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教学观对高校公共心理学教学的启示-2019年教育文档
人本主义学习论对教育的启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的启示人本主义心理学是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一方面反对行为主义没有恰当地探讨人类的思维能力情感体验和主宰自己命运等问题,把人看作是动物或机器;另一方面批评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的认知结构,但却忽视了人类情感、价值、态度等方面对学习的影响,他们研究的主题是人的本性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心理学要研究对个人和社会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
这些观点对于当今的教育教学有很多的启示。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1.重视“自我概念”的发展。
自我概念指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基本态度。
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对学生学习有重要的影响。
个人学习内容的选择,期望达到的目标,往往取决于他对自己的看法。
个人通常根据事物与自我概念是否一致而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和学习方式。
当自我概念及经验与自我实现的目标相一致时,会产生积极的体验,学习就会取得进展。
2.强调“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
罗杰斯认为,人天生就有寻求真理、探索秘密和创造的欲望以及自我主动学习的潜能。
学习过程就是这种潜能自主发挥的过程。
因此,必须把学生看做“完整的人”,相信学生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相信学生能进行自我教育,发展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创设环境,设法满足学生渴望学习的天性。
3.主张有意义的学习。
罗杰斯把学习分成两类,~类学习是类似于心理学上的无意义音节的学习。
罗杰斯认为这类学习只涉及心智,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
它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与完整的人无关。
另一类是意义学习。
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这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
罗杰斯主张有意义的学习,罗杰斯指出,当学生觉察到主题线索与他们的目的的关系时,就会产生有意义的学习。
人本主义对教学的启示
人本主义对教学的启示稿子一嗨呀,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人本主义对教学的那些超棒的启示哟!你想啊,人本主义说要关注人的整体性,这在教学里可太重要啦!不能只盯着学生的成绩,得看到他们整个人呢。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兴趣和梦想。
咱当老师的,得像个贴心的小伙伴,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发现他们身上闪闪发光的地方。
还有哦,人本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咱不能老是在那讲个不停,得给他们机会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比如说,组织个小组讨论,让他们畅所欲言,说不定会有超级惊喜的想法冒出来呢!而且呀,人本主义认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这就像是花园里的花朵,每一朵都有自己的颜色和姿态。
有的孩子擅长数学,有的孩子画画特别棒,咱们可不能用一个模子去套他们。
得根据他们的特点,提供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支持,让他们都能开开心心地成长。
最后呢,要给学生满满的爱和支持。
学习的路上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时候老师的一个微笑、一句鼓励,就像冬日里的暖阳,能给他们带来无穷的力量。
让他们知道,不管怎么样,咱们都在他们身后支持着!怎么样,人本主义对教学的启示是不是很有意义呀?稿子二亲爱的小伙伴们,咱们来唠唠人本主义对教学的启示哈!人本主义告诉我们,教学不能冷冰冰的,得有温度!要把学生当成有情感、有想法的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
比如说,当有个学绩不太好,别一上来就批评,先听听他的烦恼,也许是家里出了状况,也许是对这门课还没找到感觉。
还有啊,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不能老是靠奖励和惩罚来推动他们学习。
得让他们自己对知识有渴望,觉得学习是件有趣的、有意义的事情。
就像发现了一个好玩的游戏,主动想去玩。
另外呢,要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想象一下,如果教室里总是很压抑,学生能学得好吗?要让他们能大胆地提问,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用担心被嘲笑。
总之呢,人本主义让我们知道,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幸福。
人本主义教育对教学的启示
人本主义教育对教学的启示人本主义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人本主义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对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一、人本主义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人本主义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需要、兴趣、情感和价值,怎样看待每个学生,教师角色如何扮演,以及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是教学中应该考虑的实际问题。
我们可以从人本主义学习论有关学生成长问题中得到些启发,1.学生是学习主体。
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2.每个学生都值得培养。
人本主义教育要求教师树立所有的学生都值得培养的观念,相信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天赋,都有内在的潜力,都有向上、向善的内在要求,关键在于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3.学生是完整的个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是完整的个体具有两层涵义:一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包含有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等诸方面的基本素质,缺一不可;二是在每个基本素质中,其组成要素也具有完整性。
根据这一观点,我们就应该对学生毫不犹豫地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
4.尊重学生。
我们应该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个性。
教育过程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交流,体验其中的乐趣,把自己最精彩的一面展示给大家,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
二、注重知识以外的社会经验和生活能力的培养。
人本主义教育认为最有用的学习是知识外生活能力的学习。
教育的内容不但有书本知识,还应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的一大功能应该是以社会文化塑造社会合格成员,把一个生物个体培养成具有独立生活、独立工作,能在特定社会条件下接替社会空缺、完善和发展社会生活的人。
同时,大力倡导知识应用技能的培养。
例如,语文的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读写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语文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人本主义思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与应用
中 图分类号 : 4 l G 4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6 3 9 9 (0 )lb一0 4 - 2 l7 - 7 52 1 0 () 2 8 0 2 发 挥 自己的 潜 能 ;2 真 实或 真 诚 或 表 里 一 ()
致 , 是 指 师生 关 系 中的 坦诚 如 实 , 想 感 它 思
布 了Ⅸ 通 高 等 学 校 学 生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课 个人 潜 能 的 充分 发 挥 , 普 因而 使 他们 成 为 “ 充 除 了 师 生 关 系 , 伴 之 间 的 互 相 合 作 同 程 教 学 基 本 要 求 》 心 理 健 康 课 定 为 必 修 分发 挥 作 用的 人 ” 人 本 主 义认 为 教 学 目标 和 共 同 努 力 , 能 促 进 良好 教 学 氛 围 的 形 将 。 也 课 , 提 出 “ 论 联 系 实 际 、 重 学 生 的 主 应 以 “ 生 的 需 要 ” 取 向 , 仅 要 考 虑 到 成 , 助学 生积 极 、 由发 展 。 并 理 尊 学 为 不 帮 自 体性、 充分 调 动 学 生 参 与 的积 极 性 ” 的基 本 学 生 对 于 知 识 的 掌 握 , 要 注 重 学 生 个 性 1 3提倡 学生 自我 评价 更 . 要 求 , 么 如 何 上 好 这 门 课 程 就 成 为 广 大 的 自 由发 挥 , 终 使 其 成 为 “ 整 的 人 ” 那 最 完 、 罗 杰 斯 侧 重 于 教 学 的 课 程 评 价 , 重 注 心 理 教 师 急 需 思 考 的 问题 。 究 者 结 合 多 “ 研 自我 实 现 的 人 ” 。 学 生 的 内部 自我 评价 , 反对 外 部评 价 。 提 他 年 的心 理 教 育 工 作 经验 发 现 , 统 的知 识 1 2主张 “ 传 . 有意义 的学”与 “ 非指导 性的教” 出 了让 学 生 进 行 自我 评 价 的方 法 , 生 主 学 灌 输 式 授 课 方 式 和封 闭式 考 试 为 特 征 的 教 如 何 实 现 教 育 目标 , 课 程 计 划 落 到 动 参 与 学 习过 程 和 评 价 过 程 , 种 评 价 没 将 这 学 模 式 并 不 能 很 好地 调 动 学 生 的 学 习 积 极 实 处 , 本 主 义 的 代 表 人 物 罗杰 斯 有 许 多 有 固 定 的模 式 , 要是 让 学 生 对 照 自己 , 人 主 而 不 是 与 别 人 比较 , 自我 反 省 自己 是 否 尽 了 性 , 理 健康 课 堂 更 需 要 开放 有度 、 生 积 独 到 的 见解 。 心 学 极参与 。 因此 , 校 心 理健 康 教 育 课 程 需 要 高 1 2 I学 生 “ 意 义 的 学 ” .. 有 最 大 努 力 , 学 习过 程 中哪 些 方 面 进步 了 , 在 罗杰斯将学 习分 为两种 基本类型 , 即 哪 些 方 面存 在 不 足 。 进 行 观 念 和 方 式 的 创 新 。 本 主 义 思 想 强 人 这样 的 评 价 , 方 面 有 一 调 “ 学 生 为 中心 ” 尊 重学 生 、 以 、 重视 发 挥 学 有 意 义 学 习和 无 意 义 学 习 。 谓 有 意 义 学 利 于 学 习 的 创 造 性 、 立 性 和 自主 性 的 成 所 独 是 是 全 以 另 也 生 的 主 观 能 动 性 , 些 都 与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习 , 跟 无 意 义 学 习 相 对 的 , 学 生 “ 身 长 , 及 学 业 的进 步 ; 一 方 面 , 可 以避 这 课 程 改 革 的 方 向相 吻 合 , 究 者 尝 试 以 人 心 投入 —— 不仅 是 智 力而 且 是 整个 人 , 括 研 包 本 主义 为指 导 思 想 探 索心 理 健 康 教 育 课 程 情 感 、 为 、 度 等” 学 习 。 意 义 学 习更 行 态 的 有 的改革。 强 调 了 学生 的 自主 能 动 性 , 生 从 学 习 目 学 的 、 习 内容 到 学 习 形式 、 习效 果评 价 都 学 学 1 人本 主义思想 中的教 育理念 可 以根 据 自身 需 要 来 自由选 择 , 生 具 有 学 2 世 纪 5 年代 , 为 第 三势 力 的人 本 主 强 烈的 内部 学 习 动机 。 O O 作 义 心 理 学 思 潮 在 美 国 崛 起 誉 为 此 学 派 被 1 2 2教 师“ 指导 性 的 教 ” .. 非 之 父 的 罗杰 斯 等 大 胆 地 提 出 了 以人 为本 的 2 世 纪 7 、 0 代 兴 起 的 许 多教 育 形 O 08年 构 想 , 仅 使 心 理 学 走 上 了真 正 研 究 人 性 式 , 开 放 课堂 ” “ 别 化 教育 ” “ 团学 不 如“ 、个 、社 的 科 学 道 路 , 为 教 育 改 革 开 辟 了 全 新 的 习法 ” , 受 到 了人 本主 义教 育 思 想的 影 也 等 都 天 地 。 的 “ 事 人 中心 疗 法 ” 调 , 际关 响 。 他 当 强 人 罗杰 斯把 教 师 定 义 为 “ 习 的促 进 者 ” 学 ,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具有自我实现的潜力,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和满足感的内在动力。
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人本主义心理学能够提供以下启示:1. 注重个体的独特性: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每个人的独特性和个体差异。
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以个性化的方式进行教育和辅导。
2. 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自我实现是建立在对自己的真实认知和理解之上的。
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点、兴趣和价值观,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追求,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
3. 培养积极心态和价值观: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积极心态和积极价值观的重要性。
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心态,鼓励他们相信自己的潜力和能力,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乐观态度。
还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东西,引导他们积极追求真理、美善和正义。
4. 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自我实现离不开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
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社交和人际交往能力,并引导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还需要提供适当的社会支持和资源,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和挑战,增强他们的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
5. 强调情感表达和情感智慧: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情感表达和情感智慧是个体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同时提供情感管理和情感智慧的培养,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感,提高情绪管理的能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思想是关注个体的独特性和潜力,强调积极心态、自我实现、人际关系和情感表达。
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这些思想可以引导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帮助学生,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人本主义学习观对大学课程教学的启示
学与教IAZHANGHUIJJun. 2016 June 143当代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是指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人本主义教育家所提倡的一种理论。
它的根本观点是学习是人的固有能量的自我实现过程。
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直接来源看,人本主义的学习观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人性的理解以及对人的需要、潜能、价值观的认识为基础的,其核心思想是有意义的自由学习。
人本主义学习观对现阶段我国的大学课程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纵观我国的高等教育,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普遍的现象: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苦,尤其是在现阶段提倡创新大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古人有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习本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也是人的一种天性。
然而,现在却出现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厌学的局面,实在是令人担忧。
本文将以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学习观作为理论支撑,探寻大学教学中的秘密,为学生好学、乐学寻找出路。
本文重点阐述如下二点。
一、学习是人的本能“学习乃是人的天性”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最基本的假设前提。
人类个体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能力。
学生有着永远也无法满足的学习兴趣,所以学生是可以自发地进行学习的。
这种学习兴趣是最重要的学习动力,是人生的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
于是人本主义教育者主张,自然发生的学习是最符合人的天性的学习,也是最具价值性的学习。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罗杰斯[1] 认为,人类具有天生的学习愿望和潜能,这是一种值得信赖的心理倾向,它们可以在合适的条件下释放出来;当学生了解到学习内容与自身需要相关时,学习的积极性最容易激发;在一种具有心理安全感的环境下可以更好地学习。
罗杰斯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知识,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至于应当如何学习则应当由学生自己决定。
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根据罗杰斯这个学习观,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的是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潜能。
第一,转变师生角色,以学生为中心。
人本主义对教育的启示 Microsoft Word 文档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教育的启示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有别于精神分析与行为主义的心理学界的“第三种力量”,主张从人的直接经验和内部感受来了解人的心理,强调人的本性、尊严、理想和兴趣,认为人的自我实现和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创造才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目标是要对作为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进行全面描述。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行为主义将人类学习混同于一般动物学习,不能体现人类本身的特性,而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认知结构,却忽视了人类情感、价值观、态度等最能体现人类特性的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在他们看来,要理解人的行为,必须理解他所知觉的世界,即必须从行为者的角度来看待事物。
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首先必须改变其信念和知觉。
人本主义者特别关注学习者的个人知觉、情感、信念和意图,认为它们是导致人与人的差异的“内部行为”,因此他们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来构建学习情景。
人本主义简介人本主义学习论认为学习是人固有能量的自我实现过程。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等。
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
人本主义强调学习形成自我;学习促进自我实现;学习是通向健康生活的钥匙,说明学习对于自我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人本学习论还强调人类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非智力因素如动机、情感、人际关系等对学习的影响作用,比较符合实际,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人本主义学习论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是根植于其自然人性论的基础之上的。
他们认为,人是自然实体而非社会实体。
人性来自自然,自然人性即人的本性。
凡是有机体都具有一定内在倾向,即以有助于维持和增强机体的方式来发展自我的潜能;并强调人的基本需要都是由人的潜在能量决定的。
但是,他们也认为,自然的人性不同于动物的自然属性。
人具有不同于动物本能的似本能(instinct oid)需要,并认为生理的、安全的、尊重的、归属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人类的似本能,它们是天赋的基本需要。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尊重和成长。
在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身心发展、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挑战。
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念,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注重以下几点:关注个体的需求。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主观意义和感知,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关注他们的实际需求和心理状态。
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声音,理解他们的困惑和挣扎,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
尊重个体的差异。
每个高中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存在差异。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多样性和多元性,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尊重个体的差异,不以某种标准来评判或定义他们。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潜力和特长,引导他们积极面对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困难。
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成长以及心理健康需要有支持性的环境。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安全、被理解和被接纳。
教师应该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帮助学生自信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培养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需求和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教授情绪管理、决策能力和问题解决等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
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念,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关注个体的需求,尊重个体的差异,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同时培养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这样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将有助于提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成长。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高校个性化教育工作的启示-2019年精选文档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高校个性化教育工作的启示以罗杰斯、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是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两大传统心理学流派之后在心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心理学派别。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既反对把人的行为归结为本能和原始冲动的弗洛伊德主义,也反对不管意识,只研究刺激和反应之间联系的行为主义[1]。
他们提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个性化教育作为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其主旨与人本主义一脉相承,提倡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
二者都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落脚点,因此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思想对我国个性化教育的实施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作用。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个性化教育的启示(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从人的本性出发,揭示人的本质,尊重人的价值,旨在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发展自我。
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作为培养人才的高等教育,如果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个性特点,盲目地进行教育活动,那么教育的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都将大打折扣。
个性化教育,顾名思义要求教育者从受教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出发安排教育活动。
教育者既要重视受教者的心理特点,又要尊重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兴趣、态度、动机、情绪、好奇心、想象力和个性特征,最大限度地实现其潜能的发展[2]。
“自我实现”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最高层级,就是个体在发展过程中潜能不断激发,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引导个体发展和人类社会不断创新和进步。
高校个性化教育不能满足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潜能和个性的发展,更要利用一切资源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发掘自身潜能,挖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最终达到人的自我实现。
(二)理解并尊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罗杰斯关于人本主义的教育理论明确主张“教师要理解并尊重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种种差异,鼓励学生,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并注重他们在不同领域发挥潜能”[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技术的新 启示
• (一)教育技术的实践应是认知、情感、行 为的统一 • (二)教育技术的实践应有明确的教育目标 • (三)教育技术的实践核心应是学生的全面 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动摇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实践方面的 应用
人本主义思想体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 要表现在要求教师: 1、“抓住一个重点”、 2、“围绕一个主体”、 3、“扮演好两种角色” 。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对教育的启示
人本主义代表人物:罗杰斯、马斯洛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 →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一个新的心理学理 论学派,与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相提并论,被人 们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一、马斯洛的学习理论 • 1、自我实现的人格观 • 2、内在学习理论 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1、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 2、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3、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贡献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于教育教学的 启示
• 1.重视人的整体协调发展,促进人的潜能发 挥 • 2.不仅重视学习结果,而且重视学习过程。 • 3.重视学生的有意义学习。
(1)全神贯注 (2)自动自发 (3)全面发展 (4) 自我评估 •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真实或真诚 (2)尊重、关注和接纳 (3)移 情性理解
再次,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以人为本”的认识 倾向性上,过分强调“个体”的重要性,强调个 人主义的价值观,有把个人的“自我”以及“自 我实现”凌驾于团体法则之是一种新的理论体系, 我们首先看到的应是它的进步和创新,给 予认同和赞扬;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它的 缺陷和不足,给予足够的关注并加以改正 和修订,进一步完善这一理论。
人本主义教学理念对高校教学活动的指导和启示共6页文档
人本主义教学理念对高校教学活动的指导和启示文献标识码:CD01: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132高校教学活动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生活的中心。
教学活动质量的高低,是评价一个大学最重要的指标,也是一个大学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
现代教学活动的开展不能只凭直观感觉或模糊的经验,而必须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
在对传统教育的反思中建立起来的人本主义学习论,对于正在进行深入改革的高校教学活动具有非常现实的借鉴意义。
1 人本主义学习论的理论主张人本主义学习论直接来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至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
这个理论把促进人的“自我实现”作为自己最根本的目的,其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
罗杰斯将其人本主义理论运用到教育领域,提出了人本主义的学习论。
人本主义的学习论是现代教育理论领域的重要成果。
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论的理论主张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人格的“自我实现”理论。
这一理论是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基础,认为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自我实现倾向,只有在这种积极主动的创造活动中才能体验到快乐。
二是人格的“自我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一个人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分为“自我”和“自我概念”,并且“自我概念”与“自我”越趋向于一致和协调就越能达到自我实现。
三是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论。
罗杰斯认为,学习是个人参与的、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渗透性的、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
据此,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中心,真正有效的教育必须帮助学生发展积极的自我意识,促进学习和个人潜力的充分发挥。
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的促进者。
罗杰斯把其人本主义理论运用到教育领域,针对教学活动形成了他独特的学生观、教育目的观、教师观和教学观,这种观念性质的理论主张对教育尤其是对专业教育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他的很多观念都已深人人心,并已成为美国和其它一些国家教育领域的主流思想和普遍认同的原则,影响着今天的学校教育实践。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高等教育的启示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高等教育的启示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一种基于人的价值观的教育理念,它强调把学习者放在教育的中
心位置,关注学习者的个性和独特的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学习目标。
它极大地拓宽了教
育的范畴,把人的精神生活置于思想和行为的发展中,从而把教育的目的从知识转变为更
多元化的学习过程和发展机会。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首先,它强调了学习者的个性化特征,重视学习者的个人发展,从而推动教育的多样性和创新性,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其次,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认为,学习者应该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以便他们能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调节,并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从
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成就。
最后,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了学习者具备完整的社会责任,要
求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与文化的多样性,掌握服务社会的能力,以及积极参与公共
事务和社会活动。
从以上可以看出,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高等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启示,能够推动高等教
育的发展,使高等教育更加具有创新性和多元化的特点,从而促进学习者的发展,提高学习者的思想和行为水平,最终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关注人的内在体验、价值观和自我实现,对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
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启示:
1. 尊重个体差异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应尊重个体的差异和个性,而不应一刀
切地对待。
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和家长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他们
的内在需要和困扰,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
2. 注重情感体验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情感体验是人类的核心体验,能够影响人的思维、行为和决策。
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情感智慧和表达能力。
3. 强调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潜能,应该以实现自我为目标。
在高中生
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强调自我实现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帮助他们发
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
4. 鼓励人际关系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类是社交动物,重视人际关系的质量和数量。
在高中生心理健
康教育中,应鼓励学生建立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提高交往能力和沟通技巧,避免孤独
和排斥感。
5. 营造良好环境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环境对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学生提供安全、温馨的成长空间,促进他们
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总之,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关注点和理念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教
师和家长应注意这些启示,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随着社会的发展,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高中阶段是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凸显的阶段。
针对这一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则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些新的启示。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指导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加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帮助。
一、尊重个体差异,以人为本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尊重每个个体的差异性,认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内在需求和价值。
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情感体验、认知特点和行为习惯,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关怀。
尤其是在面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时,我们不应该简单地把他们归为某种类型,而是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个性化的帮助和教育。
二、关注积极心理素质的培养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强调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的内在驱动力和积极潜能。
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困扰,更要关注他们的积极心理素质的培养。
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主等积极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三、倡导积极的人际关系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社会性和共情能力,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应该倡导积极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共情能力和沟通能力。
只有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学生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关爱和支持,从而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
四、注重自我意义的探索五、提倡自主决策和自我管理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生活负责,有权利做出自己的选择。
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应该通过让学生参与决策、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增强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能力。
论儒家人本主义思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论儒家人本主义思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摘要:儒家的人本主义思想从人性的普遍性出发,把人看成是一种存在,在自然和宇宙中居于特殊的位置。
它强调“人贵物贱”,认为人类有着不同于其他事物的高贵之处,具有其他事物无法比拟的价值。
它提倡尊重人和推崇人,宏扬人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主体独立的价值。
这些思想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思想基础。
儒家的人本主义思想对高校教育者的启示是,要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以学生为本,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努力构建以学生为本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儒家的人本主义思想对大学生的启示是,要学会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合理调适自己的心态;学会控制不合理欲望,维护心理平衡;不断培养自身的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关键词:儒家思想人本主义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11)12-0024-04 我国古代自西周始,人本理念始终处于中国文化的主导地位,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大都是围绕着“人”展开的,其中尤以儒家思想为代表。
所谓人本,儒家认为就是尊重人和推崇人,宏扬人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主体独立的价值,这一思想也是儒家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努力发掘儒家文化中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的闪光点,对高校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自我心理维护能力,解决大学生心理困惑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儒家的人本思想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思想基础儒家思想从人性的普遍性出发,把人类看成是一种存在,在自然和宇宙中居于特殊的位置。
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儒家强调“人贵物贱”,认为人类有着不同于其他事物的高明与高贵之处,具有其他事物无法比拟的价值。
儒家的人本理念突出人的主体性,这一思想也为心理教育提供了思想基础。
《孝经•圣治》中讲到孔子曾经对曾子说过“天地之性人为贵”。
事实上,天地当时在人们心中是十分强大的力量,而孔子将人与天地等齐相论,充分显示出人在他心中的重要性。
论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论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对课堂教学的启示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
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
人本主义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对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1.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概述人本主义的教育心理学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在教育心理学中的贯彻与应用。
所谓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在反对两大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时代背景下兴起的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其兴起与主张正代表科学心理学的一种反省,代表教育界的一种反省,甚至代表第二次大战以后形成的科技文化的一种反省。
学校强调知识教学,强调教育的技术化和程序化,既未重视教导学生如何认识自己、了解别人、关心社会,更未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标准与价值判断能力。
关心教育的学者们认为,美国过分强调科学技术的教育是反人性的教育,过分强调客观条件而忽视学生主观需求的教育是反个性的教育。
要想改造社会,挽救美国,就必须推行以人为本的教育。
在这种不满于社会与教育现实的情况下,应运兴起了以人本教育为中心思想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只是对人性、对心理学和对教育的一些观念、态度和主张。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本质是善的;人生而具有善根,只要后天环境适当,就会自然地成长。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教育上的意义是,不主张客观地判定教师应教授学生什么知识,而是主张从学生的主观需求着眼,帮助学生学习他喜欢而且认为有意义的知识。
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康布斯等。
2.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对教育的影响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的教育目标指向学生个人的创造性、目的和意义,是培养积极愉快、适应时代变化的心理健康的人。
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家主张教育应当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在能力,使他们能够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
马斯洛认为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发展人的个别性,协助个体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特的人来认识,帮助学生实现他们的潜能。
浅谈人本主义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深化的启示
浅谈人本主义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深化的启示针对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依据,从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方面阐明建议,提出了: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实施大众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按照全面发展的目标,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按照自我实现的动机,鼓励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等措施。
标签:人本主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启示一、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教育对象不够全面,教育程度不够深入。
目前大部分高校是由开设心理健康公共课和设置心理咨询中心为形式,开展集体教育和个别心理咨询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
由于授课形式的局限,心理健康教育公共课的教育对象和效果都是有限的。
教育内容不够丰富,教育方式不够创新。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过渡时期,促进身体、心理健康和谐发展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立足于学生成长发展需要的本位。
组织教育内容,但是针对新时期学生普遍面临的新情况,教育内容还没有及时得到更新。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大学生主要的压力来源包括:生活和学习适应、宿舍人际关系、恋爱关系、职业生涯问题、学业压力、金钱问题,人生目标和乐趣等。
而不同年级学生面对的主要发展问题又有所不同,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不同,要培养的技能也不同。
要针对问题,有计划地开展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教育是否会有成效的关键所在。
另外,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及心理咨询、针对性心理训练开展情况效果不够明显;大学生心理测评及心理档案仅限于排查层面,对于跟踪和改善效果的评估则开展较少。
教育观念不够科学,教育互动存在脱节。
目前的在校大学生大多数是八十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很多学生在上大学前都是家中的宠儿,父母对其过分呵护,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上大学后,老师就成了他们的爸爸妈妈,来咨询中心求助的学生常常是来这里找“父母亲”的。
而我们的压力在于,家长普遍认为,把学生送到大学,大学就应对学生的一切负责任,如果学生在学校生病或遇到困难挫折选择了极端的手段,如自杀等行为时,学校要负全部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本主义教学观对高校公共心理学教学的启示公共心理学在高校教学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相关的一些心理学知识,提高自我水平和个人心理素质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它的开设对象范畴也逐渐突破了以前只针对师范类和教育类学生的定位,成为一门通识课。
然而,在公共心理学的实际教学中,由于学校重视程度不高,教学要求降低,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缺乏针对性等各种原因,使得公共心理学在高校课程的教学中的作用与价值不能很好地体现。
长期以来,公共心理学教学一直沿用教师讲、学生记的传统,采取封闭的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和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其教学质量。
[1] 当前我国教育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素质教育即强调为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它强调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把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引入到公共心理学教学中的新模式,对改变公共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窘境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人本主义理论学派诞生于20世纪60 年代,它是继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理论学派,以心理学发展中的“第三势力”的姿态出现的。
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
人本主义理论学派主张强调爱、创造性、自我实现、自主性、责任心等心理品质和人格特质的培养。
人本主义理论学派将其揭示的自我实现的心理学原理运用于教育、教学,形成了自己颇具特色的教育观。
它不仅注重外在教育,更关注于学生的内在教育,让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3] 同时,人本主义教育观还强调学习过程的人本主义教育观应用到公共心理学的教学当中,对心理学专业的教育工作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一种机遇。
中人的因素,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而如何将这种全新、人本主义教学观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过程1.教育目标:从培养“应试机器”到培养“自我实现人”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达成人的自我实现。
马斯洛指出:“教育的目的一一人的目的,人本主义的目的,与人有关的目的,在根本上就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成,是人种能够达到的或个人能够达到的最高度的发展。
”罗杰斯也指出:“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唯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是可靠的人、教养的人。
” [4]以往的教学目标过于注重培养学生对应试制度的适应能力,忽视了个体潜能的发展。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把学生视为被动接收的对象,放在从属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阻碍了学生的积极发展和自我实现。
不难看出,人本主义教学观秉持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习者学会学习和学会适应变化,成为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因此,应在公共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培养“自我实现人”的教育目标,让人本主义教学观贯穿、指导整个公共心理学的教学工作。
具体来讲,在公共心理学的教学中,要培养能从事自发的活动、并对这些活动负责的人;理解地选择和制定方向的人;批判性的学习者,能评价他人所做贡献的人;获得有关解决问题知识的人;更重要地是能灵活、理智地适应新的问题情境的人;在自由和创造性运用经验时,融会贯通某种灵活处理问题方式的人;能在各种活动中有效地和他人合作的人;不是为他人赞许、而是按照自己的社会化目标工作的人。
2. 教学过程:以教学者为中心到以学习者为中心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填鸭式”的“一言堂”。
教师把向学生灌输知识视为教学的基本任务,采取讲授的方法教学,通过讲解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在这种教学过程中通过听、记、抄、背的形式被动完成学习任务。
用学生夸张的语言来描绘这样的教学是: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毕业扔笔记。
”不可否认,这种方法在短时间里虽能帮助学生理清教材知识体系,却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力性,完全将教学者奉为教学过程的中心,无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未给学生参与的机会,使其长期处于被动之中。
这种教育方法必然导致学生自觉意识淡薄,顺从依附心态明显,无法挖掘自身的潜能,缺乏自我创造的能力。
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是对传统的教育方式的改革。
他主张将“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加以接收,把学生作为具有各种感情、 埋藏着大量潜能的一个尚未臻于完善 。
[5] 以学生为中心,避免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 突出学生的内在学习和意义学习,是人本主义教学观的核心思 想。
据此,为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和自我创造力,笔者认为 在公共心理学的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把讲授法、 提问法相结合,同时使用了主观体验法、案例教学法、学生试教 法、创作分析法等新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位 置得以充分体现, 同时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 的潜能,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
1)讲授法和提问法相结合。
在教学中,每次上课前都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并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去理解, 在课堂上用教师和学生互相提问的方式完成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提问既可以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 引起学生的注意; 也可以通过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给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机会; 还可以 鼓励学生提问教师或同学回答的方式。
此类教学, 不仅可以互相 取长补短,也可以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勇于独立解决 问题的良好习惯, 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形成科学的探索精神 和创新能力。
应该注意的是,在提问教学的过程中,对一些重要 的、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 仍然需要运用讲授法来讲清楚基本的 理论观点。
[6]2)主观体验法。
就是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心理体验,把课堂中教授的心理学知识与学生的学习、 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并鼓励他们重视自身的主观体验, 在体验中领会公共心理学中所提 到的理论和概念。
例如在学习“人际交往中的社会心理”时, 以先请学生体会一下自己平时生活、 学习中与同学、 教师和朋友 交往时所遇到的人际交往困惑和感想, 并就此做些心理分析, 并 传授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
这一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内容与平时的学习、 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同时,主观体验法可以让学生学会用心理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人 和事,学会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法。
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创设一个具体的人” 然后的咨访情境,引导学生对这一特殊情境进行思考、分析、讨论、交流,从而理解和消化讲授中的一些心理学的理论。
案例教学法是心理学理论和实践之间的一座桥梁,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替代性经验,通过对模拟现实情境下对问题的思考与解决,引发学生自主的反思。
4)学生试教法。
是指运用角色互换原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扮演教师,从中领悟要学习的理论知识。
[7] 学生试教法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消极被动性,充分实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例如,试教过程中的备课就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
学生为了上好课、写好教案,会认真刻苦地钻研和理解教材内容,自觉查阅参考资料,遇到疑难会主动请教教师和同学。
表面上看,教师的教学作用被削弱了,实际上整个试教的过程都是在教师精心组织和指导下进行的。
可以这样说,试教法使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导作用得到了有机的统一。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试教应尽量选择一些便于他们理解、掌握和教学的内容。
一般来讲,知识性、趣味性和应用性强的内容应当列为首选。
5)创作分析法。
是指在系统地学习公共心理学中的理论知识后,学生通过文学创作的形式将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反馈。
例如,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完成关于“人格与爱情”的文学创作(小说形式),并用人格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对原创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进行人格分析。
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对人格心理学理论知识的把握,同时也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及时的巩固。
对于学生来讲,这种方法也是对人格心理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启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挖掘了他们的创作才能。
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创作分析法无疑是一种巧妙而又值得推崇的教学方式。
另外,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能增大教学容量,提高学习和课堂教学效率,将抽象复杂的心理现象变为由静制动的画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联想思维,建立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因此,现代化教学方法在公共心理学教学过程中也是相当重要的。
二、人本主义教学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1.教学内容:从“满堂灌”到尊重学生的需要人本主义教学观的另一个核心思想是以“学生的需要”为取向,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
在课程内容方面,罗杰斯提出了“适切性”原则,他认为,学校课程要十分注意学生的需要,学习内容要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状况密切相关;在课程内容的编制上,罗杰斯强调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应以学生个人自我实现的需要为依据,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态度和人格,注重知识对行为及态度的影响作用。
以往的公共心理学教学内容过分强调了心理理论的重要性,其教学内容抽象,偏重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
教学者紧抓教材内容,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向学生输送知识。
众多的专业名词、繁杂的理论知识,在平衡心理学理论和实际生活的联系上有失偏颇。
对学生来讲,无疑感受到了更多的枯燥与无味,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和问题解决能力有害而无益。
基于这种现状,公共心理学的高效教学应当从改革教学内容入手:保留基本的、必要的心理学理论,增加与学生联系紧密的相关教学内容。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应在教学中增加有关学生的学习、生涯规划、择业就业、情感等诸多受人格因素影响的内容,从而做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完善学生的个性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将这些生动活泼、富于人性、同时满足学生现实需要的内容引入到公共心理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就不再单调乏味,取而代之的是学习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2.教学评价:从“教师说了算”到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在教学评价上,人本主义教育观认为,学习的程度和价值应由学习者自己来评价。
罗杰斯认为,传统的课程评价是一种外部评价,这种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课程和学生的发展,而是为了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加以区别、分等和排队,评价的范围也只限于学生的智育方面,评价的方法单一。
因此,人本主义教育观提出了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独发展学生立性,使学生为自己的学习承担起责任,进而使学习更加主动、有效和持久。
传统的学习评定形式只凭一张试卷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量化评定,很难客观全面地评定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效果。
从另一方面来看,这种评价结果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甚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因此,引入更全面的自我评价方式显得至关重要。
[8] 此外,人本主义教学观还强调在教学中建立真诚、关注、理解的和谐师生关系,这对公共心理学的教学工作也是一个有益的启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像朋友一样和学生相处,又像慈祥的长者一样耐心帮助学生,以自己的真诚帮助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