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桥式运动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合集下载

物理治疗学测试题与参考答案

物理治疗学测试题与参考答案

物理治疗学测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每题1分,共80分)1、在做桥式运动时,为了使患侧仲髋肌用力适当,应强调的成分是()A、双手用力支撑B、健侧过度运动C、健侧臀部尽量拾高D、头向患侧屈E、保持髋关节的伸展位正确答案:E2、在关于调制中频电疗法正确的是()A、是一种中频调制的低频电流B、其幅度随者中频电流的频率和幅度的变化而变化C、只具有中频电流的特点和治疗作用D、以低频正弦波调制的中频电流称为脉冲调制中频电流E、应用多种低频脉冲电流调制的中频电流称为脉冲调制中频电流正确答案:E3、水疗对皮肤的影响包括A、血管收缩、局部缺血B、软化瘢痕C、改善皮肤营养和代谢D、促进皮肤伤口和溃疡愈合E、以上均是正确答案:E4、颈椎病下颈段病变时采用()A、15°~20°B、10°~20°C、5°~15°D、0°~5°E、15°~30°正确答案:E5、不属于中频电疗法是()A、调制中频电疗法B、干扰电疗法C、电兴奋疗法D、音频电疗法E、低中频电混合疗法正确答案:C6、肱三头肌有神经支配的四肢瘫患者不能完成()A、手的抓握释放B、轮椅到坐厕的转移C、轮椅到椅子的转移D、轮椅到床的转移E、轮椅到浴缸的转移正确答案:A7、直流电电疗法和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衬垫厚度为A、1.5cmB、0.5cmC、2.5cmD、2.0cmE、1.0cm正确答案:E8、生物反馈的应用包括以下哪些,除外A、手指皮纹反馈的应用B、肌电生物反馈的应用C、视觉生物反馈的应用D、脑电生物反馈的应用正确答案:C9、不符合光疗法分类的是( )A、红外线疗法B、紫外线C、可见光疗法D、激光疗法E、X线疗法正确答案:E10、颈椎关节松动手法中的后伸摆动最大的作用是()A、屈伸B、转动C、前伸D、旋转E、侧屈正确答案:A11、恢复已强直膝关节的活动范围应采用A、抗阻运动B、手法按摩C、被动运动D、助力运动E、手术治疗正确答案:E12、在有氧训练中,能够反映运动强度最准确的方法是()A、靶心率B、最低心率C、代谢当量D、最大心率E、主观感觉正确答案:C13、下列哪些关节属于三轴运动关节()A、踝关节B、髋关节C、膝关节D、肘关节E、腕关节正确答案:B14、以下不适合做感应电疗法的是A、软组织粘连B、肌张力低下C、痉挛性麻痹D、失用性肌萎缩E、静脉回流障碍正确答案:C15、关于tDCS适应证,下列错误的是()A、抑郁症B、颅内有金属植入器件的患者C、帕金森病D、脊髓损伤E、失语症正确答案:B16、关于平衡训练和协调训练,叙述错误的是()A、两者完全不同B、协调训练侧重动作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C、平衡训练以粗大动作、整体动作训练为主D、协调训练以肢体远端关节的精细动作、多关节共同运动的控制为主E、平衡训练侧重身体重心的控制正确答案:A17、下列何种物理因子不具有非热效应( )A、红外线B、超声波C、毫米波D、磁疗E、超短波正确答案:A18、为了促进翻身话动Bobath技术利用的反射是()A、调整反应B、非对称性颈紧张反射C、平衡反应D、上肢保护性伸展反应E、对称性颈紧张反射正确答案:A19、对于表面形状不规则、有局部剧痛、不能直接接触的治疗部位应选用下列哪种治疗方法()A、水下法B、水枕法C、移动法D、固定法E、辅助器治疗法正确答案:A20、身体图示是形成()A、呼吸调节的基础B、运动调节的基础C、姿势调节的基础D、协调性调节的基础E、灵活性调节的基础正确答案:C21、红外线可穿透人体组织( )A、近红外线与远红外线均可达皮下组织B、近红外线与远红外线均只达表皮C、近红外线只达表皮组织,远红外线可达皮下组织D、近红外线可达皮下组织,远红外线只达表皮组织E、近红外线可达皮下组织,远红外线可达肌层正确答案:D22、适合双下肢瘫痪,上肢肌力强壮的患者的步行方法是( )A、交替拖地步B、四点步C、摆至步D、同时拖地步E、摆过步正确答案:E23、下面关于反射性抑制的描述正确的是()A、利用与痉挛模式相反的体位或姿势B、利用舒适的体位或姿势C、利用减重的体位或姿势D、利用抗重的体位或姿势E、利用与痉挛模式相同的体位或姿势正确答案:A24、两种物质不需要直接接触就能进行的热传递方式是()A、对流B、散射C、传导D、辐射E、放射正确答案:D25、关于运动处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运动量由小到大B、因人而异,因病而异C、内容由少到多D、开始时评定一次即可E、程度由易到难正确答案:D26、从坐位站起的训练要点包括()A、患足位于身体前方也可站起B、在站起前期,双膝和双肩前移越过足尖C、速度越慢越稳D、低头,躯干前屈带动身体向前E、双手前伸带动躯干前倾正确答案:B27、Rood认为个体运动发育的规律,从整体而言其发育顺序在俯卧肘支撑之后是()A、仰卧屈曲B、俯卧伸展C、四点/手膝位支撑D、站立E、颈肌的协同收缩正确答案:C28、屈指浅肌腱完全断裂,缝合术后4周应开始做()A、牵伸运动B、抗阻运动C、主动运动D、主动辅助运动E、被动运动正确答案:D29、( )式冲击波是通过贮存在电容器内的电路脉冲传导通过一个扁平铜线圈产生A、气压弹道B、电磁C、压电D、液压E、液电正确答案:B30、下列不属于随意运动的活动是()A、穿衣B、走路C、悬吊练习D、骑自行车E、打太极拳正确答案:A31、关于疼痛肩的诱因,说法错误的是()A、偏瘫臂因地心引力作用下垂B、拉拽患者上肢去变换患者的体位C、盂肱关节处于完全不稳定状态D、被动关节活动范围训练时用力外展时做外旋的训练E、肩关节长时间受压迫正确答案:D32、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A、家庭训练的目的在于强化及巩固治疗效果B、家庭训练不重要,可以不进行家庭训练C、家庭训练在家中无反馈仪设备的情况下进行的自我训练D、家庭训练是整个放松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答案:B33、脑梗死患者,BrunnstromI级,出现肩关节半脱位,应用FES治疗时,表面电极置于()A、冈下肌和三角肌后部B、冈上肌和三角肌前部C、冈上肌和三角肌后部D、冈下肌和三角肌前部E、大圆肌和三角肌前部正确答案:C34、患者,男,39岁,因右侧侧膝关节胫骨骨折术后人康复科治疗,人院时患者左侧骨四头肌肌力略减低,股四头肌明显萎缩,左侧膝关节无疼痛,人院后,患者肌电图检查提示左侧下肢神经正常,无其他慢性病史,患者股四头肌萎缩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神经损伤B、长期制动C、肌病D、缺血E、疼痛正确答案:B35、神经发育技术的基本原理是()A、生物力学B、神经解剖学C、神经生理学D、运动医学E、神经康复医学正确答案:C36、引起偏瘫患者肌张力增高的情况不包括()A、听轻音乐B、情绪紧张C、健侧过度运动D、快速牵伸E、拍打肌肉正确答案:A37、氦-氖教光器发生是( )A、波长1.06um的近红外线B、波长10.6um的远红外线C、波长480m、514.5nm的蓝青绿光D、波长632.8nm的红光E、波长694.3nm的红光正确答案:D38、有关膝关节屈曲的牵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牵伸目的:增加膝关节屈曲B、牵伸肌群:伸膝肌群C、牵伸手法:上方手在臀部固定骨盆,下方手被动屈滕至最大范围,以牵拉膝部伸肌群D、病人体位:取仰卧位,下肢伸直E、治疗师手的位置:面向患者站在牵伸一侧,上方手放在臀部固定骨盆,下方手握住小腿远端内外踝处正确答案:D39、脑卒中患者进行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时,应监测心率以不超过( ) 最大心率为宜A、60%~75%B、50%~65%C、80%~95%D、70%~85%E、90%~100%正确答案:D40、引起运动神经和肌肉组织足够兴奋的脉冲频率为()A、1000~10000HzB、1~100kHzC、100~1000kHzD、无特点范围E、1000Hz以下正确答案:E41、下列有关被动运动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被动运动的外力来自于人力或机械B、被动运动同时牵伸相应的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C、被动运动使肢体反复届伸时,可改善肢体血液循环D、被动运动全靠外力来完成运动或动作E、患者无法自我完成被动运动正确答案:E42、强制性使用技术应用Wolf运动功能试验,其测试项目共几项( )A、17B、15C、16D、14E、13正确答案:B43、红外线疗法的禁忌症不包括A、出血倾向B、恶性肿瘤C、急性化脓性炎症D、高热E、稳定性结核正确答案:E44、运动池训练,温度以()为宜A、40~42℃B、34~36℃C、38~40℃D、42~44℃E、36~38℃正确答案:E45、为增强核心控制需强化训练的肌肉是()A、背阔肌B、肱二头肌C、三角肌D、小腿三头肌E、腹横肌正确答案:E46、紫外线辐射人体时主要产生( )A、光化学效应B、机械效应C、非热效应D、温热效应E、量子效应正确答案:A47、骨盆固定时让脑卒中患者躯干上部旋转,躯干转向侧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肌张力增高,而对侧上肢伸肌和下肢屈肌肌张力增高,这是()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观察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观察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摘要】目的:为探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干预的模式及效果。

方法:我们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我院发病的住院治疗的老年脑卒中患者返回后进行系统化、规范化、个体化的早期康复干预,将疗效进行评价综合分析。

结果:康复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患者mbi评分和运动功能均有改善 ,但前者改善更加明显,康复干预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0 05),具有可比性。

1. 2 康复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者均遵照出院医嘱服药。

康复组护理干预:1)康复教育和干预:讲解脑卒中的病因、预防、遵医嘱服药及早期康复的重要性,褥疮预防措施、肩关节、良肢位的摆放及体位转移方法、如何穿脱衣服及日常生活能力指导等;2) 运动疗法:采用运动再学习的方法;3)作业疗法:手足功能训练;4)物理因子治疗:生物反馈、脑循环、电脑低频、等速肌力训练、有氧训练等。

对照组:服药和家庭自我康复,部分患者采用针灸治疗。

1.3疗效评定方法1.3.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mi)[2]进行评定,分进食、入厕、梳饰、洗澡、更衣、转移、行走、上下楼梯、小便控制、大便控制10项共100分。

1.3.2运动功能评定利用fugl-meyer 的方法[3]评定康复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

该方法总分100分,<50分为严重运动功能障碍(ⅰ级);50~84分明显运动障碍(ⅱ级);85~95分中度运动障碍(ⅲ级);96~99分轻度运动障碍(ⅳ级)。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 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2. 1康复护理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积分情况(bmi)。

2. 2康复护理干预前后运动功能情况(fugl- meyer 评2.3康复护理干预前后相关知识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康复组的康复相关知识知晓率由16.4%增加至100% ,而对照组由16.8%升高到23.6%。

用桥式运动改善偏瘫型脑瘫患儿步态

用桥式运动改善偏瘫型脑瘫患儿步态

桥式运动方法训练偏瘫患儿改善中的应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慕德英关键词:痉挛型脑性瘫痪;桥式运动;综述脑性瘫痪是指以在妊娠期到新生儿期之间各种原因而致的脑的非进行性病变为基础,形成永存的,但可以变化的运动和姿势异常.它是儿童中最常见的先天性或围生期所发生的脑功能障碍综合症,也是儿童期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脑瘫患儿发病率约为1.8‰-4‰.按临床神经学表现可分为、痉挛型、强直型、手足徐动型、失调型、震颤型、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

无法分类型。

根据瘫痪部位分为四肢瘫、双瘫、截瘫、偏瘫、重复偏瘫。

三肢瘫、单瘫。

偏瘫患儿在脑性瘫痪中临床约占有总病例的30%,且预后较好,但目前对其康复治疗方法的研究却较少见。

本文旨在探讨各种桥式运动训练方法在偏瘫型脑瘫患儿步态改善发面的应用。

1 偏瘫患儿粗大运动特点偏瘫患儿早期多出现肌张力增高,平衡反射落后,身体常见患侧跌倒,因此患儿为保持平衡多利用健侧,健侧为了代偿患侧立直反应与平衡反应的缺失而表现过度的活动异常模式。

1.1坐位及平衡能力偏瘫患儿主要表现在身体重心向健侧偏移。

患侧肢体的负重能力稳定性不同程度减退。

躯干能进行屈曲、伸展、侧曲和旋转等运动。

坐位时体重大部分负荷与健侧臀部,不能用患侧上肢支撑身体,坐位时常易向患侧倾斜,说明躯干肌力低下,髋关节无控制能力,从而不能达到坐位平衡,大大影响了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

1.2站立与步行站立与步行时,由于一侧肢体肌张力异常、肌力不协调和肌力控制能力差常出现患侧髋关节后伸、内旋、膝关节过伸肌及踝、足趾跖屈;在步行周期摆动相时,患侧膝关节不能自主屈曲,使患侧下肢长度相对变长,以髋外展、骨盆上提代偿而出现异常步态;支撑相,足不能用力磴地,推动身体向前运动困难。

其病理性步态的外在表现,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受到损害后,出现下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活动失去控制,导致肌张力增加,肌协调收缩功能障碍,可由动态肌电图证实。

2偏瘫患儿步态特点2.1不行周期:主要特点是一侧肢体支撑相缩短,双侧肢体支撑相延长,形成一种不对称步态。

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率与持续时间的关系

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率与持续时间的关系

e f in y o e a i t t n tan n tt e e d o e sh g e h n t a tt e e d o e . fi e c fr h bl a i r i i g a h n f t we k wa i h rt a h ta h n f t we k c i o 4h 8h
Sr k QI J e ANG J a ZHANG Y n t e o N i ,Y in, ig,e a . e a t n f R 6z n Me iie h n h i h t 1 D p rme t P 口 f £ o D d c ,S a g a Xu u n
中 国康 复 ・ O O年 2月 ・第 2 21 5卷 第 1期
1 7
康 复训 练对 脑卒 中偏瘫 患者 的康复效率 与 持 续 时 间 的关 系 *
秦 杰 ,杨 坚 ,张颖 ,沈 俊 ,黄 欣 ,王 陶黎 ,羊 建 中
【 要 】 目的 : 讨 个 体 化 康 复 训 练 对 早 期 及 恢 复 期 脑 卒 中偏 瘫 患 者 的 康 复 效 率 与 训 练 时 间 的关 系 。方 法 :o例 摘 探 6 发病 2 1 ~ 2周 的 脑 卒 中偏 瘫 患 者 在 常规 药 物 治疗 的 基 础 上 进 行 程 序 化 康 复 训 练 , 括 桥 式 运 动 、 节 活 动 度 维 持 、 包 关 肢 体 的 易 化 、 衡 、 重 步 行 等 训 练 。 并 分 别 于 治 疗 初 、 疗 4及 8周 末 时 采 用 简 化 F g Me e 运 动 功 能 量 表 平 负 治 u l yr ( MA) 行 评 分 并 做 康 复 效 率 统 计 。结 果 : 复 介 入 4 末 时 , 者 的 F F 进 康 周 患 MA 评 分 较 治 疗 初 时 显 著 提 高 , 明 显 高 并 于 治疗 8 末 时 的 评 分 ( P o 0 ) 治疗 后 康 复 效 率 比较 , 4 高 于 后 4周 ( < 0 0 ) 周 均 < .1。 前 周 P . 5 。结 论 : 1个 周 期 的 第 康 复训 练 及 康 复 效 率 明显 优 于 第 2 周 期 。 个 【 键 词 】 康 复 训 练 ; 卒 中偏 瘫 ; 动 功 能 ; 复 效 率 关 脑 运 康

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观察

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观察

电刺激等 。观察组在此基础 上,由专业 治疗师对患者进行一 中病例 ,2004年美 国卒 中直接和 间接 费用 536亿美元 。在
对一运动疗法训练 :① 卧床期主要是选择各种合适的小垫 中国 ,每年新发卒 中 200万例 ,每年约有 150万人死于脑血
保 持 患 者 良好 的肢 体位 置 即 良肢 位 摆 放 ,丁 字 鞋 防 止 足 下 管 病 ,存 活 的 患者 数 为 600万 ~700万 。在 脑 卒 中存 活 者 中
2010年 6月下 第 2卷 第 12期
June 2010 V01.2 No.12
中国中医药咨讯
Journa1 of Chin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formation
·163·
运 动疗 法对脑卒 中偏瘫 患者肢体 功能的影 响观察
杨 红专 (无锡市锡山区锡北 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194)
参 考 文 献
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步行能力指标 i >45m;步态质量用 [1]张帆,曹红,李华 高,等.运动疗 法对脑梗死 患者肢体运动 功能及
Fugl—Meyer下肢 功能 积 分 评 定 ; 日常生 活 能力 用 Bathel指 数 评 分口。 1.4 统 计 学 处 理
脑 血 液 动 力 学 的 影 响 [J】.中 国康 复,2004,19㈤ :214—215. 【2]李 厥宝,倪朝 民,韩瑞 ,等.早期康 复治疗对 急性脑卒 中病人 生存 质 量 的 影 响 【JJ.中国 康 复 医 学杂 志 ,2005,20(1):34.
训练 ,重心转移 训练 ,站立 平衡训 练 ,平衡板 、站 立架等训 的 经济 负担 。
练 ,同时加强肌力训练并根据不 同肌张力进行训练。③步行

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国内临床应用进展

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国内临床应用进展

2019年,第34卷,第1期·综述·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国内临床应用进展*梁碧莹1唐强2,3脑卒中也称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性的功能障碍,会持续24h以上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病症。

脑卒中患者可表现为偏瘫,出现运动、感觉、认知、吞咽等功能障碍,这些障碍使患者减少或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进行工作、娱乐的能力。

身体和心理上功能障碍剥夺了患者活动与参与的权力,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也增加了患者家属的负担[1]。

其中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影响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的完成,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的影响尤为突出[2]。

因此,对于脑卒中患者不仅要使用运动疗法,还要着重进行作业治疗促进上肢功能的恢复。

本文综述强制性运动疗法、运动想象、镜像治疗等作业疗法对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应用情况和康复效果,以证实对于上肢功能障碍,作业治疗是可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应该广泛普及。

1作业疗法在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中的应用1.1强制性运动疗法强制性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限制健侧肢体活动,增加患侧肢体的使用,以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

魏小利等[3]在临床研究中限制患者健手的使用,每天患肢强化训练6h,每周5d,连续3周,并进行日常生活期间的任务训练。

结果显示这样可以促进患者积极使用患侧上肢,有效地克服了脑卒中患者在功能恢复时形成的习得性废用。

张东旭等[4]的研究表明强制性运动治疗能明显促进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恢复。

他们对观察组进行4周的常规康复训练,之后进行2周的强制性运动疗法。

而对照组只进行为期6周的常规康复训练。

此次研究运用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imple test for evaluating hand function,STEF),以及上肢功能测验(upper extremity function test,UEFT)四项评分进行评价。

强化桥式运动对脑卒中患者膝关节稳定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强化桥式运动对脑卒中患者膝关节稳定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脑 卒 中后 , 者 的 平 衡 功 能 会 出现 不 同程 度 的 障 碍 … , 患
出血 2 4例 , 梗死 l 。发病 后 至康 复 治 疗开 始 时 间 为 脑 4例
(77 .)d 1 . ±92 。治 疗 前 两 组 患 者 主 要 非 处 理 因 素 经 统 计 学 分 析 , 异 无 显 著 性 意 义 ( 0 o ) 差 P< .5 。
维普资讯
护 理 实 践 与 研 究 2O 07年 第 4卷 第 2期 [] 中华 西 医 学 研究 杂志 ,0 47 4 :. J. 20 , ()7

1 ・ 7
3 小 结
循 证 护 理 强 调 将 最 佳 的 研 究 成 果 或 证 据 用 于 指 导 临 床 实 践 “ 。循 证 护 理 能 节 省 时 间 , 对 节 约 卫 生 资 源 和 经 费 , 】 相 具 有 较 强 的 实 用 性 ; 施 循 证 护 理 , 使 护 理 人 员 主 动 钻 研 实 能 业 务 , 于 寻 找 护 理 实 施 中存 在 的 问 题 , 极 查 阅 科 研 文 献 善 积
1 2 方 法 .
膝关节稳定功能减 弱 , 因纠正 困难 , 一直 困绕着 康复治 疗师
及患 者 。从 临 床运 动 学 有 关 躯 干 肌 肉力 量 对 人 体 平 衡 的 影 响 【 和膝 关 节 周 围 肌 肉对 膝 关 节 稳 定 功 能 的影 响得 到启 示 。 2 在 脑 卒 中 患 者 功 能 训 练 中 , 意 识 地 在 常 规桥 式 运 动 训 练 方 有 法 的 基 础 上增 加 对 躯 干 肌 和 下 肢 膝 关 节 不 同 范 围 内 的 控 制
2 0 ,7 7 : 5 0 3 1 ( ) 7 9—70 6.

不同康复时机对脑梗塞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评估及治疗方案调整

不同康复时机对脑梗塞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评估及治疗方案调整

不同康复时机对脑梗塞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评估及治疗方案调整【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康复时机对脑梗塞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价值。

方法:收集我院脑梗塞偏瘫患者,疾病符合1995 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患者入院后通过CT、MRI确诊。

分为:研究组(急性期接受系统性康复干预)和对照组(恢复期接受系统性康复干预)。

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康复治疗前后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

(2)研究组和对照组康复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康复治疗前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康复治疗后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

(2)研究组和对照组康复治疗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康复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有差异(P<0.05)。

结论:脑梗塞偏瘫发生后,越早接受康复干预治疗,对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越明显。

【关键词】康复时机;脑梗塞;偏瘫;运动功能;评估;调整[abstract]objective:study different recovery time to the value of moto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hemiplegia.methods:Collect from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diseas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1995 national conference o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for the fourth time standards,patients diagnosed by CT,MRI after admission.can be divided into:the team(immediately after admission to accept systemic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and control group(received systemic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after pared to(1)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Fugl - Meyer movement function score.(2)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abilityto daily life activities.results:(1)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rehabilitation Fugl - Meyer movement function score was no difference(P > 0.05);research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rehabilitation Fugl - Meyer movement function score more difference(P < 0.05).(2)befor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in daily life activities ability is no difference(P > 0.05);research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rehabilitation daily life activities ability more difference(P < 0.05).conclusion:after the occurrenc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hemiplegia,the earlier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therapy.to the patients' motor function,daily life activities ability improvement,the more obvious.[key words]recovery time;cerebral infarction;hemiplegia;motor function;assessment;adjust脑血管病在全球高发,好发于老年人。

规范化康复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应用观察

规范化康复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应用观察
两组的患者基 本资料 比较无 明显 的差异 ( P>0 . 0 5 ) ,具
有 可 比性 。
力,并恢复其生活护理 ,包括穿衣 、进食、洗漱和床旁移 动以及人厕等情况 。并且协助患者进行基本动作 的训练 ,
从而快速的恢复其生活 自理能力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 2 . 7 综合训练 综合训练主要包括 :患侧康复训练、肌 力训练 、语言功能训练以及 B o b a t h 握手等口 ] 。
本文对我院 2 0 1 0 年 2 月到 2 0 1 1 年 2月之间收录的 6 o
心情 ,从而帮助患者树立康复 的信心。最后 ,依据患者 的
训缘 隋况 ,采取针对性 的处理措施 ,从而帮助患者快速的 恢复。
例脑卒 中偏瘫患者实施规范化康复训 练,并且取得 了较好 的应用效果 ,具体分析如下。
第1 1卷 第 6 期 ・ 总第 1 5 8期 2 0 1 3年 3月 ・ 下 半 月 刊
◎寸
远 O L  ̄ 程 O N O 教 F C H I 育 N A
规范化康复训练对恢复期脑卒 中偏瘫患者的应用观察
殷 平
( 安徽省 淮北矿业集团职业病 防治院康复科,淮北 2 3 5 0 0 0 )
1 资料 与方 法
1 . 2 . 6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康复治疗师应对患者的基
本生活能力实施 简单指导 ,并对让患 者学会基 本生活 能
1 .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 0 1 0 年2 月到 2 0 1 1 年 2月之间 收录的 6 0 例脑 卒 中偏 瘫 患者 ,并将 其 随机 的分 为两 组 。 对照组患者 3 0 例 ,男 1 6 例 ,女 1 4 例 ,年龄 为 4 5  ̄7 8 岁, 平均年龄 ( 6 3 . 4 ±i . 4 )岁 。观察组 患者 3 0例,男 1 5例 , 女1 5 例 ,年龄为 4 5  ̄7 9岁 ,平 均年龄 ( 6 4 . 6±1 . 2 )岁 。

《一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康复治疗个案报告2300字》

《一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康复治疗个案报告2300字》

一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康复治疗个案报告目录一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康复治疗个案报告 (1)一、病例资料 (1)二、康复评定 (1)三、康复计划 (2)(一)床上体位管理 (2)(二)肩关节活动 (2)(三)平衡功能训练 (3)(四)物理治疗 (3)一、病例资料张某,男性62岁,于2021年9月因突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接受入院治疗,表现为右侧肢体无力不能持物,且难以自行行走,存在明显头晕、头痛,且意识障碍明显,为进一步诊治将其收入神经内科接受检查,入院体格检查显示体温为36.5℃,脉搏为76次/min,呼吸为20次/min,血压为123/71mmHg;常规检查显示神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有一定的光敏感反射度无眼震,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右歪斜,伸舌偏右,颈软,无抵抗,双肺呼吸音粗,右侧肢体偏瘫,Brunnstrom分期显示上肢Ⅳ期,手Ⅲ期,下肢Ⅴ期,右上肢肌力4级,右下肢肌力五级,左侧肢体肌力正常,头颅磁共振呈现显示:(1)右侧放射冠及右侧额颞顶叶多发较为新鲜脑卒中,双侧基底节区、丘脑、放射冠等部分显示陈旧性梗死,(2)多发腔隙性脑梗死,软化灶形成。

送入医院后对患者采取溶栓治疗,将溶栓药物阿替普酶在50ml无菌水内溶解,先将10%的量采用肌肉注射,并将剩余90%液体稀释持续静脉滴注;完成溶栓后可在之后的两周内口服100mg阿司匹林和75mg氯吡格雷,此外,给予甘露醇、自由基清除剂、改善循环类药物等进行对症干预治疗。

二、康复评定发作时间为2021年9月3日,并于当天入院接受治疗,均为首次脑卒中发作,影像学资料显示右侧放射冠及额颞顶叶多发新鲜脑卒中,而双侧基底节、丘脑、放射脑等部位陈旧性梗死,存在多发腔隙性梗死。

对其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显示,上肢运动量表(FMA)入院时为29分,康复第一周显示为33分,康复第二周显示为35分,康复第三周显示为39分;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显示为入院时31分,康复第一周显示为36分,康复第二周显示为39分,康复第三周显示为42分;Brrthel指数计分法显示患者日常活动功能入院时为44分,康复第一周显示为47分,康复第二周显示为50分,康复第三周显示为53分;动作活动记录量表(MAL)包括动作使用频率和动作质量两个分量表,其中动作使用频率入院时显示0分,康复第一周显示为2分,康复第二周显示为4分,康复第三周显示为6分;动作质量量表在入院时显示为0分,康复第一周显示为2分,康复第二周显示为3分,康复第四周显示为4分。

脑卒中患者偏瘫护理论文

脑卒中患者偏瘫护理论文

脑卒中患者偏瘫的护理体会摘要:目前脑卒中作为全球人口死亡及致残的主要原因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

我国,因为脑卒中导致偏瘫等肢体障碍的占到了存活患者的一半以上,因此做好这些偏瘫患者的早期护理,使他们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是我们护理人员的责任,在对这些患者的护理上我们坚持循序渐进、主动及被动结合的护理原则,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17.0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68-01脑卒中俗称脑中风,又称为脑血管意外,临床主要包括脑血栓、脑梗死及脑出血等病变。

近年来我国中脑卒中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也成为导致我国肢体障碍及高病残率的主要因素。

如果做好这些因脑卒中导致偏瘫患者的有效护理,使其及早恢复身体机能,达到自理甚至重回社会的目的,成了众多医护人员及一些学者研究的重点。

在长期的护理实践中,我们发现对于这些偏瘫的患者越早进行康复护理,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越好。

早期的康复护理可以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的身心残障,使患者能够及早重返社会。

1早期进行康复护理的重要性我们知道脑卒中,因为出血或栓塞,会使脑部的中枢神经受损,因此才会导致患者出现肢体活动的障碍。

但是在脑卒中的早期,这些神经不论在结构及能力上都还存有一定的代偿功能,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可以为这些神经代偿及修复创造条件,使受到破坏的神经的运动反射弧能够在一定的条件刺激下重新建立,从而恢复肢体的运动功能。

并且对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还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肌肉萎缩、关节畸形、关节脱位及足下垂还有足内翻这些运动系统的并发症,这个作用是所有药物都不能替代的。

所以说,早期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

2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的最佳时间学术上,一般讲从脑卒中发生至三个月,这个时期间的康复为早期康复治疗。

但是还有学者认为脑卒中发病的24小时之内是进行主动及被动结合的康复锻炼的最佳时间,且不论是脑梗塞还是脑出血的患者,康复护理训练导致再次出血的几率很小。

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情况

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情况

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情况赵婷【摘要】目的比较改良强刺性使用运动疗法(mCIMT)、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和神经发育疗法(Bobath技术)3种治疗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1例,随机分为3组,常规组治疗以Bobath技术为主,2h/d,每周训练5d,连续6周;强制组和改良组采用健侧穿戴吊带和夹板限制肢体动作,CIMT 6h/d,每周训练5d,连续3周;mCIMT在治疗环境中进行,1h/d,每周3次,其他时间在日常生活中训练,不少于2h/d,连续10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2周、第6周、第10周后,3组患者同时采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测定上肢的运动模式、简易上肢功能检查量表(STEF)测定上肢的运动速度、Barther指数测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3项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FMA治疗前的评分为(45.3±5.0)(F=1.105,P=0.381),BI评分为(63.1±10.2)(F=0.930,P=0.400),STEF评分为(63.2±8.7)(F=1.842,P=0.167).2周后,CIMT疗效达到高峰,FMA评分为(53.6±5.1)(F=11.663,P=0.000)、BI评分为(77.3±9.5)(F=4.138,P=0.020)、STEF评分为(78.8±4.7)(F=13.892,p=0.000),优于mCIMT组和Bobath组;6周后,Bobath组疗效达到高峰,FMA评分为(56.1±3.8)(F=123.760,P=0.000),STEF 评分为(86.3±5.6)(F=8.371,P=0.001),BI评分为(85.6±6.5)(F=4.372,P=0.016),优于mCIMT组.到10周时,mCIMT和CIMT组FMA评分为(60.0±3.3)和(59.6±4.0)(F=64.286,P=0.000),STEF评分为(89.6±4.6)和(88.6±5.0)(F=63.640,P=0.000),优于Bobath组.10周时,mCIMT组的BI评分为(91.7±3.5)(F=46.772,P=0.000),优于Bobath组和CIMT组.结论与Bobath组技术相比,mCIMr和CIMT有利于改善偏瘫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同时,与其他两种疗法相比,mCIMT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1(009)013【总页数】2页(P120-121)【关键词】卒中;偏瘫;运动疗法;日常生活活动;治疗结果【作者】赵婷【作者单位】郑州市中心医院,河南,郑州,4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是针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一种新的康复治疗技术,与传统的神经发育疗法比较(Bobath技术)比较,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明显[1-3]。

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早期康复干预效果分析

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早期康复干预效果分析

21 肢体 功能锻炼 ( ) 卧位: 向一侧 ( .1 . 1仰 头转 枕头不宜过高 ) ,
纵 向置一软枕于患者肩下 , 使肩部 向前抬起 , 上肢放在枕头上 , 肘和腕伸直 , 掌心向下 , 手指轻度伸展 。() 2 侧卧位: 适用范 围广 ,
患者若无意识 障碍 , 可在 2h内开始被 动活动 , 逐渐转变 4 然后 为主动活动。主动活动对提高神经系统 紧张度 , 活跃各系统生
理功能具有重要 意义 。 患侧所有关节必须在正常活动范 围内进 行被 动活动 , 活动需缓慢 ( 快速运动会增加关节强直 )有节奏 、 、
的脑卒中偏瘫 患者 。其 中男 3 2例 , 2 女 2例 ; 年龄 4 一 8岁 , o7 平 均 6 .岁 。脑 出血 9例 , 死 4 ; 06 脑梗 5例 左侧偏瘫 2 例 , 4 右侧偏 瘫2 例, 3 双侧瘫痪 7例 , 各种类型失语 1 。 2例 所选病例均为基 底节 区脑卒 中且首次发病 , 不包括轻 型(1 ) rA 和重度 昏迷 、 I 严重
21 功能康 复指导 .
压, 应逐渐抬高床头高度 , 坐起时不宜过快, 先从健侧卧位坐
起, 再到患侧卧位 坐起 ; 从需要别人帮助到独立坐起 。 此后进行
坐位平衡训练 , 能维持 1r n , 0 i 后 可进行步行训练 、 a 站位平衡 和 上下 台阶训 练。训练者应保护患者 , 防止患者摔伤。 21 日常生活能力训 练 康复干预的最终 目的是让 患者在残 .. 4
短时过渡外 , 多数患者可直接从 卧位进 入坐位 , 可分为床上坐
位和椅上坐位 。 坐位要求脊柱垂 直于床面或椅 面, 髋关节屈曲。
无论 是哪种卧位 , 均应保持 2 3 后 调整一次 , ~h 交替使用 。体位 变动后 , 及时将患肢置于功能位上。

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原则

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原则

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原则脑卒中偏瘫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阻塞造成的脑部损伤,导致肢体运动功能受损。

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康复措施。

下面将介绍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原则。

一、个体化定制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病情各异,因此肢体运动功能训练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定制。

根据患者的瘫痪程度、受损部位和功能恢复情况,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和目标。

二、循序渐进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应该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

初期可以从简单的肢体动作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和复杂性。

这样可以避免患者在训练中过于困难和挫败,提高训练效果。

三、功能导向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中所需的功能,因此训练内容应该与功能需求紧密相关。

例如,训练患者握笔写字的能力时,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患者练习书写常用词语。

四、重复性训练肢体运动功能训练需要进行大量的重复性训练。

通过反复练习同一动作,可以加强患侧肌肉的控制和协调能力,促进神经系统的修复和重建。

因此,训练应该坚持长期进行,每天进行多次的训练。

五、功能整合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应该注重整体功能的恢复和整合。

不仅要训练患侧肌肉的力量和协调能力,还要注重肢体运动的整体协调与平衡。

同时,还需要结合认知和感觉的训练,促进大脑功能的全面恢复。

六、积极性和主动性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应该鼓励患者积极主动地参与训练。

患者要有良好的训练态度和积极性,主动配合康复治疗师的指导和训练要求。

只有患者主动参与并坚持训练,才能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七、综合性康复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应该与其他康复措施相结合,进行综合性康复。

例如,可以结合物理疗法、理疗、语言训练等,全方位地促进患者的康复。

综合性康复可以提高康复效果,加速患者的功能恢复。

八、定期评估和调整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应该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根据患者的康复进展和训练效果,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和目标。

评估可以帮助康复治疗师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及时调整训练方法和内容,提高康复效果。

桥式运动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桥式运动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桥式运动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目的探讨桥式运动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4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脑卒中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锻炼的基础上给予桥式运动训练。

比较两组患者康复锻炼前及8周后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徒手肌力测试法(MMT)分级Kendall百分比法评分、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评分。

结果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的FMA、Kendall及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康复锻炼后的FMA、Kendall及BBS评分均显著高于康复锻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锻炼后的FMA、Kendall 及BB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桥式运动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肌力和平衡能力,促进下肢步行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标签:桥式运动;脑卒中;康复锻炼;下肢步行功能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致血液无法供应脑组织从而引起损伤的一类疾病。

脑卒中致残率高、致死率高,是目前世界第二大死因,其致殘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2]。

循证医学证实脑卒中康复锻炼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卒中患者管理的重要部分[3]。

部分脑卒中偏瘫患者经早期康复锻炼,其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有较明显的改善,但常规的康复锻炼很难兼顾步行的负重、迈步、平衡等要素,导致患者步态异常,康复效果不满意[4]。

桥式运动是一种选择性髋伸展运动,可在早期康复中锻炼患者床上体位变换的能力,广泛应用于偏瘫患者的康复锻炼。

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4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桥式运动训练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步行功能恢复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脑卒中偏瘫早期与后期康复治疗比较

脑卒中偏瘫早期与后期康复治疗比较

作 者 简介 : 跃 , , 9 5年 l 贺 男 16 1月 生 , 治 医 师 , 同 市 第 主 土
五 ^ 民医 院 ,3 06 0 7 0
缺点 : 费用 高 . 术 时 间 长 . 醉 要 求 高 , 术 适 应 证 有 手 麻 手
脑卒 中偏 瘫 早期 与后 期康 复 治疗 比较
长治 医 学 院 附 属 和 平 医院 (4 0 0 郭 而 云 0 8 0 7 脑 卒 中 是 一 种 常 见 病 , 残 率 高达 7 - 8 ∞ 致 0 5 我 异 , 不 同 情 况 选 用 台适 的 促 通 技 术 , 择 合 适 的 运 动量 对 选 克分 取 得 患 者 及家 属 的信 任和 配 台 。 13 评价方法 : . 偏瘫 运 动 功 能 评 价 采 用 B u s o 级 分 rnt m 6 r 类法 . DL采 用 B rh [ 数 分级 法 , 次 评 定 在 康 复 治 疗 A ate 指 首
维普资讯
山西 医 药 杂 甚 2 0 0 2年 6月 第 3 1尊 第 3期
S a x Me ,一 h n i dJ J
2 0 . l 1No 3 0 2Vo手 术 中助 手 负 责 胸 腔 镜 的 定 位 、 集和 手 术 野 的 显 聚 露 , 者 可 以 集 中 精 力 双手 操 作 。 过 手 术 台 两 删 的 电视监 术 通 视 器 。 者 、 手 、 械 护 士 和 麻 醉 师相 互 配 台 , 以 完 成 传 术 助 器 可 统 胸 腔镜 所 不 能 完成 的复 杂 手 术 操 作 。 与常 规 开 胸 比较 . 它 手 术 切 口小 , 容效 果好 , 术 不 切断 太 埭 肌 肉和 肋 间 神 经 美 手 干 . 侧上 肢 肌 力 无 明显 减 弱 . 常规 开 胸 手 术 后 固肋 间神 术 无

偏瘫患者桥式运动的训练方法

偏瘫患者桥式运动的训练方法

偏瘫患者桥式运动的训练方法嘿,咱今儿就来聊聊偏瘫患者的桥式运动训练方法。

你想想啊,偏瘫患者多不容易呀,身体一边不太听使唤了,但咱可不能就这么放弃呀,得想法子让他们慢慢好起来不是?那桥式运动就是个很不错的办法哟!就像搭一座小桥一样。

患者先平躺在床上,膝盖弯曲,脚平放在床上。

这时候呀,就得让屁股使劲儿往上抬,把腰和屁股都抬离床面,形成一个桥的形状。

这可不简单呢,就好像要让身体这座“桥”稳稳地架起来。

这时候可能有人会问啦,这么简单的动作能有啥用呀?嘿,用处可大啦!这能锻炼患者的腰背肌力量呀,让他们的腰部更有劲儿,能更好地支撑身体。

而且呀,这对提高下肢的控制能力也很有帮助呢。

那怎么开始训练呢?一开始,患者可能抬不起来那么高,别着急呀,咱可以一点一点来。

可以先让患者尝试着把屁股稍微抬离一点床面,感受一下那种用力的感觉。

就像小孩子学走路,总得先迈出一小步嘛。

等患者慢慢适应了,能抬起来一点了,就可以增加难度啦。

可以让他们多坚持一会儿,或者试着抬得更高一些。

这就好像爬山,一步一步往上爬,越来越高,越来越厉害。

训练的时候,旁边可得有人陪着哟,给患者鼓鼓劲儿,要是有个啥情况也能马上照应着。

就像战场上的战友一样,互相支持,一起努力。

而且呀,这训练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得坚持下去。

每天都练一会儿,就像每天都要吃饭一样,养成习惯。

想想看,要是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那时间长了,会有多大的变化呀!咱也别小瞧了这小小的桥式运动,它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呢。

也许一开始效果不明显,但只要坚持,就一定能看到希望。

就像那春天的小草,一点点地生长,最后能铺满整个大地。

对于偏瘫患者来说,每一次的努力都值得骄傲,每一次的进步都让人欣喜。

让我们一起为他们加油,鼓励他们勇敢地迈出每一步,通过这桥式运动,重新找回身体的掌控权,走向健康的未来。

他们一定可以的,相信他们,也相信这神奇的桥式运动训练方法!。

桥式运动在“急性脑卒中下肢偏瘫病人肌力提高中的应用”

桥式运动在“急性脑卒中下肢偏瘫病人肌力提高中的应用”

桥式运动在“急性脑卒中下肢偏瘫病人肌力提高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5-11-19T16:11:14.300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4月第4期供稿作者:胡冰丁霞[导读] 淮安市淮阴医院神经内科江苏淮安结果:治疗后B 组病人肌力提高总幅度高于A 组(12)。

结论:急性脑卒中下肢偏瘫病人进行桥式运动训练有助于肌力的恢复。

胡冰丁霞淮安市淮阴医院神经内科江苏淮安 223300【摘要】目的:探讨桥式运动对急性脑卒中致下肢偏瘫病人肢体肌力恢复的影响。

方法:将60 例急性发病的急性脑卒中下肢偏瘫肌力均为3 级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治疗组(A 组)和桥式运动训练组(B)组,每组各30 人,A 组采用常规治疗,B 组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情况下采取桥式运动康复治疗。

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按临床医学肌力分级法对肌力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后B 组病人肌力提高总幅度高于A 组(12)。

结论:急性脑卒中下肢偏瘫病人进行桥式运动训练有助于肌力的恢复。

【关键词】桥式运动;急性脑卒中;下肢偏瘫;肌力提高【中图分类号】R5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4-230-01 脑卒中是指由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发病的脑局部循环障碍和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损害[1]。

桥式运动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训练中最重要、最常用的一种训练方法,也是早期康复训练的主要方法之一,它能促进下肢肌力的恢复。

近年,我们对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进行早期桥式运动的康复治疗,发现对下肢肌力的恢复有着显著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将本科2014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期间收治的60 例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男 24 例,女36 例;年龄41 岁到73 岁,平均62 岁;经CT 及MRI 检查诊断脑梗塞47 例,脑出血13 例;住院时间平均18 天,首次发病均有偏瘫。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按照传统常规的护理方法给予脑卒中患者护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 8 0例 发病 2 l 一 2周 内 的 脑卒 中偏 瘫 患 者 , 随机 分 成 常 规 运 动 治疗 组 ( 组 ) A 和个 体 化 桥 式运 动强 化训 练组 ( B组 ) , 两 组 的 常 规 内科 治 疗 相 同 , 别于 入 组 时 、 分 治疗 8周 末 , 用 简 化 F g Me e 运 动 功 能 评 分 、u lMe e 平 衡 功 能评 采 ul yr — Fg — yr 分 和改 良 B r e 指 数 进 行评 定 结 果 : a hl t 治疗 8周 后 B组 的各 项 评 分 明显 高 于 A组 ( < . ) P O0 。结 论 : 体 化桥 式 运 动 5 个 强化 训 练较 常规 运 动 治疗 能 更 显 著地 改 善 脑 卒 中偏 瘫 患 者 肢体 运 动 功 能 、 衡 能 力和 日常生 活 活 动 能 力 。 平 关键 词 脑 卒 中 ; 瘫 ; 偏 桥式 运 动 ; 复 康
i d vd a itn i e rd i g ci i e go p fr u B1 B t o h t o r u s a t e a g n rl n i iu l n e sv b gn a t t s r u g o p i vi . o h f t e w go p h d h s me e ea me ii e dcn tea y h rp .We a s se h t o g o p b s l e u l Me e tr f n t n s a e n u l Me e aa c c l se s d t e w r u s y i i d F g — y r mo o u c i c l a d F g — y r b l n e s ae mp f i o ad n Mo i e B r e n e e a aey a t e t f b gn i g a d e s ltr a d e au td t e c ii u aie d f d at l I d x s p r tl t h i i h me o e in n n 8 we k a e n v l ae h l c c rt n v
维普资讯
中同 康 复 医学 杂志 ,0 8年 , 2 20 第 3卷 , 9期 第

83 0
临床 研 究 ・
个体化桥式运动强化训 魏 清川 何成 奇 1 , 2
摘 要 目的 : 探讨 个体 化 的桥 式 运 动 强 化 训练 对 脑 卒 中偏 瘫 患 者 肢体 运 动 功 能 、 衡能 力 和 AD 平 L能力 的影 响 。 法 : 方
s n cn d f ecsbten teto gop (< . ) o c s nIdvda i es eb dig atie r oe i i a t ie ne e e h w rus P O 5.C n l i : i ul n ni r gn cvtsae m r g f fr i w 0 uo n i t v i ii
ef cie h n o tn e e c s s n oo u c in,b l n e bi t a d b l y f ADL i h mi lgi at r to . fe t ta r u ie x r ie o m tr f n to v a a c a l y n a ii o i t n e p e a fe srke
a lt a d ADL i p te t wih bi y n i n ai ns t he plga fe sr e M e ho Eih y mi e i a tr tok . t d: g t paint wih emil ga e o day t te s t h p e i s c n r o
ef c. Re ul: Th a s s me s o t e r up fe t s t e se s nt fr h g o B wee et r ha gou A atr we k te t n . T r we e r b te t n r p fe 8 e s r ame t he e r
s oe f o w esw r rn o l as nd it to gop:te gnrleec e gop ( o p A n h t k o 2 t 2 ek ee ad my si e n w ru s h eea xri ru r r 1 g o s g u )ad te r
A s a t Obet eT bev h f c o dv u li es ebign cit so i trfnt n a ne bt c r jci :oosretee et fi ii a n ni r igat ie nl v f n d t v d vi mbmo uci ,bl c o o a
中 图分 类 号 :7 33 R 9 R 4 .,4 3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1 14 ( 0 )0 — 8 3 0 10 — 222 8一 9 0 0 — 4 0
Th fe to n ii u litn ie rd ig a t iis i e pe i fe to eGAO a g e e c f idvd a n e sv b i gn ci t n h milga atr sr k / v e Qin ,GUAN i,XI M n Yi g taJChn s o r a f Re a itto d cn ,2 0 ,2 ( ) 0 - 8 6 n ,e l/ iee J u n lo h bla in Me ii e 0 8 39 :8 3 0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