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草药果实类
滇橄榄

滇橄榄滇橄榄滇橄榄的概况简介:滇橄榄(Phyllanthus emblica L.)又名云南余甘子,是大戟科(Euphorbiaceae)叶下珠属(Phyllanthus)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的果实,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和东南多个省区。
作为一种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滇橄榄在我国中草药和民族药等传统中药体系中,均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已被载入《中国药典》;滇橄榄果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除了含有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外,更为重要的是它Vc含量高,且由于黄酮和单宁类物质的保护,滇橄榄经加工后其Vc的留存率仍高达72%,远远高于其它果蔬。
另外在滇橄榄中还有一种功能和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接近的类SOD物质[1]。
因此滇橄榄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肿瘤、防衰老等作用[2]。
vc是柑橘的150倍,苹果的100倍,猕猴桃的3~5倍。
――资料来源:《黑曲霉单宁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处理滇橄榄汁的研究》,郭鲁宏[1] 杨亚力[1] 金丹[2] 江跃林[1] 杨顺楷[1],[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610041 [2]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都610064,2006年 18卷 B06期,《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起止页码:16-18――段内出现的引用文献:[1] Chen JB(陈建白).Functionalities 0f Phyllanthus emblica L..food and its product devdqanent.J Yunnan Tropical Corps Scitech (云南热作科技),2OOO,23(3):20-22.[2] Liu FS(刘凤书),Hon KW(候开卫),Li sJ(李绍家),et al. Thehealth-protecting value of Phyllanthus emblica L.and its prospects for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J Nat Res(自然资源学报),1993,8:299-306.滇橄榄的成分特点:滇橄榄含有大量的Vc、VP、碳水化合物、有机酸、单宁,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B2、A,胡萝卜素、纤维素、果胶、生物碱和钙、磷、铁、钾、钠等。
果实类中药3

【来 源】为大戟科植物 巴豆Crocton tigli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 【产地】主产于四川、贵州、广西、云南的等省区。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堆至2~3天发汗, 摊开晾晒或烘干。
【性状鉴别】
【成分】 含脂肪油(40~50%):包括油酸等的甘油酯; 巴豆醇的双酯类化合物 (是其强烈致泻和致癌成分) 蛋白质(约18%):巴豆毒素(毒性球蛋白)
枸杞子 Fructus Lycii
【来源】为茄科植物 Lycium 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 的干燥成熟果实。 【产地】 主产于宁夏、新疆、陕西等省区, 以宁夏的中宁和中卫县量大质优。
栀子 Fructus Gardeniae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 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的干燥成熟果实。
马钱子
云 南 马 钱 子
【成分】 含生物碱类成分(2~5%):主要是 番木鳖碱(又名士的宁,其主要有效成分) 马钱子碱 等。
菟丝子 Semen Cuscutae
【来源】旋花科植物 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Lam. 的干燥成熟种子。
牵牛子 Semen Pharbitidis
【来源】旋花科植物 裂叶牵牛Pharbitis nil(L.)Choisy或 圆叶牵牛P. purpurea (L.)Voigt 的干燥成熟种子。 商品又根据颜色分为“黑丑”、“白 丑”。
【来 源】伞形科植物 来 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干燥成熟果实。
【性状鉴别】 1、双悬果,圆柱形 2、黄绿色或淡黄色 3、顶端残留突起的柱基,基 部有细小的果柄 4、分果呈长椭圆形,背面有 纵棱5条,接合面平坦 5、有特异香气
苹婆(凤眼果)

苹婆(凤眼果)中文名称:苹婆 别称: 凤眼果二名法: Sterculia nobililis界: 植物界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纲: 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目: 锦葵目Malvales 科: 梧桐科 Sterculiaceae 属: 苹婆属 Sterculia 种: 苹婆 S. nobililis 分布区域:中国南部和苏门答腊 形态特征苹婆树 苹婆叶 西蜀苹婆树干通直,高可达20m,树皮褐色。
单叶互生,倒卵状椭圆形;腋生圆锥花序、下垂,花杂性,无花瓣,花萼微带红晕,花期4-5月,8-9月可二次开花。
蓇葖果卵形,9-10月成熟时红色。
叶:纸质,阔矩圆形至矩圆状椭圆形,长8-25厘米,宽5-15厘米。
花:圆锥花序疏散,腋生,倒垂,多花;多柄线状,秃净,花芽纺锤状;雄花萼钟形,直径约10毫米,外面有灰白色茸毛,内面红色,裂片线形,内弯,与萼管等长;雄芯柱柔弱,弯曲,雌花少数,子房有毛,具柄,5裂,花柱弯曲。
蓇葖革质,卵形,长4-8厘米,宽2.5-3.5厘米,具喙,熟时暗红色,被短绒毛。
花期:5月。
种子:1-5颗,种皮暗栗色,有粘质,内种皮革质,暗黑色。
果实:瞢荚果,果长约10厘米,具果柄,果皮厚,革质,成熟果呈暗红色,被短茸毛,长圆状卵形,每果种子1—5枚,多数3枚,未熟果表皮青绿色,成熟时逐渐转为朱红色,皮红子黑,斜裂形如凤眼,故称“凤眼果” 。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中国贵州、云南、海南、广东、福建、台湾等地。
本种原产中国南部,日本和苏门答腊亦有栽培,广州极常栽植为庭院观赏树,扦插成活率高,虽大枝亦易成活。
生长习性苹婆性喜阳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
根系发达,速生。
虽然在瘠薄及沙砾土中均能生长良好,但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最佳,日照需充足,性喜高温多湿,生育适温约23—32℃。
苹婆苗的繁殖可用播种、扦插、高压嫁接等方法,也可利用其根蘖苗繁殖。
繁殖培育用播种或扦插法繁殖,实生苗4-5年生始花。
八角

植物学史
植物学史
因其果实集合成车轮状,犹如星光放射状的八角,故有八角茴香的名称。 《八角金盘》诗曰:“小区阳 艳色彩纷,八角会盘独一份。身处低等苍翠在,献花承露引蜜蜂。”表达了八角香味浓郁的特性。
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
八角(5张)乔木,高10-15米;树冠塔形,椭圆形或圆锥形;树皮深灰色;枝密集。
正糙果3-5月开花,9-10月果熟,春糙果8-10月开花,翌年3-4月果熟。
分布范围
分布范围
八角(7张)分布于东南亚和北美洲。其中亚洲占80%。在东南亚产区,主要以中国为主,其次是越南、柬埔 寨、缅甸、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菲律宾的加里曼丹等地区和国家。美洲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海地以及美国的 佛罗里达州。中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台湾等 省区。
选种
种子在贮藏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变坏或腐烂的种子,在播种前应进行人工精选种子,拣出小粒,发育不良和病 腐粒种子,以保证育苗的出苗率和苗木质量,播种的种子生活力应达85%以上。种子生活力越高,出苗率越高, 据调查,生活力85%的种子,出苗率可达75%。
营养袋苗的播种
营养袋苗便于长途运输,同时可提高造林成活率,在育苗时,如苗木用于出售或苗圃距离造林地较远时最好 育营养袋苗。培育营养袋苗的工序比育裸根苗较为复杂。
虫害防治
苗期 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幼虫危害八角幼苗的根,地上部分的苗随即枯萎。当苗枯萎后,拔起来才知被虫咬断。 防治方法:因幼虫在杂草中存活数量较大,故育苗前要除净圃地和其周围的杂草。小地老虎成虫(即蛾子) 白天不活动,傍晚8时后活动,喜欢吃有糖、醋、酒味的发酵物和各种花蜜,有飞扑黑光灯的习性,用糖、醋、酒 诱剂诱蛾,雄蛾多于雌蛾;黑光灯诱蛾,雌蛾略多于雄蛾。幼虫3龄后可用堆草诱杀。 药物防治,可在整地或半装袋时拌入呋喃丹等。苗出土后,用呋喃丹等撒于苗床上,可有效毒杀害虫。 八角象鼻虫 见于各八角老种植区,危害芽和枝条,使枝顶端焦枯变黑色,树主干顶芽首先受害,严重影响幼树生长。八 角象鼻虫多危害幼林。尤其是生长肥壮的枝条顶端。而对老八角林的坚硬、细小枝条,危害很少。 防治方法:春季(4月前)剪枝捉杀。受害枝初期枝顶显枯黄色,严重危害的为黑色,见到这样的枝要剪下7 厘米左右(从尖端算起),剪下的枝条要撕开看是否有蛀虫。在剪枝的过程中要积累经验,逐渐做到准确无误, 不要见枝便剪,错剪会影响八角的生长和产量。
番石榴

番石榴收藏35121583番石榴编辑[fān shíliú] 番石榴,拉丁文名:Psidium guajava Linn.桃金娘科、番石榴属乔木,高达13米;树皮平滑,灰色,片状剥落;嫩枝有棱,被毛。
叶片革质,长圆形至椭圆形,先端急尖或钝,基部近于圆形,上面稍粗糙,下面有毛,常下陷,网脉明显;萼管钟形,有毛,萼帽近圆形,不规则裂开;白色;子房下位,与萼合生,花柱与雄蕊同长。
浆果球形、卵圆形或梨形,顶端有宿存萼片,果肉白色及黄色,胎座肥大,肉质,淡红色;种子多数。
[1] 图片取自中国植物图库[2] 中文学名番石榴拉丁学名Psidium guajava Linn.别称芭乐,鸡屎果,拔子,喇叭番石榴二名法Psidium guajava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桃金娘目科桃金娘科亚科桃金娘亚科族桃金娘族属番石榴属种番石榴分布区域原产美洲热带,现中国台湾、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均有栽培。
英文名guava目录1形态特征2生长习性3地理分布4分类学5属下种类6栽培技术种植方法管理养护病虫害防治7主要价值食用价值药用价值1形态特征编辑乔木,高达13米;番石榴[2]树皮平滑,灰色,片状剥落;嫩枝有棱,被毛。
叶片革质,长圆形至椭圆形,长6~12厘米,宽3.5~6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基部近于圆形,上面稍粗糙,下面有毛,侧脉12~15对,常下陷,网脉明显;叶柄长5毫米。
花单生或2~3朵排成聚伞花序;萼管钟形,长5毫米,有毛,萼帽近圆形,长7~8毫米,不规则裂开;花瓣长1~1.4厘米,白色;雄蕊长6~9毫米;子房下位,与萼合生,花柱与雄蕊同长。
浆果球形、卵圆形或梨形,长3~8厘米,顶端有宿存萼片,果肉白色及黄色,胎座肥大,肉质,淡红色;种子多数。
[1] 植物形态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提供并参与编辑番石榴全株(3张)番石榴根茎(3张)番石榴枝叶(5张)番石榴花果(40张)2生长习性编辑生于荒地或低丘陵上;[1] 适宜热带气候,怕霜冻,一般温度-1℃~-2℃时番石榴[2],幼树即会冻死。
缅茄

缅茄缅茄为双子叶植物药豆科植物缅茄的种子。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治牙痛,疮毒。
用法用量:外用:水磨涂。
植物资源分布:广东、云南等地有栽培。
考证:《云南中草药选》1.《灵秘丹药笺》:"缅茄儿,形如大粟,上有罩帽,如画皮样。
" 2. 《滇略》:"缅茄,枝叶皆类家茄,结实如荔枝核而有蒂。
" 3.《粤志》:"广东高州府出木茄,上有方蒂,拭眼去昏障,即缅茄也。
种植历史缅茄的原产地在缅甸,在高州西岸观山山麓西岸村池塘旁,有中国唯一的一棵珍贵的缅茄树(Afzelia xylocarpa)。
树高20米,胸围8.5米,冠幅33米,虽经480多年风雨沧桑,仍苍翠挺拔,枝繁叶茂,叶为羽状复叶,有小叶2~4对,小叶椭圆形,长5~7 厘米;5月开红色花,只有一片花瓣,有7枚细长的雄蕊和1枚雌蕊。
果为荚果,通常在12月间成熟;果长圆形,略扁,果皮坚硬,成熟时黑褐色,长达18厘米,每荚有种子3~6个,也有少数为单子,种子长约3~4厘米。
它的种子红紫黑色,扁椭圆形,坚硬且有光泽;种子的基部有角质的假种皮,色如黄蜡,坚实如硬木。
包着种子的一部分,可雕刻成精美的工艺品,也可用来刻图章,既美观,又耐用。
缅茄还具有有驱魔辟邪、带来好运的力量!该缅茄树的身世曲折离奇。
据清嘉庆(己卯)《茂名县志》载,明朝万历年间,祖籍高州西岸村的太仆寺少卿李邦直“自滇携种归”。
李辞官还乡后,试种一颗久不发芽,另一颗配系金丝银线给娇儿佩戴,以示荣耀华丽和富贵长命。
不久缅茄籽失落,遍寻无踪,诬为侍婢梁凤薇所偷,严刑拷打至死。
事隔三年,竟在儿子的床下砖缝中长出一缅茄幼苗,李邦直令人拆除府北,让其生长。
有人道,这颗缅茄籽不愿在地下沉默,毅然冲出地面为婢女伸冤,真恶人无情树有情",并将此树称为“含冤树”。
旧社会那些含冤负屈、投诉无门的平民百姓,常到树下诉求,望能伸冤昭雪。
1957年5月,高州缅茄工艺品名声鹊起,中国政府把它作为“国宝”送了十颗给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饮誉全球。
雪莲果

雪莲果雪莲果,学名“yacon”(亚贡,或者阿贡),即“神果”之意,属菊科,葵花属植物,故又称为菊薯,原产自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是当地印第安人的一种传统根茎食品,已有500年历史。
1简介编辑本段1.1别名晶薯、菊薯、神果、地参果1.2学名缅甸天山雪莲果、(Smallanthus sanchifalius )1.3概述雪莲果原产自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是当地印第安人的一种传统根茎食品。
雪莲果是热带高山水果,果树貌似苎麻,可生长到2-3米高,成熟时,枝顶会先后开出五朵美丽娇艳的太阳花,煞是可爱。
果肉吃起来,[1],但其碳水化合物却并不为人体吸收,因此,很适合糖尿病人及减肥者食用。
雪莲果的果寡糖含量是所有植物中最高的。
日本研究并发现,每天服用3-6g的果寡糖,3周之内,人的粪便中有毒致癌化合物的含量可减少百分之40以上。
雪莲果果寡糖含量是干物质的60-70%;果寡糖具有:1.促消化,调理胃肠道;[3]雪莲果(5张)2.是肠内有益菌丛的促生剂,产生双歧因子3.调理血液,清除高血脂,有效地控制胆固醇和糖尿病4.通便、防治下痢5.降火清毒、防治面疱、暗疮6.提高免疫力1.4形态特征植株雪莲果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茎杆直立生长,圆形而中空,呈紫红色;叶对生,阔叶形如心状,叶上密生绒毛,叶基部各着生有一个腋芽,植株貌似菊芋,可生长到2-3米高。
花顶生,有五朵,色如菊黄,形如葵花煞是可爱,蒴果,但不结籽。
1.5生长习性雪莲果特别适应于生长在海拔1000~2300m之间的沙质土壤上,喜光照,喜欢湿润土壤,生长期约200多天,生长适温在20~30℃,在15℃以下生长停滞,不耐寒冷,遇霜冻茎枯死。
雪莲果是长日照作物,在长日照条件下促进生长和开花,但不结种籽,以块种无性繁殖为主。
1.6物种分布分布:原产于南美洲的安地斯山脉,秘鲁、阿根廷、中国云南、台湾等地有种植。
2功效与作用编辑本段2.1雪莲果花的功效“除寒,壮阳,调经,止血。
中药鉴定学 第十一章 果实种子类中药(5)

夏秋两季果实橙红色时采收,晾至皮皱后, 再嚗晒至外皮干硬,果肉柔软,除去果梗。 晾晒时勿用手翻动,以免变黑。
【性状鉴别】
1、多呈纺锤形,长 1-2cm,直径4-8mm。
2、表面鲜红色或暗 红色,陈久者紫红色, 具不规则皱纹,略有 光泽。
3、一端有白色的果 柄痕,另一端有小凸 块状花柱痕迹。
基部略呈石细胞状。 进口:表皮毛平直,不扭曲,毛肋不分散; 云南:表皮毛多弯曲,毛肋常分散。 【理化鉴别】
取胚乳部分作切片,+发烟硝酸1滴,胚乳 -→橙红色(检查马钱子碱,以胚乳外层含 量较多)
【成分】 马 钱 子 含 生 物 碱 2-5% , 主 要 为 番 木 鳖 碱
(士的宁)约1.23%,马钱子碱约1.55%。 【性味功效】 味苦,性寒。,有大毒。散血热,消肿,
止痛。 【附注】补充 ①山马钱:同科植物山马钱的种子。
不含番木鳖碱及马钱子碱,故不能代马钱子 入药。
分布于云南南部及缅甸、泰国等地,常混杂 在进口的马钱子中。
②吕宋果:同科植物云海马钱的种子。 国内主要分布于云南及两广,但国内不习销。
多作为提取士的宁的原料。 ③土马钱:同科植物牛眼马钱的种子。 福建使用,此外云南、两广亦有分布。
案例分析
马钱子与士的宁碱
菟丝子
【来源】
旋花科植物菟
丝 子 Cuscuta chinensis 的 种
子。
【功效】
补肝肾,益精髓, 安胎,明目。
【性状鉴别】
1、类圆形或卵圆 形,直径1-1.5mm。
枸杞子 Fructus Lycii
【来源】(本经上品) 茄科植物宁夏枸杞
Lycium barbarum的 果实。 灌木,有棘刺,叶互 生或丛生,叶披针形 至长椭圆,花5数, 浆果。
云南民间常用药臭灵丹的研究概述

云南民间常用药臭灵丹的研究概述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这里传承着丰富的民间医药文化。
在当地,有许多民间常用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其中就包括了著名的药材——臭灵丹。
臭灵丹是云南地区常用的一种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镇痛止血的功效,被当地人民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感冒、发热、炎症、腹泻等疾病。
本文将对臭灵丹的来源、药材特点、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概述,以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这种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民间常用药。
一、臭灵丹的来源臭灵丹,又名臭灵芽,是一种生长在云南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其主要产地包括昆明、楚雄、玉溪、楚雄等地,生长在海拔1000-2500米的山坡、草地、林缘、路旁及田边等地。
臭灵丹约在4-10月采收,以鲜根或全草入药,然后晒干。
臭灵丹通常用于各类感冒、发热、肠炎、泄泻、风寒感冒等症状的治疗,是云南地区常用的一味中草药。
二、臭灵丹的药材特点臭灵丹的药材主要包括根、茎、叶。
根部肥大,有不规则疣突,黄褐色或灰褐色,表面光滑,有的有纵纹及叶痕。
茎直立,上部分枝,表面被灰色绒毛。
叶互生,小叶片卵形至椭圆形,先端短渐尖或钝,基部楔形,有长柄。
花期为7月至9月。
果实为荚果,长圆形,种子扁圆形,黑褐色。
臭灵丹的药材具有特殊的气味,浓郁的臭味,散发着一种特有的刺激性气味,因此得名“臭灵丹”。
三、臭灵丹的药理作用臭灵丹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镇痛、止血散瘀的功效。
其主要成分包括生物碱类、挥发油、萜类、酚酸类等。
这些成分可以有效缓解感冒发热等症状,具有抗菌消炎、镇痛止血的作用,对于肠炎、泄泻等疾病也有明显的疗效。
臭灵丹还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缓解疼痛,减轻肿胀。
在当地民间常用于治疗感冒、炎症、腹泻、外伤出血等疾病。
四、臭灵丹的临床应用臭灵丹是一味常用的民间草药,被广泛应用于云南地区的中医临床实践中。
在当地,人们常常将臭灵丹与其他草药搭配使用,用于治疗各种常见病症。
一般来说,臭灵丹常见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感冒发热:臭灵丹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于感冒、发热引起的头痛、咽喉肿痛、鼻塞流涕等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腾冲常见的中草药

云南保山腾冲常见的中药材1.草果(学名:Amomum tsaoko):是姜科豆蔻属植物,草果的果实,别名草果仁、草果子。
茎丛生,高可达3米,全株有辛香气,地下部分略似生姜。
叶片长椭圆形或长圆形,长40-70厘米,穗状花序不分枝,长13-18厘米,花冠红色。
蒴果密生,熟时红色,干后褐色,干燥果实呈椭圆形,具三钝棱,长2~4厘米,直径1~2.5厘米。
不开裂,长椭圆形。
种子多角形,有浓郁香味。
花期4-6月,果期9-12月。
生长在热带、亚热带的荫蔽潮湿的林中地带,以中国云南、广西、贵州等地为主要分布地。
人工栽培以云南为主。
我国云南是草果的主要产地,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草果有特异香气,味辛、微苦,是一种调味香料,具有特殊浓郁的辛辣香味。
其干燥的果实被用作中餐调味料和中草药。
1.1植物形态1.2主要价值:药用价值:草果是药食两用中药材大宗品种之一,食用量大于药用量。
草果具有燥湿健脾,除痰截疟的功能。
主治脘腹胀满,反胃呕吐,食积疟疾等症。
好多中成药离不开它的配方,如透骨搜风丸、益肾丸、开郁舒肝丸、宽胸利膈丸、洁白丸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的需要,草果的用途和用量将越来越大越多。
食疗价值姜科草本植物草果的成熟果实。
主产于云南、广西、贵州等地。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
微炒、捣碎用。
性味辛温。
能燥湿散寒。
温燥之性胜于草豆蔻。
用于脾胃寒虚,脘腹胀痛,呕吐或腹泻。
常与草豆蔻同用。
可以用来制作卤水用。
草果的香辛成粉主要为挥发油中的反-S-烯醛(Trans-s-undecenal)。
除此之外还含有香叶醇(Geraniol)和草果酮(Tsaokone)。
草果补充信息:草果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草果仁、炒草果仁、姜草果仁、煨草果仁,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草果食疗作用:草果味辛,性温;归脾、胃经;芳烈燥散具有燥湿温中,辟秽截疟的功效主治胸膈痞满,脘腹冷痛,恶心呕吐,泄泻下痢,食积不消,霍乱,瘟疫,瘴疟,还能解酒毒,去口臭。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文字版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商品情况果实(fructus)和种子(semen)在植物体中是两种不同的器官,但在商品药材中常未严格区分,常有以下几种情况:①药用果实——和种子一起入药,如马兜铃、乌梅、枸杞等。
②药用种子——仅以种子入药,如肉豆蔻等③其它——少数以果实贮存、销售,临用时再剥去果皮取出种子入药,如巴豆、砂仁等。
果实的入药部位(种子除外)包括——以果序入药:桑椹子,路路通等。
以完整果实入药:五味子,马兜铃,佛手等。
以果皮(果肉)入药:大腹皮,青皮,陈皮,化橘红,山茱萸等。
以果柄入药:甜瓜蒂等;以果核入药:荔枝核等以假果(花托)入药:金樱子,无花果,莲房等以中果皮维管束入药:橘络,丝瓜络等。
以宿萼入药:柿蒂等;加工品:谷芽、麦芽。
种子类中药大多数是采用成熟种子种子的入药部位:(1)完整种子:苦杏仁、桃仁、菟丝子、酸枣仁等大多数。
(2)种仁:柏子仁、肉豆蔻等(去种皮)(3)种皮:绿豆衣、扁豆衣等。
(4)假种皮入药:肉豆蔻衣,龙眼肉等。
(5)发酵加工品:淡豆豉等。
性状鉴别要点:⏹确定药用部位——区分果实类型、成熟程度 辩认是果实还是种子单果、聚合果或聚花果、浆果、柑果或瘦果 成熟或未成熟、真果或假果⏹观察性状特征——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气味等果实表面:观察颜色、皱纹及附属物等种子表面:观察种脐、种脊、合点、种阜等各论王不留行王不留行——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种子【性状特征】(1)圆球形(2)表面黑色,略有光泽(3)种皮外有均匀分布的颗粒突起(4)质地坚硬(5)破开后胚乳白色。
(5)无臭,味淡。
广东王不留行——桑科植物薜荔的干燥近成熟花托。
【性状特征】(1)花托全形似梨,常剖成四纵或二纵瓣。
呈瓤状或槽状。
(2)表面灰黄绿色或暗棕色,略皱缩。
(3)内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常有未除净的长形小瘦果。
(4)质硬而脆,易折断五味子【来源】均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 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
无花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无花果【拼音名】Wú Huā Guǒ【别名】文先果、奶浆果、树地瓜、映日果、明目果、密果【来源】为桑科榕属植物无花果Ficus carica L.的果实,其根及叶也入药。
根全年可采;果、叶夏秋采,晒干用或鲜用。
【性味】果:甘、平。
根、叶:淡、涩,平。
【功能主治】果:润肺止咳,清热润肠。
用于咳喘,咽喉肿痛,便秘,痔疮。
根、叶:肠炎,腹泻;外用治痈肿。
【用法用量】果、叶:0.5~1两;根、叶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页首《*辞典》:无花果【出处】《救荒本草》【拼音名】Wú Huā Guǒ【别名】阿驲、阿驿、底珍(《酉阳杂俎》),天生子(《滇南本草》),映日果(《便民图纂》),优昙钵(《广州志》),蜜果(《群芳谱》),文仙果(《草木便方》),奶浆果(《湖南野生植物》),品仙果(《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为桑科植物无花果的干燥花托。
秋季采收,采下后反复晒干。
本品易霉蛀,须贮藏干燥处或石灰缸内。
【原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0米,具乳汁。
多分枝,小枝粗壮,表面褐色,被稀短毛。
叶互生;倒卵形或近圆形,长10~20厘米,宽与长几相等,3~5裂,少有不分裂者,基部心脏形,裂片通常倒卵形,顶端钝,有不规则齿;掌状叶脉明显,上面深绿色,粗糙,下面有毛,厚革质;叶柄长2~5厘米,光滑或有长毛。
隐头花序;花单性同株,小花白色,极多数,着生于总花托的内壁上;花托单生于叶腋间,梨形,成熟时长5~8厘米,带绿色或褐青色,光滑,肉质而厚。
雄花生于花托近口处苞片间,花被2~6片,线形,雄蕊1,丝状,花柄细长,长倍于花被;雌花花被4片,广线形,子房上位,椭圆形,与花被片等长,瘦果三棱状卵形,胚乳丰富,胚弯曲。
花期夏季。
隐花果成熟期秋季。
本植物的根(无花果根)、叶(无花果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布】各地均有栽培。
南方各地均产。
【性状】干燥的花托呈倒圆锥形或类球形,长约2厘米,直径约1.5~2.5厘米;表面淡黄棕色至暗棕色、青黑色,有波状弯曲的纵棱线;顶端稍平截,中央有圆形突起,基部较狭,带有果柄及残存的苞片。
古生物滇橄榄简介

滇橄榄古之极具体摘要古之极滇橄榄云南高黎贡山自然生长的野生滇橄榄为原料,经严格工艺精制而成,其味入口略酸,细嚼甘甜,满口生津,回味长久。
余甘子为国家卫生部审核颁布的药食同源植物,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据药典记载含有12种维生素、18种氨基酸、16种微量元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尤其含有的丰富耐热高稳定性的维生素C含量的160倍、柑橘的100倍,其对人体更多益处在《本草纲目》、《云南中药志》、《本草拾遗》等药典中均有论述,联合国卫生组织已将余甘子指定为世界推广种植的三种保健植物之一。
野生天然的云南橄榄基本概况古之极滇橄榄云南高黎贡山自然生长的野生滇橄榄为原料,经严格工艺精制而成,其味入口略酸,细嚼甘甜,满口生津,回味长久。
余甘子为国家卫生部审核颁布的药食同源植物,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据药典记载含有12种维生素、18种氨基酸、16种微量元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尤其含有的丰富耐热高稳定性的维生素C含量的160倍、柑橘的100倍,其对人体更多益处在《本草纲目》、《云南中药志》、《本草拾遗》等药典中均有论述,联合国卫生组织已将余甘子指定为世界推广种植的三种保健植物之一。
公司简介古之极把第一车间延伸到自然资源丰富的高黎贡山、香格里拉、丽江等原始森林地带,并在当地建有原料采集生产基地,使用的每一批原料必经国家相关部门严格检验合格后才可用于生产,以此确保产品品质,公司在每一个生产环节中贯彻严格的品质理念是公司作为生产管理企业谋发展的本能需求。
古之极是国家GMP认证企业,云南省有机营养医药植物原料主要出口企业,2008年被昆明市卫生局评为食品卫生安全信誉度A级企业,是首批生产食用营养植物原料通过QS食品生产许可认证的企业,并已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以及HACCP控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原料出口基地卫生备案,农业部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
原料精选生态环境生长于云南香格里拉高山高原地区,高海拔地区日照时间长久,纯天然的水源地浇灌,无污染空气质量高效的山林区。
黄栀子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黄栀子草药的功效与作用黄栀子,又称黄草栀、大草栀子,是常见的中药草药之一。
黄栀子是草栀子科栀子属植物黄栀子的成熟果实。
它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黄栀子的功效与作用非常丰富,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1. 清热泻火:黄栀子具有较强的清热泻火作用。
它可以清热解毒,特别适用于热毒壅盛、热病发作、热淋涩痛、口舌生疮等症状。
黄栀子还可以治疗火眼金睛、口舌生疮等热毒症状。
2. 清热利湿:黄栀子还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湿气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如风湿痹痛、水肿、湿疹等。
黄栀子可以通过清热利湿的作用,帮助消除湿气,从而改善这些疾病的症状。
3. 消肿止痛:黄栀子可以消肿止痛。
当人体发生炎症或肿痛时,黄栀子通过其清热解毒的作用,帮助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减少肿痛症状,缓解患者的疼痛。
4. 活血化瘀:黄栀子还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液淤积的情况,并有助于瘀血的排出。
因此,黄栀子适用于一些瘀血引起的疾病,比如瘀血性肿胀、瘀血性痛经等。
5. 抗菌消炎:黄栀子还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
黄栀子中的黄酮类和单宁类物质具有抗菌效果,可以抑制某些病原菌的生长繁殖,从而起到消炎作用。
6. 抗肿瘤:黄栀子还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黄栀子中的某些成分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从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不过,目前关于黄栀子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还不够充分,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7. 调节免疫功能:黄栀子还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黄栀子中的一些成分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对一些免疫性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除了以上的功效与作用外,黄栀子还有一些其他的应用。
比如,黄栀子可以用于化妆品中,具有排油、祛痘、美白等功效。
黄栀子还可以用于染发,可以使头发变黑。
当然,黄栀子虽然有许多功效与作用,但是也有一些禁忌。
首先,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小儿不宜使用黄栀子。
其次,黄栀子具有泻火、利湿的作用,所以脾胃虚弱或是腹泻的人也应慎用。
三七果的功效与作用

三七果的功效与作用三七果,又称人参果,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广泛用于中医临床。
它是中国特有的植物,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
三七果被誉为“南药之王”,被称为“云南人参”。
一、三七果的外观和基本特点三七果长得像一颗小树,高度在0.5到1.5米之间。
它的叶片呈旋状或互生,叶片具有光泽,边缘有锯齿。
三七果的花一般为淡黄色或淡绿色,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果实是一种类似葡萄的圆形果实,外皮呈暗紫色或暗红色,果肉呈紫黑色,口感酸甜可口。
二、三七果的营养成分三七果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包括三七皂苷、黄酮类、维生素C、蛋白质、氨基酸、多糖、矿物质等。
其中,三七皂苷是三七果独有的活性成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三、三七果的功效与作用1. 活血化瘀:三七果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血管弹性,减少血栓形成,改善心脑血管疾病。
它还可以消除瘀血,促进创伤愈合,对各种外伤出血以及内脏出血都有较好的效果。
2. 抗氧化:三七果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
它可以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损伤,延缓细胞衰老,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3. 抗肿瘤:研究发现,三七果中的三七皂苷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并促使肿瘤细胞凋亡。
它对多种肿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特别是对胃癌、肺癌、肝癌等恶性肿瘤有显著的抑制效果。
4. 提高免疫力:三七果中的多糖和维生素C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
长期服用三七果可以预防感冒、感染等常见疾病的发生。
5. 降血压、降血糖:三七果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它还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调节血糖水平,对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6. 抗炎镇痛:三七果中的三七皂苷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
它对风湿性关节炎、肌肉骨骼疼痛等疾病有显著的缓解作用。
7. 改善睡眠:三七果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活性物质,具有镇静安神的效果。
亚麻子的功效与作用

亚麻子的功效与作用【名称】:亚麻子【别名】:胡麻子、壁虱胡麻、亚麻仁、大胡麻、胡麻仁。
【药材类别】:果实/种子类【产地和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
主要产于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黑龙江和云南。
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山西、陕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植物形态】:亚麻籽是小的红棕色果实,有极强的坚果风味,即使在烤制食品中也是如此。
实际上,许多欧洲国家,在几乎所有的食品中,面包师都经常使用这种谷物,如饼干、蛋糕、面包等。
记住,一定要将这种谷物研磨,从而得到最佳的效果。
【采制】: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物,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亚麻籽适宜人群】:缺乏欧米伽-3脂肪酸的婴幼儿、孕妇;想补充全面健康营养的孕前、孕期、孕后新妈妈,以及新宝宝。
一般人均可食用,尤其是高血压、高胆固醇或高血脂人士。
皮肤干燥、有细纹、皮肤粗糙或皮肤易发炎、长湿疹的人士。
高强度脑力劳动的上班一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散剂。
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性味】甘,平。
①《本草图经》:味甘,微温,无毒。
②《滇南本草》:味甘辛,性平,无毒。
【归经】①《本草经疏》:足厥阴经血分。
②《本经逢原》:入阳明经。
【功能主治】治麻风,皮肤痒疹,脱发,大便干燥。
①《本草图经》:治大风疮癣。
②《滇南本草》:治肺痨。
③《中药材手册》:通大小肠,解毒止痛。
治肠热、丹毒。
④《药材学》:治肺痈吐脓血。
⑤《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种子及根:平肝,顺气,通肠。
治睾丸炎,疝气,慢性肝炎,肝风头痛,便秘。
【保存】可以在保健品商店买到亚麻籽。
但只有把种子碾成粉末才可以发挥其效力。
亚麻子粉末很容易腐败变质,所有购买完整的种子,然后在需要时与咖啡,香料或红辣椒一起研磨成粉末是最好的做法。
要记住,在刚开始消费亚麻籽时适量和缓慢增加剂量。
每天超过7汤匙的剂量就有可能引起甲状腺疾病。
饮片佛手的功能主治

饮片佛手的功能主治一、饮片佛手的概述饮片佛手,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属于芸香科植物。
它的中文名字取自于其果实形状与人的手掌相似。
饮片佛手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的云南、贵州、广东等地区,是一种珍贵且被广泛用于中药的植物。
佛手饮片是将新鲜佛手果整个切片晒干后制成的,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二、饮片佛手的功效饮片佛手有着丰富的药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缓解胸闷气短饮片佛手具有理气化痰、宽中解郁的功效,对于胸闷气短、咳嗽痰多等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可以通过制成药物或者煮汤饮服来达到此效果。
2. 健脾开胃饮片佛手可以刺激消化系统,促进消化液分泌,有助于健脾开胃。
适用于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等症状的人群。
可以将其加入煲汤、炖煮的菜肴中,既能起到增进食欲的效果,又能增加菜肴的香味。
3. 清热解毒饮片佛手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热毒性疾病。
尤其对于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等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可以将其泡水喝,或者配制成煎剂用于口腔漱洗。
4. 舒缓神经饮片佛手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
对于失眠多梦、焦虑不安等神经系统相关症状有明显的缓解效果。
可以将其干燥后制作成块状,放置于枕头旁边或放入枕套内,利于入眠。
5. 养肝明目饮片佛手所含有的黄酮类物质对肝脏有良好的养护作用,可以起到保护肝细胞、减少肝脏损伤的作用。
此外,饮片佛手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对眼睛有明显的营养保健作用。
可以将其加入煮粥、炖鱼等食物中食用。
三、如何使用饮片佛手饮片佛手的使用方法多种多样,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使用方式:1.泡水饮用:将饮片佛手切成薄片,用开水泡服,既方便又能充分释放其药效。
2.煮汤食用:将饮片佛手加入炖肉、煲汤等食物中一同烹制,能增加菜肴的味道,同时还能享受其药效。
3.食用调理品:根据自身需求,将饮片佛手与其他草药、食材相结合,制作成具有特定功效的饮品或食品。
4.枕头香包:将干燥后的饮片佛手制作成香包,放置于枕头旁边或是枕套内,能帮助舒缓神经,促进睡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实类—八角茴香八角茴香Fructus AnisiStellati(英)Star Anise Fruit别名大茴香、八角、八月珠。
来源为木兰植物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 Hook.f.的果实。
植物形态常绿乔木,高达20m。
树皮灰色至红褐色。
叶互生或螺旋状排列,革质,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6~12cm,宽2~5cm,上面深绿色,光亮无毛,有透明油点,下面淡绿色,被疏毛。
花单生于叶腋,有花梗;萼片3,黄绿色;花瓣6~9,淡红至深红色;雄蕊15~19;心皮8~9;胚珠倒生。
聚合果星芒状。
花期春、秋季,果期秋季至翌年春季。
生长于阴湿、土壤疏松的山地。
产于广东、广西等地。
采制秋、冬季果实由绿变黄时采摘,置沸水中略烫后干燥或直接干燥。
性状聚合果常由8个骨突果着生在中轴呈星状。
骨突果长1~2cm,宽3~5mm,高0.6~1cm;外表面红棕色,有不规则皱纹,顶端呈鸟喙状,上侧多开裂;果皮内表面淡棕色,平滑有光泽;质硬而脆,内含种子1粒。
果梗长3~4cm,弯曲,常脱落。
种子扁卵圆形,长约6mm,红棕色或黄棕色,光亮。
气芳香,味辛、甜。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油中含茴香醚(anethole)、黄樟醚(Saf role),茴香醛(anisaldehyde)、茴香酮(anisylacetone) 水芹烯等。
性味性温,味辛。
功能主治温阳散寒,理气止痛。
用于胃寒呕吐、腰痛。
果实类—大枣大枣Fructus Jujubae( 英)Jujube,Chinese Date别名红枣、小枣。
来源为鼠李科植物枣Ziziphusjujuba Mill.var.inermis(Bge)Rend.的果实。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0m。
小叶有成对的针刺,嫩枝有微细毛。
叶互生,椭圆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7cm,宽1.2~3.5cm,先端稍钝,基部偏斜,边缘有细锯齿,基出三脉。
花较小,淡黄绿色,2~3朵集成腋生的聚伞花序;花萼5裂;花瓣5;雄蕊5;子房柱头2裂。
核果卵形至长圆形,熟时深红色,花期4~5月,果期7~9月。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主产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
采制秋季采摘成熟果实,晒干;或烘炕至皮软再晒干。
性状果实椭圆形或圆形,长2~3.5cm,直径1.5~2.5cm。
表面暗红色,略带光泽,有不规则皱纹,基部凹陷,有短果梗;外果皮薄,中果皮棕黄色或淡褐色,肉质,柔软,富糖性而油润;果核纺捶形,两端锐尖,质坚硬。
气微香,味甜。
化学成分含大枣皂甙Ⅰ、Ⅱ、Ⅲ(ziziphussaponin Ⅰ,Ⅱ,Ⅲ)、酸枣仁皂甙B(jujuboside B)、光千金藤碱(stepharine)、葡萄糖、果糖、蔗糖、环磷腺苷(cAMP)、环磷乌苷(cGMP)等。
性味性温,味甘。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果实类—大草寇大草寇Fructus Alpiniae Zerumbet(英)Beautiful Galangal Fruit别名土砂仁、假砂仁。
来源为姜科植物艳山姜的果实。
植物形态多处生草本,高2~3m,叶披针形,长30~60,宽5~10,先端渐尖而有一旋羌卷的小尖头;叶知长0.5~1.0cm,外被子毛。
圆锥花序总状花序式,下垂,长达30cm;苞片白色,顶端及基部粉红色;花萼爱保形,白色,先端粉红色;花冠管较花萼为短,裂片长圆形。
长约3cm,乳白色,先端粉红;唇瓣匙状宽卵形,直径约2cm,被稀疏的粗毛,具显露的条纹,顶端常冠以宿萼,熟时红色。
花期4~6月,果期7~10月。
生于林荫。
主产福建、广东。
采制果实熟时采摘,晒干或低温烘干。
性状蒴果椭圆形、卵圆形或橄榄形,长1.5~3cm,直径1~2cm;黄棕色或红棕色,两端突出稍尖,皮厚无刺,纵棱线突起,杰棕色开裂,露出种子。
种子不集线结成团,呈不规则的多面形,灰棕色或棕褐色;外被白色假种皮。
质梗。
气微,味微辛。
化学成分含有棕榈酸、桉叶素、蒎烯、石竹烯、山姜素(alpinetin)、小豆蔻明(cardamonin)、龙脑、桂皮酸甲酯等。
性味性温,味辛,涩。
功能主治燥温祛寒,除痰截疟,健脾暖胃。
用于心腹冷痛、胸腹胀满、痰间断积滞、消化不良、呕吐腹泻。
果实类—山茱萸山茱萸Fructus Corni(英)Asiatic Cornelian Cherry Fruit别名山萸肉、药枣、枣皮。
来源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officinalis Sieb.et Zucc. 的果肉。
植物形态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4~7m。
老枝黑褐色,嫩枝绿色。
叶地生,卵形至长椭圆形,长5~10cm,宽2.5~5.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疏生平贴毛,下面毛较密,侧脉6~8对,脉腋间有黄褐色毛丛;有叶柄。
花先叶开放,伞形花序生于小枝顶端;总苞片4,黄绿色;花瓣4,黄色;雄蕊4;花盘环状,肉质;子房下位,2室。
核果椭圆形,熟时深红色。
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生于阴湿沟畔、溪旁或向阳山坡灌丛中;有栽培。
主产浙江、河南、安徽、陕西、山东、四川、山西有分布。
采制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采收果实,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干燥。
有时酒制用。
性状果肉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长1~1.5cm,宽0.5~1cm。
表面紫红色至紫黑色,皱缩,有光泽,肉厚约1mm。
质柔软。
气微,味酸、涩、微苦。
化学成分含莫罗忍冬甙(morroniside)、7-0-甲基莫罗忍冬甙(7-0-methylmorroniside)、獐牙菜甙(sweroside)、番木鳖甙(Ioganin)、山茱萸鞣质1、2、3、(cornus-tannin 1,2,3)等。
性味性微温,味酸、涩。
功能主治补益肝肾,涩精固脱。
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
果实类—山楂山楂Fructus Crataegi Pinnatifidae(英) Hawthorn Fruit别名红果、棠棣、绿梨、北山楂。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楂Crataeguspinnatifida Bge.的果实。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高达7m。
小枝紫褐色,老枝灰褐色。
叶片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4~10cm,宽3~7cm,基产截形或宽楔形,两侧各有3~5羽状深裂片,基产1对裂片分裂较深,边缘有不规则锐锯齿。
复伞房花序,花序梗、花柄都有长柔毛;花白色,直径约1.5cm;萼筒外有长柔毛,萼片内外两面无毛或内面顶端有毛。
梨果深红色,近球形。
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谷或山地灌木丛中。
主产河北、山东、辽宁、河南。
采制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切片,干燥。
性状本品为圆形片,皱缩不平,直径1~2.5cm,厚0.2~0.4cm。
外皮红色,具皱纹,有灰白色小斑点;果肉深黄色或浅棕色;果核5粒,淡黄色,多脱落。
气微清香,味酸、微甜。
化学成分含表儿茶精[(-)-epicatechin]、槲皮素(quercetin)、金丝桃甙(hyperin)、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山楂酸(crataegolic acid) 、柠檬酸(citric acid)、苦杏仁甙(amygdalin)等。
性味性酸,味甘。
功能主治消食健胃,行气散瘀。
用于肉食积滞、胃烷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血脂症果实类—山楂─野山楂山楂──野山楂Fructus Crataegi Cuneatae(英) Nippon Hawthorn Fruit别名南山楂、小叶山楂、红果子。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野山楂Crataegus cuneats Sieb. Et Zucc.的果实。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
枝密生,有细刺,幼枝有柔毛。
叶倒卵形,长2~6cm,宽0.8~2.5cm,先端常3裂,基部狭楔形下延至柄,边缘有尖锐重锯齿。
伞房花序,总花梗和花梗均有柔毛,花白色。
梨果球形或梨形,红色或黄色,直径约1~2cm,宿萼较大,反折。
花期5~6月,果期8~10月。
生于向阳山坡或山地灌木丛中,主产江苏、浙江、云南、四川。
采制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置沸水中略烫后干燥或直接干燥。
性状果实较小,类球形,直径0.8~1.4cm,有的压成饼状。
表面棕色至棕红色,并有细密皱纹,顶端凹陷,有花萼残迹,基部有果梗或已脱落。
质硬,果肉薄,味微酸涩。
化学成分含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咖啡酸、山楂酸( crataegolic acid)、齐菊果酸、槲皮素、金丝桃甙(hyperin)、表儿茶精(epicatechin)等。
性味及功能主治同山楂。
果实类—川楝子川楝子Fructus Toosendan(英)Szechwan Chinaberry Fruit别名金铃子来源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toosendan Sied. Et Zucc.的果实。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高达10m。
树皮灰褐色,小枝灰黄色。
2回羽状复叶互生,总叶柄长5~12cm;羽叶4~5对,小叶5~11,狭卵形,长4~10cm,宽2~4c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全缘或少有疏锯齿。
圆锥花序腋生;花萼5~6裂;花瓣5~6,淡紫色;雄蕊10~12,花丝合生成筒;子房上位,瓶状,6~8室。
核果圆形或长圆形,直径约3cm,黄色或栗棕色。
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生于丘陵、田边;有栽培。
主产四川、云南。
采制冬季果实成熟、果皮黄色时采收,晒干。
性状果实类球形,直径2~3cm。
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微有光泽,具深棕色小点。
顶端有花柱残基,基部凹陷有果梗痕。
外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成空隙,果肉松软,淡黄色,遇水润湿显粘性。
果核球形或卵圆形,质坚硬,两端平截,有6~8条纵棱,内分6~8室,每室含黑棕色长圆形的种子1粒。
气特异,味酸、苦。
化学成分含川楝素(toosendanin)、生物碱、山柰醇、树脂、鞣质。
性味性寒,味苦;有小毒。
功能主治舒肝,行气止痛,驱虫。
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
果实类—女贞子女贞子Fructus Ligustri Lucidi(英) Glossy Privet Fruit别名冬青子、蜡树、虫树。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女贞LigustrumIucidum Ait. 的果实。
植物形态常绿大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0m,叶对生,革质,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14cm,宽3.5~6cm,先端尖,基部圆形,上面深绿色,有光泽。
花小,芳香,密集成顶生的圆锥花序,长12~20cm;花萼钟状,4浅裂;花冠白色,漏斗状,4裂,筒和花萼略等长;雄蕊2;子房上位,柱头2浅裂。
核果长椭圆形,微弯曲,熟时紫蓝色,带有白粉。
花期6~7月,果期8~12月。
主产江苏、浙江、湖南、福建、广西、江西、四川。
采制11~12月采收成熟果实,晒干;或置热水中烫过后晒干。
性状果实卵形、椭圆形或肾形,长6~8.5mm,直径3.5~5.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