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练习_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优质公开课-湘教8下精品

合集下载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3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全等图形的概念和判定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授课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HL(斜边-直角边)和SAS(边-角-边)两种判定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全等图形的概念,对全等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同时,学生也已经学习了勾股定理,对直角三角形的特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还没有完全掌握,对于如何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还有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HL和SAS两种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HL和SAS两种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2.难点:如何让学生灵活运用HL和SAS方法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直角三角形的模型或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2.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境教学法,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直角三角形,如建筑工人测量高度、运动员投篮等,引导学生关注直角三角形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回顾全等图形的概念和判定方法,然后引入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章直角三角形1.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习题课件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章直角三角形1.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习题课件新版湘教版

【证明】连接BE,∵DE为BC的垂线,∴∠BDE=90°.
∴∠BDE=∠A.
在Rt△BDE和Rt△BAE中,
BE BE,
B
D
BA,
∴Rt△BDE≌Rt△BAE(HL),∴AE=ED.
题组二:选定合适方法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
1.如图,E是正方形ABCD的边DC上一点,过点A
作FA⊥AE交CB的延长线于点F.若AB=4,则四
5.在△ABC中,AB=CB,∠ABC=90°,F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 上,且AE=CF.
(1)求证:Rt△ABE≌Rt△CBF. (2)若∠CAE=30°,∠BAC=45°,求∠ACF的度数.
【解析】(1)∵∠ABC=90°,
∴△ABE和△CBF均为直角三角形,
在Rt△ABE和Rt△CBF中,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对角线,过点D作DE∥AC交BC的延长线于E,
则图中与△ABC全等的三角形共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解析】选D.与△ABC全等的三角形为△ADC,△BAD,△DCB,
△DCE共4个.
4.如图,已知AB⊥BD,AB∥ED,AB=ED,要说明△ABC≌△EDC,若以
“SAS”为依据,还要添加的条件为
知识点 2 选定合适方法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 【例2】(2013·荆门中考)如图1,在△ABC中,AB=AC,点D是BC的 中点,点E在AD上. (1)求证:BE=CE. (2)如图2,若BE 的延长线交AC于点F,且BF⊥AC,垂足为F,∠BAC=45°,原题设其 他条件不变. 求证:△AEF≌△BCF.
∴∠EAF+∠C=90°,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1同步测试题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1同步测试题

1.3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要点感知斜边、直角边定理:斜边和__________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斜边、直角边”或“HL”.预习练习如图,AB=CD,AE⊥BC于点E,DF⊥BC于点F,若BE=CF,则△ABE≌△__________,其依据是________.知识点1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如图,∠A=∠D=90°,AC=DB,则△ABC≌△DCB的依据是( )A.HLB.ASAC.AASD.SAS第1题图第3题图第4题图2.在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A.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B.两个锐角对应相等C.一个锐角和它所对的直角边对应相等D.一条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3.如图所示,AB=CD,AE⊥BD于点E,CF⊥BD于点F,AE=CF,则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 )A.1对B.2对C.3对D.4对4.已知:如图,AE⊥BC,DF⊥BC,垂足分别为E、F,AE=DF,AB=DC,则△ABE≌△__________.5.如图,已知BD⊥AE于点B,C是BD上一点,且BC=BE,要使Rt△ABC ≌Rt△DBE,应补充的条件是∠A=∠D或__________或__________或__________.第5题图第6题图第7题图6.已知:如图,BE、CD为△ABC的高,且BE=CD,BE、CD交于点P,若BD=2,则CE=__________.7.已知:如图,AB=CD,DE⊥AC于点E,BF⊥AC于点F,且DE=BF,∠D=60°,则∠A=__________.8.已知:如图,点B、F、C、E在同一直线上,BF=CE,AB⊥BE,DE⊥BE,垂足分别为B、E且AC=DF,连接AC、DF.求证:∠A=∠D.9.已知:如图,AB=CD,DE⊥AC,BF⊥AC,E、F是垂足,DE=BF.求证:AB∥CD.知识点2 作直角三角形10.已知一条斜边和一条直角边,求作直角三角形,作图的依据是__________.11.已知Rt△ABC,∠ACB=90°,请利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求作三角形Rt△DEF,使Rt△DEF≌Rt△ABC.12.用三角尺可按下面方法画角平分线:如图,在已知∠AOB两边上分别取OM=ON,再分别过点M、N作OA、OB的垂线,两垂线交于点P,画射线OP,则OP平分∠AOB.作图过程用到了△OPM≌△OPN,那么△OPM≌△OPN的依据是__________.第12题图第13题图第14题图13.如图,△ABC中,AD⊥BC于点D,要使△ABD≌△ACD,若根据“HL”判定,还需要加一个条件__________.14.如图,在Rt△ABC的斜边BC上截取CD=CA,过点D作DE⊥BC交AB于点E,则有( )A.DE=DBB.DE=AEC.AE=BED.AE=BD15.如图,AD∥BC,∠A=90°,E是AB上的一点,且AD=BE,∠1=∠2.求证:△ADE≌△BEC.16.如图,AD是△ABC的高,E为AC上一点,BE交AD于点F,若有BF=AC,FD=CD,试探究BE与AC的位置关系.17.用尺规作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其中一条边长为a,这条边所对的角为30°.18.已知:点O到△ABC的两边AB、AC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且OB =OC.(1)如图1,若点O在边BC上,求证:∠ABO=∠ACO;(2)如图2,若点O在△ABC的内部,求证:∠ABO=∠ACO.参考答案要点感知一预习练习DCF HL1.A2.B3.C4.DCF5.AB=DB AC=DE ∠ACB=∠DEB6.27.30°8.证明:∵BF=CE,∴BF+FC=CE+FC.即BC=EF.∵AB⊥BE,DE⊥BE,∴∠B=∠E=90°.在Rt△ABC与Rt△DEF中,∵AC=DF,BC=EF,∴Rt△ABC≌Rt△DEF(HL).∴∠A=∠D.9.证明:∵DE⊥AC,BF⊥AC,∴∠AFB=∠CED=90°.在Rt△ABF和Rt△CDE中,AB=CD,DE=BF,∴Rt△ABF≌Rt△CDE(HL).∴∠ACD=∠CAB.∴AB∥CD.10.HL11.作法:(1)作∠MFN=90°.(2)在FM上截取FD,使FD=CA.(3)以D为圆心,以AB为半径画弧,交FN于点E,连接DE.则△DEF为所求作的直角三角形.12.HL 13.AB=AC 14.B15.证明:∵∠1=∠2,∴DE=CE.∵AD∥BC,∠A=90°,∴∠B=90°.∴△ADE和△EBC是直角三角形.而AD=BE,DE=CE,∴△ADE≌△BEC(HL).16.BE与AC垂直.理由:∵AD是△ABC的高,∴∠BDF=∠ADC=90°.∴在Rt△BDF和Rt△ADC中,BF=AC,FD=CD.∴Rt△BDF≌△Rt△ADC(HL).∴∠DBF=∠DAC.∵∠ADC=90°,∴∠DAC+∠ACD=90°.∴∠DBF+∠ACD=90°.∴∠BEC=90°.∴BE⊥AC.17.已知:线段a,求作:Rt△ABC,使BC=a,∠ACB=90°,∠A=30°.作法:(1)作∠MCN=90°.(2)在CN上截取CB,使CB=a.(3)以B为圆心,以2a为半径画弧,交CM于点A,连接AB.则△ABC为所求作的直角三角形.18.证明:(1)过点O分别作OE⊥AB,OF⊥AC,E、F分别是垂足,再利用“HL”证明Rt△OEB≌Rt△OFC.∴∠ABO=∠ACO.(2)过点O分别作OE⊥AB,OF⊥AC,E、F分别是垂足,再利用“HL”证明Rt△OEB≌Rt△OFC.∴∠ABO=∠ACO.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在下表中.)1.(3分)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2.(3分)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1,1,B.2,3,4 C.4,5,6 D.6,8,113.(3分)在下列所给出坐标的点中,在第三象限的是()A.(2,3)B.(﹣2,﹣3) C.(﹣2,3)D.(2,﹣3)4.(3分)如图,在△ABC中,∠C=90°,∠A=30°,BC=4cm,点D 为AB的中点,则CD=()A.3cm B.4cm C.5cm D.6cm5.(3分)已知▱ABCD的周长是26cm,其中△ABC的周长是18cm,则AC的长为()A.12cm B.10cm C.8cm D.5cm6.(3分)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为6cm 和8cm,那么这个菱形的周长为()A.40 cm B.20 cm C.10 cm D.5 cm7.(3分)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A.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B.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C.对角线相等D.四条边相等8.(3分)汽车由重庆驶往相距400千米的成都,如果汽车的平均速度是100千米/时,那么汽车距成都的路程s(千米)与行驶时间t (小时)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为()A.B.C.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9.(3分)已知点P(3,2)在一次函数y=x+b的图象上,则b= .10.(3分)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11.(3分)已知y与x成正比例,且当x=1时,y=2,则当x=4时,y= .12.(3分)如图,AC⊥BC,AD⊥BD,垂足分别是C、D,若要用“HL”得到Rt△ABC≌Rt△BAD,则你添加的条件是.(写一种即可)13.(3分)将点P (﹣3,4)先向下平移3个单位,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点Q,则点Q的坐标是.14.(3分)如图,菱形ABCD中,E、F分别是AB、AC的中点,若EF=2,则菱形ABCD的周长是.15.(3分)如图,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过O 的直线分别交AD、BC于点E、F,已知AD=4cm,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总和为6cm2,对角线AC长为cm.16.(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动点从原点O出发,按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不断地移动,每次移动一个单位,得到点A1(0,1),A2(1,1),A3(1,0),A4(2,0),…那么点A4n+1(n为自然数)的坐标为(用n表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计72分)17.(6分)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网格中,△AOB的顶点均在格点上,(1)B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坐标为;(2)将△AOB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A1O1B1,请画出△A1O1B1;(3)在(2)的条件下,A1的坐标为.18.(8分)已知:如图,AC平分∠BAD,CE⊥AB于E CF⊥AD于F,且BC=DC.求证:BE=DF.19.(8分)已知一次函数y=(2m+1)x+m﹣3.(1)若这个函数的图象经过原点,求m的值;(2)若这个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求m的取值范围.20.(8分)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B⊥BC,AB=1,BC=2,CD=2,AD=3,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21.(10分)为了进一步了解某校八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体育老师对该校八年级(1)班50位学生进行一分钟跳绳次数测试,以测试数据为样本,绘制出部分频数分布表和部分频数分布直方图,图表如下所示:组别次数x 频数(人数)第1组80≤x<100 6第2组100≤x<120 8第3组120≤x<140 a第4组140≤x<160 18第5组160≤x<180 6请结合图表完成下列问题:(1)求表中a的值;(2)请把频数分布直方图补充完整;(3)若在一分钟内跳绳次数少于120次的为测试不合格,则该校八年级共1000人中,一分钟跳绳不合格的人数大约有多少?22.(10分)如图,在菱形ABCD中,∠ABC与∠BAD的度数比为1:2,周长是32cm.求:(1)两条对角线的长度;(2)菱形的面积.23.(10分)甲、乙两地相距300km,一辆货车和一辆轿车先后从甲地出发向乙地.如图,线段OA表示货车离甲地距离y(km)与时间x(h)之间的函数关系,折线BCDE表示轿车离甲地距离y(km)与时间x(h)之间的函数关系.请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线段CD表示轿车在途中停留了h;(2)货车的平均速度是km/h;(3)求线段DE对应的函数解析式.24.(12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cm,AD=3cm,点Q 从A点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AD向终点D运动,点P从点C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CB向终点B运动,当这两点中有一点到达自己的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两点同时出发,运动了t秒.(1)当0<t<3,判断四边形BQDP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求四边形BQDP的面积S与运动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3)求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BQDP为菱形.2016-2017学年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在下表中.)1.(3分)(2017春•永定区期末)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得解.【解答】解: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两部分重合.2.(3分)(2017春•永定区期末)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1,1,B.2,3,4 C.4,5,6 D.6,8,11【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判断即可.【解答】解:A、∵12+12=2=()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B、∵22+32=25≠4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C、∵42+52=41≠6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D、∵62+82=100≠11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熟知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3分)(2017春•永定区期末)在下列所给出坐标的点中,在第三象限的是()A.(2,3)B.(﹣2,﹣3) C.(﹣2,3)D.(2,﹣3)【分析】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解答即可.【解答】解:A、(2,3)第一象限,B、(﹣2,﹣3)第三象限,C、(﹣2,3)第二象限,D、(2,﹣3)第四象限,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4.(3分)(2017春•永定区期末)如图,在△ABC中,∠C=90°,∠A=30°,BC=4cm,点D为AB的中点,则CD=()A.3cm B.4cm C.5cm D.6cm【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2BC=8cm,根据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计算即可.【解答】解:∵∠C=90°,∠A=30°,BC=4cm,∴AB=2BC=8cm,∵点D为AB的中点,∴CD=4cm,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5.(3分)(2017春•永定区期末)已知▱ABCD的周长是26cm,其中△ABC的周长是18cm,则AC的长为()A.12cm B.10cm C.8cm D.5cm【分析】根据题意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邻边长的和为13cm,进而利用△ABC的周长是18cm求出AC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ABCD的周长是26cm,∴AB+BC=13cm,∵△ABC的周长是18cm,∴AC=18﹣13=5(cm).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B+BC=13cm是解题关键.6.(3分)(2017春•永定区期末)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为6cm 和8cm,那么这个菱形的周长为()A.40 cm B.20 cm C.10 cm D.5 cm【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由菱形ABCD中,AC=6,BD=8,即可得AC⊥BD,OA=AC=3,OB=BD=4,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得这个菱形的边长.【解答】解:∵菱形ABCD中,AC=6,BD=8,∴AC⊥BD,OA=AC=3,OB=BD=4,∴AB==5.即这个菱形的周长为:20.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注意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垂直.7.(3分)(2017春•博兴县期末)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A.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B.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C.对角线相等D.四条边相等【分析】根据正方形和菱形的性质容易得出结论.【解答】解: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因此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对角线相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和菱形的性质;熟练掌握正方形和菱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区别.8.(3分)(2004•四川)汽车由重庆驶往相距400千米的成都,如果汽车的平均速度是100千米/时,那么汽车距成都的路程s(千米)与行驶时间t(小时)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为()A.B.C.D.【分析】先根据题意列出s、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再根据函数图象的性质和实际生活意义进行选择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s=400﹣100t(0≤t≤4),∴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为(0,400),(4,0).要注意x、y的取值范围(0≤t≤4,0≤y≤400).故选C.【点评】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首先确定此函数为一次函数,然后根据实际意义,函数图象为一条线段,再确定选项即可.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9.(3分)(2017春•永定区期末)已知点P(3,2)在一次函数y=x+b 的图象上,则b= ﹣1 .【分析】直接把点P(3,2)代入一次函数y=x+b即可.【解答】解:∵P(3,2)在一次函数y=x+b的图象上,∴3+b=2,解得b=﹣1.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熟知一次函数图象上各点的坐标一定适合此函数的解析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0.(3分)(2016•乌鲁木齐)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6 .【分析】利用多边形的外角和以及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度,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则内角和是720度,720÷180+2=6,∴这个多边形是六边形.故答案为:6.【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与外角和定理,熟练掌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1.(3分)(2017春•永定区期末)已知y与x成正比例,且当x=1时,y=2,则当x=4时,y= 8 .【分析】首先根据y与x成正比例列出函数关系式,然后代入x、y的值即可求解.【解答】解:∵y与x成正比例,∴y=kx(k≠0).∵当x=1时,y=2,∴k=2,∴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是y=2x,∴当x=4时,y=8.故答案为:8.【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此类题目需灵活运用待定系数法建立函数解析式,然后将一对未知数的值代入解析式,利用方程解决问题.12.(3分)(2017春•永定区期末)如图,AC⊥BC,AD⊥BD,垂足分别是C、D,若要用“HL”得到Rt△ABC≌Rt△BAD,则你添加的条件是AC=BD .(写一种即可)【分析】根据“HL”添加AC=BD或BC=AD均可.【解答】解:可添加AC=BD,∵AC⊥BC,AD⊥BD,∴∠C=∠D=90°,在Rt△ABC和Rt△BAD中,∵,∴Rt△ABC≌Rt△BAD(HL),故答案为:AC=B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解题的关键.13.(3分)(2017春•永定区期末)将点P (﹣3,4)先向下平移3个单位,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点Q,则点Q的坐标是(﹣1,1).【分析】根据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可得答案.【解答】解:根据题意,知点Q的坐标是(﹣3+2,4﹣3),即(﹣1,1),故答案为:(﹣1,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变化﹣﹣平移,关键是掌握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14.(3分)(2017春•永定区期末)如图,菱形ABCD中,E、F分别是AB、AC的中点,若EF=2,则菱形ABCD的周长是16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求出BC,再根据菱形的周长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E、F分别是AB、AC的中点,∴EF是△ABC的中位线,∴BC=2EF=2×2=4,∴菱形ABCD的周长=4BC=4×4=16.故答案为16.【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求出菱形的边长是解题的关键.15.(3分)(2017春•永定区期末)如图,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过O的直线分别交AD、BC于点E、F,已知AD=4cm,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总和为6cm2,对角线AC长为 5 cm.【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采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解答】解:∵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总和为6cm2,AD=4cm,则AD ×CD=×4×CD=6,CD=3,在直角三角形ACD中AD=4,CD=3,由勾股定理得AC=5,∴对角线AC长为5cm.故答案为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是基础知识比较简单.16.(3分)(2013•聊城)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动点从原点O出发,按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不断地移动,每次移动一个单位,得到点A1(0,1),A2(1,1),A3(1,0),A4(2,0),…那么点A4n+1(n为自然数)的坐标为(2n,1)(用n 表示).【分析】根据图形分别求出n=1、2、3时对应的点A4n+1的坐标,然后根据变化规律写出即可.【解答】解:由图可知,n=1时,4×1+1=5,点A5(2,1),n=2时,4×2+1=9,点A9(4,1),n=3时,4×3+1=13,点A13(6,1),所以,点A4n+1(2n,1).故答案为:(2n,1).【点评】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仔细观察图形,分别求出n=1、2、3时对应的点A4n+1的对应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计72分)17.(6分)(2014•湘潭)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网格中,△AOB的顶点均在格点上,(1)B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坐标为(﹣3,2);(2)将△AOB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A1O1B1,请画出△A1O1B1;(3)在(2)的条件下,A1的坐标为(﹣2,3).【分析】(1)根据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解答;(2)根据网格结构找出点A、O、B向左平移后的对应点A1、O1、B1的位置,然后顺次连接即可;(3)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坐标即可.【解答】解:(1)B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坐标为(﹣3,2);(2)△A1O1B1如图所示;(3)A1的坐标为(﹣2,3).故答案为:(1)(﹣3,2);(3)(﹣2,3).【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平移变换作图,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熟练掌握网格结构准确找出对应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18.(8分)(2017春•永定区期末)已知:如图,AC平分∠BAD,CE⊥AB于E CF⊥AD于F,且BC=DC.求证:BE=DF.【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就可以得出CE=CF,再由HL证明△CEB ≌△CFD就可以得出结论.【解答】证明:∵AC平分∠BAD,CE⊥AB于E CF⊥AD于F,∴∠F=∠CEB=90°,CE=CF.在Rt△CEB和Rt△CFD中,∴△CEB≌△CFD(HL),∴BE=DF.【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运用,解答时证明△CEB≌△CFD是关键.19.(8分)(2017春•永定区期末)已知一次函数y=(2m+1)x+m ﹣3.(1)若这个函数的图象经过原点,求m的值;(2)若这个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求m的取值范围.【分析】(1)由一次函数图象经过原点,可得出m﹣3=0,解之即可得出结论;(2)由一次函数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即可得出关于m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之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一次函数y=(2m+1)x+m﹣3的图象经过原点,∴m﹣3=0,解得:m=3.(2)∵一次函数y=(2m+1)x+m﹣3的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解得:﹣<m<3.【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以及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题的关键是:(1)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找出m﹣3=0;(2)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找出关于m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0.(8分)(2017春•永定区期末)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B⊥BC,AB=1,BC=2,CD=2,AD=3,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度,再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出△ACD的形状,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即可.【解答】解:连接AC.∵∠ABC=90°,AB=1,BC=2,∴AC==,在△ACD中,AC2+CD2=5+4=9=AD2,∴△ACD是直角三角形,∴S四边形ABCD=AB•BC+AC•CD,=×1×2+××2,=1+.故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1+.【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三角形的面积,能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出△ACD的形状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1.(10分)(2017春•永定区期末)为了进一步了解某校八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体育老师对该校八年级(1)班50位学生进行一分钟跳绳次数测试,以测试数据为样本,绘制出部分频数分布表和部分频数分布直方图,图表如下所示:组别次数x 频数(人数)第1组80≤x<100 6第2组100≤x<120 8第3组120≤x<140 a第4组140≤x<160 18第5组160≤x<180 6请结合图表完成下列问题:(1)求表中a的值;(2)请把频数分布直方图补充完整;(3)若在一分钟内跳绳次数少于120次的为测试不合格,则该校八年级共1000人中,一分钟跳绳不合格的人数大约有多少?【分析】(1)本题需先根据表中所给的数据以及频数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即可求出答案;(2)本题需根据频数分布表中的数据即可将直方图补充完整;(3)从表格中可以知道在一分钟内跳绳次数少于120次的有两个小组,共6+8=14人,然后除以总人数即可求出该校九年级(1)班学生进行一分钟跳绳不合格的概率,然后即可得出人数;【解答】解:(1)a=50﹣(6+8+18+6)=12;(2)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3)抽样调查中不合格的频率为:=0.28,估计该年级学生不合格的人数大约有1000×0.28=280(个)答:估计该年级学生不合格的人数大约有280个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能力和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22.(10分)(2017春•永定区期末)如图,在菱形ABCD中,∠ABC 与∠BAD的度数比为1:2,周长是32cm.求:(1)两条对角线的长度;(2)菱形的面积.【分析】(1)首先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OAB即可解决问题;(2)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解答】解:(1)菱形ABCD的周长为32cm,∴菱形的边长为32÷4=8cm∵∠ABC:∠BAD=1:2,∠ABC+∠BAD=180°(菱形的邻角互补),∴∠ABC=60°,∠BCD=120°,∴△ABC是等边三角形,∴AC=AB=8cm,∵菱形ABC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O=CO,BO=DO且AC⊥BD,∴BO=4cm,∴BD=8cm;(2)菱形的面积=AC•BD=×8×8=32(cm2).【点评】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3.(10分)(2017春•永定区期末)甲、乙两地相距300km,一辆货车和一辆轿车先后从甲地出发向乙地.如图,线段OA表示货车离甲地距离y(km)与时间x(h)之间的函数关系,折线BCDE表示轿车离甲地距离y(km)与时间x(h)之间的函数关系.请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线段CD表示轿车在途中停留了0.5 h;(2)货车的平均速度是60 km/h;(3)求线段DE对应的函数解析式.【分析】(1)根据点C、D的横坐标,即可求出轿车在途中停留的时间;(2)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求出货车的平均速度;(3)观察函数图象,找出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线段DE对应的函数解析式.【解答】解:(1)2.5﹣2=0.5(h).故答案为:0.5.(2)300÷5=60(km/h).故答案为:60.(3)设线段DE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kx+b(2.5≤x≤4.5),将点D(2.5,80)、点E(4.5,300)代入y=kx+b,,解得:.∴线段DE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110x﹣195(2.5≤x≤4.5).【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以及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解题的关键是:(1)利用点D的横坐标﹣点C的横坐标,求出停留时间;(2)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计算;(3)根据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线段DE的函数解析式.24.(12分)(2017春•永定区期末)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cm,AD=3cm,点Q从A点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AD向终点D运动,点P从点C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CB向终点B运动,当这两点中有一点到达自己的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两点同时出发,运动了t秒.(1)当0<t<3,判断四边形BQDP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求四边形BQDP的面积S与运动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3)求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BQDP为菱形.【分析】(1)先判断出AD∥BC,AD=BC=3,再由运动知,AQ=PC=t,即可得出结论;(2)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3)利用勾股定理表示出BQ,再由BQ=BP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AD=BC=3,由运动知,AQ=t,PC=t,∴AQ=PC,∴AD﹣AQ=BC﹣PC,∴DQ=BP,∵AD∥BC,∴四边形BQDP为平行四边形,(2)由(1)知,四边形BQDP是平行四边形,∵PC=t,∴BP=BC﹣PC=3﹣t,∴S=BP×AB=(3﹣t)×1=﹣t+3(3)如图,在Rt△ABQ中,AQ=t,AB=1,根据勾股定理得,BQ==,由运动知,CP=t,∴BP=3﹣t,∵平行四边形BQDP是菱形,∴BQ=BP,∴=3﹣t,∴t=,当时,四边形BQDP为菱形.【点评】此题是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菱形的性质,解(1)的关键是得出AQ=PC,解(2)的关键是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求解,解(3)的关键是表示出BQ,用BQ=BP建立方程求解,是一道中等难度的题目.厚薄读书法:复习课本要厚薄结合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书要能从薄读到厚,还要能从厚读到薄。

【最新湘教版精选】湘教初中数学八下《1.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word教案.doc

【最新湘教版精选】湘教初中数学八下《1.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word教案.doc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性学习,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实践探究,培养学生读题、识图能力,提高学生观察与分析,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一般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比较,初步感受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实事求是的态度,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
在Rt△______和Rt△______中,
∴Rt△______≌Rt△______(HL)
(四)巩固练习,达成目标
1.已知:如图,△ABC中,AB=AC,AD是高,则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BD=______,∠BAD=______.
2.如图,已知∠ACB=∠BDA=90°,若要使△ACB≌△BDA,还需要什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件?把它们分别写出来。
变式3::请你把例题中的∠ACB=∠A′C′B′改为另一个适当条件,使△ABC与△A′B′C′仍能全等。试说明证明思路。
(六)归纳总结,深化目标
1.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四项依据:“SAS”、“ASA”、“AAS”、“SSS”“HL”其中,“HL”公理只适用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2.使用“HL”公理时,必须先得出两个直角三角形,然后证明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3.熟练使用“分析综合法”探求解题思路。
(五)发散探究,强化目标
例:已知如上图,在△ABC和△A′B′C′中,CD、C′D′分别是高,并且AC=A′C′,CD=C′D′,∠ACB=∠A′C′B′。求证:△ABC≌△A′B′C′
变式1:若例题中的∠ACB=∠A′C′B′改为AB=A′B′,△ABC与△A′B′C′全等吗?请说明思路。

2024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章直角三角形1.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上课课件新版湘教版

2024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章直角三角形1.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上课课件新版湘教版

∴∠BFA=∠DEC=90 °.
∵AE=CF, ∴AE+EF=CF+EF.
B
即AF=CE.
在Rt△ABF和Rt△CDE中,A
E
F
C
AB=CD,
AF=CE.
D
∴ Rt△ABF≌Rt△CDE(HL). ∴BF=DE.
变式训练1
如图,AB=CD, BF⊥AC,DE⊥AC,AE=CF.求证:BD
平分EF.
(1)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
方法一:测量斜边和一个对应的锐角. (AAS) 方法二:测量没遮住的一条直角边和一个对应的锐角.
(ASA)或(AAS)
如图,舞台背景的形状是两个直角三角形,工作人员想知道这两个直角 三角形是否全等,但每个三角形都有一条直角边被花盆遮住无法测量.
⑵ 如果他只带了一个卷尺,能完成这个任务吗? 工作人员测量了每个三角形没有被
动脑想一想
B
A E
我们知道,证明三角形全等不存 在SSA定理.
C
D
F
动脑想一想
C
B C'
B'
如果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 角形,即∠C=∠C'=90°, 且AB=A'B',AC=A'C',现在能
A 判定△ABC≌△A'B'C'吗?
我们知道,证明三角形全等不存 在SSA定理.
A'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斜边、直角边”定理)
遮住的直角边和斜边,发现它们分别对 应相等,于是他就肯定“两个直角三角 形是全等的”.你相信他的结论吗?
按照下面的步骤做一做:
画一个Rt△ABC,∠C=90°,一直角边BC=3cm,斜边AB=4cm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_1.3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_1.3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
1.3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学习目标
1 课时讲解 2 课时流程
斜边、直角边定理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用尺规作直角三角形
逐点 导讲练课堂 小结Βιβλιοθήκη 作业 提升感悟新知
知识点 1 斜边、直角边定理
知1-讲
定理: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 .
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感悟新知
知3-练
解题秘方:紧扣尺规作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步骤作图 .
解: 如图 1.3 - 5,△ ABC 即 为所求作的直角三角形 .
课堂小结
直角三角形 全等的判定
特殊 直角三角形 一般
HL
全等的判定
SAS ASA AAS SSS
可证两角的夹边对应相等 或一相等角的对边对应相 等
可证直角与已知锐角的夹 边对应相等或已知锐角(或 直角)的对边对应相等
感悟新知
斜边(H)
直角
三角 形
一直角边
(L)
HL 或 AAS
HL 或 ASA或 AAS 或 SAS
知2-讲
可证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或一锐角对应相等
可证斜边对应相等或与已 知边相邻的锐角对应相等 或已知边所对的锐角对应 相等或另一直角边对应相 等
第三步:设法推导出所缺的条件; 第四步:整理书写证明过程 .
感悟新知
知识点 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常用的思路方法如下表:
知2-讲
已知对应 可选择的 相等的元素 判定方法
需寻找的条件
锐角 三角
两边(SS)
形或
钝角 一边及其邻
三角 角( SA) 形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3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课件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3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课件

作法
M
(1) 作∠MCN= 90°.
A
(2)在CN上截取CB,使CB=a.
(3)以点B为圆心,以c为半径画弧,交CM于点
A,连接AB.
则△ABC为所求作的直角三角形,如图所示. C
BN
巩固练习
因为要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
1.下面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至少要有一组边对应相等. (1)两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 (2)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
B'C'2=A'B'2-A'C'2, ∴BC= B'C'. ∴Rt△ABC≌Rt△A'B'C'.
由此得到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斜边、直角边定理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 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探究新知
如图1-23,BD,CE分别是△ABC的高,且BE= CD.求证: Rt△ BEC≌Rt△CDB.

直角三角形全等 的判定
复习导入
全等直角三角形
的判定?
探究新知
如图1-22,在Rt△ABC和Rt△A'B'C'中,已知AB=A'B',AC=A'C', ∠ACB=∠A'C'B’=90°,那么Rt△ABC 和Rt△A'B'C'全等吗?
证明:在Rt△ABC和Rt△A'B'C'中, ∵AB=A'B',AC=A'C', 根据勾股定理,BC2=AB2-AC2,
证明: 在Rt△ABC和Rt△ADC中, ∵AB=AD, AC=AC, ∴Rt△ABC≌Rt△ADC(HL) ∴∠1=∠2.

新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名师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新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名师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BD
=
AD
∴ △ABC是直角三角形
A D
(三角形一边上旳中线等于这条边
旳二分之一旳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C
B
练习
1.在Rt△ABC中,斜边上旳中线CD=2.5cm,则斜边AB旳长是多少?
解:AB=2CD=5cm
2.如图,AB//CD,∠CAB和∠ACD旳平分线相交于H点,E为AC旳中
点,EH=2.那么△AHC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何?若是,求出AC旳长。
即∠A+∠B+∠1+∠2=180°
∴ 2(∠A+∠B)=180° ∴ ∠A+∠B =90°
∴△ABC是直角三角形
( 有两个角互余旳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
结论 直角三角形旳鉴定定理3:
在一种三角形中,假如一边上旳中线等于这 条边旳二分之一,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几何语言表达:

CD
1 2
AB
=
如图,在Rt△ABC 中,∠ACB=90°,D是斜边AB旳中
点,连结CD, 求证:CD 1 AB
C
2 ∴△ACD≌ △BED(SAS)
∴AC=EB,
∴∠ACD=∠DEB, ∴AC//EB,
A D
∵∠ACB=900, ∴∠CBE=900, 在△ACB和 △EBC中:
B BC=BC,
把原直角三角形提成 面积相等旳两个等腰三角形.
例1:如图,已知:CD是△ABC旳AB边上旳中线,
且CD=
1 2
AB,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
证明:∵
CD
1 2
AB
=
BD
=
AD
∴ ∠1=∠A
∠2=∠B ( 等边对等角 )

2021年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优质公开课课件

2021年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优质公开课课件

AC=A’C’,∠ACB= ∠A’C’B’=90°
解:(1)可以通过旋转和平移拼接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2)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因为∠ACB=90° ∠ACB= ∠A’C’B’=90° 所以∠BCB’= ∠ACB+ ∠ACB’=180 ° 故B,C(C’),B’在同一直线上 因为AB=A’B’=AB’ 所以∠B =∠B’(等边对等角) 在Rt∆ABC和Rt∆A’B’C’中 由于∠ACB= ∠A’C’B’
B
A
E
FC
M
D
学以致用
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左边滑 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 度DF相等,两个滑梯的倾斜角∠ABC和 ∠DFE大小有什么关系?
l先把它转化为一个纯数学问题:
l已知:如图,AC=DF,AC⊥AB,DE⊥DF. l求证:∠ABC=∠DFE.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1/2/62021/2/6Saturday, February 06, 2021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2021/2/62021/2/62021/2/62/6/2021 5:15:20 AM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21/2/62021/2/62021/2/6Feb-216-Feb-21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1/2/62021/2/62021/2/6Saturday, February 06, 2021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21/2/62021/2/62021/2/62021/2/62/6/2021
证明:∵PD⊥OA,PE⊥OB

湘教初中数学八下《1.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课堂教学课件

湘教初中数学八下《1.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课堂教学课件

探究
如图1-22, 在Rt△ABC 和Rt△ABC 中, 已知AB = AB , AC = AC , ∠ACB=∠ACB = 90°, 那么Rt△ABC和Rt△ABC全等吗?
图1-22
用前面学过的方法无法判 断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它们是全等的. 由勾股 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边 确定,那么第三边也就确定. 我们能找到判定这两个三角 形全等的条件.
在Rt△ABC和Rt△ABC 中, ∵ AB = AB , AC = AC , 根据勾股定理, BC2 = AB2 –AC2, BC 2A=B 2A-C 2, ∴ BC = BC. ∴ Rt△ABC≌Rt △ABC.
图1-22
结论
由此得到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斜边、直角边定理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 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 边、直角边”或“HL”).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本课节内容 1.3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在前面的学习中, 我们用SAS,ASA,AAS 和SSS 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 除了可以运用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外, 是否 还有其他的判定方法呢?
例1 如图1-23, BD ,CE分别是△ABC的高,且BE = CD. 求证: Rt△BEC ≌ Rt△CDB.
证明:∵ BD , CE是△ABC的高,
∴ ∠BEC =∠CDB = 90°. 在Rt△BEC和Rt△CDB中, ∵ BC = CB,BE = CD, ∴ Rt△BEC ≌ Rt△CDB (HL).
答:全等.
证明:在Rt△ABD和Rt△CDB中,

2021年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开课课件

2021年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开课课件
M
A
C
N
练习
1. 两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 答:不一定全等
2. 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 答:全等
3. 有任意的两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吗? 答:全等
4. 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共有多少种方法? 答:共有SAS,ASA,AAS,SSS,HL 5种方法


THE END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2021/2/62021/2/62021/2/62021/2/6
谢谢观看
5.如图,∠DAB和∠BCD都是直角,AD=BC. 判断△ABD和△CBD是否全等,并说明理由.
解:△ABD和△CBD全等. 理由: ∵∠DAB和∠BCD都是直角,AD=BC,且BD=DB, ∴△ABD≌△CBD.
课堂小结:
斜边、直角边定理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 三角形全等.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1/2/62021/2/6Saturday, February 06, 2021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