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葛根芩连汤_两种配伍比例的化学药效组分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甄 攀,张荣山,白雪梅,等.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提取条件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5,40(2):992101.“葛根芩连汤”两种配伍比例的化学药效组分比较分析
崔向微, 张贵君3, 李 慧, 张春晖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0102)
关键词:葛根芩连汤;RP2HP LC;化学药效组分
摘要:目的:分析两种配伍比例的葛根芩连汤中化学药效组分的变化规律。

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2HP LC)。


果:葛根2黄芩2黄连2炙甘草在5∶3∶3∶2的配伍关系下,葛根素2黄豆苷2黄芩苷2小檗碱2巴马汀2药根碱2甘草酸2甘草苷的
含量分别为:2.48%、0.101%、0.614%、0.155%、0.048%、0.094%、0.154%、0.283%,比例关系为51.7∶2.1∶12.8∶3.2∶1
∶2∶3.2∶5.9;在8∶3∶3∶2的配伍关系下,含量分别为:1.67%、0.143%、0.36%、0.085%、0.031%、0.048%、0.126%、
0.174%,比例关系为54.4∶4.7∶11.7∶2.6∶1∶1.5∶4.1∶5.7。

结论:葛根2黄芩2黄连2炙甘草在8∶3∶3∶2配伍比例时,只是
葛根的药效成分比例相对增高,其余化学药效组分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化学药效组分的含量与配伍组分比例及溶
解度有关。

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1528(2009)022*******
Co m par ison of acti ve com ponen ts a li gnm en t from two k i n ds of com pa ti b ility pro2 porti on i n Puerar i a e D ecocti on s
CU I Xiang2wei, ZHANG Gui2jun3, L I Hui, Z HANG Chun2hui
(School of Chinese Phar m acy of B eijing U niversity of Chinese M edicine,B eijing100102,China)
KE Y WO R D S:Puerariae Decocti ons;RP2HP LC;active components alignment
ABSTRACT:A I M:To analyze the changes in the active components alignment of Puerariae Decocti ons bet w een its t w o different compatibility p r oporti on.M ETHOD S:Reversed phase high2perfor mance liquid chr omat ography (RP2HP LC)was app lied.RESU L TS:W hen the compatibility rati o of Radix Puerariae Lobatea,Radix Scutellari2 ae,Rhiz oma Cop tidis and Radix et Rhiz oma Glycyrrhizae Praeparata cum melle was5∶3∶3∶2,the contents of the eight drug active co mponents alignment were2.48%puerarin,0.101%daidzin,0.614%baicalin,0.155%ber2 berine,0.048%pal m atine,0.094%jateorhizine,0.154%glycyrrhizic acid,0.283%liquiritin,and the p r opor2 ti onal relati onshi p of compatibility was51.7∶2.1∶12.8∶3.2∶1∶2∶3.2∶5.9.W hen the co mpatibility rati o of Radix puerariae l obatae,Radix scutellariae,Radix Cop tidis and Radix et Rhiz oma Glycyrrhizae Praeparata cum melle was 8∶3∶3∶2,the p r oporti on of contents of the eight active components alignment were1.67%,0.143%,0.36%,0. 085%,0.031%,0.048%,0.126%,0.174%.And the p r oporti onal relati onshi p of compatibility was54.4∶4.7∶11.7∶2.6∶1∶1.5∶4.1∶5.7.CO NCL US I O N:W hen the compatibility percentage consists of8∶3∶3∶2,only the puerarin content relatively increases.The active components align ment of the rest hav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This illustrates the contents of the active co mponents align ment of puerariae decocti on is related t o the compatibility per2 centage and herb s olubility.
收稿日期:2008202215
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00167)
作者简介:崔向微(1982-),女,2006博士研究生
3通讯作者:张贵君,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药鉴定方法学;组分中药及中药药效组分质量标准体系研究。

E2mail:guijunzhang@
362
葛根芩连汤为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方剂,功能解表清里,主治外感表证未解,热邪入里。

身热,下利臭秽,肛门有灼热感,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苔黄脉数者。

伤寒论中葛根芩连汤的组方剂量为葛根半斤,黄芩、黄连各3两,炙甘草2两[1]。

通过查阅文献目前葛根芩连汤大多是以两种剂量关系进行研究及应用,其一为葛根15g、黄芩9g、黄连9g、炙甘草6g[2-4],即5∶3∶3∶2的比例;其二为葛根24g、黄芩9g、黄连9g、炙甘草6g,即8∶3∶3∶2的比例[5]。

在查阅了古今度量衡换算表[6]后我们对古方的剂量进行了换算,结果认为8∶3∶3∶2的剂量比例关系更加贴进古方用量。

但5∶3∶3∶2的比例关系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也是证明确有疗效。

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对这两种比例配伍后的复方进行了含量方面的初步研究,以确定其中主要药效物质含量的变化,从而为古方剂量的确证及临床应用中药味加减提供基础性研究资料。

1 仪器与材料
Agilent21100HP LC。

药效组分标准品:葛根素,黄豆苷,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甘草酸单铵盐,甘草苷(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饮片: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购自安国祁新饮片厂),经张贵君教授鉴定其原依次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W illd.)Oh wi.的干燥根,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 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 inensis Franch.的干燥根茎,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 iza ura lensis Fisch.的干燥根及根茎。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CAPCE LL P AK C
18
UG120(250mm×4.6mm,5μm);流动相及检测波长:葛根素、黄豆苷、甲醇2水(25∶75),250nm[7];黄芩苷:甲醇2水2磷酸(47∶53∶0.2),280n m[8];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乙腈20.02mol/L磷酸二氢钾(35∶65),346nm[9];甘草酸:甲醇20.05mol/L醋酸铵2冰醋酸(67∶33∶1),250nm[10];甘草苷:乙腈20.5%冰醋酸(1∶4),276n m[11]。

流速:1.0mL/m in;柱温:室温(24℃);柱压:90~100kg/f;
理论塔板数按各对照品峰计算均大于3000。

2.2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精密称取葛根素、黄豆苷、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甘草酸、甘草苷标准品适量,分别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作为标准品溶液,其中葛根素、黄豆苷、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甘草酸、甘草苷的浓度分别为0.70、0.09、0.16、0.09、0.03、0.042、0.09、0.12mg/mL。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依据《伤寒论》煎煮法特点,“先煮葛根、后纳诸药”的原则制备其水煎液。

取葛根芩连汤所需各饮片(葛根8g,黄芩3g,黄连3g,炙甘草2g及葛根5g,黄芩3g,黄连3g,炙甘草2g),加10倍量的水,浸泡30m in,先煎葛根,水沸后煎煮20m in,再和余药共煎至30m in,滤过,残渣加10倍量的水,水沸后再煎20m in,趁热滤过;合并两次滤液,浓缩,冷至常温,加水调整至含中药浓度为0.1g/mL。

精密吸取1.0mL置10mL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离心(4000r/m in)10m in,分出上清液,得相对中药浓度10mg/mL的溶液,其中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配伍比例关系为5∶3∶3∶2的供试品为1号溶液;配伍比例关系为8∶3∶3∶2的供试品为2号溶液。

2.4 标准曲线绘制
精密吸取各标准品溶液以不同体积进样,按各成分的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以峰面积积分值为纵坐标(A,y)标准品进样量(μL)为横坐标(C,x),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
葛根素y=3116.9x-3926.4,R2=0.9997(n =5);线性范围.1.4~7.0μg;
黄豆苷y=362.23x+64.336,R2=0.9995(n= 5);线性范围0.09~0.45μg;
黄芩苷y=592.86x+105.68,R2=0.9995(n= 5);线性范围0.32~1.6μg;
盐酸小檗碱y=622.77x-245.2,R2=0.9991 (n=5);线性范围0.18~0.90μg;
盐酸巴马汀y=330.36x-171.91,R2=0.9996 (n=5);线性范围0.06~0.3μg;
盐酸药根碱y=205.96x-68.417,R2=0.9996 (n=5);线性范围0.084~0.42μg;
甘草酸y=75.218x-41.509,R2=0.9999(n= 5);线性范围0.18~0.90μg;
甘草苷y=205.28x+30.516,R2=0.9993(n= 5);线性范围0.12~0.60μg。

2.5 精密度试验
分别精密吸取葛根素、黄豆苷、黄芩苷、盐酸小
462
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甘草酸、甘草苷标准品溶液,连续进样5次,按各成分的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RSD分别为0.18%、0.26%、0.34%、1.04%、
1.54%、1.68%、1.35%、0.75%。

2.6 稳定性试验
精密吸取同一供试品溶液(制备过程参见2.3项),间隔一定时间(每2h进样1次,共测5次),按各成分的色谱条件,依照标准曲线测定方法测定峰面积。

稳定性RSD分别为0.58%、0.62%、0.37%、0.66%、0.54%、0.68%、1.15%、1.45%。

在测定时间内8种成分稳定性良好。

2.7 重复性试验
精密吸取同一供试品溶液(制备过程参见2.3项),按各成分的色谱条件,依照标准曲线测定方法连续测定5次,以峰面积计算。

重现性RSD分别为
0.74%、0.76%、0.49%、0.56%、0.52%、0.48%、
1.35%、1.63%。

表明本方法重现性良好。

2.8 供试品的含量测定
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连续进样5次(n= 5),按各成分的色谱条件,依照标准曲线测定方法测定峰面积,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各成分的含量。

葛根芩连汤配伍组分5∶3∶3∶2时,葛根素2黄豆苷2黄芩苷2小檗碱2巴马汀2药根碱2甘草酸2甘草苷含量分别为:2.48%、0.101%、0.614%、0.155%、0.048%、0.094%、0.154%、0.283%。

比例关系为:葛根素2黄豆苷2黄芩苷2小檗碱2巴马汀2药根碱2甘草酸2甘草苷(51.7∶2.1∶12.8∶3.2∶1∶2∶3.2∶5.9)。

RSD分别为0.87%、0.93%、0.46%、0.71%、0.74%、0.56%、0.66%、0.34%。

葛根芩连汤配伍组分为8∶3∶3∶2时,葛根素2黄豆苷2黄芩苷2小檗碱2巴马汀2药根碱2甘草酸2甘草苷含量分别为:1.67%、0.143%、0.36%、0.085%、0.031%、0.048%、0.126%、0.174%。

比例关系为:葛根素2黄豆苷2黄芩苷2小檗碱2巴马汀2药根碱2甘草酸2甘草苷(54.4∶4.7∶11.7∶2.6∶1∶1.5∶4.1∶5.7)。

RSD分别为0.64%、0.77%、0.79%、0.65%、0.44%、0.62%、0.94%、0.79%。

2.9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各成分含量的供试品溶液5份,分别精密加入各标准品适量,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处理,按各成分的色谱条件,依照标准曲线测定方法测定(见表1,表2)。

表1 剂量比例为5∶3∶3∶2供试品溶液加样回收率测定结果(n=5)
葛根素黄豆苷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甘草酸甘草苷平均回收率/%100.09100.0299.86100.0699.96100.01100.01100.06 RSD/%0.370.940.440.490.620.180.140.23
表2 剂量比例为8∶3∶3∶2供试品溶液加样回收率结果(n=5)
葛根素黄豆苷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甘草酸甘草苷平均回收率/%100.1399.93100.0099.9699.8799.8799.91100.04 RSD/%0.530.890.130.190.330.420.240.16
3 讨 论
3.1 古方的有效性是经过千百年临床经验证实的,这种有效性是因为其中药效物质的存在,而各种药效物质具有量和比例的关系,因此说中药的有效性是以药效物质的比例关系为基础。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葛根芩连汤单独增加葛根的用量后葛根中葛根素和黄豆苷的比例明显增加,但其余物质的比例关系基本不变。

按照单纯化学成分的观点在应用5∶3∶3∶2的配方时葛根的化学成分相对降低,但不影响整个复方的疗效,哪个配比疗效更好还有待考察。

3.2 通过查阅各种古今度量衡换算关系,汉代与现代在斤、两上的换算方式不同。

汉代为16进制换算,而现代为10进制换算。

我们认为5∶3∶3∶2配比的由来就是换算关系的原因。

3.3 目前,传统中药的加减方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疗效,那么加减方针对不同病症的药效物质是否都存在不同的量及比例关系是我们今后要研究的一个重点。

针对不同病症的不同加减方拥有不同的药效配比关系可从另一方面阐明复方的作用机理。

3.4 本实验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葛根素、黄芩苷、小檗碱等药效组分进行测定,从HP LC图可以看出:在各自所选择的色谱条件下,这几种成分与其它成分间有很好的分离度。

方法学考察表明:这些方法在较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葛根芩连汤中葛根素等药效组分均在线性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 李顺保.伤寒论版本大全[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562
[2] 赵清晖.葛根芩连汤中不同配伍的甘草酸含量测定[J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2,22(7):6502652.
[3] 雷 鹏.葛根芩连汤饮片汤剂、配方颗粒汤剂中黄芩苷含量
比较[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11):100821010.
[4] 曹佩雪.葛根芩连汤不同配伍情况下葛根素、黄芩苷、小檗碱
的含量比较[J ].中国医药学报,2003,,18(8):4592462.
[5] 林立松.伤寒论方剂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M ].北京:中医古
籍出版社,2005,9(1):1182122.
[6]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1986:5.
[7] 中国药典[S].一部.2000:2732274.
[8] 鄢长华,陈俊林,赵海涛.HP LC 法对不同栽培年限及不同产
地的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分析研究[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6,38(6):5152516.
[9] 尹 清.HP LC 测定黄连中盐酸小檗碱含量[J ].上海中医药
杂志,2003,37(7):53255.
[10] 吕凤莲,方 彬,张 宇,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炙甘草中
甘草酸的含量[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4,18(4):252
26.
[11] 闫永红,王文全,杨 娜.HP LC 测定栽培甘草中甘草苷的含
量[J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1):9262827.
兔尾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陈 艳1,2
, 思秀玲1
, 韦 松1
, 许学健
1
(1.广西中医学院药学院,广西南宁530001;2.浙江大学,浙江杭州310058)
收稿日期:2008203216
作者简介:陈 艳(1973-),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天然活性成分。

关键词:兔尾草;当药黄酮;当药黄酮22″2O 2α2L 2鼠李糖苷
摘要:目的:研究兔尾草(U raria lagopodioides (L inn .)Desv .ex DC .)的化学成分。

方法:以各种柱色谱分离兔尾草的乙醇浸出物,对所得化合物以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的方法鉴定其结构。

并对其中黄酮成分进行了体外抗病毒试验。

结果:所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硬脂酸(Ⅰ),正二十四烷酸(Ⅱ),β2谷甾醇(Ⅲ),正三十烷醇(Ⅳ),水杨酸(Ⅴ),β2谷甾醇232O 2β2D 2葡萄糖苷(Ⅵ),当药黄酮(S wertisin,Ⅶ),当药黄酮22″2O 2α2L 2鼠李糖苷(Ⅷ)。

结论:所有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1528(2009)022*******
兔尾草(U raria lagopodioides (L inn .)Desv .ex
DC .),又名狸尾草,大叶兔尾草,狐狸尾等,系豆科狸尾豆属植物。

该属植物约20种,我国有9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华南、西南和台湾省等地均出产,多数在北纬25°以南地区
[1]。

广西民间将其
全草用于小儿疳积、咳血、产后少乳、颈淋巴结核、毒蛇咬伤、痔疮等。

药理实验结果证明,地上部分水煎液对大鼠子宫有收缩作用,抗着床作用;对毒蛇咬伤有一定治疗作用
[2]。

化学成分研究曾有报导分离
出6个黄酮化合物,但均未确定其结构[3]。

同属植
物的气相分析中发现正十六碳酸和正廿八碳酸。

笔者对兔尾草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从全草的乙醇浸出物中分离出8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
分析,确定了结构,它们是硬脂酸(Ⅰ),正二十四烷酸(Ⅱ),β2谷甾醇(Ⅲ),正三十烷醇(Ⅳ),水杨酸(Ⅴ),β2谷甾醇232O 2β2D 2葡萄糖苷,(Ⅵ),当药黄酮(s wertisin,Ⅶ),当药黄酮2″2O 2α2L 2鼠李糖苷(Ⅷ)。

经体外抗病毒模型初步观察,总黄酮(主要是化合
物Ⅶ和Ⅷ)和化合物Ⅶ对2.2.1.5细胞乙型肝炎病毒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1 仪器与材料
UV:Agilent 845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NMR:AV400超导核磁共振仪。

MS:VG Aut os pec 3000有
机磁质谱仪。

I R:E QU I N OX 55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mp:Yanaco 2MP3型显微熔点测定仪,温度未校正。

薄层、柱层硅胶和聚酰胺薄膜为青岛海洋化工厂产品,C 18反相硅胶为北京吉诺思公司产品,葡聚糖凝胶(sephadex 2LH2O )为上海医工院产品。

材料采自广西天等县,经刘寿养副教授鉴定为U rar 2
ia lagopodioides (L inn .)Desv .ex DC .的全草。

2 提取与分离
材料干燥后粉碎,取7kg,渐次以95%、50%乙醇渗漉,回收乙醇后分别得流浸膏237g 、586g 。

95%乙醇浸出物划分成石油醚溶(A ,70g )、醋酸乙
6
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