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虚词练习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之者、焉、而》专题练习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之者、焉、而》专题练习

文言虚词“者”的用法:1、代词,用于动词、形容词等词语后面,指人或物。

2、代词,用于数词后面,指代事物。

3、语气词,用于判断句,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

4、语气词,用于主语,引出原因、解释等。

5、语气词,用于时间词或否定词后,表示“……时候”或“……的话”。

判断句子中“者”的用法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代词,指人2、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代词,用于数词后面,指代事物;一说,量词,“种”。

3、陈胜者,阳城人也。

语气词,用于判断句,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

4、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语气词,用于判断句,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

5、然天子读书者有几?代词,指人6、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语气词,用于主语,引出原因、解释等。

7、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同68、二者不可得兼代词,用于数词后面,指代事物;一说,量词,“种”。

“焉”的用法:1、代词,此,是;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3、相当于介词结构,于是,于此;4、连词,乃,则;5、介词,于;6、语气词,了,吗,呢;7、形容词、副词词尾,表示状态,相当于“然”。

判断句子中“焉”的用法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相当介词此结构,于此,“在这里”2、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3、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它4、虽鸡狗不得宁焉语气词,啊5、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

6、又何间焉语气词,呢7、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相当介词此结构,于此,“从这里”8、时而献焉代词,它9、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语气词,啊10、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语气词,了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相当介词此结构,于此,“在这里”1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疑问代词,哪里13、无陇断焉相当介词此结构,于此,“在这里”“而”的用法:1、连词,表并列,相当于“和”“与”;2、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就”“才”; 3、连词,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4、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5、连词,表示因果,相当于“因而”“所以”;6、连词,表示方式或状态(表示修饰)判断句子中“而”的用法1、面山而居连词,表示修饰2、择其善者而从之连词,表示顺承3、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4、委而去之连词,表示顺承5、黑质而白章连词,表并列6、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连词,表并列7、而吾蛇尚存连词,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8、归而形诸梦连词,表示顺承9、登轼而望之连词,表示顺承10、再而衰,三而竭连词,表示顺承11、而或长烟一空连词,表并列12、然则何时而乐耶连词,表示修饰13、而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14、乃记之而去连词,表示顺承15、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17、得而腊之以为饵连词,表示顺承18、而吾以捕蛇独存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19、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连词,表示因果,相当于“因而”“所以”20、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练习(含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练习(含答案)

1. 下列句中“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2. 下列句子中“乎”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生乎吾前其闻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②曰:壮士,能复饮乎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3. 下列句中“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A. 徐公何能及君也B. 大王来何操C.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D.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4. 下列各句中“其”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组是()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③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④则或咎其欲出者⑤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⑦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⑧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⑨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A. ①⑧相同,②⑤相同B. ③④相同,⑥⑨不同C. ⑥⑦相同,⑧⑨相同D. ②⑤不同,④⑥相同5. 下列句中“若”字意义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②视之,形若土狗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④天若有情天亦老⑤若属皆且为所虏⑥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⑦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⑧若为佣耕,何富贵也A.①②/③⑤/⑥⑦⑧/④B.①②⑥/③④/⑤⑦⑧C.①②⑥/③④/⑤⑧/⑦D.①②⑥/③④⑦/⑤⑧6. 下列句中“也”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故曰:“弊在赂秦也!”A.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B.廉者,赵之良将也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公子畏死邪,何泣也D.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常见的18个文言文虚词解释及例句分析 初中文言文虚词及例句

常见的18个文言文虚词解释及例句分析 初中文言文虚词及例句

常见的18个文言文虚词解释及例句分析初中文言文虚词及例句18个文言文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 又" 。

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 并且" 或" 而且" 。

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 就"" 接着" ,或不译。

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 但是"" 却" 。

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 如果"" 假如" 。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7.表示因果关系,8.表示目的关系,(二)通" 尔" ,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 你的" ;偶尔也作主语,译为" 你" 。

(三)通" 如" :好像,如同。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 罢了" 。

【而后】才,方才。

【而况】即" 何况"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既而】不久,一会儿。

2、何(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 哉"" 也" ,可译为" 为什么"" 什么原因" 。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 哪里"" 什么" 。

译时," 何" 要后置。

3.作定语,可译为" 什么"" 哪" 。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 为什么"" 怎么" 。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 怎么"" 多么"" 怎么这样" 。

最详细老师—初中文言虚词“之”的用法(一)练习题附答案

最详细老师—初中文言虚词“之”的用法(一)练习题附答案

1:问所从来,俱答之《桃花源记》桃花源里的人见到渔人,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2:操蛇之神闻之。

《愚公移山》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3:屠自后自断其股,亦毙之。

《狼》屠户从后面砍断了它(狼)的大腿,也杀死了它。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根据实情去处理。

燕雀怎么知道鸿鹄(即天鹅)高翔的志向呢?”1:予独爱炼制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沾染(污秽)2:臣以王吏子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我认为大王派官吏攻打宋国,是和这一样的啊。

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在天下实行时,把天下作为大家所共有的1: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呢?1: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狼》过了好一会儿,眼睛好像比起来了,样子好像睡着了2:怅恨久之。

《陈设世家》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3:公将鼓之《曹刿论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4: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1: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2:寡助之至,多助之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到蜀州去上任课堂练习:1:屠自后自断其股,亦毙之。

《狼》屠户从后面砍断了它(狼)的大腿,也杀死了它。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在天下实行时,把天下作为大家所共有的燕雀怎么知道鸿鹄(即天鹅)高翔的志向呢?”4: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到蜀州去上任6: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呢?7:渔人甚异之,欲穷其林。

他们课堂练习:1:屠自后自断其股,亦毙之。

《狼》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4: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6:宋何罪之有?7:渔人甚异之,欲穷其林。

初中文言文相关虚词用法归纳

初中文言文相关虚词用法归纳

---------------------------------------------------------------最新资料推荐------------------------------------------------------初中文言文相关虚词用法归纳初中文言文相关虚词用法归纳一、 [然] 序号词性意思示例① 代词这样,那样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② 形容词是的,对的吴广以为然。

(《陈涉世家》)③ 作词尾,表状态的样子(可不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不觉呀然一惊。

(《童趣》)④ 连词然而,但是然数年恒不一见。

(《山市》)⑤ 地名中的字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实战演练:指出下列各句中的然的用法和意思。

1、父利其然也。

()2、秦王怫然怒。

() 3、为之怡然称快。

()4、然胡不已乎?() 5、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 6、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8、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9、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 / 18()二、[若] 序号词性意思示例① 动词像,好像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与朱元思书》)② 动词及,比得上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③ 代词你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④ 代词此,这样的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五柳先生传》)⑤ 连词假如,如果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游山西村》)⑥ 词尾的样子此为何若人?(《公输》)实战演练: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若的用法和意义。

1、烨然若神人()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3、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 4、皆若空游无所依() 5、曾不若孀妻弱子()6、若有作奸犯科者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三、[为 wi] 序号词性意思示例(1)动词做,干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醉翁亭记》)(为宫室器皿《核舟记》)(2)动词当,担任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3)动词筑,造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初中最全文言文虚词用法 例句含翻译

初中最全文言文虚词用法 例句含翻译

文言文常用虚词1.之(一)代词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曹刿论战》)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胜帮助他一同杀死了两个军官。

《陈涉世家》)③肉食者谋之。

(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

《曹刿论战》)2. 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

①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假如太尉认为我是个可教之才而不吝赐教,那就是我的福气了。

《上枢密韩太尉书》)(二)助词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

《岳阳楼记》)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根据实情去处理。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扁鹊见蔡桓公》)②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爱莲说》)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我认为大王手下的官吏攻打宋国,是和这种做法一样。

《公输》)3.音节助词。

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①公将鼓之(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论战》)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过了很久,狼好像闭上了眼,神情十分悠闲《狼》)③怅恨久之(因失望而叹息了许久《陈涉世家》)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①何陋之有(这有什么简陋呢《陋室铭》)②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呢《公输》)③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但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满井游记》)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

《岳阳楼记》)②北顾黄河之奔流。

(《上枢密韩太尉书》)(三)作动词,可译为“到”、“往”。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之于》专题练习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之于》专题练习


① 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从”“到”“在”②引出动作的对象“对”
“给”“向”③表示比较“比”④表示被动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相与步于中庭
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6、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7、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8、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9、至于负者歌于途
10、虽然,受地于先王
1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1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13、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14、欲报之于陛下也
1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16、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17、苟全性命于乱世
18、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19、受任于败军之际
20、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4、所欲有甚于生者
25、所恶有甚于死者
26、万钟于我何加焉
27、吾祖死于是
28、余将告于莅事者
29、苛政猛于虎也
30、积于今六十岁矣
3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32、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3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35、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36、能谤讥于市朝
37、皆以美于徐公
38、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1、于是,就
2、才
3、是
4、竟然,却,反而
5、你,你的
1、家祭无忘告乃翁
2、去后乃至
3、屠乃奔倚其下
4、乃悟前狼假寐
5、乃不知有汉
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7、乃重修岳阳楼
8、见渔人,乃大惊。

初中文言文虚词例题

初中文言文虚词例题

初中文言文虚词例题
以下是一个初中文言文虚词的例题:
例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 学而不思则罔/人不知而不愠
C. 吾日三省吾身/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D.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答案:D.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选项A:前一句的“知”为“动词,知道”,后一句的“知”为“代词,这样”;选项B:前一句的“而”表转折,后一句的“而”表转折;选项C:前一句的“日”为“名词,日子”,后一句的“日”为“动词,是太阳”;选项D:两句中的“而”都表顺承。

故选D。

初中文言文虚词“之”的用法及练习题

初中文言文虚词“之”的用法及练习题

虚词:“之”(1)代词①第三人称代词例: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例:肉食者谋之。

《曹刿论战》例: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狼》(2)助词①结构助词(用于定语和名词之间)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②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③音节助词(在句中起到补充音节的作用,无实在意义,不译。

)例:久之,目似瞑。

《狼》例: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④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何陋之有?《论语》例:宋何罪之有?⑤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岳阳楼记》(3)动词①谓语动词例: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课后习题:第一组:1.无丝竹之乱耳2.无案牍之劳形3.沿河求之4.春冬之时5.实是欲界之仙都6.往之女家7.忘路之远近8.渔人甚异之9.具答之第二组:1.闻之,欣然规往2.心乐之3.乃记之而去4.鹏之徙于南冥也5.马之千里者6.策之不以其道7.鸣之而不能通其意8.属予作文以记之9.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10.览物之情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3.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4.山之僧智仙也5.名之者谁6.醉翁之意不在酒7.山水之乐8.山间之朝暮也9.山间之四时也10.然而禽鸟之山林之乐第四组:1.得之则生2.呼尔而与之3.行道之人弗受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6.今为妻妾之奉为之7.此之谓失其本心8.弗之怠9.走送之10.益慕圣贤之道1.当余之从师也2.无限肥滋味之享3.戴朱樱宝饰之帽4.盖余志勤且坚若此5.肉食者谋之6.小大之狱7.公与之乘8.公将鼓之9.公将驰之10.故克之第六组:1.故逐之2.孰视之3.暮寝而思之4.吾妻之美我者5.朝廷之臣莫不畏臣6.数月之后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8.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9.盖追先帝之殊遇10.欲报之于陛下也11.恢弘之势之气12.受任于败军之际13.以伤先帝之名。

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训练 文言文知识训练(文言虚词1-40) (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训练 文言文知识训练(文言虚词1-40) (含答案解析)
D.目似瞑,意暇甚。暇:闲暇。(《狼》蒲松龄)
6.下列各句中“之”的差思与例句相同项是()
例句:闻之,欣然规往
A.忘路之远近B.渔人甚异之
C.处处志之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7.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B.温故而知新
C.学而时习之D.择其善者而从之
8.(题文)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其妻献疑曰B.其如土石何
C.帝感其诚D.惧其不已也
9.下列句子中“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之至市,而忘操之
B.故时有物外之趣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鞭数十,驱之别院
10.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境过清/能以径寸之木
B.其岸势犬牙差互/则题名其上
27.对下列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A.以:按照B.食:同“饲”喂养C.之:代词、指千里马D.临:面对
28.下列四组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公将鼓之公将驰之B.环而攻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蝉则千转不穷(同“啭”,鸟鸣,文中指蝉鸣)
D.四时俱备(都)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寒冷的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女子之嫁也
A.丈夫之冠也
B.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C.往之女家
D.与民由之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

初中文言文虚词(其、以、于)

初中文言文虚词(其、以、于)

其1.<代> 第三人称代词。

〔1〕相当于“他的〞。

【智子疑邻】:“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夸父逐日】:“弃其杖,化为邓林。

〞【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送东阳马生序】:“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邹忌讽齐王纳谏】:“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曹刿论战】:“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愚公移山】:“帝感其诚〞。

2.相当于“她的〞。

【口技】:“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3.相当于“它的〞。

【童趣】:“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观沧海】:“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

〞〔其:指海。

〕【山市】:“又其上,那么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可见其顶〞。

〔其:指楼。

〕【伤仲永】:“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其:指诗。

〕【狼】:“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其:指麦场。

〕【小石潭记】:“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其:指潭。

〕【岳阳楼记】:“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醉翁亭记】:“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其:指滁州城。

〕【隆中对】:“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惠子相梁】:“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雏,子知之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请循其本。

〞4.相当于“他们的〞。

【论语·述而】:“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狼】:“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核舟记】:“其两面三刀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醉翁亭记】:“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湖心亭看雪】:“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曹刿论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代> 第三人称代词。

1.相当于“他〞。

【陈涉世家】:“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新中考初中文言文180个实词虚词详解(中考必备)+文言文练习题

新中考初中文言文180个实词虚词详解(中考必备)+文言文练习题

中考初中文言文180个实词虚词详解(中考必备)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转《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长寿)。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chèn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chēng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

初中语文《岳阳楼记》重点实词虚词练习(含答案)

初中语文《岳阳楼记》重点实词虚词练习(含答案)

初中语文《岳阳楼记》重点实词虚词练习(含答案)
1.越明年越:___
2.百废具兴具:___
3.政通人和通:___
4.增其旧制制:___
5.朝晖夕阴晖:___
6.迁客骚人迁:___
7.连月不开开:___
8.日星隐曜曜:___
9.樯倾楫摧摧:___
10.薄暮冥冥薄:___
11.春和景明景:___
12.去国怀乡国:___
13.沙鸥翔集集:___
14.锦鳞游泳鳞:___
15.宠辱偕忘偕:___
16.把酒临风把:___
17.微斯人微:___
18.南极潇湘极:___
19.不以物喜以:___
20.山岳潜形潜:___
21.居庙堂之高庙堂:___
22.而或长烟一空空:___
23.属予作文以记之属:___
24.前人之述备矣备:___
2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___
答案:
1、到
2、同“俱”,全、皆。

3、顺利
4、规模
5、日光
6、贬谪、降职
7、天气放晴
8、光芒
9、折断
10、迫近
11、日光
12、国都
13、停息
14、代指鱼
15、一起
16、持、执
17、如果没有
18、至、到达
19、因为
20、隐没
21、朝廷
22、消散
23、同“嘱”,嘱托
24、详尽
25、曾经。

初中文言文--虚词 专项测试题一

初中文言文--虚词 专项测试题一

初中文言文--虚词专项测试题一一、单选题1、指出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A、面刺寡人之过B、公与之乘C、操蛇之神闻之D、故克之2、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公将驰之。

D、彼竭我盈,故克之。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意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B、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C、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D、安陵君其许寡人!4、下面语句中加粗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B、徐公不若君之美妾之美我者C、自以为不如皆以美于徐公D、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5、下面各句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鱼之乐B、仰而视之C、庄子往见之D、其名为鹓鹪,子知之乎6、下列各组中加粗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俯身倾耳以请愚公移山C、其妻献疑日既出,得其船……处处志之D、投诸渤海之尾得之心而寓之酒也7、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公问其故B、故逐之C、公问其故D、必以分人故克之公将驰之其乡人曰可以一战8、对下列加粗“之”字用法相同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2)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A、(1)(2)B、(3)(4)C、(1)(3)D、(2)(4)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为官室之美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B、故不为苟得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C、非独贤者有是心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10、下列各组加粗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妇拍而呜之B、此之谓失其本心其真不知马也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至于负者歌于途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11、对句中“于”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欲有求于我也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以其无礼于晋④皆以美于徐公⑤且贰于楚也⑥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⑦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⑧此所谓战胜于朝廷A、①③⑤/⑥⑦⑧/②/④B、①③⑤⑦/②④/⑥⑧C、①③⑤/②⑥⑧/④/⑦D、①③⑤⑦/②⑥⑧/④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为宫室之美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B、故不为苟得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C、非独贤者有是心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1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此之谓失其本心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14、下列加粗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行数日十夜而至于郢。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文言虚词专题训练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文言虚词专题训练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文言虚词专题训练一、选择题(共30 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我酌油知之./徐以杓酌油沥之.B.睨之,久而.不去/结友而.别C.公亦以.此自矜/蒙辞以.军中多务D.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乃.悟前狼假寐【答案】D【解析】2.与“其乡人曰”中“其”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其妻献疑曰B.颓然乎其间C.增其旧制D.其如土石何【答案】D【解析】【详解】例句中的“其”是代词,前三项中的“其”均为代词;D项中的“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故选D。

3.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下车引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B.静以.修身以.刀劈狼首C.人不知而.不愠博学而.笃志D.其一犬坐于.前非得一人于.井中也【答案】D【解析】【详解】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代词,代指元方/的B.表目的/用C.表转折,但是/表递进,而且D.在/在故选D。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B.迁客骚人,多会于.此C.至于负者歌于.途D.所欲有甚于.生者【答案】D【解析】【详解】ABC三项都是介词,在。

D项:比。

5.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之:水陆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的);何陋之.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市:东市.买骏马(集市);愿为市.鞍马(买)C.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D.帖:昨夜见军帖.(文书、告示);对镜帖.花黄(同“贴”)【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A项“何陋之有”的“之”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6.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其此之谓乎B.何陋之有C.大道之行也D.宋何罪之有【答案】C【解析】【详解】C项“之”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其余三句中的“之”均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之为》专题练习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之为》专题练习


1、动词:“成为、担任、当、是、接受、做、干、修筑、认为、叫做”等
2、介词:“于、在,因为,替,给,对、向、被、为了”等
3、名词:指心理活动
4、语气词:呢
练习
1、为其来也
2、何为使子
3.向为身死而不受
4、为治斋宫河上
5.不足为外人道也
6.为天下唱
7、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8.吴广素爱人,士兵多为用者
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0.梅花为寒所勒
11.为人谋而不忠乎
12.夫子何命焉为?
13.此为何若人呢
14.此必为有窃疾
15.故不为苟得也
16.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17.医治好治不病以为攻
18.因以为号焉
19.全石以为底
20.为坛而盟
21.为屯长
22.中峨冠而多髯者23.若为佣耕
24.项燕为楚将
25.或异二者之为
26.孰为汝多知乎
27.中轩敞者为舱
28.一人去为市
29.留为小吏
30.缚者何为者也
31.然则何为使子?
32.安可为俗士道哉
33.为春为月
34.歌吹为风,粉汗为雨
35.为朝烟为夕岚
36.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
37.若业为吾所有
38.故为之说
39.吾嗣为之十二年
40.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41.或异二者之为
42.今敌船为火所焚。

通假字、虚词、实词180个

通假字、虚词、实词180个

通假字、虚词、实词(180个)初中文言通假字汇总1、说yuè通,(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3)公输盘不说《公输》(4)秦王不说《唐睢不辱使命》2、女rǔ通,诲女知之乎?《论语?为政》3、知zhǐ通“智”,明智;智慧(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4、亡wú通,(1)日知其所亡《乐羊子妻》(2)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5、屏bǐng 通,屏弃而不用《为学》6、帖ti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7、尔ěr 通“耳”,罢了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8、见xiàn通,(1)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才美不外见(表现)《马说》9、竦sǒng通,10、阙quē通,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必能裨补阙漏《出师表》11、反fǎn通,始一反焉《愚公移山》12、强jiāng通,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13、曷hé通,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14、具jù通,(1)百废具兴《岳阳楼记》15、遽jù通,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16、要yāo通,便要还家《桃花源记》17、坐zuò通,满坐寂然《口技》18、扳pān通,日扳仲永谒于邑人《伤仲永》19、攀bān通,右手攀右趾《核舟记》20、惠huǐ通,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一厝朔东《愚公移山》22、陇lǒng通,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愚公移山》23、蕃fán通,可爱者甚蕃《爱莲说》24、那nǎ通,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25、距jù通,子墨子九距之《公输》26、诎qū通,公输盘诎《公输》27、诎qū通,诎右臂支船《核舟记》28、圉yù通,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29、有yòu通,(1)舟首尾长八分有奇为字共三十有四《核舟记》(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30、衡héng通,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困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1、甫fù通,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33、错cuò通,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睢不辱使命》34、仓cāng通,仓鹰击于殿上《唐睢不辱使命》35、谕yù通,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唐睢不辱使命》36、裁cái 通“才”,仅仅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37、材cái通,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38、以yǐ通,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39、唱chàng通,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40、被pī通,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41、食sì通,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马说》42、趣qū通,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始得西山宴游记》43、畔pàn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5、拂bǐ通,入则无法家拂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6、属zhǔ通,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47、无wù通,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48、直zhí通,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49、辟bǐ通,故患有所不辟《鱼我所欲也》50、邪yé通,(1)其真无马邪?《马说》51、辩biàn通,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52、得dé通,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53、信shēn通,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54、已yǐ通,自董卓已来《隆中对》55、不:fǒu通,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56、简jiǎn通,(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57、徧biàn通,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58、有yòu 通,“尔来二十有一年矣59、支zhī通,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60、被pī通,同舍生皆被具绣《送东阳马生序》练习反馈判断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进行解释宣王说之《滥竽充数》通,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通,轻寡人与《唐睢不辱使命》通,吾材之敏,倍人也《为学》通,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送董劭南游河北序》通,辙生十有九年矣《上枢密韩太尉书》通,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通,宁可共载不《陌上桑》通,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通,最喜小儿亡赖《清平乐村居》通,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通,初中常用文言虚词汇总练习卷一(以、而、之、其、于)以一、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的工具、物件、时间等可以译为“把”、“用”、“拿”、“在”、“从”等,或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译为“靠”、“凭借”、“根据”等。

初三文言虚词练习题

初三文言虚词练习题

初三文言虚词练习题虚词是文言语法中的重要部分,它在句子中起到连接、修辞、补充等功能。

初三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需要掌握并正确运用各类虚词。

本文将为初三学生提供一些文言虚词练习题,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一、填空题1. 因为哥哥生病了,姐姐每天都会在医院 __他__。

2. 这幅画的笔触细腻,让人感到十分 __动__。

3. 宋词中常有描写江南水乡的诗句,其中描写水乡景色的词语有__:花、草、船、雨)。

4. 他是一位很有 __文__的老师,经常鼓励学生多读书。

5. 每年寒假,我们都会去外婆家 __。

6. 他的成绩一直很好, __没有__兄弟姐妹,爸爸妈妈对他的要求很高。

二、改错题下面的句子中有一处虚词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如果没有错误,请写"正确"。

1. 爷爷岁数大了, __是不__ 外出锻炼身体。

2. 学生们在教室里 __最也__专心听老师讲课。

3. 老师看见学生们都进教室了, __一齐__开始上课。

4. 小明从小就喜欢读书,现在的成绩 __最也__ 的好。

5. 姐姐准备了很多礼物 __,为了__ 欢迎远方来的朋友。

三、连词成句根据所给词语,连成完整的句子。

1. 老师、鼓励、多看书。

2. 病人、医院、哥哥、照顾。

3. 寒假、去、都、家、外婆的。

4. 这幅画、感到、动、腻、细、让人。

5. 成绩、好、非常、可能、的、乐观。

四、写作练习根据下面的素材,自由发挥,用文言文写一篇100字左右的短文。

素材:寒假来临,我和家人一同去外婆家团聚。

外婆家在一个江南水乡,河水清澈,船只穿梭其间,犹如畅游在画中。

我们在江边品尝着美味的家乡菜,欣赏着河上的景色,畅快地笑声此起彼伏。

五、答案解析1. 照顾。

2. 动人。

3. 花、草、船、雨。

4. 文化。

5. 游玩。

6. 并且。

改错题答案:1. 爷爷岁数大了,不能外出锻炼身体。

2. 学生们在教室里也最专心听老师讲课。

3. 老师看见学生们都进教室了,一齐开始上课。

4. 小明从小就喜欢读书,现在的成绩也最好。

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文言虚词用法专项练习(共18个,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文言虚词用法专项练习(共18个,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常考文言虚词用法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而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图穷而匕见________《荆轲刺秦王》2.宗受而藏之于庙________《伶官传序》3.温故而知新________《论语》4.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________《伶官传序》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________《游褒禅山记》6.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________《六国论》7.惜其用武而不终也________《六国论》8.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________《游褒禅山记》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劝学》10.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__《游褒禅山记》1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1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________《愚公移山》13.盛以锦囊,负而前驱________《伶官传序》14.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________《游褒禅山记》2.何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________《岳阳楼记》3.豫州今欲何至________《赤壁之战》4.然则何时而乐耶________《岳阳楼记》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________《赤壁之战》6.徐公何能及君也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7.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________《伶官传序》8.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________《石壕吏》9.今日之事何如________《鸿门宴》10.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________《五人墓碑记》11.何以战________《曹刿论战》12.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________《庄暴见孟子》13.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________《鸿门宴》14.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________《阿房宫赋》3.乎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

初中常用文言虚词汇总

初中常用文言虚词汇总

常用文言虚词一、而:1、连词,表并列关系,可译为“且”“和”“与”等,或不译。

例:任重而道远溪深而鱼肥则名微而众寡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2、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就”“便”“因而”等,或不译例:学而时习之乃记之而去攻大泽乡,收而攻蕲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感极而悲者矣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3、连词,表递进关系,而译为“而且”,“并且”。

例: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4、表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就”等,或不译例:朝而往,暮而归可计日而待也环而攻之而不胜时时而间进5、表转折关系可译为“可是”“但是”“然而”“却”等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义不杀少而杀众环而攻之而不胜6、连词,表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例: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是故谋闭而不兴故外户而不闭7、而已,用于句末,相当于“了”“罢了”等例:城市依稀而已得为众人而已舟中人两三粒而已8、词缀,用于表时间的副词之后例:既而儿醒,大啼已而夕阳在山久而乃和二、何:1、代词,相当于“什么”,“哪里”例:问今是何世同予者何人何陋之有白雪纷纷何所似何以战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此为何若人何时而乐2、代词,相当于“怎么”例: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徐公何能及君也何至于此3、代词,相当于“为什么”例:何事长向别时圆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或异二者之为,何哉4、代词,相当于“多么”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5、代词,相当于“哪里”例:何似在人间6、代词,相当于“哪”,“哪个”例:渔歌互答,此乐何极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7、副词,多么例:水何澹澹吏呼一何怒三、乃:①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②陈胜、吴广乃.谋日③乃.丹书帛日“陈胜王”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④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⑤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见渔人,乃大惊(竟然)⑥以衾拥覆,久而乃.和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才)四、其:l、代词,可代人,代事物。

用在名词前做领属性定语。

相当于“他的”、“她的”、“它的”、“他们的”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虚词练习:
辨析下列画线的虚词的用法(含义词性、作用)
(一)之
1.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2. 属予作文以记之
3.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4.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5.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6. 吾固知公子之还也
7.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8.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9.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10. 技经肯綮之未尝
11. 宋何罪之有
12.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3. 公将鼓之
14.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15.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16. 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二)其
1.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2.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3.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4.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5.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6. 毁其盆,悉埋于地
7.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8. 先生其此类乎?
9.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10.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1.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12.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3.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三)者
1. 肉食者谋之
2.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3. 此三者,吾遗恨也
4. 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5.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6.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7. 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
8. 言之,貌若甚戚者
(四)所
1.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2.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3. 其巫,老女子也,年已七十,从弟子十人所
4.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5.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7. 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8. 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
9.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10.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五)是
1. 吾祖死于是
2. 是吾剑之所从坠
3. 张良是时从沛公
4. 问今是何世
5. 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
6. 唯命是听,唯利是图
7. 余是以记之
8.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9. 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10. 觉今是而昨非
(六)或
1.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2.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3.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4. 冀君实或见恕也
5.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七)以
1. 请以剑舞
2.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3.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4.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5. 敛赀财以送其行
6.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7. 梅以曲为美
8. 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
9. 皆以美于徐公
10. 吾终当有以治汝
11.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2.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13. 輮以为轮
(八)为
1. 公为我献之
2.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3.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4.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5.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6.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7.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8. 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9.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0. 因而化怒为悲
(九)于
1.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2.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3.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4. 青,取之于蓝
5. 业精于勤,荒于嬉
6.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7. 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8.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9. 吾祖死于是
10. 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十)与
1. 公与之乘
2. 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
3. 可得闻与?
4.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5. 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
6.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7.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十一)诸
1. 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
2. 都督诸路军马
3. 投诸渤海之尾
4.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十二)而
1. 蟹六跪而二螯
2. 余闻而愈悲
3.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5. 如优孟摇头而歌
6.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7. 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8.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9. 军惊而坏都舍
10. 既而儿醒
11.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12.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十三)且
1.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2.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3. 先生……且搏且却
4. 先生且喜且愕
5.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6. 不出火且尽
7.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8.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9.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十四)则
1. 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2.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3. 非死,则徙尔
4. 临视,则虫集冠上
5.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6.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7.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8.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9.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有司,不为侵官
10. 以身作则
11. 寓言三则
【试题答案】
(一)之
1. 他代其子代词
2. 它指修楼盛况代词
3. 我指廉颇自己代词
4. 这指代下面二策代词
5. 的,结构助词
6. 取独,主谓之间
7. 同上
8. 同上
9. 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10. 同上
11. 同上12. 定语后置的标志
13. 不译在动词、形容词后补足音节14. 用在表时间词后不译
15. 到、往动词
16. 同上
(二)其
1. 他代词
2. 他的代词
3. 自己代词
4. 你代词
5. 这代词,捕蛇的事
6. 那些代词
7. 其中的代词
8. 大概语气副词
9. 同上10. 一定语气副词11. 不译加强反诘语气
12. 难道、恐怕13. 如果
(三)昔
1. ……的人
2. ……的情况
3. 用在数词后表示几种情况几件事几个人几种东西
4. 用在判断句主语后表提顿不译
5. 用在时间词后提顿不译
6. 提示原因
7. 表疑问语气
8. 用在句末……样子
(四)所
1. ……的地方
2. 那指示作用
3. 表示约数相当于“许”左右
4. 处所名词
5. 用来……的(方法)
6. ……的原因
7. 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词(有什么)8. 所字结构作无的宾词(没什么)
9. 主谓倒装疑问句所字结构做主语,何字做谓语
10. 表被动
(五)是
1. 这件事
2. 这里
3. 这时
4. 表判断
5. 同上
6. 助词,提宾标志
7. 是以= 以是= 因此
8. 是故= 所以9. 认为对,动词10. 正确,形容词
(六)或
1. 有的,无定代词
2. 有人
3. 有时
4. 或许副词
5. 什么人无定代词
(七)以
1. 用、拿
2. 把
3. 因为
4. 而,连词,表并列关系
5. 来、连词表承接关系
6. 把……作为固定结构
7. 把……看作8. 认为9. 认为10. 有用来……的办法11. 没有用来……的办法12. 把……做成13. 把……做成
(八)为
1. 替
2. 为了/接受
3. 被
4. 因为
5. 替
6. 呢?语气助词
7. 是
8. 做
9. 成为10. 变成变为
(九)于
1. 到介词表地点
2. 到介词表时间
3. 向、介词表对象
4. 从
5. 由于
6. 比
7. 被
8. 在
9. 在10. 从
(十)与
1. 同、跟介词
2. 和、同连词
3. 同“欤”吗疑问语气词
4. 给
5. 赞成
6. 交好
7. 赞成
(十一)诸
1. 众
2. 各
3. 之于
4. 之乎
(十二)而
1. 连词并列
2. 连词承接
3. 连词承接
4. 却
5. 修饰
6. 如果
7. 因而
8. 你的
9. 如同10. 不久
11. 过了一会儿12. 罢了
(十三)且
1. 而且
2. 而且
3. 一边……,一边……
4. 又……又……
5. 既……又……
6. 将要
7. 暂且
8. 尚且
9. 暂且
(十四)则
1. 就
2. 那么
3. 就是
4. 原来已经
5. 就
6. 表并列
7. 表并列
8. 转折
9. 如果10. 准则(名词)11. 条(量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