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汉字与书法
第7课 汉字与书法(最终)
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B、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 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 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B、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 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C、导致秦朝实行文化专制; 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把柄 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把柄。 C、导致秦朝实行文化专制; 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把柄。 导致秦朝实行文化专制 3、书法艺术形成的历史条件有 、 ( B ) ①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 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 知识群体的形成, 备了很好的材料 ②知识群体的形成,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艺 术的动力 ③西方书法艺术传播到中国起了推动作用 东方审美情趣喜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 ④东方审美情趣喜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为 书法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社会土壤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D
)
A、宋代重文轻武,出现一批著名书法家;B、市民阶层兴起, A、宋代重文轻武,出现一批著名书法家;B、市民阶层兴起,社 宋代重文轻武 ;B、市民阶层兴起 会生活丰富,使书法个性化趋向明显;C、推崇魏晋书法风范, ;C、推崇魏晋书法风范 会生活丰富,使书法个性化趋向明显;C、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 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D、国家一统, ;D、国家一统 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D、国家一统,注重规范法度
4、我国文字演变的先后顺序是 、
(
C
)
①甲骨文 ②小篆 ③隶书 ④楷书 A、③①②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③④ D、①④②③ A、③①②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③④ D、①④②③ ③①②④B、①③②④C、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汉字与书法】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 汉字与书法【考情定位】概述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
了解中国书法艺术胡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主干梳理】汉字与书法1.汉字(1)起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的一些刻画符号。
(2)成熟⎩⎪⎨⎪⎧①商代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②商周时期出现铸在青铜器上的金文。
(3)统一⎩⎪⎨⎪⎧①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文字使用出现混乱状况;秦统一六国。
②统一:秦始皇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又推广书写简便的隶书。
③意义: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书法艺术的发展(1)历史条件⎩⎪⎨⎪⎧①士人群体的形成,是书法艺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②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2)发展历程⎩⎪⎪⎨⎪⎪⎧①魏晋:汉字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②隋唐: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 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③宋代: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 “有意无法”。
④明代: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 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3)基本特点⎩⎪⎨⎪⎧①以笔墨的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 抒情达意。
②通过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 布局,将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 内容有机融合。
【深化拓展】1.中国汉字主要字体的特点及演变的总趋势(1)特点①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②隶书: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稳定。
③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极高的审美价值。
④楷书:笔画详备,结构严整,较强的实用价值。
⑤行书: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2)总趋势: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渐规范化、稳定化。
2..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1)秦汉时期的秦小篆和汉隶都具有书法的美感。
(2)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3)隋唐时期既有张旭、怀素的草书,也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第7课汉字与书法
三、印宗秦汉(书法艺术的姊妹---篆刻艺 术)
1、秦汉:篆刻艺术的标志性时代 特点:秦印—— 雍容大度,精致不苟
汉印—— 方正质朴,端庄豪放 2、明中叶以后:成为独立艺术 代表:文彭
用刀“写”的汉字:篆刻
篆刻,就是镌刻印章,也就是用刀在硬质材 料上“写”汉字,是中国传统的汉字造型艺 术。
课堂小结
一.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楷书繁体-简体
二、书法艺术:原因、历程、特征 补充:篆刻艺术
1、在考古中,发现了一批甲骨文之前的刻 符或早期文字,如舞阳刻符、半坡陶文、大 汶口文字等,对它们正确的表达是
A、是国家形成的首要标志;
B、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渊源关系; C、已经全部识读; D、具有相通性,起加强各地联系作用。
图画文字“旦”
二里头遗址出土 陶器上的刻划符号
一、汉字的起源及演变过程
1、汉字的起源—新石器时代的刻画符号
2、演变过程 商、周: 甲骨文、金文
秦: 秦末,盛 行于汉: 魏晋:
小篆
隶书
楷书、草书、行书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繁体--简体
汉字形体演变 的总趋势:
由繁到简
二、书艺历程
A、①②③④ C、①②③ B、①②④ D、②③④。
4、我国文字演变的先后顺序是 ①甲骨文 ②小篆 ③隶书 ④楷书 A、③①②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②③
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古代艺术的 重要组成部分
A、书法; C、篆刻; B、绘画; D、京剧
6、汉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成为自觉 的书法艺术的原因:①汉末社会危机激发 社会进行深刻反思 ②一个特立独行的士 人群体逐渐形成 ③书法成为士人表 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 形式 ④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 这一时期的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后习题:第7课 汉字与书法
第二单元DIERDANYUAN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 汉字与书法课后篇巩固探究学业水平引导1.有人说:“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石破天惊的大事。
”下列说法对“石破天惊”的准确解读是( )A.有了文字人类才得以交流B.文字是传播和传承文化的唯一载体C.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D.文字最能体现人类的创造力“文字的发明”是“石破天惊的大事”,文字是文明的象征。
故选C项。
2.下图是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这种符号一般被认为是我国文字的最早起源,你认为其出现的时代是( )A.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故C项正确。
3.某人从文物市场购买了一张发黄的宣纸,上边用甲骨文印制了一首词。
对其年代大家有不同的猜测,你认为下列哪个最准确( )A.商代文物B.汉代文物D.当代臆造文物,材料中的“宣纸、甲骨文、词”明显不是同一朝代的,故这一文物最有可能是当代人臆造的。
4.电影《英雄》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有18种写法,互不相同。
秦王说,统一以后要把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掉,只留下一种文字。
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将各种文字统一成标准文字,这一种标准文字是( )A.小篆B.隶书D.行书5.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
”这种艺术形式是( )A.绘画艺术B.戏剧表演D.书法艺术“横、竖、撇、勾、点”等信息可知该艺术形式为书法艺术。
6.四位书法爱好者结伴参观了中国古代书法展,他们分别对如图张旭的书法艺术反映的时代风貌发表了不同看法。
其中正确的是( )A.开拓奔放的时代风貌B.世运转衰的社会趋势C.崇尚理学的社会规范,他的书法体现了张扬的个性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故A项符合题意。
7.关于古代书法,有以下一些说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明人尚姿,清人尚变。
据此标准,宋人( )A.尚法B.尚意D.尚理,倡导“有意无法”,故B项正确。
文化史第7课 汉字与书法
课程标准:
1、汉字的起源演变
2、书法艺术的发展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小篆
隶书
一、汉字的发展历程
刻画符号 甲骨文 金文
新石器时代
隶书 秦朝
商代
小篆
商周
广泛频繁
秦朝
楷书、行书、草书
秦朝
春秋战国
演变规律:由繁到简;越来越规范 演变主要原因:更加便于书写和交流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阶段一:秦汉——自发阶段 阶段二:自觉阶段 (1)魏晋——成为自觉的书法 艺术
原因:社会危机(国家分裂,社会动荡)
士人群体形成,以书法表达个性追求 笔墨纸张的改进
东晋“书圣”王羲之,名作“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
(2)隋唐——新的高峰
原因:国家一统、政治稳定 经济繁盛 表现: 草书——张旭、怀素狂放不羁 楷书——注重规范法度(欧阳询、颜筋柳骨)
(4)明代——呈现个性化趋势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社会进一步平民化、 世俗化
明 祝枝山 明· 唐寅
时代发展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社会危机 魏晋 士人群体形成 南北朝 文具改进
朝代
社会状况
书法名家
艺术风格
王羲之
虚玄灵动
隋唐
张旭、怀素 狂放不羁 草 国家统一; 经济文化繁荣 欧阳/颜/柳 规范法度 楷 重文;市民 阶层;社会 生活丰富 追求个性 (苏、黄、 忽略法度 米、蔡) 有意无法 平民化世俗化 祝枝山等 强调个性化 四大家
宋
明
商品经济 生活丰富
练习一
1、(2011广东学业)据目前所知,商朝 出现的成熟文字有 A .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原始
第七课汉字与书法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书 法 绘 画 诗 歌 小 说
戏 曲
第七课 汉字与书法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熟悉汉字的演变及书法、篆刻艺术的发展 历程,记忆“六书”理论、书家姓名,学会欣赏汉字 独特的特征。 (2).掌握“书同文”“印宗秦汉”的史实依据。 (3).认识时代风貌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汉字的基本特 征,书法、篆刻艺术的独特性、时代性,领悟民族文 化的丰富底蕴,认识祖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东汉《曹全碑》(隶书)雄健、给人以疏阔 大度之感的独特字体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特点)
(一)过渡: 秦小篆、汉隶 (二)自觉的书法艺术: 魏晋南北朝
1、原因(1)(2)(3) 2、代表:
(三)新高峰: 隋唐
1、代表及其特点: 2、书法理论的成熟
(四)各具情态的宋四家:
1、代表及其特点: 2、时代背景:
9、篆刻与书法、绘画一起开始成为中国古代 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
A、两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 C、明中叶以后 D、西周晚期
10、对中国古代印章艺术发展表述不准确的是: A、有了文字,就形成了印章艺术
B、明代中期,思想活跃、文化自由,篆刻成为中 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C、在篆刻艺术上,秦汉时代是一个标志性的时期 D、其创制以汉字为前提,与书法并称为姊妹艺术
5.观察下列图片:
图一 秦始皇二六年诏铭
图二 柳公权《玄秘塔碑》 图三 王羲之《兰亭序》
请回答:⑴指出上面三副图片所示汉字各是什么书体? ⑵指出上面图片所示那些是实用性文字?那些是自觉的书 法艺术? 答案: ⑴图一是小篆、图二是楷书、图三是行书 ⑵图一是实用性文字;图二、图三是自觉的书法艺术。
第7课文字与书法
书法的发展脉络
①秦汉时期
②魏晋时期
自发阶段 魏晋南北朝 自觉阶段
实用性
李 斯 《 泰 山 刻 石 》
艺术性
魏晋时期书法艺术性出 现的原因??
1.士人表达自我情意; 2.文具的发展改进。
汉 隶
(三)发展历程:
1、自发阶段——秦汉时期:小篆、汉隶具美 感、多为实用性文字
2、自觉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
什么是书法?
所谓书法,从字面上看是书写的规则、法度,写字 的艺术,准确地来说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的线条艺术, 是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一种典型的表现形式。
“写字最容易泄露一个人的个性,所谓“字如其人”,大抵不 诬。如果每个字都方方正正,其人大都拘谨。如果伸胳膊拉腿 的,都逸出格外,其人必定豪放,字瘦如柴,其人必定排骨。 字如墨猪,其人必定“五百斤油”。所以郑板桥的字就应该是 那样倾斜古怪,才和他吃狗肉傲公卿的气概相称。颜鲁公的字 就应该是端庄凝重,才和他临难不苟的品格相合,其间无丝毫 勉强。”
文字)、金文(籀文) 4、春秋战国:文字紊乱 5、秦:“书同文字” 小篆(官)、隶书
秦朝统一文字(以“马” 、“安”两字为例
文字发展到小篆已经是相当规范,偏旁有统一 的样式,后人认为秦小篆笔画委婉曲折,圆润 纤细,布局匀称,具有书法的美感。
秦 李斯 峄山石刻
泰山石刻
一、汉字的发展演变
1、文字起源传说:“仓颉造字” 2、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3、商周:甲骨文(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
柳公权所写楷书,体势劲媚, 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 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 之称。
欧阳询《化度寺碑》 颜真卿《多宝塔碑》 柳公权《玄秘塔碑》
课程资料:复习第7课 汉字与书法我的定稿
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1、渊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 刻画符号 ) 2、商代(甲骨文 )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 3、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 金文 )。
4、春秋战国:对文字做有益尝试,但对汉字任意
减省笔画、紊乱偏旁,造成异体杂出、一字多形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A
B
C
D
11.《楹联续话》卷一:“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 今古竞传八法,酒狂称圣草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 杯”。下列作品与楹联描述的书法风格—致的是
12(2016年全国2卷).下图为三国曹魏《三 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 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 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等混乱状况,削弱了汉字的( 交流功能 )。 5、秦始皇时:推行“ 书同文字 ”,把(小篆 ) 作为统一的文字,后来更简便的(隶书 )也得到
推广。
6、魏晋后,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行书草书 )
通过众多书法家的努力实践,臻于成熟。
◆汉字的演变脉络:
古文字阶段---隶楷阶段 古文字阶段:甲骨文、大篆(金
1、秦汉以前主要实用性文字。
2、魏晋南北朝成为自觉书法艺术
3、隋唐时,书法达到新的高峰,书 法理论日趋成熟。
(1)代表人物
草书大家:张旭、怀素 楷书名家:欧阳询、“颜筋柳骨” (2)风格:或狂放不羁;或注重 规范法度。 (3)背景:国家统一,政治安定, 经济繁荣,思想开放,民族融合, 对外交流。法度和规范成为普遍的 社会需要。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B
A、是国家形成的首要标志;B、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渊源关 系;C、已经全部识读;D、具有相通性,起加强各地联系作用。 2、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措施 (A )
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B、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
C、导致秦朝实行文化专制; 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把柄。 3、书法艺术形成的历史条件有 ( B ) ①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 备了很好的材料 ②知识群体的形成,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艺 术的动力 ③西方书法艺术传播到中国起了推动作用 ④东方审美情趣喜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为 书法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社会土壤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成熟: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甲骨文是一种象形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根据自己的属相,学写甲骨文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பைடு நூலகம்
金文
大盂鼎铭文 大盂鼎,三足圆鼎,西周康王时制器,清 道光初年出土于陕西。鼎腹内壁有铭文19行 291字,记载周康王册命贵族盂的史实。
大盂鼎
③这一时期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书法技 巧创新提供了条件。
二、艺术性——作为书法和篆刻艺术的汉字 2、汉字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1)秦汉:从后人的眼光看,美感;大 多是实用性文字; 自发 (2)魏晋南北朝:汉字发展为自觉的艺术 ①原因和条件: ②代表: ③特点
(3)隋唐时期 ——达到新的高度 ①条件:经济发达;政治统一;文化繁荣;
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A、书法;B、绘画;C、篆刻;D、京剧 9、下列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发展的认识,错误的一项( (
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学反思
第7课《汉字与书法》(岳麓版)教学反思我感觉《汉字与书法》这节课比较成功地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的,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学生的探究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得到了一定的发挥。
现就本课的教学过程及效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教学中的成功之处(1)创设历史情境,引发动机。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将现代与传统勾联,展示中国篆刻艺术;汉字的起源,通过讲述神话传说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增进对汉字的理解;通过展示《兰亭序》等传统书法中的极品之作,在审美情趣中感受古人才智并受到强烈的震撼,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突显历史学科特色。
《汉字与书法》是岳麓版历史中的一节文化课,从知识层面看,与语文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教学设计关键不要变成语文、历史学科“你我不分”,要做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如讲述书艺历程时,结合时代背景谈书法的基本特征,突显学科特色,史味充足。
(3)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本节课的作用。
这是一节展示中国的文字与书法的文化课,通过学习,学生要感悟到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产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自觉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
这样的教学内容,决定了学习过程要经历欣赏—品味—内化—感悟,如果单靠文本素材,难以展示中国汉字与书法的异彩纷呈,绚丽多姿的历史画卷,因而在设计中,搜集了丰富的、多样化的素材,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4)在教学结构的设计上,发掘教材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将教学内容整合成汉字的前天、昨天与今天三个环节,增加了书法命运的思考,通过学生的辩论,让学生在情感上达到升华。
二、教学中的困惑与不足(1)赏析作品环节,学生的审美经验有限,因此,虽然少数同学有精彩的发言,但整体上,课堂发言的气氛不够热烈。
怎样更好地调动学生,引导学生找到更好的知识交叉点和学生兴奋点,使内容丰富不乏味,新颖不老套,有待提高。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第7课汉字与书法
1、秦朝统一文字历史意义:克服了广阔帝国文化交流中的语言障碍和文字障碍,增强了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魏晋书法成为艺术的条件
①字型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是书法艺术形成的前提条件;
②魏晋时期士人群体形成是把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内在
动力;
③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提供了基本条件。
3、时代特征与书风的形成
①唐代国家统一,繁荣强盛,开拓奔放,书法达到新高峰:张旭、怀素的草书狂放洒脱;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注重法度规范,雍容遒劲;
②宋代重文轻武,商品经济繁盛,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书法追求个性与韵味,忽略法度与规范,尚意轻法;
③明朝商品经济繁盛,市民文化发展,书法艺术进一步世俗化、平民化;。
2019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7课 汉字与书法习题 岳麓版必修3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汉字与书法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1.文字发明的意义:它将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
2.文字起源与发展的历程。
(1)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就出现了一些①________,这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2)商周时期:商代的②________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商周时期出现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③________。
(3)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对汉字任意减省④________、紊乱偏旁,造成异体杂出、一字多形等混乱状况,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生产的进步。
(4)秦朝时期:秦始皇推行“⑤______”,以⑥________为基础,统一全国的文字;推广书写简便的隶书。
对⑦________________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答案: ①刻画符号 ②甲骨文 ③金文 ④笔画 ⑤书同文 ⑥小篆 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温馨提示文字统一的意义文字的统一,克服了文化交流中的语言障碍和文字障碍。
有利于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形成国家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从而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应用提升】1.下图是古文字“马”发展演变的过程,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马”字经历了由象形到符号化、由不定型到定型的演变B.甲骨文“马”字线条瘦劲,风格质朴C.金文是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成系统的汉字D.小篆字形规范,是秦朝通行的标准文字解析:根据所学,到目前为止最早的成熟文字是商朝的甲骨文,故C项错误。
答案:C二、书艺历程1.书法艺术发展的历程。
(1)秦汉时期。
A.形成条件: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材料。
B.书法特征: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汉隶雄放洒脱,浑厚深沉。
但它们大多还是①________文字。
(2)魏晋南北朝时期。
必修三高二历史导学案第7课汉字与书法
课型:新授课必修3 第2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制作人授课时间月日编号7【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汉字、书法的起源2、过程与方法:演变的过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中国书法艺术的代表作品【课标和考纲】1.概括汉字、书法的演变过程2.了解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重点难点】1、汉字、书法的起源、演变的过程2、中国书法艺术的代表作品【学法指导】1、导学案上的问题能够提前预习写完,有问题的能够和组内同学讨论,无法解决的课上听讲或质疑老师2、在右侧边栏上要写出你对左侧问题的疑问。
教学流程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1、汉字的发展历程(1)起源:(2)演变:(3)书同文:背景内容:意义2、汉字的演变趋势:3、汉字出现的意义:二、书艺历程1、书法的含义及成为艺术的条件?思维拓展:文字的演变历程:2、书法的发展历程?(秦汉、魏晋、隋唐、宋代、明代)3、书法与篆刻?三、【针对训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经历了约几千年的发展,至今仍充满活力。
下图以“虎”“象”“鹿”“鸟”四字为例,分别体现了“汉字七体”的风采:材料二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A、B、C、D分别指的是哪几种字体?(2)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什么时期?其产生的条件有哪些?请列举出四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
(3)分析出中国印本身所含的三种历史信息。
(4)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名字叫什么?象征了什么?据你推测它属于什么画种?知识归类::唐宋书法艺术特点及原因?知识体系:。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7课汉字和书法复习与练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7课汉字和书法复习与练习1 汉字起源和演变:商甲骨文-商周金文-西周籀文(大篆)-秦统一小篆-汉隶书-三国楷书(钟繇)2、书法艺术发展①秦汉小篆、隶书②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书法艺术:王羲之《兰亭序》③唐达到新高峰:张旭、怀素狂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书法理论④两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各具情态⑤明代平民化、世俗化,强调个性:祝枝山、文徵明3印宗秦汉:中国印章的刻制,常以篆体入印,故称篆刻。
秦汉是标志性时期,明中后叶发展到高潮——文彭4举例说明“六书”造字法。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5、汉字的演变趋势。
汉字的演变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6书法特点①用性---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
②术性---体现了东方审美情趣7行书。
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
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经过东汉至西晋约两个多世纪的演变,书体完全成熟8草书。
特点: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
虽实用性不强,但却是诸书体中艺术性最强的一种。
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
代表人物有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盛唐的张旭、怀素等。
9楷书。
特点:笔画详备,结构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
发展:①始于东汉。
②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代表作有钟繇的《宣示表》和王羲之的《乐毅论》。
③唐代步入盛世,名家群起。
初唐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④唐代以后,渐趋衰弱,但也不乏能手。
如宋代黄庭坚、元代赵孟,明代文徵明。
10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历史。
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
它又称为“玺印”、“印”或“印章”等,这些称呼都因时而异。
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我们现在称为甲骨文)。
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
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
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高一岳麓版必修三历史学案:第二单元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学案序号】7【编写人】马池江【审核人】王家强【课标要求】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篆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重点难点】重点: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书法艺术的发展脉络;难点:书法艺术的特点与时代特征的关系;自学篇知识梳理随堂笔记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可用性、实用性:作为文化知识传播载体的汉字)1.文字的含义:当人们用以交流或记录思想的某个符号(譬如书画、记号)与语言中某个词的音、义相对应,而其形状又基本固定,我们就说这样的符号便是文字了。
2.文字的意义:3. 汉字的发展历程(1)前汉字阶段历程示例①结绳记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易.系辞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之多少,随物众寡”(《易九家言》)②仓颉造字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淮南子·本经》)③新石器时代上的刻画符号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出土于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凌阳河遗址)莒州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2)古汉字阶段历程特点示例①甲骨文(商代)①笔势以方笔居多,字多有棱有角,大小不一,粗细不等(受书写工具影响);②地位:②金文(又名钟鼎文,商、周、秦汉,周为多)①大小匀称,结构日趋方整;②作用:可补史书之缺,正史书之误;③籀文(又名大篆,石鼓文,通行于秦国)①左右均一,稍涉繁复,象形象事之意少,规旋矩折之意多”。
②相传为周宣王太史籀所作,是金文的标准字体;④六国古文①春秋战国时各国使用的文字,由于诸侯纷争,汉字也随时事起伏跌宕⑤小篆(书同文)①圆润纤细,布局均匀②代表:秦·李斯《泰山刻石》思考:1.秦统一文宇的原因有哪些?2.秦“书同文字”有何影响?①结束了中国战国时期汉字使用的混乱状况;②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传播;③;(3)今文字阶段历程特点示例①隶书①相传为秦时一个叫“程邈”的隶人所造,故称“隶书”,是汉代的官方字体。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第7课汉字与书法班级: 姓名: 学号:编者:韩孝圣审核:孟娇时间:12\9\ 19 编号:007 【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的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课前预习案】知识梳理课内探究案一、汉字的起源、演变1.新石器时代(渊源):2.商代(成熟汉字):3.周代(刻在青铜器):4.春秋战国时期:文字混乱5.秦朝:“书同文字”⑴政治条件:⑵标准文字:⑶政治意义:二、书艺历程1.汉字成为书法艺术的条件:(1)材料角度:(2)动力角度:(3)时代背景:(4)文具角度:(5)书法功能: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1.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措施()A.用隶书取代其他文B.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C.导致秦朝实行焚书坑儒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原因2.汉字的演变(以“鱼”字为例)2. 书法艺术发展历程⑴自发阶段——秦汉书法⑵自觉阶段——魏晋以后【表1】阶段时期字体特点自觉阶段秦汉具有书法美感;大多还是实用性文字;小篆:圆润纤细,而已均匀隶书:雄放洒脱,浑厚深沉自发阶段魏晋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虚玄灵动;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隋唐狂放不羁;笔画简约,勾连不断;变化丰富,奔放跃进,最能表达和抒发感情;注生规范法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字形方正,规矩严整;【表2】朝代代表人时代背景书法特征自发阶段宋代明代无⑴结合图片及所学知识,概述汉字演变历程?(4分)⑵从图片中你可以看出汉字演变的规律?(4分)3.书法作品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一定时期的文化总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
4.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秦墓出土了《秦律》,竹简上的文字应该是A.小篆 B.隶书C.金文 D.楷书5.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A. 由大到小B. 由繁到简C. 由象形到会意D. 逐步稳定化、规范化3.书法的特点⑴笔墨黑白空间⑵线条刚柔枯润、自由变化⑶布局疏密得宜⑷具有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三、篆刻艺术的发展1.篆刻与书画并称姊妹艺术2.明中期,一起相得益彰的姊妹艺术6.被称之天下“第一行书”的是王羲之的()A.《兰亭序》B.《九成宫醴泉铭》C.《宣示表》D.《乐毅论》【课堂检测案】1.汉字发展成为书法艺术的原因,不包括A.汉字自身的特点 B.知识群体的形成C.书法工具的改进 D.统治阶级政治的需要2.颜真卿的书法与当时的社会需要密切相关,其最突出的特征是:A.体现了开拓奔放的时代精神 B.讲究法度与规范C.遒劲森严,新意盎然 D.具有平民化、世俗化特征3.宋代书法的特征是:A.潇洒风流,如斜风细雨 B.温柔婉约,如春意柳莺C.讲究法度与规范 D.追求个性,倡导有意无法4.中国古代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并且强调个性化创造是在A.魏晋南北朝 B.唐朝 C.元朝 D.明代5.下列关于书艺发展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秦小篆和汉隶已经是自觉的书法艺术B.书法显现了东方审美情趣C.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D.明代书法强调个性化创造6.下图所示中国古代书体中,艺术性最强的一种是()A. 篆书B. 隶书C. 楷书D. 草书【课后巩固案】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经历了约7000年的发展,至今仍充满活力。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7课 汉字与书法(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案: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含解析)课程标准: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1.文字作用(1)记录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
(2)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
2.汉字演变(1)出现:①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
②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
③商周:“金文”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2)统一:①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文字发展出现混乱状况;秦统一为文字统一提供了条件。
②措施:秦始皇以秦国小篆为基础,推行“书同文字”。
③意义:为隶书推广奠定了基础,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书艺历程1.形成条件(1)单体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提供载体。
(2)士人群体形成,是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动力。
(3)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物质条件。
2.发展历程(1)以笔墨的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
(2)通过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布局,将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内容有机融合,成为表现士人追求自我理想和个性的独特的艺术。
1.对先秦文字的认识(1)甲骨文并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而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2)对秦朝“书同文字”而言,政治上的统一既是其原因,也是其结果。
(3)秦朝的官方文字是小篆而不是隶书。
2.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特征(1)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一种以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遵循一定章法的独特艺术。
(2)汉字书法是一种线的艺术,以自由而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和表达出形体、感情和气势。
(3)它以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形体美、动态美和意境美,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高度的审美价值。
3.如图作品有什么特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颜家庙碑》书法豪迈雄壮,笔画详备,结构严整,重视规范法度。
该书法反映了当时王朝鼎盛,社会安定的现实。
7汉字与书法
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历 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行书第一” 。
王羲之《平安帖》拍出3.08亿天价
张旭《古诗四帖》
怀素《自叙帖》(之一)
盛唐:
颜真卿
《自书告身》
晚年的名作。
此件为1861年英法联
军攻入圆明园之后散 出宫外的。今藏日本 中村不折氏书道博物 馆。 其书法苍劲谨严,沉 稳厚重,字里行间可 体会出颜书行笔的气 韵和结体的微妙变化。
以文学著称,尤以 书法为世所重。为 宋四家之一。黄庭 坚书法的最大特点 是重“韵”,持重 风度,写来疏朗有 致,如郎月清风, 书韵自高。
蔡襄(1012-1067)宋四家中,喜欢写规规矩矩的 楷书。他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 浑厚 端庄,雄伟遒丽。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字识渊博,他 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
中国汉字博物馆
中国国家文字博物馆
文字博物馆前的字屏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一、汉字演变
1、新石器时代:刻画符号 2、商朝: 3、商周: 甲骨文 金文
4、春秋战国: 字体混乱 5、秦朝: 小篆、隶书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
1、书法成为艺术的原因: 汉字结构:字形丰富,容易用笔墨的黑白空间和 线条的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 知识群体:借书法追求意境、神韵、风骨。 书写材料:笔墨纸张的改进。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黄州寒食诗贴》:共25 行,129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 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 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
黄庭坚 (1045--1105)
柳公权 玄秘塔碑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泰山石刻
峄山石刻
秦小篆特点:圆润纤细,布局均匀。
隶书
汉隶特点:雄放洒脱,浑厚深沉。
一 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
刻画符号 甲骨文
金文 籀文 小篆 隶书
二、书艺历程
1.魏晋以前: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秦篆、汉隶特点? 2.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条件?
①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其准备了材料; ②知识群体的形成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的动力; ③魏晋社会危机加深,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他 们通过书法表达自我理想; ④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
4、什么时候书画家开始用印章给书画作品加印?什么 时候篆刻才与书法、绘画一起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 组成部分? 宋元以后;明中叶以后
浏览历代书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 宋人尚意,元、明尚态”为精辟的总结, 对此 当如何理解?
(1)晋人尚韵——晋代书法流美妍媚,风流潇洒,反映了士大夫阶 层的清闲雅逸,流露出一种娴静的美。 (2)唐人尚法——唐代书法法度严谨、气魄雄伟,表现出封建鼎盛 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具有力度美。 (3)宋人尚意——宋代书法纵横跌宕、沉着痛快的书风,正是在 “国家多难而文运不衰”的局面下,文人墨客不满现实的个性书 法,以书达意,表达一种心境。 (4)元、明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停滞不前,江河日下,反映在书法 上则是崇尚摹古,平庸无奇。 (5)至于明末书坛“反流俗”的狂飚,以及清代后期崇尚碑版金石 之风的兴起,正如地下奔突的岩浆,黑夜中闪掣的电光或是火石, 折射出一个社会巨大变动的征兆。真所谓“披图幽对,思接千 载”。
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促进社会的进步, 有利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一、 文字的发展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圣 王羲之像
王羲之故居——洗砚池 洗砚池 王羲之故居
王羲之故居位于山东省临沂市,为古典园林式建筑。 王羲之故居位于山东省临沂市,为古典园林式建筑。
《 兰 亭
飘 若 浮 云 、 若
序 》
“
兰亭
平安帖》 王羲之 《平安帖》 释文: 释文:此粗平安修 载来十余口口人近 集存想明日归复悉 口口由同增慨。 口口由同增慨。
• 米芾
• 用笔丰肥豪 健,宽绰疏 朗,字态奇 逸超迈 米芾《珊瑚复官二帖》 宋 米芾《珊瑚复官二帖》
•
蔡襄,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 蔡襄,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 米之前。宋四家中, 米都以行草、 米之前。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 见长,而蔡襄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 见长,而蔡襄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他的书法 浑厚端庄,雄伟遒丽。蔡襄为人忠厚正直, 浑厚端庄,雄伟遒丽。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字识 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 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
三苏祠是北宋著名 文学家苏洵、苏轼、 文学家苏洵、苏轼、苏 辙父子三人的故居, 辙父子三人的故居,位 于四川眉山市。 于四川眉山市。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诗词均感情豪迈奔放,流畅洒脱。 诗词均感情豪迈奔放,流畅洒脱。 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 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 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 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 米芾并称“宋四家” 米芾并称“宋四家”。
欧阳询《化度寺碑》 欧阳询《化度寺碑》
书 的 登 峰 造 极 之 作 , 欧 阳 询
《 九 成 宫 醴 泉 铭 》 可 谓 欧 体 楷
唐 . . . .
“颜体”肥硕丰润、 颜体”肥硕丰润、 颜体 刚健雄强、 刚健雄强、显出 雍容大度的气派
神 采 飞 动 , 笔 势 雄 奇 , 姿 态 横 生 , 得 自 然 之 妙
怀素食鱼帖
欧阳询,唐初书法家。 欧阳询,唐初书法家。 据史书载,欧阳询“ 据史书载,欧阳询“虽貌 甚寝陋,而聪明绝伦, 甚寝陋,而聪明绝伦,读 书即数行俱下,博览经史, 书即数行俱下,博览经史, 尤精‘三史’” ’”。 尤精‘三史’”。早年他 专学二王(羲之、献之) 专学二王(羲之、献之) 书,并吸取六朝北派诸家 的长处,勤学苦练, 的长处,勤学苦练,融会 贯通,独创一派书风, 贯通,独创一派书风,其 书以“险劲瘦硬” 著称, 书以“险劲瘦硬” 著称, 史称“欧体” 史称“欧体”。欧体开创 了唐代楷书的先端, 了唐代楷书的先端,对后 世影响大,他与虞世南、 世影响大,他与虞世南、 褚遂良、薛稷并称为“ 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唐 初四大书家” 初四大书家”。
《黄州寒食诗贴》苏轼 黄州寒食诗贴》 天下第三行书” “天下第三行书”
苏 东 坡 仅 存 的 一 幅 行 草 作 品
黄庭坚《黄州寒食诗卷跋》 黄庭坚《黄州寒食诗卷跋》
黄庭坚, 黄庭坚,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书法的最大特点 是重“ 持重风度, 是重“韵”,持重风度, 写来疏朗有致,如郎月 写来疏朗有致, 清风,书韵自高。 清风,书韵自高。
张旭 《肚痛帖 》
释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 释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 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 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
千金帖》 怀 素《千金帖》
中国唐代书法家。 中国唐代书法家。俗 姓钱,字藏真, 姓钱,字藏真,零陵 (今湖南长沙)人。 今湖南长沙) 自幼出家为僧, 自幼出家为僧,刻苦 临池,采蕉叶练字, 临池,采蕉叶练字, 秃笔成冢,经禅之馀, 秃笔成冢,经禅之馀, 从事艺文,喜好草书。 从事艺文,喜好草书。 好饮酒,酒酣与发, 好饮酒,酒酣与发, 於寺壁裹墙, 於寺壁裹墙,衣裳器 无不书之, 具,无不书之,与张 旭合称“颠张狂素” 旭合称“颠张狂素”。 史称“草圣” 史称“草圣”。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课
课标的要求: 课标的要求:
汉字与书 汉字与书法
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 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 汉字起源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汉字可用可赏) (汉字可用可赏 汉字可用可赏
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文字的实用性 文字的实用性) 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文字的实用性
仓颉
根据以上两段材料,你认为文字是怎样产生的 有什么意义? 根据以上两段材料 你认为文字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意义 你认为文字是怎样产生的 有什么意义? 文字是劳动人民在劳动的过程中共同创造的. 文字是劳动人民在劳动的过程中共同创造的 文字的发明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 文字的发明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 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石破惊天的大事, 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石破惊天的大事,它将人们的 思维、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 思维、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 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 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
颜 真
天 下 第 二 行 书 ”
卿 《 祭 侄 文 稿 》
“
《玄秘塔碑》(局部) 玄秘塔碑》 局部)
柳公权所写楷书,体势劲媚, 柳公权所写楷书,体势劲媚, 所写楷书 骨力道健。较之颜体, 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 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 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 之称。 之称。
我国的书法历程经历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的社会环境如 我国的书法历程经历了哪些阶段? 书法有什么特点? 何?书法有什么特点?举出每个时期的书法艺术的突出代 表人物及其作品和特色。 表人物及其作品和特色。 宋代: 宋代: 社会环境:政治:宋代加强中央集权后,重文轻武( 社会环境:政治:宋代加强中央集权后,重文轻武(杯 酒释兵权,机构繁冗), 酒释兵权,机构繁冗), 经济:市民阶层兴起, 经济: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坊市的界限消失,瓦子, 清明上河图》 (坊市的界限消失,瓦子,《清明上河图》等) 文化:宋明理学, 文化:宋明理学,强调心境和意趣 特点: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追求有意无法。 特点: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追求有意无法。 代表人物: 宋四家” 苏轼、黄庭坚、米芾、 代表人物:“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本经训》 《淮南子·本经训》中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 淮南子 本经训 中说: 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 鬼夜哭。” 鬼夜哭。 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 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上一点 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 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 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 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中 国文字的来由,恐怕逃不出这例子。 国文字的来由,恐怕逃不出这例子。 —《鲁迅 门外文谈》 门外文谈》 《鲁迅·门外文谈
隶书
我国的书法历程经历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的社会环境如 我国的书法历程经历了哪些阶段? 书法有什么特点? 何?书法有什么特点?举出每个时期的书法艺术的突出代 表人物及其作品和特色。 表人物及其作品和特色。 秦汉时期 社会环境:政治上国家刚统一,文化上刚实现 书同文字” 文化上刚实现“ 社会环境:政治上国家刚统一 文化上刚实现“书同文字” 特点:具有了书法的美感, 特点:具有了书法的美感,但以自发的实用性为主 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李斯 作品: 泰山刻石》 作品:《泰山刻石》 特色: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骨气丰匀,方圆绝妙。 特色: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骨气丰匀,方圆绝妙。
宋徽宗书法——瘦金体 瘦金体 宋徽宗书法
笔画瘦细而有弹性、 笔画瘦细而有弹性、 字形一般呈长形、 字形一般呈长形、张 弛有度、有秀美雅致、 弛有度、有秀美雅致、 舒畅洒脱的感觉,通 舒畅洒脱的感觉, 篇法度严谨、 篇法度严谨、一丝不 苟。
我国的书法历程经历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的社会环境如 我国的书法历程经历了哪些阶段? 书法有什么特点? 何?书法有什么特点?举出每个时期的书法艺术的突出代 表人物及其作品和特色。 表人物及其作品和特色。 明代 社会环境:明代商品经济发展,经济文化中心荟萃,书 社会环境:明代商品经济发展,经济文化中心荟萃, 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 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 特点: 特点: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代表人物:祝枝山、文徵明等。 代表人物:祝枝山、文徵明等。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羲之 草书
我国的书法历程经历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的社会环境如 我国的书法历程经历了哪些阶段? 书法有什么特点? 何?书法有什么特点?举出每个时期的书法艺术的突出代 表人物及其作品和特色。 表人物及其作品和特色。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 社会环境:政治上一统,经济上繁盛,文化上繁荣, 社会环境:政治上一统,经济上繁盛,文化上繁荣,思想 也开放,兼收并蓄,是中国君主专制社会发展的巅峰,书 也开放,兼收并蓄,是中国君主专制社会发展的巅峰, 法也体现出大国盛世气象。 法也体现出大国盛世气象。 特点:新的高峰,或狂放不羁,极尽张扬个性之能事; 特点:新的高峰,或狂放不羁,极尽张扬个性之能事;或 雍容大度,力求建立新的法度。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 雍容大度,力求建立新的法度。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 代表人物及作品和特色:张旭、怀素的草书狂放不羁; 代表人物及作品和特色:张旭、怀素的草书狂放不羁; 颜体 颜筋柳骨
蚕 桑 丝 裘 衣
与纺织有关的甲骨文字
鼠
虎
牛
兔
甲 骨 文 中 的 十 二 生 肖
龙
马
蛇
羊
鸡
猪
猴
狗
金文、 金文、铭文 钟鼎文
西 周 毛 公 鼎 铭 文
小篆
廿六年皇帝尽 并兼天下诸侯 黔首大安立号 为皇帝乃诏丞 相状绾法度量 则不壹歉疑者 皆明壹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笔画粗细均等、讲究均匀对称、 笔画粗细均等、讲究均匀对称、能给人以整齐美
图为半坡、马家窑、姜寨等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陶文。于省 图为半坡、马家窑、姜寨等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陶文。 +,十作 吾先生考证: 五作× 七作+,十作|,二十作||,示作T, 吾先生考证:“五作×,七作+,十作 ,二十作 ,示作T, 矛作↑等 我认为这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 矛作 等……我认为这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 我认为这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