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管理的几个前沿理论
企业战略管理前沿理论
企业战略管理的几个前沿理论摘要:20世纪末,国外战略管理学发展迅速,并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因而对国外战略管理的前沿理论作综述,讨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企业再造理论、顾客价值理论,指出我国在战略管理前沿问题上研究的不足,有利于对其进行更为深入的,具有前瞻性的研究.关键词:战略管理;核心竞争力;顾客价值“战略”一词,在20世纪60年代用于企业管理.实践证明:许多企业经营成功与否关键看其是否制定了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所以企业管理界将战略置于学术研究的前沿地位使其成为企业管理发展的核心问题.[1] 涉及战略管理的前沿理论主要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流程再造理论、顾客价值理论等,其发展趋势为:战略重点—企业外部环境的适应到企业内部能力的关注;战略目标——追求短期利益到寻求长期优势.1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美国学者哈默尔与普哈拉在1990 年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这一理论解释了成功企业长期竞争优势(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的原因,也指明一条企业发展的成功之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风靡全球.企业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 of Corporation) 是企业通过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而形成的独有的、支撑企业保持持续核心竞争力的能力.[2]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企业要想求得生存并得以发展就必须培育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得到长足的发展,该理论实际上是一系列具有特定密切联系的理论的集合体.主要包括“企业资源基础论”(沃纳菲尔特,1984)和“企业能力基础论”(提斯·匹斯安欧和舒恩,1990; 兰格路易斯,1992) 这两大分支.这些理论的共同之处是:更加强调企业内部条件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作用,认为企业内部资源、能力和知识的积累,是企业获得超额利润和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1.1 资源基础理论该理论把战略管理理论明确地建立在彭罗丝(E.Penrose) 的企业成长极限理论的基础上,接受彭罗丝的“企业是一个资源集合体,每种资源都有多种不同的用途”的认识.根据研究目的的需要,资源被划分为三类:有形资源(如厂房、资本金)、无形资源(如专利、商标)和知识资源(存在于个人本身、文件、计算器或其他类似的存储和交流媒介中).资源基础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企业建立强有力的资源优势远胜于拥有突出的市场位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它所具备的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使用效率,企业自身的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尽管资源的开发过程倾向于使企业灵活性降低,资源基础理论仍然认为开发过程产生的独特资源乃是企业持续核心竞争力的潜在源泉,并使企业收益达到较高水平;由于各个企业的发展路径不同,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状况也就不可能完全一样,从而导致它们运作效率和盈利率的高低和差别.1.2 企业能力基础论该理论强调企业的管理实践重点应该由企业的外部条件转向企业的内部条件,认为“核心竞争力”才是企业竞争的基础与源泉,而核心竞争力的实质在于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独特性的智力资本.核心能力应当具有:(1)价值性.核心能力应该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率,或者说核心能力可以使企业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从而给最终用户带来新增价值或提供根本性的好处.企业环境的改变会威胁到核心能力的价值性.(2)异质性.核心能力不是创造价值的充分条件,价值的创造还以企业比竞争对手更有效地运用不同种类的其他资源为基础.(3)不能仿制性.核心能力通过两种独立机制阻止仿效,一种是与资源的特殊性质(如社会复杂性、因果关系模糊等)有关;另一种是通过采取多种战略措施(如专利、品牌、保护性合同条款、商业秘密等)来保护其有价值的资源.核心能力一旦被仿制,与此有关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就会减少直至消失.(4)难以替代性.替代品常常会威胁到核心能力,使企业间核心竞争力重新定位.在当今环境急剧变革的时代,企业不能局限于其现有的能力,必须持续评估并发展自身能力,才能对环境变革及时和迅速地做出反应,创造并保持企业持续核心竞争力.2 企业再造理论这一理论是在1993 年由美国企业管理家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提出的.其核心领域是业务流程再造,企业再造(Reengining the Corporation), 即对企业原有的工作流程进行全面的改造以适应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适应顾客的变化;适应企业制度、技术、分工以及管理者的变化,谋求企业生产运作、经营管理有更高的效率、节约更多的成本,使产品和服务更能取得顾客的认可,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3]著名的跨国公司美国通用电气、通用汽车、IBM等都实施了流程再造.从系统的视角看待企业再造工程,可以按照文化重塑、流程再造、组织重构、资源整合,经营战略重建、能力再造这一主线来分析企业再造的相关方面,并揭示出各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2.1 企业文化再造企业再造是一种管理范式的转换,而一种新的范式必将有一种新的企业文化与之对应.因此,企业再造要从改变个人意识做起,转变思想模式和思维方法,进而改变个人行为、组织行为.在具体内容方面要有一个根本的规划,作为企业再造的指导方针,统一企业员工思想,使其认识到再造工程并不是单纯的机构重组或裁员行动,而是针对原有已不适合的工作方式进行变革.如果新的有利于企业再造的观念没有建立,企业再造的其他方面也就无从谈起.2.2 企业组织再造以专业化分工理论为基础的传统企业组织,随着企业内部专业化分工层次的增加,组织之间沟通困难和企业管理难度的加大,影响了企业效率的提高.企业再造并不是完全否认分工理论,只是省去不必要的业务流程,基于专业化要求的必要的分工部门仍然存在,在组织结构上,由原来的金字塔管理层次改编为扁平网络式管理结构,将传统决策与执行的分离转变为团队在过程中的统一,使组织间流程运转更加流畅.2.3 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关键的业务流程直接面对顾客,为顾客提供有价值的产出,所以业务流程的再造是企业再造的核心领域,是体现再造价值的中心环节.2.3.1 企业组织内部业务流程再造.企业再造必须打破部门界限,将原来按职能划分的管理方式,转变为以业务流程为中心来重新整合,从设计基本业务开始,将其扩展到企业所有的业务流程的再设计.企业可以将几道工序的人员组合成团队共同工作,从而减少流程冗余,提高流程的整体效率.2.3.2 企业间业务流程再造.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已将企业组织边界彻底摧毁,使得企业可利用的资源没有国界和所有权的局限.在互联网的支持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业务相互联结,交织成相互依赖的网络.在业务再造和组织再造同时进行下,组织的边界必将重新界定,企业业务流程会跨越组织边界而延伸出去.2.4 企业资源配置再造94企业再造对业务流程重建的同时必然涉及到流程中劳动资源、资本资源和知识资源的重新配置与优化.在企业再造工程中,通过节约劳动时间,以较少投入获得较大产出来实现整合劳动资源的目的;通过优化流程减少固定资产闲置;提高决策速度节约流动资产的占用;通过企业知识的积累提高资本的预期收益,从而优化资本资源的配置;通过调整企业组织构架,团队持续学习,保持企业创新力来进行知识资源再造.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能保证企业再造工程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较快实现再造目标.2.5 企业经营战略再造企业的经营战略能给业务流程再造提供方向上的指导,而且组织结构和资源的分配与企业经营战略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企业经营战略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但是战略需要流程、人员和技术去实现.企业再造必须以经营战略为导向,从战略分析入手,明确组织中影响企业竞争力和经营绩效的关键问题,才能为企业再造明确方向,确定再造的重点和先后顺序.2.6 企业能力再造企业再造的最终目标是使企业具有能够适应外界环境变化、不断再造的能力.企业再造就是培养企业对新的业务流程、新的管理模式和新资源的控制能力,培养资源共享、自我决策、团队协调的能力,改变过去纵向控制职能部门中工作及思维的习惯,养成善于面向流程的创新工作能力.3 顾客价值理论早在1954 年,杜拉克就指出,顾客购买和消费的决不是产品而是价值.但学者们对什么是顾客价值却没有统一的看法.载瑟摩尔1988 年首先从顾客角度提出了顾客感知价值理论.伍德鲁夫通过对顾客如何看待价值的实证研究,提出顾客价值是顾客对特定使用情景下有助于(或有碍于)实现自己目标的产品属性、属性的实效以及使用的结果所感知的偏好与评价.科特勒则把顾客价值定义为总顾客价值与总顾客成本之差.虽然学者们对顾客价值的定义不同,但定义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首先顾客价值紧密联系于产品或服务的使用,不仅仅在于产品和服务本身;其次,顾客价值是顾客感知的价值,它由顾客决定,而非企业决定;再次,这些感知价值是顾客权衡的结果,即顾客所得与所失的一种比较.顾客价值理论比较研究3.1 可感知价值理论.载瑟摩尔认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应从顾客导向出发,把顾客对价值的感知作为决定因素.顾客价值实际上是顾客感知价值.他指出,感知价值是主观的,随顾客的不同而不同,而且同一顾客在不同时间的期望价值也会不同.这表明顾客价值的性质及影响因素在顾客与公司交往的不同阶段可能会发生变化.类似地,罗沃尔德在1996 年做出了这样论述:“不同顾客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需求、偏好和财务资源,而这些资源显然影响着顾客的感知价值”.[4]3.2 吉恩克-罗恩的顾客价值模型.该模型从企业和顾客两个角度,研究价值的整个过程.对企业而言,其生产的依据的是他所感觉到的顾客需求,进而形成“设计价值”.然后根据企业自身的条件及对市场的设想,企业以“设计价值”为基础,生产或提供具体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形成企业的“产出价值”.对顾客而言,顾客从自身具体情况出发形成想要获得的“期望价值”,并在购买和使用中形成“使用价值”.由于市场距离、信息不对称及双方不同的利益追求,企业提供的产品不可能与顾客想得到的价值完全吻合,因此存在“价值差距”.当顾客使用产品后,所得到的“产出价值”与“使用价值”之间的差距若不为负,即“产出价值”≥“使用价值”,顾客就会产生满意感,否则,则会造成顾客不满.对于企业来说,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其努力的方向之一便是尽可能缩小与顾客之间的“价值差距”.3.3 顾客让渡价值理论.科特勒从顾客价值和顾客成本角度进行研究,提出顾客让渡价值理论.与前两个理论相比,科特勒认为:在一定的搜寻成本和有限的知识、灵活性和收入等因素的限定下,顾客是价值最大化的追求者.他们形成一种价值预期,并根据它行动.他们会了解供应品是否符合他们的价值预期,这将影响他们的满意和再购买的可能性.[5]科特勒将顾客总价值与顾客总成本进行了具体地细分,并指出了企业创造顾客价值的具体途径.因此,该理论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企业为了在竞争中战胜竞争对手,吸引更多的潜在顾客,就必须以满足顾客的需要为出发点,或增加顾客所得利益,或减少顾客消费成本,或两者同时进行,从而向顾客提供比竞争对手具有更多顾客让渡价值的产品,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产品引起顾客的注意,进而购买企业的产品.4 结论国外战略管理学发展迅速,我国的战略管理研究却停滞不前.的确,我国很多战略管理论文的学术、理论水平不算高,未能达到国际主流管理学期刊的要求.故此,我国战略管理学者必须反思和正视这一问题.在国外战略管理研究中,战略管理者经过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可以制订多层次战略,包括至高层次的总战略,乃至第二高层次的发展方向战略、稳定战略、紧缩战略.而贯通这些战略的还包括多样化战略及引导、协调战略等.而第三个层次的则是功能战略,包括核心能力战略,市场发展战略,财务战略,研究战略,研究发展战略,运筹战略,物流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及资讯科技战略等等.此类战略各自包含不同的策略及行动方案,我国学者在这战略分类方面的研究工作做得不够,需要急起直追.。
企业管理理论的前沿发展方向
企业管理理论的前沿发展方向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管理理论不断演进和发展,以适应新的挑战和机遇。
了解这些前沿发展方向对于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们能够为企业的战略决策和日常运营提供指导,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数字化转型与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企业管理理论也在这个领域不断拓展和深化。
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将业务流程搬到线上,更是对企业运营模式、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的全面重塑。
在管理方面,数字化工具和平台的应用使得数据驱动的决策成为可能。
通过收集、分析和利用大量的数据,企业能够更精准地了解市场需求、客户行为和内部运营状况,从而制定更有效的策略。
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预测市场趋势,提前调整产品或服务策略;通过人工智能算法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此外,数字化转型还促进了敏捷管理的发展。
敏捷团队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快速迭代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然而,数字化转型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如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数字鸿沟导致的员工能力差异、以及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组织变革阻力等。
因此,企业在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同时,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和策略来应对这些挑战。
二、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在全球环境和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考量因素。
企业不再仅仅追求经济利益,而是要在创造利润的同时,关注环境保护、社会公平和治理完善。
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要求企业从产品设计、生产流程到市场推广的整个价值链中考虑环境和社会影响。
例如,采用绿色供应链管理,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开发可持续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对环保和社会责任的需求。
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还能够吸引和留住人才,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市场机会。
战略管理的前沿理论与应用
战略管理的前沿理论与应用在当今时代,企业经营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面对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和激烈的竞争,企业只有拥有合适的战略管理模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热门话题之一,它的目的是帮助企业保持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的竞争优势。
本文将探讨战略管理的前沿理论和应用,它们对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一、战略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战略管理是指企业根据市场变化、竞争形势等外部因素和自身情况,制定长期规划、战略和政策,并进行有效的落实和控制的一种管理方法。
战略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确定企业的长远目标和方向,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优势。
它包括战略规划、战略执行和战略监控等环节。
战略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帮助企业确定长远目标,规划未来发展方向,在不确定的环境下保持稳健的发展。
其次,它能够确保企业充分利用资源,提高效率和效益。
最后,它能够协调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促进企业整体发展。
因此,战略管理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前沿理论1:平衡记分卡平衡记分卡是一种以战略为基础的绩效管理工具,旨在帮助企业对不同的方面进行评估,并确定如何实现企业战略。
它包括四个方面: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
通过平衡记分卡,企业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战略分析,了解企业各个环节的表现情况,进而制定相应的战略。
同时,平衡记分卡也可以帮助企业建立绩效管理体系,实现全员绩效管理。
平衡记分卡的实施需要企业高层的支持和员工的参与。
企业需要明确战略,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此外,企业也需要进行适时的诊断和跟踪,不断优化管理模式,保持战略的有效性。
三、前沿理论2:蓝海战略蓝海战略是指发掘无竞争的市场,创造新需求和市场空间的一种战略。
与传统的红海竞争相比,蓝海战略追求的是在创造和发掘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它的核心是创新和颠覆,可以为企业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与传统的企业竞争环境相比,蓝海战略依赖于企业寻找、打造和开辟自身的独特市场。
战略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前沿与现状
战略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前沿与现状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战略管理愈发被业界所关注。
在这个背景下,一些前沿的战略管理理论得以出现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本文将对于战略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前沿与现状进行探讨。
一、战略管理理论的前沿1.生态学思维生态学思维是基于“系统性、关联性和可持续性”的管理理念,并侧重于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和谐共处。
生态学思维在企业战略制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公司更为关注生态情况和可持续发展。
2.新产业生态系统新产业生态系统是指依据创新和独特市场或社会需求而形成的新兴产业集合,其“孕育者”是社会力量,而非经济租赁者。
新产业生态系统从原先独立的产业转变为紧密关联的产业网络,而新产业生态系统的繁荣和发展也依赖于市场的竞争和生态平衡。
3.企业意识流派企业意识流派是一种基于自主性的战略制定理论,企业在此流派中发挥“自由意志”,企业思想通过自由表达被整合成完整的战略方案,同时获得内部团队的积极配合。
4.协同创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可以通过合作创新实现“共赢”而非“零和竞争”,并且可以根据合作的程度,分为“纵向协同”和“横向协同”。
协同创新理念的出现将开创企业之间合作的新篇章。
二、战略管理实践的现状1.全面质量管理(TQC)全面质量管理是一项改进质量和效率的战略工具,通过企业内部系统的流程管理、标准化生产、员工培训、质量监控和动态调整等手段,保证企业在品质、效率等方面的领先优势。
2.知识管理(KM)知识管理是“获取、知识的创造、知识的整合、传输、存储、应用、绩效」各个环节提高知识力度、整合知识,并将其转变为有效的、创造性的企业战略管理行为的手段。
3.供应链管理(SCM)供应链管理是基于“尽可能地满足客户需求”的协同管理方法,是一种集约型、高效的管理模式。
「供应链管理”首先考虑到的是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包括前协作和后置合作),并通过定制化的物流网络实现一键出单、多线配源、全程监测的企业管理模式。
企业战略管理前沿
第二章企业战略管理前沿第一节资源基础理论一、资源基础理论(Resource-Based View,简称RBV)1984年沃纳菲尔特(Wernerfelt)的“企业的资源基础论”的发表意味着资源基础论的诞生。
资源论的假设是:企业具有不同的有形和无形的资源,这些资源可转变成独特的能力;资源在企业间是不可流动的且难以复制;这些独特的资源与能力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
资源论的基本思想是把企业看成是资源的集合体将目标集中在资源的特性和战略要素市场上,并以此来解释企业的可持续的优势和相互间的差异。
二、资源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资源基础理论为,企业是各种资源的集合体。
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企业拥有的资源各不相同,具有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差异。
概括地讲,资源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以下3方面的内容:1、企业竞争优势的源:特殊的异质资源资源基础论认为,各种资源具有多种用途,其中又以货币资金为最。
企业的经营决策就是指定各种资源的特定用途,且决策一旦实施就不可还原。
因此,在任何一个时点上,企业都会拥有基于先前资源配置基础上进行决策后带来的资源储备,这种资源储备将限制、影响企业下一步的决策,即资源的开发过程倾向于降低企业灵活性。
例如,拥有1亿元货币金的企业几乎可能涉足任何产业,但它一旦将这1亿元资金用来购买了化工设备及化工原料,它就只可能从事特定的化工生产。
尽管如此,企业仍然热衷于资源的开发利用,因为资源的开发增加了资源的专用性,有可能提高产出效率及资源的价值。
如果决策得当,上面那家只能从事化工生产的企业也许会从化工生产中赚回2个亿。
2、竞争优势的持续性:资源的不可模仿性企业竞争优势根源于企业的特殊资源,这种特殊资源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租金。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没有获得经济租金的企业肯定会模仿优势企业,其结果则是企业趋同,租金消散。
因此,企业竞争优势及经济租金的存在说明优势企业的特殊资源肯定能被其他企业模仿。
资源基础理论的研究者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他们认为至少有3大因素阻碍了企业之间的互相模仿:(1)因果关系含糊。
企业战略管理前沿趋势
企业战略管理前沿趋势随着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加速,企业战略管理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
在这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企业需要不断适应并引领这些趋势,以保持其竞争优势。
本文将探讨当前企业战略管理的前沿趋势,以及企业如何应对这些趋势以保持竞争力。
一、数字化转型与数据驱动决策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普及,企业正逐步转向数据驱动的决策制定。
数字化转型不仅意味着技术进步,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
企业需要建立强大的数据基础设施,以支持实时分析和人工智能应用。
同时,企业还需要培养一支具备数据素养的团队,以便更好地利用数据来驱动决策制定和优化业务流程。
二、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已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趋势。
企业需要将环保理念融入其业务运营中,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来降低环境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企业还需要与利益相关方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三、敏捷性与快速响应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企业需要具备敏捷性和快速响应能力。
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建立灵活的组织架构,以便快速调整战略和业务模式。
此外,企业还需要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便在面对市场变化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通过采用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技术和精益生产方法,企业可以提高其响应速度和灵活性。
四、跨领域合作与创新网络随着技术和市场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跨界合作和创新网络变得越来越重要。
企业需要积极寻求与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关系,以共享资源、知识和技术。
通过构建创新网络,企业可以更快地获取新的市场机会和竞争优势。
五、员工参与与人才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企业需要重视员工参与和人才管理,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
通过建立员工参与决策的机制,企业可以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此外,企业还需要注重人才培养和技能开发,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六、总结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企业战略管理面临着许多前沿趋势,如数字化转型、可持续发展、敏捷性与快速响应、跨领域合作与创新网络、员工参与与人才管理等。
管理学前沿概述
管理学前沿概述管理学前沿概述管理学前沿概述管理学的前沿理论主要包括企业再造、学习型组织、供应链管理、顾客价值管理、人本管理等。
(一)企业再造[v1]1993年,迈克尔·哈默(M.Hammer)与詹姆斯·钱皮(J.Champy)发表了《再造企业——管理革命的宣言书》》(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A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lution)一书,提出了企业再造理论。
哈默对“再造企业”的最初解释是:“推动企业对经营模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从最基层的地方出发,思考企业经营的全部问题。
”“企业再造这一理念的核心内容就是对企业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这里实际是指对整个企业的改造。
哈默根据多年的“再造”实践之后,在其新著《企业行动纲领》(Agenda-what Every Business Must Do to Dominate the Decade)一书中对其当初的本意作了明确的否定,“不再把根本性看作阐释‘企业再造’这一经营理念的核心概念……最能够准确表达‘企业再造’理念的词汇是‘过程’这个词”“对企业来说,‘过程’就是在经营中实施业务流程[v2] 。
”“‘业务流程’是一个技术术语,它具有准确的定义:有组织活动,相互联系,为用户创造能够带来价值的效用。
” 用通俗语言概括地归纳哈默的定义,则“流程再造”就是“互有联系的一组业务活动过程。
”对于能力要素和过程要素对我国企业的不同意义,有的学者指出:相对于活动过程,能力要素更为重要,能力要素不仅是活动过程的基础,也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业务流程的改善只是企业综合能力的补充。
哈默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出台的历史背景是在市场经济中发展成熟的美国企业,其能力较为成熟,但对业务流程的认识和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认识较晚。
对于我国绝大多数企业来说,企业能力要素发育尚不充分,首先应当考虑基本能力的再造。
(二)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营造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横向网络式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企业管理理论的前沿发展有哪些
企业管理理论的前沿发展有哪些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管理理论不断演进和创新,以适应新的挑战和机遇。
以下是一些当前企业管理理论的前沿发展领域。
一、数字化转型与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战略。
数字化管理理论强调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手段,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决策制定和客户体验。
通过数字化手段,企业能够更精准地了解市场需求,实现个性化生产和服务,提高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例如,企业可以利用数据分析预测市场趋势,提前调整生产和库存策略,降低成本和风险。
同时,数字化平台也促进了企业内部的沟通与协作,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高效的团队合作。
二、敏捷管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往往较为僵化,难以快速应对市场的变化。
敏捷管理则强调企业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保持灵活性和适应性。
敏捷团队通常由跨职能的成员组成,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进行迭代式的产品开发和服务优化。
在敏捷管理中,决策过程更加快速和灵活,注重团队的自组织和自我管理能力。
这种管理模式有助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迅速推出新产品和服务,抢占市场先机。
三、创新与创业管理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而创业管理理论则关注如何在企业内部培育创新文化和创业精神。
企业不仅要在产品和技术上创新,还要在商业模式、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
创新与创业管理强调创造一个鼓励冒险、容忍失败的环境,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企业也需要建立有效的创新流程和机制,将创新想法转化为实际的商业价值。
四、可持续发展管理随着社会对环境和社会责任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理论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考虑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需要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方面采取积极行动。
例如,通过采用清洁能源、减少废弃物排放、推动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等措施,降低企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企业管理理论中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前沿思想
企业管理理论中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前沿思想在当今竞争激烈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管理理论也在持续演进和创新。
了解并关注前沿思想对于企业保持竞争力、适应变化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在企业管理领域中值得关注的前沿思想。
一、数字化转型与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不仅仅是将业务流程数字化,更是对企业运营模式、组织结构和战略决策的全面重塑。
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数据驱动的决策成为关键。
企业能够通过收集、分析大量的内外部数据,获取有价值的洞察,从而更精准地制定策略、优化业务流程和满足客户需求。
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来预测市场趋势、客户行为和供应链风险。
同时,数字化转型也催生了敏捷管理的理念。
传统的层级式组织结构在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时往往显得僵化,而敏捷团队能够快速响应变化,高效协作,实现迭代式的产品开发和服务优化。
二、创新生态系统创新不再是孤立的活动,而是在一个相互关联的生态系统中发生。
企业需要与供应商、合作伙伴、客户甚至竞争对手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创造价值。
在创新生态系统中,开放创新的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企业不再局限于内部研发,而是积极整合外部的创新资源,通过合作、并购、战略联盟等方式获取新技术、新创意。
例如,一些大型企业与初创企业合作,将其创新成果快速应用到自身业务中。
此外,平台型企业在创新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通过搭建平台,连接各方参与者,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创新的协同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管理随着社会对环境和社会责任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选项,而是关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可持续发展管理要求企业将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因素纳入战略决策和日常运营中。
从减少碳排放、资源节约到推动社会公平、改善员工福利,企业需要在多个方面履行社会责任。
同时,可持续发展也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商机。
例如,开发环保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的需求;通过可持续的供应链管理降低成本、提升品牌形象。
企业管理理论中的前沿观点有哪些
企业管理理论中的前沿观点有哪些在当今竞争激烈且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管理理论不断演进和创新,涌现出一系列前沿观点,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前沿观点:一、数字化转型与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数字化不仅仅是将业务流程搬到线上,更是对企业运营模式、组织架构和管理方式的全面重塑。
在数字化转型中,数据驱动的决策成为关键。
企业通过收集、分析大量的数据,能够更精准地了解市场需求、客户行为和内部运营状况,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市场趋势,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生产效率。
同时,数字化转型也促使企业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数据的共享和流通。
跨部门的协作变得更加紧密和高效,推动企业整体运营的协同性和敏捷性。
此外,数字化还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和业务形态。
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探索数字化平台、电子商务、智能制造等领域,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挑战。
二、敏捷管理敏捷管理强调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以灵活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来提高企业的适应性和创新能力。
传统的层级式组织架构在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时往往显得迟缓。
敏捷管理则倡导建立小型、跨职能的团队,赋予团队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使其能够迅速做出决策并执行。
敏捷管理中的迭代开发模式也是一个重要的特点。
通过不断的小步快跑、快速试错和优化,产品或服务能够更快地推向市场,并根据用户反馈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为了实现敏捷管理,企业需要培养员工的敏捷思维和能力,营造鼓励创新和冒险的文化氛围。
三、创新生态系统企业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处于一个复杂的创新生态系统中。
这个生态系统包括供应商、合作伙伴、客户、科研机构等多个利益相关者。
在创新生态系统中,企业通过与各方的合作和协同创新,能够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创造更大的价值。
例如,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研发项目,借助外部的创新力量推动技术进步。
企业管理理论中的前沿思想有哪些
企业管理理论中的前沿思想有哪些在当今竞争激烈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管理理论也在持续演进和创新。
各种前沿思想不断涌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敏捷管理是当前备受关注的一种前沿思想。
它强调企业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的不确定性。
在敏捷管理模式下,企业的组织结构更加灵活,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更加高效。
不再是传统的层级分明、流程繁琐的管理方式,而是通过快速迭代、不断试错来推动项目进展。
比如,软件开发团队可以采用敏捷方法,每隔一段时间就交付一个可用的产品版本,根据用户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从而更快地满足市场需求。
数字化转型管理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前沿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的运营和管理越来越依赖数字化手段。
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将业务流程搬到线上,更是通过数据驱动的决策、智能化的运营和创新的商业模式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更精准地了解客户的喜好和行为,从而制定个性化的营销策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生产设备的实时监控和预测性维护,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生态系统管理理念逐渐受到重视。
企业不再孤立地看待自身的发展,而是将自身置于一个更广泛的商业生态系统中。
与供应商、合作伙伴、客户甚至竞争对手共同构建一个相互依存、协同发展的生态环境。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方通过资源共享、价值共创来实现共同的成长。
比如,一些大型的电商平台,不仅连接了众多的商家和消费者,还吸引了物流、支付等各类服务提供商,共同打造了一个繁荣的商业生态。
此外,以用户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始终是前沿且关键的。
在过去,企业更多地关注产品本身;而现在,更加注重用户的体验和需求。
从产品的设计、研发到营销和售后服务,都以满足用户的期望和解决用户的问题为核心。
通过深入了解用户,企业能够开发出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建立长期的用户忠诚度。
另一个前沿思想是可持续发展管理。
随着社会对环境和社会责任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企业需要将可持续发展纳入到管理战略中。
企业管理理论中的前沿观点是什么
企业管理理论中的前沿观点是什么以下是为您起草的一份关于企业管理理论中前沿观点的论述:11 引言企业管理理论在不断发展和演进,前沿观点为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11 企业管理理论前沿观点的核心概念1111 敏捷管理强调企业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通过灵活的组织结构和流程,实现高效的决策和执行。
1112 数字化转型利用数字技术全面重塑企业的业务模式、运营流程和客户体验,提升竞争力。
1113 生态系统思维企业不再孤立运作,而是与合作伙伴、供应商、客户等构建共生的生态系统,共同创造价值。
112 敏捷管理的特点和优势1121 快速响应市场变化能够在短时间内调整战略和业务流程,抓住市场机遇。
1122 提高团队协作效率打破部门壁垒,形成跨职能的高效团队。
113 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步骤1131 数据驱动决策基于大数据和分析,做出更明智的经营决策。
1132 创新业务模式借助数字化手段开拓新的市场和业务领域。
114 生态系统思维的应用场景1141 产业协同创新与上下游企业共同研发、共享资源,推动产业升级。
1142 平台型商业模式构建开放的平台,吸引各方参与者,创造多边价值。
12 前沿观点对企业管理的影响121 提升企业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中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领先竞争对手。
122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数字化手段和生态系统合作,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123 促进创新激发员工的创新思维,推动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服务。
13 实施前沿观点面临的挑战131 组织文化变革需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建立适应新观点的文化。
132 技术投入和人才培养数字化转型和敏捷管理需要大量的技术投资和具备相关技能的人才。
133 风险管理新的业务模式和合作关系可能带来新的风险,需要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14 应对挑战的策略141 领导力推动高层领导要积极倡导和引领变革。
142 培训与教育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其数字化和敏捷管理的能力。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嬗变与新趋势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嬗变与新趋势企业战略管理是现代管理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其涉及到企业的定位、发展方向、经营策略等方面。
随着时代的变化,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也在不断嬗变,同时出现了一些新趋势。
本文将从理论的嬗变和新趋势两个方面来阐述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
1.传统的战略管理理论传统的战略管理理论主要是针对企业内部的资源和环境进行分析,以确定企业的优势和劣势,进而确定企业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
这种理论主要体现在SWOT分析和五力模型等分析工具上。
传统战略管理理论侧重于企业内部的资源和能力,缺乏对外部环境的考虑,忽略了竞争对手的影响。
2.资源基础理论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战略管理理论逐步发展为重视企业资源的基础理论。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是企业长期成功的基础。
企业需要通过内部资源的积累和管理来实现战略目标。
这种理论主要体现在资源和能力定位理论、资源配置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等方面。
3.竞争策略理论竞争策略理论是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又一次嬗变。
竞争策略理论强调企业需要在竞争中寻找自己的竞争优势,并制定相应的战略来应对竞争对手的挑战。
竞争策略理论主要体现在波特的竞争战略和核心竞争力理论等方面。
4.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是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最新嬗变。
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企业需要在外部环境中寻找商机,利用生态系统中的其他企业和资源来实现自身的发展。
生态系统理论相对于前面的理论来说,更加重视企业在外部环境中的作用。
生态系统理论体现在战略联盟、开放式创新和战略共生等方面。
1.数字化与智能化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
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企业的商业模式、管理方式和组织形态,企业需要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2.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也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新趋势。
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和社会问题的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投资者开始关注企业的环境和社会责任,这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品牌形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企业管理理论中的前沿研究有哪些
企业管理理论中的前沿研究有哪些企业管理这门学问啊,就像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超级大怪兽,总是有新的东西冒出来让人又好奇又兴奋。
要说企业管理理论中的前沿研究,那可真是不少。
咱先来说说“数字化转型管理”。
现在这个时代,啥都数字化了,企业要是不跟上这波潮流,那可就容易被淘汰啦。
比如说,有个生产小玩具的企业,以前都是靠人工记账、统计销售数据,效率低还容易出错。
后来搞了数字化转型,用上了智能管理系统,从生产线上的每一个零件到销售出去的每一件玩具,所有数据一目了然。
这可不光是让工作变得更轻松,还能根据这些数据精准地预测市场需求,提前调整生产计划,大大降低了库存成本。
再讲讲“可持续发展管理”。
这可不是喊喊口号而已哦!就像有个大型服装企业,以前为了降低成本,用的都是不太环保的面料和生产工艺。
结果被消费者吐槽,品牌形象也受损。
后来他们痛定思痛,投入大量资金研发环保面料,改进生产流程,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不仅如此,还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吸引了一大批有环保意识的消费者,销量反而比以前更好了。
还有“创新生态系统管理”。
这就好比一个大花园,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花花草草,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
比如说,一家科技公司不再是自己闷头搞研发,而是和高校、科研机构、供应商甚至竞争对手合作,形成了一个创新的生态系统。
大家共享资源、知识和技术,一起攻克难题,推出了一系列让人眼前一亮的新产品。
“平台型企业管理”也是热门的研究方向。
像那些知名的电商平台,它们可不只是提供一个买卖的场所,还得管理好成千上万的商家和海量的用户。
怎么制定规则,保证公平竞争;怎么优化算法,提高匹配效率;怎么处理纠纷,维护平台声誉,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去了。
“敏捷管理”也很重要。
想象一下,市场就像一个喜怒无常的小孩,需求随时都在变。
企业要是反应慢半拍,那可就抓不住机会啦。
有个做餐饮的企业,以前推出新菜品要经过层层审批,流程繁琐,等新菜上市,市场热度都过去了。
后来采用了敏捷管理,组建了快速反应团队,能够根据市场反馈迅速调整菜单,生意越来越红火。
企业管理理论中的前沿思想是什么
企业管理理论中的前沿思想是什么在当今竞争激烈且充满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管理理论不断演进和发展,前沿思想层出不穷。
这些思想不仅为企业应对各种挑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企业创造持续竞争优势指明了方向。
弹性工作模式与员工自主性的崛起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传统的固定工作模式逐渐受到挑战。
弹性工作模式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前沿思想。
这种模式允许员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情况,灵活安排工作时间和地点。
不再局限于朝九晚五的办公室工作,员工可以在家中、咖啡店甚至在旅途中完成工作任务。
这不仅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还能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弹性工作模式的背后,是对员工自主性的重视。
给予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让他们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安排工作流程和方法,可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当员工感到自己被信任和尊重时,他们往往会更加投入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数字化转型与数据驱动的决策在数字化时代,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
数字化转型涵盖了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从生产流程的优化到客户关系管理的改进。
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系统,企业能够实现更高效的运营、更精准的市场定位和更个性化的客户服务。
数据驱动的决策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之一。
企业能够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内部和外部数据,包括销售数据、客户反馈、市场趋势等。
基于这些数据进行决策,可以降低决策的主观性和盲目性,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例如,通过分析客户的购买行为和偏好数据,企业可以精准地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
创新生态系统与开放式创新创新不再是企业内部孤立的活动,而是一个涉及多个利益相关者的生态系统。
企业需要与供应商、合作伙伴、客户甚至竞争对手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创造价值。
这种创新生态系统能够整合各方的资源和优势,加速创新的进程,降低创新的风险。
开放式创新是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不再仅仅依靠内部研发,而是积极寻求外部的创新资源和创意。
企业管理理论中的前沿理论是什么
企业管理理论中的前沿理论是什么在当今竞争激烈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管理理论也在持续演进和创新。
前沿的企业管理理论如同灯塔,为企业在波涛汹涌的市场海洋中指明方向,帮助它们适应变化、抓住机遇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那么,究竟哪些理论称得上是企业管理领域的前沿理论呢?数字化转型理论是当前企业管理中备受关注的一个前沿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的运营和管理越来越依赖于数字化手段。
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将业务流程搬到线上,更是对企业战略、组织架构、业务模式的全面重塑。
它强调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业务的智能化、自动化和高效化。
通过收集、分析和利用海量的数据,企业能够更精准地了解市场需求、客户偏好,从而优化产品和服务,提升竞争力。
平台化战略也是企业管理的前沿理论之一。
在平台经济崛起的背景下,许多企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线性价值链模式,而是构建起开放的平台生态系统。
以淘宝、美团等为代表的平台企业,通过连接供需双方,整合资源,创造了巨大的价值。
平台化战略使得企业能够突破自身的资源和能力限制,借助合作伙伴的力量实现快速扩张和创新。
这种模式促进了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激发了创新的活力,同时也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格局。
敏捷管理理论在当今快节奏的市场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层级式、流程化管理模式在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时往往显得僵化和迟缓。
敏捷管理则强调快速响应、灵活调整和持续创新。
通过建立跨职能的敏捷团队,企业能够更迅速地推出新产品、新服务,及时满足客户的需求。
敏捷管理注重团队的自组织和自管理,减少管理层级,提高决策效率,使企业能够在不确定性中迅速找到机会并抓住它们。
另一个前沿的理论是可持续发展管理。
随着社会对环境和社会责任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企业不能仅仅追求经济利益,还必须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和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管理要求企业将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因素纳入战略规划和日常运营中,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值得关注的八大前沿管理观点
值得关注的八大前沿管理观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管理理念和实践也在不断演变。
在这个变化的时代,适应新的管理观点和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八大值得关注的前沿管理观点。
一、创新管理创新管理已经成为许多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创新管理强调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来推动组织的发展。
它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并创建一个积极的创新文化。
二、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是将传统企业转变为数字化企业的过程。
通过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企业可以改变其运营方式、产品和服务,提高效率和创新能力。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关键。
三、跨界管理跨界管理是指在多个领域或行业之间进行管理和合作。
现在很多问题往往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
跨界管理鼓励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团队进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实现创新。
四、社会责任管理社会责任管理强调企业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
企业需要关注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
这种管理观点不仅有益于企业的声誉,也有助于社会的发展。
五、多样性管理多样性管理是指重视并尊重员工的多样性,包括性别、种族、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多样性管理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六、共享经济管理共享经济管理是指通过共享资源和互联网平台,实现经济资源的高效利用。
共享经济已经在许多行业中崭露头角,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七、敏捷管理敏捷管理是一种以灵活和高效为特点的管理方式,强调快速反应和变革能力。
它可以提高组织的适应性和创新能力,帮助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八、人才管理人才管理是指通过科学的人才招聘、培养和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科学的人才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员工,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以上是八大值得关注的前沿管理观点。
对于企业来说,及时关注和应用这些观点,主动实践和创新,将有助于提升管理水平,应对挑战,取得更大的成功。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新发展与新趋势(精选)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新发展与新趋势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依据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制定并实施能够帮助企业实现长期目标的战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也在不断演进和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介绍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新发展与新趋势。
一、资源基础理论的兴起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其独特的资源和能力。
企业应该注重资源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以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
这一理论的兴起打破了传统的产业结构理论,强调了企业内部资源的重要性,引导企业从战略的角度审视其内部资源配置和组织架构。
二、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在如今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创新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强调企业要积极投入研发和创新活动,并将创新渗透到组织的各个方面。
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在不断创造和塑造市场需求的过程中实现了战略的转变和升级。
三、平台经济的崛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蓬勃发展,平台经济逐渐崛起。
平台经济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建立开放、共享、互利的平台,连接供需双方,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信息的流动。
在平台经济的背景下,企业可以通过构建和参与平台,拓展市场和资源,实现战略合作与共赢。
四、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新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应用,企业需要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要求,通过信息化手段改造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
数字化转型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还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和创造新的商业机会。
五、全球化战略的重要性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提高,企业面临更广阔的市场和竞争。
因此,制定和执行全球化战略成为企业的重要任务。
全球化战略要求企业在了解和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法律、经济等方面具备跨国经营的能力,同时要处理好本土化和全球化之间的平衡。
六、可持续发展的倡导可持续发展在当今社会已成为不可忽视的趋势。
企业要综合考虑经济、环境、社会的因素,追求长期的、有利于全球共同发展的目标。
企业管理理论中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前沿趋势
企业管理理论中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前沿趋势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管理理论不断演进和创新,以适应新的挑战和机遇。
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前沿趋势:一、敏捷管理敏捷管理强调灵活性、快速响应和持续改进。
传统的层级式、流程化管理在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和客户需求时可能显得迟缓。
而敏捷管理则打破了部门之间的壁垒,通过跨职能团队的紧密协作,实现快速决策和高效执行。
例如,在软件开发领域,敏捷方法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团队以短周期进行迭代开发,不断收集用户反馈,及时调整产品方向。
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技术领域,也逐渐在其他业务部门如营销、运营中得到推广。
企业能够更快地推出新产品、服务,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期望。
二、数字化转型与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将业务流程搬到线上,更是对企业运营模式、管理方式的彻底重构。
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更精准地了解市场趋势、客户需求和内部运营状况。
基于这些数据驱动的洞察,管理者能够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同时,数字化工具如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也改变了企业的沟通、协作和决策方式。
例如,远程办公和在线协作平台的普及,使得团队能够跨越地域限制高效工作。
三、以人为本的管理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愈发受到重视。
这包括关注员工的个人发展、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
企业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员工提升技能,实现职业目标。
灵活的工作安排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此外,鼓励员工参与决策,发挥其创造力和主动性,能够激发员工的潜力,为企业带来更多创新和价值。
四、可持续发展管理社会对企业的责任要求越来越高,可持续发展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选项,而是企业长期成功的必要条件。
企业需要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维度上实现平衡发展。
在经济方面,追求长期稳定的利润增长;在社会方面,关注员工权益、社区发展和供应链中的社会责任;在环境方面,减少碳排放、资源浪费,推动循环经济。
企业管理学科前沿动态述评 (2)
企业管理学科前沿动向述评进入新世纪以来,企业管理学科发展的前沿动向主要会集在以下几个方面:1.战略竞争理论上世纪 80 年月以来,美国学者 Michael E. Porter 的《竞争优势》、《竞争战略》两部著作的第一版,在管理学界掀起了一股竞争战略研究的高潮。
该理论的中心是提出了竞争的五因素模型论,即解析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行业进入者的威迫、购买者的议价力量、供应商的议价力量、代替品或代替服务的威胁。
提出了低成本战略、集聚化战略、差异化战略三大战略。
该理论经过对家产演进的说明和各种基本家产环境的解析,得出不一样的战略决策。
这一理论与思想在全世界范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企业再造理论美国学者迈克尔 ?海默( M.Hammer )博士与詹姆斯 ?钱皮()在其合著的《再造企业——管理革命的宣言书》( 1993)中提出:现代企业广泛存在着“大企业病”,面对日异月新的变化与激烈的竞争,要提高企业的营运状况与效率,急迫需要“换骨脱胎”式的革命,只有这样才能回应生计与发展的挑战;企业再造的首要任务是业务流程重组( BPR),它是企业重新获取竞争优势与生计活力的有效门路; BPR的实行需要两大基础,即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素质的人材。
用作者的话来讲,该理论的中心是“重新改变,重新设计”。
为了能够适应新的世界竞争环境,企业一定摒弃已成常例的营运模式和工作方法,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营运方式。
3.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1990 年,彼德 ?圣吉()所著的《第五项修炼》第一版,标记着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出生。
这一理论说明:企业唯一长远的竞争优势源于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更好的能力,学习型组织正是人们从工作中获取生命意义、实现共同梦想和获取竞争优势的组织宏图;要想建立学习型组织,系统思虑、自我超越、改良心智模式、团队学习、共同愿景是必不行少的“修炼”。
该书第一版不久,即在全世界范围内惹起惊动,并于 1992 年荣获世界企业管理协会最高荣誉奖——开辟奖,作者自己也被冠以 90 年月的“管理学宗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 方数据
客价值的具体途径.因此,该理论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企业为了在竞争中战胜竞争对手,吸引更多的潜在顾 客,就必须以满足顾客的需要为出发点,或增加顾客所得利益,或减少顾客消费成本,或两者同时进行,从而向
顾客提供比竞争对手具有更多顾客让渡价值的产品,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产品引起顾客的注意,进而购买企业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企业再造理论、顾客价值理论,指出我国在战略管理前沿问题上研究的不足,有利于对其
进行更为深入的,具有前瞻性的研究. 关键词:战略管理;核心竞争力;顾客价值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834(2008)02.0093.04
“战略”一词,在20世纪60年代用于企业管理.实践证明:许多企业经营成功与否关键看其是否制定了适合 企业发展的战略。所以企业管理界将战略置于学术研究的前沿地位使其成为企业管理发展的核心问题.u1涉 及战略管理的前沿理论主要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流程再造理论、顾客价值理论等,其发展趋势为:战略重点
万 方数据
企业再造对业务流程重建的同时必然涉及到流程中劳动资源、资本资源和知识资源的重新配置与优化. 在企业再造工程中,通过节约劳动时间,以较少投入获得较大产出来实现整合劳动资源的目的;通过优化流程 减少固定资产闲置;提高决策速度节约流动资产的占用;通过企业知识的积累提高资本的预期收益,从而优化 资本资源的配置;通过调整企业组织构架,团队持续学习,保持企业创新力来进行知识资源再造.合理的资源 配置方式能保证企业再造工程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较快实现再造目标. 2.5企业经营战略再造 企业的经营战略能给业务流程再造提供方向上的指导,而且组织结构和资源的分配与企业经营战略之间存 在着密切联系.企业经营战略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但是战略需要流程、人员和技术去实现.企业再造必须以经营 战略为导向,从战略分析入手,明确组织中影响企业竞争力和经营绩效的关键问题,才能为企业再造明确方向,确 定再造的重点和先后顺序. 2.6企业能力再造 企业再造的最终目标是使企业具有能够适应外界环境变化、不断再造的能力.企业再造就是培养企业对 新的业务流程、新的管理模式和新资源的控制能力,培养资源共享、自我决策、团队协调的能力,改变过去 纵向控制职能部门中工作及思维的习惯,养成善于面向流程的创新工作能力. 3顾客价值理论 早在1954年,杜拉克就指出,顾客购买和消费的决不是产品而是价值.但学者们对什么是顾客价值却没有 统一的看法.载瑟摩尔1988年首先从顾客角度提出了顾客感知价值理论.伍德鲁夫通过对顾客如何看待价值 的实证研究,提出顾客价值是顾客对特定使用情景下有助于(或有碍于)实现自己目标的产品属性、属性的实 效以及使用的结果所感知的偏好与评价.科特勒则把顾客价值定义为总顾客价值与总顾客成本之差.虽然学 者们对顾客价值的定义不同,但定义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首先顾客价值紧密联系于产品或服务的使用,不 仅仅在于产品和服务本身;其次,顾客价值是顾客感知的价值,它由顾客决定,而非企业决定;再次,这些感知价 值是顾客权衡的结果,即顾客所得与所失的一种比较. 顾客价值理论比较研究 3.1可感知价值理论.载瑟摩尔认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应从顾客导向出发,把顾客对价值的感知作为决定 因素.顾客价值实际上是顾客感知价值.他指出,感知价值是主观的,随顾客的不同而不同,而且同一顾客在不 同时间的期望价值也会不同.这表明顾客价值的性质及影响因素在顾客与公司交往的不同阶段可能会发生 变化.类似地,罗沃尔德在1996年做出了这样论述.‘‘不同顾客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需求、偏好和财务资源, 而这些资源显然影响着顾客的感知价值”.【4】 3.2吉恩克一罗恩的顾客价值模型.该模型从企业和顾客两个角度,研究价值的整个过程.对企业而言,其 生产的依据的是他所感觉到的顾客需求,进而形成“设计价值”.然后根据企业自身的条件及对市场的设想,企 业以“设计价值”为基础,生产或提供具体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形成企业的“产出价值”.对顾客而言,顾客从自身 具体情况出发形成想要获得的“期望价值”,并在购买和使用中形成“使用价值”.由于市场距离、信息不对称及 双方不同的利益追求,企业提供的产品不可能与顾客想得到的价值完全吻合,因此存在“价值差距”.当顾客使 用产品后,所得到的“产出价值”与“使用价值’’之间的差距若不为负,即“产出价值’2“使用价值”,顾客就会产生 满意感,否则,则会造成顾客不满.对于企业来说,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其努力的方向之一便是尽可能缩小与顾 客之间的“价值差距”. 3.3顾客让渡价值理论.科特勒从顾客价值和顾客成本角度进行研究,提出顾客让渡价值理论.与前两个 理论相比,科特勒认为:在一定的搜寻成本和有限的知识、灵活性和收入等因素的限定下,顾客是价值最大化 的追求者.他们形成一种价值预期,并根据它行动.他们会了解供应品是否符合他们的价值预期,这将影响他 们的满意和再购买的可能性.【5】科特勒将顾客总价值与顾客总成本进行了具体地细分,并指出了企业创造顾
从改变个人意识做起,转变思想模式和思维方法,进而改变个人行为、组织行为.在具体内容方面要有一个根
本的规划,作为企业再造的指导方针,统一企业员工思想,使其认识到再造工程并不是单纯的机构重组或裁员 行动,而是针对原有已不适合的工作方式进行变革.如果新的有利于企业再造的观念没有建立,企业再造的其 他方面也就无从谈起. 2.2企业组织再造 以专业化分工理论为基础的传统企业组织,随着企业内部专业化分工层次的增加,组织之间沟通困难和 企业管理难度的加大,影响了企业效率的提高.企业再造并不是完全否认分工理论,只是省去不必要的业务流 程,基于专业化要求的必要的分工部门仍然存在,在组织结构上,由原来的金字塔管理层次改编为扁平网络式 管理结构,将传统决策与执行的分离转变为团队在过程中的统一,使组织间流程运转更加流畅. 2.3企业业务流程再造 关键的业务流程直接面对顾客,为顾客提供有价值的产出,所以业务流程的再造是企业再造的核心领域, 是体现再造价值的中心环节. 2.3.1企业组织内部业务流程再造.企业再造必须打破部门界限,将原来按职能划分的管理方式,转变为 以业务流程为中心来重新整合,从设计基本业务开始,将其扩展到企业所有的业务流程的再设计.企业可以将 几道工序的人员组合成团队共同工作,从而减少流程冗余,提高流程的整体效率. 2-3.2企业间业务流程再造.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已将企业组织边界彻底摧毁, 使得企业可利用的资源没有国界和所有权的局限.在互联网的支持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业务相互联结,交织 成相互依赖的网络.在业务再造和组织再造同时进行下,组织的边界必将重新界定,企业业务流程会跨越组织 边界而延伸出去. 2.4企业资源配置再造
收稿日期:2008-02一”
万 方数据
企业竞争的基础与源泉,而核心竞争力的实质在于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独特性的智力资本. 核心能力应当具有:(1)价值性.核心能力应该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率,或者说核心能力可以使企业在创造 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从而给最终用户带来新增价值或提供根本性的好处.企业环境的
一企业外部环境的适应到企业内部能力的关注;战略目标——追求短期利益到寻求长期优势.
1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 美国学者哈默尔与普哈拉在1990年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这一理论解释了成功企业长期竞争优势 (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的原因,也指明一条企业发展的成功之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风靡全球.企业核心竞 争力(Core Competence ofCorporation)是企业通过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而形成的独有的、支撑企业 保持持续核心竞争力的能力.【21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企业要想求得生存并得以发展就 必须培育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得到长足的发展,该理论实际上是一系列具有特定密切联系的 理论的集合体.主要包括“企业资源基础论”(沃纳菲尔特,1984)和“企业能力基础论”(提斯・匹斯安欧和舒 恩,1990;兰格路易斯,1992)这两大分支.这些理论的共同之处是:更加强调企业内部条件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 决定性作用,认为企业内部资源、能力和知识的积累,是企业获得超额利润和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1.1资源基础理论 该理论把战略管理理论明确地建立在彭罗丝(E.Penrose)的企业成长极限理论的基础上,接受彭罗丝的 “企业是一个资源集合体,每种资源都有多种不同的用途”的认识.根据研究目的的需要,资源被划分为三类: 有形资源(如厂房、资本金)、无形资源(如专利、商标)和知识资源(存在于个人本身、文件、计算器或其他 类似的存储和交流媒介中). 资源基础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企业建立强有力的资源优势远胜于拥有突出的市场位势,企业的核心竞争 力来源于它所具备的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使用效率,企业自身的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尽管资源 的开发过程倾向于使企业灵活性降低,资源基础理论仍然认为开发过程产生的独特资源乃是企业持续核心 竞争力的潜在源泉,并使企业收益达到较高水平;由于各个企业的发展路径不同,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状况也 就不可能完全一样,从而导致它们运作效率和盈利率的高低和差别. 1.2企业能力基础论 该理论强调企业的管理实践重点应该由企业的外部条件转向企业的内部条件,认为“核心竞争力”才是
的产品.. 4结论 国外战略管理学发展迅速,我国的战略管理研究却停滞不前.的确,我国很多战略管理论文的学术、理论 水平不算高,未能达到国际主流管理学期刊的要求.故此,我国战略管理学者必须反思和正视这一问题.
在国外战略管理研究中,战略管理者经过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可以制订多层次战略,包括至高层次的总
战略,乃至第二高层次的发展方向战略、稳定战略、紧缩战略.而贯通这些战略的还包括多样化战略及引导、 协调战略等.而第三个层次的则是功能战略,包括核心能力战略,市场发展战略,财务战略,研究战略,研究发展 战略,运筹战略,物流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及资讯科技战略等等.此类战略各自包含不同的策略及行动方 案,我国学者在这战略分类方面的研究工作做得不够,需要急起直追.
改变会威胁到核心能力的价值性.(2)异质性.核心能力不是创造价值的充分条件,价值的创造还以企业比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