的 经 验 、 值观 、 念 、 关 企 所 价 理 相 信 息及 各 种 能 力 的 动 态 组 合 。不 同 知 识 主 体 的知 识 汇 集 成 企 业 所 特有 的 知识 体 系 , 业 在知 识 体 系 的平 台 上不 断 吸 收新 经 企 验 和 信息 , 造 出新 的知 识 。 创 知识 具 有 以下 特 征 : . 竞 争 性 和共 享 性 。知 识具 有公 共 a非 物 品 属性 , 其 本 质 而 言 是 非 竞 争 的 。 知 识 一 旦 创 造 出 来 以 就 后 , 以方 便地 被 人 们所 使 用 , 增 加 一 个 使 用 者 , 不 妨 碍其 可 多 并 他人 使 用 。人 们 能 够 通 过 语 言 、 籍 、 像 制 品 及 网络 等 多 种 书 音 媒 体 学 习各 种 知识 和 技 术 , 将 所 学 到 的 知 识 应 用 于 实 践 。 知 并 识 不 会 因 为被 学 习 和 应 用 而 受 到 丝 毫 损 耗 , 反 , 用 的人 越 相 使 多 , 价 值越 大 。 因 此 , 识 具 有 非 竞 争 性 和 共 享 性 【 。 b 实 其 知 3 ] . 用 的非 排他 性 和 产 权 的 排 他 性 。知 识 的 非 排 他 性 是 指 一 个 人 使用 知 识 不排 除其 他 人 使 用 , 且 很 难 阻 止他 人 使 用 。 一 些 知 并 识或 技 术是 个 人 或 组 织 付 出 艰 辛 劳 动 而 取得 的 创 造 和 发 明 成 果 , 造 发 明 者对 这 些 知 识 的 使 用 拥 有 权 利 , 以通 过 知 识 产 创 可 权 保 护措 施 或 相 关 法 律 排 除他 人 任 意 使 用 , 而 , 识 具 有 排 因 知 他性 。这 种排 他 性 只是 在 一 定 的 时 间 、 域 及 使 用 范 畴 内起 作 地
什么是知识之轮
什么是知识之轮所谓“知识之轮”,即任何组织中的知识都存在知识“沉淀”、“共享”、“学习”、“应用”、“创新”等运转环节,这些知识运转环节组合成一个螺旋上升的闭环,我们即称之为“知识之轮”。
“知识之轮”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隐藏于各种各样活动的背后知识管理需要通过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就是要找到驱动知识之轮的法则,一般企业都需要通过“技术”、“管理”、“文化”三个方面来保障“知识之轮”的高速运转知识之轮的核心内容对于“知识之轮”,核心要把握如下三个层面:1.知识管理是企业对其所拥有的知识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其核心的管理对象是知识;2.让知识沉淀、知识共享、知识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创新等运转环节(简称为“知识之轮”)循环运转,才能使知识指导行动,不断地产生价值;3.如何驱动知识之轮?文化、管理、技术是企业驱动“知识之轮”的三个关键要素。
知识之轮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知识扩散度为X轴,以知识编码度为Y轴,建立如下坐标系再进行深入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如下图2:首先,知识编码度提高意味着知识显形化程度的提高,这其实就是知识在“沉淀”这一环节状况的改进;其次,知识扩散度提高意味着知识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这其实是知识在“共享”这一环节状况的改进;如果高扩散度的知识通过个体与组织的学习和应用,吸收内化成为隐形知识,则是知识在“学习和应用”这一环节状况的改进;最后,通过不断地外部扫描及内部创新,组织掌握了更多独到知识,知识在“创新”这一环节状况得到改进,通过创新获取外部新知识或提升内部知识层次,从而改善知识掌握度,这正好就是垂直于XOY平面的Z轴。
这样知识经过沉淀、共享、学习和应用、创新四个环节的循环之后,实现了螺旋式上升。
经过上面分析,我们发现任何知识都符合上面的运转规律。
“沉淀”、“共享”、“学习和应用”、“创新”四个关键的知识运转环节组合成一个螺旋上升的闭环,我们即称之为“知识之轮”。
论三螺旋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
论三螺旋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则是该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三螺旋理论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提出了产学研合作的理念,这也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指导。
本文将从三螺旋理论视角出发,探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的构建和优化问题。
一、三螺旋理论的基本内涵三螺旋理论是由荷兰学者埃廷·埃·赫林等人提出的,它认为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三螺旋理论包含了三个“螺旋”,分别是市场螺旋、政府螺旋和知识螺旋。
市场螺旋是指市场经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它强调科技创新的市场导向;政府螺旋则是政府对科技发展的引导和支持,它强调科技发展的政府导向;知识螺旋是指科技人才和科学知识对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它强调科技发展的知识导向。
三螺旋理论认为,只有市场螺旋、政府螺旋和知识螺旋协同发展,才能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二、三螺旋理论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螺旋理论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启示:1. 强调市场导向。
市场螺旋作为三螺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科技创新应该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重视市场需求,引导学生从市场需求出发,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
2. 政府导向。
政府螺旋在三螺旋理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强调政府对科技创新的引导和支持。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强化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创业发展。
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支持、经济扶持和项目合作等方面的支持,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发展。
3. 知识导向。
知识螺旋是三螺旋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强调科技发展应该是以科学知识和科技人才为基础的。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
知识螺旋模型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
隐 化 的 螺 旋 上 升 过 程 不 断 转 化 积 累 , 创 造 出新 的更 高 级 的 组 织 知 识 , 终 形 成 组 织 自身 的 知 识 体 系 , 展 出组 织 的 各 种 并 最 发
13 知 识 如 何 转 化 为 核 心 竞 争 力 .
来 的 。自 2 纪 6 0世 0年代 以来 , 业 战 略 发展 经 过 了 三 个 阶 企
企 业 中的 知 识 , 照 其 可 见 程 度 可 分 为 显 性 知 识 和 隐 按 性 知 识 。显 性 知 识 可 以 被 准 确 的 描 述 和 传 播 , 可 被 记 录 并 在有形 的规章 和流程手册 中供直 接查 阅、 取 、 习 、 用 ; 获 学 利 而 隐性 知 识 则 来 源 于经 验 , 在 于 个 体 的 脑 海 中 , 度 个 人 存 高 化 , 难 用 语 言 和 文 字 来 表 达 , 有 隐 默 的 特 性 。在 企 业 竞 很 具
难 以 准 确 描 述 虽 然 可 以 防 备 竞 争 对 手 的 复 制 , 也 会 给 其 但 在 组 织 内 的 传 播 和 推 广 带来 困 难 ; 此 , 业 需 要 将 隐 性 知 因 企 识 转 化 为 显 形 知 识 以使 能 力 得 以传 播 , 要 将 显 形 知 识 转 又
企 业战略制定方法 ; 二个 阶段 是 2 第 O世 纪 8 O年 代 , 态 外 静 生 理 论 占据 了主 导 地 位 , 表 理 论 是 波 特 提 出 的 产 业 竞 争 代
“知识创生的双层螺旋一项美国高校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叙事研究
“知识创生的双层螺旋一项美国高校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叙事研究肖立黄嘉莉摘要:教学实施中的默会知识和教学对话中的明言知识相互转化对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对美国某高校参加翻转课堂工作坊的六位老师的学习经历和教学实践经历展开叙事研究,可望实现解决知识创生螺旋(SECI)中“薛定谔猫悖论”之目的。
以SECI模型为“外螺旋”,在两两相邻的“社会化”“表征化”“联结化”“内在化”知识状态中分别嵌入“内隐架构”“对话传播”“迁移吸纳”“练习创生”的“内螺旋”,形成“知识创生双层螺旋”能更清楚地展现高校教师积累、生成、运用、创新实践性知识的实然“全貌”,亦可为我国新时代激发教师实践智慧,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水平,弘扬立德树人信念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师实践性知识;知识创生双层螺旋;叙事研究;默会知识;明言知识一、引言美国学者Cochran-Smith等提出,教师通常会借助“为了实践的知识”“实践中的知识”“实践性知识”三种形态的知识解决教育难题与教学困境[1],但却忽略了教师主体建构实践知识的历程。
魏戈等认为,“为了实践的知识”通过学术专家生产的正规知识或通用理论构成教师的“知识库”,教师被认为是处于知识生产流水线末端的“教书匠”,其主体性被掩盖,是知识的消费者,操练着专家所发明的知识、技术与语言;“实践中的知识”大多存在于优秀教师自身认知行动中,是在教学过程中实际运用的知识,也是新手教师因盲目追逐所谓的“模范教学”而通过长期观察和模仿能够习得,但却无法获得实践中精髓的知识[2]。
而“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通过对其教育教学经历进行自我解释而形成经验,反思上升到理念,形成具有一般性指导作用的价值基准,并实际指导自己惯例性教育教学行为的认识”,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3]。
魏戈等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创生发展进行了历时性梳理[4](P107-117)。
学界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Schwab提出的“实践样式”[5]与Polanyi提出的“缄默知识”[6]并行,挑战传统理论与实践对立的教师知识研究范式。
[知识管理]知识螺旋(KnowledgeSpiral)
知识螺旋(Knowledge Spiral)知识螺旋的定义知识螺旋是由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于1989年《知识创造的企业》的著作首度提出,组织动员个人的内隐知识,经由四种知识转换模式在组织内部加以扩大,成为较高层次的知识本体,知识转移与创造的过程,强调隐性知识的交换。
知识螺旋的目的从既有知识〈Platform Knowledge〉追求目标知识(Target Knowledge);减缓知识落差或跨越知识鸿沟(Knowledge Gap)。
知识螺旋的理论根据1.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互动的规模随着知识本体层次的上升而扩大;2.组织知识的创造即是一种螺旋过程,由个人的层次开始,逐渐上升并扩大互动范围;3.在某些部分适度重迭,以创造共同的认知基础,以简化内隐知识的交流---累赘(Redundancy)。
知识转换的过程知识转换的过程:社会化→外化→结合→内化→社会化→外化→ …∙动员个人的内隐知识,经过外化成外显知识;∙经结合成另一种外显知识;∙再将之内化成内隐知识,以成为既定的观念与工作习惯;∙最后透过相互观察与模仿学习,将内隐知识社会化。
知识螺旋和创新过程产品创新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新知识的发展过程,产生一个想法需要知识的交流,而想法最终成为创新的知识则需要充分应用个人组织、内部外部的知识,可以说,它和知识螺旋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下图所示:1.产生一个想法需要知识社会化过程新的想法通常产生于个人的灵感,讨论、模拟、实验等方法可以帮助人们产生各式各样的灵感火花。
在此过程中,知识的共项和交流通常是一种隐性方式,交互的员工间大都具有共同的经验、心智模式以及相似的观点,因此知识社会化过程在这起主导作用,一种创新性的想法的诞生通常都来源于知识的社会化过程。
因此,在这方面需要强调的是建立一种信任关系和创建人员网络。
2.开发一项发明需要知识外在化过程为了最终决定什么想法能够得到继续和发展,企业的有关部门和人员需要能够理解这个想法所蕴涵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因此必须要将这种隐性的想法明晰化,否则这种想法很难和特定人员网络之外的人进行沟通并被理解,因为他们通常具有不同的心智模式,并使用不同的“语言”。
读知识创造的螺旋课件
开放科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知识产权保护、数据共享 的隐私和安全问题等,需要解决这些挑战以实现可持续的 开放科学实践。
未来教育与知识创造
教育变革的趋势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教育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未来的教育将更加注重创新、 实践和跨学科的知识创造。
教育在知识创造中的角色
教育机构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新知识、新思想的发源地。未来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 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
详细描述
在构建阶段,初始的灵感和想法开始被整合、发展和形成更具体、更系统的概 念。这个阶段需要深入思考、分析和创新,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发表阶段
总结词
知识传播与交流
详细描述
在发表阶段,知识通过各种媒介和平台进行传播和交流,以扩大其影响力和应用范围。这个阶段需要良好的沟通 技巧和表达能力,以有效地传递知识。
自我实现
个体希望通过创造知识来证明自 己的价值,实现自我价值。
组织驱动
组织目标
组织为了实现其目标,需要不断创造新的知识以保持竞争优 势。
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鼓励成员之间的知识分享和交流,促进知识的创造 和传播。
社会驱动
社会需求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新的知识来解 决各种问题,这种需求驱动知识的创 造。
激励机制
社会中的知识螺旋
文化传承
社会通过知识螺旋过程,传承和 发展各种文化知识和文化遗产,
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和活力。
科技创新
社会中的知识螺旋推动科技创新 和进步,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繁
荣做出贡献。
公共知识服务
社会通过知识螺旋过程,提供公 共知识服务,满足公众对知识的 需求和提升整个社会的知识水平
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政治知识
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政治知识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政治知识一、引言政治知识是指人们对于政治制度、政治活动、政治人物以及相关政治事件的认识和理解。
它包括了对政治现象的思考、对政治问题的解决和对政治决策的参与。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政治知识无处不在,它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
在政治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可能会经历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两种不同的学习轨迹。
二、螺旋式上升的政治知识在政治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有些人经历的是螺旋式上升的学习轨迹。
这意味着他们在学习政治知识的过程中,会不断地深化对政治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学习曲线。
通过对政治理论的学习,我们可以逐渐理解政治制度和政治体系的运作规律,从而对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有更深入的认识。
这种螺旋式上升的学习过程,使我们能够在不断深化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和认识的保持对政治现象和问题的敏感度和批判性思维。
三、波浪式前进的政治知识然而,也有一些人在学习政治知识的过程中,经历的是波浪式前进的学习轨迹。
这意味着他们在学习政治知识的过程中,会时而深入思考,时而停滞不前,形成一个波浪式前进的学习曲线。
有些人可能在接触政治知识的初期,由于对政治理论和政治事件的陌生,会出现停滞的情况。
但随着对政治知识的逐渐了解和熟悉,他们又会重新获得学习的动力,继续向前迈进。
这种波浪式前进的学习过程,使我们能够在不断思考和停滞之间,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以应对不同阶段的学习挑战。
四、总结与思考政治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既有螺旋式上升的学习轨迹,也有波浪式前进的学习轨迹。
无论是哪种学习轨迹,重要的是我们能够保持对政治知识的敏感度和批判性思维,在不断深化对政治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的不断调整学习态度和方法,使自己能够在政治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前进。
在学习政治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多听取不同人群的观点,扩大我们对政治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形成对政治问题的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螺旋基础知识(2010-11)讲解
螺旋基础知识(2010-11)讲解
螺旋基础知识是指关于螺旋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对
螺旋的定义、特征以及应用领域进行简要的讲解。
1. 螺旋的定义
螺旋是一种曲线形状,它在平面上绕着一个点旋转且逐渐远离
该点。
螺旋通常由一条直线(称为生成线)沿着一个中心点(称为
螺旋中心)旋转而形成。
螺旋可以被描述为一个参数方程,其中包
括螺旋的角度、半径以及螺旋向上或向下的方向。
2. 螺旋的特征
螺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 半径变化:螺旋的半径会随着旋转角度的增加或减小而改变。
这种半径的变化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非线性的,取决于生成线
的形状。
- 斜度:螺旋的斜度是指螺旋在垂直于螺旋轴向上或向下的方
向上的变化情况。
斜度可以控制螺旋的紧密度和扭曲程度。
- 螺距:螺旋的螺距是指螺旋在沿着螺旋轴方向移动一周所经
过的轴向距离。
螺距可以控制螺旋的线密度。
3. 螺旋的应用领域
螺旋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例子:
- 工程设计:螺旋设计在机械、建筑和航天等领域中用于创建
螺旋形的零件、结构或设计元素。
螺旋形状可以提供强度和稳定性。
- 数学和物理学:螺旋在数学和物理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例
如螺旋线的几何性质可以用于解决一些复杂问题,螺线管在电磁学
中的应用等。
- 生物学:螺旋形状在生物学中也有很多应用,例如螺旋结构
的蛋白质、DNA双螺旋结构等。
以上是关于螺旋基础知识的简要讲解,螺旋的定义、特征以及
应用领域是理解螺旋相关概念的重要基础。
(完整版)螺旋线知识点归纳总结
(完整版)螺旋线知识点归纳总结1. 螺旋线的定义和特征螺旋线是一种曲线,可以通过将一根平面上的直线绕着一个固定点旋转而形成。
螺旋线具有以下特征:- 它在每个点的切线方向与半径方向之间有一个恒定的夹角;- 从曲线的固定点到曲线的每个点,距离都相等,这个距离称为螺距;- 它可以是右旋的或左旋的;- 它可以是等距螺旋线或非等距螺旋线。
2. 螺旋线的应用螺旋线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示例:- 自然界中,许多植物的生长形态中都可以找到螺旋线的影子,例如向日葵的花序的排列方式;- 工程设计中,螺旋线常用于螺旋桨、螺旋弹簧等机械结构的设计;- 艺术创作中,螺旋线经常被视为一种美学符号,它可以用于设计家具、珠宝等艺术品;- 数学领域,螺旋线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对象,它与极坐标、复数、斐波那契数列等数学概念有密切关联。
3. 螺旋线的数学表达螺旋线的数学表达式可以使用参数方程或极坐标方程表示:- 参数方程:x = a * cos(t), y = a * sin(t), z = b * t;- 极坐标方程:r = a * e^(bθ)。
其中,a和b为常数,t为参数,θ为极角。
4. 螺旋线的性质螺旋线具有一些重要的性质,包括:- 螺旋线是一种一维曲线;- 螺旋线不是代数曲线,它不能用有限项的代数方程来表示;- 螺旋线是自交的,即它会与自身相交;- 螺旋线具有无限的长度。
5. 螺旋线的分类根据其形状和特征,螺旋线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包括:- 等距螺旋线:半径和弧长成正比,例如阿基米德螺旋线;- 阿基米德螺旋线:半径和角度成正比,常见于自然界;- 斐波那契螺旋线:特殊的等距螺旋线,它的螺距是斐波那契数列的近似值;- 费马螺线:螺线上任意点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
6. 螺旋线的绘制绘制螺旋线通常可以使用计算机图形学软件或编程语言来实现。
例如,使用Python的matplotlib库可以绘制参数方程或极坐标方程表示的螺旋线。
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政治知识
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政治知识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一员,政治知识对每个人都至关重要。
了解政治知识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参与和影响社会决策,也能够增强我们的社会意识和批判思维。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政治知识,并从浅入深地理解这一主题。
1. 政治知识的基础政治知识是指人们对政治制度、政治活动、政治角色和政治理论等方面的认知和了解。
要想深入了解政治知识,首先需要了解政治制度的基本原理和运行规律,以及政治活动的实质和意义。
这一基础知识将为我们之后深入学习和理解政治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螺旋式上升的政治知识螺旋式上升的政治知识指的是在一定时间跨度内,政治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的过程。
这种上升是阶梯式的,每一次的上升都会使我们对政治知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举例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历史政治事件,逐步了解政治的发展演变;通过深入研究现行政策,了解政治在当代社会的运作方式;通过学习国际政治关系,了解政治在不同国家之间的互动与影响。
这种渐进式的上升能够让我们对政治知识有一个系统化的认知,并且逐渐形成自己的政治观点和价值取向。
3. 波浪式前进的政治知识与螺旋式上升不同,波浪式前进的政治知识强调的是政治知识的变化和发展是波浪式的,既有快速上升,也有缓慢推移。
政治知识的波浪式前进可以通过时事政治新闻的学习来理解。
时事政治新闻是反映社会政治活动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新闻,我们可以及时了解到国内外的政治事件和变化,从而不断拓展我们的政治知识广度。
波浪式前进也强调了政治知识在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我们需要持续关注政治知识的更新与调整,以及政治理论在实践中的变通和调整。
总结回顾在文章中,我们从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两个维度探讨了政治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螺旋式上升强调了政治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渐进式增长,而波浪式前进则强调了政治知识在社会变化中的动态发展。
这两种方式共同构成了我们对政治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螺旋型课程模式
螺旋型课程模式螺旋型课程模式是一种由先进到更复杂的课程系统,它是以重复的形式发展的,使学生以其复杂的方式深入探索学科的深层知识,所以被称为“螺旋模式”。
这种方法的优势就在于可以用较少的时间达到学习的有效性,在慢慢的学习中也可以达到更深一步的知识理解和学习。
螺旋型课程模式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螺旋学习模式是一种迭代和重复练习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某个概念或技能后,能够不断地以不同的方式重新学习,从而掌握知识,同时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其次,螺旋型学习模式也能够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发展,当学生完成一个任务后,老师会更加重视要求,让学生去完成更高难度的任务,这样就能让学生有机会更好地了解知识,也能更好地掌握技能。
在应用螺旋型课程模式时,学习一门学科一般可以分为几个阶段:首先,教师需要对学习内容进行概述和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分成一系列的主题;其次,学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不同的主题的学习可以进行重复练习;最后,教师会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以达到更深层次的学习。
通过螺旋学习模式,学生可以更大的提升学习效率,因为在学习的时候可以进行重复练习,也能更好地理解学科深层次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应用所学到的知识。
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可以从简单的阶段开始,渐渐地建立起学习的基础,最终能够在所学科内有较深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螺旋型课程模式虽然有很多优势,但也要求老师有充分的准备,以便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更重要的是,老师必须允许学生在学习中有自主的权利,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因此,螺旋模式在当今教育界占据重要的地位,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带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乐趣。
不仅如此,老师也可以利用螺旋模式的学习结构,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最后,希望学生们能够把握螺旋型课程模式的这种学习方式,逐步深入学习,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螺旋上升图——精选推荐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螺旋图黄⾦分割螺旋图
朱兰螺旋图
太极螺旋图太极封闭与开放
进化螺旋图
螺旋桨K线
知识之论。
知识经过沉淀、共享、学习和应⽤、创新四个环节的循环之后,实
现了螺旋式上升。
计划赶得上变化螺旋图
太阳系螺旋上升
美学循环螺旋图
时空双螺旋图
双螺旋能量场
知识螺旋图
学习圈的\螺旋上升式学习\六阶段
质量进展螺旋图
融资潮促房价螺旋上升
企业IT能⼒结构的研究_信息管理
中国·丽⽔
施⼯图识读与会审:精品课程
循环螺旋上升式实训体系
互联⽹在螺旋中上升,⾛直线者能否成功?
以决寂静螺旋
246x194 - 5KB
中⼼轴螺旋上升
培养\合格职业⼈
对列宁螺旋式上升规律的突破(⼀)宇宙质⼒场
基础教育新课程中螺旋式上升的课程设计和教
黄⾦台:美元黄⾦出现螺旋式上升
黄⾦台:美元黄⾦出现螺旋式上升
成思危:股市会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图) 财经
美元黄⾦出现螺旋式上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螺旋(Knowledge Spiral)
知识螺旋的定义
知识螺旋是由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于1989年《知识创造的企业》的著作首度提出,组织动员个人的内隐知识,经由四种知识转换模式在组织内部加以扩大,成为较高层次的知识本体,知识转移与创造的过程,强调隐性知识的交换。
]
知识螺旋的目的
从既有知识〈Platform Knowledge〉追求目标知识(Target Knowledge);减缓知识落差或跨越知识鸿沟(Knowledge Gap)。
知识螺旋的理论根据
1.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互动的规模随着知识本体层次的上升而扩大;
2.组织知识的创造即是一种螺旋过程,由个人的层次开始,逐渐上升并扩大互动范围;
3.在某些部分适度重迭,以创造共同的认知基础,以简化内隐知识的交流---累赘(Redundancy)。
知识转换的过程
知识转换的过程:社会化→外化→结合→内化→社会化→外化→ …
∙动员个人的内隐知识,经过外化成外显知识;
∙经结合成另一种外显知识;
∙再将之内化成内隐知识,以成为既定的观念与工作习惯;
∙最后透过相互观察与模仿学习,将内隐知识社会化。
知识螺旋和创新过程
产品创新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新知识的发展过程,产生一个想法需要知识的交流,而想法最终成为创新的知识则需要充分应用个人组织、内部外部的知识,可以说,它和知识螺旋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产生一个想法需要知识社会化过程
新的想法通常产生于个人的灵感,讨论、模拟、实验等方法可以帮助人们产生各式各样的灵感火花。
在此过程中,知识的共项和交流通常是一种隐性方式,交互的员工间大都具有共同的经验、心智模式以及相似的观点,因此知识社会化过程在这起主导作用,一种创新性的想法的诞生通常都来源于知识的社会化过程。
因此,在这方面需要强调的是建立一种信任关系和创建人员网络。
2.开发一项发明需要知识外在化过程
为了最终决定什么想法能够得到继续和发展,企业的有关部门和人员需要能够理解这个想法所蕴涵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因此必须要将这种隐性的想法明晰化,否则这种想法很难和特定人员网络之外的人进行沟通并被理解,因为他们通常具有不同的心智模式,并使用不同的“语言”。
换句话说,这个想法应该能够外在化为一种明确的概念,这个概念可以是字面的描述、原型、试验等等。
这样,想法就能够得到一步步得到证实并最终成为一种发明。
在这方面,需要有正式的结构、方法和工具来支撑隐性知识的外在化,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建立一种标准的“共同语言”,因为不同人员、部门的“功能语言”也象方言一样,阻碍了知识的理解和交流。
3.实现一个创新需要知识结合化过程
为成功实现产品的商品化,需要一种整体方法将企业已有知识和伙伴知识有效地整合起来,这就是知识的结合化过程,有效的知识结合对于最终开发一个有市场价值的产品非常重要。
在这方面,应该保证贯穿整个组织的人员能够及时得到必要的知识,因此正式的知识网络和结构化的知识地图就很重要;此外,由于知识还需要跨越组织得到整合,因此也应能够实现和供应商、分销商、广告代理商等之间的知识交流。
Intranet、internet提供了知识结合化的基础环境,而其他如内容管理系统、协作系统则提供了实现结构化知识和知识协同的有力工具。
4.激发一种冲动需要知识内隐化过程
冲动是如何产生的?我们说,对问题的意识或灵感的火花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之上的,在产生一个创新的想法之前,知识的内隐化过程就已经发生,它是激发灵感冲动的催化剂。
为了有效地实现创新过程中的知识和经验的内隐化,相关的知识就应该得到有目的的共享,因为信息和知识过载通常反而会干扰一个人知识积累,因此学习过程必须得到正确理解和进行。
在这方面,需要得到明确的问题包括:什么是最有效的学习工具?员工应花多少时间用于提供知识以及学习、消化知识之上?等等。
知识螺旋的运作
就知识管理的目的而言,为了增加企业的竞争力,也意味着要有效地扩大组织与个人的知识范围。
Nonaka所提出的知识螺旋的原理,正说明了知识在组织内部,经由几种活动的运作与循环,有效地扩大了个人与组织的知识范围。
其运作的模式可以下图做一简单的表示:
简单地说,知识螺旋的运作,在于下列四股力量的持续性的进行,让四种知识得以有效的交互移转与创造。
1.社会化(Socialization)
人与人间的知识分享,内隐知识和内隐知识的交流
2.外部化(Externalization)
透过有意义的交谈,具体表达内隐知识,将内隐知识转变成外显知识
3.结合(Combination)
将具体化的外显知识和现有知识结合,扩大知识的基础
4.内部化(Internalization)
学习新知识,将外显知识变成员工自己的内隐知识
经由上述四种力量循环性的运作,将可有效地移转个人的知识到组织之中,并扩大个人与组织的知识基础,进而创造出更多的知识。
具体化的操作手法
了解上述的原理之后,对于企业的知识管理推动人员而言,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实务的过程中有效地促发四种力量的运作。
就实作的角度来看,为了方便操作与推广,我们可以将知识螺旋的运作视为知识累积与知识分享两大过程的运作。
经过这两大过程相对应的方法,将可有效地在个人内隐知识、个人外显知识、企业内隐知识、企业外显知识中做知识的移转与创造。
如下表中所示,每一个方格中所叙述的方式,均为个人、企业知识移转的手法之一。
比如说,就右下角这半边的方式来看,藉由著述的方式,可以将个人内隐知识转为个人外显知识。
利用团队共识的运作,可以将个人内隐知识转换为企业的内隐知识。
右下角这半边的方法大致都可归类为「知识累积」的相关手法。
同样的,左上角这半边的方式,则可视为促进组织知识分享的相关手法。
藉由表中各种手法的交互安排、运作,将可有效地协助企业扩大自身的知识基础,并保留对企业竞争力影响甚大的核心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