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考点整理
人格心理学必考点
人格心理学整理的东西一、概念解释1、人格:个体内在的行为上的倾向性。
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
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
2、集体无意识:是由荣格提出的。
指在个体生命的开始,每一个民族的成员具有某些共同的原始意念的思想,它是在种族进化和人类历史发展中所积累的心理上的沉淀物,由遗传的神经模式决定。
3、社会兴趣:是由阿德勒提出的。
指人类和谐生活、相互友好的先天潜源。
4、特质:由奥尔波特提出的。
是一种动机心理结构,一种先前倾向,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
5、机能自主:由奥尔波特提出的。
是指一个成人现在进行某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动的那些原因。
7、自我强化(自我调整):是由班杜拉提出的。
指个体根据自己内在的标准和对外界环境强化的预期进行自我称赞或自我责备,以调整自己行为的过程。
(即:自定标准奖惩自己。
)8、强化:是指利用强化物诱使某一操作行为的概率增加的过程。
9、替代强化:观察榜样(别人的行为)受到的强化,并非亲身经历的强化。
10、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
11、自我实现:是由马斯洛提出的。
就是要求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和才能,对自身内在本性的更充分地把握和认可,是朝向个人自身统一,完整和协调的一种倾向。
12、自我:在罗杰斯看来,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现象的全部经验。
是现象场中与个体自身密切相关的部分。
13、自我实现趋势:个体与生俱来的一种生存成长和促进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14、机能评估过程:个体根据是否能够维持和提高自身来对自己的经验进行评估的过程。
人格: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的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是心理学家用来界定自己从事研究的某一个范围,反映了心理学家从不同的侧面对人格系统所作的描述。
人格心理学重点
一、选择填空1、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2、人格心理学产生的来源最主要有两个:一是心理测量运动,二是临床精神病学的发展。
3、1900年,弗洛伊德发表《梦的解析》,标志着古典精神分析的形成。
4、弗洛伊德提出的几种防御机制:压抑、否认、投射作用、合理化作用、移置、反向作用、认同作用、固着作用、升华作用、退化作用。
(KP84)5、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口腔期(动欲区:口腔)、肛门期(动欲区:肛门)、性蕾期(动欲区:生殖器)、潜伏期(性欲被移置为替代性的活动)、生殖期(动欲区:生殖器)6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自由联想法、梦的分析(两种方式:符号化、梦的制作)、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幽默。
7、1911年,阿德勒创立了“个体心理学”。
8、阿德勒人格动力概念:器官缺陷、自卑感、追求优越与社会兴趣。
9、1939年,哈特曼发表著名的《自我心理学和适应问题》一书,标志着自我心理学正式成立。
10、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岁)主动对内疚(3~6岁)勤奋对自卑(6~12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 岁)亲密对孤独(20~25岁)繁殖对停滞(25~65岁)(KP116-118)11、霍妮提出了神经症的双重衡量标准:文化标准和心理标准。
12、弗洛姆把人的性格分成两个部分:个体性格和社会性格。
13、卡特尔把动力特质分为三种:能、外能(包括态度和情操)和辅助。
14、默里创立了研究无意识心理过程的著名方法,即“主题统觉测验”。
15、荣格强调人格的统一性与整体性。
三个不同层次人格结构: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
16、荣格根据两种态度或倾向性,把人划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
提出四种心理功能:思维、情感、感觉和直觉。
17、艾森克认为存在着三个基本的人格类型或人格维度:外倾性(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
三个基本维度的生物学基础:内外倾(皮层唤醒水平)、神经质(边缘系统)、精神质(男性生物特性,特别是雄性激素分泌)18、斯金纳将强化按间隔时间和频率特征分为两大类: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
人格心理学知识点2022
第一节人格心理学概述一、知识点导读二、知识点1、简述人格的基本特征人格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它们是人格的稳定性、整体性、独特性和社会性。
(1)人格的稳定性是指人格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也不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2)人格的整体性是指人格不是孤立地存在着的,而是相互联系,综合成一个有机组织,协调一致地进行活动的。
(3)人格的独特性是指每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方式都是不同的。
(4)人格的社会性是指人格是社会人所特有的。
2、人格研究中,资料来源有哪些?(1)生活资料(L)指个体的生活史资料,用以了解个体的生活经历(2)观察资料(O)指由一些观察者对个体进行观察后所得出的资料(3)测试资料(T)指通过一些测试或实验程序,获得被试在测试中、或实验情景里的一系列反应纪录(4)自我报告资料(S)当事人通过对自己的评判而得到的资料3、简述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是:(1)人格的结构。
人格心理学家用人格结构来解释个体差异。
如用“特质”和“类型”来解释人们稳定的个别差异。
(2)人格的动力。
通过对人格动力的研究了解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内在原因。
(3)人格发展。
对个体自出生至死亡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的表现以及随着年龄、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
(4)人格适应。
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
第二节人格特质理论一、知识点导读二、知识点4、健康人格具有哪些特点?(1)自我广延的能力(2)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3)情绪上的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4)具有现实性知觉(5)具有自我客观化(6)有一致的人生哲学5、什么是特质?奥尔波特将特质分为哪些类型?特质作为一种人格测量的单位,特质等值于动机或意向,具有动力性奥尔波特将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两大种6、艾森克将人格特质分为哪些维度?各指什么?(1)外倾-内倾,指皮质唤醒水平。
外向者皮质唤醒水平比内向者低。
(2)神经质,指情绪的易变与坚定。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一、引言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人类个体的行为、情感、思维以及人格特质的形成和发展。
本文将重点整理人格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领域的理论和方法。
二、人格理论1.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通过冲突和调解的方式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情感。
2.尺度分析理论尺度分析理论将人格看作是由多个特质因素所构成,通过测量和统计分析来揭示人格的内在结构和关系。
3.五大人格特质理论五大人格特质理论提出了开放性、尽责性、外向性、宜人性和情绪稳定性五个基本人格维度,被广泛应用于人格研究和心理评估中。
三、人格的形成和发展1.遗传因素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人格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环境因素也对人格发展有一定影响。
2.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个体的人格发展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亲子关系、教养方式和家庭氛围对培养积极健康的人格特质具有重要意义。
3.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背景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格养成方式和价值观念有所不同。
四、人格评估方法1.自我报告量表自我报告量表是最常用的人格评估方法之一,通过被试自我描述、选择或评分来揭示其人格特征。
2.项目性评估方法项目性评估方法包括感应法、联想法和判断法等,通过被试对一系列刺激做出反应来推断其人格特征。
3.行为观察法行为观察法通过对被试日常行为的观察和记录,来获取其人格特质的客观指标。
五、人格与心理健康1.人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例如,情绪稳定性高的人更容易适应压力,具有较好的心理健康状况。
2.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指人格功能存在明显异常的病理状态,表现为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存在持久的不稳定或不适应。
六、人格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职业选择与发展人格心理学可以帮助个体选择适合自己人格特点的职业,并帮助个体在职业生涯中实现自我发展。
2.教育与辅导通过了解学生的人格特点,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辅导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心理咨询师人格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心理咨询师人格心理学知识点汇总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心理差异和人格特质的学科,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掌握人格心理学的知识是理解和帮助来访者的重要基础。
以下是对一些关键知识点的汇总。
一、人格的定义和特征人格可以被理解为个体在行为、思维、情感等方面相对稳定和独特的模式。
它具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等特征。
整体性意味着人格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稳定性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和情境中,人格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点;独特性反映了每个人的人格都是独一无二的;社会性则强调人格是在社会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
二、人格的结构(一)气质气质是个体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如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等。
常见的气质类型包括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二)性格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它是人格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自我调控系统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它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与和谐。
三、人格的理论流派(一)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追求本能欲望的满足;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超我遵循道德原则,抑制本我的冲动。
(二)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对人格的塑造作用,认为人格是个体在环境中学习到的行为模式的总和。
(三)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如罗杰斯和马斯洛的观点,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积极的成长潜力,认为人具有内在的价值和尊严,应该以个体的主观体验和自我实现为研究重点。
(四)特质理论特质理论认为人格可以通过一些基本的特质来描述,如卡特尔的 16 种人格因素、艾森克的三因素模型等。
(五)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关注个体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对人格的影响,认为人们如何解释和理解世界会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情感。
人格心理学(根据考纲整理的考点)
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的概念: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如何理解人格的定义:(1)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2)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独特的(3)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相对稳定的(4)人格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1937年奥尔伯特发表其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直接导致人格心理学产生的重要理论与方法上的来源,主要有2个:一是心理测量运动,二是临床精神美学的发展。
其他来源:受行为主义心理学,完形心理学与文化人类学影响。
心理学上最早探讨个别差异及其测量问题的是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
他于1883年发表《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的研究》,标志着个体差异心理学及其测量运动的开始。
第二章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第一节人格心理学理论科学理论:人格的科学理论是一套正规的符号系统前科学理论(日常理论):人们关于人格问题的不同理解或多或少是来自于自己的日常经验,是对日常经验的某种抽象。
前科学理论具有较强的个人主观性,模糊性,特殊性,科学理论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确定性,普遍性。
评价人格理论的标准:精确性(最重要的标准)可检验性简洁性,有用性,逻辑一致性,概括能力。
吉尔和齐格乐提出9对基本设想:自由意志--决定论,理性--非理性,整体说--元素说,素质论-环境论,主观性--客观性,前动性-反应性,稳态--异态,可知性-不可知性,可改变--不可改变。
第二节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一般方法论原则:(1)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的结合(2)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3)元素分析与整体综合(4)心理学研究中的生态化趋势与现场研究(5)伦理性原则---是人格心理学研究需要强调的原则:被试自愿参加,接近真实生活,有利的研究,被试自愿终止,充足补救。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主要包括3阶段:第一阶段为观察与描述,第二阶段为理论与假设,第三阶段为检验。
人格心理学考试笔记(心理咨询师考试)
心理咨询师考试-人格心理学笔记第一章人格心理学第一节什么是人格第二节经典精神分析流派第三节新精神分析流派第四节特质理论流派第五节生物学流派第六节人本主义流派第七节人格认知流派第八节行为主义/社会学习流派第一节什么是人格人格: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个体形成的典型的心理品质和行为倾向的特征。
有结构、动力、特征的系统。
显示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典型性、差异性和统合性。
人格的特性:独特性:一个人典型的行为和特征——典型性&差异性稳定性:个体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形成的稳定性&表达的稳定性 统合性:人格的组织功能、匹配功能和健康功能。
——多元&匹配&统合功能性:生活轨迹、生活方式、命运——外显&环境&自我约束人格理论的流派我是谁!第二节经典精神分析流派弗洛伊德眼中的人格:人格特征、人格结构、人格动力等一、人格结构二、人格动力三、人格发展四、人格成因五、人格适应一、人格结构意识的三层次理论:潜意识——深藏内心的、无法直接触及的前意识——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前,能够进入意识层面的 意识——心理最表层,能够清楚觉知到的三我结构:本我——享受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二、人格动力心理能量:人的心理过程需要能量(心理能量)驱动才能不断的进行下去。
✓等量原则、平衡原则生本能与死本能✓生本能:指向生长,具有积极、建设性的作用。
(变得更好)✓死本能:将死亡的欲望转向其他客体而非自身的攻击性驱力。
(杀戮暴力消亡等)对立统一,互相整合,互相替代。
三、人格发展四、人格成因●童年经历●父母教养方式●出生顺序老大:过度关注,容易有各种问题老二:对优越感的强烈追求老三:过分保护,表现杰出五、人格适应防御机制——自我保护自身的方式:压抑——职场中受委屈,依然笑脸相迎否认——你怎么了?没事!反向形成——越喜欢,越欺负投射——爱屋及乌合理化——多谢前任不娶之恩,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退行——我不要,就不要嘛!(动不动咬手指头)转移——踢猫效应(a受了委屈,骂b,b不开心看到猫过来踢它)升华——情绪低落,创意无限(经历挫折写了很多诗歌文学等)补偿-扬长避短解释:✧压抑:是指将意识中的令人不安的事物从意识层面移除,这是最基本和使用最频繁的一种防御机制,用于保护自己免于危险。
人格心理学知识点
1.人格:所谓人格是指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人际过程。
情境和人格共同决定着人的行为。
2.人格理论有六个主要流派:精神分析流派、特质流派、生物学流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以及认知流派。
3.对于攻击性的解释:(1)经典的精神分析流派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一种自我毁灭的无意识的欲望。
正常的健康的人是不会自我伤害的,这种自我毁灭的冲动就会转向外面,以攻击的方式向别人表达出来。
另一些精神分析家解释说,当人要达到自己目标的行为受阻时,就会产生攻击行为。
(2)特质流派的人格理论家看重攻击行为稳定性的个体差异。
他们认为,小时候攻击性强的个体,长成大人后也容易出现攻击性。
(3)生物学流派的人格理论家也认为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遗传是攻击稳定性的原因之一。
(4)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家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富足和充满鼓励的环境可以培养我们乐观和善的个性;当某些因素妨碍了我们的自然生长时,就会出现问题。
(5)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认为,攻击行为是学习得到的。
当个体的攻击行为受到强化时,这种行为就会增加出现的可能。
(6)认知流派的人格理论家着重探索富有攻击性的人是怎样进行信息加工的。
人在一种情境下是否做出攻击性行为,取决于人们怎样对他们做出解释。
4.对于抑郁的解释:(1)精神分析流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抑郁是一种转向内心的愤怒。
处于抑郁中的人,存有一种无意识的愤怒和敌意感。
(2)特质流派的人格理论家着重查明哪些人容易抑郁。
他们认为,个体目前的一般情绪水平是预测他未来的情绪,包括是否抑郁的很好的指标。
(3)生物学流派的人格理论家从抑郁的稳定性角度出发,认为有的人可能生来就具有对抑郁的敏感素质。
生来就具有这种脆弱素质的人在面临压力生活事件面前比一般人更容易做出抑郁的反应。
(4)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家认为经常抑郁的人是那些不能建立良好自我价值感的人。
(5)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的人格理论家认为,抑郁是生活中缺乏积极地强化物所致。
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与知识点汇总
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与知识点汇总一、人格理论1.经典人格理论-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森田的人格心理学理论2.社会认知理论-罗杰斯的自我概念理论-科尔伯格的认知心理学理论-亨利·塞勒的自由人格理论3.五大人格特质理论-高尔德伯格的五大人格特质理论- Eysenck的维度模式-麦克雷,科斯塔和麦克萨尔的五大人格特质理论(NEO-PI-R)4.生物学人格理论-麦克尔蒙特和加兹瓦特的生物学人格模型-氧化还原理论-易感性理论二、人格发展1.心里动力学理论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内心的冲突和解决-心理防御机制的形成2.社会认知理论对人格发展的影响-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变化-受人与环境的影响程度3.遗传与环境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孪生研究和收养研究的结果-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影响4.人格发展的阶段-弗洛伊德的精神发展理论- 导入进阶的理论 (Piaget)-心理社会发展的阶段(埃里克森)三、人格评估方法1.自陈式问卷-心理症状自评量表-人格特质量表2.项目性测验-涂色法和图形识别测验-评估人格特质和动态过程的投射法3.行为观察-自然环境中的观察-实验室环境中的观察4.临床面试-结构化面试-非结构化面试四、性格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的比较1.性格与人格的概念区别2.性格理论与人格理论的异同点3.人格心理学与性格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对比五、人格与心理问题1.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2.人格心理学在心理疾病治疗和康复中的应用3.人格心理学与艺术、教育、领导力等领域的应用以上只是人格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和复习提纲,通过系统学习、深入研究这些内容,可以帮助理解和掌握人格心理学的核心知识,提高对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和应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人格心理学考点整理
人格心理学考试重点一.选择、填空1.1924,奥尔波特(1897-1967)开设美国最早人格心理学课程2. 古典精神分析流派关于人格结构的划分:伊底(本我)、自我、超我3. 阿德勒生活风格理论:每个人追求优越感的方式称为生活风格。
生活风格决定个体适应生活中的困扰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实现目标的手段。
根据社会兴趣和活动度(前者是指个体对他人的关心程度,表现为个体为了社会发展与他人合作的情况;后者是个体处理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总能量)生活风格被划分为四种:统治支配型、索取型、回避型、社会利益型。
4. 奥尔波特的特质的概念特质是一种概括化的神经生理系统(个体所特有),它具有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得能力,能诱发和指导相等形式的适应性和表现性的行为。
(1937)(1)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
个人特质是一个人所特有的特质。
共同特质是许多人共有的特质,就像一种文化,受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影响。
(2)显著倾向、中心倾向和次要倾向首要倾向又称显著特质,表现一种占绝对优势的行为倾向,渗透性极强,几乎所有行动均受其影响。
这种特质十分强大,具有统治性。
每个人只有一个首要倾向,但并非每个人都有这种统治性特质,也并不是在每个情境下都能表现出来。
例如,林黛玉,多愁善感。
中心倾向也称核心特质,是指普遍性与渗透性略弱于首要倾向的重要人格特征。
奥尔波特认为每个人具备的中心倾向大约在五到十项之间,其对个体的影响有轻重之分,所包含的情境范围也比首要倾向狭隘有限。
例如,林黛玉,清高、率直、聪慧、孤僻、内向、抑郁。
次要倾向又称次要特质,代表最不显著、最不具概括性与一致性,渗透性弱的特征。
在个体行为中较少体现。
某些次要倾向只有个别的亲密朋友才有所了解。
5. 卡特尔特质论分类体系根源特质是行为的内在根源,是个体人格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支配一个人的一贯行为。
能力特质:在特体所拥有的根源特质中决定其如何有效地完成预定目标的特质。
智力是最重要的能力特质之一。
卡特尔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同样的根源特质,但其程度不同。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一、引言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类个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本文将围绕人格心理学的重点内容展开整理,探讨人格的定义、形成和发展,以及人格心理学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人格的定义与特征人格是指个体在个体差异和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上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特征。
人格的形成受到遗传、环境和个人经验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人格特征包括情绪、动机、价值观、认知方式等多个方面。
三、人格的形成与发展1. 遗传因素与人格:遗传研究表明,人格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外向性格与神经传递物质多巴胺之间存在关联。
但遗传并不是决定性因素,环境和个人经验同样重要。
2. 社会环境与人格:社会环境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文化背景等社会因素都会塑造个体的人格特点。
3. 个人经验与人格:个体的个人经验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
个体在面对挫折、成功、失望等各种经历时,会建立自己的人格特点和心理防御机制。
四、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与模型1. 心理动力学模型: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人格有意识、潜意识和超我三个层面构成。
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到潜意识的冲突和倾向的影响。
2. 人际交往模型:霍兰德的人格类型理论认为,个体在事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中,会根据自己的人格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环境。
3. 五大人格特质模型:五大人格特质模型认为,人格可以通过五个维度进行描述,包括开放性、尽责性、外倾性、宜人性和情绪稳定性。
五、人格心理学的应用1. 临床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在临床心理学中有广泛应用,可以帮助评估和诊断患者的人格特征,指导心理治疗和康复过程。
2. 教育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对教育领域也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职业发展:人格心理学可以帮助个体选择适合自己人格特点的职业,指导职业规划和发展道路。
六、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问卷调查法:通过编制适当的问卷,采集被试者的自我描述和评估,以了解其人格特征和特点。
人格心理学要点
1.个性的定义及特征:个性也称人格,指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__心理学大词典个性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较稳定的独特心理行为模式。
个性是一个人内部决定他特有的行为思想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
__奥尔波特个性是个体在社会生活的适应过程中,对己、对人、对事、对物,作出反应时,其自身所显示出来的异于别人的独特心理品质。
个性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如果是名词解释任意答一个)2.人格心理学研究对象:研究人的个性形成发展规律的科学3.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1.教育性实验法(把实验法运用于教育过程在活动中了解学生并研究个性差异和有效教育措施。
2.心理测验法(用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量表测量某种心理和质的方法)。
心理测验分为能力测验和人格测验(分为问卷测验和投射测验)3,个案法(综合研究法)把观察调遣等方法结合起来对单一个案做深入研究4. 人格心理学研究意义:①为其他领域提供基础知识。
②有助于提高理论基础逻辑思维的能力。
③帮助人们自我探索、自我完善。
5.人格心理学研究任务:1.理论任务:①建立人格理论②寻找探索人格的途径和方法2.实践任务: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掘人力资源和潜力6.威特金类型论:场独立(独立、不人云亦云,受自己判影响、创新、社会敏感性低、不善与人交往。
)场依存(人云亦云,思维上循规蹈矩,易受暗示社会敏感性高,对周围人关心。
)7.荣格向性类型说:根据力的倾向性把人分为两大类(内倾、外倾)、八种人格模式P145-146 感觉、思维、情感、直觉事物的信息还不够的时候对未来走向的粗略判断8.霍兰德类型论:基本观点(兴趣与职业与人格密切相关)六种性格类型(社会型、调查型、现实型、艺术型、传统型、企业型)9.特质论概念:构成人格的基本元素,决定人的行为倾向,特质从时间上具有稳定性,从空间上具有普遍性。
10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P37711艾森克的人格特质论:P42212.弗洛伊德:认为人格适应(本质自我强大能够协调本我、超我和外界环境)也就是人格健康(指心理健康基础)13佛洛伊德自我防御机制概念:自我在解决那些可能导致精神疾病的冲突时所使用的全部策略的总称。
考试教育学人格心理学常考知识点
考试教育学人格心理学常考知识点1. 人格心理学简介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个体差异和个体心理特征的学科,探讨人格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
其涉及到个体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并在教育学考试中经常出现。
2. 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结构三个组成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三个结构之间的冲突影响了个体的行为和发展-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个体的目标导向性决定了人格的形成- 个体通过超我、自我和外部环境来实现目标的追求- 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 自我实现是个体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个性和潜力的最优表现- 自我实现的追求是人格发展的关键-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人类需求可以按照层次进行分类,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需求的满足程度影响了个体的人格表现3.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 通过设计问卷调查个体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状态- 问卷设计需要注意问题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观察法- 观察个体的行为和表现来获取人格心理特征- 观察需要客观、持续、全面和准确- 实验法- 通过设置实验条件来观察个体的行为和反应- 实验设计需要符合伦理原则并排除干扰因素4. 人格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研究风格和研究策略- 人格特征对学生的研究风格和研究策略具有影响-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人格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研究- 个性化教育- 不同的人格类型需要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个性化教育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心理辅导和支持- 人格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可以应用于学生心理辅导和支持- 通过理解学生的人格特征,提供有效的心理帮助以上是考试教育学人格心理学常考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在考试中,学生需要准备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分析和解决。
人格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人格心理学第一章绪论一、人格: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根底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二、人格的四大特性:1.整体性: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内部的分裂,统一性的丧失,精神的内局部裂是此病的本质。
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但在真实的人身上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综合成一个有机组织。
2.稳定性: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人格的跨情境的一致性。
3.社会性与生物性:①社会性吧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成员,人格是社会化的人所特有的;②社会化:个人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掌握社会经验和行为标准,获得自我过程。
4.独特性与共同性: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是不相同的,由于人格结构组合多样性,使每个人格都具有自己特点。
三、学习人格心理学的目的:1.理解人性,了解人类行为的差异性与共同性;2.预测人的行为;3.改变人的行为〔一定程度上〕四、人格心理学流派:①渗透着各时代主流科学的认识方式;②面对各个时代临床问题〔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当时需解决的问题〕;③渗透着各个时代与人本质的认识〔性善与性恶〕;④因此,揭示人格不同层次的规律;⑤现代人格研究的六大流派。
⑴精神分析学派:强调人格开展的动力特征和无意识特征;⑵特质流派:对人格的不同方面进行分类;⑶生物学流派:注意生理、进化、遗传因素对人格的决定作用;⑷人本主义流派:强调人类由低级人格向高级人格的开展,向自我选择、自我实现、责任感等高级人格开展潜力;⑸行为/社会学习流派:注意环境〔行为强化、社会学习〕对人格形成的决定性作用〔内外控,自我效能,习得性无助,性别角色〕;⑹认知流派:强调同样的外在条件下,不同的人格开展方向。
五、人格心理学的建立〔心理测量运动:高尔顿、卡特尔、比纳〕六、科学人格心理学得开展:第一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是人格心理学中主要人格理论体系的建立时期;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出现了综合化的趋势〔专题化、小型化、人格的认知研究大行其道,重视文化因素对人格的影响,人格的生物根底研究〕。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一、人格的定义与特点人格可以被理解为个体在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下,所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它具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等特点。
整体性意味着人格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例如,一个人的性格、气质、价值观等方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其完整的人格。
稳定性指的是人格在一定时间内相对不变,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格是绝对不变的,在重大生活事件或长期的环境影响下,人格也可能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
独特性使每个人都与众不同,即使在相似的环境中成长,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依然明显。
社会性则反映了人格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个体的人格必然受到其所处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规范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二、人格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精神分析流派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人格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提出了潜意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概念。
潜意识是指那些不能被意识到但却对人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的心理内容。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追求本能的满足;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协调本我与现实的冲突;超我遵循道德原则,对自我进行监督和约束。
荣格则在弗洛伊德的基础上发展了分析心理学,提出了集体潜意识的概念,认为人类存在着共同的潜意识内容。
2、行为主义流派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对人格的塑造作用,认为人格是个体在环境中学习和适应的结果。
华生主张通过研究可观察的行为来理解人格,斯金纳则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来解释人格的形成和改变。
3、人本主义流派人本主义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内在潜能。
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罗杰斯则强调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对于个体人格发展的重要性。
4、特质流派特质流派试图确定能够描述和预测个体行为的稳定的人格特质。
奥尔波特将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卡特尔通过因素分析确定了16 种人格特质,艾森克则提出了人格的三个维度: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
《人格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整理
《人格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整理1人格的科学研究1.1人格是什么?答:西方学者:1、指个人在舞台上表演出来的各种行为,即表现于外给人印象的特点或公开的自我。
2、指个人蕴藏于内且外部未能显露的特点,即被遮蔽起来的真实的自我。
东方学者:人格可以界定为“个体内在的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为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一定特色的身心组织”,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1.2人格的3种研究方法:①临床研究:又称个案研究,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谈话、观察、作品分析等途径广泛收集材料,对个体的人格进行全面而准确的定性描述,从而系统、深入地研究人格,其特点是对单个人或单个群体进行深层的考察优点:临床法的运用,能够提供对多种多样的现象和整体人的机能的观察机会,能形成无数新的假设和观察。
缺点:1、个案的推广问题2、确定因果关系的问题3、在临床研究中,研究人员的主观推断往往会妨碍研究的客观性②相关研究相关研究主要运用测量与统计的方法,在相同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由此确定被试之间在某种人格特征下的差异,在多种人格特征之间、人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间的联系或相关性情况。
优点:1、相关研究一般比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更容易操作,且更节省时间2、由于相关研究无需严格控制与操纵变量,这使得其结果比实验研究更可能符合研究对象的自然形态与实际情况,减少研究的认为因素,提高其生态效度。
3、相关研究使我们可以研究实际上或伦理、法律上无法控制或操纵的变量。
4、在现实中存在许多不同因素之间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没有必要通过实验法来确定他们之间谁是因,谁是果。
缺点:相关研究的结论充其量只能表明事物之间有无关系或联系,它无法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且,看似相关的两组变量很可能只是一种表面上的相关或假相关,或者他猛可能同时受第三个变量的共同影响,即两组变量只是构成一种共变关系。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人格心理学概论人格与人格心理学一、基本概念人格(personality):源于拉丁文,意指面具、脸谱。
含义见下。
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二、基本问题1、“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2、人格的性质:第一、整体性(形诸于外,蕴蓄其中。
)第二、独特性第三、稳定性(人格在时间上的前后一贯性和空间上的普遍性。
我们相信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人格都具有可塑性和可变性。
)第四、生物性与社会性(人格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
)3、心理学上最早探讨个别差异及其测量问题的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高尔顿。
1937年著名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发表其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4、人格理论体系及代表古典精神分析(弗洛伊德:1900年,弗洛依德发表《梦的解析》,标志着古典精神分析的形成)新精神分析(霍妮,埃里克森,弗洛姆)特质论(奥尔波特,卡特尔)行为学习论(斯金纳、多拉德和米勒)社会学习论(罗特和班杜拉)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体系(马斯洛、罗杰斯)认知主义的人格理论体系(凯利)5、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问题: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适应人格评估(方法:投射测验、自陈测验、行为评定)6、人格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唯一从整体层面上研究人的心理、探讨人性的科学。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基本概念临床研究:这种方法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去研究人格相关研究:在相同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的两个或更多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由此来确定这些被试之间在某种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以及人格特征之间、人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间的相关情况。
实验研究: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或多个变量(自变量),以期导致另一个或另一些变量(因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作出因果性的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格心理学考试重点一.选择、填空1.1924,奥尔波特(1897-1967)开设美国最早人格心理学课程2. 古典精神分析流派关于人格结构的划分:伊底(本我)、自我、超我3. 阿德勒生活风格理论:每个人追求优越感的方式称为生活风格。
生活风格决定个体适应生活中的困扰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实现目标的手段。
根据社会兴趣和活动度(前者是指个体对他人的关心程度,表现为个体为了社会发展与他人合作的情况;后者是个体处理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总能量)生活风格被划分为四种:统治支配型、索取型、回避型、社会利益型。
4. 奥尔波特的特质的概念特质是一种概括化的神经生理系统(个体所特有),它具有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得能力,能诱发和指导相等形式的适应性和表现性的行为。
(1937)(1)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
个人特质是一个人所特有的特质。
共同特质是许多人共有的特质,就像一种文化,受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影响。
(2)显著倾向、中心倾向和次要倾向首要倾向又称显著特质,表现一种占绝对优势的行为倾向,渗透性极强,几乎所有行动均受其影响。
这种特质十分强大,具有统治性。
每个人只有一个首要倾向,但并非每个人都有这种统治性特质,也并不是在每个情境下都能表现出来。
例如,林黛玉,多愁善感。
中心倾向也称核心特质,是指普遍性与渗透性略弱于首要倾向的重要人格特征。
奥尔波特认为每个人具备的中心倾向大约在五到十项之间,其对个体的影响有轻重之分,所包含的情境范围也比首要倾向狭隘有限。
例如,林黛玉,清高、率直、聪慧、孤僻、内向、抑郁。
次要倾向又称次要特质,代表最不显著、最不具概括性与一致性,渗透性弱的特征。
在个体行为中较少体现。
某些次要倾向只有个别的亲密朋友才有所了解。
5. 卡特尔特质论分类体系根源特质是行为的内在根源,是个体人格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支配一个人的一贯行为。
能力特质:在特体所拥有的根源特质中决定其如何有效地完成预定目标的特质。
智力是最重要的能力特质之一。
卡特尔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同样的根源特质,但其程度不同。
他概括出16种根源特质,并据此设计了著名的16PF人格问卷,卡特尔人格因素测验属于自陈量表。
6. 大五模型-------五个维度(因素)大五模型中测量人际关系的维度五个主要因素:外倾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开放性。
7. 荣格的发展阶段(最重视中年阶段)荣格将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童年阶段(出生到青春期)、青年阶段(由青春期到四十岁左右)、中年阶段(大约四十岁以后)。
8. 艾森克人格层次模型、人格维度(几个维度,代表)人格层次模型:类型层次、特质层次、习惯反应层次、特殊反应层次人格维度模型:内倾-外倾维度、神经质-稳定性维度、精神质-超我机能维度9. 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自我实现概念及人的特点)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两层含义:一是作为一种人格的自我实现,只有少数人能达到。
二是作为一种需要或动力的自我实现,任何人都能体验到。
自我实现的实质是成为你自己,即实现潜能。
自我实现者的种类:务实型(入世主义者)、超越型(出世主义者)需要种类:基本需要、心理需要10. 罗杰斯人格结构概念1.现象场:即个体在某一时刻的意识范围。
对于个体来说,现象场就是现实。
行为的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主体对事件的知觉。
2.自我:现象场中个体对自己和环境关系的知觉和评价,又称自我概念。
3.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现实自我是个体此时此刻真实存在的自我,理想自我象征个体最喜欢拥有的自我概念。
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和谐统一就是自我实现二者之间的差别可以作为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指标。
11. 斯金纳强化理论(概念,程序)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
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
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这就是强化理论。
强化程序只要有下述四种类型:固定时间间隔、不固定时间间隔、固定比率间隔、不固定比率间隔斯金纳认为人的大多数行为是操作性行为。
斯金纳强化理论中,通过撤销厌恶刺激实现的强化称为负强化。
有机体每做出一定数量的反应之后都会得到强化,这叫正强化。
12.在罗特社会认知理论中,指个体日常生活中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看法的概念是控制点。
人格结构:1.人际信任2.控制点:指的是个体日常生活中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看法。
内控:相信凡事由自己控制,成功归于自己的努力或能力,失败归于疏忽或能力不足,即将行为的结果视为自己的努力活个人特质。
外控:与内控相反,即将行为结果是为运气、命运或其他力量的作用。
13. 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是个体对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需能力的预期、感知、信念,而不是行为或能力本身。
班杜拉认为,主要有四个因素会影响到自我效能感的建立。
①亲历的掌握性经验,它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
②替代经验。
③言语说服。
④生理和情绪状态。
14. 凯利认为人格的核心是建构。
人格的核心概念是建构(constructs)。
它是人们用来解释世界、分析世人的观点,是人们用来对事件进行整理分类的一种概念,也是人们看待并控制事件的思维模式。
每一个建构就是一种观点、一种见解、一种思想、一种模式,它能对现实做出预测。
15. 个体对他人言语承诺的信赖程度叫做二、简答、论述1. 人格的概念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2.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伊底,自我,超我)伊底(本我),原始的、与生俱来和非组织性的结构,是人出生时人格的唯一成分,也是建立整个人格的基础。
伊底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是伊底与外部世界之间的中介。
它代表理智和理性,与伊底的非理性形成鲜明的对照。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自我的基本任务是自我保存,而这正是伊底所忽视的。
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发展起来,是人格的最高层部分,代表人的心理结构中道德和伦理的一面,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3. 荣格的人格结构理论四种心理机能:思维:属于观念和智力领域,用来思考和领悟。
情感:一种评价功能,用以判断事物的价值,是人类的各种主观经验,包括各种情绪。
感觉:一种感官作用,使人知觉到世界的表面和某些事实。
直觉:超越事实、感觉和思维,直接以潜意识过程来认识世界。
思维和情感对经验进行鉴定和评价,称为理性功能,但是二者完全对立。
感觉和直觉属于非理性功能,二者也完全对立。
人格结构,心灵包括一切有意识和潜意识的思想、情感及行为,主要由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三个层面构成。
意识处于最外层,是个体所能觉察到的心理过程,以自我为中心,主要功能是适应环境;中间层是个体潜意识,由一些被遗忘或压抑的个体经验构成,主要由一些情结构成;最深层是集体潜意识,是物种进化和文明发展所形成的心理积淀物,是经遗传而承继下来的祖先的经验与行为方式。
集体潜意识充满了各种原型,最重要的有人格面具、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阴影、自性等。
(1)意识和自我意识是人心中唯一能够被个体直接知晓的部分。
它在生命过程中出现较早,很可能在出生之前就已经有了。
这种自觉意识通过个性化的过程,产生出一种新要素,荣格称其为自我(ego)。
意识自我由意识的知觉、记忆、回想和感觉所组成。
它形成个人的认同感和连续性,因此,它是个体意识的中心。
尽管自我在整个心理中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却极为重要。
某种观念、记忆和知觉,如果不被自我所承认,就永远不会进入意识。
它像过滤器一样,具有高度的选择性。
正是由于这种重要功能,才保证了人格的统一性和连续性。
在对自我的理解上,荣格与弗洛伊德观点相似。
(2)个体潜意识和情结个体潜意识和意识相连接,可以视为一个巨大的储藏室,容纳曾经一度存在于意识领域而后遭到压抑、隐藏、遗忘或忽略的经验,还有一些因为太过微弱而无法存在于意识界面的经验。
个体潜意识中的成分可以达到意识层面,容易被意识所接受,与自我是相互作用的。
个体潜意识具有一种重要而有趣的特性,那就是,一组组具有情绪色彩的心理观念聚集在一起,形成心理观念丛,荣格称之为情结。
如恋母情结、自卑情结等。
情结就像完整人格中一个个彼此分离的次级人格。
它们是自主的,有自己的驱动力,而且可以强有力地控制人们的思想与行为。
情结由一个居于核心的心理要素(原型)组成,围绕这一心理要素聚集着一大批次要的联想。
这些联想的数量,即是测定这一情结的聚合力或是吸引力的尺度,聚合力越大,这一情结所拥有的心理能就越大。
当说某人具有某种情结的时候,说明他执意沉迷于某些类似的行为、反应。
具有自卑情结的人会把许多相关经验和联想聚拢起来,而排斥或忽略与自卑相反的任何事实。
这一个体会使用由自卑为核心的心理丛来解释一切事物。
情结的积极作用:灵感和动力的源泉,对事业或学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例如,一个为某种强烈情结所控制的艺术家表现出固执与偏执甚至疯狂。
情结的消极作用:导致心理病态反应,消耗大量心理能量,干扰人的正常认知与记忆,妨碍人的正常发展,使人形成偏向人格。
(3)集体潜意识和原型集体潜意识是人类在种族进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心灵印象,是千百万年来人类集体经验的沉积物,是对外在世界作出适当反应所需的潜能。
它并非属于个人,而是属于人类全体,普遍存在。
意识自我、个体潜意识和个体后天习得的各种知识技能都建立在集体潜意识基础之上。
集体潜意识的形成:荣格认为,人类个体与生俱来拥有很多对各种事物的反应方式。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这种强烈而深刻的特定反应模式被深深印刻在人的潜意识中,有的成为本能行为,有的成为各种天生就有的经验。
这些先天性经验经过一代代遗传得到沉淀和强化,最终变成本民族人格结构的基础。
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是原型。
原型是对某一外界刺激作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
它们是人类根据自身长期经验和感觉总结出的某种特定形式。
这些形式在各个时代,各种文化中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出现,显现在人们的思想、梦境、幻想、神话传说、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中。
原型是普遍的,每人都继承相同的基本原型意象,它涉及一个人一生中必须经历的事情,如出生、死亡、男人、女人、水、母亲、痛苦等都是原型。
原型是情结的核心,发挥类似磁石的作用,把与之相关的经验吸引到一起形成一个情结。
情结从这些附着的经验中获取充足的力量之后,可以进入意识之中。
原型只有充分形成了情结的核心,才可能在意识行动中得以表现。
最重要的原型有以下四种:(1)人格面具(2)阿尼玛和阿尼姆斯(3)阴影(4)自性4. 特质流派,特质概念和其类型特质(trait)是一种概括化的神经生理系统(个体所特有),它具有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得能力,能诱发和指导相等形式的适应性和表现性的行为。
(1937)(1)特质是一种潜在的反应倾向,能使个体对各种不同的刺激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反应。
(2)特质具有可推测性(3)特质具有概括性和稳定性,个体稳定的特质诱发行为方面跨情境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