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热”背后的“三乱”现象应该引起重视

合集下载

治理三乱心得体会

治理三乱心得体会

治理三乱心得体会治理三乱,是指治理信息、治理货币和治理环境三大乱象。

这三大乱象在现代社会广泛存在,影响深远。

治理三乱一直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重点工作,任重而道远。

在实际工作中,我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首先,治理信息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信息的流通和有效性是现代社会运行的关键。

治理信息需要从两个方面下手:一是加强信息的监管和管理,禁止虚假信息的传播和利用;二是提高公民的信息素养,让公民能够辨别真假信息。

要在实践中把握好两者的平衡点,既要防止不良信息的传播,也不能过分地限制信息的自由。

其次,治理货币是当务之急。

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货币逐渐成为了信息社会的核心。

但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存在货币流通不畅、黑市买卖、虚假货币等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货币的合法性和流通性。

在治理货币方面,特别需要加强金融监管,对非法货币的制造和流通进行严厉打击。

同时,也需要提高公民的金融素养,让他们能够辨别真假货币。

只有加强监管、提高素质,才能够有效地治理货币。

最后,治理环境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环境污染和破坏已经成为影响全球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和改善环境。

治理环境涉及到多个领域,需要我们多方面发力。

除了政府要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之外,公民也应该肩负起环保责任,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综上所述,治理三乱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只有加强治理,才能够促进社会的公正、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加强各个领域的协调和合作,共同推进治理工作。

我们要做到务实创新,把握好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注重实际效果。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治理三乱工作取得更好更快的成果。

如何看待当前的“国学热”

如何看待当前的“国学热”

怎样看待当前的“国学热”文学院1002 陈建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

国学和文学数学的意思不同,并非是国家之学或者治国之学。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

经过长期(近代)发展和短期隐没。

时至当前,又掀起的一股不小的国学热潮。

那么,对此,我们该如何看待?下面,我浅谈下我的看法。

一、当前的“国学热”是对当前新的西学东渐的自觉抵制。

自近代西学东渐、文化分流转型以来,为区别于西学,时人把我国的“六艺、五术”“诸子百家”统统称之为“国学”,西学繁衍于东土,东学式微,现代自五四以来的新青年运动前后,一些国学大师们,为保护国学而开始和西学论战。

在我看来,这是本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自觉抵制。

虽然结果是重思想的国学在重器物实际的西学面前捉襟见肘。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而中西文化的的碰撞融合似乎总没停过。

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近代直到现在,西方的许多东西都优于我们。

因此我认为新的西学东渐在全球化的今天依然在继续。

西方的科技,西方人的生活方式等等都在被国人吸收模仿。

在这种国人对外来文化的热情远远高于对本土文化的境况下,似乎又出现了明清时期的中西论战,只不过更加隐秘和文明了。

两种文化的融合总要经过长期的磨合,改革开放后,中西交流更加频繁。

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科技相对于我们本土文化显现出压倒性的优势。

外语和西式服装日趋时髦,百家经典和中式服装被束之高阁。

在这种情况下,本土文化自觉地展开了文化的自卫反击战:国学热为代表的“崇中”思潮应运而生。

所以我认为,国学热不是单纯的几个文人,几家组织的个体行为,而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入侵”的自觉抵制。

这种抵制由来已久,如果本土文化再弱于外来文化,则还会继续。

二、国学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土人们在精神方面对本土文化的渴求。

社会转型需要一种与革命时代不同的意识形态,由此促进的文化转型,构成了当代文化景观的大背景。

国学教育的乱象及治理

国学教育的乱象及治理

国学教育的乱象及治理徐梓CFP9岁女童在北京农村学国学遭老师虐打施刑,此事日前被曝光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揭开了国学班乱象的冰山一角。

“黑私塾”缺乏教育资质,国学培训机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孩子兴趣遭忽视全然成为被动接受的“机器”,打着国学的幌子拼命敛财……几多乱象,几多担忧。

如何监管治理这些“变味”的国学?规范办学之路在何方?国学“热”中亟待一番“冷”思考。

我国新一轮的国学教育,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迄今已有20多年了。

很长一个时期,主要是民间在努力,是一线教师、广大家长和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在推动。

现代国学教育的出现,是将教育引向个性化、多样化的探索和尝试,本来是值得肯定和认可的现象。

但是,时间既久,积弊日重,参与既众,沉渣日泛。

当前国学教育的乱象,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低俗化:很多国学培训机构为了最大限度牟利,迎合社会上一些人的需要或兴趣,培训的内容以占卜、算命、风水、风鉴、测字等为主。

这些内容,即便是在传统社会,也是不登大雅之堂而为传统士人所鄙视的,但在现今社会却打着国学的旗号,堂而皇之地大行其道。

更有一些所谓的“国学应用大师”,在国学的招牌下,信口雌黄,传统文化不过是他们疯狂敛财的幌子。

二是功利化:一些学校或机构,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国学培训。

研制国学产品本来无可厚非,但有一些个人或机构,为了逐利的目的,为了衍生产品的开发和销售,往往把国学教育或某个部分的功能无限夸大,让人们错误地相信,学了国学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这就构成了对消费者的误导,甚至是欺骗。

三是非教育化:这是指不遵从教育的基本逻辑,违背教育的基本规律。

比如,不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将那些就连古代教育家也主张暂时缓一缓、等到学生由“蒙馆”升入“经馆”之后才读的佶屈聱牙、晦涩难懂的《四书》尤其是《五经》灌输给儿童,让幼儿阶段就开始读经,而且是狭义的儒家经典。

另一个表现是,不考虑儿童的学习兴趣,把孩子看作是完全被动接受的机器,采用被传统教育所证实了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背诵绝对化,单纯地让学生死记硬背。

国学热现象引发的思考

国学热现象引发的思考

国学热现象引发的思考引言近年来,国学热现象在中国社会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

国学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逐渐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

然而,国学热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本文将通过对国学热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探讨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国学热的背景国学热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当时中国经历了反思和重新认识自己文化身份的浪潮。

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被重新发掘和重视。

此后,国学热持续升温,在特定时期和背景下表现出明显的热度。

国学热的背景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认同与自信随着中国逐渐走向现代化,人们开始反思自己文化身份的认同问题。

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给予了人们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因此,国学热可以看作是文化自觉意识的表现。

2. 教育改革与传统知识重要性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人们对传统知识的价值开始重新认识。

国学所蕴含的思想和智慧,被认为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的重要途径。

因此,国学热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知识的回归和重新评估。

3.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国学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对于国家的软实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国学热可以被视为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外交流的一种方式。

通过传播国学,中国可以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文化魅力和独特的精神风貌。

国学热的影响国学热现象在中国社会造成了广泛的影响,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产业的兴起国学热推动了相关的文化产业的发展,例如国学教育、国学出版等。

许多人看到了在国学热中商机的同时,也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2. 价值观的引领与影响国学热对于塑造人们的价值观念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影响作用。

国学所强调的传统美德、道德与伦理观念,对于现代社会的道德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

3. 文化自豪感的增强国学热引发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以此为傲,并愿意主动传承和传播国学,使其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

三乱问题

三乱问题

关于“三乱”问题的思考一、什么是“三乱”问题“三乱”指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的问题。

最近十几年,教育行政部门围绕着中小学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的问题发出通知、集中治理过数次,有一定的收效。

我们十分赞成整治,但是,对于“不准社会培训机构举办中小学生课程补习班”一事,有疑义,认为它值得研究,也很难实现。

二、重新认识“三乱问题”三乱问题可以说十几年来“屡禁不止”,包括市区教委直属业务单位培训机构举办的中小学生课程补习班在内的、各种不同形式的补习班或明或暗的一直存在。

这在一定的意义上说明了它的“生命力”。

这个问题需要重新认识:(1)认识上的误区:把社会培训机构举办中小学生文化补习班看成是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这是认识上的一种错位。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压力太大的根源是课程设置、教材与教法问题;是中小学教育质量不尽人意的问题;是国家的升学考试与就业制度问题;是社会流行的人才观念以及生存形势问题;是人们对竞争的心理承受能力与态度方法问题。

社会培训机构举办文化补习班若是坚持自愿原则,合理收费,规范办学,那么便会与客观形势相适应化解过重的课业负担。

(2)补课是种需要:中小学教育面对种种复杂情况,由于多种原因,教学的结果不会是同一的,总有差生需要补习者,或智力较强不满足现行教学希望再提高者,这就需要补充教学。

从理论上说,中小学生教育的责任在学校,为差生补习课程,为优秀生再提高是学校份内的事,而事实上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中小学校不可能确保教学无漏缺,难以使全体学生齐步向前进,更不可能满足每一位学生与家长更多更高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允许社会力量举办各种形式的中小学生文化补习班与兴趣班是必要的,它可以补充和完善中小学阶段的教育。

(3)文化补习是禁不住的:学生课程跟不上要求课余补习或者希望利用假日再提高,这取决于教育市场,难以“取缔”。

中小学生文化补习的形式可有多种,如果禁止合法培训机构举办中小学生文化补习班,那么能否禁止家长亲自给孩子补习功课;能否禁止社会闲散教师办家教,家长花高价给孩子请“家教”;能否禁止购买公开发行,或内部使用的课程辅导书籍;能否禁止广播、电视、电脑、网校系统,开展补习课程,扩大知识领域教学活动;能否禁止企事业单位或家长们自行联办中小学生假日补习活动。

针对国学热现象引发语文教学的思考

针对国学热现象引发语文教学的思考

针对国学热现象引发语文教学的思考胡顺安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股的“国学热”,铺天盖地,一浪高过一浪。

“国学热”的兴起,本是好事,政府鼓励和倡导,国民自己普及推行,反映了国民对国学的重视和喜爱,如果能做得好,完全可以收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那种效果。

但通过无意间的走访,发现各地的“国学热”处于盲目与无序状态,需要引起重视,给予理智引导,以便科学健康地开展,收到更好效果。

各地“国学热”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值得注意:1.认识模糊。

通过调查和走访,发现搞国学的很多人中,并不真正懂得国学的实质内涵,对国学基本处于一知半解或含含糊糊的状态,这就容易使国学教育这门神圣的事业变成轰轰烈烈的形式主义。

国学博大精深,以人为本,以理为核心,以物作载体而呈现。

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分门别类,比如儒家、法家、道家,四书五经、史学、民俗、文学艺术等等,内容相当丰富,需要长期深入系统的学习才可入门熟悉。

不是一个人随意读过几本简单的基础国学书籍就算是弄懂了国学的。

教材低劣杂乱。

日前在各地推行的国学没有统一的教材,基本比较粗糙,鱼目混珠,零散混乱,不成体系,不利于教学的系统化、科学化、深入化和高效化。

很多国学资料中还有很多封建糟粕的东西,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不符合时代要求。

很多学校为赶时髦,仓促开设国学课程。

因为国学教材的匮乏,只能随意选择一些外表粗糙、文字不清、内容庸俗的书籍当做教材,学生学习之后没有多少收获,反而对国学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字面,乃至误区。

教学极不规范。

由于没有完整的大纲体系做指导,国学教学就很难形成完整的教学计划,教学具有随意性。

想讲啥就讲啥,讲到哪里就算哪里,无法保证实际效果。

还有的教学方式迂腐僵硬,追求表面化,例如有些人认为穿着汉服,模仿古人摇头晃脑读书,或者模仿古人的某些言行就是国学教育,甚是可笑。

恢复国学,不是简单的表层复古,而是如何把丰富健康的国学精髓与当代的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丰富我们的生活,改善国民素养。

2024年治理教育“三乱”的工作方案(二篇)

2024年治理教育“三乱”的工作方案(二篇)

2024年治理教育“三乱”的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教育“三乱”即指学风乱、师德乱和校园秩序乱,是当前我国教育系统面临的三大突出问题。

学风乱主要表现为学生功利心强,追求分数而不是真知善学;师德乱主要反映为部分教师缺乏教育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校园秩序乱主要体现在校园暴力、欺凌行为和违规乱纪现象的增加。

为了解决教育“三乱”的问题,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制定了以下的工作方案。

二、对学生的教育1. 倡导全面素质教育将素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不仅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培养,更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在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2. 提倡科学的评价制度避免过于功利化的分数评价制度,将评价的目标放在学生的全面成长上,并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进行多样性的学科选择和兴趣爱好的培养。

3. 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观。

组织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精神。

三、对教师的培养与管理1.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提升教师的教育责任感,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建立健全的师德评价机制,对教师的师德行为进行评估和奖惩。

2. 完善教师的培训体系加强教师培训的力度,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注重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鼓励教师进行学术研究和教学创新。

3. 建立健全教师评价制度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评估和监督,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四、加强校园秩序管理1. 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开展校园安全教育教学和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专题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建立学生管理制度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建立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和行为引导。

3. 打击欺凌和校园暴力加强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预防和处理,建立多元化的师生关系和同学之间的互助机制。

“国学热”下的冷思考

“国学热”下的冷思考

“国学热”下的冷思考作者:张珺妍来源:《神州·下旬刊》2019年第04期摘要:“国学”的概念在历史上曾经历过复杂的演变过程,今天大众所理解的国学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为根基,涵盖中华民族各个时期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复合体。

近年来,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推动下,传播国学成为一股热潮,但其中也存在着错把儒学当国学、注重表象而忽略内涵,过度商业化等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发扬光大。

为更好推动国学发展,应对国学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并且各界人士应群策群力,共谋国学发展大业。

关键词:国学;“国学热”;反思;建议近年来,国学回归成潮,从高等学府到民间私塾,从大、中小学生到学前幼儿,国学普及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亦使其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

国学的复兴给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希望通过复兴国学找到文化自信。

但是我们也发现国学的“大众化”也屡屡成为商业炒作、赚钱的噱头,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打着国学旗号,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读经班、茶艺班等等,它们高价招收学员,但所传非道,可谓是以兴国学之名,行赚钱之实,这种“国学热”当中的乱象警醒了我们,我们有必要对这种现象进行反思,探究“国学热”背后深层次的东西,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国学”,进而更好地学习国学、发扬国学。

本文旨在对“国学热”进行反思,分析“国学热”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面的原因,检视“国学热”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为国学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以求教于方家。

一、“国学”概念的历史沿革与界定“国学”一词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的高等学府,并非现代所说的某一类学科或思想观念。

20世纪初,为了对“西学东渐”之风做出回应,邓实在《国粹学报》中说:“国学者何?一国所自有之学也。

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

有其国者有其学。

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1]这种解释从国学功用的角度阐明了国学的定义,主要说明了国学的作用是为了学本国的文化从而自治一国,带有较强的时代特征。

【当前“国学热”现象反思】当前的国学热现象,你怎么看

【当前“国学热”现象反思】当前的国学热现象,你怎么看

【当前“国学热”现象反思】当前的国学热现象,你怎么看近年来,在中国大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掀起了“国学热”大潮。

从全国各地“国学院”的设立到《甲申文化宣言》;从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讲《论语》到各种私塾涌现;从大学生着汉服、行古礼到全国儿童读经潮;炎黄子孙仿佛一夜之间都拥有了儒雅之风,都能吟经诵典,人们甚至以谈论“国学”为荣耀。

此外,文学热还引发了诸如“武术热”、“唐装热”以及“建筑复古热”等社会现象,我们的武术被搬上了荧幕、唐装传到了国外,各地出现了许多复古的建筑和园林。

这些现象无疑给我们传递了一种信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希望找到文化的自信,希望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笔者以为,我们有必要对这种现象进行反思,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国学”以及“国学热”背后深层次的东西。

1“国学”的涵义阐述在中国文化中,“国学”是一个较为模糊、颇有争议,甚至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概念。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从近代的演变发展来看,“它大致经历了从‘中学’到‘国粹’,再到‘国故’,再到‘国学’的过程”。

这一词主要是针对“西学”、“西化”等名词而提出的。

就“国学”涵义而言,当前学界大致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国学是‘一国固有之学’,包括中国古代哲学、文学等各种学术门类和儒、释、道、诸子百家的各种思想学说,是中国古代学术的总称”。

另一种观点认为国学“应该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亦即关于我们自己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学问。

其所涵盖的内容,实为中国所特有的,或在中国的地理环境、语言环境,乃至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种特定条件下所形成的中国文化母体中孕育、产生、演变、发展的学问总体或总和”。

第三种观点,人大国学院副院长叶君远认为:“国学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层面,如中国的饮食、中药、茶、酒、瓷器、服饰等;二是技术层面,如武术、中医等;三是制度层面,如历代律令典章制度;四是精神层面,如道德伦理标准、价值观等’”。

教师禁止三乱心得体会

教师禁止三乱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三乱”现象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所谓“三乱”,即乱收费、乱补课、乱办班。

这些现象不仅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还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为了维护教育事业的纯洁性和公正性,我国政府坚决禁止“三乱”行为。

在此,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对“三乱”现象的认识和体会。

一、乱收费现象乱收费是“三乱”现象中最常见的一种。

一些学校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向学生收取不合理费用,如赞助费、捐资助学费等。

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导致家庭经济负担加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乱收费的危害,因此始终坚决抵制此类行为。

我认为,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以金钱为导向。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关注学校收费情况,坚决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二、乱补课现象乱补课是“三乱”现象中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一些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业绩,利用课后时间给学生补课,收取高额费用。

这种行为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还可能导致学生形成依赖心理,影响其自主学习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我坚决反对乱补课现象。

我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不是通过补课来提高成绩。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乱办班现象乱办班是“三乱”现象中的又一表现。

一些学校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擅自开设各种培训班、辅导班,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

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还可能造成学生身心俱疲。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乱办班的危害,因此始终关注学校培训班开设情况。

我认为,教育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而不是以经济利益为导向。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积极向学校反映乱办班现象,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三乱”现象对学生的危害,将始终坚持抵制此类行为。

以下是我对“三乱”现象的几点心得体会:1. 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

只有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才能抵制“三乱”现象的诱惑。

学者解读国学热:“热度”不够?乱象频现

学者解读国学热:“热度”不够?乱象频现

学者解读国学热:“热度”不够?乱象频现日前,有媒体爆出著名主持人汪涵在长沙办私塾教《论语》。

再看看近年来各地争相开办的国学班、诵读团,以于丹为代表的不少学者也通过《百家讲坛》讲国学红遍全国,几年来大众对国学空前关注,兴起了一股国学热潮。

那么,国学究竟有多热?1月2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陕西国学专家韩星,回到西安举办了一场讲座,记者请他来解读眼下的国学热潮。

在他看来,“国学其实不够热,因为目前国学对大众的影响很有限。

”记者肖雪国学似乎很热日前有网友爆料,汪涵在长沙九峰山一带租房隐居。

据当地村民介绍,“这个房子是汪涵租的,听说5万元一年租了20年。

”后来汪涵也证实,他是租了那个地方,现在交给了他的一个朋友,“开了一个国学班,招了几个小孩,请老师在教国学”。

对于汪涵办国学班,有网友表示力挺,也有网友表示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明星效应再次带动了网友对国学的关注。

近年来,国学的确很热,在前不久北京举办的首届全国高校国学院院长论坛上,有数据显示全国有20多所高校已成立了国学院,其中仅武汉就有三所,陕西目前虽然还没有,但是宝鸡文理学院已表示正在筹备中。

除此之外,各地的私塾、书院等民间教授国学的机构更是数不胜数,我省大大小小的相关机构就有十余家。

还有不少中小学也纷纷开设了此类课程,西安远东二中已坚持4年将《弟子规》等国学读本引入课堂。

另外,有越来越多的家长鼓励孩子诵读经典,很多企业管理者开始热衷于学习中国古代哲学的管理策略,许多市民也加入了学习国学的行列。

仅我市2012年举办的大型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就达到了十余次。

国学热的“热度”还不够然而,在韩星教授看来,国学依然还不够热,而且眼下的这种热也有些表面化。

韩星教授一直致力于儒学思想研究,曾任陕师大儒学研究所所长。

他认为,近年来学界和大众的确非常关注国学,很多学者也有了不少研究成果,但是国学研究毕竟要作用于普通市民。

“于丹讲《论语》虽然只强调了其中励志的成分,但还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传统经典的价值。

关于治理三乱的汇报

关于治理三乱的汇报

关于治理三乱的汇报治理三乱的汇报一、引言三乱是指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违法犯罪、道德失范和社会秩序混乱的现象。

治理三乱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对当前治理三乱的情况进行汇报,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三乱的现状1. 违法犯罪目前,违法犯罪现象在社会中普遍存在。

以盗窃、抢劫、贩毒等为代表的犯罪行为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严重威胁,也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

2. 道德失范社会道德观念的淡漠和道德底线的模糊是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

以不诚信、不守法律法规、不尊重他人等为表现的道德失范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和公共道德建设。

3. 社会秩序混乱社会秩序混乱主要表现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违规建筑等问题。

交通拥堵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不便,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违规建筑则破坏了城市规划和景观。

三、治理三乱的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增强大家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2. 建立健全道德评价体系加强道德教育,培养人们的良好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诚信守法、尊重他人、关爱社会的道德观念。

3. 强化执法力度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打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4. 加强城市管理加强城市管理,提高城市规划和建设水平,加强对违规建筑的整治,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5. 推动社会共治建立健全社会共治机制,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作用,加强社会组织和居民自治,共同治理三乱现象,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四、治理三乱的效果评估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预期取得以下效果:1. 违法犯罪得到有效遏制,社会治安状况得到改善。

2. 道德失范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社会风气逐渐好转。

3. 社会秩序得到有效维护,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得到缓解。

4. 社会共治机制的建立和发展,提升了社会治理的效能。

国学浪潮下依旧不可忽视的重大负面因素

国学浪潮下依旧不可忽视的重大负面因素

国学浪潮下依旧不可忽视的重⼤负⾯因素 国学已经成为中国⼈学习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成为世界⼈的学习重要内容。

这是好现象,让中华⽂化来发扬光⼤,⽽让世界的⼈都来学习,真的值得⼤家⾼兴! 不过在国学热的背后,我们也慢慢的发现⼀些致命的问题。

在我看来当今国学热的背后就是有重⼤的问题,如果不改变,国学热的背后,⼀定会出很不好的后果。

⼀、⼤学⽼师独占讲坛,国学⽼师的专业⽔平不⾼ ⼀说⽼师专业⽔平不⾼,有⼈就觉得不理解。

实际上我问⼀下,什么叫国学?你回答的上来吗? 现在很多的⼈,认为讲讲历史就叫国学,实际上是不完全正确的.本⼈认为国学的范围是应该在先秦诸家百家与后来的⼤作,才算是国学。

⽽不是讲讲什么宋朝、汉朝等换朝代的事情,学那些有什么⽤啊?我们每⼈都去当朝为官吗。

再说了,⾃⼰不会看书啊,历史的东西⼤家都学过啊,我们中国的百家讲坛,成为⼀个说书的讲坛了,看看那些⽼师们讲的是什么内容啊。

再具体的研究⼀下凡是什么清华/北⼤总裁班、百家讲坛等⼀些国学⽼师,都是什么⼤学的⽼师、教授。

难道中国除了教授,就没有别的⼈才了吗?竟有⼈说季⽼先⽣⼀⾛,从此⽆国学⼤师的话,真是放屁⼀样臭,都是废话。

教授的⽂学研究是不错,我们要承认,不过搞⽂学的,研究真正的易经、佛学、道学、黄帝内经等需要有天赋的经典时,就⼤⼤的显现出⼒不从⼼,还要硬撑。

如《易经》,称为中华⽂明的源头,经典中的经典,中华民族的国宝,在世界上被称为与《圣经》齐名的好经典,为什么没有⼈来百家讲坛好好讲⼀讲啊。

即使有些⼈讲,都讲⼀些⼩⼉科的易传,那是易经的精华部分吗。

我记得⼈民⼤学有⼀个姓杨的⽼师,就讲讲易经,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东西,⽽被⼈称为易经⾼⼿,真是笑话。

⼆、⼩孩背四书五经,认为就是学习国学 ⼀些学校现在搞什么幼⼉园、⼩学⽣国学学习,这是⼀个好现象,值得⾼兴。

可是我们在学习什么内容啊? 都是儒家的四书五经,各位啊。

我们中国长期受儒家的思想奴性教育的催残还不够吗?学的再多,没有⼈遵守法规,学了有什么⽤啊?⽤⼀句粗话来说,学了有个屁⽤。

当前_国学热_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当前_国学热_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当前“国学热”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曾 亚 雄摘 要 当前“国学热”的兴起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与国际地位明显提高的表现,是中华民族文化自觉的产物。

但是,当前“国学热”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国学热”的动因与它所要解决的时代课题不对应的问题;“国学”研究方法和功能定位不客观的问题等等。

只有发现并逐步消除这些倾向,才能把“国学”研究引向正确轨道。

关键词 国学热 问题 探讨作者曾亚雄,福建华侨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泉州 362021)。

世界上所有的民族几乎都珍视自己的民族传统及文化遗产,中华民族也不例外。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与国际地位的明显提高,民族自信心也获得了有力的支撑,“国学热”作为民族文化自觉的产物当然值得肯定;但也存在着一些偏颇。

一般说在文艺领域,可以说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如唐诗、宋词、京剧、昆曲等);但在价值领域,却不能说愈是民族的就愈是普世的。

故笔者拟就“国学热”中价值领域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国学热”的动因与时代课题关于当前“国学”兴起的原因,学界已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

如有的学者认为,当今的国学热是对20多年来改革开放及全球化带来的各方面的发展,以及与这种发展同步出现的负面效应的一种的全面反应。

然而,“国学”兴起的原因与中国乃至世界面临的时代课题是否相符呢?或者说,“国学”能否解决上述问题呢?首先,以为“国学”可解决当前世界的生态问题缺乏根据。

自从世界性的生态危机日益严重以来,学术界已有无数的文章把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解释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哲学。

然而,生态问题与生态哲学的出现都是有时代性及条件性的,一是现代大工业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二是生活于其中的西方学者对生态危机进行反思的结果,它既是20世纪中叶的产物,又是以科学研究为依据的。

而古代农业社会并不具备产生这种哲学的经济土壤与知识基础。

《孟子・告子上》曾讲到“牛山之木尝美矣”,但由于“斧斤伐之”,“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所以它就光秃秃了),这表明古人确实没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育三乱心得体会

教育三乱心得体会

教育三乱心得体会教育三乱,指的是高考、升学和教育纪律三个方面的混乱现象。

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一直备受争议和关注。

在我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也深刻体会到了教育三乱给学生、家庭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首先,高考的压力和竞争导致了很多问题。

高考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本意是为了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但是,在现实中,高考的竞争已经变得异常激烈,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很多学生纷纷走上了应试教育的路子,只追求高分,而失去了对知识的真正兴趣和热爱。

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影响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其次,升学问题也是教育三乱的重要方面。

升学压力使得家长们疯狂的投入时间和金钱,希望为自己的孩子争取到更好的未来。

然而,这种过度关注升学,往往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品质的培养。

有些学生可能并不适合走传统的大学教育道路,但是却因为各种原因被迫报考大学。

这样的结果只能是造成人才的浪费和社会的资源浪费。

正确的教育观念应该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造力,让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潜力,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

最后,教育纪律的混乱也是教育三乱的一个方面。

教育纪律的混乱主要表现在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上的沦丧。

某些学校存在着考试作弊、学生打架、贪污腐败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削弱了学校教育的权威和能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源头上加强家庭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行为规范;同时,学校和教师也要加强管理和监督,严格落实各项纪律规定。

总的来说,教育三乱的存在表明了教育体制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完善教育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

学校和教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家长也要正确引导孩子,不仅要关注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品德修养。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改变教育三乱的现状,建立起更加科学、健康和有益的教育体制。

当前国学热中应注意的几种倾向

当前国学热中应注意的几种倾向

当前国学热中应注意的几种倾向
王杰
【期刊名称】《理论视野》
【年(卷),期】2007(000)001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问,在我们的思想文化领域,有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出现了“国学热”,或者说是“传统文化热”、“儒学热”,与之相伴随的还有读经热、祭祀热、私塾热、修家谱热等等。

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国学热中,以下倾向需要引起注意,我们要保持清醒认识。

【总页数】2页(P30-31)
【作者】王杰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2
【相关文献】
1.当前图书馆人文精神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种倾向
2.当前教学方法改革中应注意的几种倾向
3.当前国学热中应注意的几种倾向
4.乱花渐欲迷人眼——当前语文教学值得注意的几种倾向
5.当前审判工作中应注意纠正的几种倾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热”背后的“三乱”现象应该引起重视
近些年来,“国学”不仅成为一个热词,也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热潮。

诸如“国学讲堂”“国学讲座”“国学班”“国学培训”和各式各样的“国学馆”“国学堂”犹如春天田野里的杂草,蓬勃而繁茂。

“国学热”的出现,体现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背景下,国学进入了蓬勃复兴的时期。

“国学热”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几千年历史中秉承不堕、坚持不懈的气节、精神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但是,“国学热”背后的乱象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一是办学行业乱。

目前,国学传播没有门槛,没有主管部门,没有行业自律组织和自律规范,随便什么人谁都可以开设“国学馆”、“国学堂”、“国学讲坛”,甚至有的茶馆、餐厅也堂而皇之的挂上了“国学馆”的招牌,借弘扬“国学”之名行敛财之实。

二是办学内容乱。

“国学”传播内容缺乏把关监督,有的以讹传讹,有的漏洞百出,有的甚至将一些封建腐朽的糟粕作为“国学”传播,严重误导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

三是办学人员乱。

目前,我国没有“国学”传播者的准入门槛,不论你是什么学历、什么职业,似乎什么人都可以讲“国学”,有的人连中学都没有毕业却自命为“国学专家”、“国学大师”。

以上“三乱”,严重损害了“国学”传播的严肃性和严谨性。

为此建议:
1、明确教育行政或者文化行政部门为“国学”传播行业主管部门,对“国学”传播进行管理。

对现有“国学”传播机构进行清理、规范,对新设“国学”传播机构设定准入门槛,引导其依规有序健康发展。

2、成立“国学”传播行业自律组织,对“国学”传播内容进行把关和监督,对“国学”传播内容进行有效监督。

3、制定“国学”传播人员资质条件,治理传播人员队伍乱象,还“国学”传播领域以清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