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5节
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5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__加速度2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题组通关】 【示范题】(2013·杭州高一检测)关于小汽车的运动,下列说法 不可能的是( ) A.小汽车在某一时刻速度很大,而加速度为零 B.小汽车在某一时刻速度为零,而加速度不为零 C.小汽车在某一段时间,速度变化量很大而加速度较小 D.小汽车加速度很大,而速度变化得很慢
【解题探究】(1)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速度变化量的 大小有什么关系? 提示: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速度变化量的大小无必然联系,速 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的变化量大加速度也不一定大。 (2)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提示:加速度的大小等于速度的变化率,描述的是速度变化的快 慢。
【规范解答】选D。小汽车在刚启动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为 零,B可能。小汽车高速且匀速行驶时,速度很大,而加速度为 零,A可能。在较长的时间内,小汽车加速度较小,速度变化量也 可以很大,C可能。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 大,速度变化一定快,D不可能。
【通关1+1】 1.物体的加速度为2m/s2,表示该物体( ) A.每秒运动2m B.每经过1s,其速度增大2m/s C.每经过1s,其速度变化大小为2m/s D.每经过1s,其速度减小2m/s
符号是__m_/_s_2或__m_·_s_-_2_。
【自我思悟】 1.速度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吗? 提示:不一定。速度大,某一时间间隔Δt内,速度的变化量Δv不 一定大,因此加速度不一定大。 2.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吗? 提示:不一定,速度的变化量的大小与时间间隔的选取有关,速 度的变化量Δv大,可能对应的时间间隔Δt更大,因此加速度不一 定大。
【微思考】 (1)加速度不等于零的运动物体,一定做加速运动吗?为什么? 提示:不一定。加速度不等于零,表示物体的速度在发生变化, 可以是速度的大小在增加,也可以是速度的大小在减小,甚至也 可以是速度的方向发生变化。 (2)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增大时,其速度也一定增大吗?为什么? 提示:不一定。加速度增大说明物体速度变化(可以增大也可 以减小)得快了。速度增加还是减小由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关 系决定。
高中物理第1章第5节电势差课件1
1.电势差:电场中两点间电势的差值叫做电势差,也叫电压.
2.公式:UAB=φA-φB,UBA=φB-φA,UAB=-UBA.
3.对电势差的三点理解.
栏
(1)电场中两点的电势差,由电场本身的初末位置决定.在确定
目 链
接
的电场中,即使不放入电荷,任何两点间的电势差都有确定的值.
(2)讲到电势差时,必须明确所指的是哪两点(两位置)的电势 差.A、B 间的电势差记为 UAB、而 B、A 间的电势差记为 UBA.
接
公式适用于任何电场,计算时注意 W 和 U 的下标要对应.
►尝试应用
2.带电荷量为+3×10-6 C 的粒子先后经过电场中的 A、B 两点,
克服电场力做功 6×10-4 J,已知 B 点电势为 50 V,则(1)A、B 两点 栏
目
间的电势差 UAB=________;(2)A 点的电势 φA=________;(3)电势
解析: (1)无限远处电势为零,则
W∞A=-qφA=-8×10-6 J
故φA=W-∞qA=--82××1100--68 V=400 V
同理φB=W-∞qB=--22××1100--68 V=100 V.
栏 目 链
接
(2)UAB=φA-φB=300 V.
(3)若把负电荷由A点移动到B点,WAB=q′UAB=-2×10-5× 300 J=-6×10-3 J.
磁场
,电容器里的电场电逐场渐能 减弱,
电全磁部场场转能能化逐为渐
转
化
为
磁场 .
能
.
放
电
完
毕
后
,
• 充自原来感电的作过方用程向,:电电流容保器持放电完毕后反,向由充于电继线续圈流的动,
第一章第5节地层油的高压物性
2.地面油的相对密度 2.地面油的相对密度
20℃时的地面油密度与4℃时水密度之比。 20℃时的地面油密度与4℃时水密度之比。 时的地面油密度与4℃时水密度之比
ρo γo = 4 ρw
当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时: 当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时:
γ oi Boi = γ ob Bob
原始地层压力下的地层油相对密度; γoi—— 原始地层压力下的地层油相对密度; 泡点压力下地层油相对密度; γob—— 泡点压力下地层油相对密度; 原始地层压力下地层油体积系数; Boi—— 原始地层压力下地层油体积系数; 泡点压力下地层油体积系数。 Bob—— 泡点压力下地层油体积系数。
23
2. 地层水的体积系数
Bw =
温度: 温度: 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压力: 压力: 随压力的增加而减小; 随压力的增加而减小; 溶解度: 溶解度: 溶解有天然气的水比纯 水的体积系数大些。 水的体积系数大些。 地层水体积系数受温度的影 响大于受压力及溶解气的影 响。
V wf V ws
5
三、地层油的体积系数
又称原油地下体积系数, 又称原油地下体积系数,是指原油在地下体积 (即地层油体积)与其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之比。 即地层油体积)与其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之比。
B
o
=
V V
of os
一般地 Bo>1
为何 Bo>1 ?
6
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分析:
① 组成 轻烃组分所占比例↗ 轻烃组分所占比例↗,Bo ↗ Rs↗, Bo↗ T↗, T↗,Bo↗
中原W层 中原 层 临盘S 临盘 3层 渤海S 渤海 2层 胜坨S 胜坨 2层
96331 12152 2593 8712
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章第五节概括
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章第五节概括
《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章第五节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
改革和土地改革运动。
在这一节中,作者首先介绍了中国农村面临的
土地问题,包括地主和农民之间的不公平地主权益占有和农民贫困等。
接着,作者描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农民运动和土地改革运动
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通过组织和动员农民群众,推动了土地革
命和农民自我解放的进程,以实现农民对土地和生产资料的公平分配
和占有。
这一节还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地区的组织与运动的一些
重要经验和方法,如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农村党组织等。
最后,作
者强调了农村革命和土地改革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为中国的革
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对未来农村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展望。
第一章 第5节 学生实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第5节学生实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对应学生用书P14一、实验目的、原理、器材1.做单摆(1)让线的一端穿过小球的小孔,然后打一个比小孔稍大一些的结,制成一个单摆。
(2)把线的上端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并把铁架台放在实验桌边,使铁夹伸到桌面以外,让摆球自由下垂,在单摆平衡位置处作上标记。
(如图所示)2.测摆长用米尺量出从悬点到小球上端的悬线长l 0,再用游标卡尺测量出摆球的直径d ,则摆长l =l 0+d 2。
3.测周期将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小角度(摆角小于5°),然后释放摆球让单摆在竖直平面内摆动。
当单摆摆动稳定后,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测量30~50次全振动的时间。
计算出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即为单摆的振动周期T 。
4.改变摆长重测周期将单摆的摆长变短或变长,重复实验三次,测出相应的摆长l 和周期T 。
三、数据处理1.平均值法每改变一次摆长,将相应的l和T代入公式g=4π2lT2中求出g值,最后求出g的平均值。
设计如表所示实验表格2由T=2πlg得T2=4π2g l作出T2-l图像,即以T2为纵轴,以l为横轴。
其斜率k=4π2g,由图像的斜率即可求出重力加速度g。
四、注意事项(1)实验时,摆线长度要远大于摆球直径,且摆线无明显伸缩性,另外摆球要选取密度大且质量分布均匀的钢球。
(2)单摆摆球应在竖直平面内摆动,且摆角应小于5°。
(3)测摆长l时,应为悬点到球重心的距离,球质量分布均匀时等于摆线长加上小球半径。
(4)应从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以摆球从同一方向通过平衡位置时计数。
(5)适当增加全振动的测量次数,以减小测量周期的误差,一般30~50次即可。
五、误差分析(1)测摆长l时只测量出细线长,没有加上小球的半径,使得所测摆长偏小,g的测量值偏小。
(2)测摆动周期时,将N次全振动误记为N+1次全振动,使所测周期偏小,g的测量值偏大。
(3)实验时,摆角较大,使得摆动实际周期与2πlg有偏差。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章第5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课件 (共38张ppt)
青蛙是怎么呼吸的?
青蛙的肺结构简单,不发达。 青蛙的皮肤裸露且能分泌黏液,湿润的 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也可进行气体交换, 以辅助呼吸。
蝌蚪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
青蛙的生殖发育: 体外受精,卵生,发育为变态发育。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鳃 幼体生活在 水中 ,用 呼吸;成体大多生活 在 陆地上 ,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用 肺 呼吸, 皮肤可以辅助 呼吸 。
用肺呼吸,但肺不发达, 须通过皮肤辅助呼吸
在水中受精, 受精卵在水中发育为蝌蚪 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大 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 水中游泳。
用肺呼吸,肺发达
在陆地产卵;卵内养料多, 还有卵壳保护,能够在陆 地孵化为幼蜥
终生生活在陆地上
1.常见的两栖动物有哪些?
• 蟾蜍 青蛙 大鲵 蝾螈
2.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5.蜥蜴用什么呼吸?
6.为什么说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一)蜥蜴
1、生活环境
蜥蜴生活在陆地上
2、形态结构
①蜥蜴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 。头后有颈,使它的头可以灵活地转动,便于在陆地 上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
②蜥蜴的四肢短小,不能跳跃,但能贴地面迅 速爬行。
③皮肤干燥,表面覆盖有角质的细鳞,可以保 护身体并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其他两栖动物
蝾螈
大鲵(娃娃鱼)
雨蛙
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①农业害虫的天敌:青蛙和蟾蜍主要以农业害虫为 食,是有益动物。 ②可供药用:如蟾蜍分泌的毒液能制成中药蟾酥。 ③可供食用:如人工养殖的牛蛙等。
爬行动物
阅读第27-28页
1.蜥蜴生活在哪里? 2.蜥蜴的身体分部有何特点?有何好处? 3.蜥蜴的四肢有什么特点? 4.蜥蜴的皮肤是怎么适应陆地生活的?
电工基础-第一章 第5节 电源与电源电动势
+
U
-
三、电源的串、并联 1、电源串联的要求及特点 ①电源串联要求首尾相连; ②电源串联时,总电动势等于各个电源电动势之和
(电源串联增大了电动势)。 ③电源串联时,内电阻等于各个电源内电阻之和。
2、电源并联的要求及特点
①电源并联要求首接首尾结尾,并且电动势相等;
②电源并联时,总电流等于各个电源单独供电时各个 电源输出电流之和(注意:对同一负载)。电源并联 增大了输出电流。
(3)太阳能电池。这种电源是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 装置或者设备。
二、电源电动势(E)
1、定义:在电源内部,把“单位正电荷”从电源负极移动 到正极所做的功(W)与电荷所带电量(Q)的比值,叫做 该电源的电动势。
根据这个定义,电动势(E)的大小计算公式与前边讲
过的电压、电位计算公式相同,所以电动势的计量单位也 相同,都是用伏特(V定义 2、电源电动势的定义 3、电源的串并联
一、电源
1、定义:将其它形式的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叫做 电源。
2、种类:按照能量转换的形式分类有 (1)化学能电池,如干电池、蓄电池。这种电源是将
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或者叫设备。
(2)发电机,如交流发电机和直流发电机。这种电源 是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或者设备。
E=W/Q(伏,即V)
2、注意事项:
①电压和电动势表达的物理意义不同;电压是电场力做功 的,而电动势是非电场力做功。电压的方向是从高电位指
向低电位,电动势的方向是从低电位指向高电位。(电动
势与电压方向相反)
②电动势仅存在于电源内部,电压在电源外部和内部都适 用。
电源电动势、电压表示图
③电源并联时,总内电阻等于各个电源内电阻并联之 和(用电阻并联计算法)。
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5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结论:
直线的倾斜程度越大,加 速度越大
20 15 10 5
5 10 15 20
a、b是两个运动物体的v-t图像,哪个物 体运动的加速度较大?为什么?
从v--t 图象看加速度
1.5《速度变化快慢 的描述─加速度》
例1 飞机起飞阶段
(飞机起飞时每隔 4 s 曝光一次)
例2 赛跑中的起跑阶段
(每隔一段时间曝光一次)
描述变速运动,比较变速运动,需要 哪些物理量?
位移、时间、
初速度、末速度、平均速度、
够了吗?Βιβλιοθήκη 速度的变化、必须引入新¨的¨物¨理量! 描述什么?如何定义?
1:谁的速度增加的多? 2:谁的速度增加的快?
A.汽车的速度也减小
D
B.汽车的速度仍在增大
C.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静止
D. 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的速度达 到最大
从速度图像看加速度
直线上任意选择间隔较大的 两点来找到这两个点间的速 度变化量△v,时间间隔 △t.a=△v/△t
在v—t图像中,图像的斜率 在数值上等于加速度.
若vt>v0,则△v ____0, 物体做_______运动;
若vt<v0,则△v ____0, 物体做_______运动。
二、加速与减速的加速度
1、审视速度的变化 △v
(1)表达式 △v = vt-v0 (2)作图法寻找 △v
v0
Δv
vt
v0
vt
Δv
体会: △v 的方向即为加速度a的方向,在
直线运动中,速度增加时a与v同向,速度 减小时a与v方向。
八上科学第一章第5节物质的溶解2
3.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克,若把80克 (3)T1时的甲溶液升温到T2,甲溶液变成
①②④⑤ B. (3)T1时的甲溶液升温到T2,甲溶液变成
硝酸钾放入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得到_ (定量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如氯化钠 (1)溶质、溶剂的性质(内因)
第5节 物质的溶解
第2课时 物质的溶解度
影响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1)溶质、溶剂的性质(内因)
(2)外界条件(温度、压强)(外因) 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物质的溶解性是不同的。 那么,如何定量地来表示物质的溶解性呢?
要比较两种固体在水中溶解能性的大小应: 温_度____一定,__溶__剂__量__一定,达到__饱和___状态 , 比较___所__溶__解__的__质__量__的多少。
硝酸钾
说表 1-6中哪些是易溶物质?哪些是微溶物质?
观看视频,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
许多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表1-7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表1-8 氢氧化钙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如:蔗糖、硝酸钾、硝酸铵。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 如氯化钠
乙
___T__1℃__时__,_甲__、__丙__两__种__物__质_
B
_的__溶__解__度__相__等____;
(3)T1时的甲溶液升温
丙
到T2,甲溶液变成
T1
T2
_不___饱__和__溶___液____.
温度(℃)
1.1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是80克, 1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80克 这表示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3、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①可保护身体;②能
减少体内水分蒸发);
4、 发达的肺(只用肺呼吸);
5、卵生,卵外有坚韧的卵壳,生殖
和发育 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
2、其他爬行动物——龟
龟四肢粗壮,有坚硬的龟壳,头、尾和四肢都有鳞,头、尾 和四肢都能缩进壳内。龟是通常可以在陆上及水中生活,亦 有长时间在海中生活的海龟。龟是长寿的动物,自然环境中 有超过百年寿命的。龟对环境的适应性强,水质条件要求比 较低,对不良水质有较大的耐受性,抗病力强,耐饥能力较 强,即使断食数月也不易被饿死。乌龟人工饲养相对同容易, 成活率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也是比较受人 们欢迎的宠物。
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
以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 肤可以辅助呼吸。
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农田害虫的天敌(青蛙);药用 (蟾蜍);食用(牛蛙);
加大保护力度,禁止对它们滥捕
乱杀。
蜥蜴适于陆地生活的结构特点 1、头部后面有颈(头可以灵活的转动, 便于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 2、四肢能贴地面迅速爬行;
有
蝌蚪 鳃
无
是否有尾
无
成体
有
水 幼体
适合生活环境 水、陆两栖
两栖动物: 1)卵产在水中,卵的孵化必须在水中完成。 2)在发育的过程中生活在水中,成体登陆活动。
3.乌龟、鹅、鸭等既能在水中 又能在陆地上生活,它们都是 两栖动物?
其他两栖动物:
蟾蜍
大鲵(娃娃鱼)
蝾螈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水中 成年 生活环境:幼体生活在_____, 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在____ 水中游泳
爬行 动物
完成课后练习
2、
第一章第5节(反射的检查)
(5)霍夫曼(Hoffmann)反射
医生以右手食、中两指挟住病人的中指, 然后用拇指轻弹病人中指指甲,可见拇指屈 曲并内收,其他四指也屈曲,呈对掌动作。
(7)巴彬斯基(Babinski)反射
检查时用钝尖之物刺激足跖外侧缘,由足跟向前 划过至小趾根部时转向内侧; 正常足跖反射是足趾向足底屈曲; 当锥体束受损害时,则拇趾向足背屈曲,其他各 趾向跖面分散呈扇状,称为阳性反应。
Babinski等位征:
1.卡道克氏反射 2.欧培黑姆氏反射 3.郭登氏反射 4.谢费氏反射 5.冈达氏反射
卡道克(Chaddock)反射
以钝尖之物划过病人之足背外侧缘时,出 现与巴彬斯基相同之现象。
殴培黑姆(Oppenheim)反射
以手指在患者的胫骨 前缘下推时,出现与 巴彬斯基反射相同之 现象。
13.勒李(Leri)氏反射
令患者手臂伸直, 医生逐渐屈其手与 腕关节,则其肘关 节亦产生屈曲现象。
三.病理反射
1.锥体束损伤时出现的病理反射
(1)噘嘴反射 (2)口轮肌反射 (3)仰头反射 (4)掌下颏反射 (5)霍夫曼氏反射 (6)罗索利摩氏手反射 (7)巴彬斯基(Babinski)反射
(1)噘嘴反射
2.咽反射
令病人张口,以压舌板触碰其咽壁, 引起软腭上举和呕吐反应。双侧分 别试之。
3.腹壁反射
分上(胸7-8),中(胸910),下(胸11-12)腹壁反 射。 令病人仰卧,腹壁放松,分 别各沿肋弓下、平脐及腹股 沟上方三处,以钝尖物自外 向内划过腹壁皮肤,则引起 上、中、下腹壁肌肉收缩, 同时应双侧分别检查,双侧 对照。
郭登(Gordon)反射
用手握紧患者之腓肠肌,出现与巴彬斯 基反射相同之现象。
冈达(Gonda)反射
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1教学案:第一章 第5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知识详解+典例+课后习题
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5节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关键语句课前识记: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指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的直线运动,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两种情况。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为vt=v0+at。
3.在v -t图像中,平行于t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4.在v -t图像中,图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即加速度恒定的运动。
(2)分类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
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
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速度公式:v t=v0+at。
(2)对公式的解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时刻的速度v t,就等于物体在开始时刻的速度v0再加上在整个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at。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图像公式v t=v0+at表示了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v t是时间t的一次函数,对应的v -t图像是一条斜线,其斜率ΔvΔt表示了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1)匀加速直线运动:Δv>0,a=ΔvΔt>0,a与v0同向,如图1-5-1所示。
(2)匀减速直线运动:Δv<0,a=ΔvΔt<0,a与v0反向,如图1-5-2所示。
图1-5-1图1-5-2基础小题1.自主思考——判一判(1)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就是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3)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由公式v t=v0+at得,经过相同时间t,v0越大,则v越大。
(×)(4)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由公式v t=v0+at可知,初速度相同,加速度a越大,则v越大。
(×)(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
(√)(6)v-t图像的斜率为负值时,物体一定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第一章第五节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标志:金田起义
二 、 发 展
1、太平天国胜利进军
1、军事上的全盛(北伐、东征)
2、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的标志)
三 、 全 盛
A、废除封建土地所有 制,平均分配土地 (1) B、产品绝对的平均分配 内容 C、建立“无处不均匀, 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2、政权建设: 《天朝田亩 (2)性质: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①客观:没有 制度》 (3)没能真正 安定环境保证 实行的原因: ②主观:空想, 无法实施。 (4)评价
太平天国的性质、功绩
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规模 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 民革命战争。 主要功绩有:①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 度的衰落和崩溃。②在反对封建主义的同时,担 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打破了西方殖民者把 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③是几千年来农民战 争的最高峰,对后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有 深远影响。④其领导人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后又 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⑤同亚洲其他 各国的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 同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
7、太平天国运动的实质是: A.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A B.农民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 C.反对封建制度的农民起义 D.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封建斗争 (1992年全国高考)
8、下列太平天国的诸项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 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 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C.严惩外国侵略者 D.反对封建设落的封建统治
性质、意义、特点
1、马克思指出:“鸦片不曾产生催眠的作用,而 倒产生了惊醒作用,历史的发展好像首先要麻醉 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可能把他们从历来的麻 木状态唤醒似的。”这里马克 思所说的“唤醒”主要是指 A.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运动 B B.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C.19世纪中期的洋务运动 D.鸦片战争期间爱国军民奋起抗击英军 2、下列关于定都天京的评价,表述正确的是 A.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B.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 B C.标志着太平天国达到全盛时期 D.标志着太平天国转折点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章 第五节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教学重点
加速度的概念建立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它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教学难点
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率的思想 区分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
普通的小型轿车和旅客列车,速度都能达到108km/h。 但是,它们起步后达到这样的速度所需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例如,一辆小汽车起步时在20s内速度达到了108km/h, 而一列火车达到这个速度大约要用500s
以8m/s速度飞行的蜻蜓能在0.7s停下 以8m/s速度行驶的汽车能在2.5s停下 速度相同的蜻蜓和汽车停下的时间不同,蜻蜓速度减小较快
火箭发射10s内速度增加到100m/s 货轮起航10s内速度增加到0.2m/s 万吨货轮起航与火箭发射在相同时间里速度增大不同,火箭速度增大较快
速度的变化量(Δv)
如果速度变化和时间均不同,如何比较速度变化的快慢呢? 需要比较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
即比较
速度变化量
即可得出速度变化的快慢
速度的变化量(Δv)
速度的变化量:指在某段时间或位移内速度的变化。 即末速度与初速度之差
公式表述: Δv=vt-v0
末速度 初速度 由于速度是矢量,所以速度的变化量也是个矢量
速度的变化量(Δv)
问题与练习
一只足球以10m/s 的速度沿正东方向运动,运动员飞起一脚,足球以20m/s 的 速度向正西方向飞去,运动员与足球的作用时间为0.1秒,求足球获得的加速度 。 a=300m/s²
加速度——物体的加速或减速
物体的加速度为正就一定做加速运动,加速度为负就一定做减速运动吗?
不一定。 在一般情况下,把初速度的方向规定为正方向,那么,当物体做加速直线 运动时,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所以加速度为正值;当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时,加速度与速度反向,所以加速度为负值。 但如果把初速度方向规定为负方向,那么,加速度的正负取值情况和上面 所述正好相反。 加速度的正负与规定的正方向有关,与物体是加速还是减速没有直接关系
红星照耀中国第1章第五节概括
红星照耀中国第1章第五节概括
第1章中的第五节主要讲述了红星如何照耀着中国。
本节提到,红星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象征,照亮着中国的未来道路。
在这一节中,我们了解到红星在中国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它代表着共产党的理念和信念,是中国共产主义事业的象征。
红星的照耀是一个标志,表明中国共产党一直在坚持自己的理想,并为此奋斗不懈。
本节还提到,红星的照耀不仅局限于中国境内,也传播到了全
世界。
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经验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积极的
影响,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例子。
此外,红星的照耀还激励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
在中国的革命
历史中,红星一直是人们前进的方向标,给予他们力量和勇气。
它象征着光明和希望,是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
象征。
总的来说,第1章第五节向我们展示了红星照耀中国的重要意义。
它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和信念,是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
象征。
红星的照耀不仅为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和勇气,也对其他
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红星照耀中国,让我们看到了
一个光明的未来。
第一章_第5节_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生殖和发育
1.两栖动物的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 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 吸。 2.爬行动物的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 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1.青蛙的个体发育过程经历了( D )
A.卵——胚胎——幼蛙——成蛙
B.卵——胚胎——蝌蚪——成蛙 C.受精卵——蝌蚪——成蛙 D.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环境污染以及水域面积缩减等原因,两栖动物的
种类和数量正在减少。加大保护两栖动物生活环 境的力度,禁止对它们乱捕滥杀。
1.青蛙的个体发育过程经历了( D )
A.卵——胚胎——幼蛙——成蛙
B.卵——胚胎——蝌蚪——成蛙 C.受精卵——蝌蚪——成蛙 D.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2. 下列哪种生物的幼体水生,用鳃呼吸;成体水陆
5.比较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 身体分部 爬行动物
身体分头、躯干、 四肢、尾四部分
皮肤裸露、湿润, 没有覆盖物 幼体用鳃呼吸,成 体用肺呼吸,皮肤 辅助呼吸 卵生,体外受精, 生殖离不开水,变 态发育
身体分头、颈、躯干、 四肢、尾五部分 皮肤表面有角质鳞片, 干燥
皮肤和覆盖物
呼吸
用肺呼吸 卵生,体内受精,生殖 和发育脱离了水的限制, 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发育过程无变态
龟
蛇
4.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①食用 ②药用③捕食害虫
鳖 人工养殖的 鳖可食用, 鳖甲可以入 药。
俗称变色龙, 毒蛇能伤人,但蛇毒也能治病。 能捕食昆虫, 其中包括危害 林木的昆虫。
蝮蛇
眼镜蛇
避役
2 亿 年 前 的 恐 龙 和 爬 行 动 物 时 代
第一章 第5节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探究评价
课后课时作业
二、弹性碰撞的实例分析
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1v1=m1v1′+m2v2′,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12m1v21=12m1v1′2+12m2v2′2, 联立解得:v1′=mm11+-mm22v1,v2′=m12+m1m2v1。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探究评价
课后课时作业
二、弹性碰撞的实例分析
统机械能守恒,此过程类似于弹性碰撞,小车和小球质量相等,作用完成后
两者交换速度,即小球速度变为零,之后做自由落体运动,A 错误,B、C
正确。 [完美答案] BC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探究评价
课后课时作业
[变式训练2]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 m1 的小球 A 以速率 v0 向右 运动。在小球 A 的前方 O 点处有一质量为 m2 的小球 B 处于静止状态,如图 所示。小球 A 与小球 B 发生正碰后小球 A、B 均向右运动。小球 B 被位于 Q 处的墙壁弹回后与小球 A 在 P 点相遇,PQ=1.5PO。假设小球间的碰撞 及小球与墙壁之间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求两小球质量之比mm12。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探究评价
课后课时作业
时间短
碰撞过程的四 个特点
相互作用力大 位移小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探究评价
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
课后课时作业
系统动量守恒
同一直线上碰撞问 题遵循的三个原则
系统动能不增加
课前自主学习
速度要合理
课堂探究评价
课后课时作业
例 1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三个物块 A、B 和 C,它们具有相 同的质量,且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开始时,三个物块均静止。先让 A 以一 定速度与 B 碰撞,碰后它们粘在一起,然后又一起与 C 碰撞并粘在一起。 求前后两次碰撞中系统损失的动能之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则称A1,A2, An两两相互独立.
定义 设 A1,A2 ,… ,An为n 个事件, 若对于任意k(2≤k≤n), 及 1≤i 1< i 2< · < i k≤n · ·
有 P ( Ai1 Ai2 Aik ) P ( Ai1 ) P ( Ai2 ) P ( Aik )
则称A1,A2, An相互独立.
B C
能否正常工作是相互独立的,
试求: 1) 整个电路正常工作的概率。 2) 若整个电路正常工作, 分别求 A,B 正常工作的概率。 解: 设用事件A,B,C表示部件工A,B,C 正常工作, 则相互独立 D = “电路正常工作”,则得:
例2:设A,B,C为三事件,A,B相互独立,则
例4:设A,B,C为三事件,A,B为相互独立,则下列不 正确的是 .
( A)若P(C ) 1, 则AC与BC独立; ( B)若P(C ) 1, 则A C与B独立; (C )若P(C ) 1, 则A C与A独立; ( D)若C B, 则A与C独立。
串联系统的可靠性
• 由n 个元件串联而成的系统,只要有一个 元件失效,该系统就失效.因此串联系统的 可靠性为: p串=P(A1A2 …An ) = P(A1) P( A2 ) … P( An ) = p1 p2 ... pn
元件1 元件2 元件n
并联系统的可靠性
• 由n 个元件并联而成的系统, 只要有一个元件正常工作,则 该系统就不会失效.因此并联 系统的可靠性为: • 示意图
1 又由题意知 P ( AB ) P ( BC ) P ( AC ) , 4
故有
1 P ( AB ) P ( A) P ( B ) 4 , 1 P ( BC ) P ( B ) P (C ) , 4 P ( AC ) P ( A) P (C ) 1 , 4
例6.将一枚硬币独立地掷两 次,引进事件: A1 {掷第一次出现正面 } , A2 {掷第二次出现正面 } , A3 {正、反面各出现一次 } , A4 {正面出现两次 } , 则事件( )
( A) A1 , A2 , A3相互独立; ) A2 , A3 , A4相互独立 (B ; (C ) A1 , A2 , A3两两独立; ) A2 , A3 , A4两两独立 (D .
2º 独立与不相容的关系 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独立是事 不相容是 件间的概 事件间本 率属性 身的关系
两事件相互独立 P ( AB ) P ( A) P ( B ) 二者之间没 有必然联系 两事件不相容 AB 例如
B
AB A
1
1
1 1 若 P ( A) , P ( B ) , 2 2
2. 三事件相互独立的概念
定义
设 A, B , C 是三个事件, 如果满足等式
P ( AB ) P ( A) P ( B ), P ( BC ) P ( B ) P (C ), P ( AC ) P ( A) P (C ), P ( ABC ) P ( A) P ( B ) P (C ), 则称事件 A, B , C 相互独立 .
=1- p1 … pn
例8.一种零件的加工由两道工序组成. 第一道工序的废 品率为p1,第二道工序的废品率为p2,则该零件加工的 成品率为( ).
( A)1 p1 p2 ; ( B )1 p1 p2 ; (C )1 p1 p2 p1 p2 ; ( D )(1 p1 ) (1 p2 ).
则 P ( AB) P ( A) P ( B ).
由此可见两事件相互独立但两事件不是不相容. 两事件相互独立 两事件不相容.
又如:
1 1 若 P ( A) , P ( B ) (如图) 2 2
则 P ( AB) 0,
1 P ( A) P ( B ) , 4
B A
故 P ( AB) P ( A) P ( B )
一个均匀的正四面体, 其第一面染成红色, 例5、 第二面染成白色 , 第三面染成黑色, 而第四面同 时染上红、白、黑三种颜色.现以 A , B, C 分别 记投一次四面体出现红, 白, 黑颜色朝下的事件, 问 A,B,C是否相互独立? 解 由于在四面体中红, 白, 黑分别出现两面, 因此
1 P ( A) P ( B ) P ( C ) , 2
则 C A B. 依题设, P ( A) 0.6, P ( B) 0.5
P ( A B ) P ( A) P ( B ) P ( AB ) 0.6 0.5 P ( A) P ( B ) 0.8
例3.一个教室里有4名一年级男生,6名一年 级女生,6名二年级男生,若干名二年级女生, 为要我们在随机地选择一名学生时,性别和年 级是相互独立的,教室里的二年级女生应为多 少名?
2. 定义
设 A, B 是两事件 , 如果满足等式 P ( AB) P ( A) P ( B )
则称事件 A, B 相互独立, 简称 A, B 独立.
注. 1º若 P ( A) 0, 则
P ( B A) P ( B )
说明
P ( AB) P ( A) P ( B)
事件 A 与 B 相互独立,是指事件 A 的 发生与事件 B 发生的概率无关.
元件1
p并 p( A1 A2 An )
元件2
p并 1 p( A1 A2 An )
p并 1 p( A1 )P( A2 )P( An )
p并 1 (1 p1 )(1 p2 )(1 pn )
元件n
例9:某电路如图所示, 已知 正常工作的概率为 假定 A
证 ① P ( AB ) P ( A) P ( AB)
P ( A) P ( A) P ( B)
P ( A)[1 P ( B)]
P ( A) P ( B )
③ A B A B (对偶律)
P ( A B ) P ( A B)
1 P ( A B) 1 [ P ( A) P ( B) P ( AB)] 1 [ P ( A) P ( B) P ( A) P ( B)]
P( A1 A2 An ) 1 P ( A1 A2 )
1 P ( A1 ) P ( A2 ) „ P ( An )
A1 , A2 ,„, An
也相互独立
即
n个独立事件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等于
1减去各自对立事件概率的乘积.
若设n个独立事件 A1 , A2 ,„, An 发生的概率 分别为 p1 ,, pn , 则“ A1 , A2 ,„, An 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概率为 P(A1…An) =1- (1-p1 ) …(1-pn )
类似可以得出: “ A1 , A2 ,„, An 至少有一个不发生”的概率为
P ( A1 A2 „ An ) 1 P ( A1 ) P ( A2 ) „ P ( An )
例7 三人独立地去破译一份密码,已知各人能译出的概率分 别为1/5,1/3,1/4,问密码被译出的概率是多少?
解:将三人编号为1,2,3, 记 Ai={第i个人破译出密码} 则得
i=1,2,3
P(A1)=1/5,P(A2)=1/3,P(A3)=1/4
结论的应用
n 个独立事件和的概率公式:
设事件 A1 , A2 , „, An相互独立,则
由此可见两事件不相容但不独立.
两事件不相容
两事件相互独立.
例1
(1)设A、B为不相容事件,且P(A)>0,P(B)>0, 下面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 1. P(B|A)>0 3. P(A|B)=0 2. P(A|B)=P(A) 4. P(AB)=P(A)P(B)
(2)设A、B为独立事件,且P(A)>0,P(B)>0, 下面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 1. P(B|A)>0 3. P(A|B)=0 2. P(A|B)=P(A) 4. P(AB)=P(A)P(B)
[1 P ( A)] P ( B)[1 P ( A)] [1 P ( A)] [1 P ( B)]
P ( A ) P ( B ).
例2 甲, 乙两人同时向敌人炮击,已知甲击中
敌机的概率为0.6, 乙击中敌机的概率为 0.5, 求敌机被击中的概率.
解 设 A={ 甲击中敌机 } B={ 乙击中敌机 } C={敌机被击中 }
注.
A1 , A2 ,, An相互独立 A1 , A2 ,, An两两相互独立
两个结论
若事件 A1 , A2 , , An ( n 2) 相互独立 , 则 1. 其中任意 k ( 2 k n)个事件也是相互独立 .
2. 若 n 个 事 件 A1 , A2 , , An ( n 2)相 互 独 立 , 则 将 A1 , A2 , , An 中 任 意 多 个 事 件 换 成 们 的 对 它 立 事 件 所 得 的n 个 事 件 仍 相 互 独 立 独 立 性 关 于 , .( 逆运算封闭 )
事件的独立性在可靠性理论中的应用: 一个元件的可靠性:该元件正常工作的概率.
一个系统的可靠性:由元件组成的系统正常 工作的概率.
(三)
系统的可靠性
• 独立性的作用在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中体现 得最为完美.假设某系统由若干个元件联结 而成,而每个元件可能正常工作,也可能失 效.我们称元件能正常工作的概率为该元件 的可靠性,而系统的可靠性是该系统能正常 工作的概率.在下面我们假设各元件是否能 正常工作是相互独立的.记Ai={第i个元件 正常工作}, P(Ai)=pi,i=1,2,…,n. 由假设A1 , A2 ,…, An 相互独立.
(二) 多个事件的独立性
1. 三事件两两相互独立的概念 定义 设 A, B , C 是三个事件, 如果满足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