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除湿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合集下载

古代治疗富贵病的经典方——加减胃苓汤

古代治疗富贵病的经典方——加减胃苓汤

古代治疗富贵病的经典方——加减胃苓汤导读古代也有富贵病,嗜食肥甘厚腻,多静少动,饮酒无度,导致臌胀、黄胖等病高发,本文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杨桢教授,援古至今,从古代治疗富贵病说起,运用经典方胃苓汤加减,治疗早期酒精肝和脂肪肝,造福于今人,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___________________加减胃苓汤:苍术、陈皮、厚朴(姜炒)、猪苓、泽泻、白术、白茯苓、藿香、半夏(姜炒)、大腹皮、山楂、萝卜子、三棱、莪术、青皮、甘草、生姜、大枣加减胃苓汤是明代御医龚廷贤《寿世保元》中的方剂,可行气和胃、利湿化坚;主治黄胖病,症见饮食无味、四肢无力、行步倦怠、脉涩而减,或腹有积块胀满。

现代部分医家认为,黄胖病可能与感染钩虫密切相关,证候多表现为湿热。

但从加减胃苓汤的组方配伍分析,本方的治疗范围远不仅限于此。

那么本方又能治疗什么样的疾病呢?我们先从作者的两则医案说起。

龚廷贤生于明代江西的医学世家,龚家三代为朝廷御医。

在龚廷贤的诸多病案中,载有如下两则奇案。

>>病案一其一,当朝刑、工二部尚书刘纫推荐龚廷贤出任御医,刘纫的一位朋友找龚廷贤看病。

此人年逾五十,患病八年;其人嗜酒如命,一日不饮,必转辗不安;餐后腹部胀痛,气从两肩下胸至胃脘,痛不可忍,食卧不安,消瘦骨立;疼痛难忍的时候,让家仆们轮换着按摩,才能缓解。

龚廷贤处方:先用甘遂、大戟、芫花、黑牵牛、大黄,并取名神佑丸;再用参苓白术散进行调理善后,使其疼痛消失。

神佑丸为峻下逐水之品,参苓白术散为培土制水之品,两药先后收功,可知本患者的腹部胀痛当为腹水所致,且此人素来嗜酒,极可能与酒精性肝损伤所致肝硬化有关。

>>病案二其二,明万历年间,鲁藩国国君鲁恭王的张妃生病,遍邀名医诊治均不见好转,最后太医院又派龚廷贤前去。

见张妃年近50岁,腹胀如臌、左胁积块刺痛、四肢羸瘦、不能饮食、大小便不利、咳喘吐痰不止、坐卧不宁、昼夜不眠、食欲不振,脉象“六部虚浮,散乱急促,气口紫盛,脉无至数”,命已垂危。

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相信听说过胃苓汤的朋友应该不是太多,但是胃苓汤在中药方剂里面确实非常的有名气的,那么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到底是什么呢?在什么样的疾病
相信听说过胃苓汤的朋友应该不是太多,但是胃苓汤在中药方剂里面确实非常的有名气的,那么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到底是什么呢?在什么样的疾病中我们可以对它进行运用呢?今天就来告诉大家其中的奥妙吧。

茯苓苍术陈皮白术官桂泽泻猪苓厚朴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治脾虚湿胜,致成黄疽,或大便泄泻,小便清涩,不烦不渴。

【用法用量】每服15克,加生姜5片,大枣2枚,水煎服。

【摘录】《丹溪心法》卷四
看完了上文对于胃苓汤的一些介绍,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医文化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中的一块艳丽的瑰宝,渊远流长博大精深,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去探索。

生活常识分享。

脾虚湿蕴皮科常用解读加减除湿胃苓汤

脾虚湿蕴皮科常用解读加减除湿胃苓汤

脾虚湿蕴皮科常用解读加减除湿胃苓汤赵炳南先生从医60余年,在诸多皮肤病的致病因素中,对湿邪与热邪尤为重视。

加减除湿胃苓汤是赵炳南先生的常用方,在治疗脾虚湿蕴型皮肤病方面疗效卓著。

皮科加减除湿胃苓汤的功用是健脾燥湿、和中利水;主治带状疱疹(湿盛型缠腰火丹)、慢性及亚急性湿疹(湿疡)、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银屑病(白疕)以及其他疱疹性和渗出性皮肤病等。

正确解读加减除湿胃苓汤是我们学习传承赵炳南先生经验的关键,学习《伤寒杂病论》后,笔者获得了新的视角,今从六经归属角度对该方作一下分析。

加减除湿胃苓汤包括苍术、厚朴、陈皮、滑石、炒白术、猪苓、炒黄柏、炒枳壳、泽泻、赤苓、炙甘草等药。

从处方结构看,平胃散由苍术(二钱)、厚朴(二钱)、陈皮(三钱)、炙甘草(三钱)组成,五苓散由炒白术(四钱)、猪苓(四钱)、泽泻(三钱)、赤茯苓(四钱)组成,加减除湿胃苓汤是在平胃散、五苓散合方的基础上,增加了滑石块(四钱)、炒黄柏(四钱)、炒枳壳(三钱),减去大枣、生姜和桂枝三味药。

平胃散加五苓散合方半表半里平胃散:治疗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呕哕恶心,嗳气吞酸,面色萎黄,肌体瘦弱,怠惰嗜卧,体重节痛,常多自利。

分析平胃散主证,较之柴胡证仅少了往来寒热,若不以“往来寒热”为必见证,则难与柴胡证鉴别,对于习惯于经方体系者,临床也会被辨为柴胡证,应用小柴胡汤也能解决上述证候。

而应用平胃散后,同样,脾胃一和,“柴胡证”自解,故可知柴胡为专治脾胃之方,介于太阴、阳明之间或谓虚实之间;即所谓柴胡“去心腹肠胃中结气,推陈致新”之谓也,正与平胃散“平胃之敦阜”之意同。

五苓散为《伤寒杂病论》方,功专化气行水,治疗痞、利、心悸、渴、汗、小便不利、水逆诸证。

其妙在寒热并用,补泻兼施,表里双解;可以命名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绝非一经之病,若参考148条,何尝不可称之为“此半在里半在外也”。

加减除湿胃苓汤强调寒热虚实较之平胃散加五苓散的合方,皮科加减除湿胃苓汤增加了滑石块、炒黄柏及炒枳壳,减去了大枣、生姜、桂枝。

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胃苓汤是一种传统中药配方,其主要成分包括炙甘草、香附、茯苓和白朮等。

胃苓汤具有调和脾胃、温中益气、利水消肿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胃苓汤的主要成分之一是胃苓。

胃苓具有祛湿、健脾的作用,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湿气,改善脾胃功能。

它可以减轻胃肠道不适症状,如胃胀、腹泻等,使消化系统恢复正常功能。

胃苓汤中的另一个重要成分是白朮。

白朮具有健脾益气、固表止汗的作用,能够帮助人体调节脾胃功能,增加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

它还可以缓解具有湿热表现的胃肠炎、胃痛等症状。

茯苓也是胃苓汤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具有健脾利水、除湿的作用。

茯苓可以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改善湿气引起的脘腹胀满、口干等症状。

此外,茯苓还具有利尿作用,可以帮助人体排出多余的水分,减轻水肿现象。

胃苓汤中的香附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它具有健脾开胃、理气止痛的作用。

香附可以帮助人体消化吸收,增进食欲,缓解胃部不适感。

此外,香附还能够舒缓胸腹部的胀闷感,减轻疼痛。

胃苓汤还包含炙甘草,炙甘草具有补中益气、和胃止咳的作用。

它能够缓解胃痛、咳嗽等症状,改善消化系统功能。

炙甘草还能够促进体内病理性水肿的消退,减轻水肿症状。

胃苓汤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它还可以用于治疗湿热胃肠炎、水肿、腹泻等疾病。

此外,胃苓汤还可以作为一种调理剂,帮助人体调节脾胃功能,增强体质。

总结起来,胃苓汤具有调和脾胃、温中益气、利水消肿的功效。

它可以改善脾胃功能,增加消化吸收能力,并且能够清除体内湿气,减轻胃肠道不适感。

此外,胃苓汤还可以调节水液代谢,减轻水肿症状。

因此,胃苓汤在中医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脾胃虚弱、湿热症候群、水肿等疾病的治疗和调理。

不过,胃苓汤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对于正在服用其他药物或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加减胃苓五皮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加减胃苓五皮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加减胃苓五皮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

导语:大家都知道加减胃苓五皮汤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方剂,那知不知道加减胃苓五皮汤的功效和作用呢?加减胃苓五皮汤的食用方法呢?下面就一一的为大
大家都知道加减胃苓五皮汤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方剂,那知不知道加减胃苓五皮汤的功效和作用呢?加减胃苓五皮汤的食用方法呢?下面就一一的为大家解惑。

【处方】胃苓汤加桑白皮、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五加皮。

【功能主治】诸肿及喘。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保命歌括》卷二十六
看了上面关于加减胃苓五皮汤这种中药方剂的简单介绍,我们知道如果坚持运用方剂的形式进行治疗,对于有些疾病来说是可以痊愈的。

大家不妨试试看。

生活常识分享。

加减除湿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加减除湿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加减除湿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加减除湿汤是由几种中药材经过提取低温干燥等工艺生产而成的一种中药方剂,适合很多种病症的治疗,对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无不良影响,也无其它
加减除湿汤是由几种中药材经过提取低温干燥等工艺生产而成的一种中药方剂,适合很多种病症的治疗,对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无不良影响,也无其它方面副作用,是很多人都热衷的选择。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加减除湿汤的相关信息。

【处方】人参(去芦)8分,白术(去芦)1钱2分,白茯苓1钱,当归(酒洗)1钱,川芎8分,赤芍1钱,陈皮(去白)1钱,半夏(姜制)1钱,苍术(米泔制)1钱,乌药1钱,枳壳(麸炒)1钱,白芷9分,桔梗8分,黄连(酒炒)1钱,黄芩(酒炒)1钱,羌活1钱,防风8分,甘草5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中风,右半身不遂,手足瘫痪及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温服。

【摘录】《回春》卷二
没有想到吧,加减除湿汤也是让人很惊讶,中医果然博大精深,希望我们可以继续把我们的传统医学发扬光大,继承下去。

生活常识分享。

加减五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加减五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加减五苓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基本上一提到加减五苓汤,大家都不是太陌生,但对于加减五苓汤具体有哪些功效,它又该怎么吃等,很多人还是不太了解,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看
基本上一提到加减五苓汤,大家都不是太陌生,但对于加减五苓汤具体有哪些功效,它又该怎么吃等,很多人还是不太了解,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处方】柴胡、陈皮、甘草、厚朴(炒)、山楂、白茯苓、白芍(炒)、麦芽(炒)、扁豆、猪苓。

【功能主治】夏秋时霍乱吐泻,有伏暑在内,面赤唇红,作渴。

【用法用量】原书治上症,兼服六一散。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
以上就是利用加减五苓汤治疗疾病的一些常见的方法和常识问题了,最后提醒一下在利用加减五苓汤治疗疾病的的同时一定注意日常的饮食习惯,这样才能保证其治疗的效果。

生活常识分享。

湿气重,不妨试试除湿胃苓汤

湿气重,不妨试试除湿胃苓汤

湿气重,不妨试试除湿胃苓汤
湿气重,不妨试试除湿胃苓汤
三秦中医
2月5日· 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副主任医师
湿气,又称湿邪,属中医特有概念。

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来自自然界,属六淫之一;内湿,是由于脾失健运,水液停聚体内而形成内湿。

湿气的表现
1、大便不成形,溏稀或者便秘。

2、口干,口苦,口臭,牙疼,痰多,咳嗽,嗓子不清爽,脱发,白发。

3、浮肿,眼袋下垂,黑眼圈,脖子上长小肉疙瘩,脸上长斑,起痘,满脸油光,起湿疹,头发油腻。

4、腰酸关节疼痛,胸口闷,睡觉打呼噜,头晕没精神,特别疲劳。

5、阴囊潮湿,白带有异味,瘙痒。

6、肥胖,减肥后容易反弹。

胃苓汤组成:苍术、厚朴、陈皮,茯苓、猪苓、泽泻、炒白术、桂枝、炙甘草。

功效:健脾胃,祛湿浊,调脏腑。

适用于头发油腻,皮肤发黏,口苦口臭胸闷,身体肥胖浮肿,体重没精神,疲劳,睡眠差,容易出汗,私处潮湿,湿疹不断,皮肤无名瘙痒,全身酸痛,食欲不佳,大便恶臭,溏稀不成型,手脚冰凉等症。

用法:每天1剂。

分二次饭后服。

禁忌:孕妇哺乳期严重心脏病禁服。

以上用药供您参考,具体用药以临床医生建议为准!。

加减除湿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加减除湿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加减除湿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养生的方法很多,实践证明中药中的方剂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种疗效非常好的方剂加减除湿胃苓汤!
【处方】
苍术2钱,厚朴2钱,陈皮3钱,滑石块4钱,炒白术4钱,猪苓4钱,炒黄柏4钱,炒枳壳3钱,泽泻3钱,赤苓4钱,炙甘草3钱。

【功能主治】
健脾燥湿,和中利水。

主带状疱疹(湿盛型缠腰火丹),湿疹(湿疡),牛皮癣(湿寒性白疕)。

【用法用量】
【各家论述】
方中厚朴、陈皮、苍术、甘草燥湿和中;泽泻、猪苓、茯苓、白术健脾利水;赤苓、黄柏、滑石清热利湿;枳壳行气以助水湿之运化。

临床治疗湿盛型湿疹,如有湿盛无热的特征,即可应用。

【摘录】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上面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了加减除湿胃苓汤的资料,希望大家看完这篇文章之后可以学到一些关于药品的知识。

加减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加减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加减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人们对于健康越来越重视,中药方剂吃的人也越来越多了,那么你知道加减胃苓汤是什么吗?是不是很想多了解一些加减胃苓汤的相关知识呢?一起来看一下这篇文章吧。

【处方】猪苓、泽泻、赤茯苓、白术、官桂、五加皮、苍术、陈皮、厚朴、甘草、木通、大腹皮、防风、生姜皮。

【功能主治】疟后汗出受风,遍身浮肿者。

【用法用量】灯心、生姜为引,取顺流水煎服。

【摘录】《片玉心书》卷五【处方】苍术(米泔制)1钱半,陈皮(去白)1钱,厚朴(姜制)8分,猪苓(去皮)1钱,赤茯苓(去皮)1钱,泽泻1钱,白术(去芦)1钱,大腹皮6分,神曲(炒)8分,甘草(炙)3分,山楂(去核)7分,香附(姜炒)6分,木瓜1钱,槟榔8分,砂仁7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水肿。

【用法用量】水2钟,加生姜3片,灯心1团,煎至1钟,食远温服,滓再煎服。

【摘录】《回春》卷三【处方】苍术(米泔制)1钱半,陈皮(去白)1钱,厚朴(姜炒)8分,甘草(炙)3分,猪苓8分,泽泻1钱,白术(去芦)1钱,赤茯苓(去皮)1钱,神曲(炒)8分,山楂(去核)7分,砂仁(炒)7分,香附(姜汁炒)6分,槟榔8分,木瓜1钱,大腹皮6分,藿香7分,半夏7分,萝卜子7分,三棱7分,莪术7分,青皮7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黄胖,饮食无味,四肢无力,行步倦怠,脉涩而濡。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六【处方】厚朴、陈皮、猪苓、泽泻、归尾、川连、白术、黄芩、白芍、肉豆蔻、地榆、升麻、甘草(一方加粟壳)。

【功能主治】产后饮食冷热不调,而为痢疾,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处方】茅术2钱,砂仁1钱,扁豆壳4钱,防己2钱,腹皮2钱,生姜皮2钱。

【功能主治】温胃燥湿利水。

主妇人子肿,湿滞兼胃寒,肢体肿胀,大便溏泻,小便不利,胸闷不欲食,时呕清水,口淡无味,苔白腻,脉沉。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中医妇科治疗学》【处方】苍术1钱5分,陈皮1钱5分,厚朴(姜炒)8分,猪苓2钱,泽泻2钱,白术1钱5分,白茯苓3钱,藿香3钱,半夏(姜炒)2钱,大腹皮3钱,山楂2钱,萝卜子3钱,三棱1钱,莪术1钱,青皮1钱,甘草8分。

除湿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除湿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除湿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关于《除湿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制做中医药方,不仅需要信心和细心,并且要对各种各样食物的营养元素有一定的掌握,不然,搭配不当,将影响药方的功效与作用和味儿。

下边我们为大伙儿强烈推荐一种作法。

备受大家热烈欢迎的药方除湿胃苓汤。

牙龈药方特异
赤芍(炒)姜厚朴(姜炒)茯苓猪苓泽泻赤茯苓白术茯苓(土炒)长石防风山栀子(生研)木通各3克肉桂粉甘草(生)各1克
牙龈功效与作用特异
清热解毒化湿。

主缠腰火丹。

小水泡大小不一,其形白黄,破旧水流,痛甚。

牙龈使用方法使用量特异
水400ml,加灯心165公分,煎至320ml,空肚时服。

牙龈摘抄特异
《医宗金鉴》卷六十四
牙龈药方特异
防风1钱,赤芍1钱,白术茯苓1钱,赤茯苓1钱,茯苓1钱,姜厚朴1钱,猪苓1钱,山栀1钱,木通1钱,泽泻1钱,长石1钱,甘草3分,薄桂3分。

牙龈功效与作用特异
脾肺二经寒湿壅遏,致取火丹,作烂疼痛。

缠腰火丹(俗称蛇串疮)属湿者,色白黄,水疱大小不一,作烂水流,较干者多疼。

牙龈使用方法使用量特异
水2钟,加灯心20根,煎8分,食前服。

牙龈摘抄特异
《外科正宗》卷四
看过前文对除湿胃苓汤的详细介绍,坚信我们能够获得许多。

实际上针对病症,大部分人全是根据吃药物来减轻,但这类方式不能根除,其实际效果也是临时的,重要還是取决于有着身心健康科学研究的生活习惯。

除湿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除湿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除湿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制作中药方剂,不但需要自信心和耐心,而且要对各种食材的营养成分有所了解,否则,搭配不当,将影响方剂的药用价值和味道。

下面我们为大家推荐一种做法。

颇受人们欢迎的方剂除湿胃苓汤。

猪苓泽泻赤茯苓白术(土炒)滑石防风山栀子(生研)木通各3克肉桂甘草(生)各1克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

主缠腰火丹。

水泡大小不等,其色黄白,破烂流水,痛甚。

【用法用量】水400毫升,加灯心165厘米,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四
【处方】防风1钱,苍术1钱,白术1钱,赤茯苓1钱,陈皮1钱,厚朴1钱,猪苓1钱,山栀1钱,木通1钱,泽泻1钱,滑石1钱,甘草3分,薄桂3分。

【功能主治】脾肺二经湿热壅遏,致生火丹,作烂疼痛。

缠腰火丹(俗名蛇串疮)属湿者,色黄白,水疱大小不等,作烂流水,较干者多疼。

【用法用量】水2钟,加灯心20根,煎8分,食前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四
看了上文对除湿胃苓汤的介绍,相信我们可以收获很多。

其实对于疾病,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吃西药来缓解,但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其效果也是暂时的,关键还是在于拥有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胃苓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胃苓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胃苓汤(《中医治法与方剂》)胃苓汤(《丹溪心法》)【组成】苍术15g 厚朴12g 陈皮12g 甘草6g 桂枝15g 白术12g 茯苓15g 猪苓12g 泽泻20g【用法】水煎,分3次,温服。

1日1剂,连服数剂。

【主治】寒湿困脾,肾失气化,水液失调,脘痞腹胀,食少便溏,肢体重痛,或水泻,或水肿,舌淡、苔白、脉濡者。

【证析】此方可用于四类见证。

①水泻,大便清稀如水,一日数行②水泛为肿,下肢尤甚③湿阻中焦,脘痞腹胀,食少便溏④湿滞体表,肢体重痛。

四类见证若按脏腑定位,应是脾肾功能失调;兼见舌淡苔白,若按八纲辨证,病件属寒;若按气血津液辨证审察基础物质盈虚通滞,当是津液失调。

所以此证属于脾不运湿,肾失气化,水液失调机理。

多因外感寒邪,内人脏腑,或内伤生冷,直接伤脾,以致脾运失司,湿凝气滞,呈为脘痞腹胀,食少便溏,甚至大便淸稀如水,一日数行;津凝为湿,滞于体表,遂呈肢体重痛,甚至水肿。

此证虽以脾不运湿为主,亦当归咎肾阳气化失常,因舌淡苔白是阳虚佐证。

【病机】寒湿困脾,肾失气化,水液失调。

【治法】燥湿运脾,化气行水法^【方义】寒湿困脾,肾失气化,以致水液失调,当燥湿运脾与化气行水并举,促使脾肾功能恢复,水液运行无阻,诸证可以向愈。

此方由平胃散与五苓散两方相合而成。

平胃散是治寒湿困脾的主方,体现燥湿化浊法则,用于脘痞腹胀,食少便溏,肢体重痛等证,颇为合拍。

五苓散是治肾系气化失常的主方,体现化气行水法则,用于吐、泻、水肿等证亦合符节。

两方相合,能呈燥湿运脾,化气行水功效,体现了脾肾同治的配方法度。

研究此方,应该注意以下五点:①就病机而言,所治各证的基本病理都是脾肾功能障碍或衰弱,引起水液失调。

②就治法而言,体现了燥湿运脾,化气行水法则,能够兼顾脾肾两脏。

③就方剂结构而言,有健脾燥湿的二术,醒脾化湿的陈皮、厚朴,温阳化气的桂枝,淡渗利湿的茯苓、猪苓、泽泻,反映了较为完善的配方法度。

④就选药而言,所用陈皮、厚朴既可醒脾化湿,又可疏畅气机,顾及了湿阻其气、气机不畅的病理改变!所用桂枝,既可助肾化气,又可温通血脉,照顾到了津碍其血、血运不利的病理改变,反映了以除湿行津为主,兼调气血的用药法则。

加减茯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加减茯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加减茯苓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许多喜欢养生的人士都知道加减茯苓汤,但是你们知道怎样正确的利用加减茯苓汤吗?加减茯苓汤的功效有哪些呢,不太清楚的话就接着往下看吧!
许多喜欢养生的人士都知道加减茯苓汤,但是你们知道怎样正确的利用加减茯苓汤吗?加减茯苓汤的功效有哪些呢,不太清楚的话就接着往下看吧!
【处方】赤茯苓1钱,橘红1钱,泽泻1钱,桑白皮1钱,赤芍药1钱,半夏(姜制)1钱,石膏1钱,白术1钱半,人参8分。

【功能主治】消渴,食已如饥,胃热消谷,阳明脉盛,心火上行,面黄肌瘦,胸满胁胀,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加生姜5片,水煎熟,食前温服。

【摘录】《杏苑》卷五
上面介绍了加减茯苓汤是怎样制作出来的,饮用加减茯苓汤可以帮助我们治疗一些方面的问题。

但是想要体会到方剂带来的好处或是功效,只有去食用它们才知道哦。

大家有没有兴趣试一试呢。

生活常识分享。

加减术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加减术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加减术苓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或者食用过中药的某些方剂,方剂的种类多种多样,功效也五花八门,今天就为大家推荐加减术苓汤这款方剂。

【处方】人参、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或者食用过中药的某些方剂,方剂的种类多种多样,功效也五花八门,今天就为大家推荐加减术苓汤这款方剂。

【处方】人参、白术、茯苓、苍术、厚朴、泽泻、木通、陈皮、半夏、桑皮、白芍、紫苏。

【功能主治】身发浮肿,大便不实,及治肺胀、胃泄之症。

【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水煎服。

【摘录】《女科指南》
加减术苓汤的功效和用途非常广泛,对老百姓而言是一个很好的良药。

大家有需要时不妨试一试,因为它几乎没有副作用,所以可以放心服用。

生活常识分享。

加剂除湿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加剂除湿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加剂除湿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加剂除湿汤作为一种中药方剂,不仅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令人非常满意,而且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

对于加剂除湿汤这种比较受欢迎的方剂,我们更
加剂除湿汤作为一种中药方剂,不仅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令人非常满意,而且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

对于加剂除湿汤这种比较受欢迎的方剂,我们更应该要了解它的吃法,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生活更好的运用它了。

【处方】苍术(炒)1两,白术1两,甘草(炙)1两,干姜(炮)2两,茯苓2两,橘红半两,辣桂半两,厚朴(制)半两。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气虚伤湿,身重腰疼,四肢微冷,或呕逆,或溏泄。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直指》卷三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发现加剂除湿汤的好不仅体现在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效果上,而且它的副作用小更是从古至今都受人推崇,养生效果真的超赞。

生活常识分享。

加减薷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加减薷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加减薷苓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加减薷苓汤这个方子传承了数千年,所以他能够流传到至今而且还在中医中还能够被人们广泛的应用可见其疗效是多么的好。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
加减薷苓汤这个方子传承了数千年,所以他能够流传到至今而且还在中医中还能够被人们广泛的应用可见其疗效是多么的好。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

【处方】猪苓2钱,泽泻2钱,香薷1钱,干葛2钱,赤茯苓3钱。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夏中热暑,霍乱身热口渴。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三
以上就是向大家介绍了关于加减薷苓汤的作用资料,希望对有需要的人有帮助。

加减薷苓汤的作用是比较多的,只有多了解的它的人才可以将它的作用发挥出来,所以说在生活中应该要多去认识一些疾病和药材,这样对自己是挺有帮助的。

生活常识分享。

加减柴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加减柴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加减柴苓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中药方剂是生活中很常见的,常见的种类比较多,我们在选择时,要根据自身疾病需求进行,下面就来介绍一种:加减柴苓汤。

【处方】柴胡、半
中药方剂是生活中很常见的,常见的种类比较多,我们在选择时,要根据自身疾病需求进行,下面就来介绍一种:加减柴苓汤。

【处方】柴胡、半夏、茯苓、甘草、白术、泽泻、猪苓、山楂、山栀、荔枝核各等分。

【功能主治】和肝肾,顺气消疝。

主诸疝。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柴胡、黄芩、半夏、甘草、赤茯、猪苓、泽泻、赤芍、枳壳、厚朴。

【功能主治】伤酒,酒热积于下焦,小便不利,腿足发热者。

【摘录】《医学传灯》卷下
上文是对加减柴苓汤的一些相关介绍,我们知道中药是中国传统治病、调养的一种有效手段,而只要是药物一般情况下都会有副作用,只是大小程度不同而已,加减柴苓汤也不例外,所以我们在食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量。

生活常识分享。

加减半夏茯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加减半夏茯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加减半夏茯苓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

导语:加减半夏茯苓汤是一种纯天然的中药方剂,它是以几种生活中常见的中药材为主要原料,采用了药食同源的传统中医配方混合而成的。

下面就来看一
加减半夏茯苓汤是一种纯天然的中药方剂,它是以几种生活中常见的中药材为主要原料,采用了药食同源的传统中医配方混合而成的。

下面就来看一看加减半夏茯苓汤有哪些功效吧。

【处方】法夏2钱,云苓3钱,广皮2钱,砂仁5分,朴花2钱,木香1钱半,炒蕲艾2钱。

【功能主治】顺气降逆。

主妊娠胎气上逆,遂致恶阻,呕吐清水或酸水,头胀眩晕,心胸愦闷,起坐不安,时嗳气,饮食不进,怠惰蜷卧,口淡,舌苔白腻,脉濡或缓。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中医妇科治疗学》
加减半夏茯苓汤采用传统的几种纯天然中药材制成,对一些病症有着极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无丝毫的副作用,对一些患者来说,的确是一种非常明智的选择。

生活常识分享。

除湿胃苓汤的功能主治

除湿胃苓汤的功能主治

除湿胃苓汤的功能主治什么是除湿胃苓汤?除湿胃苓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汤剂,由苓苁、茯苓、石斛等药材组成。

这是一种以苓苁为主要药材的汤剂,具有独特的功能主治。

除湿胃苓汤的功能主治除湿胃苓汤主要用于治疗湿热内蕴引起的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它具有以下的功能主治:1.健脾和胃:除湿胃苓汤可以调和胃气,健脾和胃。

它能够缓解脾胃虚寒、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

对于常常感到腹胀、消化系统不适的人来说,服用除湿胃苓汤可以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增加食欲,提高体力。

2.祛除湿气:除湿胃苓汤有强大的祛湿作用。

当人体内湿气过重时,容易引发身体疲倦、食欲不振、胸闷等不适感。

此时服用除湿胃苓汤可以有效排除体内湿气,改善湿气导致的不适症状。

3.清热解毒:除湿胃苓汤还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它可以帮助清除体内湿热,改善湿热引起的皮肤问题,如痤疮、湿疹等。

此外,除湿胃苓汤还能够有效改善口腔溃疡、口舌生疮等症状。

4.平衡体液:除湿胃苓汤具有平衡体液的作用。

它可以通过促进利尿排湿,调节体内的水分代谢,达到平衡体液的效果。

这对于那些容易水肿、浮肿的人来说非常有益。

5.促进新陈代谢:除湿胃苓汤中的药材对新陈代谢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被认为湿气的滞积会妨碍新陈代谢的进行,导致身体疲倦和阻碍新陈代谢废物的排出。

因此,服用除湿胃苓汤有助于排除湿气,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

总结除湿胃苓汤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主治的中药汤剂。

它可以健脾和胃,祛除湿气,清热解毒,平衡体液,促进新陈代谢。

对于脾胃功能不好、消化系统不适、体内湿气过重、水肿浮肿等问题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然而,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孕妇、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等需谨慎使用,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所以,在使用之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中药师的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减除湿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养生的方法很多,实践证明中药中的方剂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种疗效非常好的方剂加减除湿胃苓汤!
苍术2钱,厚朴2钱,陈皮3钱,滑石块4钱,炒白术4钱,猪苓4钱,炒黄柏4钱,炒枳壳3钱,泽泻3钱,赤苓4钱,炙甘草3钱。

健脾燥湿,和中利水。

主带状疱疹(湿盛型缠腰火丹),湿疹(湿疡),牛皮癣(湿寒性白疕)。

方中厚朴、陈皮、苍术、甘草燥湿和中;泽泻、猪苓、茯苓、白术健脾利水;赤苓、黄柏、滑石清热利湿;枳壳行气以助水湿之运化。

临床治疗湿盛型湿疹,如有湿盛无热的特征,即可应用。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上面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了加减除湿胃苓汤的资料,希望大家看完这篇文章之后可以学到一些关于药品的知识。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