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美术选修书法:汉字与书法文化
人教版高中美术选修书法:汉字与书法文化

(商代)甲骨文特点:毛笔书写的点画流畅而且富有粗细 变化;刻画痕迹尖劲挺拔,准确细致。
书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作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成熟体系。
金文是铭刻在古代一切铜器上的文字,西周和春秋
时期,各诸侯国的字体有些区别,出土的各种铜器上铭刻 的文字并不通用,年代不同也有所变化。
291
表是布
青(
。
西 周 金 文 书 法 中 沉 稳 凝 重 风 格 的 典 型 代
局 和 谐 , 体 现 了 端 庄 雄 浑 的 王 室 风 范 ,
《 大 盂 鼎 铭 文 》 制 作 精 美 , 字 形 严 谨 ,
个 字 。
铜 器 中 最 大 的 一 件 。 鼎 内 腹 壁 有 铭 文
大 盂 鼎 铸 造 于 西 周 前 期 , 是 现 存 周 代
汉字起源的传说
相传上古黄帝时, 史官仓颉根据日月星 仓颉造字虽只是传说,但据考证,仓颉可能是对汉字 辰、鸟兽足迹等自然 进行整理和规范的第一人。图为传说中的仓颉造字台。 景物创造了汉字。
自主阅读课本第一部分:汉字的起
源与书法的产生
• 回答下列问题:
•
1.汉字源于何时?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六千年以前。
•
2.什么是书法?
•
中国书法是一门使用特定的工具材料——毛笔、墨和宣纸,通过对 汉字进行创造性书写来表现作者抽象审美意趣的艺术。
•
3.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学习汉字在古
文字阶段(即秦朝以前)的发展过程。
新石器时代出现的刻画符号,应该就是汉字的原始形态。
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符号
图为半坡、马家窑、姜寨等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陶文
西 周
) 大 盂 鼎
《书法》选修课课程教学大纲

《书法》选修课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书法》课程编号:16070037学分:2学分学时:26学时(理论教学:16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相关课程:艺术设计类专业有《室内设计》等适用专业:全院所有专业第一部分理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目标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既是知识、修养课,同时又有工具课的特点,是面向全院所有专业学生的公共选修课程。
2.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作为知识课,使学生了解书法艺术的性质、特点;了解书法历史概况;了解主要书体的艺术特点和书写技法;掌握书法美学的基础理论,鉴赏书法作品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3.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书法中包含的哲理,陶冶情操,培养想像力,形成大局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
主要采用课堂讲解和教师示范的教学方法,应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书写示范和作品赏析。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一)书法艺术绪论(2学时)1.内容及要求:掌握汉字的实用性和艺术性;理解书写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律;了解如何欣赏书法作品。
2.重点:汉字的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关系及演变。
3.难点:书写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律。
(二)工具与材料的准备(2学时)1.内容及要求:掌握笔、墨、纸、砚的使用和特点笔;理解笔的分类,笔的挑选,笔的保养;了解纸和墨的分类、挑选、使用、保管。
2.重点:笔、墨、纸、砚的使用和特点笔。
3.难点:笔、墨、纸、砚的使用和特点笔。
(三)执笔与运笔(2学时)1.内容及要求:掌握写字姿势与执笔方法;理解枕腕、悬腕、悬肘的运笔;了解三指执笔与四指执笔法。
2.重点:写字姿势与执笔方法。
3.难点:灵活掌握枕腕、悬腕、悬肘的运笔要诀。
(四)笔法原理(2学时)1.内容及要求:掌握中锋用笔、藏锋与露锋、提按顿挫;。
理解中锋用笔、侧锋与偏锋。
2.重点:中锋用笔、藏锋与露锋。
3.难点:提按顿挫的笔法原理。
(五)毛笔的笔画分析及写法(2学时)1.内容及要求:掌握点、横、竖、撇、捺、折、钩、提的写法和运用。
汉字与书法文化2

选修模块教案(书法)
汉字与书法文化(二)
教学目的:了解书法的实用价值与艺术特征以及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书法的实用价值与艺术特征。
教学难点:书法的实用价值与艺术特征。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书法的实用价值与艺术特征
⑴书法的实用价值
书法是用特定的工具和技巧对汉字进行创造性书写,始终与文字的实用价值紧密结合在一起。
①历代统治者歌功颂德的文字通过碑刻铸造保存;
②书籍、公文、佛经以及私人书信、手稿等内容;
③专供欣赏收藏的书法作品。
书写内容的可读性仍是书法艺术的首要原则。
⑵书法的艺术特征
审美价值与技法原则
技法分为笔法、结字、章法三个部分。
技法原则与作者的审美意趣的融合统一,便是书法最主要的艺术特征。
2、书法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中国的汉字能够从实用书写中发展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
她代表了中国民族艺术特征的核心精华。
书法艺术受到周边国家普遍的认同和传播,如日本和朝鲜。
古老而又生机蓬勃的书法艺术不仅是世界认识中国文化的一个热点,同时也正在为世界艺术增添着绚丽的光彩。
三.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高中美术人教版书法《第一课 汉字与书法文化》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美术人教版书法《第一课汉字与书法文化》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学生掌握汉字的起源、演变和各种字体的基本特征,认识汉字是古代先民观察自然、生活并与思维结合的产物,体现了高度的想象力和创造智慧;掌握书法和篆刻艺术的发展脉络,比较和欣赏历代书法名篇,结合历史时代特点和书法家的个性特征、品德精神等品读书法作品,感受书法艺术之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认识汉字、书法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艺术是技艺、才学、品德等的综合体现,领悟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综合性和深厚底蕴。
2学情分析
概述汉字的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书法是才学、技艺、品德的综合体现,在其表象之外的文化精神是其作为艺术存在的根本,否则,只是一个书匠而已。
对于传统书法艺术,我们要珍惜、保护,继承。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法基本特征、发展脉络
教学难点:书法的基本特征
4教学过程
4.1激情导入
新设计
课前情境营造:各种字体和书法作品欣赏。
发给教材,字帖,说明是岳麓版必修三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单元,分好组。
课堂导入:同学们,从刚才展示的视频资料中,你获得的主要感受是什么?(汉字形态之美、书法之美)。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书法》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书法)(选修)》编写说明刘恒本教材以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书法的基本原理及主要书体的技法原则为基本内容,力求利用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中国的书法艺术形成概括、准确的认识和比较详细的了解,对于常见、常用的隶书、楷书和行书三种书体的书写技法具有基本的理解及实践经验。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简要地掌握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概况、主要书体的基本特征及历史上著名书法家的风格特点与代表作品;能够运用书法专用概念、术语结合书法作品进行描述、评论或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独立完成隶书、楷书及行书的简单作品创作。
同时,教材还结合每课的具体内容,适当地介绍与书法艺术密切相关的文史知识、历史文物知识及文房四宝知识,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达到培养学生了解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具备欣赏和简单分析古今书法作品的基本能力,为今后能够继续深人从事书法学习与书法实践打下基础。
在课程设置与分配上,本教材采取知识介绍与技能训练并重的方式,教材分为3个单元共18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内容是书法文化与书体源流知识,分为5课时。
通过对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种书体的发展演变过程,基本风格特点及相关知识的介绍,并配以大量作品附图,使学生对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获得一个比较全面和准确的了解,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书法基本特点、著名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品形成具体的认识,并熟悉书法专用的概念、术语及表述方式。
第1课《汉字与书法文化》本课分三部分:“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产生”主要对汉字早期发展与篆书的各种类型进行介绍;“书法的实用价值与艺术特征”介绍书法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的法则规范;“书法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主要介绍书法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表现以及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第2课《隶书源流与赏析》本课分三部分:“隶书的产生”介绍隶书形成过程以及基本特点;“汉代隶书的辉煌”介绍汉隶的成就及主要作品;“隶书的复兴”介绍清代以来隶书的繁荣情况及代表性书法家和作品。
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件(共54张PPT)

时期 秦 汉 魏晋 南北 朝
特征 小篆圆润纤细, 布局均匀 隶书雄放洒脱, 浑厚深沉 行书虚玄灵动
成因
书法名家 及作品 李斯《泰山刻石》 《石门颂》
备注
实用性 文字 书法艺 术的定 型时期
汉末社会危机; 士人群体形成; 笔墨纸张等文具改进 王朝鼎盛, 政治、经济繁荣
王羲之《兰亭序》
草书:狂放不羁; 隋唐 楷书:注重规范 法度
课标要求:
•掌握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汉字?
• 汉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 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 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为上古时代的华夏 族人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 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 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才被取名为 “汉字”,至唐代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 字体标准——楷书。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 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 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有 学者认为汉字是维系中国南北长期处于统 一状态的关键元素之一,亦有学者将汉字 列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中国历代皆以汉字 为主要官方文字。
唐 张旭《古诗四帖》
“ 伏 如 虎 卧 , 起 如 龙 跳 , 顿 如 山 峙 , 控 如 泉 流 ”
• 张旭,唐人,生卒年不详。为人洒 脱不羁,豁达大度,才华横溢。与 李白、贺知章相友善,杜甫将他三 人列入“酒中八仙”。是一位极有 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 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 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 的雅称。 • 杜甫诗云:“张旭三杯草圣传,脱 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 烟” 。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 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 绝”。 • 韩愈评价张旭:“喜怒……忧悲…… 怨恨……酣醉……有动于心,必于 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 鸟兽虫鱼、……风雨水火……可喜 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 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 名后世。”
人教版高中美术课——《汉字与书法文化》

也有人怀疑历史上是否有仓颉其人,但 我们认为,仓颉本人的有无并不重要,即 使当时没有叫“仓颉”的史官,也应该会有叫别的名字的史官来做这样的工作。
汉字与书法文化
(一)汉字之美
• 汉字的起源始于象形。源于此,中国汉字 从雏形到成熟的各个时期,都蕴含着丰富 的绘画元素,故美由此与汉字如影随形。 加上书写者运用具有丰富表现力的工具, 通过一定的技法在书写时注入自身的感情 理念,因而汉字的各种各样的美感就产生 了。书法艺术就这样诞生了。
(二)书法的含义
半坡 (6000年)
贾湖(8000年) 双墩(7000年) 龙虬庄(4500年)
柳林溪(7000年) 杨家湾(6000年)
庄桥汶(5000年)
从8000多年的贾湖刻符到4000多年的柳湾、丁公刻符,呈现明显的辐射状。但准确的来说,汉字仍然是属于多源头的。
• 贾湖刻符
非官方部分解读: 1排1列:目,1排3列:甘 2排1列和2排4列:一,2排2列:二,2排3列:八 1排4列:十,1排2列:廿(niàn) 3排1列:一解为夭(与甲骨文中相似);另一解为鹤
(左上为张嘴鸣叫的头部,中上为翅膀。) 3排2列:门,4排3列:日,4排4列:田 3排4列:乙(刻在疑似印章上,可能为该氏族的姓。)
距今8000多年,共17个字符(另有4例疑似)
从广义上来讲,贾湖刻符是汉字最原始的形态。从狭义上来讲,贾湖刻符是汉字最早的雏形。
特别介绍:贾湖遗址
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村。经炭14、释光测年结果显示 其距今约9000―7500年。其中重大发现包括: ➢ 世界最早的文字符号。共17例,龟甲上9例,骨器
2019年高中美术 第1课 书法概述PPT(共62张PPT)精品物理

三、魏晋:逍遥人生
晋 王羲之:兰亭叙
11/62
三 、 魏 晋 : 逍 遥 人 生
12/62
三 、 魏 晋 : 逍 遥 人 生
13/62
三 、 魏 晋 : 逍 遥 人 生
14/62
四 、 唐 : 大 唐 盛 世
15/62
四 、 唐 : 大 唐 盛 世
16/62
四 、 唐 : 大 唐 盛 世
58/62
一、笔法——侧锋练习
59/62
一、笔法——落笔方向
60/62
一、笔法——提按
61/62
一、笔法——提笔位置
62/62
17/62
四、唐:大唐盛世
18/62
四 、 唐 : 大 唐 盛 世
19/62
五 、 宋 : 写 意 人 生
20/62
五 、 宋 : 写 意 人 生
21/62
五、宋:写意人生
22/62
五 、 宋 : 写 意 人 生
23/62
六 、 元 : 回 归 田 园
24/62
六 、 元 : 回 归 田 园
指:捻管 掌:翻、覆 腕:转腕 臂:平动
52/62
一、笔法——笔杆、笔锋运动
笔杆:左、右、上、下倾
笔锋:中锋、侧锋、偏锋
53/62
一、笔法——笔杆、笔锋运动
笔锋:裹毫,铺毫,绞锋
54/62
一、笔法——点画形状
55/62
一、笔法——点画形状
56/62
一、笔法——中锋练习
57/62
一、笔法——中锋练习
3/62一 、 先 秦—秦:远
古
的
足
音
甲 骨 文
4/62
一 、 先 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书最初是从对隶 书的简便快速书写中逐 渐形成的,被称为章草 或隶草。
思考:
今草
狂草
现在,在office软件的运用中,所用到的宋体、仿宋体、黑体、行楷等
字体,是我们今天所学的书法中的书体吗?
(美术字)
自主阅读课本第二部分内容:书法的实用
价值与艺术特征
• 回答下列问题:
•
1.书法的实用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记录事件(歌功颂德);印刷术发明前语言文字的传播(靠抄写); 虽然唐代以后出现了 大量专供欣赏、收藏的书法作品,但书写内容的可 读性仍然是书法艺术的首要原则。
2.书法的技法主要包括哪几个部分?
书法的技法主要包括:笔法、结字和章法三个部分。
思考:
影响同学们现在书写美观性的最主要的书法 技法是哪个?(结字)
•
2.什么是书法?
•
中国书法是一门使用特定的工具材料——毛笔、墨和宣纸,通过对 汉字进行创造性书写来表现作者抽象审美意趣的艺术。
•
3.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学习汉字在古
文字阶段(即秦朝以前)的发展过程。
新石器时代出现的刻画符号,应该就是汉字的原始形态。
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符号
图为半坡、马家窑、姜寨等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陶文
小篆笔划圆转,写起来较费力,书写作为交流思想的工具, 简便易行是人们对它的基本要求,所以由篆变隶,由隶变楷是很 自然的发展趋势。
从战国后期开始,人们对篆书的结构和书写方法进行了简化、 改造,形成了一种新的书体——隶书。
随后又从隶书中演变出草书、楷书和行书三种书体。至此,
汉字的结构特征基本固定下来。
天干
文
字
落
内
款
容
米字格
地支
在书写时,对点画位置和 字形结构的安排。
自主阅读课本的第三部分:书法
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回答问题:
书法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体现在哪些方面?
国内方面:
•
a.书法与汉字密不可分,这是中国文化独有的现
象。书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挖掘和表现了汉字本身所
具有的审美价值,而且通过书法技巧的不断演变,又进一
特征。书法中对技巧规范有严格要求,同时又要求作者在
原则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变化。
国际方面:
•
自古以来,凡是接受汉文化(特别是汉字)并受其影
响的其他民族或国家,无一例外地都接受了书法艺术,这
也说明了书法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四、课堂小结
我国书法历史悠久,书体大致可分为: 篆书(大篆、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பைடு நூலகம்、今草、狂草)
大篆的含义:
广义的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和六国文字。
大篆特点:a.线条化;笔势圆整,线条匀圆。
b.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 开始摆脱象形的拘束,打下方块汉字的基础。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了文字——小篆。 小篆特点:字体严整清秀,别具刚劲圆润之美。
《泰山刻石》(相传是玉筋篆的创始者李斯所书):
字形严谨,结构圆长,笔画平直匀称,无起止之迹,古代 以玉筋形容这种书体,称为“玉筋篆”。
刻画符号特点:象形字,带有图画性
(商代)甲骨文特点:毛笔书写的点画流畅而且富有粗细 变化;刻画痕迹尖劲挺拔,准确细致。
书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作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成熟体系。
金文是铭刻在古代一切铜器上的文字,西周和春秋
时期,各诸侯国的字体有些区别,出土的各种铜器上铭刻 的文字并不通用,年代不同也有所变化。
步推动了汉字形体结构和书体种类的丰富。
•
b.书法将实用书写发展成为艺术活动,并且借此
表现出作者的审美追求,这种善于利用日常生活内容来提
高个人修养的做法,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和生活
态度,同时也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注重自然适意,讲究个人
修养,追求天人合一等思想的具体体现。
•
c.书法艺术具有简单形式与丰富表现高度统一的
291
表是布
青(
。
西 周 金 文 书 法 中 沉 稳 凝 重 风 格 的 典 型 代
局 和 谐 , 体 现 了 端 庄 雄 浑 的 王 室 风 范 ,
《 大 盂 鼎 铭 文 》 制 作 精 美 , 字 形 严 谨 ,
个 字 。
铜 器 中 最 大 的 一 件 。 鼎 内 腹 壁 有 铭 文
大 盂 鼎 铸 造 于 西 周 前 期 , 是 现 存 周 代
西 周
) 大 盂 鼎
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字自成 体系——楚简字体。
楚简字体是战国时期各 诸侯国字体中最精丽清新的 面貌之一。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书迹,是现存我国最 古老的石刻书迹,后来秦朝统一的字体小篆就是以石鼓文 为基础整理改造而成。石鼓文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
《石鼓文》特点:用笔流畅稳健,结字均衡平正, 体现出一种成熟而有秩序的美感。
汉字起源的传说
相传上古黄帝时, 史官仓颉根据日月星 仓颉造字虽只是传说,但据考证,仓颉可能是对汉字 辰、鸟兽足迹等自然 进行整理和规范的第一人。图为传说中的仓颉造字台。 景物创造了汉字。
自主阅读课本第一部分:汉字的起
源与书法的产生
• 回答下列问题:
•
1.汉字源于何时?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六千年以前。
宋体、仿宋体、黑体属于美术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