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旋转(13九上单元)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知识点汇总(带答案)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知识点汇总单选题1、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答案:B分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判断即可.解:∵A中的图形旋转180°后不能与原图形重合,∴A中的图象不是中心对称图形,∴选项A不正确;∵B中的图形旋转180°后能与原图形重合,∴B中的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选项B正确;∵C中的图形旋转180°后能与原图形重合,∴C中的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选项C不正确;∵D中的图形旋转180°后不能与原图形重合,∴D中的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选项D不正确;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熟练掌握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有一个正n边形旋转90∘后与自身重合,则n为()A.6B.9C.12D.15答案:C分析:根据选项求出每个选项对应的正多边形的中心角度数,与90∘一致或有倍数关系的则符合题意.如图所示,计算出每个正多边形的中心角,90∘是30∘的3倍,则可以旋转得到.A.B.C.D.观察四个正多边形的中心角,可以发现正12边形旋转90°后能与自身重合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正多边形中心角与旋转的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求出中心角的度数并与旋转度数建立关系.3、如图,在边长为6的正方形ABCD中,点E是边CD的中点,F在BC边上,且∠EAF=45°,连接EF,则BF 的长为()A.2B.3√2C.3D.2√22答案:A分析:把△ABF绕点A逆时针旋转90°至△ADG,可使AB与AD重合,首先证明△AFE≌△AGE,进而得到EF=FG,问题即可解决.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把△ABF绕点A逆时针旋转90°至△ADG,可使AB与AD重合,如图:∴∠BAF=∠DAG,AB=AG∵∠BAD=90°,∠EAF=45°,∴∠BAF+∠DAE=∠DAG+∠DAE=45°,∴∠EAF=∠EAG,∵∠ADG=∠ADC=∠B=90°,∴∠EDG=180°,点E、D、G共线,在△A FE和△AGE中,AG=AF,∠FAE=∠EAG,AE=AE,∴△AFE≌△AGE(SAS),∴EF=EG,即:EF=EG=ED+DG,∵E为CD的中点,边长为6的正方形ABCD,∴CD=BC=6,DE=CE=3,∠C=90°,∴设BF=x,则CF=6−x,EF=3+x,在Rt△CFE中,由勾股定理得:EF2=CE2+CF2,∴(3+x)2=32+(6−x)2,解得:x=2,即BF=2,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4、如图,将直角三角板ABC绕顶点A顺时针旋转到△AB′C′,点B′恰好落在CA的延长线上,∠B=30°,∠C= 90°,则∠BAC′为()A.90°B.60°C.45°D.30°答案:B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BAC的度数,由旋转可知∠BAC=∠B′AC′,在根据平角的定义求出∠BAC′的度数即可.∵∠B=30°,∠C=90°,∴∠BAC=90°−∠B=90°−30°=60°,∵由旋转可知∠BAC=∠B′AC′=60°,∴∠BAC′=180°−∠BAC−∠B′AC′=180°−60°−60°=60°,故答案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图形的旋转的性质,找出旋转前后的对应角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将△AOB绕点O旋转180∘得到△DOE,则下列作图正确的是()A.B.C.D.答案:D分析: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解:观察选项中的图形,只有D选项为△ABO绕O点旋转了180°.小提示:本题考察了旋转的定义.6、如图,在方格纸中,将Rt△AOB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Rt△A′O′B,则下列四个图形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B分析:根据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逐项分析即可.A、Rt△A′O′B是由Rt△AOB关于过B点与OB垂直的直线对称得到,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Rt△A′O′B是由Rt△AOB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故B选项符合题意;C、Rt△A′O′B与Rt△AOB对应点发生了变化,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Rt△AOB是由Rt△AOB绕点B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旋转变换.解题的关键是弄清旋转的方向和旋转的度数.7、如图,先将该图沿着它自己的右边缘翻折,再绕着右下角的一个端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之后所得到的图形是()A.B.C.D.答案:A分析:将图沿着它自己的右边缘翻折,则圆在正方形图形的右上角,然后绕着右下角的一个端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则圆在正方形的左下角,利用此特征可对四个选项进行判断.先将图沿着它自己的右边缘翻折,得到,再绕着右下角的一个端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之后所得到的图形为.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利用旋转设计图案:由一个基本图案可以通过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以及中心对称等方法变换一些复合图案.8、在平面内由极点、极轴和极径组成的坐标系叫做极坐标系.如图,在平面上取定一点O称为极点;从点O出发引一条射线Ox称为极轴;线段OP的长度称为极径.点P的极坐标就可以用线段OP的长度以及从Ox转动到OP的角度(规定逆时针方向转动角度为正)来确定,即P(3,60°)或P(3,-300°)或P(3,420°)等,则点P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的点Q的极坐标表示不正确的是()A.Q(3,240°)B.Q(3,−450°)C.Q(3,600°)D.(3,−120°)答案:B分析:根据中心对称的性质解答即可.解:∵P(3,60°)或P(3,-300°)或P(3,420°),由点P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的点Q可得:点Q的极坐标为(3,240°),(3,-120°),(3,600°),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的问题,关键是根据中心对称的性质解答.9、如图,将Rt△ABC绕直角顶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C,连接AA',若∠1=25°,则∠BAA'的度数是()A.70°B.65°C.60°D.55°答案:B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AC=A′C,然后判断出△ACA′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AA′=45°,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结果.∵Rt△ABC绕直角顶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C,∴AC=A′C,∴△ACA′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A′A=45°,∠CA′B′=20°=∠BAC∴∠BAA′=180°-70°-45°=65°,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熟记各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将△ABC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00°,得到△ADE,若点D恰好在BC的延长线上,则∠BDE的度数为()A.100°B.80°C.70°D.60°答案:B分析:由旋转的性质可知∠B=∠ADE,AB=AD,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得∠B=∠BDA=∠ADE=40°,从而可求得∠BDE=80°.解:由旋转的性质可知:∠B=∠ADE,AB=AD,∠BAD=100°.∵AB=AD,∠BAD=100°,∴∠B=∠BDA=40°,∴∠ADE=40°,∴∠BDE=∠BDA+∠ADE=40°+40°=80°.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旋转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由旋转的性质得到△ABD为等腰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填空题11、如图,△ODC是由△OAB绕点O顺时针旋转31°后得到的图形,若点D恰好落在AB上,且∠AOC的度数为100°,则∠DOB的度数是__.答案:38°分析:根据旋转变换的性质得到∠AOD=31°,∠BOC=31°,结合图形,计算即可.解:由旋转的性质可知,∠AOD=31°,∠BOC=31°,∴∠DOB=∠AOC−∠AOD−∠BOC=38°,所以答案是:38°.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旋转变换的性质,掌握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是解题的关键.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P(−3,2)关于原点的对称点Q的坐标为______.答案:(3,−2)分析: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x,−y),即可直接作答.根据中心对称性质可知:点P (−3,2)关于原点的对称点Q 的坐标为(3,−2),故答案为(3,−2).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关于原点对称点的坐标,属于基础问题,熟记知识点是解题关键.13、点O 是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称中心,AD >AB ,E 、F 分别是AB 边上的点,且EF =12AB ;G 、H 分别是BC 边上的点,且GH =13BC ;若S 1,S 2分别表示∆EOF 和∆GOH 的面积,则S 1,S 2之间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答案:2S 1=3S 2分析:过点O 分别作OM ⊥BC ,垂足为M ,作ON ⊥AB ,垂足为N ,根据点O 是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称中心以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得AB•ON=BC•OM ,再根据S 1=12EF•ON ,S 2=12GH•OM ,EF =12AB ,GH =13BC ,则可得到答案.过点O 分别作OM ⊥BC ,垂足为M ,作ON ⊥AB ,垂足为N ,∵点O 是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称中心,∴S 平行四边形ABCD =AB •2ON , S 平行四边形ABCD =BC•2OM ,∴AB•ON=BC•OM ,∵S 1=12EF•ON ,S 2=12GH•OM ,EF =12AB ,GH =13BC ,∴S 1=14AB•ON ,S 2=16BC•OM , ∴2S 1=3S 2,故答案为2S 1=3S 2.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中心对称的性质,正确添加辅助线、准确表示出图形面积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2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ABCO绕原点O逆时针旋转75°,再沿y轴方向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则点B″的坐标为___________.答案:(−√2,√6+1)##(−√2,1+√6)分析:连接OB,OB′由题意可得∠BOB′=75°,可得出∠COB′=30°,可求出B′的坐标,即可得出点B″的坐标.解:如图:连接OB,OB′,作B′M⊥y轴∵ABCO是正方形,OA=2∴∠COB=45°,OB=2√2∵绕原点O逆时针旋转75°∴∠BOB′=75°∴∠COB′=30°∵OB′=OB=2√2∴MB′=√2,MO=√6∴B′(−√2,√6)∵沿y轴方向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B″(−√2,√6+1)所以答案是:(−√2,√6+1)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熟练掌握网格结构,准确确定出对应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P是正△ABC内的一点,若将△PAB绕点A逆时针旋转到△P1AC,则∠PAP1等于________度.答案:60分析:利用旋转的性质即可得出答案.解:∵△ABC是正三角形,∴∠CAB=60°,由旋转的性质可知,∠PAP1=∠CAB=60°.所以答案是:60.小提示:本题考查正三角形的性质和旋转的性质,由旋转的性质得出∠PAP1=∠CAB是解题的关键.解答题16、如图1,二次函数y=a(x+3)(x﹣4)的图象交坐标轴于点A,B(0,﹣2),点P为x轴上一动点.(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过点P作PQ⊥x轴,分别交线段AB、抛物线于点Q,C,连接AC.若OP=1,求△ACQ的面积;(3)如图2,连接PB,将线段PB绕点P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PD.当点D在抛物线上时,求点D的坐标.答案:(1)y=16x2−16x−2;(2)SΔACQ=34;(3)D(3,−1)或D(−8,10)分析:(1)将B(0,−2)代入y=a(x+3)(x−4),即可求解;(2)先求直线AB的解析式为y=12x−2,则Q(1,−32),C(1,−2),可求SΔACQ=SΔACP−SΔAPQ=34;(3)设P(t,0),过点D作x轴垂线交于点N,可证明ΔPND≅ΔBOP(AAS),则D(t+2,−t),将D点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t=16(t+2+3)(t+2−4),求得D(3,−1)或D(−8,10).解:(1)将B(0,−2)代入y=a(x+3)(x−4),∴a=16,∴y=16(x+3)(x−4)=16x2−16x−2;(2)令y=0,则16(x+3)(x−4)=0,∴x=−3或x=4,∴A(4,0),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b=−24k+b=0,∴{k=1 2b=−2,∴y=12x−2,∵OP=1,∴P(1,0),∵PQ⊥x轴,∴Q(1,−32),C(1,−2),∴AP=3,∴SΔACQ=SΔACP−SΔAPQ=12×3×2−12×3×32=34;(3)设P(t,0),如图2,过点D作x轴垂线交于点N,∵∠BPD=90°,∴∠OPB+∠NPD=90°,∠OPB+∠OBP=90°,∴∠NPD=∠OBP,∵BP=PD,∴ΔPND≅ΔBOP(AAS),∴OP=ND,BO=PN,∴D(t+2,−t),∴−t=16(t+2+3)(t+2−4),解得t=1或t=−10,∴D(3,−1)或D(−8,10).小提示:本题是二次函数综合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解析式,三角形面积,全等三角形判定和性质,旋转的性质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分类讨论,数形结合.17、如图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P在边AD上(P不与A,D重合),连接PB,PC.将线段PB绕点P顺时针旋转90°得到PE,将线段PC绕点P逆时针旋转90°得到PF.连接EF,EA,FD.(1)求证:PD2;①ΔPDF的面积S=12②EA=FD;(2)如图2,EA.FD的延长线交于点M,取EF的中点N,连接MN,求MN的取值范围.答案:(1)①见详解;②见详解;(2)4≤MN<2√5分析:(1)①过点F作FG⊥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G,证明△PFG≌△CPD,即可得到结论;②过点E作EH⊥DA交DA的延长线于点H,证明△PEH≌△BPA,结合△PFG≌△CPD,可得GD=EH,同理:FG=AH,从而得△AHE≌△FGD,进而即可得到结论;(2)过点F作FG⊥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G,过点E作EH⊥DA交DA的延长线于点H,可得∠AMD=90°,EF,HG= 2AD=8,EH+FG=AD=4,然后求出当点P与点D重合时,EF最大值=4√5,当点P与AD的中点重合MN=12时,EF最小值= HG=8,进而即可得到答案.(1)①证明:过点F作FG⊥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G,∵∠FPG+∠PFG=90°,∠FPG+∠CPD=90°,∴∠FPG=∠CPD,又∵∠PGF=∠CDP=90°,PC=PF,∴△PFG≌△CPD(AAS),∴FG=PD,∴ΔPDF的面积S=12PD⋅FG=12PD2;②过点E作EH⊥DA交DA的延长线于点H,∵∠EPH+∠PEH=90°,∠EPH +∠BPA=90°,∴∠PEH =∠BPA,又∵∠PHE=∠BAP=90°,PB=PE,∴△PEH≌△BPA(AAS),∴EH=PA,由①得:FG=PD,∴EH+FG=PA+PD=AD=CD,由①得:△PFG≌△CPD,∴PG=CD,∴PD+GD= CD= EH+FG,∴FG+GD= EH+FG,∴GD=EH,同理:FG=AH,又∵∠AHE=∠FGD,∴△AHE≌△FGD,∴EA=FD;(2)过点F作FG⊥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G,过点E作EH⊥DA交DA的延长线于点H,由(1)得:△AHE≌△FGD,∴∠HAE=∠GFD,∵∠GFD+∠GDF=90°,∴∠HAE+∠GDF=90°,∵∠HAE=∠MAD,∠GDF=∠MDA,∴∠MAD+∠MDA=90°,∴∠AMD=90°,∵点N是EF的中点,∴MN=1EF,2∵EH=DG=AP,AH=FG=PD,∴HG=AH+DG+AD=PD+AP+AD=2AD=8,EH+FG=AP+PD=AD=4,当点P与点D重合时,FG=0,EH=4,HG=8,此时EF最大值=√42+82=4√5,当点P与AD的中点重合时,FG=2,EH=2,HG=8,此时EF最小值= HG=8,∴MN的取值范围是:4≤MN<2√5.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旋转的性质,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8、如图,△AOB中,OA=OB=6,将△AOB绕点O逆时针旋转得到△COD.OC与AB交于点G,CD分别交OB、AB 于点E、F.(1)∠A与∠D的数量关系是:∠A______∠D;(2)求证:△AOG≌△DOE;(3)当A,O,D三点共线时,恰好OB⊥CD,求此时CD的长.答案:(1)=(2)证明见解析(3)6√3,详见解析分析:(1)根据旋转性质及等腰三角形性质即可得答案;(2)由旋转性质知∠AOB=∠DOC,可证得∠AOG=∠DOE,结合OA=OB及(1)中结论,得证;(3)分两种情况讨论,设∠A=x°,先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出x的值,再借助勾股定理求出CD的长度即可.(1)解:由旋转知,∠A=∠C,∠B=∠D,∵OA=OB,∴OC=OD,∠A=∠B=∠C=∠D∴∠A=∠D,所以答案是:=.(2)证明:由旋转知,OA=OC,OB=OD,∠AOB=∠COD,∴∠AOB-∠BOC=∠COD-∠BOC,即∠AOG=∠DOE,∵OA=OB,∴OA=OB=OC=OD,又∵∠A=∠D,∴△AOG≌△DOE.(3)解: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如图所示,设∠A=∠B=∠C=∠D=x°,则∠DOB=2x°,∵OB⊥CD,∴∠OED=90°,∴x+2x=90°,解得:x=30,即∠D=30°,在Rt△ODE中,OE=3,由勾股定理得:DE=√62−32=3√3,∵OC=OD,OE⊥CD,∴CD=2DE=6√3.②当D与A重合时,如图所示,同理,得:CD=6√3.综上所述,当A,O,D三点共线时,OB⊥CD,此时CD的长为6√3.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等知识点,解题关键是利用旋转性质得到边、角的关系.。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全章教案)

第二十三章旋转本章的内容包括:图形的旋转的概念与性质,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及性质,简单的图案设计.教材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平面图形的旋转,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能够按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欣赏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具体实例认识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它们的基本性质;探索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会用轴对称、平移、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本章内容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图形的旋转的性质,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及性质.【本章重点】平面图形的旋转变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本章难点】旋转作图、中心对称、旋转等图形变换的灵活运用.【本章思想方法】1.体会对比数学思想.如:本章中要运用对比法学习图形的旋转,将变化前后的图形互相对比,可以发现旋转前后的图形只存在位置上的不同,从而,由旋转的定义及特征,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升设计图案能力.2.体会和掌握转化思想.如:在利用旋转的性质进行计算和证明时,利用转化法把求线段的相等转化为关于旋转的性质的问题.3.掌握数形结合思想.如:在解旋转知识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等知识的综合题时,利用几何图形将“数”与“形”结合起来,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23.1图形的旋转1课时23.2中心对称3课时23.3课题学习图案设计1课时23.1图形的旋转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旋转及其旋转中心、旋转角、对应点的概念及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探索它的基本性质.3.了解图形旋转的特征,并能根据这些特征绘制旋转后的几何图形.【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面图形的旋转,通过提问、小组交流等方式探讨旋转的基本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面图形的旋转,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问题的习惯,使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旋转及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教学难点】旋转的基本性质.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59~P62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观察教材P59“思考”,回答问题.(1)教材上面的情景中的转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解:指针、风车叶片分别绕中间点旋转.(2)钟表的指针、秋千在转动过程中,其形状、大小、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呢?解: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发生变化.(3)从3时到5时,时针转动了__60__°.(4)风车每片叶轮转到与下一片原来的位置重合时,风车旋转了__60__°。
第二十三章旋转小结与复习课件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课 堂 小 结
旋转及其性质
平移及其性质
轴对称及其性质
本章知识结构图 中心对称图形
中心对称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图案设计
【解析】作∠CAC1=90°,且AC= AC1,得到C的对应点C1,由同样的 方法得到其余各点的对应点.
A
C
解:如图所示:
典 考点三 中心对称 例 例5 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精 析
D)
A
B
C
D
方
法
总
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的主要区别在于一个是绕一点
结 旋转,另一个是沿一条直线对折.这是易错点,也是辨别它们不
第二十三章 旋 转
小结与复习
要 一、旋转的特征
点 1.旋转过程中,图形上 每一点都绕旋转中心 按 同一旋转方向
梳 旋转
同样大小的角度
.
理 2.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 旋转角 ,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都
相等
.
3.旋转前后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 相等 ,图形的大小、形
状
不变 .
要 二、中心对称
练(1)补充完成图形;
A
(2)若EF∥CD,求证:∠BDC=90°.
(2)解:由旋转的性质得 DC=FC,∠DCF=90°
E
∴∠DCE+∠ECF=90°
F
∵∠ACB=90° ∴∠DCE+∠BCD=90°
D
∴∠ECF=∠BCD
∵EF∥DC ∴∠EFC+∠DCF=180°
60°
∴∠EFC=90°∴△BDC≌△EFC(SAS) ∴∠BDC=∠EFC=90°
平分 .
理
3.中心对称图形 把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与原来的图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二十三章 旋转 图形的旋转 第1课时 旋转的概念与性质

随堂训练 基础巩固
1.下列图案中能由一个图形通过旋转而构成的是_①__②___.(填序号)
2.(2020·大连)如图,△ABC中,∠ACB=90°,∠ABC=40°. 将△ABC绕点B逆时针旋转得到△A′BC′,使点C的对应点C′恰好落 在边AB上,则∠CAA′的度数是( D )
A.50° B.70° C.110° D.120°
点A、B、P的对应点分别为 C、B、P′ .
旋转中心就是在旋转过程中始终保持固定不变的那个点, 它可以在图形的外部或内部,还可以在图形上,即它可以是平 面内的任意一点.
旋转角: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
练习
①时钟的时针在不停地旋转,从上午6时到上午9时,时针 旋转的角度是多少?从上午9时到上午10时呢?
解:从上午6时到上午9时,时针旋转的角度为90°,从上 午9时到上午10时,时针旋转的角度是30°.
②如图,杠杆绕支点转动撬起重物,杠杆的旋转中心是 点 O ,旋转角是 ∠AOA′,点A的对应点是点 A′ .
知识点2 旋转的性质
在硬纸板上先挖一个三角形洞,再在三角形
洞外挖一个小洞O(作为旋转中心),把挖好洞 的硬纸板放在白纸上,在白纸上描出挖掉的三角
R·九年级上册
第二十三章 旋转
23.1 图形的旋转
第1课时 旋转的概念与性质
新课导入 导入课题
欣赏日常生活中一些物体的运动现象,观察运动的过程。
学习目标
(1)了解生活中广泛存在的旋转现象,知道旋转是继平移、 对称之后的又一种基本变换. (2)能结合图形指出什么是旋转中心、旋转角和对应点. (3)体会旋转的形成过程,并探究旋转的性质.
3.(教材P60例题变式)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F按 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ABE,已知AF=4,AB=7.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3章季第二十三章《旋转》教材分析(人教版)

第二十三章《旋转》教材分析一、本章知识的地位与作用“图形与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平移、轴对称一样,旋转也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是现实世界运动变化的最简洁形式之一,同时旋转变换较之前两种变换理解难度稍大,需要的直观想象和抽象能力更强,所以在教学中应更注重这方面循序渐进的培养。
旋转是工具性的知识,旋转变换在平面几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学习基本图形的旋转的过程中,既是为发现旋转的基本性质做准备,也是为后期旋转的应用做铺垫,所以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忌以大量的练习代替对概念的探究与分析。
旋转本章的教学还可以作为初中全等变换教学的一个总结,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归纳之前学习的平移、轴对称变换的基本性质来总结几何要素,从而明确研究旋转变换的研究对象。
还可以引申探究三种变换的内部关系以帮助学生对这三种变换有一个统领性的,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在旋转的学习中,也是为后续圆的学习进行铺垫。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对于平移变化,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可以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对于轴对称变换,课标和考试说明中只要求了横平竖直的对称轴,对关于任意直线的对称只是作为拓展内容;而对于旋转,除了中心对称为课标要求,30°,45°,60°,90°的旋转可转化为几何问题来解决,对于任意角度的旋转往往涉及高中知识太多,在初中解析几何中往往以圆为载体出现。
二、主要内容三、课程学习目标(一) 课标要求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面图形关于旋转中心的旋转,探索它的基本性质:一个图形和它经过旋转所得到的图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两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相等.2.了解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它的基本性质: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3.探索线段、平行四边形、正多边形、圆的中心对称性质.4.认识并欣赏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形.(二) 2019年中考说明要求基本要求:认识平面图形关于旋转中心的旋转;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了解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理解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知道已知顶点坐标的多边形,经过中心对称(对称中心)为原点后的对应顶点坐标之间的关系,略高要求:能画出简单平面图形关于给定旋转中心的旋转图形;探索线段、平行四边形、正多边形、圆的中心对称性质;能利用旋转的性质解决有关简单问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能写出已知顶点坐标的多边形,经过中心对称(对称中心为原点后)的图形的顶点坐标.较高要求:运用旋转的有关内容解决有关问题.运用坐标与图形运动的有关内容解决有关问题.(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①了解图形的旋转,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角彼此相等(等于旋转角) 的性质;②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能依据旋转前后的图形,指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及旋转前后的对应点;③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利用旋转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④通过具体实例认识中心对称,掌握作与已知图形中心对称的图形的方法,并能指出图形的对称中心;⑤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能识别中心对称图形.了解线段、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了解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⑥了解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2.略高要求①探索它们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②探索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线段被对称中心平分的性质;③能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3.较高要求①能运用旋转的知识进行图案设计;②能综合运用平移、对称、旋转等变换解决相对复杂的问题.四、课时安排本章教学时间约需8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 :23.1 图形的旋转2课时23.2 中心对称2课时23.3 课题学习图案设计1课时(补充) 旋转的应用2课时数学活动、小结1课时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2.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3.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坐标之间的关系.难点: 1.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的归纳与运用.2.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的归纳与运用.六、具体教学建议1.注重与学生已学的图形变换(平移、轴对称)的联系,类比学习(可以类比定义的要素,探究性质等),所以在本章学习中不妨花费一些时间来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第23章《旋转》教材分析 (文字稿)

第二十三章 《旋转》教材分析一、本章知识的地位与作用“图形与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平移、轴对称一样,旋转也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是现实世界运动变化的最简洁形式之一.旋转是工具性的知识. 学习旋转的基本性质, 欣赏并体验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不仅是初中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 也是密切数学与现实之间联系的重要桥梁之一.旋转变换在平面几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特别是在解(证)有关等腰三角形(主要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以及正方形等问题时, 更是经常用到的思维方法. 此前, 学生已学习了平移、轴对称两种图形变换, 对图形变换已具有一定的认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 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会更完整, 同时, 也能对平移、轴对称有更深的认识. 进一步建立的几何变换的意识可帮助我们用运动的观点认识图形,从而使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加简明、清晰.二、主要内容三、课程学习目标(一)课标要求1.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面图形关于旋转中心的旋转, 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一个图形和它经过旋转所得到的图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两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相等.2. 能够按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欣赏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它们的基本性质: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了解线段、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认识并欣赏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形.4. 探索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会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旋转及其性质 中心对称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图案设计中心对称图形旋转的基本知识特殊的旋转 --中心对称 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综合运用平移及其性质 轴对称及其性(二)实际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①了解图形的旋转,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角彼此相等(等于旋转角)的性质;——什么是旋转?旋转的三要素是什么?旋转前、后图形之间对应元素具有哪些性质?②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 能依据旋转前后的图形,指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及旋转前后的对应点;——怎样确定旋转中心与旋转角?③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利用旋转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④通过具体实例认识中心对称,掌握作与已知图形中心对称的图形的方法,并能指出图形的对称中心;⑤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能识别中心对称图形.了解线段、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了解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旋转与中心对称之间具有怎样的联系?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⑥了解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2.略高要求:①探索它们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②探索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线段被对称中心平分的性质;③能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3.较高要求:①能运用旋转的知识进行图案设计;②能综合运用平移、对称、旋转等变换解决相对复杂的问题.(三)2015中考说明中对旋转的要求基本要求:认识平面图形关于旋转中心的旋转;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了解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理解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略高要求:能画出平面图形关于给定旋转中心的旋转图形;探索线段、平行四边形、正多边形、圆的中心对称性质;能利用旋转的性质解决有关简单问题.较高要求:运用旋转的有关内容解决有关问题.四、课时安排本章教学时间约需9课时, 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23.1图形的旋转2课时23.2中心对称2课时23.3课题学习图案设计1课时(补充)旋转的应用(计算与证明) 2- 3课时数学活动、小结1课时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2. 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3. 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 它们坐标之间的关系.难点:1. 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的归纳与运用.2. 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的归纳与运用.六、教学建议:1、注重与学生已学的图形变换的经验联系,类比学习.在本章学习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平移、轴对称,对图形变换已经有所认识,一般地,学习一种图形变换大致包括以下内容⑴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变换; ⑵探索图形变换的性质;⑶作出一个图形变换后的图形⑷利用图形的变换进行图案设计;⑸用坐标表示图形变换.本章“旋转”的学习也是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的. 关于⑸,本章正文中只涉及一些特殊旋转用坐标表示的问题,如以原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的坐标表示,在数学活动和习题中则涉及用坐标表示以原点为旋转中心,旋转角为直角的旋转.2、注意揭示旋转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广泛应用旋转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 为此, 在教学中应列举大量实例来使学生认识和感受它们, 增强学生对旋转的理解. 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解决实际问题既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加强了图形变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3、注意培养动手操作的意识教材在探索旋转的性质、中心对称的性质以及如何设计图案最美观等问题时, 安排了转动硬纸板、转动三角板、转动模板等应用动手操作来探索结论的内容. 动手操作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应给学生操作的时间和体验,加强学生主动进行动手操作的意识.4、注意安排对重要结论的探究教材在发现旋转的性质、中心对称的性质、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如何设计图案最美观、从坐标的角度揭示中心对称与轴对称的关系等问题中,教科书注意安排画图、分析、归纳等探究活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开放式探究,重视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比较、归纳、说理等综合能力,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5、注意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⑴平移、旋转、轴对称学习旋转变换与学习平移、轴对称的过程基本一致, 主要都是研究变换过程中的不变量, 是研究几何问题、发现几何结论的有效工具. 平移、轴对称、旋转都是全等变换, 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由于变换方式的不同, 故变换前后具有各自的性质.⑵旋转与中心对称中心对称是一种特殊的旋转(旋转180°), 满足旋转的性质, 由旋转的性质可以得到中心对称性质⑶中心对称与轴对称教材中P74的数学活动1还从坐标的角度揭示了中心对称与轴对称的关系. 作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B,作点B关于y轴的对称点C,则点A与点C关于原点对称. 由此可知,将一点作上述两次轴对称变换相当于作出这个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⑷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6、注意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几何画板的旋转功能, 可以方便地作出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某个角度后的图形.利用几何画板的度量功能, 可以发现旋转变换中的不变量;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 进行图案设计时, 利用计算机, 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改变旋转中心、旋转角会出现不同的效果. 同时利用计算机, 可以直观地看到图形运动变换的过程,对图形性质的探究和发现会很有帮助.7、培养学生良好的作图习惯,加强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几何作图是本章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作图可以加深学生对旋转的认识和理解. 旋转的过程中, 实际上其运动轨迹均为圆, 利用圆规构造旋转变换的图形是学生应该掌握并熟练应用的.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利用尺规和其它工具规范作图, 培养学生良好的作图习惯.本章主要作图有:OA'①按要求作旋转后的图形;②已知旋转前后的图形,确定旋转中心、旋转角;③作一个图形关于一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④已知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或已知某一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确定对称中心;⑤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作一个图形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形.上述五种作图是本章的基本技能. 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完成.8、从三个层面理解借助旋转移动图形:①从旋转的角度认识静态图形,发现图形关系,实际不需要移图;②图形按指令语言(题干)要求移动,解决在图形移动过程中形成的问题;③根据题目需要和图形特征有目的的旋转图形的某一部分,形成新的图形关系,从而将分散的条件集中,使知识与知识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系,产生新的信息,有利于解决问题。
九年级上册数学第23章《旋转》知识点梳理完整版

【学习目标】九年级数学上册第 23 章《旋转》知识点梳理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2、通过具体实例认识中心对称,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线段被对称中心平分的性质,了解平行四边形、圆是中心对称图形;3、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欣赏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4、探索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灵活运用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旋转1.旋转的概念: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 O 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 O 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如∠AO A′),如果图形上的点 A 经过旋转变为点A′,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要点诠释:旋转的三个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2.旋转的性质: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OA= OA′);(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ABC≌△A'B'C').要点诠释:图形绕某一点旋转,既可以按顺时针旋转也可以按逆时针旋转.3.旋转的作图: 在画旋转图形时,首先确定旋转中心,其次确定图形的关键点,再将这些关键沿指定的方向旋转指定的角度,然后连接对应的部分,形成相应的图形.要点诠释:作图的步骤:(1)连接图形中的每一个关键点与旋转中心;(2)把连线按要求(顺时针或逆时针)绕旋转中心旋转一定的角度(旋转角);(3)在角的一边上截取关键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得到各点的对应点;(4)连接所得到的各对应点.要点二、特殊的旋转—中心对称1.中心对称: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要点诠释:(1)有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即形状大小都相同;(2)位置必须满足一个条件:将其中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 (全等图形不一定是中心对称的,而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是全等的) .2.中心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要点诠释:(1)中心对称图形指的是一个图形;(2)线段,平行四边形,圆等等都是中心对称图形.要点三、平移、轴对称、旋转类型一、旋转1.数学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观察如图所示的图形,问:它绕着圆心 O 旋转多少度后和它自身重合?甲同学说:45°;乙同学说:60°;丙同学说:90°;丁同学说:135°. 以上四位同学的回答中,错误的是().A.甲 B. 乙 C. 丙 D. 丁【答案】B.【解析】因为圆被平分为 8 部分,所以旋转45°,90°,135°均能与原图形重合.【总结升华】同一图形的旋转角可以是多个.举一反三:【变式】以图 1 的边缘所在直线为轴将该图案向右翻折180°后,再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所得到图形是().【答案】A.类型二、中心对称2.如图,△A′B′C′是△ABC旋转后得到的图形,请确定旋转中心、旋转角.【答案与解析】∵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即OA=OA′∴O点在AA′的垂直平分线上同理 O 点也在BB′的垂直平分线上∴两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O 就是旋转中心,∠AOA′的度数就是旋转角.【总结升华】中心对称的对应点到对称中心的距离相等,所以对称中心在对应点的垂直平分线上.举一反三:【变式】下列图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答案】A.类型三、平移、轴对称、旋转3.(2015•裕华区模拟)如图,点 O 是等边△ABC内一点,∠AOB=110°,∠BOC=a.将△BOC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ADC,连接 OD.(1)求证:△COD是等边三角形;(2)当a=150°时,试判断△AOD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探究:当 a 为多少度时,△AOD是等腰三角形?【思路点拨】(1)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出 OC=OD,结合题意即可证得结论;(2)结合(1)的结论可作出判断;(3)找到变化中的不变量,然后利用旋转及全等的性质即可做出解答.【答案与解析】(1)证明:∵将△BOC绕点 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ADC,∴CO=CD,∠OCD=60°,∴△COD是等边三角形.(2)解:当α=150°时,△AOD是直角三角形.理由是:∵将△BOC绕点 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ADC,∴△BOC≌△ADC,∴∠ADC=∠BOC=150°,又∵△COD是等边三角形,∴∠ODC=60°,∴∠ADO=∠ADC﹣∠ODC=90°,∵∠α=150°∠AOB=110°,∠COD=60°,∴∠AOD=360°﹣∠α﹣∠AOB﹣∠COD=360°﹣150°﹣110°﹣60°=40°,∴△AOD 不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AOD是直角三角形.(3)解:①要使AO=AD,需∠AOD=∠ADO,∵∠AOD=360°﹣110°﹣60°﹣α=190°﹣α,∠ADO=α﹣60°,∴190°﹣α=α﹣60°,∴α=125°;②要使 OA=OD,需∠OAD=∠ADO.∵∠OAD=180°﹣(∠AOD+∠ADO)=180°﹣(190°﹣α+α﹣60°)=50°,∴α﹣60°=50°,∴α=110°;③要使 OD=AD,需∠OAD=∠AOD.∵∠OAD=360°﹣110°﹣60°﹣α=190°﹣α,∠AOD==120°﹣,∴190°﹣α=120°﹣,解得α=140°.综上所述:当α的度数为125°或110°或140°时,△AOD是等腰三角形.【总结升华】本题以“空间与图形”中的核心知识(如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证明等)为载体,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试题中几何演绎推理的难度适宜,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方法(如运动变化、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方程思想等),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推理、探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举一反三:【变式】已知 D 是等边△ABC外一点,∠BDC=120º.求证:AD=BD+DC.【答案】∵△ABC为等边三角形,∴AB=AC,∠BAC=60°.将△ABD绕点A 逆时针旋转60°,得到△EAC,∴△DAB≌△EAC,即∠ABD=∠ACE,∵四边形 ABCD 中,∠BDC=120º,∠BAC=60°,∴∠DBA+∠DCA=180°,即∠ACE+∠DCA=180°,点 D,C,E 三点共线.∴BD+DC=CE+DC=DE.又∵∠DAE=60°.∴△ADE是等边三角形,即DE=AD.∴BD+DC=AD.4.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ABC=30°,∠ADC=60°,AD=CD. 求证:BD2=AB2+BC2.【思路点拨】利用 AD=CD 可以将△BCD绕点D 逆时针旋转60°,从而把条件集中到一个三角形中.【答案与解析】证明: ∵AD=CD,∠ADC=60°,∴△BCD 绕点 D 逆时针旋转 60°,得到△EAD, ∴∠BDE=∠CDA=60°,△BCD≌△EAD. ∴BC=AE, BD=DE ,∠DAE=∠DCB, ∴△BDE 为等边三角形. ∴BE=BD.∵在四边形 ABCD 中,∠ABC=30°,∠ADC=60°, ∴∠DCB+∠DAB=270°,即∠DAE+∠DAB=270°. ∴∠BAE=90°. ∵在 Rt△BAE 中, ,∴.【总结升华】由求证可知应该建立一个直角三角形,再由已知知道有 30°,60°的角,有等线段,可以构想通过旋转构建直角三角形.5 、正方形 ABCD 和正方形 AEFG 有一个公共点 A ,点 G 、E 分别在线段 AD 、AB 上(1) 如图连结 DF 、BF ,试问:当正方形 AEFG 绕点 A 旋转时,DF 、BF 的长度是否始终相等?若相等请证明;若不相等请举出反例.(2) 若将正方形 AEFG 绕点 A 顺时针方向旋转,连结 DG ,在旋转过程中,能否找到一条线段的长度与线段 DG的长度相等,并画图加以说明. 【答案与解析】(1) 如图, DF 、BF 的长度不是始终相等,当点 F 旋转到 AB 边上时,DF>AD>BF.(2)线段BE=DG如图: ∵正方形 ABCD 和正方形 AEFG∴AD=AB,AG=AE, ∠1+∠2=∠2+∠3 ∴∠DAG=∠BAE ∴△ADG≌△ABE ∴ DG=BE【总结升华】利用旋转图形的不变性确定全等三角形. 举一反三:【变式】(2015•沈阳)如图,正方形 ABCD 绕点 B 逆时针旋转 30°后得到正方形 BEFG ,EF 与 AD 相交于点 H ,延长DA 交 GF 于点 K .若正方形 ABCD 边长为,求 AK 的长?【答案与解析】 解:连接 BH ,如图所示:∵四边形 ABCD 和四边形 BEFG 是正方形, ∴∠BAH=∠ABC=∠BEH=∠F=90°, 由旋转的性质得:AB=EB ,∠CBE=30°, ∴∠ABE=60°,在 Rt△ABH 和 Rt△EBH 中,,∴Rt△ABH≌△Rt△EBH(HL ), ∴∠ABH=∠EBH=∠ABE=30°,AH=EH , ∴AH= ×=1,∴EH=1, ∴FH=﹣1,在 Rt△FKH 中,∠FKH=30°, ∴KH=2FH=2(﹣1),∴AK=KH﹣AH=2( ﹣1)﹣1=2 ﹣3; 故答案为: 2 3 .6. 如图,已知△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0,E 、F 是 BC 边上点且∠EAF=45°.求证: .3【思路点拨】通过求证可以猜测要证得直角三角形,所以可以考虑旋转.【答案与解析】∵ △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BAC=90°∴ AB=AC,将△CAF 绕点 A 顺时针旋转90°,如图,得到∴∴ ,,,,∴ ,连结,则在,中,∴ ①,又∵ ,∵ .又∵∴ 在与,中,.∴ ②,∴ 由①②得:. 【总结升华】旋转性质: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23章《旋转》

中心对称 有一个对称中心——点 图形绕中心旋转 180° 旋转后与另一个图形重合
轴对称 有一条对称轴——直线 图形沿轴折叠 折叠后与另一个图形重合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教材新知精讲
例1 下列图形中哪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 ( )
综合知识拓展
拓展点一 拓展点二 拓展点三
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四边形ABDC是菱形,从而 再根据菱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得到旋转中心有B点、C点、BC的中 点;
(2)根据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即可判断.
解:(1)∵等边三角形ABC和等边三角形DBC有公共的底边BC, ∴AB=AC=CD=BD,∴四边形ABDC是菱形. ∴要旋转△DBC,使△DBC与△ABC重合,旋转中心有三点,分别
教材新知精讲
名师解读:可以这样理解和识别旋转的相关概念: (1)旋转中心:旋转中心可以是平面内的任意一点. 注意:旋转中心是点,而不是直线,如生活中的开门、关门,虽然门 转动了,但它是绕轴旋转一定的角度,所以它不属于我们要研究的 绕定点旋转. (2)旋转角:因为经过旋转,图形上的每一个点都绕旋转中心沿相 同方向转动了相同的角度,所以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 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 (3)旋转方向:旋转方向通常是指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 这三个方面构成的旋转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
知识点二中心对称的性质 中心对称的性质:(1)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 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2)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 形.
名师解读:由于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所以对应线段 相等、对应角相等.对称中心是对应点连线的中点.
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十三章 旋转 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2024年秋)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单元测试卷(人教版2024年秋)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中国航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人类和平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下列是有关中国航天的图标,其文字上方的图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1)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一定点旋转后和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一点成中心对称,那么其对应点之间的距离相等;(3)如果一个旋转对称图形有一个旋转角为120°,那么它不是中心对称图形;(4)如果一个旋转对称图形有一个旋转角为180°,那么它是中心对称图形.A.0个B.1个C.2个D.3个3.(2024重庆期末)如图,在△ABC中,∠BAC=135°,将△ABC绕点C逆时针旋转得到△DEC,点A,B的对应点分别为D,E,连接AD.当点A,D,E在同一条直线上时,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ABC≌△DEC B.∠ADC=45°C.AD=2AC D.AE=AB+CD(第3题)(第4题)(第5题)(第7题) 4.如图,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55°得到△ADE,若∠E=75°且AD⊥BC于点F,则∠BAC的度数为()A.65°B.70°C.75°D.80°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若将△ABC以某点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90°得到△DEF,其中点C的对应点是F,点A的对应点是D,点B的对应点是E,则旋转中心的坐标是()A.(0,0)B.(1,0)C.(1,-1)D.(2.5,0.5)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a,a-b+2),B(b,a+2)关于原点对称,则a,b的值是()A.a=-1,b=2B.a=1,b=2C.a=-1,b=-2D.a=1,b=-27.如图,以正六边形ABCDEF的顶点C为旋转中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使得新正六边形A′B′CD′E′F′的顶点E′落在直线BC上,则正六边形ABCDEF至少旋转的度数为()A.60°B.90°C.100°D.30°8.如图,点A-1,52,将O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OA′,则点A′的坐标为()A.-1,-52 B.1,52 C.52,1 D.1,-52(第8题)(第9题)(第10题)(第11题)9.如图,已知在正方形ABCD内有一点P,连接AP,DP,BP,将△APD顺时针旋转90°得到△AEB,连接DE,点P恰好在线段DE上,AP=2,BP=10,则DP的长度为()A.2 B.6C.22 D.10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的顶点O在原点上,OA边在x 轴的正半轴上,AB⊥x轴,AB=CB=2,OA=OC,∠AOC=60°.将四边形OABC绕点O逆时针旋转,每次旋转90°,则第2025次旋转结束时,点C 的坐标为()A.(3,3)B.(3,-3)C.(-3,1)D.(1,-3)二、填空题(本题有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镇江是一座底蕴深厚、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古城,如图是镇江的一个古建筑的装饰物(里面是一个个小等边三角形),该图形绕旋转中心(点O)至少旋转________度后可以和自身完全重合.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将点A(1,2)绕着旋转中心旋转180°,得到点B(-3,2),则旋转中心的坐标为__________.13.如图,D是△ABC的边BC的中点,连接AD并延长到点E,使DE=AD,连接BE.(1)△ADC和________成中心对称;(2)已知△ADC的面积为4,则△ABE的面积是________.(第13题)(第14题)(第15题)(第16题)14.(2023郴州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行四边形OABC的顶点A的坐标为(6,0),顶点C的坐标为(2,2),若直线y=mx+2平分平行四边形OABC的面积,则m的值为________.15.(2024杭州期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OAB的顶点A(-2,4)在抛物线y=ax2上,直角顶点B在x轴上.将Rt△OA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OCD,边CD与该抛物线交于点P,则CP的长为________.16.如图,在Rt△ACB中,∠ACB=90°,∠ABC=25°.O为AB的中点,将OA 绕着点O逆时针旋转θ(0°<θ<180°)至OP.(1)当θ=30°时,∠CBP=________;(2)当△BCP恰为等腰三角形时,θ的度数为____________.三、解答题(本题有7小题,共66分,各小题都必须写出解答过程)17.(8分)(2023丰台模拟)如图,在Rt△ABC中,∠ACB=90°,AC=3,BC=4,将△ABC绕点C逆时针旋转得到△DEC,使点A的对应点D落在BC边上,点B的对应点为E,求线段BD,DE的长.18.(8分)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二象限内的点P(x2+2x,3)与另一点Q(x+2,y)关于原点对称,试求x+2y的值.19.(8分)如图,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EDC.若点A,D,E在同一条直线上,∠ACB=20°,求∠ADC的度数.20.(10分)如图,在Rt△ABC中,∠C=90°.(1)将△ABC绕点B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A′BC′;(2)连接AA′,若AC-BC=1,AA′=10,求BC边的长.21.(10分)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图①、图②、图③均为顶点在格点上的三角形(每个小方格的顶点叫格点).(1)在图中,图①经过________变换可以得到图②(填“平移”“旋转”或“轴对称”);(2)在图中画出图①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图形;(3)在图中,图③与图②关于某点中心对称,则其对称中心是点________(填“A”“B”或“C”).22.(10分)(2023北京)在△ABC中,∠B=∠C=α(0°<α<45°),AM⊥BC于点M,D是线段MC上的动点(不与点M,C重合),将线段DM绕点D顺时针旋转2α得到线段DE.(1)如图①,当点E在线段AC上时,求证:D是MC的中点;(2)如图②,若在线段BM上存在点F(不与点B,M重合)满足DF=DC,连接AF,AE,EF,请写出∠AEF的大小,并证明.23.(12分)某数学兴趣小组在一次综合与实践活动中探究这样一个问题:将足够大的直角三角尺PEF(∠EPF=90°,∠F=30°)的顶点P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AC的中点O处,S△ABC=4.(1)尝试探究如图①,三角尺PEF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ABC的边AB,BC交于点M,N,当PE⊥AB时,①PM________PN(填“>”“<”或“=”);②三角尺PEF与△AB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2)操作发现如图②,将三角尺PEF绕点O旋转,在旋转过程中,三角尺PEF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ABC的边AB,BC交于点M,N(点M不与点A,B重合),PM 与PN相等吗?请说明理由.(3)类比应用在(2)的条件下,三角尺PEF与△ABC重叠部分的面积变化吗?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重叠部分的面积.答案一、1.C 2.B 3.D 4.B 5.C 6.A 7.B 8.C 9.B10.A 点拨:连接OB ,过点C 作CP ⊥OA ,垂足为P ,如图所示.∵AB =CB ,OA =OC ,OB =OB ,∴△AOB ≌△COB (SSS ).∴∠AOB =∠COB =12∠AOC =30°.在Rt △AOB 中,AB =2,∠AOB =30°,∴OB =2AB =4.∴OA =OB 2-AB 2=2 3.∴OC =2 3.在Rt △COP 中,∠POC =60°,∴∠OCP =30°.∴OP =12OC =3.∴CP =OC 2-OP 2=3.∴点C 的坐标为(3,3).∵每次旋转90°,360°÷90°=4,∴每旋转4次为一个循环.∵2025÷4=506……1,∴第2025次旋转结束时点C 的位置和最开始时点C 的位置相同.∴第2025次旋转结束时,点C 的坐标为(3,3).故选A.二、11.6012.(-1,2)13.(1)△EDB(2)814.-1415.4-216.(1)40°(2)50°或65°或80°点拨:(1)由题意结合旋转的性质可得OA =OB =OP ,进而得∠OBP =∠OPB ,然后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到∠OBP=12∠AOP=15°,进而求解.(2)连接AP,易得∠APB=90°.如图①,当BC=BP时,易证△ABC≌△ABP,∴∠ABP=∠ABC=25°,∴∠AOP=2∠ABP=50°;如图②,当BC=PC时,连接CO并延长交PB于H,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得到CH垂直平分PB,求得∠CHB=90°,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易得θ=80°;如图③,当PB=PC时,连接OC,易得OB=OC,延长PO交BC于G,易得PG垂直平分BC,得到∠BGO=90°,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BOG =65°,∴θ=65°.综上,θ的度数为50°或65°或80°.三、17.解:根据题意,得△ABC≌△DEC,∴AB=DE,AC=DC.∵AC=3,∴DC=3.∵BC=4,∴BD=1.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B=AC2+BC2=5,∴DE=5. 18.解:根据题意,得(x2+2x)+(x+2)=0,y=-3.∴x1=-1,x2=-2(不符合题意,舍去).∴x+2y=-1+2×(-3)=-7.19.解:∵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EDC,∴∠DCE=∠ACB=20°,∠ACE=90°,AC=CE.∴∠E=∠EAC=45°.∴∠ADC=∠E+∠DCE=45+20°=65°.20.解:(1)如图,△A′BC′即为所求.(2)如图,设BC=x,则AC=BC+1=x+1.在Rt△ABC中,AB2=BC2+AC2=x2+(x+1)2.由旋转的性质得A′B=AB,∠ABA′=90°.在Rt△AA′B中,A′A2=A′B2+AB2=2AB2.因为AA′=10,所以(10)2=2[x2+(x+1)2].整理得x2+x-2=0.解得x1=1,x2=-2(舍去).所以BC=1.21.解:(1)平移(2)图①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图形如图①所示.①(3)C点拨:如图②,连接DE,发现DE和FG相交于点C,所以对称中心是点C.②22.(1)证明:由旋转的性质,得DM=DE,∠MDE=2α.∵∠C=α,∴∠DEC=∠MDE-∠C=α.∴∠C=∠DEC.∴DE=DC.∴DM=DC.∴D是MC的中点.(2)解:∠AEF=90°.证明:如图,延长FE到H,使EH=FE,连接CH,AH.∵DF=DC,∴DE是△FCH的中位线.∴DE∥CH,CH=2DE.∴∠FCH=∠FDE.∵∠MDE=2α,∴∠FCH=2α.∵∠B=∠ACB=α,∴∠ACH=α,AB=AC.∴∠B=∠ACH.设DM=DE=m,CD=n,则CH=2m,CM=m+n,DF=n,∴FM=DF-DM=n-m.∵AM⊥BC,AB=AC,∴BM=CM=m+n.∴BF=BM-FM=m+n-(n-m)=2m.∴BF=CH.在△ABF和△ACH =AC,B=∠ACH,=CH,∴△ABF≌△ACH(SAS).∴AF=AH.又∵FE=EH,∴AE⊥FH.∴∠AEF=90°. 23.解:(1)①=②2(2)PM=PN.理由如下:连接BP.∵△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90°,∠C=45°,AB=BC.又∵O是AC的中点,P在O处,∴BP⊥AC,BP=PC且∠ABP=∠CBP=45°.11∴∠CPN +∠NPB =90°,∠ABP =∠C .∵MP ⊥PN ,∴∠BPM +∠NPB =90°.∴∠BPM =∠CPN .在△MPB 和△NPCBPM =∠CPN ,=CP ,MBP =∠C ,∴△MPB ≌△NPC (ASA ).∴PM =PN .(3)不变.∵S △ABC =4,O 是AC 的中点,P 在O 处,∴S △BCP =12S △ABC =2.由(2)知△MPB ≌△NPC ,∴三角尺PEF 与△ABC 重叠部分的面积=△MPB 的面积+△BON 的面积=△NPC 的面积+△BON 的面积=△BCP 的面积=2.。
-学九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教案人教版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包括PPT、视频和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旋转”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旋转技能。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旋转的知识点,掌握旋转技能。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2. 旋转可以改变图形的位置,但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3. 旋转后,图形上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保持不变。(√)
4. 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完全相同。(×)
5. 旋转的计算方法是已知一个图形绕某点旋转一个角度,求旋转后图形的位置。(√)
(2)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图形中,哪个图形是旋转对称图形?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旋转实例或视频,引出“旋转”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旋转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实际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旋转技能。
(3)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制作几何模型、设计电路图等方面运用旋转的原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课件

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BC,∠A= ∠C,由旋转的性质得到A1B=AB=BC,∠A1=∠A= ∠C,∠A1BD=∠CBC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 理得到△BCF≌△BA1D;
证明:∵△ABC是等腰三角形,
∴AB=BC,∠A=∠C,
由旋转的性质,可得
A1B=AB=BC,∠A=∠A1=∠C,∠A1BD=
等于_6_0__度,其中的对应点有_A_与__B___、 _B_与__C___、 _C__与__D__、 _D__与__E__、 __E_与__F__、 _F_与__A___ .
B
A C
O
F
D
E
归纳总结
确定一次图形的旋转时, 旋转中心
必须明确 旋转角 旋转方向
温馨提示:①旋转的范围是“平面内”,其中“旋转 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称之为旋转的三要素; ②旋转变换同样属于全等变换.
A.45°,90° B.90°,45° C.60°,30° D.30°,60°
7.如图,△ADE可由△CAB旋转而成,点B的对应点 是E,点A的对应点是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点 坐标为A(1,0)、B(3,0)、C(1,4).
请找出旋转中心P的位置,并写出P的坐标.
y
C
P(3,2)
E
OA B D
单作图.(重点)
导入新课
回顾平移的特征
B A
F
C D
E
H
K
G N
L M
回顾旋转的特征
C
B
D
F
A
E O
讲授新课
一 简单的旋转作图
画一画:如图,画出线段 AB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
转60°后的线段.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全章教案)

第二十三章旋转本章的内容包括:图形的旋转的概念与性质,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及性质,简单的图案设计.教材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平面图形的旋转,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能够按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欣赏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具体实例认识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它们的基本性质;探索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会用轴对称、平移、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本章内容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图形的旋转的性质,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及性质.【本章重点】平面图形的旋转变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本章难点】旋转作图、中心对称、旋转等图形变换的灵活运用.【本章思想方法】1.体会对比数学思想.如:本章中要运用对比法学习图形的旋转,将变化前后的图形互相对比,可以发现旋转前后的图形只存在位置上的不同,从而,由旋转的定义及特征,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升设计图案能力.2.体会和掌握转化思想.如:在利用旋转的性质进行计算和证明时,利用转化法把求线段的相等转化为关于旋转的性质的问题.3.掌握数形结合思想.如:在解旋转知识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等知识的综合题时,利用几何图形将“数”与“形”结合起来,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23.1图形的旋转1课时23.2中心对称3课时23.3课题学习图案设计1课时23.1图形的旋转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旋转及其旋转中心、旋转角、对应点的概念及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探索它的基本性质.3.了解图形旋转的特征,并能根据这些特征绘制旋转后的几何图形.【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面图形的旋转,通过提问、小组交流等方式探讨旋转的基本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面图形的旋转,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问题的习惯,使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旋转及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教学难点】旋转的基本性质.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59~P62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观察教材P59“思考”,回答问题.(1)教材上面的情景中的转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解:指针、风车叶片分别绕中间点旋转.(2)钟表的指针、秋千在转动过程中,其形状、大小、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呢?解: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发生变化.(3)从3时到5时,时针转动了__60__°.(4)风车每片叶轮转到与下一片原来的位置重合时,风车旋转了__60__°。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二十三章《旋转》单元教学设计

《旋转》单元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分析主要内容:图形的旋转及其有关概念:包括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图形旋转的有关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通过不同形式的旋转,设计图案.中心对称及其有关概念: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的对称点;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心对称的性质: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中心对称图形:概念及性质:包括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都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课题学习.图案设计.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学生通过平移、平面直角坐标系,轴对称、反比例函数、四边形等知识的学习,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数学活动经验.本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画图、简单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等操作性活动形成图形旋转概念.它又对今后继续学习数学,尤其是几何,包括圆等内容的学习起着桥梁铺垫之作用.教学重点1.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2.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3.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坐标间的关系.教学难点1.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的归纳与运用.2.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的归纳与运用.教学关键1.利用几何直观,经历观察,产生概念;2.利用几何操作,通过观察、探究,•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图形的旋转和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2.单元整体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了解图形的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的关系并应用;再通过几何操作题的练习,掌握课题学习中图案设计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几何,•通过不同的情景设计归纳出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来解决一些问题.(2)•通过复习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从中归纳出“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等重要性质,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经历复习图形的旋转的有关概念和性质,分析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出现不同的效果并对各种情况进行分类.(4)复习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通过知识迁移讲授中心对称图形和对称中心的有关内容,并附加练习巩固这个内容.(5)通过几何操作题,探究猜测发现规律,并给予证明,附加例题进一步巩固.(6)复习中心对称图形和对称中心的有关概念,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老师归纳得出中心对称图形和对称中心的有关概念,最后用一些例题、练习来巩固这个内容.(7)复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通过实例归纳出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坐标符号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8)通过复习平移、轴对称、旋转等有关概念研究如何进行图形设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了解图形旋转的概念,从事图形旋转基本性质的探索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察,培养运动几何的观点,增强审美意识.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旋转的数学内涵,获得知识,体验成功,享受学习乐趣.让学生从事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图案设计的活动,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3.各教学内容的教学形式安排。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二十三章 旋转 数学活动

n的最小值为4.因为a1与a关于x轴对称,a2与a1关于y轴对称, 所以a2与a关于原点对称,同理a4与a2关于原点对称,所以a4与a 重合,同理,a8与a重合,a12与a重合,…,所以,当n=4k(k为 正整数)时,an与a重合,所以n的最小值为4.
思考:如图,直线l1与l2相交,∠α=60°, 点P在∠α内(不在l1、l2上).小明用下面的方法 作P的对称点:先以l1为对称轴作点P关于l1的对 称轴点P1,再以l2为对称轴作P1关于l2的对称点P2, 然后再以l1为对称轴作P2关于l1的对称点P3,以l2 为对称轴作P3关于l2的对称点P4,…,如此继续, 得到一系列点P1,P2,…,Pn,若Pn与P重合, 则n的最小值是多少?能运用旋转的知识给予解
释吗?
解:如图,若Pn与P重合,n的最小值为6, 因为P1是由P绕O点逆时针旋转2β得到,P2是由 P1绕O点顺时针旋转120°+2β得到,P3是由P2 绕O点顺时针旋转120°-2β得到,P4是由P3绕O 点顺时针旋转2β得到,P5是由P4绕O点逆时针 旋转120°+2β得到,P6是由P5绕O点逆时针旋 转120°-2β得到,所以P6最终回到P,n的最小 值为6.
.
Thank you!
活动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是(-3, 2),作点A关 于x轴的对称点,得到点B,再作点B关于y轴的对称点,得到 点C.点A与点C有什么关系?如果点A的坐标是(x, y),点C 该如何表示呢?你能用本章知识解释吗?
a.如果A(-3,2),则B点坐标为_(_-_3_,-_2_),C点坐标为_(3_,_-_2_) . A, C两点的坐标关系是__坐__标__互__为__相__反__数___,位置关系是 _关__于__原__点__中__心__对__称___.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圆形旋转全部课件

(1)旋转中心不变,改变旋转角(如图).
β α
O
O
两个旋转中,旋转中心不变, ________改变了,产生了_______的旋转效果.
(2)旋转角不变,改变旋转中心.
O1
α
α O2
两个旋转中,旋转角不变,__________改变了,产生了_______的旋转效果.
我们可以利用旋转中心不变,改变旋转角;旋转角不变,改变旋转中心设 计许多美丽的图案.
课堂导入
在数学中,旋转是图形变化的方法之一,应该怎样描述它呢?它又有 什么性质呢?本章将解答这些问题.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旋转的奥秘吧!
新知探究
如图1,钟表的指针在不停的转动,从3时到5时,时针转动了多少度?
图1
图2
如图2,风车风轮的每个叶片在风的吹动下转动到新的位置.
以上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AHale Waihona Puke B'CB
O
C'
旋转中心的确定 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所以旋转中心位于 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即旋转中心是两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 分线的交点.
如图,将△ABC 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ADE,点C 和
点E是对应点,若∠CAE=90°,AB=1,则BD=
.
如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将△ABC绕点P顺
图形的旋转
同学们都见过风车吧,它能在风的吹动下不停地转动.在我们周围,还 能看到许多转动着的物体,如车轮、水车、风力发电机、飞机的螺旋桨、 时钟的指针、游乐园的大转盘……我们就生活在一个处处能见到旋转现象 的世界中.
学习目标 1.掌握旋转的有关概念及基本性质. 2.能够根据旋转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单元总结(共38张PPT)

作法: 连——延——截——连
D A
B'
C
A'
O B
D' C'
【画一画】
1.下图是中心对称图形的一部分及对称中心,请你
补全它的另一部分. A
B
如何寻找中心对称
图形的对称中心?
H
两组对应点连线的
G
C D
交点就是对称中心 F
E
探究新知
2.如图,有一个平行四边形请你用无刻度的直尺 画一条直线把他们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你怎 么画?
巩固练习
变式题1
如何确定它们的旋转中心位置?
A
E
F B
D C
答:找到两条对应点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探究新知
平移和旋转的异同
①相同:都是一种运动;运动前后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②不同
图形变换 平移 旋转
运动方向
运动量的衡量
直线
移动一定距离
顺时针或逆时针 转动一定的角度
课堂小结
旋转的作 图
图案的设计方法.
探究新知
旋转的概念
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某一个定点O转动一
个角度,叫做图形的旋转。
这个定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
角。
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 A
B
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 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
P 旋转角 P’
对应点。线段OP与OP’
叫做对应线段.
O 旋转中心
探究新知
O
0
45
2.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中心对称与轴对称的异同
A
C1
B1
O
B
C
A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学年第一学期《中学单元学习水平评价》
九年级数学(三)
旋 转[范围:第二十三章全章]
姓名 学号 班别 评价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4,-3)关于原点对称点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将图1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的是( )
3.若xy >0,x y +>0,那么点P(x ,y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4.观察下列“风车”的平面图案,其中旋转度最大的是( )
5.将△ABC的三个顶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乘以-1,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关系是( ) (A)关于x 轴对称 (B)关于y 轴对称
(C)关于原点对称 (D)将原图形向x 轴负方向平移一个单位
6.如图,在△ABC中,∠CAB=70°.在同一平面内,将△ABC绕点A旋转到△A B C ''的位置,使得CC '∥AB,
则∠BAB '=( ) (A)30° (B)40° (C)50° (D)80°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7.点A(-4,2)关于原点对称的点A '坐标为的 .
8.如图,正方形ABCD是一个旋转对称图形,它的旋转中心是 ,
至少旋转 度,才能和原来的图形重合. 9.在正六边形、正五边形、正方形及正三角形中,旋转60°后可以和
原图形重合的图形是 .
10.在“任意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既是轴(B)
(A)
(C) (D)
A B C D C ' C B '
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11.直线y=x+3上有一点P(m-5,2m),则P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
,0),把点A绕着坐标原点顺时针旋转135°到点B,那么点B的坐标为.
三、解答题(满分40分)
13.(满分10分)已知,如图,△ABC及一点O,画出△ABC关于点O对称的△A B C
'''(可不写画法,保留画图痕迹).
14.(满分14分)如图,△AOB中,∠B=30°,将△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
52°得到△A OB
'',边A B''与边OB交于点C(A'不在OB上),求∠A'CO的度数.
15.(满分16分)如图,网格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
(1)写出格点△ABC的顶点A的坐标;
(2)画出格点△ABC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A B C
''',写出点C'的坐标.
A
OCx
y
C
O
B
A'
B'
A
O
B
C
•A
附加题(各10分,共20分)
1.直线y =2x +4交x 轴于点A,交y 轴于点B,点C、点D分别是点A、点B关于原点的对称点.
(1)求直线CD的函数解析式;
(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2.如图,点O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的对称中心,过点O作OM⊥ON,分别交正方形边于M、N、G、H,则当OM、ON绕O点旋转时,图中的阴影部分是否关于O点为中心对称?这两部分的面积是否改变?请说明理由.
H B A D M N G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