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管理哲学-文档资料
论语中的管理之道
里仁之四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里仁之五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里仁之六
子曰: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三向 ——向前、向上、向全
为政之六
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为政之七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总裁语录:
创新人才的基本条件——守纪律重团结
为政之八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 余,则寡尤;多闻阙殆,慎行其余,则 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
为政之九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 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
学而之三
子曰:导千乘之国 敬事而信 节用爱人 使民以时
总裁语录: 经营理念——爱心信心决心 策 略——方向时机程度 主管工作执掌——发挥员工的能力
学而之四
子曰: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总裁语录: 主管工作执掌——自我检讨 错误的省思——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再犯同样的 错误
学而之五
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
总裁语录: 座右铭——不为物欲,不为虚名 学习的方法——做比说重要
学而之六
子曰: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总裁语录 主管人员工作执掌之一——加强沟通建立共识 21世纪领导干部的基本素养之一——必须懂得与别人
论语中的管理之道
学而之一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总裁语录: 学习的方法—— 习比学有效 高皆主管最重要的事之一 ——选伙伴
学而之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 与朋友交而不信 传不习乎
论语中的管理
论语中的管理
地推脑
22021.06.13 10:01:47字数 541阅读 123
在论语中并没有直接教我们具体的管理方法,而是通过几个故事告诉我们。
子路问政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
” 请
益。
曰:“无倦。
”
子路请教孔子如何进行管理,孔子说,躬身先行,也就是以身作则,然后让人们有事做,引导他们。
劳之,让他们有事做,事情也不能过于简单,需要有挑战性,面对有挑战性的工作,才会促发思考,寻找改善的方法,团队才能和谐。
无倦,不要有所懈怠,能过坚持始终,让人们忘我的工作,追求更好的目标和成果。
遵循人性
或问子产。
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
曰:“彼哉!彼哉!”问管仲。
曰:“人也。
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
子产在治理郑国井井有条,他严刑峻法,又把刑法铸在鼎上,是第一个把刑法公之于众的人。
他去世后,郑国老百姓都很伤心。
孔子评子产对人民有恩惠。
孔子曾说:“ 管仲之器小哉!”,然而,管仲功勋卓著,伯氏犯罪,齐桓公夺了他三百户的封邑,转而封给了管仲。
伯氏心服口服,没有怨恨管仲。
说明管仲的功勋大家都认可。
论语中很少讲具体的方式方法,就如何管理来说,孔子更多告诉弟子们的是方向上的指引或者说是战略上的引导。
顺势而为,根据具体的情况,依据人们的性格和述求才是具体的行为方针。
在管理上,领导者要以身作则,总是让人有事做,有努力追求的目标,这种目标是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
从管理学角度读论语
从管理学角度读论语从管理学角度读《论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有益于现代管理的智慧和原则。
尽管《论语》是古代儒家经典,但其关于道德、伦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教诲对于现代管理学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
以下是从管理学角度解读《论语》的几个方面:一、仁爱之道仁是儒家伦理的核心,是孔子管理思想的基础。
《论语》中,孔子强调“仁者爱人”,即管理者应具备仁爱之心,关心和关爱员工。
仁爱之道在现代管理中表现为以人为本,关注员工的需求、成长和发展。
管理者应尊重员工,关心他们的生活和福利,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提高组织绩效。
二、中庸之道中庸是儒家伦理的重要原则,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中庸”的概念。
中庸之道强调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保持平衡和稳定,避免走向极端。
在现代管理中,中庸之道可以帮助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保持冷静和客观,充分权衡各种因素,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
此外,中庸之道还体现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要求管理者在处理矛盾和冲突时,要保持公正和公平,遵循适度原则。
三、礼制管理礼是儒家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在《论语》中强调礼的作用,认为礼是社会秩序和谐稳定的基石。
在管理中,礼制管理表现为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规范组织行为,保持组织秩序。
礼制管理要求管理者尊重传统和规范,注重礼仪和仪式,营造良好的组织文化氛围。
同时,礼制管理还强调领导者的示范作用,要求领导者以身作则,带头遵守规章制度。
四、德治思想德治是儒家伦理的重要理念,孔子在《论语》中强调“以德治国”,认为国家的治理需要依靠道德的力量。
在现代管理中,德治思想表现为强调道德领导,要求管理者具备高尚的品德,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
德治思想还体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求组织注重培养员工的道德素养,形成积极向上的组织氛围。
五、人际交往在《论语》中,孔子教导人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等。
这些教诲对于现代管理者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具有很大的启示。
《论语》中的管理
感受《论语》中得管理《论语》就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们思想与言行得书,其中得思想便就是中国管理思想得源头。
我们知道,《论语》就是中国哲学得颠峰之作,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誉,其中得管理哲学与方法才就是其精髓。
并且这种管理哲学就是基于对人得研究与影响得,也就就是说,《论语》所显示得管理哲学正就是适合《论语》所塑造得人群得。
一个深受《论语》思想影响得民族,必然适应《论语》所推行得管理哲学。
《论语》中得管理思想历来为众多政治家所运用,尤其就是自西汉儒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以《论语》为核心得儒学便始终占据着政治管理得中心地位。
然而,历来《论语》中得管理学都就是被用来治天下了,并没有被企业界所广泛研究与利用。
但就是我相信在当下得企业管理之中,《论语》管理思想同样具备不可替代得价值。
也许我们做不到赵普所说得“半部《论语》治天下”,但我们肯定能够从《论语》中寻找到适合当下企业管理得思想。
大略地说,《论语》就是一部政治管理哲学著作。
不过,《论语》得政治管理核心理念就是以德治为内涵得人治思想,并且对于在位者、从政者与立志从政者都从个人修为上提出具体得要求,所以从表面上瞧,《论语》更多得内容像就是为人处世得道理与规范。
而正就是这些治国得道理、从政得原则与为人得规范为现代企业管理带来极大参考价值。
《论语》末章《尧曰》,明确提出治国得方法、途径与心态。
方法基本就是采用带有法家思想得制度来约束人,途径则就是纯粹仁儒思想得爱护人,而所谓“宽、信、敏、公”则就是对执政者心态上得要求。
三个方面无不就是关乎一个“人”字;至于从政得原则,即所谓“尊五美,屏四恶”,也都就是就人得好得品质与坏得行为而言;最后一章讲个人修为得目标时,很明确地说就是“知命”、“知礼”与“知言”,更就是直接就是解决得人得事了。
而最后一句“不知言,无以知人也”更加直接地回归到“知人”得本源上来。
为何“知人”就是本源问题?我们可以回到《论语》开篇得《学而》第一章来。
浅谈《论语》中的管理思想
230浅谈《论语》中的管理思想龚波韶 丁 宁 张京鹿 福建 厦门摘要:管理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力是非常重要的,相应的实施利用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实现规范企业发展应用效果的作用和目的,从目前的实施来看,《论语》中充满了相应的管理思想,做好相应的工作在推动现代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力。
借助《论语》可以对相应的管理思想进行全面的控制和利用,借助多元化的应用对策,在实践经营中帮助企业建立相应的构建实施模式,提高现代企业管理应用效率效果。
关键词:《论语》;管理思想;应用自古至今,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到各个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类型竞争环境中要想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和竞争力提升,就要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因此在动态性的利用中,建立高效的实施保障机制,借助《论语》进行全面的管理替身,实现企业各项经营持续优化,建立动态性的实施保障机制的同时,将企业的发展规范在一定的范围内,营造高效的合理的管理实施方式。
一、《论语》简介《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主要是由孔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完成的,在实际中记录了大量的经验教训,以语录体和对话体、问答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作为我国优化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实际中要明确认识到这一著作在实际中的影响力,从后世的发展来看,《论语》中包含了大量的优秀思想文化,对指引我国经济发展来说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二、《论语》中的管理思想管理思想在实际中的应用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建立相应的实施保障机制,可以在动态性的经营管理中形成高效的现代企业组织管理制度和应用模式,从目前的应用来看,相应的实施思想要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界定。
(一)和为贵思想《论语》主张和为贵,和就是和气、合作、和睦、和谐,强调“和”就是强调对人际关系的调整,管理是一种人际关系的相互协调,建立相应的实施保障机制能够在动态性的利用中可以形成相应的人际和谐,从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天时、地利、人和当作事业成功的三要素,而在三要素中人和为上,尤其是在管理过程中,相应的人际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管理的核心所在,因此在实施重要形成一种持久性的现代管理制度,帮助企业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从而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模式。
《论语》中的管理之道销售经理篇
《论语》中的管理之道销售经理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销售经理的为人处世。
一般来说,销售经理都有三、五年的经验,但很多人陷入日常业务中,没时间总结自己的经验。
我把这种情况叫做只有经历,而没有经验。
所谓经历是曾经做过事情,所谓经验是在做过事情以后,结合理论知识总结出来的,在一定范围内有普遍性的原理。
要想提高自己,销售经理要做到,“学而时习之”,不但要实践的“学”,还要有总结的“习”,只有这样,经历才有价值,才算没白做。
当然了,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得到了提高,感受到了工作的乐趣,“不亦说乎?”。
作为销售经理,肩负着一方市场的兴衰,一定要建立广泛而良好的社会关系。
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就是“有关系就没关系,没关系就有关系。
”也就是,销售经理要交往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朋友,这些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可能带给你更多的商业机会。
当然了,朋友也要选择,交往对你业务有帮助的、对你提高有帮助的、有思想的朋友,否则“酒肉朋友”频频来访,你哪里有什么乐,就“不亦苦乎了?”销售经理受到很多制约,这种制约来自客户、财务、老总、销售代表等。
因为有很多制约,所以有很多矛盾,因为有很多矛盾,所以有很多误解,而误解是沟通中最大的敌人。
在别人“不知”你时、误解你时,要用什么心态来对待呢?要用《学而》最后一句来思考,“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
销售经理一定要主动解别人,也要开放自己,让别人来了解你,否则很可能你要为次付出代价,因为最终销售的责任都由你来承担。
开放了自己,万一别人还有误解,不理解你,如果你还不“不愠”,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也是最优秀的销售经理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销售经理在为人处世中的一些错误的行为。
做业务的时间长了,“青涩的味道”退去以后,学会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不人不鬼说胡话。
”有人分化成为“得道的高手”,另外一些人变成了“业务油子”。
论儒家思想中的管理理论
论儒家思想中的管理理论儒家思想中的管理理论简单的来讲就是仁义礼智信。
儒家思想对企业管理的现代价值主要有:以人为本、以义统利、以德服人、以信取仁、勤劳节俭、严于律己、重才尚贤,从而造就了“儒商”。
而从儒商中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 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仁”是孔子人本思想的核心,是全德之名。
“一部《论语》有502章,论仁的内容,有58章,达109次。
仁,实际上是其德治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的管理,离不开仁。
” 仁,在孔子的解说中,有很多方面的意义。
“樊迟问仁。
孔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于人,己欲达而达于人。
”(《论语•雍也》)孔子讲仁大都不离伦常日用,“很少抽象思辩和‘纯粹’伦理……很少有什么是的问题,所问特别是所答总是如何做。
”在孔子对仁的界定中, 最重要的有两条, 一是仁者“爱人”, 一是“克己复礼为仁”。
前者是以仁待人, 后者是以仁律己。
郭沫若认为“克己而为人的一种利他的行为,是牺牲自己以为大众服务的精神是相当高度的人道主义。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只有做到“仁”,切切实实的贯彻仁的思想,企业才能广纳人才,才能留住人才,才能形成和睦融洽的企业文化,建立员工间的友善互助的氛围,才能使员工感到家的温暖,形成对企业的忠诚。
现代经济与科学技术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一些人往往只注重财富的增长,忽视了创造财富的人,不懂得人是目的。
在企业管理中,也存在见物不见人的倾向。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应“以人为本”,重视人的积极性、创造性。
2.礼——纪律严明的治理理念礼是孔子管理思想的基本范畴,既是一种规章制度,也是一种道德规范。
孔子十分重视“礼”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的作用,并认为“礼”是修养的标准,治民的标志,治国的依据。
孔子从密切人们的伦理关系出发,认为每个社会成员都能遵守一定的“礼”,才能改善人们的社会关系。
礼和仁出于同一范畴,“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孔子认为克制自己,对别人恭敬便是仁。
论语与领导管理之术
1
第四个方面是要有得体的举止,即貌思恭。 温文尔雅,待人以礼,是管理者的外在形象,却 是由内在修养决定的。
第五个方面是要有诚信。即言思忠。 墨子说:“言不信者行不果。”
第六个方面是要敬业,即事思敬。 态度决定一切。
巴林银行事件
1
在淘宝十周年晚会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集 团CEO马云正式宣布,即日起辞去CEO,由陆兆 禧接任。 淘宝网2003年5月10日诞生,2013年5月10日 整整10年,马云选择十周年纪念日卸任别有一番 含义。
1
曾任通用电气总裁的韦尔奇认为,领导应该是同时 作为教练、启蒙者以及问题解决这来为企业增加价 值,因为成败而接受奖励和承担责任,而且必须持 续评价并强化本身的领导角色。
理性管理是每个管理者应该琢磨的事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听其言也厉。”(《论语 子张》)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子夏说:“君子在别人看来仿佛会有三种变化: 远看他的样子觉得庄严可怕,靠近他又觉得和蔼 可亲,听他说话又觉得理性严厉。”
九思是企业家的必修课
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 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 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思,其实质是用脑想问题
第一个方面是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眼光。
第二个方面是要善于倾听,即听思聪。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第三个方面是要有平和的态度,即色思温。 优秀管理者应该比常人有更大的气量,比常人有 更稳定的情绪。
其后,市场价格破纪录地飞涨,用于清算记录的 电脑故障频繁,等到发现各种错误时,里森的损 失已将近170万美元。无路可走的情况下,里森 决定继续隐藏这些失误。 1994年7月,“88888”账户的损失已达5000 万英镑。此时的里森成了一个赌徒,他一边将巴 林银行存在花旗银行的5000万英镑挪用到 “88888”账户中,一边造假账蒙蔽巴林银行的 审计人员。
从《论语》管窥孔子的君子人格管理哲学
乐, 君 子也 。 如用 之 , 则吾从 先进 。 ” ( 《 论语 ・ 先进 》 ) 孔 子对“ 先
进 于礼 乐 ” 的在野 “ 小人 ” 更加 钟情 . 已然 透视 出其 “ 德 位 一
的核心是“ 仁” , “ 仁” 是具有 高度概括性 的“ 德” , 涉及君子对人 生、 对 民众 、 对 家庭关 系、 对社会 关系 、 对义利之辨及管理方法
等诸方面 , 是 包括 气 质 、 能力 、 价值 观 、 道 德 品 质 等 的 总括 。
、
《 论语》 中子 L 子 对君子人格 的定位
“ 仁” 是《 论 语》 中使用 频率 最 高的词 。关 于 “ 仁” , 在《 论
语》 中孔子 有许多不 同的说法 。笔者 认为 , 孔子 对弟子 的不 同回答 具有 因材施教 的特点 。孔子 对樊 迟 的回答最具概 括 性: “ 爱人 ” 。 所谓 “ 爱人” , 是指人 ( 包括 君子 ) 在人 际关 系中的
君 子一词 . 在孔子 之前 的先秦典籍 中 已广泛使 用 , 如《 诗
在《 尚书 ・ 蔡 仲之命 》 中, 周 成 王在 给蔡 仲 的诰命 时说 :
“ 皇天无 亲 , 惟德是辅 ; 民心 无 常 , 惟 惠 之 怀 。” 这里 的德就是 “ 敬天保 民” , 而“ 敬天 ” 又重在保 民惠 民, 因为“ 天 矜 于 民 。 民 之所 欲 , 天必 从之” , “ 惟 天惠 民, 惟辟 奉天 ” 。口 孔 子 充 分 发挥 这一 思 想 , 将 德 治 置 于 管理 的优 先 地 位 . 认
内涵 , 使君子成为中国人的理想追求 。“ 君子文化是孔子忧患现 实和期待理想的表达 , 体现了孔子 的政治追求和文化理想” l 】 ] 。 君 子一 词在《 论语 》 中出现 的频率极 高 ( 1 0 7 次) , 仅 次于
《论语》与管理学
论语》与管理学早在2000 年之前,七十多位诺贝尔获得者聚首巴黎时就曾经提出:“人类要在21 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 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孔子思想主要集中在《论语》当中。
那么,管理的智慧能不能从《论语》中找到呢?我们可以试着从《论语》中寻找一些答案。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说,充斥于近、现代中国思想史、哲学史等书籍,以及大学课堂和相关教科书中。
直到今天,这种状况并未根本改变,以《论语》为核心的儒学始终占据着政治管理的中心地位。
《论语》中关于管理的思想和方法不仅启迪人们的智慧,也告诉人们如何把握儒家思想的“仁”与“礼”。
《论语》中的管理思想历来为众多政治家所运用,纵观历朝历代,名臣甚或帝王,只要认真学习《论语》中的管理思想,认真践行之,就能够取得卓越的成就。
李世民、赵匡胤、赵普、张居正、曾国藩等都是真实的例子。
但是,古人的思想究竟对管理有何意义?本文将从管理学职能一一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视角探索《论语》对企业管理的启示。
一、《论语》与计划(一)“务本”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管理者管理企业,一定要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了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会迎刃而解,所以企业管理者应该“务本”。
这里的“本”,就是企业战略。
追求利润对于企业来说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篇)。
也就是说,企业不能“急功近利”,而应该以事物发展的规律为原则,步步为营制定企业战略。
(二)“ 思无邪”“思无邪。
”反映了内心的真情以及纯净的思想境界。
孔子的思想告诉我们:作为企业的战略决策者,企业战略目标首先应该是“纯正”的,和社会主流认知一致,以便赢得社会和员工的广泛支持。
“思无邪”也启示管理者:在制定和执行战略规划时,应该冷静对待其他利益的诱惑,一步步践行企业战略,稳扎稳打扩张发展。
(三)“不改父之道”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学而》)“道”,不是一般的治理思想或方法,而是企业的发展战略。
论语 与企业管理
论语与企业管理论语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经典之作,里面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对于企业管理也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借鉴。
本文将通过对论语中的一些经典语录进行解读,探讨如何将其应用于企业管理中。
一、论语中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不仅要了解自己,更要了解员工。
只有真正了解员工的特点、优势和潜力,才能更好地进行人员配置和激励机制的设计。
只有真正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动机,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二、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告诉我们,作为一个管理者,要善于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智慧。
我们应该虚心向身边的优秀同事学习,向行业内的先进企业学习,不断吸取他们的经验和教训,以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
同时,也要敢于创新和突破,不断寻找适合自己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三、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习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真正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作为一个管理者,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同时,还要注重实践,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四、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诉我们,在企业管理中要注重以身作则。
作为一个管理者,要以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带动员工,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同时,要注重公平公正,不偏袒个人,不搞特权主义,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工作环境。
五、论语中的"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告诉我们,作为一个管理者,要有胸怀和格局。
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问题和挑战,不怕犯错误,勇于承担责任,善于化解矛盾和冲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领导力。
同时,也要注重团队建设,培养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
六、论语中的"不学诗,无以言"告诉我们,作为一个管理者,要注重修养和素质的提升。
从《论语》管窥孔子的君子人格管理哲学-精品文档
从《论语》管窥孔子的君子人格管理哲学君子一词,在孔子之前的先秦典籍中已广泛使用,如《诗经》(182次)、《尚书》(8次)、《易经》(20次),主要是指为政管理者,常与小人即被管理者对称。
在《尚书》和《易经》中,君子已被赋予了“有德者”的意义。
周公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
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
”(《尚书·无逸》)“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易经》)孔子站在人性哲学高度,将周代以来的“尚德、德治”思想注入君子位格中,大大丰富了君子人格的内涵,使君子成为中国人的理想追求。
“君子文化是孔子忧患现实和期待理想的表达,体现了孔子的政治追求和文化理想”[1]。
君子一词在《论语》中出现的频率极高(107次),仅次于“仁”(110次)。
一、《论语》中孔子对君子人格的定位孔子身处春秋末期,周王失威,诸侯争霸,家臣专权,可谓“礼崩乐坏”,孔子对此非常悲愤,怀揣“克己复礼”的政治理想,“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论语·为政》)精六艺之学,通古今之变,成为当时社会的全才。
他先后担任鲁国的中都宰、大司寇,摄相事,使鲁国获得大治,后因“三桓”排挤离开鲁国,但他并未气馁,而是周游列国,希望得到诸侯国君的任用,以实现其远大的政治理想。
孔子认识到,要实现其政治理想,仅凭一己之力绝无可能,放眼当时的君子阶层又大失所望,因为正是这些在位君子的无能与僭越,才致王纲失序,备位君子由于世袭制的惰性,也不能担起“克己复礼”的重任,于是孔子一边讲学一边关注时局,“有教无类”,期望通过教育,使“有其德者有其位”,“有其位者有其德”。
[2]“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论语·先进》)孔子对“先进于礼乐”的在野“小人”更加钟情,已然透视出其“德位一体、德先德本”的君子人格管理理念。
孔子“有教无类”的做法,不但在中国教育史上意义非凡,而且在管理实践中打破了传统的君子与小人的界限,使原本永为小人的被管理者有了成为君子的机会,为平民君子的出现与崛起打开了方便之门。
《论语》思想的管理意义
《论语》思想的管理意义陈玮、《论语》,区区万余字,凝结了中华文化的千年智慧。
宋朝初年的宰相赵普能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帮赵匡胤建立了宋室江山,也从一方面证明《论语》中蕴含了无尽的管理智慧。
《论语》的“中国式管理”与西方的“现代管理”有着显著差异,西方管理以科学为基础,有着强烈的工业化烙印,普遍利用外在控制手段维护着机器的正常运转;而中国管理的思维更强调内在控制,正心修身,礼仪教化,从根源使人们产生前进的动力。
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差异很像是东西方医疗思想的差异,西医治标,强调科学控制,见效快,而中医治本,从根源出发,釜底抽薪,但需要循序渐进。
《论语》一直在教人如何成为一名德行高尚君子,利用对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的控制已达到管理的目的。
论语实际上是在管理人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用“仁”的思想来构建稳定的社会结构。
孔子的管理思想从不只局限与一个团队或一个企业的范围,孔子管理的是天下,孔子管理的是人心。
其目的也不仅仅是追求某个团体的利益,而是整个社会的整体发展。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从此“义利之辨”争辩了千年。
而在当代,物质世界极度膨胀,“义利之辨”在资本大潮中又有了新的意义。
“义”和“仁”一样,是儒家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
所谓“义者,利也”,“义”中其实已经包含了“利”,而义中之利与单纯的利又有所不同,小人之利是短视的,眼前之利。
这句话其实可以解释成“君子的目的在于义,小人的目的在于利”,君子小人最基本的区别可能不在于行为,而在于动机。
“义”和“利”不是一对反义词,二者并不是互相矛盾的。
孔子并不是提倡清贫,而是讲究君子之财,取之有道。
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知,不处也。
富贵一定要从正道获得,对整个社会有贡献的事情,这样的财富才能够与人相合,而不能获取不义之财。
荀子认为“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主张“以义制利”。
《大学》中“以义导利”、“以义生利”的思想也切合了这种“义利合一”的辩证思维。
论语孟子主要体现管理者处理问题
论语孟子主要体现管理者处理问题一、“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人为本”思想在我国最早是由政治家管仲提出的,其本意是只有解决好人的问题,才能达到“本理国固”的目的,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基本上就是沿此传承下来的。
我国古代思想家对人的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
如关于人的行为规律。
孔武提出“人情之理,不可不察”[1]。
在管理中,要重视研究人的规律,要根据一定的规律去满足人的欲望,办事情才能符合客观实际。
关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荀况提出:“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2]的观点,强调人有掌握天时、使用地利的办法,如果放弃人的努力,期望天地的恩赐,那就太糊涂了。
关于奖励和惩罚问题。
认为要用赏赐去鼓励人们不怕牺牲,为国立功的精神和行为,用刑罚使干坏事的人害怕,并得到约束。
关于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的思想,荀子指出:“人之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离”[3]。
这里,荀子提倡的就是集体行为,他认为群体性是人类本性之一,人的生存不能离开群体。
总之,我国古代十分强调以人为核心的各种群体关系,包括家庭邻里、社会、国家乃至自然界,它倡导的不是个人主义而是对更大实体的责任。
二、“正人必先正己”的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管理非常强调领导者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崇尚“道德教化”和“正己正人”的管理方式。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成己,仁也;成物,知也。
”[4]意思是端正自己与他人,成就物业为自我。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就是最佳的管理行为都应是以双向约束为基本要求的,不仅约束他人行为使之端正,同时也使自己的行为得以规范。
先哲们认为,“正己”为“正人”的前提,如果连自己都不能“正”,岂能奢言正人。
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本质是“人为、为人”。
个人首先要注意自身的行为修养,“正人必先正己”,然后从“为人”的角度出发,来从事、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创造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激励环境,使人们能够在激发状态下工作,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论语为政》与管理艺术doc19
《论语为政》与管理艺术doc19«学而»要紧是谈治理者的内在修养,强调治理者要不断总结,不怕别人的不明白得。
那个地点的«为政»是说如何把内在的东西,用在企业治理上,也确实是如何外化。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用德行来治理国家,如同北极星处在自己的位置上,而众多的星辰拱卫它。
〞国家的治理要靠德,企业治理的德是什么呢?确实是企业文化和治理者的品质。
销售队伍的治理要靠企业文化,而不单靠销售经理或总经理的个人能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道〞,它象北斗星一样居于中央,公司其它要素,就象众星一样围绕它。
其它要素是什么呢?在麦肯锡的7-S模型框架中,硬件要素是战略、结构、制度,软件要素是风格、人员、技能,所有这些要素都以企业文化为中心展开。
以企业文化为治理之道的公司,就象日月星辰一样运做有秩序。
在销售的角度培养什么文化观念呢?要培养市场的观念,以市场为中心,一切的工作围绕客户展开才有意义,幸免闭门造车;要培养节约的观念,费用要用在刀刃上,幸免企业内的铺张白费;要培养风险的观念,客户信用好,要给一定的信用额度,但如何审批,如何监控要有制度有方法,并展开培训,把制度和方法落实到销售代表;培养团队合作的观念,靠一个能人开拓市场是风险专门大的,也是不稳固的。
企业文化是销售队伍的根,一支有文化的队伍是不可战胜的,因此销售治理的各个环节,都要站在文化的角度来摸索。
公司的德是企业文化,个人的德确实是品质。
优秀的销售经理要有个人魅力,吸引销售代表团结在周围,假如销售代表说:〝那个公司,我也干够了,行业我也做腻了,专门想换换。
但正因为你还在那个公司,我就舍不得走了。
经理,你什么时候离开,我跟你走。
〞做到了这点,销售经理确实是以德服人,才确实是做成了。
站在公司的角度上,树立明确的企业文化,站在个人的角度上,开释个人魅力。
两者结合起来,会迸发出更大的力量。
跟《论语》学管理智慧
■文/ 齐兴强跟《论语》学管理智慧现代化最大的贡献不是在工商业,而是为日本发展市场经济与实现日本现代化建立了核心价值观,为日本企业界树立了精神支柱与道德准则。
为此,他还专门写了一本《论语与算盘》以指导日本的商人和企业家。
他根据孔子“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思想,他提出了“士魂商才”与“义利合一”的观念,强调伦理道德与工商经济的统一,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要“一手拿算盘,一手拿《论语》”。
他呼吁日本人都应该“一手拿算盘——从事工商经济活动,一手拿《论语》——恪守与人为善、取财有道的道德法则”。
本文撷取《论语》中的管理智慧,以资借鉴。
“以人为本”——企业管理的核心企业管理是关于人的管理,这与“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
在《论语》中,实现“以人为本”的方式也有很多种:第一,以仁爱人,强调对人的关心、爱护和尊重。
“仁者,爱人”,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贯穿整部《论语》。
“人”是管理活动的核心,企业家应把员工看成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
所以,对于现代企业家来说,要坚持以人为本,首先就是要解决好如何对待员工,并依靠员工办好企业这个根本。
那么如何践行仁爱之道呢?孔子在《论语•阳货》篇给出了答案。
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子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意思是: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
”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恭敬、宽厚、诚实、勤敏、慈惠。
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199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首巴黎时提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孔子思想主要集中在《论语》当中。
古人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那么,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来说,能不能从中汲取管理智慧呢?答案是肯定的。
论语中的人生哲理
论语中的人生哲理人生哲理一直是人们关注和探索的中心话题,中国古代哲学中也是如此。
《论语》作为中国文化精髓的代表之一,其内容中也蕴含了许多关于人生的哲理思考。
在本文中,将重点分析《论语》中的人生哲理思想,并探讨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是孔子提出的典型人生管理哲学思想。
在他的哲学中,忠诚、正直、学习思考以及诚实守信等等被视为至关重要的品质。
一方面,他强调一个人要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的内心。
需要从自己内外修行做起,长期积累,久而久之才能让自己得到精神上的真正升华。
此外,在家庭和社会中也需要遵循相关的原则和规则,来保持秩序和和谐。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牢记这些原则,就可以相互尊重,互惠互利,大家一起创造和维护和谐的社会生态环境。
二、博学笃志不倦读书在孔子的哲学中,重点强调了教育对于人生道路的重要性。
许多人,从孩提时代就开始读书学习,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增加自己的见识。
不论是学习历史文化,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还是学习某种实用技能,比如: 艺术、音乐、绘画、穿着打扮等等方面的知识,也都是有益的。
通过不断学习,我们可以为我们的人生之路增加色彩,也为我们在工作、生活和社交方面赢得更多机会和成功。
正是因为成功者更多的是拥有广泛的知识,这让他们在全球的竞争中更有优势。
三、追求正义和公理在孔子的哲学中,正义和公理是人生最为重要的价值观。
微笑以待,宽以待人,亦然厚敬人,则天下其实是可以平衡的。
这也是道德价值的关键点,一个人的生命也需要跟随这个道德价值方向来行动。
如果我们能够在生活、工作、学习中始终如一地追求正义和公理,我们就可以摆脱所谓的迷惘与不确定,找到我们的方向。
我们的信念值也会因为这种行为而得以增强,从而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四、尊重他人和为他人着想在孔子哲学中,尊重他人和为他人着想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我们能够尊重别人,并为他们的福祉着想,我们就会成为更通情达理、博爱和温和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中的管理哲学
《论语》中有关“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思想的论述,是形成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习俗的基石,在中国广大企业员工当中有深厚的思想基础。
把儒家思想经过提炼和加工,运用到现代中国企业管理当中去,很容易引起企业员工的共鸣和支持。
因此,《论语》对现代企业管理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论语》与企业使命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篇)孔子在回答子路执政以何为先的问题时,他提出执政当以正名为先。
那么,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又以何为先呢?企业的使命是什么?这是现代西方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中首先要求企
业明确的问题。
一个企业最终发展的目标是什么?是否有利于人类和社会的健康和福利?这决定着企业长远发展的潜力、规模以及凝聚力。
例如中建五局的企业使命是“立德、立人、立业”,把立德看作是根本。
认为“无德之企夭,有德之企寿。
缺乏德的支撑,业是做不大、做不久的。
”把立人看作是基础,并努力营造“企业即人、企业为人、企业靠人”的人本氛围,增强员工在企业的成就感、成长感、归属感,从而实现强企与富民的共赢目标。
立业是结果。
一个以立德为根本、立人为基础的企业,必然
于外得到社会的认可,于内赢得员工的忠诚,从而开创长青基业。
二、《论语》与领导艺术
现代企业中的高层管理人员,特别是“一把手”,其个人的自身修养,办事风格等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企业领导者对此不可不慎察。
子帅以正。
孔子认为:“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篇)“正”,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说,应该是做人之根本,更是为官从政之根本,也是领导者威信之来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篇)孔子这几段话说得非常精辟,非常值得现代企业的管理者认真反思和检讨。
为什么同样的企业管理规章制度,有的企业应用起来井井有条,成效显著,而有的企业却无所适从?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管理者的表率作用不够,没有身体力行。
自己都没有管好,如何管理下属?企业管理者就像下属的一面镜子,其品行、风格、才能等都会被下属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学习,所谓上行下效。
因此,领导者首先要以身作则,秉持公正,真正做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篇)
仁者爱人。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智,子曰:“知人”。
(《论语》颜渊篇)。
孔子主张仁智双彰,以爱人为仁,知人为智。
他继承了周公以来的人道主义传统。
据《论语•乡党》记载:有一次退朝,孔子闻知马厩失火,他首先问:“伤
人乎?”不问马。
孔子关心的是人,而不是马(及马所代表的财产)。
这种爱人,同情人,关切人的仁者之举,很容易拉近他与普通平民百姓的距离,并受万民的爱戴。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仁”、“爱”,亦是两种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这句话就是说,“仁”是人类的本质,是人之所以为人之道。
亲亲,即亲爱亲人,是一种推己及人。
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要关心下属,亲爱下属,把下属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来加以爱护。
那么,下属的内心深处就会受到触动,把这种关怀或是知遇之恩铭记于心,在日常工作之中,他们自然更加勤奋和用功,以这种方式报答领导的恩德。
中国自古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诗经上亦有:“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诗句。
言而有信。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篇)为政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言而有信,制定制度,信用应该是第一位的。
孔子认为“信”是做人的原则,称“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篇)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由此可见,孔子把“信”看得比“兵”、“食”更为重要。
他认为,虽然军备、粮食、民众的信任这三者都是治理好一个国家的重要因素,但相比而言,民众的信任最重要。
我们从小就听说了“狼来了”的故事,之后又闻“周幽王烽火戏诸候”,此皆失信于人,结果导致不可挽回的后
果。
我们不可不鉴也!
廉洁自律。
子曰:“奢则不孙,简则固。
与其不孙,宁固。
”(《论语》述而篇)意思是说,奢侈会培养人的贪婪,不知道满足。
古语有云:“公生明,廉生威。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廉洁自律,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抵挡住各种诱惑,不给不正之风以任何可乘之机。
三、《论语》与经营之道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论语》里仁篇)孔子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不能取。
日本著名实业家涩泽容一在他的《论语与算盘》一书里,曾大力反对所谓经济活动与伦理道德不相容的观念,他认为“遵循《论语》的箴言进行商业活动,能够生财致富。
”并告诫其它企业家,“真正的谋利而不以仁义道德为基础的话,那么就绝不会持续久远。
”
道德经营。
在管理哲学上,孔子一直主张德政,实行德治。
孔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从星共之”。
(《论语》为政篇)可见政治家道德行为的巨大作用与影响。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篇)在管理中光靠政令与刑罚行不行呢?当然可以,但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不能唤起民众的羞耻之心。
根本上宜以内在的道加以诱导,以成文或不成文的规范、制度、行为方
式即“礼”来训练、调教民众,使民众有羞耻感,心悦诚服地归服。
诚然,治国与治企有着相通处。
因此,在企业管理中,亦可以实行道德经营,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以和为贵。
任何企业都深知精诚团结对企业的重要性,可管理中最常见的就是企业员工之间、各部门之间的矛盾和意见。
中国传统管理中极为重视人际关系的协调。
“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篇)就是说遇事讲“礼”,以和为贵。
俗语有“和气生财”的说法,就是说互相礼让对双方都有好处。
当然,必须注意的是,“和”不是无原则的“和稀泥”、“当老好先生”,更不是盲目的苟合,是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篇)可见,“和”与“同”是有原则区别的。
“和”可以理解为对不同意见的取长补短,相互补充而达到的最终和谐。
另外,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自己所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应当进行换位思考,体谅对方的难处,相互宽容才能达成共识。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篇)这种人人平等、推己及人的思想,既有利于企业员工自身修养的提升,又有利于企业内部的协同合作,形成团队精神。
陈泓树(1985-)男,湖南永州人,工作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学历:硕士研究生,专业:中国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