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八 综合实验设计1
实验八控制系统极点的任意配置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实验八控制系统极点的任意配置(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用全状态反馈的设计方法实现控制系统极点的任意配置;
2. 用电路模拟的方法,研究参数的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同实验一。
三、实验内容
1. 用全状态反馈实现二阶系统极点的任意配置,并用电路模拟的方法予以实现;
2. 用全状态反馈实现三阶系统极点的任意配置,并通过电路模拟的方法予以实现。
四、实验原理(略)
五、实验步骤
请自行提出实验步骤,选择实验台上的通用电路单元设计并组建相应的模拟电路。
(K 值可参考取5,12,20等)。
完成实验报告,结合实验提出相应思考题。
八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 有趣的科学实验
八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 有趣的科
学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参与有趣的科学实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设计能力。
二、实验材料
1. 气球
2. 糖
3. 水
4. 食用油
5. 盐
三、实验过程
1. 实验一:气球的自动充气
- 将少量糖倒入气球中,并加入适量的水。
- 将气球口封住,并摇晃一段时间。
- 观察气球会发生什么变化。
2. 实验二:食用油与水的分层
- 取一杯子装满水,加入几滴食用油。
- 观察水与油的分层情况,并记录下来。
- 在杯子中加入一些盐,再观察分层情况。
四、实验结果
- 实验一:经过摇晃,气球会变得鼓起来,并自动充气。
- 实验二:水和油会分成两层,而加入盐后,水和油会混合在一起。
五、实验讨论
- 实验一的结果是由于水和糖的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使气球充气。
- 实验二的分层结果是由于水和油的密度不同所致,而盐的加入可以改变水的密度,从而使水和油更好地混合。
六、实验总结
通过这两个有趣的科学实验,学生们能够观察现象、思考背后的原理,并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
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和兴趣。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中有趣的科学实验的内容。
2024年初中八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最新版
2024年初中八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初中八年级综合实践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原理”。
通过学习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杠杆、滑轮、轮轴等简单机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简单机械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团队合作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简单机械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杠杆、滑轮、轮轴等简单机械的识别和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物模型(杠杆、滑轮、轮轴等)、实验器材。
2. 学具:尺子、剪刀、绳子、小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图片,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a. 讲解杠杆原理,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实例。
b. 讲解滑轮和轮轴原理,举例说明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a.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简单机械原理的理解。
b. 学生展示实验成果,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心得。
4. 例题讲解:a.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b. 讲解解题思路,强调关键步骤。
5. 随堂练习:a. 设计具有实际生活背景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b. 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原理》2. 内容:a. 杠杆原理b. 滑轮和轮轴原理c. 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列举3个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实例,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b. 利用杠杆原理,设计一个简单的实用工具,并简要说明其功能。
2. 答案:a. 示例:剪刀、开瓶器、自行车把手。
工作原理分别为:杠杆原理、杠杆原理、轮轴原理。
b.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和例题讲解,学生对简单机械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有了明显提高。
《综合实验设计》教案3-1
综合实验设计》教案课标要求1.能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解决化学问题的实验方案,并予以评价和优化。
2.能通过化学实验收集有关数据,并科学地加以处理。
3.能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初步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
课标解读1.熟悉各类实验的仪器使用,学会综合实验设计,培养综合实验设计创新思想。
2.能通过化学实验收集有关数据,并科学地加以处理。
3.能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初步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
教学地位本课题是选修6中最后一节,为选学内容,但本节课涉及到的内容也比较重要,如启普发生器的使用,创新实验的设计等在近年全国高考的理综测试卷中,每年都至少有一道化学实验试题具有开放性的特征,所以本节课也不能忽视。
新课导入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总指挥韦伯在“阿波罗”登月成功后曾说:“‘阿波罗计划'中没有一项新发明的技术,都是现成的技术,关键在于综合。
”综合也是创新,实验设计创新是建立在课本的基础实验之上,没有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就谈不上实验设计的创新,实验的创新是实验的生命,它包括新实验的设计和旧实验的改进,实验设计的创新往往体现在以下方面,即:一个实验的多种现象,一个实验现象的多种原因,一种仪器的多种用途,一个用途的多种装置,一个仪器的多种用法,一种物质的多种制法,一组物质的多种鉴别方法等。
这对培养我们的发散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在本课题中,我们将综合利用现已掌握的各种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上的“创新” 尝试。
教学过程一、装置的改进与创新A r^~r //、. / [. eh1.启普发生器(1)组成:启普发生器由球形漏斗、容器和导气管三部分组成。
⑵工作原理:(以稀硫酸和锌粒制H2为例)打开活塞,容器内压强与外界大气压相同,球形漏斗内的稀硫酸在重力作用下流到容器内,与锌粒接触,产生氢气;关上活塞后,氢气继续生成,此时容器内的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压力将酸液压回球形漏斗,使酸液与锌粒脱离接触,氢气不再产生。
2024年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2024年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探索光的传播”。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传播特点,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镜子、透明塑料尺、激光笔等。
2. 学具:每组一个手电筒、一面镜子、一个透明塑料尺、一个激光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用手电筒照射镜子,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特点。
2. 知识讲解(15分钟)(1)教师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光的传播现象,并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特点直线传播反射折射2. 光的传播现象镜面反射漫反射光的折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生活中一个光现象,如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2)画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光路图。
2. 答案(1)生活中光现象的解释:天空是蓝色的,因为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对阳光中的蓝色光的散射作用更强。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光路图如下:空气入射光线↓∠i││││∠r水中折射光线→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光的传播特点及现象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光现象,深入了解光学知识,为学习下一节课“光的折射”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 例题讲解:生活中的光现象解释。
3. 小组讨论:生活中的光现象分享。
化学专题八综合实验设计
中考温习专题八:综合实验设计1. 能按照所要探讨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
2. 能评价化学实验方案。
3.能对所取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
4. 能用书面方式比较明确地表述探讨进程和结果。
5.反思评价进程,评价探讨结果。
6.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式制取某些气体。
7.物质的查验与辨别:(1)会查验氧气、二氧化碳;(2)会查验碳酸盐、铵盐;(3)会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辨别。
【探索导航】〖活动一〗物质的查验、除杂【知识预备】请你回忆填写下列表格中的内容一、常见气体的查验方式及现象二、常见离子的查验3、常常利用除杂的方式①常常利用的物理方式按照物质物理性质上的不同选择除杂的方式。
有过滤、蒸发结晶、降温结晶、蒸馏等方式。
②常常利用的化学方式吸收法:常常利用于气体的净化和干燥。
沉淀法:在被提纯的物质中加入适量试剂使其与杂质反映,生成沉淀过滤除去。
气体法:按照物质中所含杂质的性质加入适合的试剂,让杂质转化为气体除去。
转化法:利用化学反映,加入适当的试剂或采用某种条件(如加热),使物质中的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物质。
溶解法:对于固体试剂可选择适当的物质将杂质溶解,然后过滤除去,以杂质为两性物质常见。
【经典例题透析】一、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式均正确的是( )项目物质杂质(少量) 试剂操作方法A KCl MnO2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B H2水蒸气适量的NaOH溶液洗气C 硝酸盐酸过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D CO CO2足量氧化铁加热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除去杂质所需试剂及其操作方式。
总结升华:除去杂质选择试剂的原则是:所选试剂只和杂质反映,能把杂质转化为沉淀或气体,而且不添加新的杂质。
触类旁通:1.从提供的试剂中,选择一种以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仅供选用的试剂:①烧碱溶液②硫酸钠溶液③盐酸④水(1)把选择的试剂的代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CaCO3粉末(Na2CO3)___________;H2(CO2)___________(2)写出有关反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__二、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A.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B.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Na2CO3:加适量稀HClC.除去KCl溶液中混有的K2CO3:加适量稀HClD.除去CaCO3中混有的CaCl2:加水→过滤→洗涤→干燥解析: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Na2CO3:加适量稀HCl,虽然能除去杂质Na2CO3,但同时又添加进了新的杂质NaCl,因此此方案不合理。
2024年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2024年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第四章《走进科学世界》,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探索光的传播”。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传播的基本原理,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
难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源(手电筒)、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光屏、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三角板、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手电筒照射在墙面上的光线,引导学生观察光线的传播特点,提出问题:“光是如何传播的?”2. 知识讲解(15分钟)(1)光的直线传播:介绍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光的反射:讲解光的反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平面镜中的像。
(3)光的折射:介绍光的折射现象,演示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例题,讲解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15分钟)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5.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生活中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6. 实验操作(2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2. 实验结果与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
(2)举例说明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反射现象。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折射现象。
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科学实验八》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科学实验八》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科学实验八:什么能用来防腐呢?》。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的食物防腐方法;2. 研究制作简单的食物防腐实验。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下册;2. 实验器材和材料:苹果、盐、糖、白醋、蒜瓣、试管、试管架等;3. 多媒体教具:投影仪、电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多媒体教具播放相关食品加工过程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实验介绍- 通过图片或实物等展示各种食物防腐方法,让学生了解常见的防腐方法,并引发学生的思考和疑问。
3. 实验操作- 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每组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和器材,进行实验制作不同防腐食物。
4. 实验观察- 学生观察实验结果,记录下不同食物在不同防腐方法下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实验现象的解释。
5. 实验总结-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总结出哪些方法对食物防腐效果较好,并给出理由。
6. 教师点评- 教师对学生实验结果进行点评,引导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和科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实验设计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亲自体验食物防腐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教师在实验总结和点评环节对学生进行及时反馈,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然而,在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存在注意力不够集中、操作不规范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
六、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建议学生在家中尝试其他常见食物的防腐方法,并记录实验结果。
在下节课中,可以邀请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展示和交流,加深对食物防腐方法的认识和理解。
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编写一份简短的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所用材料和器材、实验步骤、观察结果以及实验结论。
报告要求整洁、准确。
八、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了解常见的食物防腐方法,研究制作简单的食物防腐实验。
化学初中综合实验教案
化学初中综合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如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
2. 让学生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如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提高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实验一:制作酸碱指示剂实验原理:利用植物花瓣中的色素,制作酸碱指示剂。
实验步骤:(1)准备植物花瓣,提取色素。
(2)将提取的色素溶解在酒精或水中,制备指示剂溶液。
(3)用制备的指示剂溶液进行酸碱滴定实验。
2. 实验二:制取氧气实验原理:利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
实验步骤:(1)准备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2)将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观察氧气的产生。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并测定氧气的体积。
3. 实验三:制作简易净水器实验原理:利用过滤、吸附等原理,制作简易净水器。
实验步骤:(1)准备滤纸、石英砂、活性炭等材料。
(2)将滤纸铺在容器底部,加入石英砂,再放入活性炭。
(3)将混有泥沙的水缓慢倒入净水器,观察净水效果。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如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
2. 评价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如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等。
3. 评价学生的实验结果,如制作酸碱指示剂的准确性、制取氧气的纯度和体积、制作简易净水器的净水效果等。
4. 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天平、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实验材料:植物花瓣、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滤纸、石英砂、活性炭等。
3. 教学课件: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
4. 参考教材:初中化学实验教材。
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身边科学二、活动目标:1. 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三、活动准备:1. 学生分组,每组4-6人。
2. 准备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器材和材料。
四、活动过程:1. 导入:老师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现象或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魔法师的消失、水的魔法等。
2. 探索: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尝试找出身边的科学现象,例如水的沸腾、植物的生长等。
3. 分享:每组学生将他们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分享给其他组,大家互相交流和讨论。
4. 总结:老师引导学生总结他们发现的科学现象,并解释背后的科学原理。
五、活动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情况。
2. 学生表现:学生分享和讨论的科学现象的准确性和深度。
3. 学生思考: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对科学原理的理解程度。
六、活动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科学研究,例如阅读科学书籍、观看科学视频、参加科学讲座等。
2.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探索更多身边的科学现象。
七、安全注意事项:1. 在进行实验时,学生应严格遵守实验规程和注意事项,防止意外发生。
2. 使用实验器材时,要注意正确的操作方法,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八、教学资源:1. 科学实验器材:显微镜、试管、烧杯、滴管等。
2. 科学教材和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科学知识和理论支持。
3. 网络资源:科学网站、视频、实验教学资源等。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 教师应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
十、学生作业:2. 学生可以绘制科学手抄报,展示他们对科学现象的理解和思考。
十一、家长沟通与合作:1. 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议、电话或邮件等方式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
2. 鼓励家长参与活动,例如家长可以帮助学生准备实验材料或分享相关的科学知识。
《综合实验教案》
《综合实验教案》一、前言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2. 教学内容(1)实验原理及实验操作。
(2)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3)实验结果的讨论与总结。
二、实验一:酸碱中和反应1. 实验目的(1)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2)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 实验原理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盐和水的反应。
本实验中,我们使用醋(酸)和澄清石灰水(碱)进行中和反应。
3. 实验步骤(1)准备醋和澄清石灰水。
(2)将醋滴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3)加入酸碱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4)记录实验结果。
4. 实验现象(1)醋滴入澄清石灰水中,产生白色沉淀。
(2)加入酸碱指示剂,颜色由紫色变为红色。
三、实验二:氧气的制取与检验1. 实验目的(1)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
(2)学会使用氧气的检验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 实验原理实验室中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
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 实验步骤(1)准备过氧化氢溶液和催化剂(二氧化锰)。
(2)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入含有催化剂的试管中,观察实验现象。
(3)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木条的变化。
(4)记录实验结果。
4. 实验现象(1)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后,产生气泡。
(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四、实验三:浮力1. 实验目的(1)了解浮力的原理。
(2)学会使用浮力公式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实验原理浮力是指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力,大小等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3. 实验步骤(1)准备不同密度的液体(如水、盐水)。
(2)将物体(如金属块、塑料球)放入不同密度的液体中,观察实验现象。
(3)记录物体的浮沉情况及浮力大小。
(4)利用浮力公式计算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浮力。
2024年初中八年级综合实践课精彩教案完整版
2024年初中八年级综合实践课精彩教案完整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主题:制作传统节日手工艺品2.实践项目:制作灯笼、剪纸、中国结、糖画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制作灯笼、剪纸、中国结、糖画等传统手工艺品的技巧和方法。
2.教学难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手工艺品的创新设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传统节日习俗,激发学生对传统手工艺品的兴趣。
(二)实践项目一:制作灯笼1.教师讲解灯笼的起源、制作材料和步骤。
2.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种灯笼样式,按照步骤进行制作。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学生完成灯笼制作,展示成果,互相评价。
(三)实践项目二:剪纸1.教师讲解剪纸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剪纸主题,进行创作。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学生完成剪纸作品,展示成果,互相评价。
(四)实践项目三:中国结1.教师讲解中国结的起源、制作材料和步骤。
2.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种中国结样式,按照步骤进行制作。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学生完成中国结制作,展示成果,互相评价。
(五)实践项目四:糖画1.教师讲解糖画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种糖画图案,进行创作。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学生完成糖画制作,展示成果,互相评价。
1.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3.学生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为下次实践课做好准备。
五、教学评价1.学生实践成果的评价:包括灯笼、剪纸、中国结、糖画等作品的完成度、创意和美观度。
2.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评价:包括组内分工、协作、沟通和解决问题能力。
3.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包括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和传统文化素养。
实验八 综合实验设计
教具:ppt
教学重点,难点: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实验八、综合设计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及意义
1.掌握卫生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则。
2.掌握常见卫生检品的检验思路。
3.熟悉和掌握样品微生物检验方法。
样品的采集---样品的处理—综述的测定及大肠菌群总数的测定—增菌培养—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实验报告
五、具体实验方案
各组进行设计。
小结
本节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作业:
1、实验报告的书写
教学后记
评估:评教——征求教师和学生意见
评学——下一节课前5分钟测试
改进方法:
时间利用:
小滩村最近出现一起集体食物中毒事件,有20多名村民先后出现了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部分由发热症状,接到报告后,相关工作人员迅速赶赴现场进行调查,经调查发现这些出现中毒症状的村民都在近期食用过一种灌装醪糟。工作人员在附近超市按样品采集原则进行样品采集,请根据以上信息,对采样的品进行微生物检测。
四、实验设计方案
西安医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卫生微生物学
班级
预防本科0802班
专业、层次
本科
教师
韩文霞
专业技术职务
助教
授课方式(小班)
小班
学时
6
授课题目(章、节)
实验八综合实验设计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卫生微生物学》第四版主编:张朝武
《预防医学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主编:王秀茹
教学目的:
1.掌握卫生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则。
初中综合实验活动教案
初中综合实验活动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保手工制作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废弃物,学会利用废弃物进行创意制作。
教学内容:1. 环保手工制作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常用环保材料及制作技巧3. 实践操作:废弃物手工制作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环保手工制作的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环保手工制作?为什么要进行环保手工制作?二、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环保手工制作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让学生了解环保手工制作的重要性。
2. 介绍常用环保材料及制作技巧,如废旧纸张、塑料瓶、布料等。
3. 讲解废弃物手工制作的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发挥创意。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废弃物进行手工制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制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手工制品。
四、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将制作好的手工制品进行展示,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互评,互相学习,提高自己的制作水平。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提高环保意识。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找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环保手工制作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对本次活动的心得体会和反思。
教学资源:1. 环保手工制作的作品展示。
2. 废弃物手工制作的材料和工具。
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特长。
2. 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安全,提醒学生注意使用工具的方法。
3. 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帮助学生提高环保意识。
2024年陕师大版八年级综合实践教案
2024年陕师大版八年级综合实践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陕师大版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第三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5课“身边的能量转化”。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能量转化的基本概念、能量转化的实例分析、能量转化效率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能量转化的基本概念,掌握能量转化的实例。
2. 学会分析能量转化过程中的能量流向,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增强环保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能量转化效率的计算。
教学重点:能量转化的基本概念、实例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如太阳能电池板、小型风车等)。
学具:学习笔记、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能量转化的实例,如太阳能电池板发电、风力发电等,引导学生关注能量转化现象。
2. 基本概念学习(15分钟)介绍能量转化的基本概念,讲解能量转化的实例,让学生理解能量转化的过程。
3. 例题讲解(20分钟)分析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能量转化过程中的能量流向,讲解能量转化效率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15分钟)出示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知识点。
5.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生活中能量转化的实例,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身边的能量转化2. 板书内容:(1)能量转化的基本概念(2)能量转化的实例(3)能量转化效率的计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能量转化实例,并分析其能量流向。
(2)计算教材中的例题,并解释计算过程。
2. 答案:(1)答案略。
(2)答案见教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能量转化的概念和实例掌握较好,但对能量转化效率的计算部分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了解我国新能源政策,提高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能量转化效率的计算。
主题初二科学实验设计
小升初语文模拟题试卷及答案(一)一、语言积累与运用(40分)1。
看拼音写词语。
(6分)P iānpìbiāozhìshēnqǐng dǐyùpáihuái miǎoshì( )()( ) ()( ) ()Jīngzhàn liáoliàng chúchuāng línglìshǎnshuòchèdǐ( ) ( ) ( )( )()( )2.选字组词。
(3分)(呐纳)____喊火柴____(梗便)气____(魂魄)(魅魁)____力(嘹缭)____亮(溶熔)____炼3。
选词填空。
(4分)描写描绘(1)这件艺术铜鼎深入细致地()了当时的风俗人情、桥梁建筑。
(2)这部文学作品的第三章极细腻地()了江南的风土人情。
体会体味(3)我亲身()到,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4)从父亲讲的故事中,我()到了一份责任.4。
根据前面的提示,把下列带“意”的词语补充完整。
(6分)“小心注意”叫意; “任凭自己”叫意; “沾沾自喜”叫意;“任意妄为”叫意;“心情爽快”叫意; “心术不正"叫意。
5.修改病句。
(6分)(1)杜甫是我国唐朝时期的伟大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管你信不信,事实才是事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鲁班带着凿子、锯子、斧子、和木工用具去拜师学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按要求填空.(4分)(1)写一句抒写思念故乡、怀念亲友的诗:_____________(2)写一句借月抒怀的诗:_____________(3)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其珍贵的,可是,王强就不这么认为,每当看到他沉迷于各种游乐中的时候,你真想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八植物学(2)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专题
1、目的要求
• 在基础性实验的基础上,开设综合性的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由多 种实验手段与技术和多层次的实验内容组成,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完成, 在实验过程中, 教师只提供基本参照的实验方法, 且对实验环节不 做详细讲解, 学生在研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 可对实验方案进行 调整与改进。
• 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 生对所学知识和实验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对实验的独立工作能力、 以及对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能力, 从而为设计性实验的顺利开展做好 准备。
• 设计性实验是以《植物学》为主要研究内容,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与 技术,以“问题”为中心来设计实验方案——选择仪器用品——制定 实验流程——处理分析数据—— 撰写研究论文,使学生得到科学研究 的初步训练,为毕业论文研究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
19
植物的化感作用研究
小组学生名单指导教师 Nhomakorabea•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指出实验的思想, 充分调动学生的 想像力与创造力, 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仪器设备药品
• 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自定实验所 需的用具。
3、实验内容
•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在《植物学(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参考题目》中选题,也可以自选题目,学生选择指导教师 完成实验项目。实验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选题,查阅资料,制定实验方案并进行讨论、修 改、完善,在实验大组上进行交流,教师进行指导;
• 第二阶段为实验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学生利用课外时间 在植物学开放实验室或室外进行;
• 第三阶段为写出实验报告或科研小论文。整个实验过程体 现出“问题带来探究、学生自觉探究、教师指导探究、综 合解决探究”的设计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如何进行一个完整的DNA重组 题目:如何进行一个完整的 重组 技术,实现从DNA到蛋白质? 技术,实现从 到蛋白质? 到蛋白质 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基因,利用目前所 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基因, 学知识设计一套完整的实验方案
提示: 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利用GenBank查找基因序列; 查找基因序列; 利用 查找基因序列 PCR扩增该基因; 扩增该基因; 扩增该基因 测序,确认; 测序,确认; 构建表达载体; 构建表达载体; 蛋白质的诱导表达; 蛋白质的诱导表达; 目的蛋白的鉴定、分离及纯化。 目的蛋白的鉴定、分搜索序列(直接输入关键词、 搜索序列 直接输入关键词、登陆号或进行同源 直接输入关键词 搜索)→查找开放式阅读框架( 搜索 查找开放式阅读框架(ORF)→引物设 查找开放式阅读框架 ) 引物设 计(需要引入酶切位点,需考虑ORF的酶切位 需要引入酶切位点,需考虑 的酶切位 的酶切位点等因素) 点、表达载体CMS的酶切位点等因素) 表达载体CMS的酶切位点等因素
• 基因克隆: 基因克隆:
↓RT-PCR扩增目的基因 扩增目的基因 ↓测序确认 测序确认
• 原核(真核)表达技术: 原核(真核)表达技术: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转入 coli或yeast中; 转入E. 转入 或 中 ↓目的蛋白的诱导表达及分离纯化 目的蛋白的诱导表达及分离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