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周测试---诗歌思想内容题
专题04评价诗歌的思想与情感-2019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阅读预热(含解析)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阅读预热专题4 评价诗歌的思想与情感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与情感,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其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
高考一般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
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要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不能主观臆断。
概括内容主旨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人物、事件,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
诗歌评价题型一评价诗歌的思想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思想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及其深层内涵,一般指对诗歌作品的主旨分析、背景分析、价值意义分析以及感情基调的把握。
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必须借助对诗歌形象的分析,联系写作背景等因素从作品的整体上去把握,对有些作品还要从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中把握作品的言外之意。
解题策略1.抓住诗题古诗的诗题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
许多古诗的诗题本身就透露了感情基调,如李白的《送友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个“送”字表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
2.抓住关键词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这些关键词,也就能够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由“故园情”便可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3.抓住题材类型人们常常把古典诗歌按题材分成若干类。
因此,若能判定一首诗(词)所属的类型,就可快速地把握该诗(词)的感情基调。
如思乡诗,毫无疑问要抒发思念故乡、亲人之情;送别诗,多写离情别恨和深厚友情。
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优美闲适、色彩明丽、壮观奇伟、气势雄浑)和“哀景”(冷清凄凉、色彩暗淡、低沉萧瑟)两类。
“乐景”表示“乐情”,“哀景”表示“哀情”。
不过特别要留意的是古诗常用“以乐景写哀情”的写法。
如杜甫《旅夜书怀》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用境界雄浑阔大的远景(乐景)反衬诗人孤独寂寞的哀情。
典例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苏轼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蘋。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酒簿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诗歌开头两句描写暮春景物,富有动感和意趣。
夜晚寂寞多情的诗人邀请明月共聚,月亮为诗人的盛情所感。
B.“褰衣”二句是说诗人揽衣举足,移步户外,踱走在花影之中,静赏眼前月光清澈如流水的夜晚景致。
C.“花间”两句与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意趣迥然不同,不是寂寞孤独,而是兴致勃勃。
D.全诗紧扣题目,不断变换笔墨,围绕花、月、酒三者,人景情相互依存,于完美统一中见错落之致,妙趣横生。
(2)有人评价这首诗“人因物而情迁”,意思是人物的情感随景物的变化而变化。
请结合全诗,在“杏花”与“月”中任选一个物象,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醉落魄①范成大栖鸟飞绝,绛河②绿雾星明灭。
烧香曳簟眠清樾③。
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④三弄临风咽。
鬓丝撩乱纶巾折。
凉满北窗,休共软红⑤说。
【注释】①此词写于作者归隐石湖后。
②绛河:天河。
③樾:交相掩映的树木。
④昭华:古管乐器名,此处指笙。
⑤软红:红尘,指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
(1)下列对本词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第一句以飞鸟归林栖息暗示时间已是深夜,此时天河中的星光在雾霭中时隐时现,闪烁不定。
B.“烧香曳簟眠清樾”句写出了词人于清荫之下点燃香炉、展开竹席,独自享受夜晚的宁谧清凉的情景。
C.词中的花影、月色与音乐相应相衬,眼前景、耳边乐与词人的心中情相契合,可谓情景交融,意蕴悠长。
D.“昭华三弄临风咽”中“弄”有两层意思,一指玩耍,把玩;又一指一曲为一弄。
“咽”,谓箫声幽咽,如泣如诉。
诗词鉴赏(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训练题(含参考答案)
诗词鉴赏(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训练题(含参考答案) 2012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第14讲诗词鉴赏(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训练题 1.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雪晴晚望贾岛①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注】①贾岛长安应举落第,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这首诗大约写于此时。
⑴题目为“晚望”,诗人具体“望”到了哪些景色?请简要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⑵末尾两句写的是什么内容?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野水孤舟梁栋① 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
孤洲尽日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
主人空有济川心,坐见门前水日深。
袖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鸥鸟自浮沉。
【注】①梁栋,南宋诗人。
此诗大约作于南宋灭亡之前。
⑴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⑵诗的颈联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第04课新题(含解析)
第04课新题一、(陕西省咸阳市2017年高三年级三模试题)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己亥①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曹松苴一丿、泽国②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③。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苴一K丿、传闻④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注】①己亥:公元879年(乾符六年)的干支。
②泽国:泛指江南各地,因湖泽星罗棋布,故称。
③樵苏:打柴为“樵”,割草为“苏”。
④传闻:一作“波间”。
14.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第一首开篇轻描淡写,让读者从那“战图”中去想象兵荒马乱、血流成河的现实。
B.“生民”一句借人民流离失所、不堪其苦的现状反衬樵苏生活之乐,凸显乐观精神。
C.“凭君” 一句直写作者对将领讲封侯事的厌弃态度,表达出心中对战争的痛恨之情。
D.第二首以“百神愁”之语痛斥战争的罪恶,用“谁道沧江总无食”反讽战事的频繁。
E两首诗风格迥异:其一用意曲折,语言委婉含蓄;其二着力用笔,表达直白显豁。
15•其一和其二两首诗集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其一)的最后一句加以欣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4.BE15•①两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和浩劫),以及对百姓的同情的思想情感。
②“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句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以“一”与“万”、“荣”与“枯”的对照),突出枯骨意象,揭示出了“一将封侯,万人丧生”的现实本质。
③表达了作者感叹战争无情,并讽刺那些功成名就、黩武好战的将军的感情。
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和浩劫)和对百姓的同情的思想情感。
【解析】项,疔性民,一句借人民流离失所、不堪其苦的现状反衬樵苏生活之乐,凸显乐观精神"不正确,应为…生民'一句写只可惜这种樵苏之乐今亦不可真得,用"■乐"字反衬性民”的不堪其苦。
山西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检测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
山西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检测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古代诗歌阅读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联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大人诗①陆九渊2从来胆大胸膈宽,虎豹亿万虬龙千,从头收拾一口吞。
有时此辈未妥帖,哮吼大嚼无毫全。
朝饮渤凝水,暮宿昆仑巅。
连山以为琴,长河为之弦。
万古不传音,吾当为君宣。
【注】①大人诗:一作“少时作",为诗人17岁时作。
②陆九渊,南宋思想家、教育家,继承了孟子的“大体”思想,将《孟子》列入“四书";创立“心学",主张“心即理”“立大志,做大人"等。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诗的题目和内容都可以看出,诗人陆九渊少年时期就有非同寻常的志向。
B.诗人表达胸襟开阔时以强衬强:即使咆哮大嚼的虎豹虬龙,也会遁逃避之。
C.“朝饮”二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连山"二句运用比喻手法,想象奇特。
D.本诗先用七言后用五言,不求每句字数的一致,便于抒发自由奔放的情感。
16.少年陆九渊的“胆大”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分析。
(6分)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5~16题。
野步唐·许棠闲赏步易远,野吟声自高。
路无人到迹,林有鹤遗毛。
物外趣都别,尘中心枉劳。
沿溪收堕果,坐石唤饥猱。
野步宋·韩维目倦风尘观,身疲鞍马行。
春沙迎步润,山雪照怀清。
冰水初消色,林鸦欲乳声。
物华多感触,一动故园情。
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许诗和韩诗题目相同,都是写春季在郊野行走时的所见所感,充满着意趣。
B.许诗以“闲"字起笔,之后句句皆有“闲”意,野外各种“闲"事令诗人陶醉。
C.韩诗通过拟人、动静结合等多种手法的使用,写出了野步之景的有声有色。
高考语文练习:第2部分 2 专题二 4 4 高考命题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命题点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方面对古代诗歌进行评价,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侧重概括诗歌的主旨和简析形象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侧重对诗歌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情感倾向以及作品局限性的评价。
鉴赏时,首先必须明确其表层意思与深层意思,把握其主旨和思想倾向。
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地分析评价。
要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义、似是而非的问题。
考向一思想内容类一、掌握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情感——提高鉴赏思想情感的能力(一)忧国伤时具体内容举例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过华清宫》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杜甫《春望》、文天祥《过零丁洋》同情人民的疾苦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杜甫《登楼》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具体内容举例建功立业的渴望陆游《书愤》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王昌龄《从军行》报国无门的悲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年华消逝、壮志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难酬的悲叹理想不为人知屈原《涉江》的愁苦心情具体内容举例(四)(五(六)1.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心境、心情、人生理想、人生态度)? 3.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4.诗人的情感有哪些变化?5.请概括诗人的情感。
6.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三、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一)七点入手把握诗歌思想感情1.看题目。
题目蕴含着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抓住这一切入点,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涵。
如《渡荆门送别》是送别诗,应有离情别绪在诗中体现,而《山坡羊·潼关怀古》则提示诗歌是怀古咏史诗。
3-1-4第四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堂练习
第3篇第1章第4节一、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要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就要涉及古诗的题材分类,因为不同的题材决定了古诗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内容。
古诗按题材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诗、托物言志诗、怀古咏史诗、送别诗、羁旅还乡诗等。
1.山水田园诗(写景诗)以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为题材的诗歌。
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
鉴赏山水田园诗,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1)把握诗歌意象。
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仅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带上了诗人的感情色彩。
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
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
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
(3)领会诗人写景时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
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时所表现出的情感。
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2.咏物言志诗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
古人很喜欢咏物,大自然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
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遇、情趣爱好以至事物观察的角度、认识的深浅不同,对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思想情感题——咏物抒怀类训练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思想情感题——咏物抒怀类训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2023届高考考点:高考古诗思想情感题——咏物抒怀类训练考点:1.许浑《雁》2.文与可《箦筲谷》与苏轼《箦筲谷》3.陈与义《萤火》4.杜甫《登岳阳楼》5.[宋]韩琦《迎春花》与[清]赵执信《嘲迎春花》6.孟郊《崔从事郧以直隳职》7.陆游《秋思》8.[宋]梅尧臣《爱月》9.(东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八)》10.晁补之《题四弟以道横轴画》11.李清照《临江仙.梅》【考点研究】一、词句情感词句情感题是对关键词句的考查,诗歌的关键词句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
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愁”“怨”“愤”“恨”“忧”“凄”“喜”“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
关键句是最能表现诗歌思想内容或情感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
当然,有时词句情感题所考查的词句是抒情比较含蓄的写景(人)句或叙事句,这就需要透过景、事来把握情感。
二、情感题概括的四大关注点1.从诗歌本身出发,逐句分析。
一句一种感情,一句几种感情,几句一种感情,皆有可能。
2.不管是哪种描写,都要善于化内容为感情,比如内容写的是游览山村,那么感情往往可以表述为“对山村生活的××(之情)”,如“对山村生活的喜爱”“对山村生活的留恋”等。
3.对感情的概括尽量有具体内容,即给感情加上具体的修饰成分(这种修饰成分实际就是“情由”,情感的由来、原因)。
比如“伤感”这种感情,就有很多具体表现:仕途失意的伤感,才华埋没的伤感,理想落空的伤感,国破家亡的伤感,与友人离别的伤感,久戍不归的伤感,羁旅奔波的伤感,思念家乡的伤感,怀念家人的伤感等。
4.如果感情不止一种,回答时要分点,一种感情一个要点。
三、“四抓”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1.抓诗题——感知情感趋向有些诗歌题目蕴含了诗歌的情感倾向,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题目表明本诗是一首送别友人诗,其情感倾向就明确了。
3-1-4第四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后作业
第3篇第1章第4节1.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普天乐滕宾柳丝柔,莎茵细。
数枝红杏,闹出墙围。
院宇深,秋千系。
好雨初晴东郊媚。
看儿孙月下扶犁。
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
(1)有人说,“数枝红杏”不如“一枝红杏”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与向往?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同意。
“数枝”与下文的“闹”相呼应,描绘了春天的热烈气氛。
(2)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流露出了归隐的愿望。
【解析】(1)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
“数枝”在本曲的上阕,而分析上阕的意象——柔柔的柳丝、细细的莎茵、出墙的红杏,可看出所写景象是春深之景而非早春,特别是由其中的“闹”字,可看出上阕描绘的是春天的热烈气氛,“一枝”无法描绘出这种气氛。
(2)此题综合考查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题,一要分析作者在曲中描绘的意境,全曲描绘了一幅明媚喜人的田园春深图,其中透露着作者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二要抓住关键词句分析,曲末的“归去来兮”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的归隐之情;三要把所写意境与所抒情感综合起来分析思考。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高中高三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1)
高中高三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1)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①(其二)杜甫方丈浑连水,天台总映云。
人间长见画,老去恨空闻。
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
此生随万物,何路出尘氛。
【注】①杜甫友人李固的弟弟擅画山水,曾任司马官职,故杜甫称其为“司马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用浪漫笔法写出令人神往的美景:海上仙山,山水相连,天台云烟,半隐半现。
B. 颔联写到画卷很美,但诗人认为自己年岁已老,不能亲身目睹实景,很是遗憾。
C. 前四句分用“浑”“总”“长”“恨”四个修饰性词语,传达出观画的微妙感受。
D. 诗作采用虚实相间的笔法,以画中之景,引诗人之情,意境开阔,文笔回荡,令人浮想联翩。
(2)请分析颈联使用的表现手法,并说明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C(2)颈联连用了两个典故。
诗句说范蠡泛游太湖的船太小,王(子)乔所乘的仙鹤只有一只,都不能带我离开。
后两联集中表现了诗人老来只能与世浮沉、无法摆脱现实困境的无奈、悲凉之情。
【解析】【分析】(1)C项,“‘浑’‘总’……传达出观画的微妙感受”错,“浑”“总”以浪漫的笔调描写了画面的美景,将方丈、天台两座仙山与苍茫的大海、缥缈的烟云放在一起描绘,增强了画面的苍茫之感和神秘之气。
这两个字不是写观画的感受,而是描绘画面的。
故选C。
(2)颈联是“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范蠡”春秋时越国大臣;“王乔”传说中的仙人王子乔。
此二句用典,意思是“范蠡泛游太湖的船偏小,不能载我同游;王子乔所乘的仙鹤只有一只,不能度我飞升”。
诗人面对画中美景,只能徒自怨叹,表现了诗人老来只能与世浮沉、无法摆脱现实困境的无奈、悲凉之情。
故答案为:⑴C;⑵颈联连用了两个典故。
诗句说范蠡泛游太湖的船太小,王(子)乔所乘的仙鹤只有一只,都不能带我离开。
后两联集中表现了诗人老来只能与世浮沉、无法摆脱现实困境的无奈、悲凉之情。
四川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2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四川省巴中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一诊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完成14~16题,15分)马诗(其五)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病马杜甫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诗写大漠苍凉,杜诗写关塞天寒,两诗的环境描写都有衬托马的形象的作用。
B.李诗写马的“快走”,杜诗写马的“驯良”,都是由设问引出来的。
C.杜甫因感动于病马的情谊深挚而沉吟,这与琵琶女因自感身世而沉吟不同。
D.清代仇兆鳌说杜诗反映了杜甫的“爱物之心”,其实并不止于爱物,还借马以自况。
15.两首诗借马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四川省雅安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卷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和曾竑父见招曹勋使君邀我避炎蒸,好句先驰识故情。
长日流金虽可畏,小槽酿玉得同倾。
耡荒喜已亲三径,作吏谁能更一行。
且与诗翁频啸咏,个中佳处绝将迎。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标题“和曾竑父见招”表明,本诗是曾竑父邀请诗人去他那里避暑时,诗人的唱和酬答之作。
B.诗的首联叙述了曾竑父的热情好客,而诗人为表感谢,在未去之前先写诗一首让人骑快马送至曾府。
C.颔联中“长日”突出了“夏日昼永”的特点,“流金”则形象生动地描述了酷暑难耐的天气特点。
D.宋诗讲究“义理”,诗中未免有难懂之处,但本诗语言浅显,且有俗语,即使用典也是常见之典。
15.唐人李涉的《题鹤林寺僧舍》中云“偷得浮生半日闲”,本诗中的“闲情”表现在哪里?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3-2024学年高2021级高三下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4~15题。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思想内容评价
诗歌专题训练-------思想内容评价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离陆龟蒙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1.清代沈德潜评本诗颈联“似游离于诗外,实则贴合无间”,请对此做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蓝田山石门精舍【1】王维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
探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
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
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
舍舟理轻策,果然惬所适。
老僧四五人,逍遥荫松柏。
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
道心及牧童,世事问樵客。
暝宿长林下,焚香卧瑶席。
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
再寻畏迷误,明发更登历。
笑谢桃源人,花红复来觌【2】。
注释:【1】精舍:寺院。
【2】觌:相见。
2.明代周珽评价此诗前二十句“始以无心,终若有得”。
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对评价中“无心”与“有得”的理解。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宋]辛弃疾赵昌父七月望日用东坡韵叙太白、东坡事见寄,过相褒借,且有秋水之约。
八月十四日,余卧病博山寺中,因用韵为谢,兼寄吴子似。
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
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
有客骖鸾并凤,云遇青山赤壁,相约上高寒。
酌酒援北斗,我亦蝨①其间。
少歌曰:“神甚放,形则眠。
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
”欲重歌兮梦觉,推枕惘然独念:人事底亏全?看美人可语,秋水隔婵娟。
[注]①蝨:侧身;置身。
3.叶嘉莹评价辛词“善于形象地表达情感”,请结合下阕进行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小重山;昨夜寒蛩①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②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注】①此词当作于绍兴六年(1136)至绍兴七年(1137),岳飞(字鹏举)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国土,形成西起川陕、东到淮北的抗金战线,准备大举收复中原。
但就在这时,朝廷采用妥协主和者的建议停止抗金、迫害主战派。
高三高考试卷语文诗歌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D.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2. 下列诗句中,意境最为凄凉的是:A.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B.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登鹳雀楼》)C.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3. 下列诗句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的是:A.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岑参《逢入京使》)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D.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4. 下列诗句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的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D.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岑参《逢入京使》)5.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拟人手法的是:A.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D.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6. 请简要分析《登鹳雀楼》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7. 请简要阐述《静夜思》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三、作文题(共30分)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如梦,岁月如歌。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高三诗歌鉴赏:评价思想内容与观点态度
实战演练2 1)请翻译小序:
元丰三年(1082)三月七日,我在沙 湖的路上(湖北黄冈东南十五公里 处)遇到了大雨。有雨具的人都先 行离开,剩下的人进退都感觉困难, 惟独我不觉得。不久天气放晴了, 所以我创作了这首词。
2)你是怎样看待“也无风雨也无睛” 这句词所表现出的诗人的人生态度的?
参考:非常认可这句所表现的人生 态度。因为这句中的“风雨”和“ 晴”既指自然界的风雨和晴,也指 政治上和人生道路上的风雨和晴, 体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而这正是我们所应该具备的。
如果从评价的角度,可以问: “你是怎样看待词人对待风波 险阻的胸怀的?” 回答可以是:“词人对待风波 险阻的胸怀是达观、豪迈的, 这一态度对人生具有积极意义 ,因此我非常认可。”
如果从理解的角度来命题的话 ,可以问:“三四两句表达了 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就是:“表达了诗人和友 人的惜别深情。”
进一步理解如何评价 什么是现代观念?
现代观念应该是指符合社会发展和 人的发展的观念和中华民族优秀传 统中的精华。 可以包括追求和平与发展、追求真 善美、追求美好人生、文明自由平 等博爱、爱国主义等。
进一步理解如何评价
二是“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 限”。 主要是指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中 的积极方面,即优点、好处、作 用、意义等。
在理解的基础上
实战演练
弯曲的枯松倒挂在悬崖绝壁上,残留 的片片晚霞和孤零的野鸭在天上一齐 飘飞。四周围是数不尽的青山,一无 际的碧水,西风萧萧,天地间一派浓 浓的秋意。静静的夜里皎洁的月影映 照着高挂云帆的船儿,载着我行舟在 湘江上,恍如置身在画图之中。
实战演练1 1)请翻译这第二首小令
2)如果从作品的意境及作者表现的情感角度 出发,你更喜欢这两首中的哪一首?为什么 ? 答:喜欢哪一首都可以,关键要结合自己点 出喜欢的原因,即对两篇作品的意境和思想 情感给予准确的评价。 参考:第一首作者把秋天傍晚几个特有的景 物巧妙地组合起来,创造出萧瑟苍凉的意境 ,突出表现了羁旅愁绪。 第二首小令作者写在秋意里对洞庭潇湘的观 感,气象明朗开阔,意境宏伟,表现了开朗 乐观的情怀。
重难点15 诗歌思想情感价值观-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讲练(全国通用附答案和解析)
注释一般是解释原文中的写作背景、典故出处等等较难懂的地方,是帮助我们读懂诗句,理解作者思想的重要环节,不可不看。
四.读诗句,解诗意
要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弄懂诗的语句,才能把握诗的内容,进而进行评价赏析,因而先解诗句才能读懂诗。
五、找诗眼,明中心
能准确找出并分析诗眼,是古诗阅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什么是诗眼?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语。
D.全诗笔触细腻,感情真挚,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读来更显含蓄蕴藉。
15.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答案】14.C 15.(1)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伤感之情,同情友人的为官处境。(2)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之情,兵戈刚止,为官不易。(3)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作者希望友人的上任能为当地百姓带去雨露恩泽,让百姓过得更好。
作家的思想和经历往往又是密不可分的。例如李白本想积极入世,却又鄙弃世俗、蔑视权贵,在政治仕途受挫后抑郁不平而又感到茫然,有时又因之流露出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了解了他的这些思想和经历后,我们才能准确地解读他的《 行路难》《 将进酒》 等作品的思想内涵。又如李清照的作品南渡前后判若两样的风格与思想,就和她在这前后的经历和遭遇直接有关。
最后两句“超然只有江湖上,还见波涛恐我时”意思是,要超然尘外只有远离庙堂,身处江湖,但是真到了江湖,却见江湖波涛汹涌,令我时时恐惧。这里得到“江湖”“波涛”具有隐喻和象征义,“江湖”象征了远离尘世的清明之境,“波涛”即风浪,隐喻仕途的阻碍与不顺。这两句既写出对尘世的无奈,对江湖超然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江湖也不太平,江湖波涛汹涌时时刻刻令世人恐惧的进退两难的迷茫。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
所谓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描绘的内容,把握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分析其深层内涵及社会意义;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对作者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的态度进行评价,包括对作者在诗歌中所表现的观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进行评价。
综观近年来的中考语文试卷可知,中考对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考查,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古代诗歌内容、主旨的评价;二是对作者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
中考对本考点的考查形式主要有:1.判断式。
如诗(词)中的某词(某句、某联)表达(蕴含、寄托)了什么思想感情等。
2.分析式。
即在明确诗歌的感情特点的前提下,要求考生结合诗歌中的形象或表达技巧进行分析。
3.评价式。
就是要求考生针对某人对某诗(词)的评价进行分析评判。
考生在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时,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含意,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善于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揣摩思考,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
在鉴赏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时,考生须注意理解要全面,评价要全面、准确、客观,不要犯片面性或绝对化的错误。
预计2018年中考对该部分的考查会有所加强,考生应引起重视。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案】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
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不为独香,而为护花。
高三语文诗试题
高三语文诗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问题。
(8分)邯郸道上清·宋荦邯郸道上起秋声,古木荒祠野潦清。
多少往来名利客,满身尘土拜卢生。
注:唐《枕中记》载,少年卢生在邯郸客店中自叹穷困,却在梦中享尽荣华富贵。
及醒,店主所蒸黄粱尚未熟。
后人称此为“邯郸梦”或“黄粱一梦”。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4分)【答案】通过秋风、古木、荒祠、雨水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秋风阵阵、古木沧桑、祠庙破败的古道秋景图(2分),营造了萧瑟凄凉的氛围(2分)。
【解析】本题解答时需要首先描绘出所写画面,指出运用哪些意象,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样的画面,概括出氛围。
“邯郸道上起秋声,古墓荒祠野潦清。
”开首二句从表面看是绾合题目描绘景色,但暗中却包含着咏史之意。
物换星移,春秋代序,邯郸古道又到了金凤摧折的时光,秋色秋声“凄凄切切,呼号愤发”,“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欧阳修《秋声赋》)。
它充溢于天地宇宙,弥漫于六合四野,一派肃杀凄凉,广袤的原野上,只有阅尽沧桑的古树,被人弃置的祠堂,一汪清冷的碧水,点缀这荒原寥廓的古道秋色。
但是,作者在这二句中的寓意,并非仅仅是悲秋而已。
邯郸古道上的兴衰际遇变迁存亡只留下凄切号发的秋声与被人遗弃的古树废祠。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简析本诗结尾句所使用的表现手法。
(4分)【答案】借用卢生“黄粱一梦”的典故(2分),含蓄地表达了对步卢生后尘、热衷功名利禄的“名利客”的讽刺(2分)。
【解析】“多少往来名利客,满身尘土拜卢生。
”古道上南来北往的人流确实如此热闹非凡,他们不惜背井离乡客游在外,他们栖栖遑遑,熙熙攘攘,或为名来,或为利往,尽管一路劳顿满身风尘,然自古而今,曾无已时。
“多少往来名利客”,是诗人无限感慨之词,而“满身尘土拜卢生”更是作者指迷起顽的主旨所在。
卢生之典,最早出于东晋干宝《搜神记》之“卢汾梦入蚁穴”,尔后又见诸刘义庆《幽明录》之“焦湖庙祝”。
江西省部分地区 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诗歌默写
江西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诗歌默写2024届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鹧鸪天鹅湖①归,病起作。
辛弃疾枕簟溪堂冷欲秋。
断云依水晚来收。
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
一丘一壑也风流。
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注:①这首词是辛弃疾罢官闲居上饶期间(43~53岁)的作品。
②书咄咄,《晋书》记载殷告热衷富贵,罢官后终日以手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
③“且休休”化用司空图事典,司空图炎于名利,隐居中条山,“休休”为闲适之意。
5.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和艺术技巧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第一句写季节变化,虽未入秋,但已袭来秋意,这种清冷的感觉既是环境的反映,也是词人心绪的外射。
B.从下片前三句可以看出词人不学殷浩以手书空,乐于安享闲居的清福,一丘一壑亦让词人感到风雅潇洒。
C.最后两句淡朴浅近而感慨厚重,看似在写病后衰弱的寻常感觉,但词人在此表现的应不只有惊衰叹老的感伤。
D.词上片写景,景语有情,含蓄甚深;下片抒情,意思曲折深沉。
这与《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风格不同。
6.辛弃疾在本词中表现的情感发生了两次变化,请简要分析。
(6分)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段成已①谁伴闲人闲处闲?梅花枝上月团团。
陶潜自爱吾庐好,李白休歌蜀道难。
林壑静,水云宽。
十年无梦到长安。
五更门外霜风恶,千尺青松傲岁寒。
【注】①段成己:金代后期文学家。
初仕于金,入元后遁迹龙门山中,不事新朝,其气节为士林推重。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傲骨的梅和皎洁的月融成一幅静穆剪影,与词人清夜良宵相伴,表达了词人高洁的意趣。
B. 词人所居之处,山林寂静,沟壑幽深,水淡云远,在此可委心自然,从而忘却政治烦恼。
C. 词中的“霜风”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惊涛拍岸”的“惊涛”具有相同的文化含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周测试(十一)
2010.11.18
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7年湖北卷)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广东省江门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调研测试)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①,照管鹅儿与雏鸭。
”
【注】①莳(shì)未匝:移植或栽种没有完毕。
诗歌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三、(福建省三明市市区三校2010届高三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别杜审言①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②
①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户参军,宋之问写
此诗以赠。
②《晋书。
张华传》:“斗牛之间,常有紫气。
豫章雷焕曰:”宝剑之
气,上彻于天。
‘华问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
’即补焕丰城令。
焕到县掘狱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
中有双剑,并刻题,
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是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
”丰城(今江西丰城县)
与杜审言的贬谪地吉州同属江西。
(1)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嗟”字用得好,说说诗人嗟叹什么?
(2)试分析此诗末联用典手法。
四.(福建省漳浦一中2010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诊断)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海棠袁枚
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
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
注:袁枚,三十多岁以后不再出仕,过了几十年悠游林泉山野的闲适生活。
五.(福建省2010届青于蓝高考核按钮综合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咏柳(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咏柳”诗,是托物言志之作,其寓意是什么?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文意也通,你觉得那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
六.(河北唐山市开滦二中2010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