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诉讼摩根士丹利
案例分析一
案例分析一:1999 年,牛根生遭到伊利董事会免职,从此选择了自己创业的历程,同年8 月成立“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最初的启动资金仅仅900 万元,通过整合内蒙古8 家濒临破产的奶企,成功盘活7.8 亿元资产,当年实现销售收入3 730 万元。
2001 年开始,他们开始考虑一些上市渠道。
首先他们研究当时盛传要建立的深圳创业板,但是后来创业板没做成,这个想法也就搁下了。
同时他们也在寻求A 股上市的可能,但是对于蒙牛当时那样一家没有什么背景的民营企业来说,上A 股恐怕需要好几年的时间,蒙牛根本等不起。
他们也尝试过民间融资。
不过国内一家知名公司来考察后,对蒙牛团队说他们一定要求51%的控股权,对此蒙牛不答应;另一家大企业本来准备要投资,但被蒙牛的竞争对手给劝住了;还有一家上市公司对蒙牛本来有投资意向,结果又因为该公司的第一把手突然被调走当某市市长而把这事又搁下了。
2002 年初,蒙牛股东会、董事会均同意,在法国巴黎百富勤的辅导下上中国香港二板。
为什么不能上主板?因为当时蒙牛历史较短、规模小,不符合上主板的条件。
这时,摩根士丹利与鼎晖(私募基金)通过相关关系找到蒙牛,要求与蒙牛团队见面。
见面之后摩根士丹利等提出来,劝其不要去中国香港二板上市。
众所周知,中国香港二板除了极少数公司以外,流通性都不好,机构投资者一般都不感兴趣,企业再融资非常困难。
摩根士丹利与鼎晖劝蒙牛团队应该引入私募投资者,资金到位,帮助企业成长与规范化,大到一定程度了就直接上中国香港主板。
牛根生是个相当精明的企业家,对摩根士丹利与鼎晖提出的私募建议,他曾经征询过很多专家意见,包括正准备为其做中国香港二板上市的百富勤朱东(现任其执行董事)。
眼看到手的肥肉要被私募抢走,朱东还是非常职业化地给牛根生提供了客观的建议,他认为先私募后上主板是一条可行之路(事实上,在这之前,朱东已向蒙牛提到过中国香港主板的优势)。
这对私募投资者是一个很大的支持。
对“罗布.帕森在摩根士丹利”案例的分析
罗布.帕森在摩根士丹利案例分析10828302 覃伟该案例讲述了在有深厚企业文化基础的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新成立的业务交叉部门资本市场服务部社会招聘的业务中坚帕森虽然业务能力出众且成绩卓著,但由于缺乏团队合作力和内部人际交往能力,年度绩效考核数据并不理想,使得其上司纳斯尔想提拔帕森为执行董事变得困难。
首先,摩根士丹利是本案例的组织基础,其长久形成的公司文化和行为习惯具有强大的根基,难以被挑战。
在总裁麦克及其高层领导团队倡导的“统一公司的公司”愿景下,明确指出公司要以统一的面貌面向客户,为公司内部业务的有效协作提供机制,这就需要营造团队合作的氛围。
而作为金字塔塔尖的执行董事是基层岗位员工的“标准持有者”,必须与公司文化和愿景相契合,即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而帕森的现状显然不能担当起“标准持有者”的角色。
而且,摩根全方位的绩效考核程序虽未在实践价值上达成内部共识,但这是麦克总裁的重大创新之一,是晋升提拔的重要依据,帕森必须面对。
其次,作为很好体现统一公司这一理念的资本市场服务部,业务交叉明显,充当公司各部门之间的枢纽,需要跨部门交叉合作。
帕森所在岗位——市场拓展专业人员,需要充当市场、产品及客户之间所有信息的纽带,需要更强的团队合作能力。
而帕森在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资本市场服务方面取得很好成绩的原因分析如下:1、十年的相关工作中与银行保险业界的重要人物建立了牢固的关系;2、该领域业务一直是摩根士丹利较弱的部分,相关市场拓展几乎没有,即并不是金融机构对摩根的产品和服务没有需求,而是需求与供给缺乏结合,摩根研发等相关能力是保证;3、市场拓展岗位需要精力充沛、有创业家特质的人,而这在特许权很重要、十分注重操作过程的完整性的摩根内部很难自身培养,但这并不意味具有这种特点的人就不能最终适应摩根文化。
再次,帕森的绩效考核数据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在资源共享、销售能力强、工作热情等方面得到了同事的积极认可,其在自我评估中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和改进的意愿,所以在文化契合和改善交际方面还是存在很大可能的,况且帕森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已经证明自己在相关方面的能力。
摩根史丹利案例分析
11 *
人物分析
罗布.帕森
图形绘制
图片处理
图表设计
典型案例
资本市场部“总裁级”人员,负责拓展业务
专业能力强:销售能力强,工作业绩出色与客户打交道,拓展市场
工作经验足:市场营销知识,擅长资深客户管理,知道客户需求
性格:积极进取,喜欢挑战(难干),办事风格独特。
工作:金融服务机构的客户,主动性vs共识,不理解
达布尼-摩根公司
1940 J.P摩根股份公司
1970 部分股份公司化
同时提供商业银行与投 资银行服务,摩根士丹
利于是作为一家投资银
1871 德雷克赛尔摩根公司
1942 首次公开出售 股份
1959 和担保信托公司 合并,组成摩根 担保信托公司
1975
完全股份公司化
行于1935年9月5日在纽 约成立,而JP摩根则转 为一家纯商业银行。
营,使公司成为一个更加统一、
快节奏的全球性企业。
重来取得成功
6 *
公司介绍
图形绘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图片处理
图表设计
典型案例
案例中公司现状
正处于组织变革之期,有打破常规的环境氛围。 公司提出愿
景——“One-Firm(全球整合一体化运营)”;目标是成为世 界上最好的投资银行和我们的客户、员工以及股东所选择的最 好的公司。 公司在资本市场仅占有较少的市场份额(2%)。 银行部门的人手严重短缺。 公司文化长期以来强调团队合作 以及机制的完整性。
7 *
绩效考核制度
图形绘制
图片处理
图表设计
典型案例
让学生去评价同学,其实
就是‘同事相互评价’。 王怀明说,只有在评价过
摩根大通复杂衍生品巨亏事件的案例分析_侯冰慧
摩根大通复杂衍生品巨亏事件的案例分析摘要:2012年5月,摩根大通在合成信贷资产组合仓位上出现20亿美元的巨额亏损,对冲基金以至整个华尔街都试图探究摩根大通巨亏的成因;另一方面,监管当局对摩根大通的交易也抱有怀疑态度,这一事件有可能加速“沃尔克规则”的推进实施。
基于此,本文首先描述导致摩根大通亏损的复杂衍生品及交易策略,然后对导致亏损的合成信贷资产组合进行风险分析,并依据事件和风险量化的结果总结了亏损原因。
本文试图通过已有资料及分析推理还原事件的真相,为我国未来衍生品交易风险管理提供案例借鉴。
关键词:摩根大通巨亏事件;复杂衍生品;交易策略;风险分析DOI :10.3773/j.issn.1006-4885.2013.05.073中图分类号:F 06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753(2013)05-0073-22侯冰慧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871023)。
作者简介:侯冰慧(1989—),河南三门峡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硕士,研究方向:金融工程。
1引言近年来全球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衍生品的使用及其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全球金融实践关注的焦点。
先不论这种关注是否来自金融市场更加严格的监管环境,但金融机构若想在如今这个相互关联相关影响的市场中长久生存下去,就必须要建立健全完备的风险管理体制架构。
然而由于不当交易及风险控制缺失而造成的亏损事件层出不穷,自著名的“巴林银行”亏损事件,至对冲基金界的神话“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由于风控失误损失40亿美元。
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华尔街因衍生品而产生的亏损事件更是接连不断:摩根士丹利由于在次贷和相关敞口上的仓位亏损94亿美元,法兴银行因交易员越权交易欧洲股指期货造成71.6亿美元损失,瑞信参与未批准交易亏损23亿美元等等。
据美国货币监理署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第四季度全球衍生品总敞口达到707亿美元,如此庞大的衍生品敞口如果得不到控制,很可能会对全球金融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关于企业并购中的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关于企业并购中的审计风险及其防范一、企业并购审计的风险1. 风险来源与背景企业并购审计风险是指在企业并购过程中涉及的财务、税务、法律、管理等方面的风险。
风险来源主要来自并购企业的财务状况及过程、并购双方合作协议和相关法律规定等。
2. 风险类型及高发点企业并购审计的风险主要分为财务风险、法律风险、管理风险和经营风险。
其高发点有: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收益质量、会计政策一致性等财务方面的风险;合同约束力、对赌协议、知识产权等法律方面的风险;管理层切换、战略决策不一致等管理方面的风险;过度依赖少数企业、市场变化、商业模式等经营方面的风险。
3. 风险带来的后果企业并购审计风险如果不加防范,可能会导致企业损失、不当取得资产、违反法律法规、经营风险增加等后果。
二、企业并购审计的防范措施1. 审计程序审核人员应当尤其注意重要问题以及企业并购的不同特征。
比如,对于竞标门槛很高的并购项目审核时应当更为谨慎。
审核人员应当通过合理选择取得相应的担保、调查情况的可信度、质量及精度等方面综合分析来进行审计。
2. 对于主要财务指标的检查审核人员在审计时应当对主要财务指标进行特别的检查。
比如,应当检查收入、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及其他财务指标。
此外,还应当特别注意财务指标的一致性和相对性。
要检查各种财务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以及调整的合理性等。
3. 对于财务会计程序的合理性分析比如对于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可信度等方面的分析。
4. 合同和其他法律文件的检查审核人员应当对于合同及其他法律文档进行充分的检查。
检查的内容应当包括:各项合同的条款,合同约束力、对赌协议等。
5. 并购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检查审核人员应当对于并购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是否真实准确等方面进行检查。
这包括财务数据收集、准确性和精度等信息。
三、案例分析1. 中国移动现金2011年,中国移动以4.88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50.0%的股份。
案例 “对赌协议” 八大失败经典案例解析
先来科普一下什么是对赌协议。
对赌协议就是收购方(包括投资方)与出让方(包括融资方)在达成并购(或者融资)协议时,对于未来不确定的情况进行一种约定。
如果约定的条件出现,投资方可以行使一种权利;如果约定的条件不出现,融资方则行使一种权利。
所以,对赌协议实际上就是期权的一种形式。
民营企业是否应该引入风投?引进风投究竟是“引狼入室”还是找到了好帮手?风投是否应该投资企业?投资企业究竟是能够获得超额利润还是作了“接盘侠”?企业与风投之间因为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矛盾与风险,永远都不会消亡;企业在实体经营过程中所面对的市场风险与未知因素,也不会因一纸“对赌”协议而化解。
本文通过对企业风投融资“对赌”失败的案例分析,揭示包括法律风险在内的融资对赌风险,以飨读者。
1 陈晓与摩根士丹利及鼎辉对赌输掉永乐电器2004年家电连锁市场“市场份额第一位、盈利能力第二位”的竞争格局下,跑马圈地的能力取决于各自的财力。
相比而言,国美与苏宁先后在港股及A股实现上市,打通了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因而有力支持了各自的市场扩张。
而未实现上市的永乐电器在资金供给上则困难多了,为了配合自己的市场扩张,陈晓转而开始寻求私募股权基金(PE)的支持。
经过大半年的洽谈,永乐电器最终于2005年1月获得摩根士丹利及鼎晖的5000万美元联合投资。
其中,摩根士丹利投资4300万美元,占股23.53%;鼎晖投资700万美元,占股3.83%。
正是这次融资,让陈晓与包括摩根士丹利及鼎晖在内的资本方签下了一纸“对赌协议”,规定了永乐电器2007年净利润的实现目标,陈晓方面则需要根据实现情况向资本方出让股权或者获得股权。
陈晓要想在这场赌局中不赔股权,意味着他2007年至少要完成6.75亿元的净利润指标。
问题是,摩根士丹利设立的利润指标是否合理?永乐电器2002年至2004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820万元、1.48亿元和2.12亿元,显然这个盈利水平与6.75亿元的目标还差得太远。
《美国投资银行经营失败案例研究》读书笔记
《美国投资银行经营失败案例研究》读书笔记一、本书简介从2007年开始,美国住房市场投机泡沫的破灭引发了次贷危机以及随之而生的美国投资银行危机,进而迅速升级并演变成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本次金融危机不仅改变了华尔街自身、严重影响了美国乃至全球的实体经济,甚至影响到全球政治经济秩序的格局。
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美林被美国银行收购、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宣布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这些曾经带着无比耀眼光环、吸引着无数精英人士、被称为“金钱魔术师”的华尔街巨头作为独立投资银行竟在短短一周之内全部退出了历史舞台.资本大鳄的猝然倒下,不仅令人惋惜,也引发了大家的强烈疑问,他们的经营究竟出了什么问题?美国在宏观政策和市场监管上又出了什么问题?疑问中开始反思,各国政府和国内外众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分别从政府监管等制度层面、华尔街投机和贪婪等文化层面以及这些制度和文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逐一的剖析。
本书搜集了许多的第一手资料,对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即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高盛、摩根士丹利进行了案例研究,以详实准确的资料展现出了一幅幅风雨飘摇中的投资银行的具体生动的画面,并以严谨细致的分析对上面提出的问题做出了详细的解答。
二、阅读收获对于本书的主要内容,即对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的失败案例研究,我就不作具体陈述了,网上都查得到相关资料。
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我认真读完这本书的思考和启示:(1)对金融危机后华尔街投资银行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投资银行,是从事证券发行、证券经纪、证券交易、企业财务顾问和其他相关业务的专业金融中介机构。
现代华尔街一般被用以指代以投资银行为代表的美国金融机构,稍微宽泛一点还可以包括为资本市场服务的各类中介机构以及市场型的融资方式。
尽管华尔街的五大独立投资银行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相继破产或被收购而被迫转业,但是华尔街仍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认为在未来,华尔街及其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将呈现以下特征:①金融危机后,在全球金融规模整体缩减的大势趋势下,金融市场开始出现结构性调整。
华尔街投行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华尔街,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代名词,汇聚了众多世界顶尖的金融机构。
其中,投行(投资银行)作为华尔街的重要一环,承担着企业融资、并购、资产管理等重要职能。
然而,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华尔街投行也面临着诸多法律风险。
本文将通过对一起华尔街投行法律案例的分析,探讨投行在法律风险防范方面的经验与教训。
二、案例分析1. 案例简介2015年,美国一家知名投行(以下简称“A投行”)在参与一家中国科技公司的并购案中,因涉嫌违反美国证券法而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调查。
经调查,A 投行在该公司上市过程中,存在以下违法行为:(1)未披露公司关联交易信息;(2)向投资者提供误导性信息;(3)未在招股说明书中充分披露公司风险。
2. 案例分析(1)关联交易信息披露问题在此次并购案中,A投行未披露公司关联交易信息,导致投资者无法全面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
根据美国证券法,上市公司应披露关联交易信息,以便投资者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A投行此举违反了美国证券法相关规定,给投资者带来了风险。
(2)误导性信息问题A投行在向投资者提供的信息中,存在误导性内容。
这导致投资者对公司的价值判断产生偏差,从而影响了投资决策。
根据美国证券法,上市公司应向投资者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以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3)风险披露问题A投行在招股说明书中未充分披露公司风险,导致投资者对风险认知不足。
根据美国证券法,上市公司有义务披露公司面临的风险,以便投资者充分了解投资风险。
三、经验与教训1.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华尔街投行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业务合规。
案例中A投行的违法行为,正是由于对法律法规的忽视所致。
2. 加强内部监管投行应建立健全内部监管机制,对员工进行法律风险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
同时,加强对业务的审核,确保业务合规。
3. 增强信息披露透明度投行应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确保投资者充分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和风险状况。
人力资源案例分析的报告-摩根斯坦利2012.11
《人力资源管理》--------摩根斯坦里的罗伯特·帕尔森案例学习报告2011级MBA五班第5小组指导老师:程文文姓名学号陈彬17920111150616陈连肯17920111150638郭虹17920111150692孙志强17920111150882肖克毅17920111150946朱江昀179201111510742012年11月21日第一部分:公司背景介绍 (3)第二部分:案例中出现的问题 (4)一、公司的企业文化与利益最大化冲突问题 (4)二、是否要晋升罗伯特.帕尔森 (5)三、如何针对不同层次的人才采取不同的策略,如何管理游离于企业文化外的核心人才.. 5 第三部分、案例问题的深度分析 (6)一、关于公司的企业文化与利益最大化冲突问题 (6)1、人际关系问题分析 (6)2、文化差异问题分析 (7)3、关于违反公司规定的问题分析 (8)二、是否晋升帕尔森 (8)三、如何针对不同层次人才采取策略,如何管理游离于企业文化外的核心人才 (9)第四部分、解决方案 (10)一、是否该晋升罗伯特.帕尔森。
(10)二、加强企业文化管理:企业人力资源价值链管理的一个核心。
(11)第五部分、案例启示 (12)第一部分:公司背景介绍摩根斯坦利创建于1935年,是一家成立于美国纽约的国际金融服务公司,提供包括证券发行、承销、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等多种金融服务,是美国投资银行业的领头羊。
摩根士丹利总公司下设9个部门,包括:股票研究部、投资银行部、私人财富管理部、外汇/债券部、商品交易部、固定收益研究部、投资管理部、直接投资部和机构股票部。
涉足的金融领域包括股票、债券、外汇、基金、期货、投资银行、证券包销、企业金融咨询、机构性企业营销、房地产、私人财富管理、直接投资、机构投资管理等摩根斯坦利的公司使命: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上最好的投资银行和我们的客户、员工以及股东所选择的最好公司。
将努力超预期地满足客户全部需要,并以此取得成功。
股东代表诉讼 股东代表诉讼典型案例
股东代表诉讼股东代表诉讼典型案例
股东代表诉讼是指股东委托代表向公司提起诉讼,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下面是一些股东代表诉讼的典型案例:
1. 比尔·戴维斯案件:比尔·戴维斯是美国著名的股东代表诉讼律师,他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间代表多个股东集体诉讼案件,成功保护了投资者的权益。
其中,最著名的案件之一是代表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的股东诉讼,指控该公司管理层违反了公司内部控制和财务披露的规定。
2. 奥利弗·斯通案件:奥利弗·斯通是美国电影导演,他在2005年代表摩根·斯坦利投资公司的股东起诉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证券市场,指控这两个证券交易所在科技股泡沫破裂期间未能有效监管市场,导致他和其他投资者巨额亏损。
3. Enron案件:Enron是美国能源公司,2001年破产前,一些股东代表起诉该公司的高管和会计师事务所安然会计师事务所,指控他们涉嫌欺诈和不当会计处理,导致公司财务数据失真,投资者遭受巨额损失。
该案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成为当时最大规模的企业丑闻之一。
4. 宝洁案件:2017年,宝洁公司的股东代表起诉该公司的管理层,指控他们在收购科学计量公司Gillette时存在内幕交易和违反公司利益的行为。
股东代表要求赔偿损失,并推动公司进行改革。
这个案件进一步加强了对公司管理层行为的监管和违规行为的打击。
这些典型案例反映了股东代表诉讼的重要性和成就,使得非法行为可以得到曝光并为投资者维权。
华尔街投行法律案例分享(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华尔街,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吸引了众多顶级投行入驻。
然而,在这片繁华的背后,也隐藏着无数法律风险。
本文将分享一起华尔街投行法律案例,旨在为业内人士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案例概述2015年,某知名华尔街投行(以下简称“投行”)涉嫌违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规定,涉嫌操纵市场价格。
经过调查,SEC发现投行在多个交易中涉嫌内幕交易、虚假陈述等违法行为。
最终,投行被SEC罚款1亿美元,并同意接受监管部门的调查。
三、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分析(1)内幕交易内幕交易是指利用未公开的、对证券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进行证券交易的行为。
在本案中,投行涉嫌利用未公开的内部信息进行交易,操纵市场价格。
这种行为违反了美国《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的相关规定。
(2)虚假陈述虚假陈述是指故意或过失地向投资者提供虚假、误导性信息的行为。
在本案中,投行在向投资者提供研究报告时,涉嫌隐瞒或篡改关键信息,误导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
这种行为同样违反了美国相关法律法规。
2. 案件影响(1)对投行的影响本案中,投行被SEC罚款1亿美元,并接受监管部门的调查。
这对投行的声誉、业务发展以及投资者信心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此外,投行还可能面临诉讼风险,承担巨额赔偿责任。
(2)对行业的影响本案的发生,使得华尔街投行再次陷入信任危机。
监管部门对投行的监管力度加大,对内幕交易、虚假陈述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这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投资者权益。
四、案例启示1.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华尔街投行作为金融行业的领军企业,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自身合规经营。
在开展业务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法律法规,避免违法行为。
2. 加强内部管理投行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合规意识。
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合规操作能力。
3. 增强风险意识华尔街投行在开展业务过程中,要增强风险意识,对潜在的法律风险进行全面评估。
在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法律风险,避免因违规操作而遭受损失。
经济论文—大摩1.2亿内幕交易案原委
大摩1.2亿内幕交易案原委杜军案的审理,较为完整地呈现了香港内幕交易案的稽查与问责机制,以及海外金融机构内控体系的利弊,足以引人镜鉴《财经》驻香港记者王端5月4日,上午10点半,40岁的摩根士丹利前董事总经理杜军出现在香港区域法院十楼的法庭上。
这位头发灰白、体态已略微发福的前投行精英,在庭上否认了香港律政司对其涉嫌内幕交易案的十项控罪。
原为摩根士丹利中国区固定收益部主管的杜军,涉嫌利用内幕消息,在2007年2月15日至4月30日期间,分九次购入中信资源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1205,下称中信资源)股份;交易总共涉及2670万股,金额总计约8710万港元,平均买入每股价格为3.26港元,最终获利3000余万港元。
香港证监会于当年5月接获举报介入调查,随后将案件转交香港律政司,对杜军提起公诉。
自2008年6月以来,香港证监会以内幕交易罪成功起诉七人,其中有三人被判监禁,还有一名被告被判缓刑。
但与以往内幕交易案不同的是,此次涉案人职位之高,涉及金额之巨,备受外界瞩目。
在内地的证券监管系统内,内幕交易案的稽查往往被归咎于取证难和认定难,最终无疾而终。
此次杜军案的审理,较为完整地呈现了香港内幕交易案的稽查与问责机制,以及海外金融机构内控体系的利弊,足以引人镜鉴。
五组电子邮件2006年末至2007年初期间,摩根士丹利亚洲(Morgan Stanley Asia Ltd)与北京中信集团及中信资源有两个合作项目,其中一个项目代号为“Jumbo”,主要为摩根士丹利亚洲协助中信资源发行债券,用以收购哈萨克斯坦油田;另一项目代号为“Colorado”,主要是为所收购油田做石油对冲交易。
香港律政司认为,被告杜军参与了上述两项计划,并与中信集团高层有密切接触。
律政司在庭上对杜军提出总共十项刑事指控,包括九项内幕交易控罪和一项唆使他人进行内幕交易的控罪。
被唆使者为杜军妻子李馨,但后者未被控犯任何罪行。
控方在庭上大量引用了电子邮件和黑莓(Blackberry)记录。
案例分析诉讼摩根士丹利
争讼摩根士丹利 2004年05月30日18:15 瞭望东方周刊《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胡润峰北京报道如何顺利化解中国主要金融机构2万多亿元的不良资产,被视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块“试金石”,也关系着中国整个经济改革的成败。
英国《金融时报》对外资参与中国不良资产重组与处置作此评价:中国最重要领域之一的经济改革可能重焕生机。
然而,“中国不良资产处置第一人”与摩根士丹利的争讼,会否为这个备受关注的进程蒙上阴影?“在中国有件怪事,所有外国大公司形象都非常好。
但在华尔街,大公司上法庭受罚、认错,并不稀奇。
”说这话的人是王都,KTH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凯利资产管理公司前任总经理。
2004年1月,KTH对摩根士丹利等华尔街财团发起诉讼,官司至今悬而未决。
4月17日,《望东方周刊》在上海采访了王都。
他表示愿意将KTH与摩根这场官司的前前后后和盘托出。
“我这样做的目的:为私,摩根以大欺小,我要拿回自己应得的利益;为公,不良资产处置这个行业不能什么都依赖外国人,因为我们的问题不是一个短期问题,政府应该尽早鼓励国内民间力量的发展。
”他说。
王都的叙述,给人的感觉极为详尽,纤毫毕现,但终究是一面之词。
而且,也有人说,王都本人也有短处被握,事件中存在“黑钱内幕”。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采访了多位前任与现职凯利员工、华融公司,以及业内权威机构部分知情人士,并试图接触摩根士丹利,多方验证,以求对这起跨国官司的来龙去脉有所深入了解,意图在于对中国不良资产处置的复杂性增进认识,从而促进中外合作的有序开展和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然而,到目前为止,事情本身的迷雾尚无法全部揭开。
王都前传王都租住在北京西北一处闹中取静的院子里,院内是北京少见的亭台楼阁,绿草红花,柳荫池塘。
以每年付出100万元租金,而不愿在北京购置一套房产,据人说是买的房子没有如此好的小环境。
如果没有后来和摩根士丹利的一场诉讼,42岁的王都应该仍然保持一贯的低调:在亚洲不良资产处置的小圈子里小有名气,而在社会上尽量免为人知。
私募股权投资案例分析——摩根斯坦利入股蒙牛
私募股权投资案例分析——摩根斯坦利入股蒙牛2011年12月26日摘要:本文通过摩根斯坦利入股蒙牛这一个案例,简要介绍和分析私募股权投资的操作方式及其流程,最后对摩根斯坦利投资蒙牛这一事件进行简要评价.关键字:私募股权、摩根斯坦利、蒙牛正文: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在中国通常称为私募股权投资,从投资方式角度看,依国外相关研究机构定义,是指通过私募形式对私有企业,即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在交易实施过程中附带考虑了将来的退出机制,即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获利.有少部分PE基金投资已上市公司的股权(如后面将要说到的PIPE),另外在投资方式上有的PE投资如Mezzanine投资亦采取债权型投资方式.不过只占很少部分。
广义的私募股权投资为涵盖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前各阶段的权益投资,即对处于种子期、初创期、发展期、扩展期、成熟期和Pre-IPO各个时期企业所进行的投资,相关资本按照投资阶段可划分为创业投资、发展资本、并购基金、夹层资本、重振资本,Pre-IPO资本(如bridge finance),以及其他如上市后私募投资(private investment in public equity,即PIPE)、不良债权和不动产投资等等。
狭义的PE主要指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并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熟企业的私募股权投资部分,主要是指创业投资后期的私募股权投资部分,而这其中并购基金和夹层资本在资金规模上占最大的一部分。
在中国私募股权多指后者.一、私募股权投资进入模式1、增资扩股企业向引入的海外战略投资者增发新股,融资所得资金全部进入企业,此种方式比较有利于公司的进一步快速的发展。
如华平和中信资本参与哈药集团的改制过程中,以20.35亿元作价增资哈药取得其45.0%股权。
2、股权转让由老股东向引入的投资者转让所持有的股权(通常是高溢价),满足部分老股东变现的要求,融资所得的资金归老股东所有。
基于进入管制的目标企业收购溢价_摩根士丹利收购珠海南通银行案例研究
模奇小 ,介于 10 亿元至 20 亿元之间 ; 且股权结构 单一 ,由中国银行澳门分行控股的澳门南通信托 投资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 使其无须经过众多股东 的谈判讨论即可较为快速地作出包括股权交易等 在内的重大决策 。 ( 2 ) 中 国银 行出 售“ 鸡肋 ” 。 2005 年 6 月 , 中国银行为股份制改造上市而进行全面的财务 重组 , 需要出售一些非核心资产 。由 于中 国银 行间接控股的珠海南通银行位处华南 , 区域限 制明显 , 机构规模小 , 虽有盈利但“ 不是赚很多 钱” ; 并且中国银行在珠海已有支行 , 因此决定 转让南通银行全部股权 。在 2005 年第三季度 , 作为中国银行为南通银行股权出售事宜特地聘 请的财务顾问 , 德勤事务所向 100 多家银行 、 保 险公司和财务公司发出招标书 。但由于业界对 这家偏居一隅 、 规模奇小的南通银行的性质并 不熟悉 ,应者寥寥 。 ( 3 )摩根士 丹利 积极 收购 。摩根 士丹 利在
2008 年第 6 期
年平均值
0. 8173 0. 8179 0. 8137 0. 7731
资产 存款 贷款 利润
0. 8629 0. 8683 0. 8724 0. 7651
资产 存款 贷款 利润
0. 1992 0. 2023 0. 2059 0. 2042
年平均值 0. 1780 0. 1794 0. 1807 0. 2351
④
而具备在中国内地经营全系列商业银行业务的资 格牌照 。其次 ,由于外商独资银行法人机构的性 质 ,也使其作为收购目标可以不受国务院 2003 年 颁布的《 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 理办法 》 中有关单个境外金融机构参股中资银行 不得超过 20%的上限控制 , 无需特批即可以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争讼摩根士丹利 2004年05月30日18:15 瞭望东方周刊《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胡润峰北京报道如何顺利化解中国主要金融机构2万多亿元的不良资产,被视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块“试金石”,也关系着中国整个经济改革的成败。
英国《金融时报》对外资参与中国不良资产重组与处置作此评价:中国最重要领域之一的经济改革可能重焕生机。
然而,“中国不良资产处置第一人”与摩根士丹利的争讼,会否为这个备受关注的进程蒙上阴影?“在中国有件怪事,所有外国大公司形象都非常好。
但在华尔街,大公司上法庭受罚、认错,并不稀奇。
”说这话的人是王都,KTH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凯利资产管理公司前任总经理。
2004年1月,KTH对摩根士丹利等华尔街财团发起诉讼,官司至今悬而未决。
4月17日,《望东方周刊》在上海采访了王都。
他表示愿意将KTH与摩根这场官司的前前后后和盘托出。
“我这样做的目的:为私,摩根以大欺小,我要拿回自己应得的利益;为公,不良资产处置这个行业不能什么都依赖外国人,因为我们的问题不是一个短期问题,政府应该尽早鼓励国内民间力量的发展。
”他说。
王都的叙述,给人的感觉极为详尽,纤毫毕现,但终究是一面之词。
而且,也有人说,王都本人也有短处被握,事件中存在“黑钱内幕”。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采访了多位前任与现职凯利员工、华融公司,以及业内权威机构部分知情人士,并试图接触摩根士丹利,多方验证,以求对这起跨国官司的来龙去脉有所深入了解,意图在于对中国不良资产处置的复杂性增进认识,从而促进中外合作的有序开展和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然而,到目前为止,事情本身的迷雾尚无法全部揭开。
王都前传王都租住在北京西北一处闹中取静的院子里,院内是北京少见的亭台楼阁,绿草红花,柳荫池塘。
以每年付出100万元租金,而不愿在北京购置一套房产,据人说是买的房子没有如此好的小环境。
如果没有后来和摩根士丹利的一场诉讼,42岁的王都应该仍然保持一贯的低调:在亚洲不良资产处置的小圈子里小有名气,而在社会上尽量免为人知。
王都在北京海军大院长大,父亲是海军老干部。
1984年,王都大学毕业到美国留学,获经济学博士、注册金融分析师,1991年,他进入纽约华尔街从事基金管理。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王都敏锐地嗅到其中机会。
1998年王都加入美国大通银行(香港),任不良资产投资部副总裁。
此时,王都是华尔街不良资产圈子里惟一有中国大陆背景的华人。
1999年,王都与其妻李玎(曾任世界上最大的保险公司AXA亚洲董事局董事)创办了第一家专门从事中国不良资产投资的公司──KTH基金管理公司。
当时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更由于1999年“广信事件”后遗症,外国银行对中资背景的公司不愿继续贷款,一时间,几乎所有国投、“窗口公司”等,欠的外债都变成坏账。
国外银行有了坏账,需要马上处理,以保证不良资产控制在一定额度,不像国内银行能一拖10年。
彼时中国懂得不良资产处置者寥若晨星,肯出价购买者几乎仅王都的KTH基金。
惟一买家KTH以极低的价格买下大批此类坏账。
按照不良资产界的习惯算法,KTH为1块钱坏账所付现金不超过1毛钱。
嗣后中国经济迅速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国家对国投、“窗口公司”的外债,后来还是给予相应政策,基本上都偿还了。
KTH花不到1毛买下的坏账,全部回收到4毛以上,获利极为丰厚。
KTH遂在亚洲不良资产界小有名气,王都开始在一个小圈子里享有“中国不良资产处置第一人”之誉。
此时王都的目光已盯住国内庞大的不良资产处置市场。
2001年,从华融108亿元资产拍卖起,KTH开始将主业转入国内不良资产投资业务。
凯利诞生2001年11月,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总裁杨凯生率先采取了面向国际投行打包拍卖不良资产的做法,国际投行蜂拥而至。
有趣的是,据王都回忆,当时德意志银行、所罗门美邦、雷曼兄弟、高盛、摩根士丹利全都找上门来要求与KTH合作,希望共同参与竞标,成功之后由KTH具体处置不良资产。
竞标就是价高者得,但报出最高价的基础是尽职调查。
华融拿出来的108亿元不良资产,涉及254个公司和工厂,分布在国内18个省市,其中三分之二是国有企业。
国际投行对中国国情终归雾里看花,KTH在亚洲的经验,以及王都、李玎的背景,无疑为各路国际投标者看重。
最后王都决定跟摩根士丹利──业界俗称“大摩”的投行巨头合作。
其他投行都不愿意失去这个试水中国不良资产处置的机会,于是各方利益均沾、风险分担,组建了一支由大摩领军的联合投标团,成员包括雷曼兄弟、所罗门美邦、KTH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后来加入的国际金融公司,他们共购买了华融出售的5个不良资产包中的4个。
需要说明的是,外资参与中国不良资产处置,是“吃螃蟹”的事,兹事体大,华融严守程序层层报批,财政部、央行、当时的外经贸部、后来的银监会、国家工商总局等主管部门的相关审批旷日持久:大摩投标团中标是在2001年11月,正式交割是在2003年2月底。
合同各方的实际运作,并没有完全受制于繁复冗长的报批审核。
由于外资所开出的买断价格不足账面价值的10%,远低于资产管理公司的保留价,为降低政策风险,华融与联合投标团组建合资公司──第一联合资产管理公司──共同处置不良资产。
第一联合本身只有一个董事会,其不良资产回收业务全部交由随后成立的合资公司凯利资产服务有限公司完成,第一联合为此每年支付凯利300万美元服务费用。
凯利公司的实际操作自2001年11月即已开始进行。
无论是第一联合,还是凯利公司,其股权结构及分红模式均极为复杂。
第一联合分红的方式、时间的设计,迄今未有完整披露。
《瞭望东方周刊》多方了解,权威机构知情人士粗疏勾勒如下:华融按8%的现金回收率出售108亿元不良资产中的80%权益给联合投标团,其余20%权益作为华融的出资,持有第一联合35%股权。
联合投标团向华融支付的现金不足7亿元,且按协议是分期付款,而其他权益视合资公司的运作情况分期回收。
另据透露,表面上华融持第一联合35%股权,实际上只拥有20%的分红权。
知情人士称,之所以将合资公司的交易结构设计得如此复杂,主要目的是便于得到审批机构和卖方的认可。
该人士同时表示,这次交易从一开始就设置了许多“trap”(陷阱),便于外方谋求利益最大化。
无论如何设计,第一联合都只是个“壳”公司,真正处置不良资产的是凯利公司。
《21世纪经济报道》称,凯利由摩根士丹利、KTH公司和中金丰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三方组成。
公司成立时有着分工,即摩根士丹利负责出资,投入了100万美元的注册资本金;中金丰德出人,大部分凯利员工来自于中金丰德;而凯利的经营管理则落在了KTH头上,KTH董事长王都担任凯利公司总经理。
摩根士丹利简介作为一家在纽约证交所上市(代号MWD)的全球金融服务公司,摩根士丹利是全球证券、资产管理和信用卡市场的顶级公司。
公司在全球27个国家设有超过600个办事处,员工总数5万多人。
现任董事长为裴熙亮(Philip Purcell),总裁为柳浩思(Stephan Newhouse)。
摩根士丹利在亚太区已活跃了30余载,在北京、上海、香港、曼谷、墨尔本、孟买、汉城、新加坡、悉尼、台北及东京均设有办事处。
1995年8月,摩根士丹利成为首家参股中国国内合资投资银行的跨国银行,与中国建设银行和其他几家国内实体联合组成合资公司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
摩根士丹利和中金公司曾共同参与多个大型国企公司化并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重大发行项目。
除了争取股票承销以及为并购交易提供咨询这类支柱业务之外,摩根士丹利在中国市场还有投资,领域涉及投资上海和香港的房地产项目、收购中国的坏账以及收购平安保险和内蒙古乳业公司蒙牛乳业等企业股份。
摩根士丹利没有透露中国业务的收入或者利润数据。
但据媒体报道,过去10年中国业务的收入增长了12倍。
(资料来源:摩根士丹利公司网站及媒体公开披露)被“架空”的摩根士丹利根据多位前任与现职凯利员工对《瞭望东方周刊》的叙述,凯利公司从一开始就是王都及李玎在管理所有事务。
他们的印象中,李玎管理能力强,作风泼辣,先于王都担任凯利总经理。
王都为人则比较温和,从不与人红脸,业务员从看卷、调研、评估到最后处置等基本流程与工作方法均是来自他的指导。
他们在国内雇了一帮人,加上凯利股东之一中金丰德公司派了一些人,前后组织了三四十人,从2001年底到2003年初花了一年半左右时间,训练出中国第一批“对不良资产有点感觉”的人。
按照KTH与摩根的协议,收回的现金中KTH有分成。
王都和李玎于是带着一帮员工玩命干。
李玎开始只是过来帮忙,结果孩子都在这期间生出来了,为此王都在筹建凯利时专门给李玎设计了一间喂奶间,准备让孩子就在这里养。
王都和李玎带领大家做了一年多,到了2003年1月,大股东摩根士丹利派了3个人来到凯利。
直至今日,在包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的一些专家看来,不良资产处置属于专业性很强的金融衍生服务,于1999年先后成立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并不能很好地完成不良资产处置任务,引进更具专业经验、资金实力、法治观念、更讲诚信的国际投行来处置不良资产,是一个创举。
但是摩根士丹利派到凯利公司的人,其从业资历及来凯利后起的作用,并非如外界所想像。
摩根士丹利派来3个人,一个是蓝德彰(John D. Langlois)。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61岁的蓝德彰曾是中国明史专家,来中国前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执教中国银行体系方面的研究生课程。
虽然起初在凯利没有任何职位,蓝德彰却以摩根士丹利资产服务咨询(中国)有限公司主席的身份一直参与凯利的管理。
在凯利员工的早期印象中,娶了个中国太太的蓝德彰面容慈祥,气质优雅。
不同于一些“假洋鬼子”,他在公司很少说外语,操一口标准普通话。
第二个人是蓝德彰的学生霍华德.斯奈德(Howard Snyder),是个身材魁梧的犹太人。
还有一个中国人俞景文(Jenny Yu),据说是蓝德彰太太的亲戚,在国外念过书,到凯利来做财务工作。
从履历上看,这3个全系摩根现雇,此前都没做过不良资产处置。
凯利员工也证实,他们基本没有参与过具体业务,霍华德参与一些前期会议,有时是为了带个老外,方便谈判;蓝德彰和俞景文则几乎没有下到一线做业务。
摩根在国外有一套处置不良资产的经验,如尽职调查、投资收购等都有现成的模板和软件。
在亚洲其他国家如韩国等,摩根也有很多成功案例。
但是在凯利,这些经验并没有发挥太大作用。
其原因可能在于,中国不良资产形成有其特殊历史原因。
国外的不良资产形成大多是由经济周期性衰退造成,而国内的不良资产成因复杂,主要是由计划经济下的行政指令、政策体制等原因产生。
经济衰退带来的不良资产处置相对简单,因衰退一般都是短暂的,处置方大多只需要坐等危机过去,资产自会恢复价值。
或者处置方进行资产重组,将坏账盘活。
而中国的不良资产处置起来就麻烦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