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城乡建设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安城乡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取向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目标,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推动城镇化”的总体思路不动摇,促进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共融,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12355”战略,探索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长效机制,走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逐步构建与市域经济相适应的规范有序、分工明确、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城乡网络体系。

二、总体目标
实施新型城镇化“12355”战略,即:到2012年建成1座城区人口40万以上的中心城市(广安主城区),建成2座城区人口10万以上的中心辅助城市(华蓥市区、前锋―代市工业集中区),建成3座城区人口15万以上的组团城市(岳池、武胜、邻水县城),建成5座城镇人口5万以上的小城镇(花桥镇、烈面镇、石垭镇、丰禾镇、罗渡镇),打造全国生态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最佳旅游城市、环保模范城市5大“名片”。

全市城镇化率年均增长2.5个百分点,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05平方公里以上,乡镇建成区面积达60平方公里以上,城镇面貌一年有新变化,三年有新突破,五年上新台阶。

全市城镇综合承载能力、集聚能力、辐射能力明显增强,城镇空间和功能布局明显优化,城镇体系明显健全,与全省及全国城镇化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

三、建设重点
按照“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效能”的要求,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着力抓体系建设、优化发展布局,重点抓中心建设、提升辐射能力,统筹抓城乡建设、改善城乡环境,突出抓功能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努力打造现代城镇,统筹城乡长远发展,实现公众普遍受益。

(一)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遵循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从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出发,综合考虑交通区位、历史基础、空间布局、示范带动等因素,加快推进主城区、县城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城乡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主、二辅、三组团、多节点”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1.突出“一主、二辅、三组团”建设城镇,实现“多亮点”发展。

“一主”,即:广安主城区。

依托广渝高速公路、广前高等级公路、襄渝铁路、兰渝铁路、重庆国际机场等区域交通网络,努力把广安主城区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山水特色明、文化品位高、配套功能全、聚合能力强的红色精品旅游城市。

“二辅”,即:华蓥市区、前锋―代市工业集中区。

实施“以业兴城”战略,大力转化华蓥山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华蓥山矿产资源,壮大能源、建材、化工、机械加工、旅游等五大产业,将华蓥市建成旅游中心,将前锋─代市工业集中区建成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整体联动的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实现工业发展、旅游开发与城镇建设的有机融合。

“三组团”,即:岳池、武胜、邻水县城。

将三县城建成区域中心城市与各乡镇的联结点,着力提高县城的内涵质量,壮大城镇综合实力,强化县城在县域的中心城镇功能,积极接纳区域中心城市对县域的辐射,带动重点中心镇发展,实现广安、岳池、武胜、邻水城市组团式扩张。

2.依托“四纵、三横、二河流”带动城镇,形成“多节点”网络。

“四纵”,即:依托兰渝铁路、国道212线带动万隆、万善、烈面、金牛等周边乡镇发展;依托襄渝铁路、渠华路(能源干道)带动前锋、广兴、观阁、庆华、高兴等周边乡镇发展;
依托达渝高速带动柑子、观音桥、合流、四海、坛同等周边乡镇发展;依托南渝高速、省道203线带动坪滩、街子、齐福、罗渡、溪口等周边乡镇发展。

“三横”,即:依托省道304线带动丰禾、袁市、桂兴、天池、新桥、代市、观塘、普安、华封、万善、胜利等周边乡镇发展;依托广南高速带动顾县、枣山、花园等周边乡镇发展;依托兰渝铁路支路带动酉溪、龙孔、石垭等周边乡镇发展。

“二河流”,即:依托嘉陵江带动烈面、龙女、石盘、中心等周边乡镇发展;依托渠江带动肖溪、石笋、明月、永兴等周边乡镇发展。

到2012年,165个(不含4个县城所在地以及前锋、代市和新桥)乡镇形成一镇一业、一镇一品特色,努力建成农副产品加工、生产集散地、乡土旅游、现代农业观光地,建成区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以上,人口70万以上。

(二)打造广安中心城区。

坚持“东扩西进、跨江发展、沿江开发”的思路,向东扩展东南和白塔片区、向西开发枣山片区、跨渠江发展奎阁片区、沿渠江和西溪河打造滨江特色景观,建成成渝经济圈的重要城市、川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

充分利用广安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实现产业规模、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的持续扩张,强化辐射带动功能。

到2012年,广安城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人口40万人,构筑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雏形。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市政设施建设,建成金安大道延长段、胜利大道、解放大道、枣山迎宾大道、滨江大道、洪洲大道延长段(城北汽车站至渠江一桥)、奎阁大道(奎阁公园至坳盆)等城市大道,建成渠江奎阁大桥(渠江一桥)、滨江大桥(广安中学至白塔公园)、凌云桥和渠江五桥(中桥组团至坳盆组团),建成内(洪洲大道―渠江大桥―广前路―金安大道)、外(东起坳盆、南至广渝高速、西至广南高速、北到佛手山,包括主城区、小平故居保护区、奎阁、坳盆、中桥组团、枣山组团)两条环线,形成城市市政设施配套体系。

加快枣山火车站广场、行政服务中心、体育场、城乡规划展览馆、博物馆及供水、污水处理、
垃圾处理、市场、学校、电力邮电通讯等公共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增强城市承载能力。

2.完善城市功能分区。

依照组团式结构,合理功能分区,整体规划布局,精心打造城市政治文化区、商贸服务区、旅游观光区和新兴工业区。

以城市改造为突破,加快市体育场、恒大纺织厂片区和龙马商业城改造,打造商业中心;以发展服务业为重点,加快仿古旅游、商贸购物、特色餐饮、娱乐休闲(不夜城)、群众文化活动等专业特色街区;以兰渝铁路建设为契机,加快枣山片区配套建设,打造物流配送中心;以夯实经济基础为支撑,打造新桥能源化工集中发展区。

3.推进城市扩容提质。

有效运用市场手段,加快开发东南片区、白塔片区、枣山片区、奎阁片区、岔马路片区,扩大城市规模。

完善以渠江为纽带的城市中心区,打造思源大道、渠江滨江路、西溪河滨河路景观带;加强环境整治与景观特色保护,在加大老城区改造力度的同时,注重延续城市传统社会文化特色,建设白塔公园、平安公园、兔儿山公园、西溪峡公园、萃屏公园、奎阁公园和百花山湿地公园,提升城市品位;强化城市风貌特色研究,体现川东民俗风情,实现总体规划与单体设计相协调,展现红色旅游文化,力求把街道景观、建筑单体、城市干道塑造为科学与美学的完美结合,提高城市艺术水平。

(三)强化县(市)城区建设。

按照“以主城区带动小城镇,以小城镇补充主城区”,以城市集群发展为主体形态,以提升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优先发展中小城市,集约发展小城镇。

华蓥市要以经营华蓥山品牌为重点,打造生态旅游城市,到2012年建成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人口10万人;岳池县城要围绕挖掘川东农家文化内涵,大力发展农家文化旅游产业,到2012年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人口20万人;武胜县城要围绕构建“西部啤酒城”和发展农产品加工基地,到2012年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人口15万人;邻水县城要围绕打造重庆市民休闲度假的“后花园”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到2012年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人口20万人。

同时,各县(市)要进一步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完善公用基础设施,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加强公共绿地、居住小区和镇区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电网改造、邮电通讯、公用道路等市政设施建设。

到2012年,全市城镇人均居住建筑面积达到 30m2,
城镇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1m2,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燃气普及率达到95%;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m2,城市绿地率达35%。

(四)推进重点乡镇发展。

按照“培育中心村、发展小集镇、强化重点镇、抓好示范镇”,加快花桥、溪口、罗渡、顾县、石垭、烈面、万隆、中心、高兴、天池、丰禾、街子等12个重点镇的建设。

到2012年,发展5个城镇人口5万人以上、建成区面积4平方公里以上的小城镇;有50个乡镇建设成为人口6000人以上的场镇,场镇建成区面积0.5平方公里以上。

各乡镇要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选准产业发展主攻方向,实现城镇发展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努力建成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现代特色城镇。

要逐步降低“进城入镇门槛”,使乡村居民有能力进入城镇,有条件居住城镇,有机会在城镇发展,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同质化的生活条件。

坚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战略举措来抓,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坚定不移地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镇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要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设计,逐步实施农民住宅城市化、特色化改造,推动农民在规划居住点集中居住,实现生活方式的城市化,到2012年,基本实现规划、公益设施建设、养殖、垃圾处理“四集中”,使农民群众尽快过上城镇居民一样的精神物质生活。

(五)培育城镇产业经济。

坚持产业集中发展和产业集群发展,以广安中心城区、县市城区、重点镇为载体,统筹城乡,统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正确处理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工业集中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找准城镇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

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个体经济、股份合作制等非国有经济成分,逐步调整所有制结构,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要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市外有实力、有潜力的知名企业进驻城镇,带动相关产业和周边地区的发展;加强商业网点规划布局,把商业中心与居民小区相对分开,
积极打造CBD(中央商务区),促进城市产业繁荣;整合现有资源,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加快商贸流通业、餐饮娱乐业、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发展,积极引导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中介产业发展,尤其要超前发展城区教育,以优质的教育资源吸引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员到城区购房置业,增强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发展优势产业,培育大企业大集团,鼓励、支持具有良好资源优势和较大发展空间的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培养优势骨干企业;培育各区市县特色产业,壮大经济实力,切实发挥对县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四、工作措施
(一)大手笔编制城镇规划。

突出规划在城镇建设和管理中的龙头作用,把城镇规划编制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按照规划“编制重水平、管理重效率、实施重刚性、监督重过程”的要求,加强城镇规划决策的领导和执行,切实提高规划效能;加快规划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规划编制水平,各个专项规划要与城乡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广安、岳池、邻水在2010年前,完成城乡总体规划修编;华蓥、武胜在2012年前,完成城乡总体规划修编。

到2012年,各(市)县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全覆盖;完成所有重点镇总体规划编制,重点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95%以上;完成90%以上一般乡镇和村庄总体规划,一般乡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85%以上。

(二)快节奏推进城镇建设。

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既推进城市“量”的扩张,更注重城市“质”的提升,加快城市新区开发,切实搞好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不断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竞争能力、集聚能力。

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实施“山水园林城市”建设,推进城镇亮化、绿化、洁化、美化,加快园林绿地建设,实施立体绿化,做到“点、线、面、环”有机结合,“乔、灌、花、草”合理配置,努力建设具有川东特色的城镇生态环境。

(三)多途径拓展融资渠道。

创新城镇建设投融资理念,探索有效模式,树立“资源、资本、资金”优势转化的市场经营意识,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和激活各个城市经营要素,走以城建城、以城
养城、滚动发展的路子,争取中、省政策资金支持、吸引外来资金、刺激银行贷款、激活民间资本,构建多元投入机制,广聚发展资金。

创新资本运作方式,加快组建城市建设投融资公司,坚持市场无形的“手”与政府有形的“手”有机融合,通过市场资本运作积累发展资金,突破资金瓶颈。

融洽银政、银企关系,通过城市资本市场化运作,提升融资能力,调动银行支持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积极性。

发挥政策措施的引导、调控作用,合理配置城市资源,采用BOT等国际通行融资方式,利用资本市场筹措城建资金,引导各渠道资金投向城市建设,实现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

激活地产市场和房产市场,采取积极措施,灵活开发模式,广泛吸引各类开发业主投资城市建设。

(四)新思路搞好城镇经营。

把城镇作为一个“聚宝盆”来经营,作为一个大产业来发展,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极来培育,以土地资产运营为核心,优化城镇要素配置,增加城镇价值。

各区市县要建立城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委员会,加强城区国有土地资产统一管理,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激活土地二、三产业市场,依法清收闲置土地,努力增加土地储备;创新土地开垦、整理机制,整合项目,引进业主,吸引社会投资,做好中、省立项土地整理工作;加大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力度,培育健康的地产市场,实现集约节约高效用地。

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将集体土地的收益用于发展二、三产业,参与小城镇建设。

允许集体经济组织用小城镇规划区内已经依法取得的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以入股、联营、租赁等形式兴办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大力实施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挂钩项目,逐步将农村非农建设用地中一些废弃或使用率不高的土地,依法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

(五)高水平加强城镇管理。

按照城镇管理“亮化、绿化、洁化、美化、序化”目标,坚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提升市民素质两项工作一起抓,两个成果一起要,把强化城市管理作为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举措,着力健全管理机构,充实管理人员,完善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从具体的环节和细节入手,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进一步理顺城镇管理体制,建立分工明确、职责到位、监督有力的城镇管理机制,实现每个路段、街面、小区管理无缝覆盖。

完善城市管理协调运行机制,加强信息交流与工作沟通,充分发挥城市管理的综合效能。

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加强
日常监督检查,量化细化考核办法,通过定期检查、不定期暗访等形式,对各地、各部门的城市管理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并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逗硬奖惩。

建立健全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机制,大力提高城乡居民文明素质,实施城市管理重大决策公众听证制度,进一步强化社会和市民对城市管理的参与程度,引导城乡居民自觉维护环境。

(六)硬举措强化工作保障。

把城镇建设作为各级各部门“一把手”工程,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对城镇建设的统筹力度,建立健全规划审批、指导建设、业务培训等配套制度。

完善城镇建设目标考核和奖惩激励制度。

把城镇建设工作纳入全市综合目标考核,每年评选一个城镇建设工作先进区市县,奖励20万元;到2012年,对超额完成任务的区市县及有关单位一次性奖励50万元,奖金由市财政专项列支;对城镇建设工作业绩突出的干部实行提拔重用。

城镇建设发展滞后或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区市县,当年不得评优评先。

2008―2012年,是广安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各地要敢于创新城镇发展理念,科学谋划城镇发展定位,大胆突破城镇建设重点,努力拓展投资融资渠道,着力培育骨干产业,增强城镇持续发展能力,塑造鲜明的城镇形象,拓展协调的城镇空间,营造舒适的城镇环境,追求发达的城镇经济,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建设“生态广安、宜居广安、魅力广安、和谐广安”,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