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归一问题)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归一、归总问题) 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归一、归总问题)  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归一、归总问题)- 青岛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 能够运用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归一问题2. 归总问题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归一问题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提问: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方法有哪些?二、新课讲解1. 讲解归一问题的概念和特点。

2. 通过例题,展示归一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 引导学生总结归一问题的解题步骤。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 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评价。

四、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归一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第二课时:归总问题一、复习导入1. 复习归一问题的解题方法。

2. 提问:我们在解决归一问题时,常用的方法有哪些?二、新课讲解1. 讲解归总问题的概念和特点。

2. 通过例题,展示归总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 引导学生总结归总问题的解题步骤。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 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评价。

四、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归总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教师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讲解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的概念和特点?2. 是否通过例题,清晰地展示了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3. 是否引导学生总结出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的解题步骤?4. 课堂练习是否充分,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完成?学生反思1. 是否理解并掌握了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步骤?2.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的解题方法?3. 是否能够在解题过程中,保持逻辑清晰,避免出错?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讲解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的概念和特点,通过例题,清晰地展示解题思路和方法。

归一问题教案

归一问题教案

归一问题教案第一篇:归一问题教案解决问题(归一问题)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归一问题的基本结构。

2.会借助画示意图的方法分析归一问题的数量关系并列式解答,能正确找到中间问题,初步掌握这类问题的解题规律。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归一问题的数量关系及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找到中间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揭示课题:同学们,前几天我们学习了笔算乘法,今天我们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2.出示例8:3.提问: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请您默读题目。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能用画图的方式来表示题意吗?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画图分析题意(1)学生独立画图,教师搜集资源。

(2)四人小组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交流:先请选中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图意,再由其与其他学生互动交流。

关注:题目中的三条信息与一个问题在图中是如何表示的。

2.列式解答提出要求: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1)学生独立列式,教师搜集资源。

(2)两人组说说算式的意思。

(3)交流:先请选中的同学介绍自己的算式的意思,再与其他学生互动交流。

预设1:分步关注:为什么用除法和乘法。

预设2:综合关注:算式的意思。

3.检验提问:我们解决对了吗?怎样检验。

关注:(1)鼓励方法多样化。

(2)如果没有出现书上的方法,要由教师出示。

4.拓展(1)出示想一想:提问: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2)学生独立解答,师搜集资源。

关注:有画图及检验的。

(3)交流:先请选中的同学介绍自己的想法,再与其他学生互动交流。

5.小结提问: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吗?监控:都要先求出一个碗的价钱。

三.巩固提升 1.出示:提问:你能自己解决一个这样的问题吗?请大家独立完成。

2.学生独立完成,师关注学困生。

3.交流:先请选中的同学介绍自己的想法,再与其他学生互动交流。

4.这两个问题和例题的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监控:都是先求出一样东西的价钱。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归一”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归一”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归一”问题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归一”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归一”问题的概念和解题方法。

通过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使学生理解“归一”问题的含义。

然后,通过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归一”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归一”问题的解题方法。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归一”模型。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归一”问题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新授:讲解“归一”问题的定义和基本解题方法。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归一”方法解决问题。

4.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如何解决一些复杂的“归一”问题。

板书设计1. 第六单元“归一”问题2. 内容:包括“归一”问题的定义、解题方法、例题等。

作业设计1. 必做题: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选做题:思考并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归一”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归一”问题的含义和解决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归一”方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教学过程1. 导入生活实例引入:使用PPT展示学生熟悉的购物场景,例如:“如果你有30元,想要买一本书,每本书10元,你最多可以买几本书?”通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归一”问题的实际应用。

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金额或书的价格发生变化,如何快速计算出可以购买的书的数量。

2. 新授定义解释:给出“归一”问题的定义,即通过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简化,找到一个共同的基准,从而简化计算。

归一问题(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归一问题(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归一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归一问题的概念,能够运用归一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归一问题的概念,能够运用归一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归一问题的模型,并运用归一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引出归一问题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归一问题的模型。

(2)通过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掌握归一问题的解题方法。

(3)举例说明归一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巩固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归一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5. 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观察生活中的归一问题,并与同学分享。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归一问题2. 板书内容:(1)归一问题的概念(2)归一问题的解题方法(3)归一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课后评价通过课后评价,了解学生对归一问题的掌握情况,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因为这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归一问题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探究新知1. 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归一问题的模型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具体的生活场景,从中发现归一问题的存在。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个简单的购物场景,提问学生:“如果你有10元钱,可以买几个苹果?”当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如果有20元钱,可以买几个苹果?”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无论金额如何变化,苹果的单价是不变的,这就是归一问题的核心思想。

三年级归一问题教学设计

三年级归一问题教学设计

三年级归一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归一问题的基本解法,理解归一问题的本质。

2.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数学建模思想。

二、教学内容
归一问题是数学中的一种常见问题,其本质是通过已知信息推算出未知量。

本次教学将以简单的归一问题为例,让学生掌握归一问题的基本解法。

三、教学步骤
1.引入问题
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归一问题,例如:小明买了3个苹果和2个橘子,一共花了10元。

每个苹果和每个橘子各多少钱?
2.分析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已知条件和未知量,明确问题的求解目标。

在这个例子中,已知条件是买了3个苹果和2个橘子,一共花了10元,未知量是每个苹果和每个橘子的价格。

3.建立数学模型
根据已知条件和未知量,建立数学模型。

在这个例子中,可以设苹果的单价为x元,橘子的单价为y元,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列出方程:3x+2y=10。

4.解决问题
通过解方程得到未知量的值。

在这个例子中,可以通过代入法或消元法解方程得到x和y的值。

解得:x=2, y=1,即每个苹果2元,每个橘子1元。

5.总结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归一问题的解决方法:先分析问题的已知条件和未知量,建立数学模型,再通过解方程得到未知量的值。

四、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教学重点:归一问题的基本解法。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便更好地调整和完善教学策略。

《解决问题(归一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归一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归一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这方面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乘、除法的意义及相应的用乘、除法解决一步实际问题,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设置的,学生会解决“5个作业本一共多少钱?”“24元钱可以买几个作业本?”等生活中常见的一步问题,但对画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检验等解决问题的阅历欠缺,多数学生遇到数学问题后凭感性阅历解决,稍遇到困难就此卡住,不习惯画图分析,结果算出来更没有检验的习惯,几乎没有检验的方法。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验从生活情境中察觉问题、提出问题、画示意图表示数学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掌握画示意图分析归一问题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建构归一问题的模型。

2、培养学生察觉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感受直观模型的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画示意图分析归一问题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建构归一问题的模型。

教学难点:借助画示意图分析数学信息,明晰数量关系,初步掌握抓住关键问题的解题策略,建构归一问题的数学模型。

教学准备:希沃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1. 买3支同样的钢笔用12元钱,平均每支钢笔用多少钱?2. 一支钢笔4元钱,买5支钢笔用多少钱?3. 一支钢笔4元钱,28元钱能买多少支钢笔?师出示题目,学生口头列式计算。

二、新知探究师提问:要解决一个问题,我们必须知道几个数学信息?生答(略)1、读取信息提问题小明买3个作业本用了18元师:从这些信息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略)(预设学生的提问两种类型,(1)买同样的几个作业本一共要多少钱?(2)用多少钱能买几个同样的作业本?)2、数形结合促思考出示探究要求:(1)补充问题,再选择一个问题探究。

(2)画图表示出题目中的信息与问题。

(3)写出解答的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单3、小组交流共解惑4、展示交流建模型(1)学生画实物图展示,学生理解图意。

(2)学生画线段图展示,学生理解图意并交流。

(3)对比两种图的优劣,选择线段图更简单实用方便(4)不完整线段图的纠错。

三年级上册归一问题教案

三年级上册归一问题教案

三年级上册归一问题教案【归一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归一问题。

2. 掌握将具体物体归一的方法。

3. 能够运用归一的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教学板书。

2. 学生练习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或展示幻灯片,引出归一问题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归一问题是指将相同的物体分成相等的部分,并找到每部分的数量。

2. 学习和实践:(1) 讲解归一问题的方法:a) 找到一种基准物体,将其他物体与之进行比较。

b) 将其他物体分成相等的部分,找出每部分的数量。

c) 将每部分的数量相加,得到总的数量。

(2) 运用归一问题的方法解决简单问题:a) 例题一:小明有6支铅笔,小红有3支铅笔,他们将铅笔归一。

问他们一共有多少支铅笔?解答过程:将小明和小红的铅笔放在一起,共有6支+3支=9支铅笔。

将9支铅笔分成两份,每份有9÷2=4支铅笔(余1支铅笔)。

所以,小明和小红一共有4支铅笔。

b) 例题二:班级里有12个男生和8个女生,将男生和女生归一,问一共有多少人?解答过程:将男生和女生放在一起,共有12个+8个=20个人。

将20个人分成两份,每份有20÷2=10个人。

所以,班级里一共有10个人。

c)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主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3. 总结与拓展:通过教师的总结,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

提醒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运用归一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寻求帮助。

四、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的习题,并写一篇感想,阐述自己对归一问题的理解和对解决问题的态度。

【注】此文章为教案,仅供参考。

实际教学中需根据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归一”问题-人教新课标2014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归一”问题-人教新课标2014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归一”问题人教新课标2014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计划的重要性。

因此,我根据人教新课标2014版三年级上数学教材,为学生们精心准备了一堂关于“归一”问题的课程。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第三章第四节“归一”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将掌握“归一”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能够运用“归一”问题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归一”问题的概念,掌握“归一”问题的解题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归一”问题的本质,掌握解题技巧。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归一”问题的思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归一”问题的概念。

例如:一家超市举行促销活动,购买50元商品送10元现金券,现金券可在下次购物时使用。

假设小明购买了60元商品,他实际花费了多少钱?2. 讲解概念:解释“归一”问题的定义,即把多个数量合并成一个数量的过程。

在这个实例中,小明实际花费了50元商品价格加上10元现金券的价值,即60元。

3. 解题方法讲解:讲解如何运用“归一”问题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以小明购买商品为例,解题步骤如下:(1)确定实际支付的商品价格:50元。

(2)计算获得的现金券价值:10元。

(3)将实际支付的商品价格和现金券价值相加:50 + 10 = 60元。

4.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类似的例题,让学生跟随步骤进行解题。

例如:一家餐厅推出套餐,一份主食加一份汤共40元,现在有两份主食和一份汤,问一共需要多少钱?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个类似的实际问题。

例如:一个小男孩买了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铅笔2元,橡皮1.5元,请问他一共花费了多少钱?6.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类似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独立完成。

归一问题教案设计及反思

归一问题教案设计及反思

归一问题教案设计及反思归一问题作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数量的恒定性,培养其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以下是一份归一问题的教案设计,并附有教学反思,以供同行参考和交流。

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归一问题的概念及特点。

2.培养学生解决归一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归一问题的定义与分类。

2.解决归一问题的方法与步骤。

3.归一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归一问题的定义、解决方法与步骤。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归一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通过一个简单的归一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 让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归一问题,讨论解决方法。

2.基本概念:- 介绍归一问题的定义,解释其含义。

- 分类讲解不同类型的归一问题。

3.解决方法:- 讲解解决归一问题的方法与步骤。

- 通过示例演示,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4.实践应用:-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归一问题。

- 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复杂归一问题。

5.总结与反思:-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五、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结合生活实际,寻找归一问题并尝试解决。

教学反思: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归一问题的兴趣和掌握程度。

2.教学方法: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作业和反馈,评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4.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意见和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及反思,有助于提高归一问题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解决问题(归一问题)》 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

教学设计《解决问题(归一问题)》 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

教学设计“解决问题(归一问题)”教学内容:该教学设计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以一位数”中“笔算乘法”中的例8——“解决问题”。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能初步理解问题解决的意义和作用,并能运用特定的方法解决问题,再次基础上学习解决问题策略中的归一问题,在深化学生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后续的问题解决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含有“归一”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能沟通图式与算式的联系,培养学生画图的策略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画图的过程分析数学信息,明晰数量关系,建立归一问题的数学模型,借助多种方法解决归一问题。

培养学生学会归纳与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受数形结合思想和模型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含有“归一”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借助画图的直观教学分析数学信息,明晰数量关系,建立归一问题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几何直观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我们知道,每年的端午节会吃粽子,还有赛龙舟的风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湖南汨罗,屈子祠,去游览龙舟的故乡,让我们领略一下赛龙舟的的风采,同时也感受赛龙舟中出现的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教学提供现实背景。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 出示情境图,整理数学信息(1)买3条小龙舟要18元,照这样计算,买8条小龙舟要多少元钱?(2)你从中找出了哪些数学信息?整理关键信息。

出示题干,形成文字题出示。

【设计意图】从生活情境中提炼数学信息,用列表整理数学信息,使学生加深对问题情境的理解,给学生充分思考和理解分析的机会。

2.画图理解题意,提出解决方法尝试用画示意图的方式来完整表达已知条件和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归一问题教案

归一问题教案

归一问题教案标题:归一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归一问题的概念和基本规则。

2.掌握解决归一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准备:1.教案所需材料: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相关教学资源:与归一问题相关的练习题和例题。

教学过程:引入:1.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归一问题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2.展示一个简单的归一问题,例如:已知3/4 = x/16,求x的值。

让学生自行思考解决方法,并与同伴合作讨论。

3.引导学生梳理归一问题的解决步骤:a.将等式两边的分数转化为同分母的形式,得到3/4 = x/16。

b.利用分数的等值性质,设置一个比例关系,即3/4 = x/16。

c.通过交叉乘积法求解比例关系,得到x的值。

示范:4.在黑板上示范解决归一问题的步骤,带领学生一起完成上述案例的解答过程,重点讲解关键步骤和思路。

5.提供几个类似的练习题目,指导学生练习应用归一问题的解决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尝试,并在合作中互相学习。

拓展:6.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归一问题的应用,例如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购物打折、配方调配等问题,并鼓励学生将解决思路与方法运用到实际中。

总结:7.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归一问题解决方法。

强调归一问题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多加练习。

评价:8.以解决归一问题的练习题为基础,进行课堂练习和小组互评,检查学生对于归一问题的理解与应用情况。

对学生的主动参与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价。

扩展阅读:9.提供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如归一问题的延伸和应用领域,以便学生加深对归一问题的理解和探索,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以上是一个针对归一问题的教案示例,您可以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归一问题教案docx

归一问题教案docx

《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归一问题》例8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归一问题的基本结构。

过程与方法目标:会借助画示意图的方法分析归一问题的数量关系并列式解答,能正确找到中间问题,初步掌握这类问题的解题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归一问题的数量关系及掌握两步计算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找到中间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资源(教具)准备:文字卡纸、投影、课件助学资源(学具)准备:练习本课前预学(分组)准备:预习课本第71页。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复习导入)一、妈妈买4支钢笔用了24元,一支钢笔多少钱?生:24÷4=6(元)二、 (贴题目)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一个碗需要多少钱?生:18÷3=6(元){设计意图: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两步计算解答问题,而这一环节通过复习一步计算解决问题,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教学环节二(探求新知)一、(一)阅读与理解:(贴题目)如果老师问一个碗的价钱,而是再给你一个条件“买8个同样的碗”,问:“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又该怎么解决?师: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求什么?生:已知: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买8个同样的碗,求:需要多少钱?(学生在回答的同时,老师出示示意图,通过画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二)分析与解答:师:那这道题要求买8个同样的碗,得先知道什么?生:一个碗需要多少钱?师:题目中没有告诉我们一个碗有多少钱,怎么办?(说一说)找三个同学说一说,再全班说一说:生:先算一个碗需要多少钱?用18÷3=6(元)师:那么求出来一个碗的价钱,接下来怎么办?生:再算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用6×8=48(元)(引出课题)师:我们解决的这个问题和复习的时候解决的问题有什么不同点?生:复习的时候用一步解决问题,这是两步解决问题。

三年级上册归一问题优秀课例

三年级上册归一问题优秀课例

三年级上册归一问题优秀课例归一问题在数学中是一种常见的问题解决策略,尤其在三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中,学生开始接触并学习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以下是一个针对三年级上册学生的归一问题优秀课例:课例标题:找规律,解决归一问题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归一问题的基本概念,知道如何识别和应用单一量。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找出数量之间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归一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归一问题的定义和识别。

2.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解决归一问题。

3. 学生实践,自己解决问题。

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故事或实例引入归一问题,如:“如果我们知道一个苹果的重量,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多少个苹果重1公斤。

”让学生初步理解归一问题的概念。

2. 讲解和演示:通过具体的问题讲解归一问题的解决方法,如:“如果我们知道一个铅笔盒的价格,我们就可以找出三个铅笔盒的价格。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强调找出单一量(铅笔盒的价格)的重要性。

3. 学生实践: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归一问题,如:“如果我们知道一张纸的厚度,我们就可以找出10张纸的厚度。

”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找出数量之间的规律。

4. 讨论和总结: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案,讨论不同的解决方法,并对归一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总结。

5. 作业:为学生布置一些归一问题的练习题,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该反思这节课的效果,看看学生是否理解了归一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否能够独立解决这类问题。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上是一个针对三年级上册学生的归一问题优秀课例,希望能对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用乘除法解决问题(归一)》教案

《用乘除法解决问题(归一)》教案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环节表现得相当积极,大家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在分享成果时,我发现有些学生表达得不够清晰,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归一问题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因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关于表达和沟通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学生们在模拟购物计算总价时,有些小组能够迅速完成计算,而有些小组则花费较长时间。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乘除法的运算还不够熟练。为了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我打算在课后增加一些相关的练习,强化他们的运算能力。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学生在解决多步骤的归一问题时,有时会忽略一些细节,导致答案不准确。这说明他们在问题分析方面还需要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让他们在解决复杂问题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难点三: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这一过程中涉及问题的分析和模型的构建。
-例如,将“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2小时后到达目的地,求两地之间的距离。”转化为数学表达式:距离=速度×时间。
-难点四:解决多步骤的归一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归一问题往往需要多个步骤来解决,学生需要能够按照逻辑顺序完成所有步骤。
4.通过解决归一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将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归一问题的解法,提高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归一问题的基本概念。归一问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比例关系的一类问题。它是帮助我们理解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工具。

归一问题 教案

归一问题 教案

归一问题教案教案标题:归一问题的教学教学目标:1. 理解归一问题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解决归一问题的基本方法;3. 运用归一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归一问题的概念和意义;2. 解决归一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1. 运用归一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归一问题的案例和实例;2. 相关教学资料和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并复习比例的概念和运算方法;2. 提出一个问题:当我们遇到不同的单位或量纲时,如何进行比较和运算?知识讲解:1. 介绍归一问题的概念和意义:归一问题是指在不同单位或量纲下进行比较和运算时,需要将其统一到相同的单位或量纲下;2. 解释归一问题的基本方法:通过转换单位或量纲,使得不同的量可以进行比较和运算。

示例演示:1. 给出一个实际问题的案例,如不同国家的温度表示方法不同,如何将其进行比较和计算;2. 通过具体的计算步骤和方法,演示如何解决这个归一问题。

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归一问题的案例;2. 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尝试解决归一问题;3.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法和结果。

拓展应用:1. 给学生更多的归一问题案例,让他们自己尝试解决;2. 引导学生将归一问题应用到其他实际问题中,如货币兑换、单位换算等;3.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提出更多的归一问题并解决。

总结回顾:1. 回顾归一问题的概念和基本方法;2. 总结归一问题的解决步骤和技巧;3. 强调归一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评价反馈:1. 对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拓展应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反馈意见,以便改进教学。

延伸拓展: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归一问题的实践和探索;2. 提供更多的归一问题的案例和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2.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以便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 归一”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 归一”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归一”问题-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归一”问题的含义,掌握解题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归一”问题的含义。

2. “归一”问题的解题方法。

3. “归一”问题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归一”问题的含义,掌握解题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归一”问题。

2. 新课导入:讲解“归一”问题的含义及解题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归一”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乘除法解决问题。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归一”问题的解题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学生对“归一”问题的掌握程度。

2.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归一”问题的含义,掌握解题方法。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归一”问题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新课导入”和“案例分析”环节。

这两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归一”问题关键步骤,也是教学难点所在。

下面将详细补充和说明这两个环节。

新课导入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清晰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归一”问题的本质。

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例如分配糖果、分组活动等,引出“归一”问题。

1. 定义解释:首先,向学生解释“归一”问题的定义。

指出“归一”问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将多个数量合并成一个单位数量的问题。

例如,如果有10个糖果要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多少糖果,这就是一个“归一”问题。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归一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归一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归一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归一问题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能正确判断归一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归一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归一问题的定义及特点2. 归一问题的解题方法3. 归一问题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归一问题的定义及解题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判断归一问题,以及如何运用归一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学生尝试解答,教师指导,总结归一问题的解题方法。

(3)通过变式练习,巩固归一问题的解题方法。

3. 实践应用(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归一问题的解题方法。

(2)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归一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反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归一问题的掌握情况。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是否存在归一问题,尝试用归一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归一问题的定义及特点2. 归一问题的解题方法3. 归一问题的实际应用七、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归一问题的解题方法”。

归一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如何将不同的问题归纳为一个统一的解决方法。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归一问题的解题方法不仅能够提高他们解决具体数学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归一问题的解题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理解问题:首先要读懂题目,明确问题所求的是什么。

归一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归一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归一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归一问题的概念,能够识别并解决简单的归一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归一问题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归一问题,以及归一问题的基本特征。

2. 归一问题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解决归一问题的基本方法,如画图、列式等。

3. 归一问题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归一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归一问题的解决方法,能够独立解决简单的归一问题。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归一问题的概念,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归一问题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归一问题的特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归一问题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归一问题,以及归一问题的基本特征。

3. 案例分析: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归一问题的解决方法,如画图、列式等。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归一问题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如何解决一些复杂的归一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归一问题的概念和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归一问题2. 板书内容:归一问题的概念、解决方法、应用实例等。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一些归一问题。

2.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找出一些归一问题,并尝试解决。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归一问题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归一问题课程设计

归一问题课程设计

归一问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归一问题”的概念,建立归一思想。

2. 学生能够运用归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等量变换、比例计算等。

3. 学生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能运用归一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讨论、思考等方式,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小组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通过练习,提高数学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3. 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数学学科,以实际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运用归一方法解决问题。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问题解决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发现、解决问题。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步达到预期目标。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归一问题基本概念:介绍归一问题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归一方法在数学中的应用。

2. 归一问题的解决方法:讲解等量变换、比例计算等基本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归一问题解决步骤。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结合生活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归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归一问题基本概念- 理解归一问题的定义- 掌握归一问题的特点第二课时:归一问题的解决方法- 学习等量变换方法- 学习比例计算方法第三课时: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分析生活中的归一问题实例- 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能力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第三章“量的计量”及第五章“比例和比例尺”。

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以教材为依据,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归一问题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一)”教案设计
宁武县实验小学付建国
【设计理念】
计算与解决问题的结合,其学习过程的作用是双向的、是相互的。

在学习小数除法计算之后,学习解决问题,既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有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学生所学的新知与已有俺还是经验联系较为密切,应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再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引导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案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32页例11、“做一做”,第34页第1到4题。

【学情与教材分析】
在教材中,强调数量关系的分析,并引导学生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另外教材呈现了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

做一做也是用两部计算解决问题的题目,但也可以用到小数乘法,知识的综合性更强。

教材也是通过学生的对话强调从量的角度来分析数量关系,呈现了两种方法。

因此,理解小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是本课的重点,老师应逐步引导学生理清数量关系:弄清题意,找出题中数据(包含隐形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找到数据间的联系,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从而找到解题方法。

在教案中鼓励学生多向思维,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但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要求每个同学一下都掌握多种解题方法,这样会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教案目标】
1.学会有序地分析题意,理解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学会解答小数连除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教案重点】
理解小数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案难点】
在教案中引导学生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教案准备】
多媒体
【教案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喝牛奶吗?大家知道牛奶是从哪里来的吗?你看奶牛多伟大啊,吃的是草,挤出来的却是香甜的鲜牛奶。

正因为奶牛可以产生这么多的利润,所以商人们看准了商机,来到草原上选合作伙伴来了(课件出示草原商人)
经过一轮的初选,最终选定了两家进行pk
张燕家的代表张燕出场了:我们家选用的是“中国黑白花牛”,是荷兰荷斯坦牛和中国的黄牛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品种优良。

还没等她介绍完,王林家的代表就忍不住了。

我们家的奶牛是英国纯种的奶牛,品种和产量都很不错。

我们的商人犯难了,你们愿意帮帮他妈?
师:很好,我们今天就一起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用有趣的情景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关键这样引入让学生更能理解归一问题在生活的重要性:在比较数据时更方便,从而把数学和生活自然的联系起来】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问题。

王林:我家4头奶牛8天的产奶量是256千克
张燕:我家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
师:同学们,现在能比吗?那要算出什么才能比呀?(毎头牛或羊毎天的产奶量)
【设计意图:由不好比较,到找到比较的方法,从而感受归一的必要性】(课件给两种数据加上问题)
王林:我家4头羊8天的产奶量是256千克, 毎头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
张燕:我家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毎头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
师:好了,现在总算找到解决的办法,我们先来看看王林家的纯种英国奶牛好吗?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要求每头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能不能一步算出来,如果不能,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板书: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尝试计算。

请同学们根据讨论的结果在练习本上试列式计算,做得快的同学可以用多种方法计算。

看谁能用出与别人与众不同的方法(板书:列式解答)。

(1)解决问题1
①先算出4头牛1天的产奶量,再算出一头牛一天的产奶量
(课件出示用图示的方法来分析数量关系)
256÷8=32(千克) 32÷4=8(千克)
②先算出1头牛8天的产奶量,再求出1头牛1天的产奶量
(课件出示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画线段图示注意强调把总量“平均分”
256÷4=64(千克) 64÷8=3(千克)
(课件呈现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③ 4×8=32(份) 256÷32=8(千克)
利用前面的线段图很容易就找到了被平均分成了32份,其中一份表示1头奶牛一天的产奶量。

【设计意图: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初步学习了解决归一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循序渐进,为下面学习小数的归一打好坚实的基础。

在教案中采取了两种方法帮助同学们分析数量关系,1:画实物图 2:画线段图。

把复杂的数量关系简单清晰的展示出来,对部分理解力稍差的学生有很大的帮助】(2)解决问题2。

师:很好,我们再来看看张燕家的牛,好吗?先读读张燕带来的资料,找找其中的数据,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上周”代表的是什么?有几天你知道吗?
也就是张燕家3头奶牛7天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同学们可不能把这个隐含的条件给遗漏了哟!
同学们单独列算式,并思考你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能用不同的方法试着来解决吗?
(教师巡视,和同学交流,听听他们对量的描述)
同学们说解题思路,并列出算式:
①先算出3头奶牛1天的产奶量,再求出1头奶牛1天的产奶量
220.5÷3=73.5(千克) 73.5÷7=10.5(千克)综合算式220.5÷3÷7=10.5(千克)
②先算出1头奶牛7天得产奶量,再求出1头奶牛1天的产奶量
220.5÷7=31.5(千克) 31.5÷3=10.5(千克)综合算式220.5÷7÷
3=10.5(千克)
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能用线段图来画一画,想一想怎么样用线段来表示题中的数量
(让同学在展示台展示一下,并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画注意观察同学们平均分了没有)
现在咱们来看看我们的数据
生1:1头英国纯种奶牛1天的产奶量是8千克
生2:1头中国黑白花奶牛1天的产奶量是10.5千克
现在能能帮我们的大商人选一选和谁家合作了吗?
【设计意图:数据是死板的,而数学是灵活的,只有把死板的数据灵活运用到实际的生活,数学才能再生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同时介绍一些相关的知识,很容易就把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了】
3.总结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1)找出已知条件,(特别注意隐含的数据)读懂问题
(2)分析数量关系
(3)列式解答。

【设计意图:根据板书总结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巩固练习
师:这节课大家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下面老师就来考一考大家。

1.(课件出示填一填)思考后口答
5台织布机8小时织160M布,平均每台每小时织多少M布?
方法一:
160÷5=32(M)第一步求的是
32÷8=4(M) 第二步求的是
方法二:
160÷8=20(M)第一步求的是
20÷5=4(M) 第二步求的是
2.小毅家上个月的用水量是14.5吨,每吨水的价格是2.50元,小毅家有4口人,平均每人付水费多少元?(课件出示)
学生齐读题,并思考你从题上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
想想要解决平均每人付水费多少元,可以先解决什么?再解决什么?
思路:(1)可以先算平均每人用了多少水.(先算除法)
(2)也可以先算出一共要用多少元?(先算乘法)
(3)3台拖拉机4小时共耕地0.96公顷,每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帮同学们解决了争论,也学习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看看黑板,自己想想我们解决问题应该注意些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