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和2011年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对比
与2011年考研政治大纲对比.doc
马原变化详情2012年大纲2011年大纲第二章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1. 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1.删掉考点:联系与发展。
2.考点:事物发展过程中肯定和否定3.删掉考点: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原说法:1.考点:实践的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第二节:考点原说法1.考点:联系与发展2考点:事物发展过程中肯定和否定及否定之否定3.考点: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第三章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考点:1. 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考点原说法:1.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第四章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考点: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含义。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内涵及其作用5.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及其意义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1.删掉考点: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2. 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
第一节考点原说法:1.经济基础的含义。
上层建筑的含义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
5.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论意义。
第二节考点原说法:1.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2.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二重性第五章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考点:1.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及其特点2.删掉考点: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3合并考点:资本积累的本质与后果4.资本循环5.资本循环与周转规律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第二节考点原说法: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2.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3. 资本积累的含义。
资本积累的本质。
4.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
产业资本实现循环运动的基本条件5. 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关键因素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考点:1. 考点合并为: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第三节考点原说法:1.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和对外职能和本质。
马原知识点总结
马原知识点总结
马原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中国大陆高校本科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历史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内容。
以下是马原的知识点总结: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存在着矛盾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将社会发展视为阶级斗争的历史过程。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规律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以及社会主义经济的特点和运行机制。
3.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主要包括社会主义理论、共产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它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特点、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等。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要围绕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进行阐述,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等基本原则。
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实问题: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理论创新和实践运用,探讨如何把哲学原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6.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创立,列宁、斯大林时期的发展,以及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以上是马原的主要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政治马克思主义原理重点知识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原理包括马哲和马政经两个科⽬,这两个科⽬都是知识点⽐较集中难理解的科⽬,学习起来重在理解和灵活运⽤,当然原理部分还是要熟记,基本上在初级阶段重点是在掌握整体知识点的架构和框架,然后每⼀章节注意重点复习,⼀⼀搞定。
初期⼤家要注意积累,加强记忆,对于初期阶段马原的复习知识点,⼤致归纳如下: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知识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主要掌握以下67个知识点:1、哲学与世界观和⽅法论;2、哲学的基本问题;3、唯物主义和唯⼼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5、两种历史观的对⽴;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7、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8、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9、物质与运动;10、运动与静⽌;11、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12、实践构成了⼈类存在的基本⽅式;13、实践的主体、客体及其相互作⽤;14、⾃在世界与⼈类世界;15、意识的产⽣、本质和能动作⽤; 16、世界的统⼀性和多样性;17、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18、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19、规律及其客观性;20、现象和本质;21、必然性和偶然性;22、原因和结果;23、可能和现实;24、事物存在的质、量、度;25、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26、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27、对⽴统⼀规律;28、⽭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法论意义;29、主要⽭盾和⾮主要⽭盾及其相互关系;30、⽭盾的主要⽅⾯和⽭盾的⾮主要⽅⾯及其辩证关系;31、坚持唯物辩证法,防⽌形⽽上学;32、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33、认识发⽣的现实基础与认识的本质;34、主体、客体及其辩证关系;35、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36、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观;3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38、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限性;39、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40、真理及其客观性;41、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42、价值;43、认识论与思想路线;44、辩证思维的基本⽅法;45、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46、地理环境和⼈⼝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47、社会有机体与社会结构;48、社会经济结构的内容和功能;49、⽣产⼒的内涵、构成要素和特性;50、⽣产关系的本质和内在结构;51、社会经济结构的功能;52、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其构成要素;53、国家的本质和职能;54、社会的观念结构与意识形态;55、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56、⽂化的本质和功能;57、⽂明与⽂明形态;58、社会规律及其特点;59、⽣产⼒和⽣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盾;60、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盾;61、社会发展的动⼒;62、“⽣产⼒标准”的依据及意义;63、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科学技术⾰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64、交往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65、社会发展和⼈的活动的关系;66、⼈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67、个⼈在历的作⽤。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 哲学基本问题-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2. 物质与意识-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意识是物质的高级存在形式-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3. 辩证唯物主义-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质量互变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二、政治经济学1. 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 商品的二重性:使用价值与价值- 价值量的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价值规律的作用与表现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积累过程-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3. 经济危机理论- 危机的根源与周期性- 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 过剩生产危机三、科学社会主义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社会主义的必然性2. 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 -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与任务 - 无产阶级专政的经济基础3. 共产主义社会- 消灭阶级和国家- 全体成员的自由发展-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四、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1.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 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2. 社会发展五阶段论-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五、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1. 实践的本质和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2.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发展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 毛泽东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 矛盾论与实践论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七、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世界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世界的永恒发展2. 方法论- 辩证法的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实践的方法以上是考研马原知识点的一个简要总结,考生应根据具体的考试大纲和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复习和理解。
马原辩证法核心知识点
马原辩证法核心知识点1.两大特征:联系与发展题型:这个考点在2010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出现过单选题型,在2012年、2014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出现过多选题型。
2013年、2015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出现了材料分析题型。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联系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着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事物原有的状态或性质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概括一切形式的变化就是运动,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联系的特征: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事物固有的本性,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它不以人的意志和主观认识而转移。
普遍性。
任何事物内部和外部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都是相互联系着的各个要素、部分组成的复杂的系统。
系统就是由事物内部相互联系着的各个要素、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现象。
多样性。
由于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因而事物的普遍联系必然是复杂多样的。
不同的物质与运动形式之间,不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存在不同的联系。
事物之间的联系也随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联系的多样性表现形式主要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条件性。
条件这一范畴指同特定事物相联系的、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世界上任何联系都是有条件的。
离开条件,一切都无法存在,都无法理解。
▶发展发展是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物质世界是不断向前发展着的。
否定发展,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错误。
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
(完整版)马原主要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马原主要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很重要的理论课程,但其理论内容极为丰富,所以也是不少同学门对其有不少的困惑,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于是,本文就来一篇较为详细的马原主要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给同学们提供一些有用的帮助。
1. 辩证法的基本内容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其基本内容包括四个基本范畴:矛盾、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
矛盾即存在于事物中的对立面和斗争。
对立统一强调对立方面不仅是矛盾的两个方面,而且是两个方面的内在统一。
质量互变指随着内因外因的变化,一事物的质缘会发生变化。
否定之否定强调矛盾的发展不是单纯的否定,而是在否定中又包含着肯定,新的事物在旧的事物的基础上而发展出来。
(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四选一。
2.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是世界的本原。
人们的思想反映着物质世界,但思想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人的思想是物质的反映。
否定了心灵,肯定物质,肯定物质世界的发展是合乎规律的,并强调了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3.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物质生产方式的发展所决定的,社会与经济基础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
经济基础的发展会促使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改变。
历史的本质是阶级斗争,这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
4. 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在阶级的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下产生的。
历史上从来不存在过毫无阶级斗争的社会。
阶级斗争不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也是抵制社会退步和反动的力量。
5.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特点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社会主义是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阶段。
6. 共产主义在共产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已经完全社会化,按需分配已经成为分配的原则。
共产主义是一个理想的人类社会形态,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目标。
以上就是马原主要知识点的归纳摘要,期望对大家学习该门课程时有所帮助。
当然,这些知识点并不是马原的全部内容,掌握这些知识点只是学习这门理论课程的一个开始,我们仍应钻研、探究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考研政治马原理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马原理知识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1.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体,要把握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
1.2 基本矛盾和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基本矛盾是事物内部统一体的两个对立面,通过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
•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包括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分,以及主要矛盾的转化为次要矛盾,新的主要矛盾的产生等。
1.3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改造的过程,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
•认识是人们对客观存在进行反映和理解的过程,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2.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和国家理论2.1 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在社会领域的具体体现。
•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等。
2.2 阶级和阶级斗争•阶级是由于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财富的分配而形成的,阶级之间存在矛盾和利益冲突。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通过阶级斗争,社会上层建筑得到改变,实现新的社会秩序。
2.3 国家的本质和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和机构,是一种阶级压迫的产物。
•国家具有保护阶级利益、维护社会秩序和管理社会事务等职能。
3.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1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包括社会公有制、按劳分配、商品生产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包括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高级阶段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阶段。
3.2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经济制度和运行机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运行机制包括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3.3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思想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等内容。
全2010年与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大纲变化详解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大纲变化详解——知己知彼百战不怠万学教育•海文考研公共课教研中心政治教研室一、2011年考研政治新大纲中关于考试说明的变化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下发后,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要尽快地熟悉新大纲,正如大纲中所表述的考试性质,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应对这样一场作为高学历的选拨考试,对考试的范围与考查方向的把握以及具备相应的应试能力至关重要。
具体的知识点的考查重点与命题难点在《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配套强化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中进行了归类划分与详尽解析。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在考试性质中新增了“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的字样。
这是第一次正式将“科学、公平、有效”在考纲中明文确定为思想政治理论考试的考试性质,这表明了测试的方向会突显其客观性,我们由此判断在试卷中主观性较强,较为偏隙的知识点或考查类型的的题的比重会继续减少。
考查目标中的6条变为5条,将原第六条考查目标中的“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述”删去,这种变化说明:第一,对分析题评判的主观性下降,尽管作为主观性试题,但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测试,其有明确的理论是非标准,而通常意义上的“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之类的主观性试题的评判标准会降对政治理论标准的严谨性。
第二,这种客观性的提升,从难度上讲是略为降低了分析题的答案组织的难度。
二、2011年考研政治新大纲中关于考查知识范围的变化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在知识点考查范围方面变化的特点是,在去年大纲的巨大调整之后,今年的大纲相对去年相当稳定,无任何大的变化,不再有任何科目、章节的调整,而20处的变化主要是文字表述上更加精准的表述上的调整,以及个别细节知识点的删减与增加,涉及学科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章节的知识点等常考点均无变动。
历年考研政治马原真题
第一章导论章2010年第1题(单选)198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饿《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的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
恩格斯回答说,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唯物论哲学派别的划分1995年理科第2题(单选)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无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B.意识本质问题C.世界本质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1997年理科第1题(单选)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000年文科第2题(单选)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呆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2009年第1题(单选)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A.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物质和意识1992年文科第6题(单选)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A.本源和派生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1994年理科第1题(单选)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1996年理科第1题(单选)《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2010年考研大纲(政治)与09年变化对比表(马基原理)
2009年与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大纲对比表考查的知识范围对比分析部分章节2009年2010年变化情况分析A类变化:科目增加、合并或删减B类变化:章节增加、合并或删减C类变化:知识点增加或删减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中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和基本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A类变化:科目增加、合并C类变化:知识点增加或删减1.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移到第二章。
2. 删除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删除(二)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1.物质及其存在形式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2.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
3.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意识的产生、本质和能动作用。
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物质世界和实践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201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重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重点重点理解记忆的原理(最重要的观点)共有27个,主要是辨证关系。
(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原理(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3)必然和偶然辩证关系原理(4)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原理(5)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6)辩证的否定观(原理)(7)否定之否定规律(8)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9)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10)事物变化发展过程中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1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2)事物矛盾变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坚持“两点”和“重点论”的统一(1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或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1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5)认识发展的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不断前进,以至无穷(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16)真理发展的规律: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17)社会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或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18)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9)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20)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21)人类社会的基础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2)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23)社会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的辩证关系原理(2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25)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的原理(包括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社会发展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社会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6)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的原理(27)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辩证关系原理单项选择题1.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2.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B)A.熟知即真知B.熟知不等于真知C.熟知起源于真知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解析]答好此题先应对“熟知”与“真知”有正确的理解。
2020考研政治马原试题常考考点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危机
作者VX:免费范文
1.2011年第19题(多选)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很多西方人感叹这一危机从根本上仍未超出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精辟分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科学分析的原创性主要是()
A.指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B.提示造成相对过剩的制度原因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C.指出经济危机的深层根源是人性的贪婪
D.强调政府对经济危机的干预是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出路
2.2016年第19题(多选).马克思说:“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终原因始终是:群众贫穷和群众的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相对立,资本主义生产却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
”这段论述表明()
A.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发生
B.经济危机的发生根本上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资本积累与无限扩大生产也是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
D.经济危机的发生与群众的贫穷及其消费能力受到限制有关
【公布答案】
2011年第19题(多选)AB
2016年第19题(多选)BCD
作者VX:免费范文。
考研政治马原理部分知识点大汇总
考研政治马原理部分知识点大汇总一、唯物论(2 个核心、2 大原理)2 个核心:物质、意识2 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法(2 个核心、3 大规律、4 对范畴)2 个核心:联系、发展3 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4 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三、认识论(3 个核心、3 大规律)3 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3 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四、历史观(2 个核心、2 大规律)2 个核心:社会、人2 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一、唯物论(2 个核心、2 大原理)2 个核心:物质、意识物质(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 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 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具体3 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考研政 治马原部分重点解析
考研政治马原部分重点解析考研政治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称马原)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对于考生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关键作用。
下面,我们来对马原部分的重点进行一番解析。
首先,要明确马原的整体框架。
马原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是重中之重。
唯物论中,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核心。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同时,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和改造世界。
辩证法是马原中的难点也是重点。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和掌握。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是这一规律的重要应用。
我们要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既要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矛盾的特殊性。
质量互变规律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质的飞跃创造条件。
否定之否定规律则表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这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保持坚定的信念,相信事物的发展总是在曲折中前进。
认识论部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至关重要。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不断获得新的认识,并将认识运用于实践,推动实践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重点内容。
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这一理论让我们深刻理解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规律。
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
资本家通过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实现资本的增殖。
这一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让我们认清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
政治核心考案:近10年政治真题马原考点总结一
考研VIP 只为更出众
1 / 1
政治核心考案:近10年真题考点总结之马原(1)
学科介绍:
试卷结构:
近10年的政治真题中马原知识点大约占比24%;一般四道单选题、五道多选题、一道分析题。
学习建议:
本学科知识点内容抽象、晦涩难懂,是考研政治难点所在。
学习建议如下:
① 本学科学习需要多遍反复、深入理解,因此不适宜突出学习。
建议考生提早复习(通常
保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复习时间在6个月以上)。
② 本学科死记硬背的内容不多,更多的在于吸收运用。
建议考生在学习课本的基础上,多
练习历年真题及有关习题,熟悉命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
学科知识框架图:
绪论:
考点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考点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考点3: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考点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考点5: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
考研政治马原历年所占分值及增删考点详解
考研政治马原历年所占分值及增删考点详解按照“考试大纲”规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概论”课程在考研政治中所占分值比重约为22%。
在近6年的考研中,其所占分值分别为22、22、24、24、24、24分,其中:(一)马克思主义哲学2010年考18分:单选2道(2分)、多选3道(6分)、分析1道(10分)2011年考14分:单选2道(2分)、多选1道(2分)、分析1道(10分)2012年考18分:单选2道(2分)、多选2道(4分)、分析1道(12分)2013年考14分:单选2道(2分)、多选1道(2分)、分析1道(10分)2014年考16分:单选2道(2分)、多选2道(4分)、分析1道(10分)2015年考18分:单选2道(2分)、多选3道(6分)、分析1道(10分)(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010年考3分:单选1道(1分)、多选1道(2分)2011年考5分:单选1道(1分)、多选2道(4分)2012年考4分:单选2道(2分)、多选1道(2分)2013年考6分:单选2道(2分)、多选2道(4分)2014年考6分:单选2道(2分)、多选2道(4分)2015年考5分:单选1道(1分)、多选2道(4分)(三)科学社会主义2010年考1分:单选1道(1分)2011年考3分:单选1道(1分)、多选1道(2分)2012年考2分:多选1道(2分)2013年考4分:多选2道(4分)2014年考2分:多选1道(2分)2015年考1分:单选1道(1分)2016年考研政治大纲解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部分)2016年考研政治大纲变化是比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今年全国高校的政治理论统一教材重新进行了修订,这次修订体现了十八大以来,尤其是2014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战略,以及取得的一些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变化幅度是比较大的。
新增的考点,要高度重视,因为新增的考点往往会隐藏到考试命题中。
考研政治:政治马原考点总结(一)
考研政治:政治马原考点总结(一)考研政治:政治马原考点总结(一)大家还一定要多做梳理,查漏补缺,放眼全局,把复习过以及没复习到的地方梳理一遍,下面传媒研考整理了复习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马原考点1:运动和静止,时间和空间运动观: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2、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4、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标准。
5、静止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开始。
时空观: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2、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马原考点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马原考点3:联系的内涵和特点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①联系具有客观性。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其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其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考点:
1.考点位置调整到第八章第一节第一个考点:
原来第七章第三节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第一节考点原说法:
1.原第七章第三节考点转移
第九章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
考点:
1.考点合并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成果。
5、进一步推动解决“三农”问题
思修
第一章第一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考点:
1.删减考点: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第四章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考点:
1.删减考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第七章第三节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考点:
1.删减考点: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
5、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
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6、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
7、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二重性
第五章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考点: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及其特点
2.删掉考点: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3合并考点:资本积累的本质与后果
4.资本循环
马原
新旧大纲变化对比
2012年新大纲
2011年大纲
第二章第二节
1.删掉考点:联系与发展。
2.变动考点:事物发展过程中肯定和否定
3.删掉考点: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4、删掉字词:唯物辩证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致性
原说法:
第二节:考点原说法
1.考点:联系与发展
2考点:事物发展过程中肯定和否定及否定之否定
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考点:
2.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3.“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考点被替换为“延安整风与中共七大。”
第二节考点原说法:
1.本考点原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本次与第五章第二节已被删得考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合并
第四节考点原说法:
2.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2.删减考点: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
第二节:
4、精简句子: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5、删减字词:推动解决“三农问题”
第三节
考点:
6、.删减考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第一节考点原说法: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3、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4、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关键因素
第三节考点原说法:
6.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和对外职能。资本主义国家职能的实质。
第六章第一节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考点:
1.垄断与竞争
2.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质
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考点:
1.合并后替代: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新变化的表现和特征。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4、唯物辩证法“的方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致性
第三章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1.增加字词: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
考点原说法:
1.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
第四章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考点: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内涵及作用。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及其意义。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形势与政策2011年1月—2011年12月
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4.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考点原说法:
1.第二节辛亥革命的成功、失败与建立民国
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第三节考点原说法:
4.大革命的失败及其经验教训
第六章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考点: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基本策略
2.删减考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第二节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考点:
3.删减考点:庐山会议与纠“左”进程的中断
第一节考点原说法:
1.《论十大关系》的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和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考点被整体合并替换
第十章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考点:
1.删减字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第一节考点原说法:
1.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2.垄断资本主义实质
第二节:
1.考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政治制度的变化。
第三节考点原说法:
2.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是一个长期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
5、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6、删掉考点: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
7、字的变动: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
第一节考点原说法: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论意义。
3、经济基础的内涵。上层建筑的含义。
5.资本循环与周转规律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考点:
6.考点合并为: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
第二节考点原说法: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
2.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3.资本积累的含义。资本积累的本质。
4.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实现循环运动的基本条件
第七章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考点:
1.增加考点:社会主义在改革中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毛中特
第八章第一节
1.删掉考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第十四章
第三节
1.删掉考点: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史纲
第三章
1.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第四章
2、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和伟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