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认识线段》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线段》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线段》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线段》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点,能够用直尺和圆规画出线段,并能够比较线段的长度。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对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线段的定义和特点,他们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线段的特点,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线段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点,能够用直尺和圆规画出线段,并能够比较线段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定义和特点,能够用直尺和圆规画出线段,并能够比较线段的长度。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线段的概念,能够正确地画出线段,并能够比较线段的长度。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会利用多媒体课件、直尺、圆规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线段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线段图片,如尺子、电线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线段的概念。
2.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线段的特点,并用直尺和圆规画出线段。
3.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和交流。
4.讲解: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讲解线段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线段的概念。
5.练习:让学生进行线段的长度比较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线段的特点和画法。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说课稿(通用5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说课稿(通用5篇)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说课稿(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说课稿(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说课稿1一、说教材:《认识线段》是苏教版数学第三册第六单元《厘米和米》的第一课时。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等简单的图形,并在这学期学习了多边形,知道了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为今天的学习积累了一些经验。
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量线段的长短,所以教材首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材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知识,通过具体活动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
本课是学生学习用尺量物体长度的基础,更是今后认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重要知识准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观察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会数图形里的线段条数,并会画线段。
过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
并逐步形成思考、探究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数学思考:能根据线段的特征进行一些直观的判断和选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后继学习的情感与积极性。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由于线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
所以清晰地建立起线段的表象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本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运用以下教法进行教学:1、直观教学法。
通过教具、学具操作、多媒体演示等,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从实物感知过渡到图形表象,抽象出线段的图形,直观的认识线段的特征。
2、活动体验法。
新课标提倡“做数学”。
认识线段说课稿7篇
认识线段说课稿7篇认识线段说课稿1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线段》。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认识线段》是苏教版二班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内容。
此前,同学已经学习了比较物体长短,在生活中也常常接触到此类的内容,有较丰富的生活阅历,这些都为这节课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但二班级同学年龄小,还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他们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们对线段的概念提升到一个概括的、抽象的认识,有肯定难度。
同时他们喜爱动手,有极强的新奇心和求知欲,这些又是学习的有利因素。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依据新课标,结合教材内容和同学年龄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要求同学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能用直尺画出不定长的线段。
2、使同学经受观测、操作的过程,培育同学初步的观测技能、操作实践技能,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测、操作、争论等学习活动,激发同学学习爱好,培育同学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学会画线段。
教学难点:画线段、数线段。
三、教具和学具:教具预备:课件、棉线、长方形纸片,直尺学具预备:棉线、长方形纸片、直尺四、教法和学法:课堂教学主要采用直观演示法和操作实践法,协作引导发觉、讲练结合等其它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中着重指导同学如何观测操作,指导同学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沟通。
五、教学程序的设计结合以上分析,和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分为六个部分:流程一、曲直对比,情境导入:〔2分钟〕课件出示情境图:小明家和学校两点之间许多条路,只有中间一条路是直的,用红色的线段表示;其它路径都是曲线。
启发同学思索:小明从学校回家,走那条路最近?为什么?这一环节充分地利用了同学已有的生活阅历,引导同学发觉,这条路由于直,所以近。
使同学直的概念有了更清楚地认识。
同时,在情境中渗透,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点,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流程二:反复体验,认识线段〔8分钟〕这个流程分三个层次教学。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说课稿(区优质课)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说课稿(区优质课)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能够正确认识和测量线段的长度。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线段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他们对长度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线段的定义和特点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直观的操作和生动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线段的特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定义,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能够正确认识和测量线段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线段的定义和特点,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的方法。
2.难点:理解线段的特征,能够灵活运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准确的线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练习法、小组合作法、引导发现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直尺、三角板、线段模型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线段,引导学生发现线段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新课:讲解线段的定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线段的特征。
3.实践操作:让学生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测量线段的长度,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线段创意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5.总结提升:通过总结,使学生清晰地掌握线段的定义和特点。
6.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线段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线段的特征。
可以设计如下:线段的特征:2.两个端点3.可以测量长度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认识线段 《认识线段》说课稿
认识线段《认识线段》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说课材料来田小学:周文平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线段》。
《认识线段》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长方形等基本图形,初步形成空间观念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教材首先通过观察、比较一根线拉直前后的样子,引入线段,初步感知线段是直的。
接着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让学生明白书、黑板的边等都可以看成线段,通过比较不同长短的线段,体会线段是有长短的。
最后教学用直尺或其他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认识好线段是为下面研究长度单位作了有效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能数出图形中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象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基于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分析,我以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线段,初步感知线段的基本特征。
而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线段表象的建立,以及通过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个图形的线段和线段数量。
四、说教学准备:为了很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中我将准备:毛线、直尺等教具和学具。
五、说教法与学法:本节课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精心创设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六、说教学过程:为了加强学生的体验,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五个方面的教学流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今天让你们猜一个:“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
”师:请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毛线,随意地放在桌上。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1《认识线段》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1《认识线段》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线段》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特征,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发现线段的特征,从而加深对线段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长度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能准确地理解和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线段的认识,并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2.教学难点:学生对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分,以及理解线段的两个端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直尺、绳子等教具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线段,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线段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线段的特点。
3.学生操作:学生用直尺和绳子自己动手测量线段的长度,体会线段的两个端点。
4.交流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讨论线段的特征。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线段的特征,强调线段的两个端点。
6.巩固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加深对线段的理解。
7.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线段的特征和测量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线段的特点。
可以设计如下:线段的特征:1.线段有两个端点2.线段是有限长的3.线段可以测量长度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认识线段》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认识线段》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线段》是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的一节重要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特征,学会用直尺和尺规作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线段的特征,进而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基本概念和作画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能够观察到生活中的线段,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但是,学生对于线段的特征和定义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实例来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线段的特征,学会用直尺和尺规作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学生能够发现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线段的特征,学会用直尺和尺规作画。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线段的定义和特征的理解,以及如何用直尺和尺规作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演示和直尺、尺规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线段的特征和作画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线段实例,如尺子、绳子等,引导学生发现线段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线段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概念。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直尺和尺规作画,体验线段的作画方法。
4.交流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作画过程中的发现和体验,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线段的特征。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认识线段》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认识线段》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线段》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线段的特征,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并能够测量线段的长度。
内容呈现方式生动活泼,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利于学生掌握。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对于线段的特征和画法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线段的特征,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线段的特征,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能够测量线段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线段的特征,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能够测量线段的长度。
2.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的方法,以及测量线段长度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尺、三角板等教学辅助工具,以直观演示、生动讲解、互动交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线段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线段的特征:学生分组讨论,观察线段的特征,总结出线段的定义和特点。
3.学习画线段:教师示范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的方法,学生跟随练习,掌握画线段的基本技巧。
4.测量线段长度:学生分组进行线段测量比赛,巩固测量线段长度的方法。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对线段特征的认识。
6.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线段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线段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线段》公开课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线段》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线段》这一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材中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线段,并在操作活动中体验线段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长度单位的概念,但对线段的认知还不够清晰。
他们在生活中接触到各种长度,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线段的特点,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参与、乐于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2.难点:让学生理解线段的特征,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法、引导发现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直尺、绳子、图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长度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线段。
2.自主探究:让学生用直尺和绳子自己动手测量线段的长度,并在小组内交流分享。
3.课堂讲解:讲解线段的含义和特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线段。
4.实践操作: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不同类型的线段,并测量它们的长度。
5.总结提升:通过引导发现法,让学生总结线段的特点,形成系统的认识。
6.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线段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线段的特点。
可以设计如下:线段的含义:1.直直的线2.两个端点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操作技能等。
2.练习反馈:检查学生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说课稿一、说教材:《认识线段》是苏教版数学第三册第六单元《厘米和米》的第一课时。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等简单的图形,并在这学期学习了多边形,知道了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为今天的学习积累了一些经验。
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量线段的长短,所以教材首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材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知识,通过具体活动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
本课是学生学习用尺量物体长度的基础,更是今后认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重要知识准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1、使学生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
2、在观察、体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由于线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
所以清晰地建立起线段的表象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本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运用以下教法进行教学:1、直观教学法。
通过教具、学具操作、多媒体演示等,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从实物感知过渡到图形表象,抽象出线段的图形,直观的认识线段的特征。
2、活动体验法。
新课标提倡“做数学”。
学生只有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
通过“看、比、画、折、说”等一系列活动,促进思考,引导探索,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3、形象化的教学。
形象化的语言,比如线段的两个端点就像两个小人儿立在两端,线段躲到了图形队伍中去了等等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增强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三、说学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运用以下学法有效学习。
1、观察操作法。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第5单元第1课时 认识线段【说课稿】-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5单元第1课时认识线段(说课稿)-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第1课时。
通过该课的学习,学生将学会认识线段的基本概念和符号,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线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认识线段这个数学概念,了解线段的基本概念和符号。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线段,并且能够绘制线段。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观察力。
•采用交互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感性理解线段的定义。
3.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线段的定义和符号。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线段,并且能够绘制线段。
2. 难点•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具体的线段的定义,需要用简单的方式来描述线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本课采用“我是数学家”的小游戏方式来导入。
学生被分成若干组,每个组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若干数学问题,得分最高的小组将成为本节课的“数学家”。
通过这个环节,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也可以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2. 讲授: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线段的认识和绘制方法。
首先,通过图片向学生展示线段的概念和符号,并向学生解释相关的定义。
之后,老师将以实物为例,具体展示线段的形态和绘制方法,并向学生讲解如何描述线段。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注意紧跟老师的步骤,积极参与绘制。
3. 操练:在讲解过程中,可以穿插操练环节。
要求学生参照讲解内容,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完成绘制线段的任务。
要求学生协作完成,相互配合,发挥团队精神。
4. 总结:通过讲解、操练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达到对线段的认识和绘制。
在本节课的总结环节中,老师将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并让学生自己画出线段题目并解答。
要求学生用他们的语言来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描述。
五、教学评价本节课中,采用了多种方式来呈现线段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既有教师讲解,也有实物和图片的展现,还有小组操练等。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线段的初步认识》公开课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线段的初步认识》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线段的初步认识》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类等数学活动,认识线段,掌握线段的基本性质,能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会用线段比较物体的长度。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比较、分类的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长度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线段的定义及线段的基本性质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让学生在感知、操作、交流、反思中逐步认识线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认识线段,掌握线段的基本性质,能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会用线段比较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类等数学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类等数学活动,认识线段,掌握线段的基本性质,能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会用线段比较物体的长度。
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线段的定义及线段的基本性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导入——探究发现——总结归纳——实践应用”的教学模式。
2.运用多媒体课件、直尺、三角板、实物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线段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图片,如尺子、桌子、铅笔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长度。
引导学生发现,用数学的方法来表示这些长度,就需要用到线段。
2.探究发现:学生分组讨论,观察直尺、三角板上的线段,用手比划,发现线段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线段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3.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线段的特征,如有两个端点、有限长、可以度量等。
4.实践应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并用线段比较物体的长度。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1 认识线段 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1 认识线段一、引言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二年级上册数学第5章:认识线段,其中的5.1内容。
这一节课我们主要是学习如何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表示方法。
这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内容,为学生今后学习几何以及应用数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了解线段的定义,掌握线段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学会使用尺子测量线段的长度,学习用毫米、厘米表示线段的长度。
3.培养学生对观察、探究的兴趣,强化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线段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学习用尺子测量线段的长度。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发现线段的本质特征。
2.对一些学生来说,使用尺子测量和用毫米、厘米表示线段的长度可能会遇到困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教师出示一些较短的笔、尺子等物品,请学生把它们用线段连接起来。
(2)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线段固定的两个端点和线段的本质特征。
(3)学生将线段用手摆弄并尝试拆开,引导他们发现线段无法拆开。
(4)教师介绍线段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认识线段(1)教师使用板书或图片讲解线段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表示方法。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线段的定义来寻找本课的线段。
(3)教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线段,并使用尺子测量线段的长度。
(4)教师教学生使用毫米、厘米表示线段的长度。
3. 强化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分辨数据读数中的长度单位,并自主练习。
(2)教师出示一些线段,让学生手工制作长度相等的线段。
4. 总结(1)教师与学生梳理本课学习内容。
(2)教师与学生互相提问、解答疑惑。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对线段的性质和表示方法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更多的实物例子和练习来加深印象。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在课堂中使用了许多图片和纸笔,让学生亲手制作线段和测量长度。
同时也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提高判断推理能力,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线段的本质特征。
另外,本课特别强调了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和理解,这既考验着学生的观察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认识线段 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认识线段一、教学目标1.了解线段的概念与性质;2.能够用线段的长度进行比较,理解比较两条线段长度的大小关系;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思维逻辑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线段的概念;2.掌握比较线段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认识线段的概念,掌握其基本性质;2.让学生理解比较线段长度的大小关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教师出示一些物体,如粉笔盒、书、橡皮擦等,让学生观察,然后询问:“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点?”有学生回答:“它们都有长度。
”教师再问:“那么,长度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长度就是一条直线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即线段。
2、概念解释教师出示一些线段的图片,比如数学书上的线段图,让学生看一看,然后出示带有线段概念的图片,如有张图上有一条线段,教师指着线段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这是一个线段。
”接着,教师简单地解释线段的定义:“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在它两端点之间的部分称为线段。
”并举一些例子,让学生明白线段是什么样子的。
3、线段的基本性质接下来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基本性质。
1.线段没有起点和终点,只有两个端点;2.线段可用一条小于它的直线段来度量;3.同一条线段长度是固定的,不受它在画图上的长度的改变而改变。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和交流,帮助学生掌握线段的基本性质。
4、线段比较接下来,教师让学生通过比较两条线段的长度,掌握更多有关线段的性质。
教师可以出示两条线段的图片,让学生用眼观察,然后询问:“这两条线段哪一条更长?”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述出比较线段长度的方法和结果,如:“这条线段比那条线段长。
”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比较两条线段的长度,并简单地进行小组讨论。
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进行巩固:1.在两条线段相交的情况下,它们长短的比较规律是什么?2.相等的两条线段有什么特征?3.线段的单位是什么?如何快速进行换算?5、练习与巩固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掌握线段的方法和性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与游戏。
二年级上数学说课稿-认识线段-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说课稿-认识线段-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认识线段的基本概念。
2.能够使用尺规绘制线段。
3.能够在学习生活中运用线段测量和描绘。
二、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老师展示一张交通标志,让学生猜测标志上的线段代表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线段在生活中的运用。
2. 学习(30分钟)1.认识线段老师出示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线段定义及示意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了解何为线段。
2.尺规绘制线段老师现场演示使用尺规绘制线段的方法,鼓励学生跟随老师的步骤,进行练习。
3.线段测量和描绘老师在黑板上绘制几条线段,让学生使用尺子测量线段的长度,并在纸上描绘相应长度的线段。
3. 练习(10分钟)老师将练习题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上完成。
练习题包括:1.用尺规绘制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2.使用尺子测量几个物体的长度。
3.在纸上描绘出两条线段,一条长2厘米,一条长5厘米。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1.让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知识点,以及使用线段在生活中的应用。
2.提醒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多运用线段的概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认识线段的基本概念和使用尺规绘制线段的方法。
2.在生活中应用线段测量和描绘。
2. 教学难点1.线段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线段测量和描绘的方法。
四、教学资源1.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尺子、尺规、黑板、彩笔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评价1.通过练习题评价学生对线段理解的程度和应用能力。
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是否能够掌握线段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
六、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是否丰富、生动,引发学生的兴趣,是否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说课稿一、说教材:《认识线段》是苏教版数学第三册第六单元《厘米和米》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等简单的图形并在这学期学习了多边形知道了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为今天的学习积累了一些经验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量线段的长短所以教材首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教材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知识通过具体活动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本课是学生学习用尺量物体长度的基础更是今后认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重要知识准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1、使学生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2、在观察、体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由于线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所以清晰地建立起线段的表象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二、说教法本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运用以下教法进行教学:1、直观教学法通过教具、学具操作、多媒体演示等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从实物感知过渡到图形表象抽象出线段的图形直观的认识线段的特征2、活动体验法新课标提倡“做数学”学生只有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通过“看、比、画、折、说”等一系列活动促进思考引导探索丰富数学活动经验3、形象化的教学形象化的语言比如线段的两个端点就像两个小人儿立在两端线段躲到了图形队伍中去了等等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增强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三、说学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运用以下学法有效学习1、观察操作法“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尽可能给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2、合作交流法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实现思维互补获得成功体验四、说教学程序鉴于对以上的认识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一、猜谜语引入新课数学源于生活从身边常见的毛线入手让学生观察桌上的毛线(随意摆放)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弯曲的毛线为操作把毛线变曲为直打下基础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新课程强调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经历、感受知识最终认识、掌握知识因此我通过以下的活动情境加深学生的体验1、感知线段拉一拉:组织学生把毛线拉直说方法强调要捏住线的两端再拉直顺势指出: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引出线段接着再进一步从拉直的这条线认识线段的两个端点辅助多媒体在课件上抽象出线段的图形闪烁端点加深认识辨一辨:在对线段有了初步感知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通过自己的描述再次感受线段的两个特点并及时通过想想做做第1题进行辨认和说理加深对线段特征的认识2、找线段在学生对线段有初步的认识后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其他的例子来加深理解加深对线段的感受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观察课本的边数一数有几条线段引导孩子观察这几条线段围成了什么图形接着让学生完成“想想做做2”交流并引导发现几边形就由几条线段围成从实物迁移到图形加深对多边形的认识3、做线段让学生拿出一张纸尝试引导学生发现折痕也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让同桌之间互相指指说说巩固线段的特征接着让学生试着在纸上折出比这条线段长或短的线段直观感知线段的长短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孕伏和渗透利用低年级学生爱玩爱比赛的特点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4、画线段引导学生利用一些工具尝试画线段让学生经历画线段的过程画好线段后先在小组交流汇报然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画的线段交流画法和步骤通过交流探索画线段的方法感受解决数学问题的多样化三、游戏巩固拓展延伸结合书中的练习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深化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闯关“画线段”第一关:连接两点画一条线段第二关:三个点猜猜画完图形第三关:四个点独立画交流四、全课总结质疑延伸课的最后让学生交流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以学生自我回顾的方式进行小结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掌握培养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自己整理知识的能力《认识线段》评课记录朱月萍:今天朱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形象生动的低年级的数学课整节课体现了形象化的教学风格下面请各位老师围绕“形象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这一主题谈谈自己的看法王燕:1、形象化教学语言的运用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形象化的语言不仅有趣味性还能帮助学生有效地记住线段有两个端点这一特征2、形象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开始由生活中的实物毛线引入新课再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特征最后抽象成线段这一图形由生活到数学由形象到抽象充分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对知识形成的理解游晓霞:教者从谜语导入引起学生兴趣重点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和教学手段采用直观演示法和操作实践法教者能引导学生发现注重指导学生观察操作孙亮:画线段时动画出现的是先画直线再画两个端点是否可以展示先画两个端点再画直线或先画一个端点再画直线和另一个端点胡万进:关于四个点可以连成几条线段学生容易定式思维连成4条线段可以在出示3个点连成线段之后再在连好图形旁边再加一个点学生就更容易发现对角线连成的线段了周建:1、联系生活实践通过一系列的活动逐步认识线段的本质特征2、课堂结构合理过度自然语言形象化突出教学效果好建议:连接4点可以结合学生握手的情境周文进:儿童化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励性的语言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自然得体富有启发的无声语言带动课堂教学郁平:教学中教师紧紧抓住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这两个特征来教学活动中通过实物的操作例如拉一拉摸一摸找一找折一折更形象和直观的让学生找出线段的特征比较线段长短的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找出比价的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能让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每个教学内容的重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认识线段 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认识线段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了解线段的定义与基本术语;2.培养学生发现日常环境中线段的能力;3.通过观察与比较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线段长度的概念;4.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材:《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2.课件:线段的画图展示、日常环境中的线段照片;3.教学实物:实物线段、尺子、书、铅笔、橡皮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一张日常环境中含有线段的照片,并让学生观察,找出其中的线段。
引导学生思考:线段是什么?在线段有什么特点?2. 讲解(15分钟)1.线段的定义老师出示线段的画图,告诉学生线段是由两个端点和这两个端点之间的线段所组成的,然后让学生自己画出线段。
2.线段的命名老师告诉学生线段的命名方式,即用两个端点的字母表示线段。
例如:AB表示线段的两端点为A、B。
3.线段的长度老师启发学生通过实物线段和尺子进行测量,让学生能够理解线段长度的概念。
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比较的方式,掌握大、小、长、短等线段长度的概念。
3. 实操(25分钟)老师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线段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
首先让学生用纸和笔画出不同长度的线段,然后让学生用尺子来测量这些线段的长度。
接下来,让学生分组,找出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线段,并用尺子进行测量。
4. 总结(5分钟)让学生回顾线段的定义和特点,再次理解线段长度的概念。
四、教学评估1.通过观察学生制作与使用线段的情况,评价学生的操作能力;2.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看看学生是否掌握线段的定义与特点、线段长度的概念;3.通过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线段,观察学生是否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堂课学生的操作能力相对较强,但是理解能力需要加强。
在后续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加强理解能力的训练,使学生真正掌握线段的定义与特点、线段长度的概念。
同时,新教材的引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于线段等几何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五单元 第一课时 认识线段(一)
认识线段(一)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了解线段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让学生能够根据线段定义,自己尝试画出线段和比较线段大小。
3.让学生能够能够通过实践体验和问题引导,感受线段的实际应用场景。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线段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线段的比较。
难点1.线段的定义理解和应用。
2.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三、教学准备1.课件。
2.黑板、彩色粉笔。
3.物品:纸、铅笔、剪刀。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首先,我们来想一想,什么是线段?我们平时都见过吗?通过和学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线段,如:铅笔、书、门、窗户等等。
2. 感性认识线段提供纸和铅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线段,并和同桌进行比较,看看谁画得更长,谁画得更短。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线段可以用数字表示,并提出线段的定义:由两个端点和这两个端点之间的线段组成。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线段,并标记出端点,在线段上写下数字表示线段长度,让学生感性认识线段的长度。
3. 认识线段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的表示方法,通过课件和黑板上的图形,让学生了解线段的表示方法和规律。
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铅笔和纸,自己画出不同长度的线段,并用数字表示,以加深学生对线段的理解和认识。
4. 比较线段大小提供不同长度的线段,让学生根据之前所学,自己比较大小,并在黑板上列出每个线段的长度,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思考,发现比较线段大小需要用到数字和符号,提出比较大小的符号: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
5. 线段的应用通过问题引导和实践,让学生感受线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测量房间长度、绘制图形等等。
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长度测量工具,利用之前所学,测量教室的长度,并标注在黑板上,进行比较。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学习了线段的定义、表示方法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我们也探索了线段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更多实践和问题引导,更深入地了解线段与数学,并探索更多线段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认识线段》
说课稿
《认识线段》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内容。
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物体长短,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此类的内容,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都为这节课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但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还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他们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们对线段的概念提升到一个概括的、抽象的认识,有一定难度。
同时他们喜欢动手,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又是学习的有利因素。
依据新课标,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能用直尺画出不定长的线段。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学会画线段。
教学难点:画线段、数线段。
教具准备:课件、棉线、长方形纸片,直尺
学具准备:棉线、长方形纸片、直尺
课堂教学主要采取直观演示法和操作实践法,配合引导发现、讲练结合等其它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操作,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
结合以上分析,和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分为六个部分:
一、课件出示情境图:小明家和学校两点之间很多条路,只有中间一条路是直的,用红色的线段表示;其它路线都是曲线。
启发学生思考:小明从学校回家,走那条路最近?为什么?
这一环节充分地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发现,这条路因为直,所以近。
使学生直的概念有了更清晰地认识。
同时,在情境中渗透,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点,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反复体验,认识线段
这个流程分三个层次教学。
首先是直观感知:请学生把桌上的棉线拉直,观察棉线的形状。
第二层次,通过讲解和变式练习,使学生对线段的认识由直观形象到抽象概括。
先讲解:像刚才的那条路,和我们两手之间的这样直直的一段线就是线段。
手捏住的棉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
在讲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线段有几个端点?你认为线段的特征主要有哪些?线段的端点是怎样表示的?
改变棉线的方向和形状:这样是线段吗?为什么?
通过变式训练,强化学生对线段的认识,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线段的本质特征。
第三个层次:回归具体,找线段。
请学生在身边找一找有哪些线段?摸一摸线段的特征,和同桌说一说线段在哪儿,端点在哪儿?
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通过曲直对比和变曲为直,使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通过感知实物,再由抽象回到具体,学生通过不断的感知、体验、实践和交流反思,从而对线段形成清晰的理性认识。
这个环节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辨认线段的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件出示练习: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
这个环节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辨认线段的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件出示练习: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
三、动手折纸,深化认识
首先,出示长方形纸片,激励学生:你能折出一条线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