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16周周清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eef646aef8941ea66e05a2.png)
第二,进入本课的第二个子目,两次鸦片战争,在这里,我通过给学生材料,材料里有后面19世纪初期几年的英国走私鸦片到中国的数量以及一个表格,表格是反映英国输华总值和中国输入英国总值,可以明显的看得出来,中英贸易出入超情况中国是属于出超的,也就是贸易顺差,这个中国在对外贸易当中是处于有利地位的,但是相反的,英国是入超,属于贸易逆差,这是不利的,所以他们就是为了弥补这个贸易空缺所以将鸦片这个恶习传到中国,在中国沿海地区走私鸦片,(这里可以给学生解释出超,入超的意思),鸦片传到中国后,一发不可收拾,这不仅弥补了英国的贸易空缺,还带来了极大的利润。所以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就显而易见了,我归纳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因为之前已经大概点到过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生产力发达,中国成为他们垂涎欲滴的对象,所以他们要找到市场,,还有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目的: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那么鸦片这个东西对我们有没有危害呢?出示鸦片的危害,进而引导鸦片危害这么大,中国政府怎么办呢?导出林则的那句哀叹(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里呢,(可以安排几个同学角色扮演,情景剧)这样更加使课堂生动形象,学生更感兴趣,之后就是道光皇帝命林则徐前往广东查禁鸦片。稍微了解下虎门销烟,进入再来一则材料,让学生得出鸦片战争的导火索是什么?就是鸦片战争,英国以此为借口,向华发动战争。
第三,进入到讲述鸦片战争的经过,过程,结果和影响的环节。我讲鸦片战争的这个过程分成两个阶段,利用多媒体动态图展示,第一阶段,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司令懿律率40多艘军舰四千多士兵开进广州海口,后北上,8月,面对来势汹汹的英军,本来主战的道光皇帝动摇了,允许通商和革职林则徐,以换取英暂时退回,第二阶段英和琦善谈不合,遂英攻打广州的大角、沙角炮台。.......,期间还有三元里抗争等反映了中国人自发的抵御外来侵略者保卫祖国的不畏精神,....到1842年8月,英军直逼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在南京静海寺与英协约,后签订《南京条约》同意英方提出的所以条约和款项,引导学生得出南京条约签订以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后面提问清朝失败原因是?
第16周周周清1-16
![第16周周周清1-16](https://img.taocdn.com/s3/m/1b1ca8255727a5e9856a616f.png)
高一年级第十六周数学周周清(1—16班)班级: 学号: 姓名:一、选择题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值为( )A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化简的结果为( ) A . B . C . D .3.已知角θ的终边过点(4,-3),则cos(π-θ)=( )A .45B .-45C .35D .-354.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则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等于( )A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5.若|cos θ|=cos θ,|tan θ|=-tan θ,则θ2的终边在( ) A .第一、三象限 B .第二、四象限C .第一、三象限或x 轴上D .第二、四象限或x 轴上6.设()x x f x f x x p ìïï£ï=íïï->ïïîsin 2013()332013 则f (2014)=( ) A.12 B .-12 C.32 D .-327.设a =sin(-1),b =cos(-1),c =tan(-1),则有( )A .a <b <cB .b <a <cC .c <a <bD .a <c <b8.若tan θ=2,则2sin θ-cos θsin θ+2cos θ的值为( ) A .0 B .1 C.34 D.54题号1 2 3 4 5 6 7 8 答案二、填空题9.某校每天的早读从07:20开始,问:此时在钟表上的时针与分针所夹的角θ(θ∈[0,π])为_______(弧度).10.已知半径为1的扇形面积为p 38,则扇形的圆心角=__________. 11.在△ABC 中,sin A +cos A =22, tan A =__________. 12.下列三角函数:①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初一历史第16周周周清
![初一历史第16周周周清](https://img.taocdn.com/s3/m/3555ff324b35eefdc8d3339e.png)
同16-4
时间
检查内容
检查人(组长或家长)
16-2
①东汉末年的两次战役:名称、双方、影响;
②三国的名称、时间、建立者、都城;其中吴国到达哪里其意义是;
③西晋的三要素
16-3
秦汉文化:①造纸术的两个朝代事件,②数学著作,③地震学人物、发明,④医学两个人物与贡献;⑤两种宗教的名称及其传入时间;⑥《史记》的作者,内容,体裁;⑦秦朝的建筑名称
16-4
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政治、思想、文化、经济、军事)
16-5
①西汉三要素,一个盛世名称,谁在位达到鼎盛;②汉代治理黄河的人物,③西汉农业上的发明,④丝织业上的发明、⑤东汉在冶铁上的发明及其发明者以及该发明的用途,⑥两个大的商业城市。
16-6
①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人②汉与匈奴的战与和分别指的是③汉武帝派谁出使西域④新疆归中央政府管辖的事件是⑤丝绸之路的路线
16-5
①西汉: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建立者:刘邦(汉高祖),定都长安。;文景之治;汉武帝在位达到鼎盛②汉武帝、东汉明帝派王景③耧车④提花机⑤水排、杜诗、鼓风冶铁,⑥西汉长安、东汉洛阳,史称东西二京。
16-6
①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②汉与匈奴的战: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汉与匈奴的和:西汉汉元帝时期,昭君出塞,将其嫁给呼韩邪单于,为汉与匈奴的友好往来做出了贡献。③汉武帝时期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④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管辖。⑤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及当今的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欧洲;开辟丝绸之路功劳最大是西域的使者张骞
16-7
再次巩固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政治、思想、文化、经济Biblioteka 军事)16周历史天天清内容
高一上历史第16课知识点
![高一上历史第16课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500f0c7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6f.png)
高一上历史第16课知识点高一上历史第16课的知识点主要涉及了中国古代的科技与农业发展。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介绍,包括农业技术的改进、水利工程建设、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明以及火药的应用。
一、农业技术的改进在古代中国,人们逐渐掌握了农业生产的技巧,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
例如,他们开始使用犁耕代替传统的手工耕种,提高了地里的耕作效率。
同时,种植作物的方法也得到了改良,引入了轮作和间作的概念,有效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此外,古代农民还学会了深耕、施肥等技术,有助于提高土地的肥力,进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二、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在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人们开始修建灌溉系统,通过引水渠道将水源引入田地,以解决干旱地区的灌溉问题。
此外,还有修建水库、堤坝等控制水流的设施,以防止洪水的发生。
水利工程的建设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三、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明古代中国的科技发展也涉及到了文化领域。
造纸术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大发明,通过制作纸张,人们能够更方便地记录和传播知识。
随着纸张的广泛使用,古代中国还发明了印刷术,通过雕版印刷的方式,可以大量复制书籍,从而使得书籍的传播更加便捷、快速。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对于古代科技文化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四、火药的应用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另一项重大发明,最初被用于军事领域,用于制造火药武器,如火箭、火枪等。
古代中国人还发明了火药炼制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中,通过焚烧火药来驱赶虫害,保护作物的生长。
火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也提供了自卫的手段,保护了农民的安全。
这一技术的出现标志着古代中国科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高一上历史第16课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农业技术的改进、水利工程建设、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明以及火药的应用。
这些科技发展对于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和文化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后来的科技进步奠定了基础。
第16周周周清 冬夜读书示子聿 观书有感 练习7
![第16周周周清 冬夜读书示子聿 观书有感 练习7](https://img.taocdn.com/s3/m/64411c297375a417866f8f79.png)
第16周练习题命题:沈祥丽学生姓名:____测试得分:____家长签字:____一、我会拼写(34分)。
xiū rǔ gāngà dǎo tā háo bù yïu yù bēiwēi()()()()()zhāntiānyîu miâ shì cháoxiào kāncâ pāndēng jīxiào níjiāng ()()()()()() ( ) jīngwěiyí jùngōng miǎoshì gāoshānshēnjiàn xuányáqiàobì()()()()()二、我会填空。
1.按要求写倒顺词。
词义相近(3组):_________________(本题6分)词义不同(3组):_____________________2.默写《大风歌》:(8+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朝________3.默写《冬夜读书示子聿》。
_____________________(8+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朝________4.默写《观书有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8+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朝________三、我会理解(8分)。
(解释《冬夜读书示子聿》和《观书有感》里的字词。
)示:______终:_____无遗力:______始:______绝知:_____躬行:____鉴:_______徘徊:_____四、我会感悟(22分)。
1.《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告诉我们:读书做学问要有______、______的精神,还要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历史周周清课堂作业二
![高中历史周周清课堂作业二](https://img.taocdn.com/s3/m/5f55f01f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f5.png)
高一年级周周清课堂作业(二)范围:第二单元时量:40分钟总分:100分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辉煌属于希腊”指的是古希腊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宏伟归于罗马”指的是古罗马的法律制度。
两者实质是保护的利益。
2.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正式确立、伯里克利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
3.在古希腊、外邦人、广大的妇女,不享受民主的权利。
4.《》(公元前5世纪中期)是成文法诞生的标志、《》(公元6世纪)是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
5.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在近代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成为反对、推进发展的有利武器。
6.罗马法的核心思想是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计60分)1.“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自然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2.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孕育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
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城邦面积小,公民有更多机会直接参政B.独立自治使城邦民主发展具有连续性C.商品经济发达,开阔了人们的眼界D.希腊较早地受到平等、民主观念的影响3.“她是一个神话王国,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和曲折离奇的民间传说,为古奥运会的起源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文中的“她”指()A.古中国 B.古希腊 C.古印度D.古埃及4. “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
这是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的名言。
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①他鼓励公民积极参政②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全雅典人的利益③雅典民主政治是雅典大多数人的民主A、①B、①②C、①③D、①②③5、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执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当时一个雅典公民不会碰到的事情是:A.他可能被选举为执政官 B.他可能被流放国外10年C.他可以和妻子一道去参加公民大会D.他可以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6.“人是善变无常的、优柔寡断的、浅薄无知的、容易被操弄的,而政治是一种精细的艺术,需要智慧和良好判断,这不是每个公民都拥有的特质。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说课稿1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说课稿1](https://img.taocdn.com/s3/m/e662b60b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88.png)
3.历史小论文: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小论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2.针对学生的总结,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三)互动方式
为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提问、解答疑惑、讨论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
2.生生互动: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研究、角色扮演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氛围。
3.课堂小结:鼓励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分享学习心得,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3)分析雅典民主政治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历史分析能力;
(2)运用历史知识,对雅典民主政治进行评价;
(3)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看待历史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民主政治的尊重和认同;
(2)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培养历史责任感;
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2.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使学生在探讨中深入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内涵。
3.情境教学: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希腊的历史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通过课后作业,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周周清(16)生物试题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周周清(16)生物试题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5f16ad5acfa1c7aa00cce1.png)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周周清(16)生物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1.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的细胞均含有溶酶体B.大肠杆菌的转录和翻译可同时进行C.胆固醇是构成植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D.原核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2.下列有关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分子物质不可能通过胞吐的方式运输到细胞外B.细胞中蛋白质的运输必须经过内质网C.RNA聚合酶和DNA聚合酶都可经核孔运输D.葡萄糖只能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运输3.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描述,正确的是( )A.破伤风杆菌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B.原核生物主要在拟核区转录形成信使RNAC.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细胞体积越大物质运输速率越高,代谢速率越快4.如图为细胞膜结构图,其中a和b分别代表不同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膜结构③的排列方式不同B.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是Na离子通过②进入细胞,此过程不消耗ATPC.b可表示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D.将③分子制成微球体用来包裹大分子药物,送入到相应的细胞中,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5.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酶水解的产物都是氨基酸B.酶为生化反应提供了活化能C.不同的细胞可能含有同一种酶D.酶只能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6.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酶和ATP的化学成分中都含有氮元素B.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酶和ATP的含量都不同C.细胞中基因的表达过程都需要酶和ATP的参与D.酶的合成和分解分别与ATP的合成和分解相联系7.下列有关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叶绿素的提取需要加入层析液作为提取液B.过滤时应使用单层尼龙布,并用棉塞塞住试管口C.分离色素时应将滤液细线置于层析液中D.选材不同,四条色素带在滤纸条上的排列顺序不同8.下列与癌变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B.免疫系统能监控并清除人体内的癌变细胞C.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可导致癌症,因此癌症可遗传D.癌变前后,细胞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差别9.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弄清了许多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
7—18学年上学期高一周周清(6)历史试题(无答案)
![7—18学年上学期高一周周清(6)历史试题(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de3803b7360b4c2e3f644d.png)
2017级1月14日历史周周清试题一、选择题(2分×20共40分)1、《史记·周本纪》载:武王封“帝尧之后于蓟”。
蓟国都于蓟城,在今北京市区西南广安门一带,约公元前7世纪为燕国所并。
蓟国与周天子的关系不包括()A.定期朝见周天子B.按期向周天子缴纳贡赋C.当地长官由周王任免,不得世袭D.周天子承认蓟国国君在国内的世袭统治权2、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3、英国思想家培根指出:“雅典公民认为一生下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如国家处在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雅典()A.人文主义盛行B.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C.具有反抗精神D.对公民长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4、对于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有以下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认为,巨大的灾难总是以历史进步作为补偿,甲午战争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另一种看法,甲午战争使中国在20世纪几乎遭到亡国之祸,阻碍了中国近代化进步。
下列不能支持第一种观点的史实是()A.唤醒了先进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感,掀起救亡图存运动新高潮B.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促使了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D.清政府开始自救运动5、1919年5月,上海一家商店挂出这样一幅对联:“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而起;民心不死,民国不死,愿诸君努力而行。
”这幅对联中没有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是()A.五四运动的范围扩大B.商人爱国之情和对学生的支持C.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D.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6、“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军爱民来民拥军,军民团结打敌人”。
这首旋律优美,脍炙人口的歌曲描述的历史发生在()A.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7、与巴黎公社相比,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是()①无产阶级暴力夺取政权②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③以夺取大城市为主要目标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8、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农村包围城市,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的是()A.俄国是工业国,中国是农业国B.俄国城市人口占多数,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C.二月革命后,俄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受到削弱;中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强大D.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9、新中国成立后,“对于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我们把他们当作普通侨民对待,不当作外交代表对待”。
粤华学校2018届高三第16周历史周清试题
![粤华学校2018届高三第16周历史周清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cf7960601711cc7931b7168d.png)
粤华学校2018届高三第16周周清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21题,总63分)1.直至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人殉现象仍相当普遍,战国时期尚有余风,其中以秦国人殉之风最为兴盛,东周列国与秦国人殉较为接近的是保存了东夷人习俗的齐国,但人殉规模还是比秦国稍逊一筹,而与齐国一山之隔的鲁国,人殉现象就很少。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人殉制得以维持的关键 B.生存环境和社会阶段影响社会习俗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 D.周礼文化与儒家思想决定社会习俗2.史载,周代天子及诸侯死后,由卿大夫议定谥号。
秦完成统一不久,秦王赢政就下令取消谥法.改以数字为称,自己为始皇帝,以后继任者为二世、三世,照此类推。
汉初又恢复谥法,由礼官议上,贵族大臣死后定谥,由朝廷赐予。
“谥法”的重新恢复()A.有利于君主专制的统治 B.体现了儒家思想官方化C.不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D.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加强3.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总是把对土地和人口的直接控制放在他全部行动的首位,“限田”、“占田”、“均田”、“方田”等记载,史书中接踵而至,承继不断。
统治者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巩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C.稳定基层统治秩序 D.限制封建地主对农民剥削4.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
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
”这说明在中国佛教() A.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 B.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C.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 D.与中国儒家伦理存在冲突5.中国历朝历代政治文化的传播,从内容来看是相差无几的,从形式来看也没有明显的变化。
明清两代充分继承了前代的的政治文化,又显现出一些其时代的特征。
下列属于明清独特政治文化的是()A.君权神授皇权至上 B.推崇理学剪除异端C.忠孝伦理家国同构 D.先富后教开明统治6.杜甫在画家刘单创作的山水屏障画上的题画诗“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的创作境界颇为后世文人画家欣赏与向往。
高一历史必背知识点第16课
![高一历史必背知识点第16课](https://img.taocdn.com/s3/m/74db2c49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02.png)
高一历史必背知识点第16课高一历史必背知识点第16课: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兴起与繁荣在中世纪的欧洲,城市的兴起与繁荣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
这一现象与封建领主的权力减弱、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长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封建领主权力的减弱中世纪早期,封建领主在农村地区拥有绝对的权力,人们的生活主要以农业为基础。
然而,在10世纪后期,封建领主的权力开始减弱。
这是因为皇帝和教廷的力量不断扩大,逐渐取代了封建领主的地位。
此外,随着城市商业的繁荣,城市逐渐成为人们寻求更好生活的地方,人口开始向城市聚集。
二、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兴起与繁荣,离不开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
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的繁荣,促进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首先,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商品生产的增长。
商人们纷纷进入城市,成立各种各样的行会与商业组织,他们在城市内组成势力庞大的商业集团,从事商品的生产、交换和分发。
这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贸易的繁荣。
其次,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也催生了金融业的兴起。
商业活动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银行业和信用业在城市得到了迅猛发展。
人们可以通过银行向商人借贷资金,同时商人可以利用经济活动中的风险投资手段来获取更多的利润。
这些金融制度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
最后,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还带动了手工业的繁荣。
城市商人为了扩大交易规模,采取了合作制生产的方式。
由于商人自身无法满足需求,他们开始委托手工业者制作商品,并通过货币交换将商品出售给其他地区的人们。
这样,城市的手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的繁荣。
三、人口的增长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所带动的城市繁荣,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涌入城市。
人口的增长也是中世纪欧洲城市兴起与繁荣的重要因素。
人口的增长一方面是由于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活水平提高。
城市的就业机会与生活条件相对农村更为优越,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迁居至城市。
高一历史上册第16知识点
![高一历史上册第16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abe0710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f9.png)
高一历史上册第16知识点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载,通过研究历史我们能够了解人类的过去,领悟人类社会的规律。
高一历史上册第16知识点主要涉及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和文化,具体内容包括黄河文明的发展、商朝的崛起、西周的兴衰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知识点。
1. 黄河文明的发展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流域的人类开始繁衍生息,形成了古老而璀璨的黄河文明。
黄河流域的居民进行农业生产、陶器制作和纺织等活动,逐渐形成了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社会。
2. 商朝的崛起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大约在公元前17世纪,商汤推翻了夏朝,建立了商朝。
商朝时期,人们加强了社会的组织和管理,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制度和文化成果,如铜器的制作和使用、甲骨文的刻写、商代文化的繁荣等。
3. 西周的兴衰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封建社会初期的代表。
西周的君主实行了以封地制度为核心的政治体制,贵族世袭制度也逐渐确立。
西周初年,国力兴盛,社会秩序稳定,人民生活富裕。
然而,后期由于外患的侵扰和内部混乱,西周逐渐衰落。
4.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由诸侯割据、争霸的局面取代了传统的封建制度。
在这个时期,诸侯国之间进行了频繁的战争和外交斗争,不断引发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变革,同时也涌现出了许多思想家和学派,如孔子、老子、墨子等。
通过对以上四个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规律。
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对于高一历史学科的学习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认真学习,掌握并运用好这些知识点,为今后深入学习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
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研究过去,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现在和未来。
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探索历史的奥秘吧!。
高一历史周周清(1)
![高一历史周周清(1)](https://img.taocdn.com/s3/m/0a9e911bc281e53a5802ffd3.png)
汝阳一高2010-2011学年上期高一历史周周清(一)班级姓名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1.下列历史论文的标题中,出现明显科学性错误的一项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黄帝》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C.《论隋唐三省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谈谈清雍正帝与军机处的设置》2. 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贡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
这种制度叫作()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3. 西周时期,有一个为士的官员,20岁时,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甲,22岁时,他又娶了一个妾并生大儿子乙,24岁时,他的妻子又生儿子丙,25岁时,他的妾又生儿子丁,这个官员后来不幸去世,他的子女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按周朝规定,主要由谁继承家业和爵位()A.甲 B.乙 C.丙 D.丁4. 2009年10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1届全运会在山东济南举行。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编制了大型系列报道“走齐鲁看全运”节目。
请问山东省被称为“齐鲁大地”的说法,最有可能起源于()A.宗法制度B.古代地名 C.西周分封 D.汉初封国5. 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天下诸侯,头戴醒目的冕旒,享九鼎之食,行天子“宾礼”规格。
据你判断,齐桓公破坏的是()A.外服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宗法制6. 2006年4月19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漳州龙海马崎村举行了盛大的祭祖仪式。
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A.宗法制B.分封制C.井田制D.郡县制7. 在首都举行了册封仪式后,受封者率领军队、人民前往东方的封地,结果受到封地上的土著军队攻击,好不容易才将土著征服。
接下来的首要工作是筑城,以作为未来统治这个封地的基地。
请问这是哪一个时期的政治形势()A.商朝初年 B.周朝初年 C.唐朝初年 D.宋朝初年8. 歌曲《我的中国心》唱到:“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这充分说明,维系广大海外华人对祖国深厚感情的纽带主要是()A.宗教信仰 B.财产制度 C.血缘关系 D.政治态度9. 下列我国早期政治制度中,体现了“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的精神的是()A.分封制B.世袭制C.宗法制D.郡县制10.《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初“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高中历史周周清课堂作业一
![高中历史周周清课堂作业一](https://img.taocdn.com/s3/m/7698c356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51.png)
湘潭市第十七中学高一年级周周清课堂作业(一)范围:第一单元时量:60分钟总分:100分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宗法制的核心是,在宗法制下的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
2.秦朝在地方上实行,有利于加强地方对中央的控制。
3.元朝在地方上实行,中国省制的开端。
4.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分别是(决策)、审议)、尚书省(执行)。
5.汉武帝时设置了“”以加强皇权。
6.明太祖时,废除秦朝以来一直实行的以加强皇权,废行省、设三司,以加强中央集权。
7.明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8.清朝雍正时设置的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9.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阻碍了的发展,中国开始落后西方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计60分)1.“宗”是一个会意字。
在甲骨文中,宗字作“”,“”像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A.祖先牌位B.皇帝宝座 C.青铜兵器 D.铁制农具2.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
属于这类官员的有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 C.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阁大学士3.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
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A.文官任知州 B.设三司使 C.设枢密院 D.施行将兵法4.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 ( ) A.皇权逐渐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5.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
这体现了 ( )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6.西方的学者这样评价秦朝及统治者:“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D.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7.秦朝在战国官制的基础上建立三公九卿制,下列关于三公九卿制说法有误的是A.丞相为百官之首,对百官进行监察,对皇帝负责B.御史大夫是副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C.诸卿在丞相之下,分掌国务D.一定程度上减少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8.《汉书·武帝纪》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
广西钦州市第十五中学2018年秋季学期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6周测试卷
![广西钦州市第十五中学2018年秋季学期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6周测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7a953e39e87101f69f31950a.png)
广西钦州市第十五中学2018年秋季学期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6周测试卷广西钦州市第十五中学2018年秋季学期高一历史第16周测试卷一、选择题1. 下列对太平天国运动进步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落与崩溃 B.达到了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担负了反侵略的革命任务2. 洪秀全在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是在()A.1851年B.1852年C.1853年D.1855年3. 《资政新篇》主要反映了()A.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B.资产阶级要求发展民族工商业的愿望C.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愿望D.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愿望4. 拜上帝教起到的主要作用是()A.宣传了洪秀全的革命理想 B.发动群众参加反清起义C.太平军用来反对外国侵略者 D.维系了领导集团内部的团结5.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洪秀全宗教理论的思想来源的是()A.西方基督教教义B.儒家大同思想C.农民的平均主义D.道家无为思想6. 从适应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下列著作最具进步意义的是()A.《劝世良言》B.《原道觉世训》C.《资政新篇》D.《天朝田亩制度》7. 下列有关太平天国的事件发生在1858年的是()A.开始北伐B.天京变乱C.三河镇大捷D.安庆失陷8. 太平天国面对着中国历史上历次农民战争所不曾有过的新情况。
“新情况”是指()A.尖锐的阶级矛盾B.满汉地主武装的共同镇压C.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D.内讧而导致力量削弱9. 太平天国西征的重要性在于()1 / 5A.集中主力打败湘军B.巩固天京大本营C.充实自身经济力量D.推翻清政府统治10. 拜上帝教成立后势力发展迅速,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社会()A.阶级矛盾尖锐B.拜上帝教有创新精神C.宗教迷信严重D.人民渴望平等和平均11. 《天朝田亩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B.具有反封建的性质C.具有盲目排外的性质D.提倡绝对平均主义12. 太平天国运动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A.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落与崩溃 B.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C.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 D.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13.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广西等地连年灾荒B.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C.腐朽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 D.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14. 下列太平天国的活动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颁行《资政新篇》C.严惩外国侵略者 D.反对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15. 《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性质,因为它规定()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产品C.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 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16.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
高一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思维导图
![高一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222841ea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30.png)
历史必修一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两次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英国:①资本主义经济,机器化大生产。
②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
③坚船利炮。
④殖民扩张。
⑤工业文明。
中国: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手工生产。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③装备落后,军备废弛。
④闭关锁国。
⑤农业文明。
中国与英国的对比鸦片战争(1840年6月到1842年8月29日)鸦片走私的危害:①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
②加剧了政治腐败。
③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④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引发统治危机《南京条约》:①割让香港岛。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接受协定关税。
④开放五口通商。
后来英法美又通过《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获得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
影响:①主权领土完整遭破坏独立发展道路被迫中断。
②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使自然经济瓦解。
③开创与外国订立不平等条约新例,闭关锁国被打破,中国国际地位下降。
④开始沦为双半社会。
爆发战争的原因:①直接:虎门销烟。
②根本: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获得原材料。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到1858年;1860年8月到10月)原因:①直接:要求修约被拒;马神甫事件和亚罗号事件。
②根本: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结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英法获取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内河航行权,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林则徐:最早提出。
将有关西洋各国的知识收集汇译成《四洲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徐继畬:撰成《瀛寰志略》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意义: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但局限于军事、科技学习,传统的夷夏观念并未转变,对战后应走上何种道路未作出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第16周周清题目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舆论,特别是内战准备未完成,
一面准备发动内战,一面采取_________________的策略,电邀毛泽东“商讨”
国内和平。
1945年8月底,毛泽东等赴重庆,国共双方于10月10日签署了《_______________》,规定和平建国避免内战,但对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未能达成协议。
2、全面进攻被粉碎后,从___________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转为重点进攻,对
________________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几个月后,又被人民解放军粉碎。
3、1947年,中共制定颁布了《_________________》,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
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4、1948年9月,______________打响,11月初,东北解放军陈胜攻下沈阳,
____________解放,战役结束后,东北解放军迅速入关,同华北解放军一起发动______________,攻克张家口、天津以后,由于中共努力争取,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___________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
5、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分析,批判地继承了德
意志古典哲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_______________这三个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
6、__________________凌晨,政府军企图夺取巴黎城内的蒙马特尔高地等处国
民自卫军的大炮,被人发现,一场革命爆发了,国民自卫军向政府军发动进攻,_____________日巴黎人民经过选举,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
富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学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9、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
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
”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要和平,争民主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D.打倒列强,除军阀
10、“我们提议(中共)中央能允许我们在本月底(注:当年为民国三十五年)即开
始实施主力突围的计划,即经鄂中分两个纵队分别向陕南及武当山突围,然后转至陕甘宁边区。
”该部队发此电文主要是由于()
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B.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C.国民党实行重点进攻D.战略反攻的需要
11、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A.千里跃进大别山B.百万雄师过长江
C.挺进大西南D.挥师大西北
12、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斗结束以后,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指战员整齐地睡在马路上。
对此,美国的《生活》杂志称:“这个行动宣告了国民党时代已经结束。
”这主要是指()
A.上海解放后,国民党的统治宣告结束
B.美国已放弃扶蒋反共的政策
C.中共及解放军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D.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战的胜利
13、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白云观抽签,得一“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
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得“上上签”。
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
”毛泽东却说:“民意。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蒋介石的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这是“天意”
B.“民意”指反蒋符合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C.蒋介石夸大了失败的偶然性,未看到失败的真正原因
D.中共通过土地改革等措施,“得人心者得天下”
14、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给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各园、雍和宫等,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直接关系()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5、巴黎公社是新型的工人政权,其论据不包括()
A.公社委员由直接选举产生
B.公社委员会主要由知识分子组成
C.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
D.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公职人员
16、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无产阶级已经觉醒,是指()
A.掌握了科学的革命理论
B.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开始有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革命斗争
D.开始提出独立的政治经济要求
17、巴黎公社被称为社会主义运动的“早产儿”,主要是因为()
A.它是在欧洲历史上最早爆发的大规模工人起义
B.它是在没有先进理论指导下工人自发的起义
C.它是工人阶级在毫无准备情况下发动的起义
D.它是法国资本主义未成熟情况下爆发的起义
18、下列各项不属于《共产党宣言》内容的是()
A.提出阶级斗争学说
B.指出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C.号召成立国际工人组织
D.号召全世界无产者团结起来
历史答案:
一、填空题
1、假和平、真内战/《双十协定》/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
题;
2、1947 /陕北和山东;
3、《中国土地法大纲》;
4、辽沈战役/东北全境/ 平津战役/ 傅作义;
5、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6、1871年3月18日/ 3月28日;
7、公社委员会/ 民主选举;
8、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二、选择题
9、B 10、B 11、A 12、C 13、A
14、B 15、B 16、D 17、D 1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