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感染复习课程
学习资料EB病毒感染2017.ppt
7. 皮疹(25.6%),皮肤牛痘样水疱(9.8%);
8. 腹泻(6.1%)及视网膜炎(4.9%)。
9. 其中42%的患者曾有过IM或类似IM症状
最新.
13
合并症
噬血淋巴细胞增生症(HLH) (24.4%):表现为高热、肝脾 淋巴结肿大、黄疸、肝功能异常、血细胞减少及凝血病, 骨髓及淋巴结中可发现吞噬红细胞及有核血细胞的现象。
按发展进程分三级:1级 增生性疾病 2级 交界性疾病 3级 肿瘤性疾病
四)明确命名的EB相关肿瘤:局部发病渐波及全身
结外NK/T淋巴细胞瘤,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 霍奇金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 ,胃腺癌,肺癌,乳癌,大 肠癌 ,胸腺瘤,胆管癌,平滑肌瘤,肝肉瘤等
最新.
9
五)其它疾病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类风湿性关节炎 川崎病 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 病毒性心肌炎、心包炎、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 多发性硬化症、 病毒性脑炎、格林-巴利综合征、 呼吸系统感染等疾病。
最新.
11
CAEBV发病机制
尚不清楚。异常的病毒复制和受EBV感染细胞的偏离
正常轨迹的增生可能是该病的双重病因。 1. 病毒本身 2. 机体免疫 CAEBV患者EBV特异性CTL的功能是下降
的 3. EBV感染淋巴细胞的克隆性 4. EBV感染的细胞类型 CAEBV的发病关键是EBV感染T
/NK细胞,且感染细胞克隆增生。
心肌炎、冠脉瘤(21%),肝脏衰竭(18%),恶性淋巴瘤 (16%),间质肺炎(12%),CNS浸润(7%), 还可并发肾功能不全, 唾液腺炎,葡萄膜炎等。
另有主要表现为激素依赖的炎症性肠病的报道。
最新.
14
五、实验室检查(一般检查)
EB病毒感染护理查房课件
**沟通和交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 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 关注点,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常见问题解答
常见问题解答
**EB病毒感染的治疗方法**: 一般采用对症治疗和支持性治 疗,包括休息、饮食调理、药 物治疗等。
**查房前准备**:准备好查房所需的相 关设备和资料,了解患者的病情。 **查房流程**:按照标准的查房流程, 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包括体温 、心率、呼吸、血压等方面。
EB病毒感染护理查房指导
**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的病 情变化,包括病情好转或恶化 等情况,及时记录并上报医生 。
**依从性检查**:检查患者是 否按照医嘱进行治疗,是否正 确使用药物。
EB病毒感染概述
**病毒介绍**:EB病毒是一种常见的病 毒,可引起多种疾病,包括传染性单核 细胞增多症。
**传播途径**:EB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 沫、接触传播等方式传播。
EB病毒感染概述
**病症特点**:EB病毒感染常 表现为咽峡炎、发热、腮腺炎 等症状。
EB病毒感染护 理查房指导
EB病毒感染护理查房指导
**EB病毒感染的预防措施**: 加强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患者 的呼吸道分泌物,保持良好的 室内通风等。
常见问题解答
**EB病毒感染的并发症**:常见的并发 症包括脾功能亢进、淋巴瘤等。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EB病毒感染护理查房课 件
目录 简介 EB病毒感染概述 EB病毒感染护理查房指导 常见问题解答
简介
简介
**背景介绍**:EB病毒感染是 一种常见的传染病,需要护理 人员对其进行及时的查房和护 理。
EB病毒感染科普讲座课件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
标题:EB病毒的传播途径 描述:EB病毒可通过与感染者 接触、空气飞沫传播、性传播 、输血等途径传播。了解传播 途径有助于预防感染。
症状和影响
症状和影响
标题:EB病毒感染的症状和影响 描述:EB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多种疾病, 如幼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Burkitt淋巴瘤等。了解症状和影响有 助于及早发现和治疗。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标题:预防EB病毒感染的措施 描述:遵守个人卫生习惯、避 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注意饮 食卫生等可帮助预防EB病毒感 染的发生。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标题:EB病毒感染的治疗方法
描述:目前针对EB病毒的治疗主要包括 药物治疗、免疫增强治疗等方法。具体 的治疗方案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EB病毒感染科普讲座课 件
目录 简介 病毒概述 传播途径 症状和影响 预防措施B病毒感染科普讲座 介绍:本课程将向大家介绍EB 病毒感染的相关知识,包括病 毒传播途径、症状、预防和治 疗等方面内容。
病毒概述
病毒概述
标题:什么是EB病毒?
描述: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属于单纯疱疹病毒家族,是一种常见的 人类病毒。它通过唾液、血液等途径传 播,并可引起多种疾病。
结束语
结束语
标题:总结与展望 描述:通过本次讲座,希望大 家能对EB病毒感染有更深入的 了解,并且加强相关预防措施 ,保护自己的健康。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EB病毒感染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什么是EB病毒?
EB病毒的发现
EB病毒于1964年由两位科学家Michael Epstein和 Yvonne Barr首次发现。
他们在研究与某种类型的淋巴瘤相关的细胞时, 发现了这种病毒。
什么是EB病毒?
EB病毒的流行情况
全球约90%以上的成年人在某个时刻都会感染EB 病毒,但大多数人不会出现明显症状。
此外,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更容易受到感染。
如何预防EB病毒感染?
如何预防EB病毒感染? 保持个人卫生
勤洗手,避免与感染者的唾液直接接触,减 少共用饮食器具。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病毒传播的 有效方法。
如何预防EB病毒感染?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营养、适量锻炼和充足睡眠,有 助于维持健康的免疫系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有效的 治疗选择。
谢谢观看
也可通过共享餐具、饮水和其他密切接触传播。
如何传播EB病毒? 潜伏期
EB病毒的潜伏期通常为4到6周,感染者在潜伏期 内可能不会出现症状,但仍具有传染性。
感染后,病毒会在体内保持潜伏状态,可能在未 来重新激活。
如何传播EB病毒? 高风险人群
青少年和年轻成人是高风险人群,尤其是在学校 和大学等环境中。
慢性EB病毒感染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 。
EB病毒感染的症状 潜在的并发症
在极少数情况下,EB病毒感染可能引发某些 癌症,如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这些并发症通常与个体的免疫系统状态有关 。
如何传播EB病毒?
如何传播EB病毒? 主要传播途径
EB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因此亲密接触(如接 吻)是主要传播途径。
EB病毒感染科普讲座课件
血液检测可以发现特定抗体,确认EB病毒感染。
常用的检查包括异型淋巴细胞检查和EB病毒抗体 检测。
如何诊断EB病毒感染?
影像学检查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超声或CT扫描,以 评估脾脏和淋巴结的情况。
这些检查有助于排除其他疾病。
EB病毒感染的治疗与预防方 法
EB病毒感染的治疗与预防方法
EB病毒感染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EB病毒? 2. EB病毒感染的症状是什么? 3. 如何诊断EB病毒感染? 4. EB病毒感染的治疗与预防方法 5. EB病毒感染的社会影响
什么是EB病毒?
什么是EB病毒?
病毒概述
EB病毒,全名为埃波斯坦-巴尔病毒,是一种人类 疱疹病毒,属于β疱疹病毒科。
EB病毒感染的症状是什么?
严重并发症
虽然大多数病例较轻,但在某些情况下,EB病毒 可以导致更严重的疾病,如淋巴瘤和自身免疫疾 病。
高风险人群包括免疫功能低下者。
如何诊断EB病毒感染?
如何诊断EB病毒感染?
临床评估
医生会通过询问病史和症状进行初步评估。
体检时可能发现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
如何诊断EB病毒感染?
EB病毒感染的症状是什么?
EB病毒感染的症状是什么?
常见症状
EB病毒感染可导致单核细胞增多症,症状包括发 热、喉咙痛、淋巴结肿大等。
部分感染者可能表现为疲劳和身体不适。
EB病毒感染的症状是什么?
潜伏期
EB病毒的潜伏期一般为4到6周,感染后可能数周 内出现症状。
部分人可能EB病毒感染的社会影响
EB病毒感染的社会影响
公共卫生问题
EB病毒感染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给公共卫生 带来了一定挑战。
EB病毒感染(共25张PPT)
五、实验室检查(一般检查)
(5)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检查可见间质性改变、胸腔积液。腹部B超可发现腹腔积 液、胆囊壁增厚和肾脏增大。头颅CT、磁共振表现为陈旧性或活动性感染灶 ,有脑实质出血、萎缩、水肿,白质和灰质有局灶性损害,髓鞘形成障碍和 脑实质钙化等表现。
2. 细胞因子:具有抗病毒作用及抗肿瘤活性;增强杀伤细胞和NK细胞的活性 ,有助于恢复患儿的免疫功能,清除EBV及EBV感染细胞,对免疫缺陷者可 选用
3. 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丙种球蛋白 4. 抗肿瘤药物 5. 早期积极治疗并发症
七、治疗
6. 免疫重建:骨髓移植为彻底治疗本病的根本方法,但治疗相关毒性大,对化 疗失败者有效。
(6)组织病理学检查:针对受累器官(尤其是淋巴结和肝脏)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非常 重要,可除外恶性肿瘤,还可以找到病原体感染的证据。
五、实验室检查(病毒学检查)
EBV血清学抗体检测
五、实验室检查(病毒学检查)
五、实验室检查(病毒学检查)
EBV-DNA、RNA检测:
(1) PCR测定外周血血浆中EBV游离DNA拷贝数即病毒载量较EBV抗体滴 度对临床诊断及病情监测更有意义。该指标>102.5 拷贝数/ug DNA作
肉目瘤前等 尚无令人满意的淋治疗巴措施细,胞最好识的治别疗是膜控制抗疾病原进(展L,尚Y未形D成M规律A性)的治疗策略 。
结肉还外瘤可N等 并K发/T肾淋功巴能细不胞人体全瘤。,体,唾侵液感袭腺性染炎N,KE葡细B萄胞V膜白炎血后等病能。, 霍诱奇生金淋抗巴E瘤,BbNurkAitt淋抗巴体瘤 ,,胃抗腺癌E,A肺抗癌体,乳,癌,抗大V肠C癌A,抗胸腺体瘤,及胆抗管癌M,A平抗滑肌瘤,肝
EB病毒感染护理查房PPT课件
目录 引言 查房重点 护理建议 总结
引言
引言
什么是EB病毒感染 EB病毒感染的主要症状
引言
EB病毒感染的危害和治疗
查房重点
查பைடு நூலகம்重点
主要观察指标:体温、呼吸、 心率等 皮肤和黏膜病变的观察
查房重点
心肺听诊和肺部X光检查 血液检查和病毒学检测
护理建议
护理建议
注意病患的休息和饮食 加强防控措施,避免传播给他 人
护理建议
心理护理,关心和安慰患者 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和支持性治疗
总结
总结
EB病毒感染需要及时发现和治 疗 查房时要注意观察指标和病变 情况
总结
给予全面的护理和心理支持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EB病毒感染护理查房PPT课件
护士角色
提供相关信息和教育给患者和家属
总结
总结
EB病毒感染是一种常见的传染 病,我们需要加强预防和控制 工作 作为护士,我们在护理查房中 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结
通过个人防护、环境卫生管理和病人护 理,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与发展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苗 - 年龄较大者也可考虑接种疫苗
预防措施
个人卫生: - 定期洗手,避免接触患者
的分泌物和体液 - 避免和已知感染的人密切
接触
预防措施
社区防控措施: - 减少人员聚集,避免交叉感染 -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消毒公共
场所
护士角色
护士角色
积极参与EB病毒感染的防控工 作 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和支持
EB病毒感染护理查房PPT 课件
目录 Introduction 护理查房要点 预防措施 护士角色 总结
Introduction
Introduction
什么是EB病毒感染? EB病毒感染的传播途径
Introduction
EB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
护理查房要点
护理查房要点
个人防护措施: - 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
护用品 - 勤洗手,使用洗手液或含
酒精的消毒液
护理查房要点
病房环境卫生管理: - 定期清洁和消毒病房及卫生设施 - 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局部空气滞留
护理查房要点
病人护理: - 定期观察病人症状和体征
变化 - 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和护
理措施 - 维持病人的营养状况和睡
眠质量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 - 推荐适龄儿童接种EB病毒感染的疫
EB病毒感染健康教育课件
EB病毒感染的治疗
EB病毒感染的治疗
对症治疗
虽然目前没有特效药物针对EB病毒,但可以通过 对症治疗缓相关症状,如使用退烧药和止痛药 。
保持足够的休息和水分摄入也是重要的。
EB病毒感染的治疗 监测与随访
对于重症患者,需进行定期监测,观察病情变化 和并发症。
及时的医疗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风险。
如何预防EB病毒感染? 避免共享物品
尽量避免与他人共享饮食工具、饮水杯等个人物 品。
这种方式可以降低通过唾液传播的风险。
如何预防EB病毒感染? 提升免疫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 和充足睡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强健的免疫系统可以更好地抵御病毒感染。
EB病毒感染的诊断
EB病毒感染的诊断
EB病毒感染的症状
EB病毒感染的症状
典型症状
感染EB病毒后,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喉咙痛 、淋巴结肿大等。
这些症状常常与其他病毒感染相似,容易被 误诊。
EB病毒感染的症状
严重并发症
在某些情况下,EB病毒感染可能引发更严重 的健康问题,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或某 些类型的癌症。
这些并发症需要及时的医疗干预和长期监测 。
该病毒是最常见的病毒之一,全球约90%的人在 一生中会感染EB病毒。
什么是EB病毒感染? 感染途径
EB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以通过血液或器 官移植传播。
亲密接触、共享饮食工具等都可能导致感染。
什么是EB病毒感染?
潜伏期
EB病毒的潜伏期一般为4到6周,感染者可能在此 期间无明显症状。
这段时间内,病毒可以在体内潜伏,之后可能引 发症状。
EB病毒感染健康教育课件
EB病毒感染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培训课件-新版.ppt
②外周血白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异型淋巴细胞占白细胞 总数10%及以上 ③EBV-VCA-IgM阳性 ④除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
具备标准①项中任意3项,并同时具备③ ④项,有或无②项均可 诊断
——————————————————————————— 其它病毒如:巨细胞病毒、弓形虫、腺病毒、肝炎病毒、HIV、 风疹病毒、支原体等感染,也可引起相似的症状——类传染性 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
抗VCA-IgG:>= 1:320(强阳性+++~++++)
5
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
非肿瘤性疾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口腔白癍、X染色体相关的淋巴增生 综合征
肿瘤性疾病:
Burkitta淋巴瘤、霍奇金病、鼻咽癌
其他疾病:
与免疫功能受损有关的平滑肌肉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类风 湿性关节炎、川崎病、肾小球肾炎、病毒性心肌炎、急性特发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发性硬化、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1.白细胞总数升高,以单核细胞增多为主,其中异型淋巴细胞 ≥10%有诊断意义
2.异型淋巴细胞一般在发病后的第3天出现,第1周逐渐增多,可 达10%以上,第2~3周最高可达40%上,以后逐渐降低,持续 5—7周
3.异型淋巴细胞出现的时间以及持续时间都不固定,早期异型淋 巴细胞的比例<10%,并不能就此否认IM的可能
5
诊断标准
2.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2002年出版)诊断标准
①同时出现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 ②外周血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占50%以上或淋巴细胞总数高于 5×109/L,异常淋巴细胞比例≥10%或总数高于1×109/L ③血清EBV-VCA-IgM阳性 ④CD4/CD8比例下降
EB病毒感染护理业务学习
目录 介绍 EB病毒简介 护理措施 患者护理 交流与宣讲 应急准备 结语
介绍
介绍
**背景**: 简要介绍EB病毒及其影 响。 **目的**: 强调本PPT旨在为护理 业务人员提供关于EB病毒感染的学 习资源。
EB病毒简介
EB病毒简介
**定义**: 解释EB病毒是一种 何种类型的病毒。
**家属指导**: 指导护理人员 如何向患者家属传达相关信息 和支持。
应急准备
应急准备
**演练计划**: 解释医疗机构的应 急演练计划,以确保在感染爆发时 有序应对。 **资源储备**: 说明所需的医疗资 源储备,以备不时之需。
结语
结语
**总结**: 总结本PPT的重点, 强调护理人员在处理EB病毒感 染时的重要性。
**联系信息**: 提供护理人员 在需要时可以寻求更多信息的 联系途径。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传播途径**: 描述EB病毒主 要的传播途径。
EB病毒简介
**症状**: 简要说明感染者可 能出现的症状。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隔离措施**: 介绍在护理环 境中如何正确隔离感染者,以 减少传播风险。
**个人防护**: 强调护理人员 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如口罩、手套等。
护理措施
**消毒指南**: 提供消毒措施,确 保病毒不在医疗设施内传播。
患者护理
患者护理
**病房环境*测**: 强调护理人员需要 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患者护理
**药物治疗**: 简要介绍可能 用于治疗EB病毒感染的药物。
交流与宣讲
交流与宣讲
**患者沟通**: 提供与感染患 者有效沟通的建议,包括安抚 和解答疑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基本结构包括核心、衣壳,部分衣壳外包有囊膜,核心含病毒的遗传物质(DNA或RNA)和核蛋白。
病毒感染的过程病毒附着于细胞表面—与细胞表面病毒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潜伏感染—病毒血症期—经血液或淋巴在体内传播。
病毒感染的检测,病毒分离:特异性强,但时间长,技术要求高病毒抗原的检测:检测到抗原即可诊断该病毒感染,但不能说明急性、慢性感染或病毒携带状态,需结合抗体病毒核酸检测:常用PCR原理:双链DNA分子—高温解链—降温后与特异性互补引物结合可诊断病毒感染,但不能说明急性、慢性及病毒携带状态。
如人感染EBV及HHV6后,建立终身潜伏感染,咽部长期不定时的排出病毒。
因此PCR检测的样本最好直接取自受累的组织或器官。
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急性感染,特别是原发感染早期,首先出现IgM,一般持续2-3个月消失,感染1周左右IgG爱是出现,逐渐升高,数周或数月达高峰,逐渐降低至一定水平后持续很长时间或终生存在,只要IgG滴度进行性升高,可诊断为病毒的急性感染,一般是2分血清标本,间隔2-4周,如抗体滴度达4倍以上增高,可诊断为急性感染,但不能做出早起诊断。
如IgM阳性,考虑为病毒急性或近期感染,但不能确定传染性。
EB病毒抗体四项1.VCA-IgG(衣壳抗原)疾病早期即可出现,可持续终生2. VCA-IgM疾病早期即可出现,1-2周后可消失3.EA-IgM(早期抗原)疾病急性期可出现,3-5周高峰后逐渐消失4.NA-IgG(核心抗原)出现于发病后4~6周,阳性的效价亦较低,但可持续终生。
如发现该抗体,则提示感染实际早已存在。
EBV抗体四项的判断一,EBNA-IgG(+)CA-IgG(+),EA-IgG(+)/CA-IgM(+):复发(再激活)。
高亲和力的CA-IgG:既往感染。
二,EBNA-IgG(-),CA-IgG,IgM(-),无感染CA-IgG(+):CA-IgM(-)和高亲和力的CA-IgG,EA-IgG(-)为既往感染,EA-IgG(+)为复发CA-IgM(+)和低亲和力的CA-IgG,原发感染。
胡老师:EB抗体四项:EBCA-IgGEBCA-IgMEA-IgA(IgM)NA-IgG4阴性,只要1,2有一项阳性(其余可阳性可阴性)即为原发感染1阳性,4阳性,余阴性为既往感染。
1,4阳性,同时2和(或3)阳性为既往感染再激活。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由EB病毒原发感染引起其他病原如CMV、弓形虫等为类传单。
有免疫缺陷的注意淋巴组织细胞增殖性疾病EB病毒为双链DNA病毒,属疱疹病毒类人疱疹病毒包括:人疱疹病毒I型(口型)、人疱疹病毒II型(生殖器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CMV病毒、人疱疹病毒6、7、8型传播:呼吸道(接吻病),输血也可传播。
年龄越大症状越重。
机理:EBV—咽喉(淋巴结肿大)—血液(病毒血症)—全身(肝脾、淋巴系统)—B细胞、T细胞(传单感染B淋巴细胞,免疫缺陷病者易感染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更易引起淋巴增殖性疾病,淋巴结活检可以检测感染了什么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异淋)CD系列:CD4降低,CD8升高,CD4/CD8下降,NK下降,异淋升高。
全血DNA10^6、10^7以上,血清DNA升高且持续时间长,注意慢活EB。
诊断1典型症状:三联征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部分有肝脾肿大、皮疹其他症状:眼肿、鼻塞、打鼾(淋巴回流障碍)2原发EB病毒感染的证据(如无症状,EB抗体四项提示原发感染,则可诊断原发EB病毒感染,依据抗体四项结果,亦可诊断EB 病毒既往感染,EB病毒既往感染再激活)EBVCA-IgG+(低亲和力),CAIgM+.VCA-IgM抗体初期为阳性,以后转阴双份血清VCA-IgM抗体滴度4倍以上增高EA抗体一过性升高VCA-IgM抗体初期阳性,EBNA抗体后期阳转3其他需完善的检查:包括:血常规、细胞形态(异淋升高考虑传单可能性大,但不是确诊依据,其他病毒感染异淋也可升高)、血沉、CRP、生化全项、风湿三项、心电图、腹部B超、CD系列,骨穿、凝血功能、根据病情酌情增减检查项目。
其实传单不必须查DNA(DNA一定为阳性)但EBDNA阳性可能为1原发感染2再激活3既往感染、潜伏感染抗体是关键:VCA-IgM早期出现,VCA-IgG同时早期出现,甚至可早于VCA-IgM,故VCA-IgG阳性,VCA-IgM阴性也可为原发感染,但要诊断传单一定要有典型症状(一般VCA-IgM阳性更被认可),且再复查时IgM应该转为阳性了。
EA-IgA(IgM)亦早期出现,稍晚于CA-IgM,NA-IgG4-6周以后出现,持续终生,NA-IgG阳性一定为既往感染。
慢活EB:1持续或反复出现传单样症状,大于6月(或3月)2高拷贝DNA3组织中查到EB病毒,EBER阳性(EB抗体阳性,VCA-IgG升高,EA-IgA升高,EB-DNA阳性,NA-IgG 也可阳性了(4-6周已出现了)全血DNA大于10^6、10^7以上,血浆/血清DNA持续阳性(拷贝数10^2.5以上很有意义),要做活检。
小男婴,EBV阳性,且有症状,一般较重,需注意有无免疫缺陷,要详细询问家族史、有无夭折情况。
传单治疗:1.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加强护理,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脾脏显着增大时尤应避免剧烈活动,以防破裂。
2.抗病毒治疗:更昔洛韦5mg/Kg次,Q12h,静点,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一般认为最多2周。
或阿昔洛韦10mg/Kg次,Q8h(肝损害严重的偶尔用)。
抗生素对本病无效,只用于伴发细菌感染时。
禁用氨苄青霉素、头孢曲松(易过敏,或发生药超)。
3. 调节免疫:病情重的患儿可给予丙种球蛋白调节免疫,激素不常规应用,更昔洛韦治疗不理想,应用2周仍无效,应考虑其他可能,如噬血?免疫缺陷病?也有人只要无副作用,DNA阳性,一直应用更昔洛韦3个月,6个月。
4.对症治疗对症止痛、镇静、止咳、保肝等措施,用药过程中每周监测肝功能、血常规等。
无固定疗程,一般7-10天症状消失,化验指标好转即可出院(异淋不一定消失,肝功能不一定正常)。
出院后不需要继续应用更昔洛韦,可口服保肝药,对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口服匹多莫德调节免疫。
根据出院时情况,出院后1周复查血常规、细胞形态、CD系列、肝功,必要时腹部B超。
1月复查EB抗体四项及DB-DNA(可持续阳性,10^5及以下不处理,持续10^6以上为异常)。
家长可能会问会不会复发?会,成人也大多会感染EB病毒,不发病与免疫功能有关,无症状不治疗。
有症状者全血DNA多10^6、10^7以上,10^4、10^5以下无症状不管(可能与细胞内病毒复制有关)。
可查血清DNA,如血清DNA升高,说明有病毒的复制活化。
鉴别诊断1. 巨细胞病毒、鼠弓形体及肝炎病毒等所致的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鉴别。
2. 如有扁桃体分泌物,白细胞升高,应与化脓性扁桃体炎鉴别。
3. 如持续发热,伴有淋巴结肿大,应注意川崎病的可能。
4. 如白细胞显着升高,伴有感染中毒症状及白细胞显着升高、皮疹、肝脾肿大等,应鉴别败血症。
2. 如有黄疸、肝大、转氨酶升高时,应与病毒性肝炎鉴别。
3. 有神经系统症状时应注意与其他病毒性脑炎、脊髓炎鉴别。
4. 有淋巴结、肝脾增大时应与白血病、结核病、霍奇金病鉴别。
并发症1. 血液系统疾病:自免溶贫,粒细胞减少,全血下降等2. 神经系统:脑炎、GBS、视神经炎3. 消化系统:黄疸、转氨酶升高、肝脏肿大、胆囊壁水肿4. 呼吸系统:肺炎(可为间实质改变)、胸膜炎、胸腔积液5. 心脏:冠脉受累、心包积液、ST-T改变、心肌酶升高6. 眼部:可并发结合膜炎、视网膜炎、巩膜炎等7. 泌尿系统:血尿、蛋白尿、尿中亦可见白细胞、HUS8. 其它:腮腺炎、睾丸炎、中耳炎等预后本病为自限性疾病,如无并发症大多预后良好,病程约1~2周。
但亦可反复,少数患者恢复缓慢,如低热、淋巴结肿、乏力等,可达数周甚至数月之久。
爆发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见平均发病年龄2.5岁表现为爆发性肝炎,肝衰可出现贫血及血小板下降存活率低,预后差肝衰竭所致肝性脑病或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或肺出血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易发生噬血依据HLH-2004 方案,以下8 条有5 条符合即可诊断①发热②脾脏增大③外周血至少两系减少,血红蛋白<90 g/ L ,血小板<100×109/ L ,中性粒细胞< 1. 0×109/ L④高甘油三酯血症和/ 或低纤维蛋白原血症⑤骨髓、脾脏或淋巴结中有噬血现象⑥N K 细胞活力降低或缺乏⑦血清铁蛋白≥500 mg/ L⑧可溶性CD25(SIL - 2R) ≥2400 U/ ml淋巴瘤:携带XLP缺陷基因的男性大约有30%发展为恶性淋巴瘤这些病人常合并有异常丙种球蛋白血症和/或爆发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肿瘤约75%位于回盲部,小部分位于中枢神经系统、肝脏和肾脏。
大约90%的恶性淋巴瘤是B细胞起源的非何杰金淋巴瘤异常丙种球蛋白血症:在携带XLP基因的男性的发病率大约是三分之一,通常有血清IgG 降低,IgM升高明确诊断:男性患者出现一种或多种XLP的临床表现,并且存在SH2D1A的基因缺陷临床诊断:男性患者出现一种或多种XLP的临床表现,他的兄弟、叔叔、姨表亲或侄子之一有XLP的表现,但并不了解基因的情况可疑诊断:男性患者出现一种或多种XLP的临床表现,而家族中并未发现其它人出现相同症状,也不清楚基因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