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课改下的有效化学教学模式
浅析化学教育在新课改后的创新改变

浅析化学教育在新课改后的创新改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变革,新的课程改革已经提出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实施。
在这一背景下,化学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课改对化学教育的创新改变,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调整上,还包括教学方法、手段和资源的更新及改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课改下的化学教育进行浅析。
新课改下的化学教育内容发生了明显的更新和调整。
在过去,化学教学很大程度上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记忆,学生的学习重点主要是理论知识的掌握。
而在新课改中,化学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教材内容中加入了更多的实验操作和实际应用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新课改下的化学教育也更加强调化学在实际生活和产业中的应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这种内容的更新和调整,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和丰富,也更加符合实际生活和产业的需求。
新课改下的化学教育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也发生了创新改变。
以往的化学教学主要以教师讲解和学生听讲为主,学生的参与度相对较低。
而在新课改下,化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问题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讨论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也更加注重多媒体技术、互联网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生动和丰富。
这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改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也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和应用化学知识。
新课改下的化学教育还面临着更多资源的更新和改变。
过去,化学教育的资源主要是教科书、教师讲义和实验设备等传统资源。
而在新课改中,化学教育的资源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教育部门加大力度对化学教育资源的建设和更新,推动教材教法的更新,推广实验设备及教学用具,鼓励教师和学生利用互联网、实验室、科技馆等各种资源,开展更加多样化的学习和实践活动。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引言: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高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化学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面临着新的教学要求。
本文将从新课改背景下,探讨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一、新课改的背景与要求新课改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改革之一,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
新课程改革亦是我国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中毕业生。
在这一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需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并思考如何有效地教学。
二、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1. 激发学生兴趣,增加互动性在新课改中,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高中化学教学也要紧跟这一趋势。
教师可以通过举办实验课、观察课和讨论课等形式,引入互动性教学的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观点,进行小组合作、辩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2. 融入实际生活,增加实践性新课程改革强调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高中化学教学可以通过列举实际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化工厂、实验室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和观察,感受化学的魅力和实践价值。
3. 强化思维训练,增加分析性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中化学教学可以通过提问、解决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
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案例、实验现象等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多媒体辅助,增加可视性新课改支持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高中化学教学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加教学的可视性和趣味性。
教师可以使用PPT、实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学习化学知识。
5.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增加自主性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中化学教学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谈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方法

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方法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换了教材、减了课时,特别是教师多年来形成的知识体系和教学经验受到很大冲击,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的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以往多年的化学教学中,我们虽然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为了应对现行高考,还是偏重于知识的传播,学生以接受式学习为主,对“讲、记、背、练”的方式习以为常,围绕应试展开的重复演练日趋严重。
但实施新课改以来,我们化学教师应当努力改变观念,探索教法,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下面谈谈笔者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化学教学的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进行探究式学习,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化学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而有效地落实这一目标的关键是积极主动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应注重设计探究式的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
如在设计胶体的制备和性质一环节的教学时,我们用了新配置的和久置的两瓶fecl3溶液,在做完fe(oh)3胶体制备和丁达尔效应实验并分析原因后,紧接着让学生上台用久置的fecl3溶液做丁达尔效应实验,结果也看到一条通道,学生好奇,为什么溶液也有光亮的通道?顺势引导讨论探究得出结论:1.fecl3常温下也有少量与水反应;2.fecl3溶液中含有fe(oh)3胶体;3.某些体系可能是多种分散系组成的混合物。
接着提出问题串:悬浊液可能有丁达尔效应?fecl3与noh溶液反应后有什么现象?如何证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是否有胶体?(过滤,丁达尔实验),要是有,是什么原因?活动中一连串的问题探讨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想象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逐渐长大,学会用透视的眼光洞察微观世界的变化。
活跃的课堂气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此环节的处理能使学生理解和认识到生活中很多物质可能是多种分散系组成的混合物,更重要的是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思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讲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等思维品质。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探

教 学 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所谓 “ 探究学 习” 是相 对“ 接受学 习” 物 的时代> 的整章 教学 , 这些章节 的教学
中国基础教 育的课程改 革是一次课 而言的一种学 习方式 , 即从 学习和生活 中
程 改 革 的核 心环 节 是 课 程 实 施 , 程 实 施 课 类似 于 学 术 研 究 的 情 境 ,通 过 学 生 自主 、
生 在 讨论 、 述 时 , 陈 不要 只注 意 学 生 讨 论 、
二、 组织实施 自主 、 合作、 探究学 习的 提 问 , 互相帮助 , 同商讨解决 问题的方 共 组织实施 自主、 合作 、 探究学习 , 应坚 识 , 使不同层次 的学 生通过努 力都能取得
、
正确把握 自主、 合作、 究学 习的 探
作 、 究 学 习 的 几点 策 略 : 探
的过 程, 成为学会学 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 向性更强 ;.具有较 强的生活实践性 ;. 与老师、 同学 的合作学 习中感到轻松愉 2 3 与
快, 能够学会以他人之长 , 自己之短 ; 补 这 样 , 员间的互补性 得到发 挥 , 们互相 组 他 法, 多角度 、 多方位、 主动交流对 问题的认 进步。这个环节 , 师的作用体 现在 :1) 教 ( 及 时收集学生讨 论 中出现 的各类信息 加
一
主为前提 的。可以这样说 , 探究是 以自主 论 。学生在 自主学 习探究的基础上 , 在老 习方式。 式, 对一些 问题 形成一 定的共识 , 同解 共
重知识传授 的教学模式 ,强调 知识与技 学 习为前提、 以合作学 习为动力的一种学 师的指导下 , 用小组 间的合作讨论的形 采 它具 有以下特 点 : .学 习 目标 的方 决问题 。 1 这样 , 堂气氛宽松起来 , 课 学生在 研究 手段 的 多样性 ; .更 重视学 习过程 4 的操作。 策略 持 以人为本的原则 , 教师应成为组织者和 引导者 ,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下面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初探新课改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如何使学生在有限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能力、学习效率,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是一重要途径。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
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本文主要就新新课改下,对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谈谈几点看法。
一、领悟新课改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理念反映在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上,对教师的教育行为起决定性作用,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
1.转换课堂角色。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强调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
新课标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理念,转变角色。
要求“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过程,更是一种师生相互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双边活动过程。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
2.重学生个性。
高中化学教学要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更具弹性和更丰富的课程内容,使“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更新知识储备。
新课标的开放性特征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应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化学科学知识,还应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新课标要求化学教师要有复合型的知识素养,也就是说,教师除了具备更加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①化学与sts相关的知识。
②较丰富的化学史知识。
③结合教材内容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意识。
4.提高教学能力。
目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化学新课程教学的重点。
为此,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组织自己的各项教学实践活动,包括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课堂讲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教学设计中的创新能力,同时掌握一些新的技能,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新课改下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新课改下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化学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与改进。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具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针对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教学,需要采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
下面将介绍一些在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中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启发性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学生主体性、积极参与性的教学方法。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去解决问题、发现规律、总结知识等方式来教授知识。
在启发性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提问、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
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学习,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设计各种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共同探索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实验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交流和互动中学习,增强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探究式教学法四、多媒体教学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法来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视听的同时进行学习。
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来引导学生学习。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知识,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分析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论文

浅析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是: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
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表现。
有效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教学有效性要关注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
教师在课程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效益的问题,不能为追求形式抛弃对教学效益的追求。
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
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师对教学批判反思的能力,这些与教学有效性相关的因素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发展。
二、传统教学中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分析首先教学目标单纯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往我们的教学也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领域,但是受传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始终把反复练习、训练的方式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
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单纯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由于教学目标的偏差,“熟能生巧”的理念逐渐演变成“熟能生厌”的现实,其结果就是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辛苦。
新课改下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新课改下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方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初中化学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适合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的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指通过给学生提供一系列的问题和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给学生一些化学实验和观察结果,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实验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二、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指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来促进学习。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在小组内进行学习和讨论,通过相互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法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三、探究式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是指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和探究,从事问题解决等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化学实验和观察现象,让他们自己探究和发现化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可以通过让学生参加一些化学竞赛和科研项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四、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指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教具,将抽象的化学概念具象化,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借助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具,展示化学实验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
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资源,让学生进行虚拟实验和模拟实验,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五、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指通过模拟真实的化学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或工作实际应用相关的化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知识和应用化学原理。
通过情景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实际运用能力。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至关重要。
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

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任务的途径和手段。
怎样从实际出发,运用好教学原理、教学规律来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不能机械地用某一种方法或采用一成不变的程式化的教学方法,而是应灵活地变换和改进教学方法。
但始终不变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启迪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处处围绕这一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使教和学协同发挥最佳作用。
一、更新教学理念,改变学习方式,合作探究进课堂新课程理念要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参与合作、师生互动、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引导学生自主钻研,鼓励他们求异创新,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1.合作学习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
新课程的实施中,在互动合作中获取知识应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
所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置于集体之中,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学会合作学习。
2.科学探究活动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
在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努力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激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案,参与设计。
二、培养和强化兴趣,激发求知欲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及时排除不利于学习兴趣发展的因素,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
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
教师在给学生开始上化学课时,以实验首先展示化学的奥秘世界,如:把一张已用酚酞溶液写好“化学”晾干的纸挂在黑板上,再用装有3%氢氨化钠的小喷雾器喷射在白纸上,立即呈现“化学”二字;再如“水中生火”(将一小粒白磷投入盛装沸水的烧杯中,用小气筒通入空气)等实验,使学生情绪高涨,渴望知道其中奥秘。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学方法的探究

、
一
有在我 们介绍有机合成材 料时 . 对 于 塑 料 的使 用 . 我 组 织 学 生 自己查 阅 资 料 , 辩 证 地 认 识 塑料 的 利 与 弊 : 让 学 生 开 展 研 究 环 境 保 护 的课 题 , 自己上 网查 阅资 料 , 加深环境保护的意识 , 并 落 实 到 行 动 中来 . 这 样 大 大 激 发 了他 们 学 习 化 学 的 热情 。 五、 教 学 中 重视 习题 。 精讲 精 练
一
2 0 1 3 年 第 2 期 ( 总 第 1 7 4 期 )
渭源 7 4 8 2 0 0 )
计. 适 时地 引 导 学 生 观 察 和 分 析 实 验 的 现 象 . 研究 实 验 的 过 程 。 如在演示 C O 还原 C u O 的 实验 时 . 组 装 好 实 验 装 置 后 不 要 急 于 实验而是让学生由 C O 的性 质 人 手 分 析 并 讨 论 是 先 通 C 0 还是 先加热 . 思 考 实 验 中澄 清 石 灰 水 以及 最 后 点 燃 的酒 精 灯 分 别 是
浅谈新课改背景 下化学教学方 法的探究
什么作用 . 然后再进行实验 , 实 验时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
归纳生成物 . 同 时还 要 分 析 实 验 后 为 什 么熄 灭 酒 精 灯 后 还 要 继 续 通 一 氧 化 碳 至 试 管 冷 却 .加 深 学 生 对 重 点 实 验 的 认 识 和 理 解。 初 中化 学 教 材 中还 设 计 了一 些 非 常 有趣 的 家 庭 小 实 验 . 这 些 小 实 验 是 进行 素质 教 育 的好 方 式 实 验 中用 到 的 一 些基 本药 品。 生 活 中我 们 基 本 都 能 找 到 , 所 以 我们 除 了 做 好 演 示 实 验 外 , 还要重 视这些家庭小实验 . 布 置 学 生 自 己动 手 去 做 . 培 养 他 们 的 动 手 能 力 和 实 验技 能 四、 教 学 中加 强 环 保 教 育 。 重 视 情 感 培 养 环 境 保 护 已 是 当 今世 界 的 一 大 重 要 课 题 . 为 了确 保 人 类 可 持续发展 。 提高 中学 生 的环 保 意 识 , 在化学中进行环保教育 . 是 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 在教学中 。 我 们 要 结合 教材 . 适 时 地 对 学 生进行环保教育 。 例如 , 展示一些水污染的图片 . 引 起 他 们 对 环 境 问题 的重 视 , 然后 结 合 学 生 身 边 的事 。 如不随意浪费粮食 , 不 单 是 为 了节 约 粮 食 , 也 是 防 止 水 体 污染 , 保护水资源 ; 等等 。 还
新课改理念下化学教学模式初探

2
的 因 素 。 基 于 本人 多年 从 事 小 学 语 文 教 学
质
实践 , 我 想就如何 提 高语 文课 堂 教学 的有
县
效 性谈一 下 自己 的看 法。
等
一 、 就 学生 而 言 ,应 充分体现 其学 习的
鬈
主 体 地 位 。 《新课 程 标准 》特 别 指 出 : “ 学 生
中
是 语 文学 习 的主 人 。 教 学过 程 中 , 要 加 强
小
学 生 自主 的语 文 实 践 活 动 , 引导 他 们 在 实
’
践 中主 动 获取 知 识 ,形 成 能 力 。 ” 这 里 明确
型
指 出学 生 在 学 习 中所 处 的 主 体 地 位 。 作 为
山
教 师要 真正 发挥 导 的作用 ,就 必 须 更 新观
念 ,转 变 思 想 ,在 教 学 实 践 中把 自主 读 书 的
括 ,提 高思 维能 力 ,把 掌 握概 念 和语 言 实践 紧密结合 ,才能
让 学 生 真正 理 解语 法形 式 的表 意功 能 , 这样 学生 才能真 正
理 解和掌握语 法知识 。
二 、 在 语 篇 中进 行 语 法 教 学
教 师在讲 解 阅读 课 文 时 ,应 将 语 法 放在 语 篇 中感 性认 识 ,结 合 文章 内容 , 引 导 学
生根据语 境分析 ,归纳和 总结语 法规则 ,这样既 可 加深学
生 对 所 学知 识 的印象 ,又 可 使学生掌握语 法规则。 例如教
材 E C E F C 必 修 2 U n it 2 T h e O ly m p ic G a m e s 中 出现 几 个
时 间还 给 学 生 ,把语 文实践 的 空间还 给学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方法研究摘要: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革以来尤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突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优势越来越引起化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探讨了高中化学教学中结合相关教学理论有效开展化学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新课改要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那么如何有效实现化学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呢?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本人通过探索研究,提出了有效教学的几点教学方法和建议。
一、变“师本”的教育为“生本”教育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实效性教学的首要任务。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严重窒息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我们必须从传统的教学中走出来,注重学生的学,注重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多种能力的培养。
要保证学生一定的自学时间,课前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预习,课上老师不能一讲到底,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去读书、思考、讨论和质疑。
变被动学习为学生自己摸索、理解的自学过程,学生通过自学、作业能获得新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学习充满信心,激发对学习的渴望,为有效的课题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思想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思想理念,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地向新认识领域进军,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
所以,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思想观念的转变,变“师本”教育为“生本”教育,为教学行为奠定良好的理念基础。
二、课前设计好预习活动传统的预习无目的、无方法,最终效果也就不理想。
我改预习为预学,综合形成性练习和开放性思考作为预学作业,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进行方法指导,这样学生在进入课堂学习时,对知识已有概括性的了解,能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主动求知。
如在“离子反应”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具有常见物质的溶解性、物质电离、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等知识,其“最近发展区”就是电离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离子反应发展条件,因此我设计了常见酸碱盐溶解性的判断、物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判断某反应是否能发生等题型,帮助学生回顾旧知,又加入简单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正误判断、离子反应能否发生判断,帮助学生对课本主干知识进行预学。
基于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教学也在不断调整和更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探究学习,要求教学模式从传统的传授知识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转变。
本文将探讨基于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并提出几点建议。
一、引导性问题导向教学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会以课本知识为主线,学生被 passively 接受知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学策略也在不断更新。
引导性问题导向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为主线的教学方式。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探究性实验教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实践和探究,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化学原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生动形象的实验视频,或者播放一些有趣的化学动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拓展教学内容五、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和共同学习。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组讨论、合作实验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也在不断调整和更新。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探索

与结论 , 反思 与评价 等环 节 , 让学 生通 过亲身体 验科 学 探究活动 , 激发化学学习兴趣 , 进对科 学 的情感 , 增 理解 科学 的本质 , 习科 学 的探究方 法 , 步形成 科学探 究 学 初 能力 。如 : 探究形成原电池 的条件?如何 判断原 电池 的 正负极 ?课前布置学生查资料设 计 的实验方案 , 根据学
2 实验 设计 中培 养学 生发 现 问题 、 析 问题 、 决 . 分 解
问 题 的 能 力 和 方 法
化学是一 门以实验为基础 的科学 , 学 中绝大 多数 化 知识都 是 由实验得 出 的 , 由假设 到实验 验证 、 由实 验现 象到本质分 析是学 习化 学知 识 的重要 思维 方式 。通 过 这种方式的训练 , 以培养学 生发现 问题 、 可 分析 问题 、 解 决问题 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 中 , 师要 给学生充分 的思 教
基础 , 创是学 的延伸与发展 。当学生在学 习 的过 程 中学
会 创 造 , 能 够 感 受 和 体 验 学 习与 成 功 的快 乐 。 就 三 、教 学 内 容 的 呈 现 问题 化 。 立足 发展 智 力
法 , 而激发 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从 培养学 生 的实验设 计能
力、 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 如学 习化学 反应速 率时设
考 时 间 , 学 生 通 过 各 种 实 验 活 动 , 建 知 识 技 能 和 方 让 构
生在 求 同中存 异 的思维 , 在吸 收 中批判 的 能力 , 互动 在
交流 中 自我评价 的习惯 。在此基 础上 , 师应注重 培养 教 学生 的创造性 , 包括创造性 的思维 与创造性 的表达 。学 习的过程应该是一种学创结合 的过程 , 是创 的前 提与 学
探究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的策略

探究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的策略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一些活的动态知识总结为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注重对知识点的识记,而不让学生去探究、去思考、去运用。
新课程实施以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人心,为了实现这一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断地进行摸索、尝试,总结出了几种教学策略。
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发现是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印象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凡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自己发现的知识,我们就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这种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飞他们的思维,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二、让学生自己去操作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教学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
所以,化学实验应该成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学生通过亲手实验,既解决了学习上的疑难,又提高了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兴趣。
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传统教学是教师搞承包,把知识和方法全盘托给学生,学生接受不暇、汜忆不迭,根本没有思考时间,可以说是没有自主权,更谈不上落实主体地位。
致使学生有疑不敢质、有疑不会质、甚至有疑之时不知有疑,只会简单机械地模仿,不会思考,也没有机会思考。
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是现代师生观和教学观的体现。
前“两让”中也体现出了这一策略。
所谓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质疑问难,一旦学生有质疑表现时就马上给予机会,鼓励他们敢于表达、敢于发问。
另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不是让学生按教师的设计和意图一步步地进行“填空式教学”,而是让教师跟着学生的思维和发展走,适度点拨引导,使教服从于学。
新课改下农村初中化学的有效课堂教学探析

谢 春 梅
( 国县 兴 莲 初 级 中学 , 西 兴 国 兴 江 深 化 课 堂 教 学 改 革 .建 立 一 种 适 应 素 质 教 育 要 求 的新 型 教 学 模 式 , 高 课 堂 教 学 的 有 效 性 , 初 中教 育 工 作 者 不 断 探 提 是 索 和 追 求 的 目标 。 何 提 高初 中化 学 课 堂教 学 的有 效 性 ? 结 如 我 合 农 村 初 中化 学 课 堂 教 学 的现 状 , 几 点粗 浅认 识 。 谈 农 村初 中 化 学 教 学 的 现 状 当下 在 农 村 中学 , 由于 受 应 试 教 育 和 实 验 条 件 的 限制 , 在 教 学 的 很 多 方 面 主 要 还 是 以 陈 述 性 知 识 的积 累为 主 ,加 之 学 生 基 础 薄 弱 . 而对 化学 这 门课 的 学 习 失 去 了兴 趣 。 因 1 学 观 念 落 后 , 教 学 过 程 中不 注 重 培 养 学 生 的学 习 . 教 在 能 力 , 生 无 法 体 会 知 识 的获 得 过 程 , 有 形 成 自己 去 获 取 知 学 没 识 的能 力 。 2过 分 地 注 重 对 化 学 知 识 的 系 统 讲 解 及 陈 述 性 知 识 的 记 . 忆 , 注 重实验演示 , 不 即便 有 实 验 , 多 是 教 师 写 好 了 实 验 步 大 骤 , 学 生 看 着 做 . 去 让 学 生 自己 动 手设 计 实 验 。 让 不 3忽 视 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等 非 智 力 因 素 的发 展 。 由于 农 . 村生 活水平偏低 的现状 , 以及 父 母 知 识 、 活 观 念 、 识 形 态 生 意 的局 限性 , 学 这 一 学 科 极 易 被 忽 视 。 化 二 、 高 课 堂 教 学 有 效 性 的对 策 提 1角 色转 变 . 立 新 的 教 学观 念 。 . 树 思 维 意识 是行 为 的 先 导 。教 师 只有 转 变 自己 的教 学 观 和 教 学 方 式 , 能 促 进 学 生 学 习 方式 的 转 变 : 单 纯 的 知 识 传 授 才 由 向知 识 探 究 转 变 .树 立 问 题 意 识 : 由重 教 师 教 向重 学 生 学 转 变 , 立 主 体 意 识 ; 研 究 教 师 教 什 么 和 怎 样 教 向研 究 学 生 学 树 由 什 么 和怎 样 学 转 变 , 立 角 色 转 换 意 识 ; 树 由师 道 尊 严 向平 等 融 洽 的 师生 关 系转 变 . 立 情 感 意 识 : 树 由教 学 模 式 化 向教 学 个 性 化 转 变 , 立 特 色 意 识 。 师 的 教学 思维 直接 影 响 学生 的学 习 树 教 情绪 和 学 习 态 度 2认 真研 究教 材 . 心 备 课 、 化 作 业 设 计 。 . 精 优 恰 如 其 分 的 导 课 是 师 生 间 建 立 感 情 的 第 一 座 桥 梁 , 让 能 整 节 课 的学 习 有 良好 的 开 端 。 而 这 都 源 自预 先 的 课 程 设 计 ,
探索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 2 ] 叶小和 . 新课程 高中化 学实验 中培养 学生探 究能力的策略
D] . 云 南师范大学 , 2 0 0 9 . 段。 当各 个小组的合作 学习完成之后 , 教师应该组织各个 小组进行 研究[
结果汇报和质疑讨论 , 为确定科学统一 的讨论结果提供基 础 , 在这
( 作者单位
四川省 南充市第十二 中学校)
中职生需要哪些 最基 本的语 言技巧 呢? 首先 , 要做到语言 的丰 语 音语调配上凝视 的眼神 、 微 笑的面容 、 倾听 的神态 、 乐观积极 的
富性。能用描绘性 、 富有表现力 的词汇激发听者的共鸣 , 唤起听者 精神风貌这些丰富 的肢体语言会 让听者如沐春风 ,这就是肢体语 的想象 ; 单句与复句 、 陈述句和感 叹旬交替使用 , 长短句参差有致 , 言意在言外 的功效 。 对他人而言 , 我们要通过仔细观察其肢体语 言
让 听者听起来 就 自然和谐 ; 会用贴 切的 比喻 、 精 当的设 问和反 问、 透露 出的蛛丝马迹 , 揣摩其 内心的真实想法。 比如 , 你去拜访他人 ,
气 势流畅 的排 比启发思考 , 造成悬 念 , 激 发公众感情 的波澜 ; 说 话 主人时不时抬腕看时间 , 言外之意就是他有事还要 忙 , 你应该适时 时语调有时舒缓 徐慢 , 有时高亢激奋 , 有 时停顿间歇 , 有时 一泻千 里, 牵动听众思绪 , 叩击 听众心 弦。 其次 , 要凑懂并且会用社交 专用语 和交友称谓 。 尊称表示对与 之交谈 的对方 的尊重 , 如先 生、 夫人 、 您等 。谦称 , 一般用某个字来 代替 “ 我” , 表 示谦虚之 意 , 如“ 愚见 ” , 谦 称能让与 之交谈 的人及 听 众感受到说者是个谦虚有礼 的人 。与别人交谈时要尽量使用 “ 您” 或“ 您 的” 这些尊称 。知道并会用 社交专用语 , 如, 托人办事 叫“ 拜
浅论新课改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 \
,
,
十c c —C 2 (V ) H H H P B
Hale Waihona Puke 6 b \ c H2H:H, c c
◇
山东
安 伟 典
新课 程改 革是 学习方 式 和教 学 方 式 的改 革 , 改变
传统 课程 中过 于注重 知识 传 授 的倾 向 , 强调 形 成 积极
主动 的学 习态 度 , 获得 知识 与 技 能 的过 程成 为 学 会 使
题 目中也有 充分体 现 : 信 息 使 用 的 隐蔽 性 , ① 即上 段 中说 到 的没 有条 件作标 志 的“ 醛 缩 合” 醛 信息 的使用 ; ② 对 聚合 物链 节 的深刻认识 . VA是 加聚 产物 , P 在链 节 中只有 2 碳 原子 , 由 P 个 但 VA合 成 P VB时却 需要 2 链节 参 与反应 , 产 物 中的链 节 变 成 了 4个 碳 原 个 在 子 ; 碳 碳 双建 和醛基 在 与 H 加成 时 出现差 异对 待 ③
的情 况. B 在 —C时 只有 醛基 和 H 加成 , 碳 双键 不 碳
们 的衣食住 行 、 医疗 卫 生 、 境 保 护 等 日常 生 活 和社 环 会活 动 中 , 是我 们迫切 需要 学 习 和研 究 的一 门实用 学 科. 堂 教 学是 整个 教 育 体 系 中 主要 使 用 的 一 种 手 课
通 过上述 的具 体对 比和 分析 , 我们 可 以得 出以下 几 点启示 , 为 日后 有机 化学教 学 的参考 . 作 1 )选择 题 中的有 机 部分 总 是 和《 学 与 生活 》 化 紧
密 相关 , 注意 引导 学生及 时 总结和 准确记 忆 ;
难是 高能 的. 我们 的家 长和 社会 花 费 这 么大 的 精力 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新课改下的有效化学教学模式
【摘要】《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关键词】化学教学新课标方法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
同样,培养创造性人才需要创造型的教师。
美国创造教育学家史密斯·托拉斯认为:创造型的教师应思想开放,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对知识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能及时汲取教育科学领域的新成就并运用到教学中去,不断创造新的教学方法;能为学生创设和提供积极学习和激发好奇心的情境;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的学习等。
让每一位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彩的化学世界;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等。
这些基本理念为新课程的研究与实施提供了可操作依据,下面就谈一谈我对新教材教学的几点粗浅体会:
一、新教材实验体现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探究为基本特征的科学,因此,化学教学也应体现这一特征,并将其作为化学教学的主模式。
在化学课程改革中,化学实验的改革是关键的一部分。
新课标教材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
讲边实验,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而不再硬性规定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
这就给教师进行实验教学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
实际上,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发挥它们的功效。
由于初中学生掌握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限制,没有真正发挥验证性实验的作用,容易造成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科学的研究方法。
所以,改进验证性实验,强化探索、研究性实验是非常有必要的。
为此《标准》规定了“新教科书”尝试采用了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研究性实验。
⑴增加探索性、研究性实验。
体现探索的某一过程,如实验现象探索、实验结果探索、实验方案探索等,也可以起到引导学生探究的作用;⑵增强验证性实验的探索性和研究性,让学生在“活动与探究”中自主学会探究,达到新教材的教学要求;⑶在“活动与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学习形式,经过学生的亲自参与,观察实验现象,从观察中得以思考与分析,达到探究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新教材更注重学生有效记忆的方法
1、语言用韵,利于记忆。
韵律化的材料,富于魅力、感染力,易上口,易记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看,凡用韵之处,可增加信息冗长量,利于记忆。
如把硫酸的工业制法概括成“三阶段、三方程、三设备、三净化、三原理”就利于记忆。
2、注意集中,容易记忆。
从心理学分析,学习时注意力集中,大脑细胞兴奋点强烈,对事物的印象深刻,容易记忆。
心理学家实
验证明,集中注意力看两遍材料,比不注意去阅读十次的记忆效果好得多。
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设法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如课前布置预习提纲或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预先思考,以便使学生通过思考,在上课时有意注意教师的讲解,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师还可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或运用多种直观教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不断运用,巩固记忆。
人脑通过感知、识记保持的信息,再经神经通道联系分析器运用,每用一次就能使正确的回忆得到强化,错误的回忆得到纠正,遗忘了的再进行识记,久而久之终生不忘,其根本原因在于不断使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知识不应变成不能活动的货物,积累知识不能视为就是为了储备,而要进入周转,加以运用,才能巩固,才有效能。
”
三、向每堂课要质量
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后,就会充满信心地走进课堂。
这种情况下,如何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各有所得,并通过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这就取决于教师是否能抓住重点精心设计。
教师要善于在学生面前提出问题,摆出矛盾,这是思维活动的起点。
我们课堂教学的程序一般是以实验为中心,以答疑、设问、讲座为主线进行的。
把多数课堂演示实验让给学生做,教师只有必要时,给予指导。
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要求,同时也检查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有时还能得到意外的收获。
在让学生做每一个实验前,先复述自学所记录的实验目的、注意事项及现象和结论等,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以加深印象。
预习效果如何,不仅表现在完成预习和课后练习的正确率高低,更重要的是在提出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上。
所以必然引导、鼓励学生提问,这样既可巩固深化知识,又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若遇到一些难度稍大的问题,可放手让学生互相讨论,即使课堂纪律“乱”一些也是很有益的。
如讲原子结构时,学生相继提出:“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原于核作怎样的运动呢?”“核外为什么有很大的空间,而不是电子被吸在核上呢?”“有没有比质子、中于、电子更小的微粒?”等等。
学生提出这类问题,反映了他们自学时已经钻了进去,已经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对于超越大纲的部分问题,则可利用课余时间解答或介绍杂志和有关书籍以扩大学生阅读范围。
学生的积极性又进一步促使教师必须认真备课,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进入这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轨道后,教学质量会大幅度地提高。
总之,作为创造型的化学教师,既要懂得如何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以化学实验为主要手段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又要自觉应用化学实验进行探索和创造活动。
化学实验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进行创造性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