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防字智周大名内黄人原文及译文解析
《宋史·李允则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李允则传》原文及翻译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8cb4281b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70.png)
《宋史·李允则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宋史·李允则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李允则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李允则,字垂范。
少以材略闻,荫补衙内指挥使,改左班殿直。
知潭州,将行,真宗谓曰:“朕在南衙,毕士安尝道卿家世,今以湖南属卿。
”初,马氏暴敛,州人出绢,谓之地税。
潘美定湖南,计屋输绢,谓之屋税。
营田户有牛者,岁输米四斛,牛死犹输,谓之枯骨税。
允则请除三税,民皆便之。
湖南饥,欲发官廪先赈而后奏,转运使执不可,允则曰:“须报逾月,则饥者无及矣。
”明年荐饥,复欲先赈,转运使又执不可,允则请以家资为质,乃得发廪贱粜。
因募饥民堪役者隶军藉,得万人。
转运使请发所募兵御邵州蛮,允则曰:“今蛮不搅,无名益戍,是长边患也。
且兵皆新募,饥瘠未任出戍。
”乃奏罢之。
陈尧叟安抚湖南,民列允则治状请留,尧叟以闻。
召还,连对三日,帝曰:“毕士安不谬知人者。
”何承矩为河北缘边安抚、提点榷场,及承矩疾,诏自择代,乃请允则知雄州。
河北既罢兵,允则治城垒不辍,契丹主曰:“南朝尚修城备,得无违誓约乎?”其相张俭曰:“李雄州其人长者,不足疑。
”既而有诏诘之,允则奏曰:“初通好,不即完治,恐他日颓圮因此废守,边患不可测也。
”帝以为然。
岁修禊事,召界河战棹为竞渡,纵北人游观,潜寓水战。
州北旧多设陷马坑,城上起楼为斥堠。
允则曰:“南北既讲和矣,安用此为?”命彻楼夷坑为诸军蔬圃浚井疏洫列畦陇筑短垣纵横其中植以荆棘而其地益阻隘所治境有隙地悉种榆,久之榆满塞下。
顾谓僚佐曰;“此步兵之地,岂独资屋材耶?”允则不事威仪,间或步出,遇民可语者,延坐与语,以是洞知人情。
身无兼衣,食无重羞,不畜资财。
晚年居京师,天圣六年卒。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二十四列传第四十五》,有删改)译文:李允则,字垂范。
小时候就因其才识和谋略而闻名,后来因为祖荫补为衙内指挥使,改左班殿直。
担任潭州知州,准备赴任时,真宗对李允则说:“朕在开封时(宋时称开封府之官署为南衙),毕士安曾对我说起你的家世,所以现在把湖南交给你去掌管。
《晋书·李密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李密传》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1078c7a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ae.png)
《晋书·李密传》原文及翻译《晋书·李密传》原文及翻译李密,字玄邃,一字法主,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南),隋唐时期的群雄之一。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晋书·李密传》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晋书·李密传》原文: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
父早亡,母何氏醮。
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
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
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①。
少仕蜀,为郎。
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
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
乃上疏《陈情表》。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
”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沙②。
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
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及赐饯东堂。
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
官无中人,不如归田。
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
后卒于家。
(《晋书·李密传》节选)[注]①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他们在文学上皆很造诣。
②虫沙:比喻战死的将士或因战乱而死的人民。
此指死亡。
《晋书·李密传》译文: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省彭山县)。
他的一个名字叫虔。
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
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性情淳厚,思念成疾。
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
《宋史·李椿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李椿传》原文及翻译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1b8183a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41.png)
《宋史·李椿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宋史·李椿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李椿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李椿,字寿翁,父升,靖康之难,与长子俱卒。
椿年尚幼,奉继母南走,艰苦备尝,竭力以养。
以父泽,补迪功郎。
张浚辟为制司准备差遥,诸将有以北讨之议上闻者,事下督府,椿方奉搬罩纂,亟奏记波曰:“复雠伐敌,天下大义,不出督府而出诸将,况藩篱不固,储备不丰,将多而非才,兵弱而未练,议论不定,纵得其地,未易守也。
”既而师出无功。
浚尝叹实才之难,椿日:“岂可厚诬天下无人,唯不恶逆耳而甘逊态,则庶其肯来耳。
”浚复除右相,椿知事不可为,劝之去。
明年春,浚出视师,椿曰:“小人之党已胜,公无故去朝廷,肆进始危。
”复中前说甚苦。
浚心是之,而自以宗臣任天下之重,不忍决去,未几果罢。
移广西提点刑狱,狱未竟者,一以平决之,释所疑数十百人。
移湖北漕,适岁大侵,官强民振粜,且下其价,米不至,益艰食。
椿损所强粜数而不遏其直,未几米舟凑集,价减十暑心。
除枢密院检详。
小吏持南丹州莫酋表,求自宜州市马者,因签书张说以闻。
椿谓:“邕运宜近,故迁之,岂无意?今荚氏方横,奈何道之以中国地里之近?小吏妄作,将启边衅,请论如法。
"说怒,椿目求去,上慰谕令安职。
遂兼临壹蕉上基壹三月,竞解去。
椿在朝,遇事辄言,执政故不憾。
及是转对,叉言:“君以刚为体而虚中为.用,臣以柔顺为体而刚中为用。
陛下得虚中之道,以行嘲健之德奂。
在廷之臣,来见其能以刚中守柔顺而事陛下者也。
”执政滋不悦,出知婺州。
诏市牛筋,凡五千斤。
椿奏:“一牛之筋才四两,是欲屠二万牛也。
”上悟,为收前诏。
除吏部侍郎,日:“自古宦官之盛衰,系国家兴亡。
其盛也,始则人畏之,甚划人恶之,极则群起而攻之。
汉.唐勿论,靖康.明受之祸未远,必有以裁制之,不使至极,则周家免予前日之患,宦官亦保其富贵。
门禁宫戒之外,勿得预外事,严禁士大夫兵将官与之交通。
”上曰:“幼泳阉此。
李周.——翻译doc
![李周.——翻译doc](https://img.taocdn.com/s3/m/5091a5e99b89680203d82512.png)
李周,字纯之,冯翊(yì)人。
登进士第,调长安尉。
岁饥,官为粥(设粥饭)以食(sì,供养,给……吃)饿者,民坌集(bèn①聚积坌集:聚集)不可禁,县以属.(①委托,交付②种类,类③指同一类人④隶属;属于)周,周设梐枑①(bì hù),间(隔开)老少男女,无一乱者。
∥转洪洞令。
民有世绝而官录(①收集,收纳②记载,登记③录取,任用)其产者,其族晚得遗券(前人遗留下来的凭证),周取以还之。
郡吏咎(①怪罪、责怪:既往不~②过失,罪过:以彰其~③灾祸)周,周曰:“利民,所以..利国也。
”∥县之有涧,支流溢入,岁赋(动词,征收)菑楗②(zìjiàn),调徒遏之,周始筑新堤,民不告病.(①疾苦,痛苦②缺点,毛病③担心,忧虑④苦恼,困恼⑤疲累,倦困⑥枯萎)。
∥通判施州。
州介群獠,不习(通晓,熟悉)服(习惯,适应)(习服:①犹顺服。
②犹言经常从事)牛之利,为辟田数千亩,选谪(贬谪)戍(防守)(谪戍:因罪而被遣送至边远地方,担任守卫)知田者,市(买)牛使耕,军食赖(依赖,依靠)以足。
∥司马光将荐为御史,欲使来见,周曰:“司马公之贤,吾固(本来,原来)愿见,但闻荐而往,所谓‘呈身御史’(呈身:自荐求仕)。
”卒(①终究,终于②死亡③完毕,结束)不往。
∥神宗诏近臣举士,孙固以周闻。
神宗召对,谓曰:“知卿不游(交往,来往)权门,识今执政(宋称参知政事)乎?”对曰:“不识也。
”“识司马光乎?”曰:“不识也。
”访(①询问,调查②寻求,探寻)御边之术,曰:“四边,手足尔,若疲(使……疲惫)中国以勤远略(努力搞好远方的战略事务),致百姓穷困,聚(使……聚集)为盗贼,惧成腹心之忧。
”神宗颔(点头:颔首。
)之,翼日,语固曰:“李周,朴忠(朴实忠诚)之士也。
朕且以为御史。
”执政意其异己(1.志趣、见解与己不同,以至敌对。
(2).指与己见不同或敌对的人。
)请试以事。
除提点京西刑狱。
《宋史·李谷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李谷传》原文及翻译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9e042206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07.png)
《宋史·李谷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李谷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宋史·李谷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李谷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李谷,字惟珍,颍州汝阴人。
身长八尺,容貌魁伟。
少勇力善射,以任侠为事,颇为乡人所困,发愤从学,年二十七,举进士,连辟华、泰二州从事。
开运二年秋,出为磁州刺史、北面水陆转运使。
契丹入汴,少帝蒙尘而北,旧臣无敢候谒者,谷独拜迎于路,君臣相对泣下。
谷曰:“臣无状,负陛下。
”因倾囊以献。
会契丹主发使至州,谷禽斩之,密送款于汉祖,潜遣河朔酋豪梁晖入据安阳,契丹主患之,即议北旋。
会有告契丹以城中虛弱者,契丹还攻安阳,陷其城。
谷自郡候契丹,遂见获。
契丹主先设刑具,谓之曰:“尔何背我归太原?”谷曰:“无之。
”契丹主因引手车中,似取所获文字,而谷知其诈,因请曰:“如实有此事,乞显示之。
”契丹国制,人未伏者不即置死。
自后凡诘谷者六次,谷词不屈。
契丹主病,且曰:“我南行时,人云尔谓我必不得北还,尔何术知之?今我疾甚,如能救我,则致尔富责。
”谷曰:“实无术,盖为人所陷耳。
”谷气色不挠,卒宽之。
入拜左散骑常侍,俄权判开封府。
时京畿多盗,中牟尤甚,谷诱邑人发其巢穴。
有刘德舆者,梁时屡摄畿佐,居中牟,素有干材,谷即署摄本邑主簿。
浃旬谷请侍卫兵数千佐德奥悉禽贼党其魁一即县佐史一御史台吏搜其家得金玉财货甚众自是行者无患俄迁工部侍郎。
显德初,从世宗征太原,遇贼于高平,匿山谷中,信宿而出,追及乘舆,世宗慰抚之。
是岁,河大决齐、郓,发十数州丁壮塞之,命谷领护,刻期就功。
显德五年夏,世宗平淮南回,赐谷钱百万、米麦五百斛、刍粟薪炭等。
建隆元年,卒,年五十八。
太祖闻之震悼,赠侍中。
(选自《宋史·李谷传》)译文:李谷,字惟珍,是颍州汝阴人。
身高八尺,容貌魁梧伟岸。
青少年时勇猛有力擅长射箭,常扶弱惩强,但被乡里人不理解,于是发奋学习,二十七岁时,考取了进士,接连被征召担任华、泰两州的从事。
(全国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案28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的理解和翻译(含解析) (1)
![(全国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案28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的理解和翻译(含解析) (1)](https://img.taocdn.com/s3/m/4469611d5a8102d276a22f38.png)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的理解和翻译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裴潾,本河东闻喜人。
笃学,善隶书。
以荫仕。
元和初,累迁左补阙。
于是两河用兵,宪宗任宦人为馆驿使,检稽出纳。
有曹进玉者,尤恃恩倨甚。
使者过,至加捽辱,宰相李吉甫奏罢之。
会伐蔡,复以中人领使。
潾谏曰:“凡驿,有官专尸之,畿内以京兆尹,道有观察使、刺史相监临,台又御史为之使,以察过阙。
犹有不职,则宜明科条督责之,谁不惕惧?若复以宫闱臣领之,则内人而及外事,职分乱矣。
夫事不善,诫于初;体有非,不必大。
方开太平,澄本正末,宜塞侵官之原、出位之渐。
”帝虽不用,而嘉其忠,擢起居舍人。
帝喜方士,而柳泌为帝治丹剂,求长年。
帝御剂,中躁病渴。
潾谏,帝怒,贬江陵令。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三》,有改动)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两河用兵,宪宗任宦人为馆驿使,检稽出纳。
(2)方开太平,澄本正末,宜塞侵官之原、出位之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李防字智周,大名内黄人。
举进士,为莫州军事推官。
随曹彬入契丹,授忠武军节度推官。
括磁、相二州逃户田,增租赋十余万。
因请均定田税,又请县有破逃五十户者,令佐降下考,百户殿三选,二百户停所居官,能招携者旌赏之。
改秘书省著作佐郎、通判潞州,迁秘书丞。
体量二浙民饥,建言逃户田宜即召人耕种,使人不敢轻去甽亩,而官赋常在。
又请京师置折中仓,听人入粟,以江、浙、荆湖物偿之。
擢开封府推官,请与判官间三五日即府司军巡院察冤狱。
出为峡路转运副使。
先是沿江水递,岁役民丁甚众,颇废农作,防悉以城卒代之。
会分川、峡为四路,徙防梓州路转运使,累迁尚书工部员外郎,为三司户部判官。
(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二》,有改动)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请均定田税,又请县有破逃五十户者,令佐降下考。
(2)先是沿江水递,岁役民丁甚众,颇废农作,防悉以城卒代之。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李纲字文纪文言文翻译
![李纲字文纪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9c9d59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d4.png)
《宋史》记载,李纲少年时代意气风发,崇尚高风亮节。
在北周时期,他仕途崭露头角,担任齐王宇文宪的参军事。
当时,宣帝欲杀宇文宪,召其僚属诬陷编造罪名,李纲誓死不屈,言辞坚定。
宇文宪被杀后,李纲用没有帏盖的车子载着其尸体,众僚属皆避之,唯李纲扶棺痛哭,为其安葬。
隋朝时期,李纲侍奉太子杨勇,担任太子洗马。
一次,太子宴请东宫臣子,左庶子唐令则弹奏琵琶,唱《武媚娘曲》。
李纲认为唐令则身为辅佐太子的官员,却将自己当作歌伎,进献淫声,惑乱太子的耳目,便上奏请求治罪。
太子杨勇被废黜后,李纲在朝会上直言不讳,指出皇帝平时不教育太子,导致今日之困境,皇帝亦感慨良多,提升李纲为尚书右丞。
大业末年,贼帅何潘仁强迫李纲出任长史。
高祖李渊受禅即位后,任命李纲为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
齐王李元吉任并州总管,放纵身边的人四处掠夺,百姓苦不堪言。
宇文歆劝谏,李元吉不听。
刘武周攻入太原,李元吉恐惧,弃军逃回。
宋高宗建炎元年,李纲被召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他向高宗奏请十事,其中议国是、议僭逆、议伪命等事,高宗均予以采纳。
李纲在朝会上力主迎回二圣,并建议亲率六军北渡,迎击金人。
然而,高宗犹豫不决,李纲多次劝谏,最终得到皇帝的赞同。
李纲在宋廷辅政期间,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修军政、变士风、裕邦财、改弊法、省冗官等,旨在巩固国家政权,抵御外敌。
他主张以法治国,提倡廉政,深受朝野敬仰。
在抗金战争中,李纲立下赫赫战功。
他主张积极防御,加强边防,组织民众抵抗金军。
同时,他还注重培养人才,提拔岳飞等名将,共同抵御外敌。
然而,李纲在辅政过程中,也遭遇了诸多困难。
他曾因直言进谏而触怒皇帝,被贬官流放。
但无论身处何种境地,他始终坚守信念,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
总之,李纲字文纪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的一生,充满了忠诚、勇敢和智慧。
他的事迹,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宋史·李邴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李邴传》原文及翻译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1b3124b0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35.png)
《宋史·李邴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李邴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宋史·李邴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李邴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李邴,字汉老,济州任城县人。
中崇宁五年进士第,累官为起居舍人,试中书舍人。
北方用兵,酬功第赏,日数十百,邴辞命无留难。
除给事中,迁翰林学士。
尝与禁中曲宴,徽宗命赋诗,高丽使入贡,邴为馆伴,徽宗遣中使持示,使者请传录以归。
未几,坐言者罢,提举南京鸿庆宫。
钦宗即位,知越州。
久之,再落职,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
高宗即位,复徽猷阁待制。
逾岁,召为兵部侍郎。
苗傅、刘正彦迫上逊位,上顾邴草诏,邴请得御札而后敢作。
朱胜非请降诏赦,邴就都堂草之。
除翰林学士。
初,邴见苗傅,面谕以逆顺祸福之理,且密劝殿帅王元俾以禁旅击贼。
元唯唯不能用,即诣政事堂白朱胜非,适正彦及其党王世修在焉,又以大义责之,人为之危,邴不顾也。
时御史中丞?i>,溣挚故柩灶Jセ实鄄坏备暮?i>,于是邴、瑴为端明殿学士。
邴与张守分草百官章奏,三奏三答,及太后手诏与复辟赦文,一日而具。
四月,拜尚书右丞。
上巡江宁,太后六宫往豫章,命邴为资政殿学士。
以与吕颐浩论不合,乞罢,遂以本职提举杭州洞霄宫。
未阅月,起知平江府。
会兄邺失守越州,坐累落职。
明年,即引赦复之,又升资政殿学士。
绍兴五年,诏问宰执方略,邴条上绥怀之略有五,大略谓:“山东大姓结为山砦以自保,今虽累年,势必有未下者。
愿募有心力之人,密往诏谕。
内有才智可用之人随宜任使勿但縻以爵秩而已凡诸将行师入境敢抗拒者固在剿戮其有善良之人皆从宽贷使之有更生之望。
”不报。
邴闲居十有七年,薨于泉州,年六十二,谥文敏。
有《草堂集》一百卷。
(选自于《宋史•李邴传》)译文:李邴,字汉老,济州任域县人。
崇宁五年(l106)考中进士,逐渐升任为起居舍人,试任中书舍人。
当时正值北方正发生战争,奖赏有功劳的人、评定案赏等级,每天有几十上百件,李邴拟制诏令没有滞留困难。
《新唐书·王式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王式传》原文及翻译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8f725416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09.png)
《新唐书·王式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新唐书·王式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新唐书·王式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新唐书·王式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原文:王式,以荫为太子正字,擢贤良方正科,累迁殿中侍御史。
大中中,为晋州刺史,饰邮传,器用毕给。
会河曲大歉,民流徙,他州不纳,独式劳恤之,活数千人。
时特峨胡亦饥,将入寇汾、浍,闻式严备,不敢道境,报其种落曰:“晋州刺史当避之!”以善最称。
徙安南都护。
故都护田早作木栅,岁率缗钱,既不时完,而所责益急。
式取一年赋市芍木,竖周十二里,罢岁赋外率以纾齐人。
浚壕缭栅,外植刺竹,寇不可冒。
后蛮兵入掠锦田步,式使译者开谕,一昔去,谢曰:“我自缚叛獠,非为寇也。
”初,交阯数有变,惧式威,不自安,相率夜围城,合噪:“请都护北归!”式徐被甲,引家僮乘城责让,矢旝交发,叛者走。
翌日,尽捕斩之。
宁国剧贼仇甫乱,明越观察使郑祗德不能讨,宰相选式往代,诏可,因至京师。
懿宗问方略,对曰:“第假臣兵,寇不足平也。
”左右宦要皆曰:“兵众则馈多,当惜天下费。
”式奏:“盗若猖狂,天诛不亟决,东南征赋阙矣,宁得以亿万计之乎?兵多则功速费寡。
二者孰利?”帝顾左右曰:“宜与兵。
”于是诏益许、滑、淮南兵。
式发自光福里第,麾帜皆东靡,猎猎有声,喜曰:“是谓得天时矣!”闻贼用骑兵,乃阅所部,得吐蕃、回鹘迁隶数百,发龙陂监牧马起用之,集土团诸儿为向导,擒甫斩之。
加检校右散骑常侍。
余姚民徐泽专鱼盐之利,慈溪民陈瑊冒名仕至县令,皆豪纵,州不能制。
式曰:“甫窃发,不足畏;若泽、瑊,乃巨猾也。
”穷治其奸,皆榜死。
咸通三年徐州银刀军乱以式检校工部尚书徙武宁节度使诏淮南兵自随视事三日悉以计诛乱兵会诏降武宁为团练罢归终左金吾大将军。
(选自《新唐书·王式传》,有删节)译文:王式凭借父祖的功绩担任太子正字,考中贤良方正科,多次升迁为殿中侍御史。
《宋史·王鼎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王鼎传》原文及翻译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f5c5d430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e.png)
《宋史·王鼎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王鼎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宋史·王鼎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王鼎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王鼎字鼎臣,以进士第,累迁太常博士。
时天子患吏治多弛,监司不举职,而范仲淹等方执政,择诸路使者令按举不法,以鼎提点江东刑狱。
与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
于是所部官吏怨之,目为“三虎”。
仁宗闻之,不说,后傅惟几奉使江东,戒以毋效“三虎”为也。
仲淹等罢,鼎与纮、绰皆为人所言,时鼎提点两浙刑狱,降知深州。
明年,河北大饥,人相食,鼎经营赈救,颇尽力。
徙建州,其俗生子多不举,鼎为条教禁止。
时盗贩茶盐者众,一切杖遣之,监司数以为言,鼎弗为变。
徙提点河北刑狱,治奸赃益急,所劾举,不避贵势。
召为开封府判官,改盐铁判官,累迁司封员外郎、淮南两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
内侍杨永德奏请沿汴置铺挽漕舟,岁可省卒六万,鼎议以为不可。
永德横猾,执政重违其奏,乃令三司判官一员将永德就鼎议,发八难,永德不能复。
鼎因疏言:“陛下幸察用臣,不宜过听小人,妄有所改,以误国计。
”于是永德言不用。
居二年,遂以为使。
前使者多渔市南物,因奏计京师,持遗权贵。
鼎一无所市,独悉意精吏事,事无大小,必出于己。
凡调发纲吏,度漕路远近,定先后为成法,于是劳逸均,吏不能为重轻。
官舟禁私载,舟兵无以自给,则尽盗官米为奸。
有能居贩自赡者,市人持以法,不肯偿所逋。
鼎为移州县督偿之,舟人有以自给,不为奸,而所运米未尝不足也。
鼎性廉不欺,尝任其子,族人欲增年以图速仕,鼎不可。
父死,分诸子以财,鼎悉推与其弟。
尝知临邛县,转运使选摄新繁,新繁多职田,斗粟不以自入。
奉使契丹,得千缣,散之族人,一日尽。
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增直以偿。
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自奉养俭约。
当官明敏,强直不可挠。
所荐士多知名,有终身不识者。
《新唐书·李袭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李袭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12207adb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20.png)
《新唐书·李袭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新唐书·李袭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新唐书·李袭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新唐书·李袭志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原文:李袭志字重光,本陇西狄道人。
五叶祖景避地安康,复称金州安康人也。
周信州总管、安康郡公迁哲孙也。
父敬猷,隋台州刺史、安康郡公。
袭志,初任隋历始安郡丞。
大业末,江外盗贼尤甚,袭志散家产,招募得三千人,以守郡城。
时萧铣、林士弘、曹武彻等争来攻击,袭志固守久之。
后闻宇文化及弑逆,乃集士庶举哀三日。
有郡人劝袭志曰;“公累叶冠族,久临鄙郡,蛮夷畏威,士女悦服,虽曰隋臣,实我之君长。
今江都篡逆,四海鼎沸,王号者非止一人,公宜因此时据有岭表,则百越之人皆拱手向化。
追踪尉佗,亦千载一遇也。
”袭志厉声曰:“吾世树忠贞,见危授命,今虽江都陷没,而宗社犹存,当与诸君戮力中原,共雪仇耻,岂可怙乱称兵,以图不义!吾宁蹈忠而死,不为逆节而求生。
尉佗愚鄙无识,何足景慕?”于是欲斩劝者,从众议而止。
袭志固守,经二年而无援,卒为萧铣所陷,铣署为工部尚书、检校桂州总管。
武德初,高祖遣其子玄嗣赍书召之,袭志乃密说岭南首领随永平郡守李光度与之归国。
高祖又令间使赍书谕袭志曰:“卿昔久在桂州,仍属隋室运终,四方圮绝,率众保境,未知所统。
朕抚临天下,志在绥育,眷彼幽遐,思沾声教。
况卿朕之宗姓,情异于常。
家弟侄并立诚效公,又分遣首领,申谕诸州,情深奉国,甚副所望。
卿之子弟,并据州县,俱展诚绩,每所嘉叹,不能已已。
令并入属籍,著于宗正。
”及萧铣平,江南道大使、赵郡王孝恭授袭志桂州总管。
武德五年入朝,授柱国,封始安郡公,拜江州都督。
及辅公祏反又以袭志为水军总管讨平之转桂州都督袭志前后凡任桂州二十八载政尚清简岭外安之。
后表请入朝,拜右光禄大夫、行汾州刺史致仕,卒于家。
译文:李袭志字重光,本来是陇西(今甘肃省临洮县)人,五世祖李景在安康避难,又说是金州安康人,北周信州总管、安康郡公李迁哲的孙子。
《宋史·蔡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蔡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6a58212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cc.png)
《宋史·蔡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宋史·蔡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蔡抗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蔡)抗字子直。
中进士,调太平州推官。
闻父疾,委官去。
稍迁睦亲宅讲书。
英宗在宫邸器重之请于安懿王愿得与游每见必衣冠尽礼义兼师友再迁太常博士,通判秦州,为秘阁校理,乞知苏州。
州并江湖,民田苦风潮害,抗筑长堤,自城属昆山,亘八十里,民得立塍竭,大以为利。
徙广东转运使。
岑水铜冶废,官给虚券为市,久不偿。
人无所取资,聚而私铸。
抗尽给之,人得直以止。
番禺岁运盐英、韶,道远,多侵窃杂恶。
抗命十舸为一运,择摄官主之,岁终会其殿最,增十五万缗。
英宗立,召为三司判官。
广部去京师远,不即至,帝见南来者必问之。
及入对,谕曰:“卿乃吾故人,朕望于卿者厚,勿以常礼自疏也。
”以史馆修撰同知谏院。
方议安懿王典礼,抗引礼为人后之谊,指陈切至,涕泪被面,帝亦感泣。
都城大水,抗请见,帝迎问之,抗推原变异,守前说以对。
大臣畏其谏,列白为知制诰,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定州。
帝惜其去,曰:“第行,且召矣。
”郡兵番戍,室家留营多不谨,夫归辄首原,抗下令悉按以法,戍者感焉。
帝不豫,趣命为太子詹事,未至而神宗立,改枢密直学士,知秦州。
过阙,帝见之,悲恸不自胜,曰:“先帝疾大渐,犹不忘卿。
”遂赴镇。
秦有质院,质诸羌百余人,自少至老,扃系之,非死不出,抗皆纵释,约毋得擅相仇杀。
已而有犯者,斩以徇,莫敢奸令。
居数日,梦英宗召语,眷如平生,欲退复留。
觉为家人言,感念戲欷。
及灵驾发引之旦,东望号恸,见僚佐于便室,骤得疾卒,年六十。
特赠礼部侍郎,又欲赐谥,吴奎曰;“抗以旧恩,自杂学士赠官,已逾常制。
”遂止。
(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七》译文:蔡抗字子直。
考中进士,调任太平州推官。
听说父得病,弃官而去。
逐渐提升为睦亲宅讲书。
英宗在宫邸(为王子)时,很器重他,向安懿王(英宗的父亲)请求,希望能够和他交游,每次见到蔡抗时,必定衣冠整肃完全合于礼制,两人关系是师生也是朋友。
《周书·李弼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周书·李弼传》原文及翻译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78133181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c6.png)
《周书·李弼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周书·李弼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周书·李弼传》原文及翻译周书原文:李弼字景和,辽东襄平人也。
六世祖根,慕容垂黄门侍郎。
祖贵丑,平州刺史。
父永,太中大夫,赠凉州刺史。
弼少有大志,膂力过人。
属魏室丧乱,语所亲曰:“丈夫生世,会须履锋刃,平寇难,安社稷以取功名;安能碌碌依阶资以求荣位乎?”魏永安元年,尔朱天光辟为别将,从天光西讨,破赤水蜀。
以功拜征虏将军,封石门县伯,邑五百户。
又与贺拔岳讨万俟丑奴、万俟道洛、王庆云,皆破之。
弼恒先锋陷阵,所向披靡,贼咸畏之,曰“莫当李将军前也”。
天光赴洛弼因隶侯莫陈悦为大都督加通直散骑常侍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
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
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
弼谏悦曰:“岳无罪而公害之,又不能抚纳其众,使无所归。
宇文夏州收而用之,得其死力,咸云为主将报雠,其意固不小也。
今宜解兵谢之,不然,恐必受祸。
”悦惶惑,计无所出。
弼知悦必败,乃谓所亲曰:“宇文夏州才略冠世,德义可宗。
侯莫陈公智小谋大,岂能自保?吾等若不为计,恐与之同至族灭。
”会太祖军至,悦乃弃秦州南出,据险以自固。
翌日,弼密通使太祖,许背悦来降。
夜,弼乃勒所部云:“侯莫陈公欲还秦州,汝等何不束装?”弼妻,悦之姨也,特为悦所亲委,众咸信之。
人情惊扰,不可复定,皆散走,争趣秦州。
弼乃先驰据城门以慰辑之,遂拥众以归太祖。
悦由此遂败。
太祖谓弼曰:“公与吾同心,天下不足平也。
”破悦,得金宝奴婢,悉以好者赐之。
仍令弼以本官镇原州。
寻拜秦州刺史。
弼每率兵征讨,朝受令,夕便引路,不问私事,亦未尝宿于家。
其忧国忘身,类皆如此。
兼复性沉雄,有深识,故能以功名终。
元年十月,薨于位,年六十四。
世宗即日举哀,比葬,三临其丧,给大辂、龙旗,陈军至于墓所。
谥曰武。
寻追封魏国公,配食太祖庙庭。
(节选自《周书·李弼传》,有删改)译文:李弼字景和,是辽东襄平人。
《宋史·李符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李符传》原文及翻译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cf9d0d50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a.png)
《宋史·李符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宋史·李符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李符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李符,字德昌,大名内黄人。
汉乾估中,郭从义讨赵思绾于京兆,辟符在幕府,表为京兆府户曹掾。
历邓县主簿、保义军节度推官。
丁内艰,服除,调汝州防御判官,权知州事。
右庶子杨恪荐为大理正。
乾德中,知归州转运司制置。
归朝,以京西诸州钱帛不登,选知京西南面转运事。
奏便宜百余条,几四十八事,命着为令,赐緋鱼。
因奏对称旨,迁起居郎。
后荆湖转运许仲宣随军讨南唐,诏符赴荆湖调发刍粮,符领船数千艘顺流而下。
事毕,赐金紫。
符又建议凿横江河以通漕运,发和州三县丁壮给其役。
太祖欲幸西京,有事于南郊。
符上书陈八难,不从。
礼毕还京,改比部员外郎、判刑部。
太平兴国初,迁驾部,转祠部郎中,知广州兼转运使。
二年,符图海外诸城及岭外花木各一以献。
在任有善政,民为立生祠。
五年,召为右谏议大夫、判吏部铨兼大理寺理。
三司副使范旻得罪,以符代之。
赐白金三千两。
车驾幸大名,领行在三司。
未几,坐与官属竞课最,罢职守本官。
七年春,开封尹秦王廷美出守西京,以符知开封府。
延美事发,太宗令归第省过。
赵普令符上言:“廷美在西洛非便,恐有他变,宜迁远郡以绝人望。
”遂有房陵之贬。
普恐泄言,坐符用刑不当,贬宁国军行军司马。
卢多逊贬崖州也符白普曰珠居虽远在海中而水土颇景卷州稍近瘴气甚毒至者必死愿徒多逊处之普不答。
先是,太宗尹京,符因宋琪荐弭德超事藩邱。
符贬,德超为枢密副使,屡称其冤。
会德超以事贬,帝恶其朋党,提符岭表,普移符知春州。
至郡岁余卒,年五十九。
符无文学,有吏干,好希人主意以求进用,终以此败。
至道二年,郊祀,追复右谏议大夫。
(节选自《宋史李符传》,有删改)译文:李符,字德昌,是大名内黄人。
后汉乾佑年间,郭从叉在京兆讨伐赵思增,征召李符到幕府,上表推荐他为京兆府户曹的属官。
(李符)历任邓县主薄、保艾军节度推官。
母亲去世,他服丧期满后,调任汝州防御判官,代理州事。
李防字智周大名内黄人原文阅读及翻译
![李防字智周大名内黄人原文阅读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84e0a2d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2d.png)
李防字智周大名内黄人原文阅读及翻译李防字智周大名内黄人原文阅读及翻译李防,字智周,大名内黄人。
举进士,为莫州军事推官。
随曹彬入契丹,授忠武军节度推官。
括磁、相二州逃户田,增租赋十余万。
因请均定田税,又请县有破逃五十户者令佐降下考百户殿三选二百户停所居官能招携者旌赏之。
改秘书省著作佐郎、通判潞州,迁秘书丞。
体量二浙民饥,建言逃户田宜即召人耕种,使人不敢轻去甽亩,而官赋常在。
又请京师置折中仓,听人入粟,以江、浙、荆湖物偿之。
擢开封府推官,请与判官间三五日即府司军巡院察冤狱。
出为峡路转运副使。
先是沿江水递,岁役民丁甚众,颇废农作,防悉以城卒代之。
会分川、峡为四路,徙防梓州路转运使,累迁尚书工部员外郎,为三司户部判官。
景德初,江南旱,诏与张知白分东、西路安抚。
上言:“秦羲尝增江、淮、两浙、荆湖榷酤钱,民颇烦扰。
江南以岁饥权罢,而淮南、荆湖未被德音。
”诏悉罢之,仍诏羲等毋得复增榷酤之利。
遂为江南转运。
淮南旧不禁盐,制置司请禁盐而官自鬻之,使兵夫辇载江上,且多漂失之患。
防请令商人入钱帛京师,或输刍粮西北边,而给以盐,则公私皆利,后采用之。
徙知应天府,凿府西障口为斗门,泄汴水,淤旁田数百亩,民甚利之。
又徙兴元府,入为三司盐铁判官,失举免官。
后起通判河南府,徙知宿、延、亳三州,为利州路转运使,累迁兵部郎中、纠察刑狱,擢右谏议大夫、知永兴军,进给事中,复知延州,更耀、潞二州,卒。
防好建明利害,所至必有论奏,朝廷颇施行之。
其精力过人。
防在江南,晏殊以童子谒见,防命赋诗,使还荐之,后至宰相。
(选自《宋史·李防传》,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括磁、相二州逃户田括:搜求B.听人人粟听:听闻C.即府司军巡院察冤狱狱:案件D.而淮南、荆湖未被德音被:覆盖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又请县有破逃/五十户者令佐降下考百户/殿三选/ 二百户停所居官/ 能招携者旌赏之B. 又请县有破逃/ 五十户者令佐降下考百户/ 殿三选二百户/ 停所居官能招携者旌赏之C. 又请县有破逃五十户者/令佐降下考/百户殿三选二百户/停所居官能招携者旌赏之D.又请县有破逃五十户者令佐降下考/百户殿三选/二百户停所居官/能招携者旌赏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李防担任忠武军节度推官,设法增加租赋十余万,并奏请均定田税,按照破产逃亡的户数和招集流民的能力来评定地方官的等级并进行表彰和赏赐。
《宋史·李壁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李壁传》原文及翻译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79443110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f1.png)
《宋史·李壁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宋史·李壁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李壁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李壁字季章。
父焘,典国史。
壁少英悟,日诵万余言,属辞精博。
孝宗尝问焘:“卿诸子孰可用?”焘以壁对。
召试,为正字。
宁宗即位,徙著作佐郎。
时韩侂胄专国,建议恢复,用师意方锐。
壁言:“进取之机,当重发而必至,毋轻出而苟沮。
”大臣或以沮兵议忤侂胄得罪贬,壁论待敌先发,然后应之。
侂胄意不怿。
壁度力不能回,乃入奏:“自秦桧首倡和议,使父兄百世之仇不复开于臣子之口。
愚以为宜亟贬秦桧,示天下以仇耻必复之志,则君臣上下奋励振作,拯溃民于残虐,湔祖宗之宿愤。
在今日举而措之,无难矣。
”疏奏,秦桧坐追王爵。
议者谓壁言虽公,特以迎合侂胄用兵之私而已。
金遣使来,微示欲和意。
丘崈以闻,壁贻崈书,俾遣小使致书金帅求成。
金帅报书以用兵首谋指侂胄,侂胄大恚,不复以和为意。
壁言:“苟利社稷,固难执一。
”侂胄不听,用兵之意益急。
壁方与共政,或劝其速去,毋与侂胄分祸,壁曰:“嘻,国病矣,我去谁适谋此?”后侂胄被诛,御史叶时论壁反复诡谲,削三秩,谪居抚州。
越四年,复除知遂宁府,未至,而溃兵张福入益昌,戕王人,至遂宁,壁传檄谕之,福等读檄泣下,约解甲降。
会官军至挑贼,贼忿,尽燔其城,顾府治曰,李公旦夕来居,此其勿毁,壁驰书大将张威,使调兵士来战,威夜遣人叩门,言曰:“贼垒坚不可破,将选死士,梯而登,以火攻之。
”壁曰:“审尔,必多杀士卒,盍先断贼汲路与粮道,使不得食,即自成擒矣。
”以长围法授之,威用其谋,贼遂平。
壁嘉定十五年六月卒,谥文懿。
壁嗜学如饥渴,群经百氏搜抉靡遗,于典章制度尤综练。
为文隽逸,所著有《雁湖集》一百卷、《涓尘录》三卷等。
(选自《宋史·李壁传》,有删改)译文:李壁字季章。
父亲李焘,主修国史。
李壁年轻时聪颖过人,每天诵读一万多字,写的文章精当广博。
孝宗曾问李焘:“您的各个儿子中,谁可任用?”李焘回答说李壁可用。
《新唐书·李大亮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李大亮传》原文及翻译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4cd95087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95.png)
《新唐书·李大亮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新唐书·李大亮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新唐书·李大亮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原文:李大亮,京兆泾阳人。
有文武才略,性忠谨,外若不能言,而内刚烈。
隋末,署庞玉行军兵曹。
李密寇东都,玉战败,大亮被禽。
贼将张弼异之,就执百余人皆死,独释大亮,引与语。
遂定交。
高祖入关,走亮自归,授土门令。
方岁饥,境多盗贼。
大亮招亡散,抚贫瘠,卖所乘马,稍稍资业之,劝垦田,岁大热。
间出击盗,所至辄平。
贞观初,出凉州都督。
时突厥亡,帝进欲怀四夷,诸部降者,人赐袍一领、帛五匹,首领拜将军、中郎将,列五品者赢百员。
又置降胡河南。
诏火亮为西北道安抚大使,使以绥大度设、拓设、泥熟特勒及七姓种落之未附者,峙粮碛口赈其饥。
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
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
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臣以为诸藩请附者,宜羁縻受之,使居塞外,畏威怀德,永为籓臣。
河西积困夷狄,州县萧条,加因隋乱,残耗已甚。
臣愚愿停招慰,省劳役,使边人得就农畮,此中国利也。
”帝纳其计。
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
会讨吐谷浑,为河东道行军总管,与李靖俱出北道,与虏遇蜀浑山,太战,破之,俘其名王,获杂畜数万。
拜右卫大将军。
晋王为皇太子,帝诏大亮兼右卫率,又兼工部尚书,身三职,宿卫两宫。
每番直,常假寐。
帝劳曰:“公在,我得酣卧。
”尝以张弼脱其死,及贵,念有以报之。
时弼为将作丞,匿不见,大亮求之不能得。
一日,识诸涂,持弼泣,悉推家财与之,弼拒不受。
乃言于帝曰:“臣及事陛下,张弼力也,愿悉臣官爵授之。
”帝为迁弼中郎将、代州都督。
世皆贤大亮能报,而多弼不自伐也。
十八年,卒,年五十九。
将敛,家无珠玉为含。
惟贮米五斛、布三十端。
帝哭为恸,谥曰懿,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二十四》)注:古代丧葬之礼俗:以米及具填死者口中,谓之“含饭”。
天子、贵族可含珠玉等。
译文:李大亮是京兆泾阳人。
《宋史·李璧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李璧传》原文及翻译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f0297180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c7.png)
《宋史·李璧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宋史·李璧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李璧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李璧字季章,眉之丹稜人。
父焘,典国史。
璧少英悟,日诵万余言,属辞精博,周必大见其文,异之曰:“此谪仙才也。
”孝宗尝问焘:“卿诸子孰可用?”焘以璧对。
以父任入官,后登进士第。
召试,为正字。
时韩侂胄专国,建议恢复,宰相陈自强请以侂胄平章国事,遂召璧草制,同礼部尚书萧达讨论典礼,命侂胄三日一朝,序班丞相上。
璧受命使金,行次扬州,忠义人朱裕挟宋师袭涟水,金人愤甚,璧乞枭裕首境上,诏从其请。
璧至燕,与金人言,披露肝胆,金人之疑顿释。
璧归,侂胄用师意方锐,璧言:“进取之机,当重发而必至,毋轻出而苟沮。
”既而陈景俊使北还,赞举兵甚力,钱象祖以沮兵议忤侂胄得罪贬,璧论襄阳形势深以腹心为忧欲待敌先发然后应之侂胄意不怿于是四川各建宣抚而师出矣。
初,侂胄召叶适直学士院,草出师诏,适不从,乃以属璧,由是进权礼部尚书。
侂胄既丧师,始觉为苏师旦所误,一夕招璧饮,酒酣,及师旦事,璧微擿其过,觇侂胄意向,乃极言:“师旦怙势招权,使明公负谤,非窜谪此人,不足以谢天下。
”师旦坐贬官。
金遣使来,微示欲和意,以用兵首谋指侂胄,侂胄大恚,不复以和为意。
方信孺使北归,言金人欲缚送侂胄,故侂胄忿甚,用兵之意益急。
璧方与共政,或劝其速去,毋与侂胄分祸,璧曰:“嘻,国病矣,我去谁适谋此?”会礼部侍郎史弥远谋诛侂胄,以密旨告璧及钱象祖,象祖欲奏审,璧言事留恐泄,侂胄迄诛,璧兼同知枢密院事。
御史叶时论璧反复诡谲,削三秩,谪居抚州。
后辅臣言诛侂胄事,璧实预闻,乃令自便。
复官提举洞霄宫,久之,复以御史奏削三秩,罢祠。
璧寻引疾奉祠。
嘉定十五年六月卒,进资政殿学士致仕,谥文懿。
(选自《宋史·李璧传》)译文:李璧,字季章,眉州丹稜人。
他父亲李焘,为典国史。
李璧少年时就很颖悟杰出,每天背诵一万多字,文辞精当广博,周必大看见他的文章,惊奇地说:“这是被贬下的仙人啊。
《新唐书—李籓传》“李籓,字叔翰,其先赵州人”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新唐书—李籓传》“李籓,字叔翰,其先赵州人”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758b9976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b6.png)
《新唐书—李籓传》“李籓,字叔翰,其先赵州人”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籓,字叔翰,其先赵州人。
籓少姿制闲美,敏于学。
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未尝问,益务施与,居数年略尽。
年四十余,困广陵间,不自振妻子追咎,籓晏如也。
徐州张建封辟节度府。
建封卒,濠州刺史杜兼疾驱至,阴有顗望①,籓泣谓曰:“公今丧,君宜谨守土,何弃而来?宜速还,否则以法劾君!”兼恨之,因诬奏:“建封死,籓撼其军,有非望”。
德宗怒密诏徐泗节度使杜佑杀之佑雅器籓得诏十日不发召见籓曰世谓生死报应验乎籓曰:“殆然。
”曰:“审若此,君宜遇事无恐。
”因出诏示籓,籓色不变,曰:“信乎,杜兼之报也!”佑曰:“慎毋畏,吾以阖门保君矣。
”帝未之信,亟追籓。
既入,帝望其状貌,曰:“是岂作乱人邪?”释之,拜秘书郎。
王仲舒与同舍郎韦成季、吕洞日置酒邀宾客相乐,慕籓名,强致之。
仲舒等为俳说庾语相狎昵,籓一见,谢不往,曰:“吾与终日,不晓所语何哉!”后仲舒等果坐斥废。
累擢吏部郎中。
裴垍白宪宗,谓籓有宰相器。
会郑絪罢,因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籓忠谨,好丑必言,帝以为无隐。
河东节度使.王锷赂权近求兼宰相,密诏中书门下曰:“锷可兼宰相。
”籓遽取笔灭“宰相”字,署其左曰:“不可。
”还奏之。
宰相权德舆失色曰:“有不可,应别为奏,可以笔涂诏邪?”籓曰:“势迫矣,出今日便不可止。
”既而事得寝。
明年,为华州刺史。
未行,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谥曰贞简。
(选自《新唐书•列传九十四》,有删改)【注】①顗望:静候接任的企图。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德宗怒密诏/徐泗节度使杜佑杀之/佑雅器/藩得诏十日/不发/召见藩曰/世谓生死报应/验乎B.德宗怒/密诏徐泗节度使杜佑杀之/佑雅器藩/得诏/十日不发/召见藩曰/世谓生死报应/验乎C.德宗怒密诏/徐泗节度使杜佑杀之/佑雅器藩/得诏/十日不发/召见藩曰/世谓生死报/应验乎D.德宗怒/密诏徐泗节度使杜佑杀之/佑雅器/藩得诏十日/不发/召见藩日/世谓生死报/应验乎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密诏,是指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帝紧急或秘密留下的文书和口谕。
《隋书·刘方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隋书·刘方传》原文及翻译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d4ae60e1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ed.png)
《隋书·刘方传》原文及翻译译文《《隋书·刘方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隋书·刘方传》原文及翻译译文《隋书·刘方传》原文及翻译隋书原文:刘方,京兆长安人也。
性刚决,有胆气。
仕周承御上士,寻以战功拜上仪同。
高祖为丞相,方从韦孝宽破尉迥于相州,以功加开府,赐爵河阴县侯,邑八百户。
高祖受禅,进爵为公。
仁寿中,会交州俚人李佛子作乱,据越王故城,左仆射杨素言方有将帅之略,荐之,上于是诏方为交州道行军总管,统二十七营而进。
方法令严肃,军容齐整,有犯禁者,造次斩之。
然仁而爱士,有疾病者,亲自抚养。
长史敬德亮从军至尹州,疾甚,不能进,留之州馆。
分别之际,方哀其危笃,流涕呜咽,感动行路。
其有威惠如此,论者称为良将。
至都隆岭,遇贼二千余人来犯官军,方遣营主宋纂、何贵、严愿等击破之。
进兵临佛子,先令人谕以祸福,佛子惧而降,送于京师。
其有桀黠者,恐于后为乱,皆斩之。
寻授欢州道行军总管,以尚书右丞李纲为司马,经略林邑。
方遣钦州刺史宁长真、欢州刺史李晕、上开府秦雄以步骑出越常,方亲率大军舟师趣比景。
高祖崩,炀帝即位,大业元年正月,军至海口。
林邑王梵志遣兵守险,方击走之。
三月,师次阇黎江,贼据南岸立栅,方盛陈旗帜,击金鼓,贼惧而溃。
既渡江行三十里贼乘巨象四面而至方以弩射象象中创却蹂其阵贼军溃不可收俘馘万计。
于是济区粟,度六里,进至大缘江,贼据险为柵,又击破之。
四月,师至林邑国都。
林邑王梵志弃城奔海,方刻石纪功而还。
道远无辍,士卒脚肿,死者十四五。
方在道遇患而卒,帝甚伤惜之,乃下诏,赠上柱国、卢国公。
(选自《隋书·刘方传》有删改)译文:刘方,京兆长安人。
刘方性刚毅果断,有胆识气魄。
北周时任承御上士,不久因战功拜上仪同。
高祖杨坚任丞相时,刘方随韦孝宽在相州平定了尉迟迥的叛乱。
因功加开府,赐爵河阴县侯,邑八百户。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高祖杨坚受禅登基,是为隋文帝,刘方进爵为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防字智周大名内黄人原文及译文解析
李防,字智周,大名内黄人。
举进士,为莫州军事推官。
随曹彬入契丹,授忠武军节度推官。
括磁、相二州逃户田,增租赋十余万。
因请均定田税,又请县有破逃五十户者令佐降下考百户殿三选二百户停所居官能招携者旌赏之。
改秘书省著作佐郎、通判潞州,迁秘书丞。
体量二浙民饥,建言逃户田宜即召人耕种,使人不敢轻去甽亩,而官赋常在。
又请京师置折中仓,听人入粟,以江、浙、荆湖物偿之。
擢开封府推官,请与判官间三五日即府司军巡院察冤狱。
出为峡路转运副使。
先是沿江水递,岁役民丁甚众,颇废农作,防悉以城卒代之。
会分川、峡为四路,徙防梓州路转运使,累迁尚书工部员外郎,为三司户部判官。
景德初,江南旱,诏与张知白分东、西路安抚。
上言:“秦羲尝增江、淮、两浙、荆湖榷酤钱,民颇烦扰。
江南以岁饥权罢,而淮南、荆湖未被德音。
”诏悉罢之,仍诏羲等毋得复增榷酤之利。
遂为江南转运。
淮南旧不禁盐,制置司请禁盐而官自鬻之,使兵夫辇载江上,且多漂失之患。
防请令商人入钱帛京师,或输刍粮西北边,而给以盐,则公私皆利,后采用之。
徙知应天府,凿府西障口为斗门,泄汴水,淤旁田数百亩,民甚利之。
又徙兴元府,入为三司盐铁判官,失举免官。
后起通判河南府,徙知宿、延、亳三州,为利州路转运使,累迁兵部郎中、纠察刑狱,擢右谏议大夫、知永兴军,进给事中,复知延州,更耀、潞二州,卒。
防好建明利害,所至必有论奏,朝廷颇施行之。
其精力过人。
防
在江南,晏殊以童子谒见,防命赋诗,使还荐之,后至宰相。
(选自《宋史·李防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括磁、相二州逃户田括:搜求B.听人人粟听:听闻
C.即府司军巡院察冤狱狱:案件D.而淮南、荆湖未被德音被:覆盖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请县有破逃/五十户者令佐降下考百户/殿三选/二百户停所居官/能招携者旌赏之
B.又请县有破逃/五十户者令佐降下考百户/殿三选二百户/停所居官能招携者旌赏之
C.又请县有破逃五十户者/令佐降下考/百户殿三选二百户/停所居官能招携者旌赏之
D.又请县有破逃五十户者令佐降下考/百户殿三选/二百户停所居官/能招携者旌赏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防担任忠武军节度推官,设法增加租赋十余万,并奏请均定田税,按照破产逃亡的户数和招集流民的能力来评定地方官的等级并进行表彰和赏赐。
B.在李防担任峡路转运副使之前,每逢江水泛滥,当地政府都要役使大量民众修筑江堤,对农业产生了很大影响,李防用守城的士卒
代替民丁。
C.李防任应天府知府,开凿府西障口作为斗门,让汴水流出,使老百姓获利。
进入京城担任三司盐铁判官由于推举有误的过失而被免官。
D.李防喜欢上书建议阐明利害,朝廷大多能实行他的提议。
李防在江南的时候,晏殊让儿子拜见他,李防让他作诗,并向朝廷推荐,后来官至宰相。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体量二浙民饥,建言逃户田宜即召人耕种,使人不敢轻去酬亩,而官赋常在。
(5分)
(2)淮南旧不禁盐,制置司请禁盐而官自鬻之,使兵夫辇载江上,且多漂失之患。
(5分)
参考答案
4.B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听:听任,允许。
5.D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根据文意,此句为评价标准,由此可推知标淮为破逃五十户、百户、二百户处罚各不相同,再加上“……者”作主语提示,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为D项。
6.D解析:此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
D项,“晏殊让儿子拜见他”属于对原文理解错误,原文意为“晏殊以童子身份拜见他”。
7.(1)(李防)实地考察二浙老百姓的饥荒,建议逃亡户的土田
应该立即召人来耕种,使人不敢轻易离开田地,而官府的赋税也可得以保持。
(2)淮南路从前不禁止私盐买卖,制置司请求禁止私盐买卖而只允许官方自己买卖,让士兵沿长江人拉船载,这样经常发生盐被漂失的祸患。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1)关键词:“民饥”,百姓的饥荒;“建言”,建议;“去”,离开。
(2)关键词:“旧”,原来,以前;“鬻”,卖;“辇”,装载。
参考译文:
李防字智周,大名内黄人。
(他)考中进士,成为莫州军事推官。
(他)跟随曹彬出使契丹,被授予忠武军节度推官。
(他)搜求磁州、相州二州的逃户田亩,增加租赋十余万。
因此(他)奏请均定田税,又请求一县如有破产逃亡五十户者令佐的考核成绩降为下等,逃亡百户者令佐的考核成绩为下等中的最末
等,逃亡二百户者罢免他们所任官职,能够招集流民者加以表彰和赏赐。
(他)改任秘书省著作佐郎、潞州通判,升为秘书丞。
(李防)实地考察二浙老百姓的饥荒,建议逃亡户的土田应该立即召人来耕种,使人不敢轻易离开田地,而官府的赋税也可得以保持。
(他)又请求在京师设置折中仓,随意让人储存粮食,用江、浙、荆湖的物产来偿还。
(他)被提升为开封府推官,请求与判官每隔三五日就到府司军巡院考察蒙受冤屈的案件。
(他)后来离开京城担任峡路转运副使。
在李防上任之前,长江沿岸江水每年泛滥,官府每年都要役使大量民众修筑
江堤,对农业影响很大,李防用守城的士卒代替民丁。
恰逢将川、峡分为四路,朝廷将李防调任梓州路转运使,多次升迁,(后来任命他)为尚书工部员外郎,为三司户部判官。
景德初年,江南大旱,皇帝诏令李防与张知白分东、西路安抚(民众)。
李防上奏说:“秦羲曾经增加江、淮、两浙、荆湖榷酤钱,老百姓感到很烦恼,受到打扰。
江南因为每年饥荒而暂时免除了榷酤钱,但淮南、荆湖受到皇上的恩泽。
”皇帝下诏将这些地方的榷酤钱全部罢免,又多次下诏秦羲等不能再增加榷酤钱。
于是(李防)担任江南转运使。
淮南路从前不禁止私盐买卖,制置司请求禁止私盐买卖而只允许官方自己买卖,让士兵沿长江人拉船栽,这样经常发生盐被漂失的祸患。
李防请求朝廷让商人将钱、丝织品存放在京师,又建议将粮草运送到西北边境,而对运送之人给盐作为报酬,这样,国家、老百姓都能得利,后来朝廷采用了
李防的建议。
(李防)改任应天府知府,开凿府西障口作为斗门,让汴水流出,给旁边数百亩田地带来了许多淤泥,老百姓感觉对他们十分有利。
(李防)又改调兴元府,进入京城担任三司盐铁判官,由于推举有误的过失而被免官。
后来(朝廷)又启用(他)为河南府通判,改任宿、延、亳三州知州,为利州路转运使,多次升迁后任兵部郎中、纠察刑狱,被提升为右谏议大夫、知永兴军,被推举为给事中,又任延州知州,改任耀、潞二州的知州,(在任上)去世。
李防喜欢上书建议阐明利害,所行之事一定有上疏,朝廷大多能实行他的提议。
李防精力过人。
李防在江南,晏殊以童子身份拜见他,
李防命晏殊作诗;李防让晏殊回家并向朝廷推荐了晏殊,后来晏殊官至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