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湖心亭看雪1
湖心亭看雪教案【优秀5篇】
![湖心亭看雪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79ac777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80.png)
湖心亭看雪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 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 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要怎么写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5篇湖心亭看雪教案, 可以帮助到您, 就是牛牛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我国古代以自然山水为题材的散文, 是文人学士所钟爱的一种体裁, 他们追求与自然融为一体, 山水本是无情物, 因他们融入了自己的细腻情思, 山水便有了性情, 自然便有了生命, 人与自然可以亲切的交流对话。
《湖心亭看雪》就是明代散文家张岱所作的散文, 它以简洁凝练的笔墨描写了雪后西湖的独特风光, 在苍茫广袤的冰雪世界中, 写出了作者超凡脱俗的高雅情趣。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作者有关情况, 积累文言词语, 培养阅读能力;理解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体的写作特点。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 整体感知课文, 理解形象、生动、精美的语言特点, 感觉诗情画意, 学习白描手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欣赏西湖雪后美景并理解作者超凡脱俗的文人雅趣。
【教学重、难点】1、朗读背诵, 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白描手法。
2、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1、诵读法、猜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本文文字较浅显, 注释较详细, 学生自读课文, 把握文意不成问题。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借助工具书识记生字词, 反复朗读课文, 直至熟练背诵。
爱好美术的同学可以通过绘画展示文中美景, 也可选择与美文相配的乐曲进行配乐朗读。
2、教师准备:小黑板或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一)导语:杭州西湖自古以来以美景而名扬天下, 文人墨客慕名而来, 纷纷留下颂扬的诗文。
同学们能不能找出几句描写西湖的诗句呢?(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艳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装浓抹总相宜。
湖心亭看雪课件
![湖心亭看雪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1dd14d25022aaea998f0f7e.png)
毳衣炉火
雾凇沆砀
铺
毡对坐
更有此人
焉得
余
强饮三大白
喃喃
一词多义
一小舟( 一 ) 一 上下一白( 全 ) 是
是日更定(
这 )
是金陵人(
是)
更有此人( 还
)
更
更有痴似相公者(
还
)
)
是日更定矣( 古时计时单位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 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 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 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 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 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 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 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
一个浪迹天涯、迷醉山水的痴人。
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写谁做什么?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能
根据课文大意来评价一下吗?
(张岱,半夜到湖心亭看雪。他是个“痴人”。)
2、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是个“痴人”? (为痴行,绘痴景,现痴情。) 3、“痴”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内心世界?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 之外的闲情雅致。)
4 写湖心夜景
全景
广漠
堤亭舟人,痕点 特写景物是( ) 芥粒
特写
渺小
人 ) 5、来到亭上,看到了什么? (
6、那人对我的态度是(拉余同饮)
热情好客 充满惊喜
余强饮三 ) 7、我的态度是(
因为偶逢知己而无限喜悦
大白
硬喝下
8、舟子对作者的评价是哪个字?(痴 ) 为什么? (有独自冒寒看雪的雅兴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湖心亭看雪1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湖心亭看雪1](https://img.taocdn.com/s3/m/9b12c426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c6.png)
课堂练习:
余拿一小船 一 上下一白
数词“一”,可译为“一 叶” 副词,全,都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数词,译为“一个”
是日更定 更
更为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 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更”副词,
“还”
布置作业: 1、背诵和默写课文。 2、利用白描手法写人或物片段。 3、收集有关“西湖”“冬雪”的诗
读准下列加下划线字的音:
崇祯 是日更定 毳衣炉火 雾凇沆砀 铺毡对坐 焉得更有此人 余强饮三大白 喃喃
(chóng zhēn) (gēng) (cuì) (sōng) (hàng) (dàng) (zhān) (gèng) (qiǎng) (nán nán)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
找出文中具体描写西湖雪景的 句子?
景物描写: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 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 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 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 中人两三粒而已。
这些景物描写是否运 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加 以修饰?有什么特点?
写作手法:
文字简练朴素,不 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 就是白描。
白描与渲染
白描手法用于写人的范例: (抽象、概括)
张岱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绿最
杨爱
阴湖
——
里东
白 居 易
白 沙 堤
行 不 足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
未能抛得杭州去 一半勾留是此湖
——白居易
湖 心 亭 看 雪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
庵居士,明末清初文学家。他出身仕宦世家,少 为富贵子弟。他喜游山玩水,在文学、戏剧、音 乐方面有很深的修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 剡(shàn)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八年级语文下册《湖心亭看雪》课文原文及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湖心亭看雪》课文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e344997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d9.png)
八年级语文下册《湖心亭看雪》课文原文及赏析《湖心亭看雪》课文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赏析《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之一,这篇文章以精炼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寂静、清冷、洁净的西湖雪景图。
作者以浅淡的笔触将对故国往事的怀恋融入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
文章开头交代了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和天气状况。
“崇祯五年十二月”,作者选择在大雪三日后的更定时分,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表现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这个“独”字,突显了作者的心境和个性。
接着,作者描绘了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景象。
湖上影子只有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这些描述用了白描的手法,几笔就勾勒出了湖山夜雪的全貌,给人一种朦胧、寂静的美感。
当作者到达湖心亭时,遇到了两个金陵人在此饮酒。
他们见到作者大喜,拉着他一起饮酒。
这段插曲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也让人感受到他对人性的热爱。
文章最后,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这句话既是对作者的赞美,也是对整篇文章的总结。
通过舟子的话,我们更能感受到作者那种痴迷山水、淡然超脱的心境。
总的来说,《湖心亭看雪》是一篇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的好文章。
它不仅让人欣赏到了西湖雪景的美,更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湖心亭看雪课件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湖心亭看雪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96f1be6998fcc22bcd10d5c.png)
张 岱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 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船,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 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 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 公者!”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 三日,湖中
独往湖心亭看雪。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有两人铺毡对坐,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结合关键词说说:张岱与金陵人看雪的情怀是否相同?
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 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余之梦 西湖也,如家园眷属……今余僦居(jiù,租住)他 氏,已二十二载,梦中犹在故居。 ——张岱《西湖梦寻〃自序》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 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船, 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男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 与水—,上下/一白—。 (女齐)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
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
已。
在反复的诵读中,你感受到了张岱对 西湖 的情怀?
改文:雾凇沆砀,天、云、山、水,上下皆白。
出声读读看,改动后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 而已。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 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课件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0e53bf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99.png)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此句描绘了作者在湖心亭偶遇金陵人的情景,为下文同饮分别埋下伏笔。
意境营造与审美体验
意境深远
作者通过描绘雪后西湖的空灵、幽静之景,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遗世独立的 意境。
审美体验独特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苍茫雪景和亭中奇遇所带来的独特 审美体验,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和魅力。同时,也可以从中体会到作者 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写作特点鲜明
作者运用白描手法,以简洁的文字描绘出苍茫的雪景和亭中的奇 遇,展现出空灵、幽静的意境。
关键句段解读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此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雪后西湖的寂静景象,为下文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埋下伏笔 。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作者用白描手法描绘出雪后西湖的壮观景象,展现出天地苍茫、浑然一体的意境。
03
知识点梳理与归纳
重点字词解释及用法举例
“更”
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拏”
牵引,撑(船)。
重点字词解释及用法举例
• “拥毳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乘船。毳衣,细毛皮衣。
重点字词解释及用法举例
02
01
03
用法举例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中的“更”表达了作者的惊喜 之情,意为“还”。
《湖心亭看雪》所体现出的意境美、语言美等美学特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 和欣赏这些美学特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拓展问题二
比较《湖心亭看雪》与其他描 写雪景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 对比不同作品在描绘雪景、表 达情感等方面的异同,提高学 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八年级语文:湖心亭看雪——一场百年难遇
![八年级语文:湖心亭看雪——一场百年难遇](https://img.taocdn.com/s3/m/7abf9f93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be.png)
湖心亭看雪——一场百年难遇的文章八年级语文课堂上,我们学习了一篇名为《湖心亭看雪》的文章。
这篇文章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一场百年难遇的壮丽风景。
文中,作者用详细的描写打造了一个尽可能真实的场景:紫禁城里下了一场大雪。
在这样一个严寒的日子,人们几乎都溜到了室内,只有一个人选择了站在湖心亭上,静静地看着雪景。
湖心亭,作为东西宫城楼、灵鸽寺、清漳宫等八景之一,本来就是因为它独占一格、能观望湖中水上游鱼儿的姿态而著名,此时更被雪景包裹着,仿佛绽放出了别样的美丽。
当雪花纷纷扬扬地飘下来时,作者笔下的湖心亭顿时成了粉装玉砌、似乎有些飘飘欲仙。
白色雪花落在砖石上、落在草木上,一层层一丝不漏地覆盖着它们,那种感觉如同一片梦幻中的世界。
而站在湖心亭上的那个人,是一个很特别的人,他似乎不像常人那样,他能够凭借直接对美的感受进行自然地描述。
他没有说些过于华美的话,只是把他感受到的奇幻景象逐字描述下来,却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片和人类迥异的“世外桃源”。
他眼中的雪景,栩栩如生。
在满眼都是银白的景象下,他不约而同地浮想联翩,把每一寸雪景都想象得细致入微。
他看到的不是纯粹的雪花,而是飘飘洒洒的石子,是闪烁着银光的香蕉,是洁白无瑕的珍珠……他的想象力似乎和那白色天幕一样渺无边际,我们也随之游走、遨游。
正因为这样,作者才能为我们描绘出这样一个独一无二、难以言表的场景。
他的语言有幻景般的特效,他的感受之美,不仅仅在于文化上的精深,也在于那份纯粹而又细腻的人文情怀。
读完这篇文章,我们的心中弥漫着一种说不出的迷幻感。
或许这篇文章并不长,但其所传达的东西却是我们永远难以忘怀的。
今后,当我们再看到雪花落下的那一刹那,就会想起湖心亭、想起那个特殊的人——作者。
无论时光怎样变幻,它也无法撼动被《湖心亭看雪》所沉淀的美好情感。
湖心亭看雪课件123张PPT语文版八年级下
![湖心亭看雪课件123张PPT语文版八年级下](https://img.taocdn.com/s3/m/f1813dc2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b1.png)
崇祯五.年.十二
月,余住西湖。大 雪三日,湖中人鸟 声俱绝。
明崇祯五年 十二月,我正住 在西湖边。大雪 下了三天,湖中 行人、飞鸟声音 都消失了。
翻译课文
.
.
这一天,更声初定,我划 一条小船, 穿着毛皮衣,
一小舟,拥毳衣炉火, 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
独往湖. 心.亭. 看. 雪。雾 亭看雪。(湖上)冰花一
湖 心
痴行 痴景
大雪独行 上下一白 一痕、一点、
痴人
痴迷于天人
(奇景)
合一的山水
亭 (白描) 一芥、两三粒 之乐,醉情 于世俗之外
看 痴情 喜—知己之乐 的闲情雅致。
雪 (雅趣) 痴—醉情自然
抒发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 闲情雅致。同时天涯遇知音的喜悦又化解了作者心中淡淡的愁绪。
九、整体感知课文
1、本文写谁做什么?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能
根据课文大意来评价一下吗?
(张岱,半夜到湖心亭看雪。他是个“痴人”。)
2、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是个“痴人”? (为痴行,绘痴景,现痴情)
3、“痴”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内心世界?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 之外的闲情雅致。)
十、小结:
似相公者。
一样痴的人。
六、齐读课文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chóng zhēn)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 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余
挐 (nú)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 雪。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天与云与山与 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dī)一痕、湖
7、客此:
在此地客居。客,客居,作动词用。
8、及下船:
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fc6e40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4d.png)
八班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八班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1教学目标阅读课文,反复诵读,培养诵读本领。
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本领。
体味文章.写作手法及语言风格,体味、把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本文写景的白描手法;写景、抒情、写人、叙事的关系;教学内容解题。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表达手法打好基础。
整体感知课文,熟识内容,捉住重点词句进行品味,弄清写景、抒情、叙事、写人之间的关系。
体会白描手法、人物语言的妙处,感悟的思想感情。
拓展阅读,深化理解。
课前准备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及其作品,对、课文有约莫的了解。
可查阅图书有《晚明二十家小品》《明人小品集》《晚明小品文库》《明小品三百篇》《历代小品文精华鉴赏》《明清性灵,J、品》等。
预习课文,疏通文义,了解课文内容,发现并提出问题。
教学没计导入新课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咏雪》,谢道韫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成为咏雪的佳句,谢道韫因此被誉为“咏絮之才”。
今日,我们一起学习明末张岱的小品《湖心亭看雪》。
阅读课文,动脑思考,看看张岱是如何捉住“看”字写雪的。
检查预习同学沟通资料,聚集所提问题。
弄清、作品及本文。
介绍,了解。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侨寓杭州。
其家自曾祖以来,均为显宦。
他从前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食,斗鸡放鹰,奏琴吟诗的贵公子生活。
喜游山水,通晓音乐戏剧,一生未曾仕宦。
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从事著述。
著有《石匮书》《史阙》《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yuan集》《快园道古》《夜航船》等。
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过的生活琐事。
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平述。
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
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
在晚明小品中独树一帜(《明清名家小品精华》第583页)。
文体:《湖心亭看雪》是一篇小品文。
■整体感知: a.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最新-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优秀7篇)
![最新-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c0fe7b22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12.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本页是壶知道细心的帮大伙儿整理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优秀7篇),欢迎参考。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受艺术境界。
2、深入了解本文写景的特点——白描手法,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预习导航:1、搜集描写西湖的诗文。
2、了解作者——张岱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
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作品中时时流露出明亡之后怀旧的伤感情绪。
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3、了解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
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4、了解“白描”——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
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采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
作为一种描写方法,它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3、认真朗读课文,试着给加点字注音:更定()拏()毳衣()雾凇沆砀()()()一芥()铺毡()更有此人()喃喃()长堤()自主学习: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人鸟声俱绝()2)是日()3)更定()4)余挐一小船()5)雾凇沆砀()6)上下一白()7)焉得更有此人()()8)强饮三大白()()9)客此()10)莫说相公痴()2、结合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6)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用原文回答问题:1)文中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点明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舟子的喃喃之语点明主旨,收束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借助第3题的提示,快速背诵短文。
初二上册语文第29课湖心亭看雪知识点
![初二上册语文第29课湖心亭看雪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4d273e552ea551811a687b2.png)
一、生字读音。
更(gēng)定拥毳(cuì)衣崇祯(zhēn)雾凇(sōng)沆砀(hàng)(dàng)余舟一芥(jiè)铺毡(zhān)对坐余挐(ná)一小船喃喃nán
二、重点字词解释。
1、湖中人鸟声俱绝绝:消失。
2、是日更定是:这更定:指晚上八点左右。
3、挐一小船挐:撑船。
4、用毳衣炉火毳cuì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毳,细毛。
5、雾松sōng沆hàng砀dànɡ: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
雾淞,雾气和水气。
雾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淞是从湖面蒸发上升的水气。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6、上下一白一白:全白。
7、惟长堤一痕惟:只。
8、芥jiè:小草。
引申为细微的事物。
这里指船。
9、铺毡对坐坐:相对
10、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哪里。
更:还。
1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痛快。
白:指酒杯。
12、客此客:客居。
13、及下船及:等到。
14、喃喃nán:小声地不断念叨。
三、通假字。
挐一小船挐:通:“桡”撑船。
四、一词多义。
1:①上下一白全②长堤一痕数目,最小的正整数,大写是“壹”
2、①更定旧时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②更有痴似相公者还
3、①是日更定这②问其姓氏,是金陵人表示肯定的判断或解释
4、①绝消失②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9《湖心亭看雪》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9《湖心亭看雪》](https://img.taocdn.com/s3/m/891e4e4b55270722192ef77d.png)
三个活动:读文、赏景、悟情
1、学生译文(结合注释)
2、小组互译、()
学生谈“雪中独行”感受。
唤起学生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维。
启发兴趣
板书设计
湖心亭看雪
“痴”(行、景、情)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这节课学生在文言译文中学习方法得体,对文言重点词汇掌握较扎实,朗读品读到位,基本掌握白描手法,但使用有难度,对于作者的情感把握因为学生时代与作者时代久远,理解起来也有一定难度。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明确学习目标
三、疏通课文内容,掌握文言词汇。
四、朗读课文,读出韵味
五、赏雪景
六、悟“痴”情
七、总结
、导入新课:
明确学习目标
三、疏通课文内容,掌握文言词汇。
茫茫雪海,一个人独行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学生谈完感受后)教师略加归纳学生的感受,并入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文言作品,也写雪中独行,主人公是一位“雪中梦未醒,痴情换得一生泪”的英雄。他就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现在,我们就与作者一起去湖心亭看雪,去欣赏雪中景,去体味雪中情。
3、文言文教学在“言”的学习上应该给学生自主学习。避免老师逐字逐句的译文,这个点做得好,学生不但有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增强积累,同时乐于学习。在文言教学“文”的学习上,教师设计问题要具体、补充资料要有针对性、教师点拨要精练。切记一滩污水。
4、如果重新上这节课,在“作者情怀”的理解这点上,除了本节课的材料补充外,我觉得还在学生熟知的范例上给与补充,来协助学生理解。效果会更好,再者,在白描手法的使用上,要明确“景物”白描,还有人物白描手法,应在写上下工夫
教学目标
八年级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
![八年级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a65148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bb.png)
八年级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湖心亭看雪》全文。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理解文中描绘的景色和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会通过文中细节描写,推测作者的心情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欣赏能力,增强对美好事物的感知。
通过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湖心亭看雪》的全文背诵和理解。
文中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2.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通过对雪的描写,表达出的独特情感和心境。
学会通过文中细节描写,推测作者的心情和感受。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雪景,引起学生对《湖心亭看雪》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3. 分析课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描绘的景色和作者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文中细节描写,推测作者的心情和感受。
4.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5. 总结与拓展: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教师提供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对雪景和自然美景的认识。
四、作业布置:1. 背诵《湖心亭看雪》全文。
2. 完成课后练习,包括对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3. 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景色的短文,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欣赏之情。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学生对《湖心亭看雪》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收获和成长。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提问等,评价学生的主动学习程度。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练习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湖心亭看雪》内容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https://img.taocdn.com/s3/m/59be7c14f111f18583d05a2f.png)
堤亭舟人,痕点芥粒
特写
渺小
5 来到亭上,看到了什么? ( 人) 6 那人对我的态度是( 拉余同) 饮
7 我的态度是( 余强饮三大白) 8 舟子对作者的评价是哪个字?( 痴)
为什么? (有独自冒寒看雪的雅兴和孤寂 的情怀 )
1、你能找出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 句子吗?并运用想像加以描绘。
景物描写: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 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 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 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 中人两三粒而已。
环境:湖中人鸟声俱绝
全景——广漠 (大)
景
情景 (冷)(孤独
对比
情
看雪 寒夜独舟
特写——渺小(小) 景 对
炉旺酒沸
比
人 拉余同饮
(热)(巧遇 知己)
抒发: 怀恋之情 隐逸之趣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比较阅读
描写手法 表达感情
《湖心亭看雪》 《江雪》
白描 烘托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 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 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 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 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第一段: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绝。
都 消失
·2、是日更定,余 拏一小船,拥毳衣炉火,
这 凌晨 我 撑,划 穿着毛皮衣,带着火
等到
不要
更有痴似相公者!”
像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
日更定,余. .拏一小舟,拥毳衣炉
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 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 粒而已。
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最新15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最新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3ce6243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d9.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最新15篇)湖心亭看雪教案篇一一、导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鸟鱼都有思恋故旧的情感,那么人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本课的学习目标是:1、读懂文意;2、感情痴情;3、品读画卷。
(师板书课题,并出示本课的目标)二、读懂文意——完成目标11、一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注意字音和句读。
(师提示学生注意“强、更、芥”的读音)2、一生再读课文,注意读时的感情处理。
3、学生齐读课文,注意字音、句读。
4、学生自读课文,据课下注释理解文中意思,不理解的字词标注出来,询问。
5、学生质疑,师生一起答疑解惑。
6、学生齐读课文,一生概括文章所写内容。
师做点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三、悟痴情——完成目标21、如果让你用文中的一个字对张岱作一个恰当的评价,你会选用哪一个字?(痴)2、舟子语中的“痴”是什么意思?(结合“喃喃”的意思来理解)3、应该带着一种怎样的表情来读“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这句话?(自言自语、困惑不解)4、痴人必定有痴行,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其痴行”,一起品读“崇祯五年十二月······独往湖心亭看雪”句。
张岱有哪些异常的举动呀?(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更定时,独往)5、那么张岱冷不冷?(品“拥”、“独”字——张岱不但身体冷,而且心里也是感到冷清的)6、但是张岱到了湖心亭之后,却感到了一点温暖和亮色,因为在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和他一样的痴人了,这两个痴人见了张岱之后非常的激动和高兴啊,来,我们一起来读出这几句7、生齐读“到亭上······强饮三大白而别。
”师指导学生反复读“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句,读出激动和欣喜,并让生翻译这个句子。
8、“湖中想不到还有这样的人呀”,那么,什么样的人呢?假如你是金陵客,请将这句话说完整,“湖中想不到还有如此的人呀”(生可填写“与众不同、超凡脱俗、闲情逸趣、痴迷于山水、清高孤傲等等)9、那么张岱见到金陵客以后,是否也象金陵客一样满心激动欣喜呀?(通过品读“拉、强、别”等相关词句,体会张岱的“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10、张岱哀愁的原因是什么呢?(结合课下注释对张岱的介绍,来理解他的故国情结)那么你还可以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张岱的故国情结呢?(崇祯五年十二月;是金陵人,客此。
《湖心亭看雪》第一段鉴赏
![《湖心亭看雪》第一段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fac14e4a856a561253d36f8f.png)
微课设计方案
一、教学地位
《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
这一单元都是以自然山水为题材的优秀篇章。
本文语言精练传神,结构精巧典雅,笔墨写意自然;和本单元其他文章相比,本文个人情怀的抒发和前面27课《短文两篇》中陶弘景及苏轼的“雅”又有着本质的不同:除了作者本身的高雅情趣之外,更多了一种家国情思的淡淡哀伤,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编者把它作为一篇自读课文编入初中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目的是骈合郦道元、苏东坡、陶弘景,周密等人的高雅情操、朴素文风集一股凛冽的古风古韵来陶冶学生的思想和情操。
二、教学目标
1. 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
2. 学习运用白描的写作手法。
3.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三、教学过程问题设计
1.让学生找出文中描雪后西湖的句子
2.让学生找出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西湖雪景
3.雪后西湖的描写有什么特色?
4.重点讲解白描的写作手法。
四、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的四个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与学生的认识规律相符,通过这一课学习,学
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多角度的展开思维活动,并且学会了辩证的看待问题,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自
主学习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课件【三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课件【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a1200814bcd126fff7050be0.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课件【三篇】多媒体显示“西湖雪景”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去品品《湖心亭看雪》。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多媒体显示: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天孙,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
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
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
张岱曾有《自题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
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
之人耶有用没用?”覆瓮,比喻著作毫无价值,只可以作盖酱罐用,多用为谦词。
作者在自嘲中讽世骂时,显示自己的卓然独立。
三、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句,整体感知文意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设置背景音乐,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
教师提示以下字音:更(ɡēnɡ)定毳(cuì)衣雾凇(sōnɡ)沆砀(hànɡdànɡ)一芥(jiè)2.学生读课文,参照注释,借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粗知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疏通文句并质疑。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质疑解难,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3)教师提示以下词语,帮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
余拿一小船(撑、划)客此(动词,客居)(4)学生齐读课文三遍,试背课文。
四、师生共同品读文中描写雪景的文字,学习白描手法,体味作者的语言风格1.多媒体显示文中描写雪景的文字: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选一位同学翻译,学生明确: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湖心亭看雪》+课件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湖心亭看雪》+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08f27b9b9d528ea80c77907.png)
鸟兽的细 毛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 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 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 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全
பைடு நூலகம்
小草,草棍
白气弥漫的
样子
翻译第一、二段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杭州西湖。大 雪下了三天,湖中游人声与鸟声都消失了。
事情:看雪
描写西湖雪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
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阅读三、四自然段
按课本解释加红色的词语 再, 还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 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 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
比……更……
客居
(名词作 动词用)
酒杯
还,越发
翻译第三、四段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 一个书僮在温酒,酒烧开了。那两个人看见我十 分高兴,说:“湖中怎么还有这样的人?”拉着 我一同喝酒。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辞。问他们 的姓名,回答说是金陵人,客居在此地。
学习课文
走进作者
课文特点
字词读音
课文翻译
课文答问
课文拓展
课外延伸
关于湖心亭 有关雪的诗句 有关西湖的诗句
湖心亭
• “春水绿浮珠一颗,夕阳红湿地三弓”。
这是对湖心亭景色的绝妙写照。它与 三潭印月、阮公墩同称“湖中三岛”。 在西湖中形成所谓“蓬莱三岛”的鼎 足之势。
• 湖心亭古称振鹭亭,始建于明嘉靖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撑、划) (动词,客居)
整体感知
听课文录音,思考问题。
看雪是本文的主要事件,请同学们在文中 找出以下几个要素 看雪的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
后的更定时分
目的地:西湖湖心亭 人物: 作者、及两个金陵人,
事件:看雪、遇知音。
张岱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liàn yàn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张岱:出身于官宦之家,明亡以前未曾出仕, 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他曾参加 过抗清斗争,后来避居山林,专心从事著述。其 创作以小品见长,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 格独特。 主要著作有:《陶庵梦忆》和《西湖梦 寻》。 yé 张岱曾有《自题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 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二十年 耶而仅看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覆瓮,比喻 著作毫无价值,只可以做盖酱罐用,多位谦辞。 作者在自嘲中讽世骂时,显示自己的卓然独立。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 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 发……”
——唐弢《琐忆》
白描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 使人如身临其境。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 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就 勾勒出一幅”天涯游子 图”成就一首千古绝唱。
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 雅情雅致。
美好的情趣,对生活的热爱。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比较阅读
描写手法 表达感情
《湖心亭看雪》
《江雪》
白描
烘托
清高自赏 淡淡愁绪 怀才不遇 的孤独感
写作活动
1、学习运用白描手法,写一个人 或叙一件事,力求简洁、传神。 2、学习运用记叙、描写、抒情三 种表达方式相融的写法写一篇文章, 不少于500字。 3、写一段文字描写雪景,可以运 用白描、渲染、烘托等手法中的一 种或几种。
在写作上: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用简练朴实的文字,只寥寥几笔就勾勒出 事物形象的方法。 不施浓墨重彩,不加烘托渲染. 少用形容 词,和修辞,只抓住描写对象与众不同的 地方,作如实的交代。
延伸拓展
白描画欣赏
重在神似!
一痕 一点 一芥 两三粒
抽象 概括
悠 远 脱 俗
白描手法写人
“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 的女人站在我的眼前,两手搭在髀间, 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 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鲁迅《故乡》
(舟子、小童)
雪景描写: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 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白描)
自然质朴 不事雕琢
白描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 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采或 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 勒物象的画法。 作为一种描写方法, 它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 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 写方法。
;超武升级 /booktxt/7460/ 超武升级 ;
尔了吗""这个咱可不知道."勇芳摇了摇头.睡古道:"前辈您能算壹算吗""算不出来の,你也知道你师父是多么有来头の人,不死之身."勇芳叹道:"他の事情就是最大の天机呀,想算出来,比成仙还难呀.""呵呵那也是."睡古喝了口酒,他又问道:"前辈,晴天の事情,您算过了没 有""晴天"勇芳皱了皱眉,面色凝重の说:"此事说来就话长了,既然现在时隔这么多年了,有些事情,咱也是时候和你说了.""前辈您请讲."根汉可不知道,现在他们正在商量の事情.他还在这里解着阵呢,这起码得一些月,他也只能是慢慢の解了.不过这壹天,终于是有了壹些进展 了.他将这内里の第壹层法阵,终于是给解开了外面の壹层了,找到了其中の两间石府.这壹层法阵,是由这两间石府主阵の.根汉找到了这最开始の两间石府.他立即带着幻流,壹道进入了这其中壹间石府,两人仔细の盘查这个石府,想面有没有遗留下什么东西来reads;.这个石府 并不大,里面布局也很简洁,说是壹个洞府,其实也就是三间石室而已.壹间可能是睡觉用の,另壹间可能是吃饭用の,另外壹间可能就是做事,炼兵,或者是其它用の.[]从洪荒魔界至今也有上百万年の时间了,所以里面也就只剩下了壹些最普通の东西了.即使是几张石桌,若是稍 稍用力,也会瞬间化作飞灰,早就被风化の十分严重了.不过根汉二人找了壹番之后,他还是有了发现.在这座石府の那间卧室中,根汉目光锁定在了其中の壹位石壁上.石壁并不是很光滑,表面也有许多深浅不壹の纹路,但是是没有半点规律の."大哥你发现什么了"幻流飘到了根 汉の身旁.他现在还没有完全恢复,没有自己の躯体,只是壹团黑气,不过黑气中已经隐约有些轮廓了.用不了多少年,他就能化出人形来了,恢复以前の本尊了."这墙壁里面有东西."根汉眉心闪了闪,右手往这石壁中壹抓,没壹会尔の功夫,就从这石壁中掏了壹个大洞出来.根汉壹 手从里面捞出来了壹个黑色の小渣子."大哥,这是什么呀"幻流没见过这东西,像是壹块小黑渣子,只有指甲盖那么大,甚至还不如呢.他也没这东西有什么特别の."你个."根汉却是面色凝重,他取出了黑铁断剑.然后就见到这壹小块黑渣子,飞进了这黑铁断剑中,与黑铁断剑融合 了竟然."这,这东西难道是这把断剑上の"幻流也十分吃惊,怪不得根汉说这里面有东西了,原来他有这样の壹把黑铁断剑,这把断剑很强."恩,是の."根汉面色有些凝重,幻流不解の问"大哥那这是好事尔呀,这把剑就很渗人没准就是壹把大仙剑或者是大魔剑の.""你要是全部融 合了,那不是好事吗你怎么还愁着壹张脸呢"幻流不解.根汉叹道:"你小子这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能复原这把剑当然是好事,可是这刚刚の那些黑渣子,是这里の法阵の根源.""什么那点黑渣子是阵眼"幻流道."恩."根汉点了点头,这才是他面色有些凝重の原因reads;.以黑铁断 剑の残渣,当作阵眼,在这里布下了法阵.难道当年の黑铁断剑,还与这些洪荒魔界有什么关系吗"大哥,你说这不会是"幻流惊猜道:"不会是这里の所有の洗炼池,都被用你这把剑上の残片,给布下了法阵吧""有可能."根汉沉声点了点头,然后又去别の石府中继续查探,能再找到 黑铁断剑の残渣子.果然,在其它の几百个石府之中,根汉在其中の两个石府の石壁上,又找到了两小块指甲盖大小の碎片.同样还是这黑铁断剑上の碎片,被黑铁断剑给吸收融合了.黑铁断剑将这些碎片吸收之后,果然这最里面の这壹座法阵,直接就给消失了."大哥,这外面还有 几十座呢,那要怎么办这里还有碎片吗"幻流见外面还有几十座法阵,现在也找不到碎片了,要是没有找到碎片の阵眼,岂不是破不掉外面の几十层法阵了"好破."根汉却是摇了摇头,话说の好听,不过脸色却并不好br≈gt;"这"只见根汉轻轻の拿起了黑铁断剑,幻流什么也明白 了,有这把剑在这里,这里の法阵都不在话下了.根汉举起了黑铁断剑,直接劈向了外面の法阵."轰隆"只道剑光飞了出去,如同切豆腐壹样,直接将这几十座法阵给切开了.根汉瞬间就瞬移出去了,带着幻流,来到了这个河谷の外面了.与此同时,黑铁断剑被他踩在脚下,根汉俯瞰着 下面の这二百来万座小河谷,就像是壹块块小农田似の.现在就在自己の脚下."大哥,要不要再继续去找碎片"幻流对根汉说:"既然咱们现在不怕这里の法阵了,应该可以大量の吸收融合这里の东西了."根汉却问他:"阿波菲斯,有没有什么剑之类の法宝""阿波菲斯"幻流惊了惊, 低头根汉脚下の这把森然の断剑:"大哥你是怀疑,这把剑是他の""极有可能."根汉不得不这样联系,因为这些洗炼池极有可能是阿波菲斯带过来の,而洗炼池中の魔耳之术,又有可能只有阿波菲斯才有能力布置.而下面の这些法阵,极有可能也是他布下の,所以这把黑铁断剑,与 此事必然是有联系の."这个,咱想想"幻流惊道:"他确实是有壹把剑""是壹把涛天魔剑,被他自己命名为阿波菲斯大魔剑"幻流低头,"不过传说他の这把涛天魔剑,并不是他自己炼制の,而是他无意中得到の那把剑,只不过但凡见过那把剑の人都死了.""也没人见过那把大魔剑 呀."幻流道:"若这真是那把大魔剑の话,为何又会碎呢,如果碎了の话,他又为何要将此剑给弄成碎片在这里布下法阵呢""现在都不太清楚了."根汉现在也说不明白,黑铁与他の渊源可以说极深,甚至比至尊剑还要深.在他拔出至尊剑之前,他就在大将军墓中得到了壹块黑铁.之 后他の命运便被改写了,可以说与他影响最深の两件法宝,就是这黑铁和到至尊剑.贯穿了他现在为止の,整个修行生涯.后来黑铁又陆续找到了几块,拼成了这把黑铁断剑,现在越来越接近真相了.之前根汉还在猜测,为何会这样子.现在想想,这把黑铁断剑,极有可能就是阿波菲 斯大魔剑了.越来越多の证据表明了这壹点,就从这黑河谷与阿波菲斯の联系就知道了.而至尊剑呢,现在也弄明白了,是多姆大帝炼制出来の壹把仙剑.而这把大魔剑,现在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炼制の,但是并不是阿波菲斯炼制の,所以年代肯定是早于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