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373例临床特点分析
手足口病320例临床分析

手足口病32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总结本地区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重型病例的治疗经验。
方法对2010年4月至10月我院(本地区手足口病定点医院)收住入院的320例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20例手足口病例中3岁以下发病最多299例(93.4%),年龄最小者为54 d;6~8月份发病最多210例(65.6%);EV71感染最多,送检189份粪标本,135例EV71阳性;普通型247例,重型72例,危重型1例;并发脑炎72例,心肌炎38例,肺炎31例,过敏性紫癜2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消化道出血2例,肝损害29例,休克1例;重型或有其他系统或脏器损害时,及早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疗效好,均治愈出院。
结论手足口患者群普遍易感,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全年散发,6-8月份为发病高发期;EV71感染较多;可引起多系统多脏器损害,以脑、心、肺、肝为多见;重型或有其他系统、脏器损害时,及早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可降低向危重型的转化,从而降低病死率、致残率。
【关键词】手足口病;小儿;临床特点;重型治疗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病原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多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季最高。
现将我院2010年4月至10月收住院的手足口病320例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20例患儿中男198例,女122例。
年龄最小的54 d,最大4岁9个月;其中8个月以下2例(54 d1例、6个月1例),8月至1岁101例,~3岁196例,~5岁21例。
其中4~5月份收住院61例,6~8月份收住院210例,9~10月份收住院49例。
其中并发脑炎72例,心肌炎38例,肺炎31例,过敏性紫癜2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休克1例,消化道出血2例,肝损害29例。
手足口病普通型247例,重型72例,危重型(合并休克)1例。
1.2 诊断及分型标准根据卫生部办公厅下发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1]。
手足口病327例临床分析

手足口病327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早期发现。
方法:对327例在我院就诊的病人从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发病年龄以3岁以下为主占82%,农村儿童发病数明显高于城市。
轻症病例307例占94%,仅表现为手足臀皮疹,或轻微发热占70%,发热、流涎口腔表现较重占住院病人的75%,心肌炎3例,合并脑炎5例,神经源性肺水肿1例。
结论:发热不退、嗜睡、肢体抖动为重症病例早期表现。
【关键词】手足口病;重症;嗜睡、肢体抖动手足口病是较常见的,每年均有发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多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
普通病例经隔离、抗病毒治疗病情很快痊愈,重症病例可出现脑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神经源性肺水肿可出现爆发经过,会在24小时内病人死亡,故对重症病例的早识别,早发现,显得尤为重要。
我院就诊327例病人,住院70例,重症病例10例,死亡1例,病原学检测为EV71型3例,现将分析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8年4月份至10月份共收治327例,其中男184例,占56%,女143例,占44%,男女之比1.28:1。
年龄3天10例占14%,满布口腔疱疹,不能进食者53例,占75%,1例死亡患儿无皮疹。
2.1.2严重表现:头痛1例,嗜睡7例,呕吐4例,肢体抖动5例,抽搐1例,心率增快3例,肺部啰音1例,合并心肌炎3例,合并脑炎5例,肺出血1例,神经源性肺水肿1例。
1例因发热、呕吐、稀便3-4天,在门诊输液治疗,治疗过程中突然抽搐,神志不清,很快转入病房,心率增快至170次/分,呼吸急促,面色发绀,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肺部出现湿性啰音,入院2小时时,口鼻反复涌出粉红色泡沫样痰,肺出血,抢救无效死亡。
2.2辅助检查:10例患儿WBC计数>15×109/L,占15%,心肌酶谱中CK-MB升高4例,所有住院病人常规胸部X线检查,3例诊断为支气管肺炎,腰椎穿刺术检查5例,均为病毒性脑炎,心电图检查5例,3例异常。
100例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分析

100例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分析目的:分析与探究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与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随机选出100例于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足口病治疗的病人,回顾性分析与探究这10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临床特点。
结果:所有患儿经过治疗均恢复身体健康,并发症得到缓解,预后效果较好。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有发热、出现皮疹、手足口出现水泡等,其他相应症状还有呕吐、咳嗽、精神萎靡不振、咳嗽等;有患者出现脑膜炎、支气管炎等并发症。
结论:经过笔者的研究发现,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较多,严重时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危及患儿生命安全。
因此应及早发现并采取有效治疗手段,这在加快患儿恢复身体健康的同时可有效防止手足口病的传播。
标签:轻症手足口病;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特点;传染手足口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患者多为5岁以下的儿童。
典型的手足口病的症状为中度发热(体温在39℃以下),患儿的手、足、口出现皮疹与水泡[1]。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会出现并发症并伴随神经系统症状,若患儿无并发症情况经过治疗可在一周左右痊愈。
本文旨在分析与探究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与临床治疗方法,具体情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出100例于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足口病治疗的病人。
病人的年龄在3个月~15岁,平均年龄为(4.5+-1.3)岁;其中女童43例,男童57例;发病时间:3月份12例,4月份13例,5月份40例,6月份30例,七月份5例;城市72例,农村28例。
100例患者均已确诊为手足口病。
1.2临床表现(一)发热。
产生发热症状的患儿有61例(61%),其中低热(37.5~38℃)40例。
中等热度(38.1~39℃)13例,高热(39.1~40℃)8例。
发热症状通常发生在病程前半段,随着患儿病情的稳定,体温逐步正常。
(二)皮疹。
产生皮疹症状的患儿有98例(98%),皮疹无疼痛感和瘙痒,多数数天后可自行消退。
手足口病例临床分析

手足口病例临床分析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幼儿园和儿童园,由于其易传染的特点,导致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对手足口病例临床分析,探讨该疾病的症状、治疗和预防措施等方面。
一、症状手足口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口腔溃疡、手足皮疹、发热等。
在患者初次感染后,在2-5天内会出现一系列症状,主要包括:1. 发热:患者会出现中度或高热,通常持续2-3天。
2. 口腔溃疡:患者会出现口唇、口腔黏膜和舌头上的溃疡,疼痛明显。
3. 手足皮疹:患者会在手掌、脚底和手指、脚趾等处出现红色、水疱状皮疹,疫情发生后十天左右内消失。
二、治疗手足口病治疗方法主要分为对症治疗和针对病因治疗。
对症治疗包括口腔保洁、清洗疱疹、辅助营养治疗等。
针对病因治疗包括控制发热、消除疼痛、避免二次感染等。
1. 口腔保洁:患者应该保持口内清洁,多喝水饮食清淡,停止嗜好性口腔刺激物,如辛辣、酸甜等。
2. 清洗疱疹:患者用清水、生理盐水或口腔消炎液等清洗患部皮疹。
3. 辅助营养治疗:如口干舌燥、进食疼痛等症状时,可采用中草药的中成药辅助营养治疗。
三、预防措施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飞沫、接触传播。
现在已经得出了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1. 加强个人卫生:保持手卫生,经常洗手。
2. 加强场所环境卫生:保持公共场所的卫生,尤其是儿童园、幼儿园等易发感染的场所。
3. 特别注意进食卫生:清洗食物、充分烹煮食物,防止吃生食物。
4. 预防接触传播:避免接触手足口病患者或感染者的物品,定期消毒家居和儿童玩具。
综上所述,手足口病在儿童中流行,但也可在成年人中发病。
患者症状轻微,但并发症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预防和治疗手足口病的关键在于控制疾病传播并加强个人卫生、场所卫生、食品卫生、消毒消毒等方面的工作,避免病情加重导致严重后果。
浅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浅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摘要目的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归纳以及统计。
结果80例患儿中男性患儿45例(56.25%),女性患儿35例(43.75%);其中3岁患儿28例(35.00%),4岁19例(23.75%),5岁15例(18.75%),6岁10例(12.50%),7岁8例(10.00%)。
主要患病人群年龄≤5岁,占77.50%。
80例患儿主要患病时间为每年的4~6月和9~11月,分别占46.25%、27.50%。
38例患儿病情为轻型,主要感染病毒为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占47.5%,42例患儿病情为重型,主要感染病毒为肠道病毒71型(EV71),占52.5%。
结论手足口病为一种流行性疾病,为此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预防,并从儿童生活以及个人卫生中进行防控知识宣传,以此来降低手足口病的患病率,控制其病情的发展。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预防【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on clinical data of 80 children patients with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along with induction and summary. Results Among the 80 children patients,there were 45 male cases (56.25%)and 35 female cases (43.75%). There were 28 cases aging 3 years old (35.00%),19 cases aging 4 years old (23.75%),15 cases aging 5 years old (18.75%),10 cases aging 6 years old (12.50%),and 8 cases aging 7 years old (10.00%). The leading age in patients ≤5 years old,accounting for 77.50%. The main disease occurrence time in the 80 patients was April~June and September~November,accounting for 46.25% and 27.50%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38 cases with mild disease and coxsackievirus A16 (Cox A16)as their main infectious virus,accounting for 47.5%,and 42 cases with severe disease and enterovirus 71 (EV71)as their main infectious virus,accounting for 52.5%. Conclusion As an epidemic disease,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requires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and knowledge publicity of children life and personal hygiene to lower morbidity of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and control disease development.【Key words】Hand-foot-and-mouth disease;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Prevention手足口病是因為相关肠道病毒产生的传染性疾病,其中包含Cox A16以及EV71,主要患病人群为<5岁的儿童,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等位置产生溃疡或疱疹等,病情严重者会产生脑膜炎等,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1]。
手足口病373例临床特点分析

大 腿前 侧痛 、 骨 神 经 痛 、 瘫 。影 像 学 检 查 以 MR 价 值 最 大 坐 截 I 特别 在 矢 状 位 时 可见 高位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部位 和病 理 形 态 情 况 。
手 术 入 路 选 择 : 椎 板 间入 路 、 突 间 人 路 、 椎 板 及 横 突 有 横 经
断 钉 , 腰腿 痛塌
讨 论
高 位 腰 椎 间盘 突 出 症 , 要 做 详 细 的体 格 检 查 , 需 要 做 需 还 C 和 MR 检 查 。当 病 人 症 状 严 重 和 体 征 明显 时 , T 和 M R T I C I
检查 在 椎 管 内未 发 现 异 常 , 时应 排 除椎 间孔 和椎 问孔 外 有 无 此 椎 问 盘 突 出 。同 时依 据 影 像 学 异 常对 照 临床 表 现 做 出诊 断 。椎 间 盘 突 出症 手 术 效 果 失 败 的原 因之 一 , 为未 发 现极 外 侧 型或 椎 问 孔 型椎 间盘 突 出 。高 位 腰 椎 问 盘 突 出症 病 人 主 要 有 腰 背 痛 、
用 一 方 面 可 维 持 椎 间 隙 高 度 , 一 方 面 还 可 恢 复 后 方 纤 维 环 及 另
后 纵 韧 带 的 张 力 , 椎 间孔 扩 大 , 接解 除 神 经 根 的 压 迫 , 时 使 间 同 增 加 腰椎 的稳 定 性 , 突 问 植 骨 融 合 又 增 加 了脊 柱 的 长 期稳 定 横 性 , 利 于 预 防腰 椎 术 后 失 败 综 合 征 及 术 后 复 发 。术 后 卧 床 时 有
陕西 医学杂志 2 1 0 0年 6 月第 3 9卷第 6 期
盲 目 自信 。 椎 弓根 内固 定 的技 术关 键 是 掌 握 好 螺 钉 的 进钉 点 经 和 进 钉 角 度 。目前 的 椎 弓 根定 位 方 法 繁 多 , 心 如 等 [发 现 “ 杜 2 人 字 嵴 ” 点 位 于 或 接 近 于 椎 弓 根 中心 , 且 它 不 受 骨 质 增 生 或 顶 而 退 变 因素 的影 响 , 结 构 比较 稳 定 。显 露 “ 字 嵴 ” 其 人 只需 将 腰 背
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了解泸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体分布情况,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2009-2010年报告的手足口病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2年共报告手足口病470例,死亡2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4.72 /10万、0.02/10万、0.43%。
2010年报告发病率为6.99 /10万,与2009年相比上升了185.31%。
各县区均有病例报告,市区报告发病率>农村,重症和死亡病例全部发生在农村。
4~7月为发病高峰,10~12月为次高峰,与学生上学时间一致。
5岁以下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占报告病例的97.23%,其中幼托儿童占31.06%。
CoxA16型和其他肠道病毒为主要流行毒株,占78.13%,不同血清型间无交叉免疫。
结论加强农村和托幼机构疫情监测和健康教育,提高群众自我防病意识和就诊意识,是有效控制疫情,降低重症和死亡的重要措施。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1]。
2008-03/04安徽省阜阳市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引起了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2008-05-02起卫生部将手足口病纳入国家丙类传染病管理[2]。
为了解泸州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及病原型别分布情况,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现将2009-2010年报告的470例手足口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病例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各县区疾控中心上报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病原学检测结果来源于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口资料来源于泸州市统计局。
1.2 诊断标准2010-05以前病例的诊断和分类按照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的要求[3]进行,2010-05以后按照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的要求进行。
重症和死亡病例需经县级及以上医疗专家组会诊后确诊上报。
360例手足口病临床特征分析及疗效观察

360例手足口病临床特征分析及疗效观察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以及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3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180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效果。
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白细胞异常率、血糖异常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热消退时间、皮疹消失时间以及所有症状完全消退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手足口病患儿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降低白细胞异常率、血糖异常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发热消退时间、皮疹消失时间以及所有症状完全消退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手足口病;临床特征;临床疗效现阶段,手足口病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婴幼儿传染性疾病之一,从病因上来看,手足口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型以及埃可病毒等多种肠道病毒而引发的[1]。
手足口病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出现发热症状、患儿的手足口部分出现溃疡以及皮疹等。
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对手足口病患儿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起到相对较好的治疗效果[2]。
为了探讨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以及临床疗效,本文选取2012年1月-2015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3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12年1月-2015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360例,所有患儿均符合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80例。
观察组男100例,女80例,年龄1~7岁,平均(3.1±1.9)岁;病程1~12 d,平均(5.1±1.3)d;对照组男105例,女75例,年龄1~7.5岁,平均(3.0±1.5)岁;病程1~13 d,平均(5.6±1.2)d。
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与临床特点分析

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与临床特点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临床特点,为降低该病发病率提供有效意见。
方法选取在2009年至2012年期间本县诊治的患有手足口病的儿童共690例,将其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
结果该病患者大部分为6个月以上,5岁以下的婴幼儿。
个体性的发病儿童主要集中于6个月至2岁,而群体发病主要为集中在3至5岁的儿童。
该病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夏秋季,即5月至7月,临床表现多为轻微症状,且治疗后效果良好。
结论在手足口病流行的季节应加大对于该病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意识,保护婴幼儿,迅速隔离患者,积极治疗患者,减少该病发病率。
【关键词】手足口病;临床特点;流行病学手足口病(HFMD)是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感染患病对象主要以婴幼儿居多,发病原因主要为感染了肠道病毒。
发病症状绝大多数为四肢,口腔粘膜等不同部位出现疱疹并可伴有发热。
症状严重者会出现各种生理机能的异常甚至损害,可引发各种并发症,并发症多为脑炎、心力衰竭、肺水肿、心肌炎等疾病,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该病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特点,患儿在治疗后恢复迅速良好。
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为经口入,以及互相皮肤接触导致交叉感染。
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夏秋季。
因此,本次调查对在2009年至2012年期间诊治的69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1 方法与资料1. 1 一般资料选取在2009年至2012年期间在本县诊治的手足口病儿童共690例。
其中最小的患儿6个月,最大的患儿为9岁。
患儿年龄大部分集中在6个月至5岁之间。
其中男儿童共380例,而女儿童有310例。
HFMD患病儿童的临床诊断标准符合卫生部下发的相应标准政策。
1. 2 方法对在2009年至2012年期间收入本县的690例HFMD患病儿童的各项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包括临床资料,监测资料,病历资料等。
使用软件SPSS10.0进行统计和Excel 2007进行录入分析。
某幼儿园小儿手足口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某幼儿园小儿手足口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近期,我所在幼儿园发生了一起小儿手足口病暴发事件,为了深入了解此次疫情的原因、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我们进行了一次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一、疫情概况自2023年3月1日起,我园陆续发现多名幼儿出现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症状。
截至3月10日,累计报告病例32例,其中男生18例,女生14例,年龄集中在3-6岁。
经过医院诊断,均确认为手足口病。
二、病例特点1.发病时间:病例主要集中在3月1日至3月10日,呈现聚集性发病特点。
2.临床表现:患儿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部分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4.并发症:多数患儿病情较轻,无并发症。
少数患儿出现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
三、传播途径1.空气传播:手足口病病毒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2.接触传播:病毒可通过污染的手、玩具、餐具等传播。
3.粪口传播:病毒可通过污染的粪便传播。
四、流行病学调查1.病例对照研究:我们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病例组中有共同暴露史,如接触过手足口病患儿、到过公共场所等。
2.时间序列分析:通过分析病例发生的时间分布,发现病例主要集中在3月份,与我国手足口病高发季节相符。
3.空间分布:病例分布在幼儿园的多个班级,呈现聚集性特点。
4.人群分布:病例主要集中在3-6岁的幼儿,与手足口病的好发年龄相符。
五、防控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和教职工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加强预防措施的落实。
2.严格消毒:对幼儿园的环境、物品进行定期消毒,减少病毒传播。
3.隔离治疗:对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病毒传播。
4.加强监测:对幼儿园内幼儿进行定期健康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5.预防接种:积极推广手足口病疫苗,提高幼儿的免疫力。
1.本次疫情是由手足口病病毒引起的,传播途径多样,易造成聚集性发病。
2.幼儿园是手足口病的高风险场所,应加强防控措施。
3.加强宣传教育、严格消毒、隔离治疗、加强监测和预防接种是有效的防控手段。
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监测分析

01
通过医疗机构、社区和学校等渠道,收集手足口病相关数据,
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加强疫情报告制度
02
确保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以便早期发现和控制疫情。
开展病原学监测
03
通过对病毒样本的监测和分析,了解病毒的变异情况,为制定
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改进措施
加强手足口病监测工作的培训和督导,提高数据上报的质量 和及时性。
03
手足口病病原学研究
手足口病病毒的分类与进化
手足口病病毒属于肠道病毒科,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 CV-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A71)最为常见。通过对病毒 的分类和进化研究,有助于了解病毒的传播和变异情况。
病毒基因组及蛋白质组研究
探索新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研发新型疫苗和治疗药物
目前手足口病还没有特效药物和治疗方案,因此需要继续研发新型疫苗和治疗药物,以预防和治疗手 足口病。同时,需要对手足口病病毒的致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为新药开发和疫苗设计提供理论 支持。
加强公共卫生宣教和疫情控制
手足口病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需要加强公共卫生宣教和疫情控制措施,提高公众对手足口病的认 识和防控意识。同时,需要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和控制,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实施隔离和消毒措施
01
实施隔离治疗
对于确诊的手足口病患者,应采 取隔离治疗措施,避免病毒的传 播和扩散。
02
加强消毒措施
03
开展卫生宣传
对手足口病患者接触过的物品、 场所和医疗器械等进行彻底消毒 ,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手足 口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引导公 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手足口病315例临床分析

手足口病315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为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经验。
方法对315例手足口病患儿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手足口病临床特点为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危重病例多发生于3岁以下患儿,由于及时隔离治疗,预后较好。
结论手足口病早期综合治疗有利于阻断或延缓病情进展。
适当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与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
标签:肠道病毒EV71;手足口病自2008年5月我国将手足口病列为法定传染病,它是感染科常见病,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多发生在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在个别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常见为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及肠道病毒71型(EV71)[1]。
近年来我国不断有手足口病的爆发流行,并多在6岁与方法以下儿童中出现严重并发症。
2013年5月~2015年7月我科手足口病专用隔离病房共收治315例手足口病患儿,对此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15例患儿均符合”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其中男172例,女143例,男女之比约为1.2:1,发病年龄为4个月~8岁,0~1岁68例(17.0%)、1~2岁118例(29.5%)、2~3岁112例(28.0%)、3~5岁43例(10.8%)、5~6岁37例(9.2%)、6~8岁以上22例(5.5%),病程5~18d,平均11.5d。
1.2临床表现普通病例表现为急性发病,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口腔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关。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单一部分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后1~5d多出现呼吸循环衰竭。
315例患儿中有298例发热,热程1~5d,49例伴有精神差、乏力、哭声弱、嗜睡、烦躁、面色发灰,多数患儿有食欲减退拒食咽痛。
1 365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1 365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目的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學特征,为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爆发流行提供依据。
方法以某院2010—2014年报告的1 365例手足口病为研究对象,分析性别、年龄、流行月份、职业、病原学等。
结果 1 365例病例中,无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男多于女,男女比例为1.43∶1,职业分布主要以散居儿童为主有778例约占57%,其次为幼托儿童544例约占40%;年龄最大31岁,最小1个月,平均年龄(2.46±2.12)岁,3岁以下儿童1 102例,约占80.7%;流行月份为4、5、6、7月最多,共895例,占65.5%;11、12月有个小高峰,232例,占16.9%;120例确诊病例中,EV7 156例占46.7%,CoxA1634例占28.3%,其它肠道病毒30例占25%,2010、2012年EV71型相对较多。
结论手足口病患病主要为3岁以下儿童,流行月份有一定规律,EV71流行的年份,发病人数增加,成人在密切接触后也可患病。
标签: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Epidemiology of 1365 Cases with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OYANG Tou-rongHospital Infection-Control Department,the Fourth Hospital of Changsha City,Changsha,Hunan Province,410006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pidemiology of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and provide basis for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the occurrence of hand-food-mouth disease. Methods 1 36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reported in some hospital from 2010 to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nd the gender,age,epidemiological month,occupation and etiology were analyzed. Results In 1 365 cases,there was no serious case and death case,and the ratio of male and female was 1.43:1,the male was more than the female,the occupational distribution was mainly scattered children,there were 778 cases,accounting for 57% or so,the second was kindergarten children,there were 544 cases,accounting for 40% or so,and the age ranged from 1-month to 31 years old,and the average age was (2.46±2.12),1 102 cases of children aged below 3 accounted for 80.7% or so,and the epidemiological month was April,May,June and July,and July was the most,there were 895 cases,accounting for 65.5%;there was a small peak between November and December with 232 cases,accounting for 16.9%,in the 120 cases confirmed,EV71 occurred to 56 cases,accounting for 46.7%,CoxA1b occurred to 34 cases,accounting for 28.3%,and other enteroviruses occurred to 30 cases,accounting for 25%,and EV71 type was relatively more in 2010 and 2012. Conclusion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mainly occurs to children whose ages are below 3,the epidemiologicalmonth has a certain rule,and the incidence number increases in the epidemiological month of EV71,and the adults may suffer from disease after close contact.[Key words]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Epidemiology;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臀部皮肤和口腔黏膜疱疹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由腸道病毒引发,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以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最为常见。
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分析

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分析摘要】目的对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以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间诊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30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诊疗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手足口病以患儿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红色皮疹为主要临床特征,对其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抗病毒治疗,所有研究对象均获痊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手足口病以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红色皮疹为主要临床特征,尽早进行对症和抗病毒治疗,可以确保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降低疾病的危害。
【关键词】手足口病抗病毒对症治疗疗效【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8-0133-01手足口病是临床常见的儿童传染性疾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以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为主要症状。
我院对306例手足口病儿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进行研究,现将研究汇总成文。
1 研究对象及方法1.1 基本资料选取我院诊治的306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其基本临床资料如下:①性别:男208例,女98例;②年龄:患儿年龄在3个月—17岁之间,平均年龄8.5±6.8岁;③发病季节:春季128例,夏季156例,秋冬季22例;④区域:城市259例,乡村47例;其中188例患儿有HFMD接触史。
1.2 临床特点患儿均具有发热、疱疹等典型的手足口病特征:(1)发热:102例患儿出现发热症状,其中低热38例,中等热58例,高热6例,且患儿的发热类型属于无固定热型,对发生于发病后的1-4天;(2)皮疹:所有研究对象均出现皮疹症状,具体特点如下:①形态大小:皮疹呈椭圆形或圆形,其直径在2-6mm之间,平均大小为4.2±2.8mm,无明显的不适感;②部位:皮疹出现于手、足及口腔等部位的一处或多处同时出现;③颜色转变:皮疹初起呈玫瑰色斑丘疹或红斑,2d 后发展成椭圆形混浊的水疱,大小不一,发病8天左右水泡开始消退,水泡消退后不留下色素沉着;(3)口腔黏膜改变:所有研究对象均有显著的口腔黏膜改变且伴流涎。
儿科40例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儿科40例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早期发现重症患者。
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0日我院儿科收住院的40例手足口病临床资料。
结果:40例患儿男女比为2.46:1(男29例,女11例))。
95.6%为4岁以下儿童,1-3岁占39例,;发病高峰为5-7月份;40例中37例有典型临床表现,均有口腔粘膜溃疡性疱疹及四肢末端水泡样皮疹,另有发热84.88%,合并支气管炎42.11%,扁桃体炎6.24%,肝损害2.11%,40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结论:手足口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病例病情较轻,预后良好,但有少数重症病例进展迅速,死亡率高,并脑膜炎、脑干脑炎、脊髓灰质炎等神经系统损害及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心肌炎等死亡,需及时识别重症患者,早期治疗,减少病死率。
关键词: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儿科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可引起手掌、足跖及口腔以发生小水疱为主要特征的皮疹、溃疡,部分患者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好发于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
另一方面,手足口病具有传播快、感染性强、可在儿童中呈散发或暴发流行等特点。
本文回顾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0日来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手足口病的患儿40例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0日来我院儿科就诊的手足口病的患儿4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2个月一8岁,平均18个月。
患儿发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集中于5-7月天气较炙热时期,达37例。
有明显接触史7例,无脑炎、肺水肿等严重病例。
所有病例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手足口病临床诊断条件,同时排除其他出疹性疾病。
1.2方法所有患儿均住院治疗,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多饮水;发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配合,口服布洛芬退热。
手足口病320例临床分析

手足口病37例临床分析

手足口病37例临床分析阿依吐拉·买买亚;古力达丽哈·波帝【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37例临床分析.方法:对2007~2008年我院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37例手足口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即对患者的性别、年龄、首发症状、皮疹形态、发展过程、部位,并发症辅助检查结果、疗效及死亡原因等进行分析.结果:37例患儿中11例(29.7%)发生在人员聚集单位,62.2%的皮疹与口腔粘膜疱疹同时出现,先为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24h后转为疱疹,好发于手掌、足底、指趾的屈面等表皮厚而容易受到摩擦的部位,在口腔、手掌同时出现皮疹者为23例,口腔、手掌、足底同时出现者为14例(37.8%;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18例(48.4%),白细胞总数升高5例(13.0%),白细胞总数下降14例(37.8%);淋巴细胞增高占23例(62.16%).中性粒细胞较低5例(13.51%),中性粒细胞增高8例(21.62%).心电图检查:心电图异常11例,窦性心动过速8例(21.6%),心肌炎2例(8.11%).肝功异常即单项转氨酶增高3例(8.1%).胸片检查,支气管炎4例(10.8%),支气管肺炎3例(8.1%),合并扁桃体炎5例(16%),脑电图广泛异常1例(4%).结论:本病系由病毒感染性疾病,呈自限性,经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支持疗法后预后良好,很少有并发症,但重症患者可合并心肌炎及脑膜炎危及生命.预防本病传播流行的关键是及时发现并隔离患儿.【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9(032)007【总页数】3页(P919-920,923)【关键词】手足口病;疱疹;柯萨奇A16病毒;传染病【作者】阿依吐拉·买买亚;古力达丽哈·波帝【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28;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5手足口病是以手掌、脚掌、口腔黏膜上发生水疱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者采用头孢曲松钠抗炎,心肌酶异常者应用果糖二磷酸钠营养 心肌,根据病情给予补液对症等治疗,平均住院7.35d,体温正 常,皮疹消退,临床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接近正常为临床治 愈。除3例重症患者转西安市儿童医院治疗,370例患者全部治 愈出院。 讨论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由EV71和CAl6等多种病毒引 起的传染病,能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柯萨奇病 毒A组的16,4,5,9,lO,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l型均为 手足口病常见病原体,近年来我国台湾和东南亚地区不断有 HFMD爆发流行,并在5岁以下儿童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 死亡,而我国大陆尚无爆发性死亡的报道[2]。本病传染性强,隐 性感染比例大,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通过唾 液,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或由手及污染物经口传播。本病一年四 季均可发病,而夏秋季发病率最高[3],近年来因全球热效应导 致自然环境恶化,提前进入炎夏,故HFMD发病高峰提前“.5], 2008~2009年两年西安地区发病高峰均在3~5月,其他时间 病例极少。本组病例男性多于女性,农村多于城市,3岁以下儿 童多见,可能与个人卫生习惯及卫生环境有关,也可能随年龄 增长对本病的易感性降低。所有病例均有皮肤粘膜损害,以手 及口腔明显,多数在出疹前l~2d开始发热,少数患者有咳嗽 [4] [3] [2]
1000一7377(2010)06一0737一02
邵宾棉
2006~2009年,我院对109例宫外孕患者行阴道彩色多普 勒超声检查,103例诊断为宫外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
小、子宫内膜厚薄、双侧卵巢、附件及子宫是否有包块,包块的 大小、边界、回声等特点。血流动力学方面,需要观察包块中心 和边缘的血流信号特征,检测并记录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 (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阻力指数(RI)。
73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陕西医学杂志2010年6月第39卷第6期
盲目自信。经椎弓根内固定的技术关键是掌握好螺钉的进钉点 和进钉角度。目前的椎弓根定位方法繁多,杜心如等[21发现“人 字嵴”顶点位于或接近于椎弓根中心,而且它不受骨质增生或 退变因素的影响,其结构比较稳定。显露“人字嵴”只需将腰背 肌剥离至关节突关节外缘部位,不需过多显露横突和关节突关 节,手术操作较易,对患者的创伤也较小。。人字嵴”定位方法, 是一种简单易行、定位可靠、创伤较小的椎弓根定位方法。不管 采用哪种进钉方法,植入椎弓根螺钉都要求术者既要熟悉解剖 知识,又要有椎弓根的定位及进钉经验。 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具有稳定脊柱功能单位和滑脱椎体复 位的作用,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的撑持作 用一方面可维持椎间隙高度,另一方面还可恢复后方纤维环及 后纵韧带的张力,使椎间孔扩大,间接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同时 增加腰椎的稳定性,横突间植骨融合又增加了脊柱的长期稳定 性,有利于预防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及术后复发。术后卧床时 间要足够,过早负重会导致植骨不融合及腰椎滑脱。无论是椎 体间植骨或椎板横突间植骨,植骨不融合则疗效差,可发生腰 椎滑脱腰腿痛复发。本文病例仅进行了6月至3年的随访观 察,远期效果如何、相邻椎问盘是否退变加快,尚需长期观察随 访。 参考文献 [1] 吕厚山.脊柱内固定学[M].第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 出版社,2001;257—271. [2]杜心如,张一模,赵玲秀,等.腰椎椎弓根螺钉人字嵴顶点 进钉方法的放射解剖学研究[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737
及消化道症状,外周血象半数以上升高,绝大多数患者有心肌 酶(CK,CK—MB,AST,LDH)特别是CK—MB升高,提示心肌损 害,在心肌酶谱中CK—MB是心肌特异性同工酶,在心肌含量 最多,血清含量很少,当心肌损害时释放入血,该酶的检测对心 肌损害有高度特异性;少数患者有谷丙转氨酶(ALT),转肽酶 (7一GT)升高,提示肝脏损害;3例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确诊为重症,说明HFMD为多系统多脏器损害的全身性疾病。 本组病例有2例为二次感染HFMD者,可能与HFMD的病原 体并非唯一,而是多种病毒有关,HFMD感染后能否获得持久 免疫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皮 肤粘膜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既有轻型感染病例,也有重症 病例,并且有二次重复感染的可能,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细心照 料儿童,流行季节对托儿所等公共场所特别是日常用品、玩具、 食具等及时消毒,切断传播途径,并实行晨检措施,以及时诊治
3
研究对象
109例宫外孕的患者,均经手术或(和)病
理诊断证实,年龄18~44岁,平均29岁。经产妇74例,未产妇 35例,有官内节育器者40例。
2仪器及方法
结
果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首诊结果与病理或(和)
手术对照见附表,103例患者诊断为宫外孕,诊断率为94. 50%,部位位于输卵管妊娠者,100例,占91.74%。3例误诊,占 2.75%,2例为黄体囊肿,1例为炎性包块,3例首诊时候漏诊 (2.75%),复查时发现宫外孕。106例宫外孕患者,根据声像图 表现分为两种类型,未破裂型41例(39.81%),流产型62例
所有患者均采用非力谱2000多普勒超
声诊断仪,经阴道探头频率为6.5MH;。患者排尿后采取膀胱截 石位,阴道探头套上避孕套,然后再插入阴道中,探头需要紧靠 穹窿,在检查中,详细观察盆腔的内容,形态学方面包括子宫大
万方数据
2000,15(3):206.
血、预防感染,24~72 h拔除引流管,lo~12d后拆线。术后拍X 线片复查椎弓钉位置及植骨块位置。6周后在背心支具保护下 可坐起及康复训练。 4结 果术中出现硬膜囊破裂1例,神经根挫伤1例,
经术中修补等对症处理无后遗症。全部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 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采用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 术评定标准,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优25例,占92.6%,良2 例,占7.4%。所有随访病例植骨全部融合,l例2年后因外伤 断钉,无腰腿痛复发,无明显Cage塌陷。 讨论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做详细的体格检查,还需要做 cT和MRI检查。当病人症状严重和体征明显时,CT和MRI 检查在椎管内未发现异常,此时应排除椎间孔和椎间孔外有无 椎问盘突出。同时依据影像学异常对照临床表现做出诊断。椎 间盘突出症手术效果失败的原因之一,为未发现极外侧型或椎 间孔型椎间盘突出。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主要有腰背痛、 大腿前侧痛、坐骨神经痛、截瘫。影像学检查以MRI价值最大 特别在矢状位时可见高位腰椎间盘突出部位和病理形态情况。 手术入路选择:有椎板问人路、横突间入路、经椎板及横突 问联合入路、前外侧入路等。椎板问入路是目前治疗此型腰椎 问盘突出症应用最广泛的有效方法,其优点是可同时处理合并 的其他椎管内病变。经横突间入路保留了后部结构,特别是小 关节突的完整,且不经过椎管手术危险小,T12一L1、L1—2节段 手术采用横突间入路更安全一些,不论哪种入路,此两节段为 脊髓圆椎,应避免牵拉硬膜囊而损伤脊髓。 椎弓根螺钉进钉的要点:高位腰椎间盘相应节段硬膜代偿 间隙比下腰椎小,对椎弓根钉的打入准确性要求较高,术中一 定要结合X线片所见和适当X线监测,切忌因为操作熟练而
和控制病情,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重症病例,可减少发病率和病 死率。 参考文献 [1]杨秀慧,严彦生.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研究进展[J].传染病 信息,2008,21(3):129—130. 杨智宏,朱启铭,李秀珠,等.2002年上海手足口病例中 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调查[J].中华 儿科杂志,2005,43(9):648—652. 杨绍基.肠道病毒7l型感染[J].新医学,2008,39(6):
(收稿:2009—11一02)
手足口病373例I临床特点分析
西安市第八医院(西安710061)
主题词
罗春英
程小岩。
李青春
手足口病/诊断
手足口病/治疗
流行病学
1000一7377(2010)06一0736一02
【中图分类号】R51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手足口病(HFMD)是病毒经多种途径传播而引起的以发 热皮疹为临床特征的儿童传染病,重症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 吸循环衰竭[I]。我院2009年3~5月共收治373例,现将其临床 特点分析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l
(2.7%),1~2岁155例(41.6%),2~3岁103例(27.6%),3~ 4岁58例(15.5%),4~5岁27例(7.2%),5岁以上20例(5. 4%)。其发病年龄以3岁以下为主,占71.9%,特别是1~2岁 儿童较多占41.6%。②人群分布:城镇96例(26.3%),农村 277例(74.30%),以农村儿童较多。③患病次数:初次患病371 例(99.5%),再次患病2例(o.5%)。④发病时间:3月份16例 (4.2%),4月份221例(59.3%),5月份136例(36.5%),4月 份发病率高。⑤症状:发热246例(65.9%),其中37.5~38度 79例,38.1~39度115例,39.1度以上52例。多数病人均有发 热,多为中度发热。其他症状:咳嗽78例(20.9%),恶心、呕吐 45例(12.1%),易惊5例(1.3%)。⑥皮疹特征:皮疹以手掌,足 底,口腔,臀部为多,可出现在下肢及膝关节,皮疹大部分为米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粒至黄豆大小的疱疹,泡皮较厚,疱液较少,混浊,疱疹周围有
万方数据
陕西医学杂志2010年6月第39卷第6期
红晕,疹间皮肤正常,不痛、不痒,消退后无色素沉着。少数为深 红色点状斑疹。口腔粘膜的疱疹疼痛明显。373例患者口腔疱 疹及溃疡261例(69.9%),手皮疹302例(81.o%),足皮疹156 例(41.8%),肛周皮疹111例(29.8%)。本组病例患者均有皮 疹,以手部皮疹多见,常伴有口腔粘膜损害。⑦实验室检查:白 细胞总数及分类升高216例(57.9%),降低1例(o.2%),谷丙 转氨酶升高46例(12.3%),心肌酶升高328例(87.9%),血糖 升高。例。⑧胸片,未见明显异常,少数病例肺纹理增多。⑨心 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29例,余未见异常。 3治疗及转归 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白细胞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