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民风民俗
宁波民风民俗
![宁波民风民俗](https://img.taocdn.com/s3/m/e375aad4f5335a8103d22009.png)
宁波民风民俗宁波人过冬至风俗:旧时各家以芦穄粉搓圆子,叫芦穄汤果。
后渐改为糯米粉圆子,加番薯粒,叫番薯汤果。
先供灶神,再全家吃。
俗称“冬至小年夜”,俚语“冬至大如年,皇帝佬倌要谢年”。
这天长辈嘱咐小孩不可啼哭,大人也不打骂小孩,不可摔坏东西,否则视为不吉利、大族开祠堂门,具牲礼神祭祖,按丁分麻饼(吉饼)或分碗,女性不计在内。
大户人家在家祭祖,做“冬至羹饭”、祭祀陈设禁用红色,烛用绿色,馒头盖蓝色戳子,谓可“压火”保安。
冬至前夕,称“冬至夜",出嫁女儿须回夫家。
俗谚“嬉嬉夏至日,睡睡冬至夜”,因冬至夜最长,夏至夜最短。
就是夕,睡前须洗脚,说就是夕洗脚,冷天不开裂。
这夜要比平常睡得早,以祈好梦。
谓“冬至前夜梦最灵”,冬至早晨相互传梦,长者为小辈“圆梦",亦有赶至慈溪清道观(今慈城,道观毁于“文化大革命")求梦者。
冬至正时辰,抛掷萝卜至屋瓦上,经雨淋日晒成干后,收集挂壁上,俗称“冬至萝卜”,说可治痢疾。
以上习俗多已不行,但冬至后民间仍视为吃补药、服补品得进补季节。
民国《鄞县通志?舆地志?庙社》载:“今之庙,即古之社也。
古者,人民聚落所在必奉一神以为社,凡期会要约,必于社申信誓焉。
故村社之多寡,即可觇其时民户之疏密,此讲地方史者所当注意也。
兹编所载,虽不尽如上所谓,然神庙多处,其民居亦盛,村落凋亡地,其神庙亦多废圮,于此亦可考见地方今昔兴衰之故。
盖神社虽亦属迷信之一,而其起源则与僧寺、道院绝殊,不可不表而出之也。
”约在1933年,鄞县城乡共有517处庙祀,其中当时城区(一区至五区)有159处,这就是崇神、信鬼、好祀得民间习俗得表现、《鄞县通志》所载“庙社一览表”得栏目,有名称、地址、所祀之神、庙社组织、建修年月、庙下(庙脚)户口、庙会报赛、地图纵横线交点、备注。
在城区社庙中,庙下(庙脚)户口在千户以上得摘录于下:新水仙庙在惠政镇偃月街,祀水仙渊灵侯、庙社组织分周、韩、林、江、施五堡、宋时建,郡守赵以夫撰有碑记、清乾隆四十九年重修,全祖望撰有碑记。
宁波的民风民俗
![宁波的民风民俗](https://img.taocdn.com/s3/m/da7bfb1603d8ce2f01662303.png)
地方 戏曲
甬剧
宁海平调
名俗
八月十六中 秋节
舞狮 冰糖甲鱼
饮食
邱隘咸菜
宁波著名特产。盛产于东乡邱隘镇,用雪里蕻菜腌制。有香、嫩、 鲜、微酸特点,能生津开胃,可炒、煮、烤、炖、蒸、拌、配菜肴、做 汤料、做馅子。邱隘咸菜已有近百年历史。 将蟹的活色鲜香发挥到极致,夹一撮蟹膏,送入口中,那种又咸又 鲜的味道绝对让人回味无穷,嫩白而饱满的蟹肉,如果刚从冰箱里拿出 来,则还有一层霜,更好吃,蟹肉入口极为细腻柔顺,像汤圆一样滑进 胃里,让你吃了一口,还想吃第二口。 传统工艺。又称漆金木雕。它是在木雕制品的基础上以朱砂色为 底,贴金饰彩而成,显得金碧辉煌。朱金木雕主要用于寺、庙、祠堂等 建筑及木床、花轿等大型家具和神像等。红膏炝蟹朱金木雕源自传统 工艺骨木嵌镶
传统工艺。在制作方法上分为高嵌、平嵌和混合嵌。嵌镶的构图有 “丹青图”和“古体”之分,前者近似明清间的风俗画,后者形同汉 画,其内容以表示吉祥、长寿、富贵为主题,以人物、山水、花鸟为题 材,产品有床、几、椅、厨等。
宁波的民风民俗
方言
宁波话
宁波话属于吴语太湖片甬江小片,话中保留了不少中古音,借助于 《广韵》和《玉篇》这些古典的工具书,可以查到它们的最原始的写法 。它不但可以书写,而且十分精彩生动,这些正是宁波话的最活最有生 命力的因素。 始于清乾隆 后期,初称“串客”。主要流传于宁波一带。曾一度改 称为"四明文戏"、"甬江古典"等,1950年5月 始正式定名为甬剧。语言 、唱腔富有地方特色,内容适应市民的思想情趣,乡土气息浓郁。 宁海县 地方剧种。主要流传于宁海、象山、三门、天台、奉化一带 。其声调高亢而婉约。剧目有近百之多,内容以反对封建礼教、除暴安 良为主。 中国各地以农历八月十五 为中秋节,惟宁波以十六为中秋。追其来 由,一说南宋时宰相、鄞县人史浩,当时,其任宰相之职,每逢中秋节 便回家陪其母过中秋节,有年中秋节因朝中有事,故不能及时赶回,等 到第二天,即八月十六那天,史浩赶了回来,此后人们为了纪念,选择 在八月十六过中秋节。每逢中秋节,家人团圆,赶 庙会,吃月饼,亦互 赠月饼。 在宁波市宁海县一带较为流行,以示敬祖迎神、辟邪祛妖。狮舞有 独舞、对舞、群舞,以三狮共舞为多,一雄一雌一仔,边舞边敲锣打鼓 。 宁波十大名菜之首,吃来软糯润口、风味独特。此菜是一种滋补 品,甲鱼与冰糖同炖,具有滋阴、调中、补虚、益 气、祛热等功能。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https://img.taocdn.com/s3/m/7541e7e5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20.png)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宁波市位于中国东部浙江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它不仅有着众多的传统节日、民俗习惯和技艺,而且还有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面是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宁波木偶戏宁波木偶戏是流传于宁波地区的一种传统戏曲艺术形式。
它以木偶取代演员,故称为木偶戏。
宁波木偶戏表演形式精湛多样,包括傀儡戏、影戏、绣球戏等。
它在宁波地区乃至东南沿海地区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二、《南周易·传灯录》《南周易·传灯录》是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一部传记类著作。
它记载了佛教自南朝梁到唐代的六百六十位高僧的生平事迹和教育经历,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传灯录是中国佛教三大祖师传记之一,也是南宗禅宗史的重要文献之一。
三、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福鼎白茶是中国四大名茶之一,而其制作技艺更是非常独特。
福鼎白茶的制作过程包括采摘、萎凋、炒青、老熟、拼配等多个环节。
福鼎白茶因其斑驳纹路、茶汤清香、滋味鲜爽而享有盛誉,被誉为“茶中翘楚”。
四、江北木雕江北木雕是宁波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它以木质材料为主要材料,通过雕刻、染色、抛光等工艺制成各种装饰品和实用品。
江北木雕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宁波地区的一大文化特色。
五、嘉兴南湖龙舟节嘉兴南湖龙舟节是中国最著名的传统赛事活动之一。
它每年五月初五举行,是中国百姓纪念古代抗击外族入侵英雄屈原的传统节日。
南湖龙舟节是一项集竞技、娱乐、民俗于一体的文化活动,融合了龙舟比赛、踩陆地、划船、赏花灯等传统节日元素,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以上就是宁波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们是宁波地区文化遗产的瑰宝,也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乡的民俗习惯浙江宁波
![家乡的民俗习惯浙江宁波](https://img.taocdn.com/s3/m/352603c7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d4.png)
家乡的民俗习惯浙江宁波家乡的民俗习惯——浙江宁波浙江宁波,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是一座充满着丰富多样的民俗习惯的城市。
这些民俗习惯代表着宁波人民对传统文化的执着和热爱,也是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符号。
本文将通过介绍宁波的春节习俗、婚礼习俗和节日庆祝活动,为读者带来关于宁波民俗习惯的丰富信息。
一、春节习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宁波人民对春节的重视程度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宁波,春节的习俗非常丰富多样。
首先是贴春联。
在春节前的几天,宁波的街道巷陌上到处可见五颜六色的春联,这些春联用红纸写成,上面写着富有寓意的吉祥话语。
贴春联被视为一种祈愿,希望新的一年能够有好的开端。
其次是拜年。
在春节期间,亲朋好友之间相互拜访是一项重要的习俗。
人们穿上新衣服,走亲访友,互相祝福新年快乐,并交换红包,这是一种表达祝福和喜悦的方式。
另外,宁波还有烟花爆竹的习俗。
在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放烟花爆竹,以驱走邪灵,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夜空中的烟花绚丽多彩,烟花爆竹的声响让整个城市充满了欢乐喜庆的气氛。
二、婚礼习俗婚礼是宁波人民生活中的一大喜事,它是宁波民俗习俗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宁波的婚礼习俗独特而丰富,彰显了人们对婚姻的祝福和珍视。
在宁波,新娘入座是婚礼中的一项重要环节。
新娘要踏入红毯,坐在装饰精美的座位上,由亲友团扶起,这象征着新娘即将开始新的人生阶段。
而整个过程中,还会有歌舞表演和乐队奏乐,为婚礼增添了热闹的氛围。
另外,婚礼上的“炒年糕”也是一项有趣的习俗。
炒年糕是宁波婚礼中的传统食品,寓意着新人的婚姻生活甜甜蜜蜜。
在婚礼上,有专门的厨师炒制年糕,将新娘和新郎的名字藏在年糕中,让新人一起品尝,象征着他们将来的幸福生活。
三、节日庆祝活动除了春节和婚礼,宁波还有许多其他的节日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对于宁波人民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传承和弘扬宁波民俗习俗的重要方式。
宁波的龙舟赛是一项传统的节日庆祝活动。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宁波各个地方的居民都会组织龙舟比赛,以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慈溪民风民俗
![慈溪民风民俗](https://img.taocdn.com/s3/m/3ba411d0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3f.png)
慈溪民风民俗
慈溪的风俗有冬红节和杨梅节。
慈溪民间“冬红节”这天会将装有雄黄、樟脑、檀香的香袋等饰物挂在小孩子身上。
慈溪杨梅节“以梅为媒、文化助兴、经济结果”,是慈溪市的一大节庆盛典。
慈溪,浙江省辖、宁波市代管县级市,因治南有溪,东汉董黯“母慈子孝”而得名。
慈溪地处东海之滨,杭州湾南岸,东离宁波60公里,北距上海148公里,西至杭州138公里,是长三角地区大上海经济圈南翼重要的工商名城。
冬红节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慈溪,人们却普遍这个节日叫“冬红节”,而不叫端午节。
有关冬红节的民间俗语:一、冬红花糕夏至面,吃之象格牛介健。
二、冬红杨梅挂篮头,夏至杨梅满山红。
三、啦蛳蛤蟆(癞蛤蟆)避冬红。
四、吃过冬红粽,还要冻三冻。
杨梅节
慈溪市从1989年开始举办第一届杨梅节,杨梅节“以梅为媒、文化助兴、经济结果”,不仅成为慈溪市的一大节庆盛典,也吸引着来自中国各地和海外的客人。
作为中国的杨梅原产地,杨梅采摘游是慈溪最具特色的旅游项目之一。
宁波民俗课程故事教学设计
![宁波民俗课程故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fc42f2d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69.png)
宁波民俗课程故事教学设计一、引言宁波民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为了传承和弘扬宁波民俗文化,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本文将设计一套关于宁波民俗的课程故事教学。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宁波民俗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宁波民俗的基本知识,包括宁波的传统节日、习俗和传统手工艺等。
3. 培养学生对宁波民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4.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介绍宁波民俗的概念和特点(20分钟)a. 通过图片和文字简要介绍宁波民俗的定义和特点。
b. 引导学生思考宁波民俗的重要性和在当地人生活中的作用。
c. 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宁波民俗的了解和感受。
2. 宁波传统节日故事教学(40分钟)a. 选择宁波的几个传统节日,如端午节、元宵节等。
b. 通过故事的形式,讲解这些节日的起源、习俗和庆祝活动。
c. 制作课堂小剧场,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节日庆祝的场景。
3. 宁波传统习俗故事教学(40分钟)a. 搜集宁波的传统习俗,如婚俗、葬礼习俗等。
b. 通过故事的形式,讲解这些习俗的起源和内涵。
c.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所了解的宁波传统习俗,并进行小组讨论。
4. 宁波传统手工艺故事教学(40分钟)a. 选取宁波的几种传统手工艺,如绣球、葫芦雕刻等。
b. 通过故事的形式,讲解这些手工艺的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
c. 进行手工艺制作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宁波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四、教学评价和反思1. 教学评价方式a.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b. 设计简单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宁波民俗课程的学习效果和感受。
2. 教学反思a.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b. 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五、结语通过宁波民俗课程故事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宁波民俗文化,增强对本土文化的情感认同和自豪感。
宁波民风民俗
![宁波民风民俗](https://img.taocdn.com/s3/m/512bb23af8c75fbfc67db209.png)
宁波民风民俗宁波人过冬至风俗:旧时各家以芦穄粉搓圆子,叫芦穄汤果。
后渐改为糯米粉圆子,加番薯粒,叫番薯汤果。
先供灶神,再全家吃。
俗称“冬至小年夜”,俚语“冬至大如年,皇帝佬倌要谢年”。
这天长辈嘱咐小孩不可啼哭,大人也不打骂小孩,不可摔坏东西,否则视为不吉利。
大族开祠堂门,具牲礼神祭祖,按丁分麻饼(吉饼)或分碗,女性不计在内。
大户人家在家祭祖,做“冬至羹饭”。
祭祀陈设禁用红色,烛用绿色,馒头盖蓝色戳子,谓可“压火”保安。
冬至前夕,称“冬至夜”,出嫁女儿须回夫家。
俗谚“嬉嬉夏至日,睡睡冬至夜”,因冬至夜最长,夏至夜最短。
是夕,睡前须洗脚,说是夕洗脚,冷天不开裂。
这夜要比平常睡得早,以祈好梦。
谓“冬至前夜梦最灵”,冬至早晨相互传梦,长者为小辈“圆梦”,亦有赶至慈溪清道观(今慈城,道观毁于“文化大革命”)求梦者。
冬至正时辰,抛掷萝卜至屋瓦上,经雨淋日晒成干后,收集挂壁上,俗称“冬至萝卜”,说可治痢疾。
以上习俗多已不行,但冬至后民间仍视为吃补药、服补品的进补季节。
民国《鄞县通志?舆地志?庙社》载:“今之庙,即古之社也。
古者,人民聚落所在必奉一神以为社,凡期会要约,必于社申信誓焉。
故村社之多寡,即可觇其时民户之疏密,此讲地方史者所当注意也。
兹编所载,虽不尽如上所谓,然神庙多处,其民居亦盛,村落凋亡地,其神庙亦多废圮,于此亦可考见地方今昔兴衰之故。
盖神社虽亦属迷信之一,而其起源则与僧寺、道院绝殊,不可不表而出之也。
”约在1933年,鄞县城乡共有517处庙祀,其中当时城区(一区至五区)有159处,这是崇神、信鬼、好祀的民间习俗的表现。
《鄞县通志》所载“庙社一览表”的栏目,有名称、地址、所祀之神、庙社组织、建修年月、庙下(庙脚)户口、庙会报赛、地图纵横线交点、备注。
在城区社庙中,庙下(庙脚)户口在千户以上的摘录于下:新水仙庙在惠政镇偃月街,祀水仙渊灵侯。
庙社组织分周、韩、林、江、施五堡。
宋时建,郡守赵以夫撰有碑记。
慈溪古镇人文风俗
![慈溪古镇人文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7106894b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88.png)
慈溪古镇人文风俗慈溪古镇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拥有丰富多样的人文风俗。
本文将为您介绍慈溪古镇的独特魅力,包括宗教信仰、传统节日,以及社区文化等方面。
一、宗教信仰慈溪古镇是一个信仰多元的地区,人们信奉的宗教包括佛教、道教和基督教等。
佛教寺庙是慈溪古镇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如沧浪阁和雷峰塔等,它们不仅是信仰之地,也是游客们感受慈溪古镇文化的重要景点。
道教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许多道观庙宇保存完好,为信徒们提供祈福祷告的场所。
基督教教堂也逐渐在古镇兴起,吸引着许多虔诚的信徒。
二、传统节日慈溪古镇的人文风俗中,传统节日是最引人瞩目的部分。
这里举办的传统节日活动丰富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慈溪龙舟节。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古镇的河流上会汇聚成千上万的人,观看盛大的龙舟比赛。
节日期间,街道上还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民众们会身着节日的盛装,共同感受这一历史悠久的传统盛事。
此外,慈溪古镇还有其他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和中秋节等,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民俗习惯和庆祝方式,为人们提供了与亲朋好友一同共度美好时光的机会。
三、社区文化慈溪古镇的社区文化扮演着连接人们的纽带,使人们更加团结和融洽。
社区中的传统聚会活动为居民提供了彼此认识和交流的机会。
其中最受欢迎的是街坊聚餐活动,邻里们会一起准备美食,组织聚餐,共同度过一个愉快的时光。
此外,慈溪古镇社区还举办各种俱乐部活动,如书法、绘画、舞蹈等,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展示才艺和交流心得的平台。
四、饮食文化慈溪古镇以其独特的饮食文化而闻名,这里的美食吸引着许多游客。
当地的传统菜肴融合了浙江和宁波的特色,口味鲜美独特。
例如,鲍鱼狮子头是慈溪古镇的代表菜之一,它由鲍鱼和猪肉混合制成,口感鲜嫩,香气扑鼻。
此外,腊味拼盘、宋嫂肉等也是慈溪古镇特色菜品。
慈溪古镇的夜市更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地方,街边摊点摆满了各种小吃和特色美食,如臭豆腐、糖葫芦等,给游客们带来了无尽的美食享受。
奉化文化总结
![奉化文化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11ce139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1a.png)
奉化文化总结1. 引言奉化是中国浙江省宁波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地处东经121°23′至121°52′,北纬26°53′至27°15′之间,紧邻东海。
奉化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包括丰富的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名人故里等,对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宁波地区的历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奉化文化进行总结和介绍。
2. 奉化民俗文化奉化民俗文化是奉化人民生活和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包括传统节日、庙会、民间艺术等。
奉化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比如农历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不仅是人们欢度佳节的时刻,也是人们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的重要机会。
此外,奉化的庙会也十分有名,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和信众前来参观和祈福。
奉化的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包括舞蹈、歌曲、戏剧等,这些艺术形式展示了奉化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3. 奉化传统手工艺奉化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乡,拥有多个传统手工艺品,如宁武剪纸、奉化剔犀、奉化剪纸等。
宁武剪纸是奉化最具代表性的手工艺之一,它源于明代,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享誉全国的民间艺术品。
剔犀是奉化的特色手工艺品之一,它是用水牛角制作的工艺品,具有独特的纹饰和造型,被誉为“活化石”。
此外,奉化剪纸也是奉化传统手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精美的图案和手工制作而闻名。
4. 奉化名人故里奉化是许多知名历史人物的故乡,这些名人通过自己的才华和贡献为奉化增添了光彩。
比如,清代学者林则徐就是奉化的骄傲。
他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致力于维护国家利益、改革和教育事业。
他提出“才子不出楚,富儿不务农”的名言,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奉化还是著名诗人陆游的故里,陆游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言简意赅、富有情感,被誉为“江南第一才子”。
5. 奉化文化保护和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奉化的文化遗产,政府和社会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对奉化历史建筑和文物的保护。
宁波三江庙会
![宁波三江庙会](https://img.taocdn.com/s3/m/e32ee2af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6f.png)
宁波三江庙会宁波三江庙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宁波市的一大盛事。
每年农历正月初九到十九,庙会会在市区的三江口举行。
在庙会上,人们可以欣赏到灯会、花灯、民俗表演、美食、手工艺品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展览。
下面,我将从不同的方面来介绍宁波三江庙会。
一、历史渊源宁波三江庙会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
庙会最早是供奉城隍庙的祭祀活动,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个集观光、游玩、交流于一体的大型庙会。
如今,它已成为宁波市民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二、灯会宁波三江庙会的灯会是庙会的重头戏之一。
灯会精美绝伦,形态各异,色彩斑斓。
无论是大型彩灯还是小巧精致的纸灯,都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在夜晚,灯会的光芒照亮整个庙会,给人带来一种神秘而奇幻的感觉。
三、花灯除了灯会,庙会上还有各种各样的花灯。
这些花灯造型精巧,栩栩如生。
有的是动物的造型,有的是人物的形象,还有的是象征着吉祥和繁荣的灯笼。
花灯的制作工艺讲究,既有竹木结构,又有彩纸贴面,透出一种古朴而又精致的气息。
四、民俗表演在宁波三江庙会期间,还会有各种民俗表演活动。
常见的有舞龙、舞狮、杂技、踩高跷等。
这些表演形式既展示了宁波地区的民俗文化,又带给观众欢乐和娱乐。
五、美食庙会上的美食更是吸引了无数人的胃。
宁波三江庙会的美食种类繁多,有传统的小吃,如汤圆、糖葫芦、炒年糕等,也有当地特色的菜品和海鲜,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口味需求。
尝遍美食,更能感受到浓厚的地方风味。
六、手工艺品在庙会上,还能欣赏到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
宁波地区以制作漆器、剪纸、绣品等工艺品闻名,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总之,宁波三江庙会是宁波市民一年一度的盛会,也是一个展示传统文化的重要场合。
无论是市民还是游客,都可以在庙会上感受到浓厚的年味和地方特色。
同时,它也成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增进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的重要平台。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宁波三江庙会中,共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https://img.taocdn.com/s3/m/90c79e91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49.png)
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宁波,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宁波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宁波文化的瑰宝。
在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许多独特而珍贵的传统技艺和民俗活动,它们代表了宁波人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首先,宁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许多传统技艺。
比如,宁波的剪纸艺术,它是一种以剪刀为工具,以纸张为材料,通过剪刻、折叠等手法创作出各种形态的艺术品。
宁波的剪纸艺术源远流长,技艺精湛,被誉为“东方剪纸之乡”。
此外,宁波的丝绸织造技艺也是非常有名的。
宁波的丝绸织造历史悠久,技艺独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宁波的丝绸织造技艺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图案而闻名于世。
其次,宁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还有许多民俗活动。
比如,宁波的龙舟竞渡,它是宁波人民传统的水上竞技活动。
每年端午节,宁波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龙舟竞渡比赛,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参赛者。
龙舟竞渡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宁波人民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此外,宁波的灯笼节也是非常有特色的民俗活动。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宁波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灯笼节庆祝活动,人们会制作各种各样的彩灯,点亮整个城市,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除了传统技艺和民俗活动,宁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还有许多其他有趣的内容。
比如,宁波的传统音乐和舞蹈。
宁波的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音调和旋律而闻名,宁波的传统舞蹈则以其优美的动作和精湛的技艺而受到赞誉。
此外,宁波的传统戏曲也是非常有特色的。
宁波的传统戏曲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精湛的演技而享有盛誉。
总之,宁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许多独特而珍贵的传统技艺和民俗活动。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宁波人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是宁波文化的瑰宝。
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宁波的历史文化,同时也可以促进宁波的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传承宁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努力将宁波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宁波春节习俗
![宁波春节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a1ac20f2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ca.png)
宁波春节习俗春节又要到来了,你知道宁波春节习俗吗?下面店铺就告诉你宁波春节习俗,一起看看吧!宁波春节习俗【贴春联】研上浓浓的墨,一挥而就的是饱含深意的“春之祝福”:“千门万户日,独把新桃换旧符”,“金猴玉兔弄春色,紫燕黄莺弹妙音”,“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甬上书法好手沈元魁、裘颖、龚烈沸、沈师白等人所书的火红春联转眼间挂满了天井廊下。
按照老底子的规矩,春联是在除夕夜挂到大门口的。
【开门炮】大宅门缓缓打开,穿红着绿的孩子们簇拥着太公太婆走出来,“嘭”的一声,开门炮冲天而起。
大人们互相道贺新年,“猴年大吉”的大红剪纸前,提花灯、踢毽子、吃冰糖葫芦的孩子展开笑脸。
开门炮是欢度春节的第一个信号,这一习俗在农村尤甚,它表示这家主人在新年的第一天依旧保持着开门出工的勤劳习惯。
【祭祖拜年】拜年真的是要拜的,太公太婆拜的是祖宗,晚辈们是给长辈拜岁。
麻饼、芝麻糖、瓜子、花生、红枣、桂圆、桔子、苹果摆了满满一桌子,这些都是招待小辈孩童的零食,称“盘手果”。
未成年的晚辈行拜岁礼后,可以得到拜岁钱,因此这是孩子们的开心一刻。
【吃汤团】“吃了汤团,团团圆圆”,以白糖、猪油、芝麻粉做馅的猪油汤团是家家户户必备的,也是大年初一早餐必吃的。
宁波有一首儿歌这样唱道:“拜岁拜嘴巴,坐落瓜子茶,猪油汤团烫嘴巴。
”汤圆是整个春节期间宁波人待客的主要点心。
山西春节习俗生活中有节日,节目中有民俗;风俗使节日代代传承,节日使生活五彩斑斓。
旧时,太原地区月月有节日,而最隆重、最热闹,风情最浓厚的要数过年了。
旧历年的正月初一日,民间称过年,为区别于公历元旦,后来又称过大年。
旧日,腊八节过后,太原人就忙着准备过年了,气氛一日浓似一日。
二十三日祭灶王,二十四日为大扫除之日,俗称“胡打扫日”。
从这天以后,年事准备工作达到高潮。
过去太原有一段谣谚:“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赶做活,二十七去赶集,二十八糊贴扎,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日包饺子。
”(贴扎,指各种对联、年画、窗花、门神等)天天有事做,日日有安排,一直忙到除夕下午,再将室外打扫一遍,即开始整点新衣帽,包饺子,准备迎神的香、灯等物品。
宁波民俗文化作文素材
![宁波民俗文化作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7ebfa4c5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9.png)
宁波民俗文化作文素材Ningbo is a city in China with a rich cultural heritage, including a vibrant folk culture that has been passed down through generations. 宁波是一个中国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这些文化遗产已经传承了几代。
One aspect of Ningbo's folk culture is its traditional festivals, such as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and the Mid-Autumn Festival. These festivals are celebrated with various rituals, performances, and traditional foods that have been handed down for centuries. 宁波的一种民俗文化是其传统节日,如端午节和中秋节。
这些节日通过各种仪式、表演和传统食物来庆祝,这些习俗已经传承了几百年。
Another important part of Ningbo's folk culture is its traditional crafts, such as bamboo weaving and silk embroidery. These crafts are not only beautiful to look at, but also hold deep cultural significance and are a reflection of the local people's creativity and skill. 宁波民俗文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其传统手工艺,如竹编和丝绸刺绣。
浙江宁波的风俗500字六年级作文
![浙江宁波的风俗500字六年级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b97ba077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c4.png)
浙江宁波的风俗500字六年级作文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浙江宁波的风俗500字六年级作文篇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春节是人人喜欢的节日。
它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
在这个时候,人们开心极了。
家家户户团员在一起。
春节的时候有很多风俗习惯,如:贴春联,放鞭炮,大扫除,包饺子,守岁……其中,我觉得比较有趣的是守岁,吃水饺和放鞭炮。
放鞭炮是有特殊含义的。
以前,我听奶奶说:"放鞭炮是为了驱赶年兽。
年兽只要在大年初一的时候,它就会在人间横行霸道,欺负人们,抓走小孩。
所以就用鞭炮吓走年兽。
"每次我回家的时候,亲戚家的小孩子就会嚷嚷着给他们讲故事,想想就久久不能忘怀。
守岁在古时候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之"辞旧岁"有真珍爱光阴的意思。
年轻人守岁,是为父母延长寿命。
它是农历腊月的比较后一天,是一个很特别的节日,到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聚在一起守岁吃年夜饭,一起迎新年。
吃水饺有一种乐趣,包水饺的时候,会从里面放一枚硬币,谁吃到就会今年发财。
记得每次我们都争着吃。
现在的春节热闹极了,家里的孩子们像风似的在外面瞎跑,大人们在后面追也追不上。
撞着人了,也不说声对不起。
还要等着大人拽回来,对着那个人说对不起。
要压岁钱的时候就对着老人磕三个响头,拿到了就乐呵的不行。
傍晚家家户户都在吃饺子,放鞭炮。
没有一个房屋是关着灯的,大家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别提有多热闹,人们盘踞在一起才是比较快乐的日子了。
春节的这一天,大家都要很早起床,穿好新衣服去到亲戚家拜年。
在商场里,在大街上,各式各样的东西都摆出来了。
小孩子争着要家长买。
有卖对联的,卖糖葫芦的,卖玩具的,街上没有一个空地。
啪啦啪啦,鞭炮声随声响起。
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年后,元宵节也来了。
汤圆的口味也很有,黑米的,花生的,水果味的等等。
浙江宁波的风俗500字六年级作文篇2浙江宁波的风俗大家好,我是一名小学生,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生活的地方——宁波,它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有着独特的风俗。
民俗风情|赶庙会,慈溪人小辰光格记忆...
![民俗风情|赶庙会,慈溪人小辰光格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12c6a12052ea551811a68702.png)
民俗风情|赶庙会,慈溪人小辰光格记忆...民俗风情|赶庙会,慈溪人小辰光格记忆...2016-10-29慈溪本土文化赶庙会小时候的记忆里,赶庙会是一桩十分开心有趣的事。
我记得,离老家约八里路有个叫彭桥的地方,每年春节一过,总是要举办一次规模盛大的庙会,当地人都管它叫“彭桥庙会”。
彭桥现在是慈溪市(原属余姚)横河镇最东首的一个村,东邻匡堰镇,东南依九龙山,南与彭南村相连,西至埋马村,北靠浒山街道,与后宅、宏建村交界。
彭桥是一个古老的集镇,街上有条横河穿越而过,分成了河后、河南、直江和柴弄。
旧时,街面上有100多家店铺,什么布行、粮行、糠行、树行、柴行、棉花行、水产行、土特产行、蔬菜行、中药铺、个人诊所等等,其中一爿占地面积十余亩、房屋100余间的吉泰典当,在当地很有名气。
集镇每逢农历二、五、七、十日为“市日”。
这时候,四周村庄的人们都会汇聚在这里,购买各自所需的物品。
多年来,这里的市面一直十分兴旺,据说元代时,有一种“小江布”还曾畅销过全国。
到了明代,这里每年开始举办起为期5天的庙会,而且越办越旺,名气越来越大,后来直至名扬整个宁绍地区。
庙会是农村传统的民间宗教和岁时风俗。
按现在的说法,是一次民间传统文化商贸大荟萃。
每到庙会时,彭桥的街面和所有空地上都会搭起一个个毛竹棚棚,棚棚内摆满了供销社的各式南北百货、土布绸缎和糕饼茶食,地上也堆满了山货竹器、箍桶木器、扫帚畚斗、淘箩饭篮、“纺花”椅子、五金农具和药材土产、文具图书、副食小吃等等,可以说,什么好看、好玩、好吃、好用的东西都应有尽有。
彭桥庙会往往在正月后半个月举办,那时正值农闲,学校也尚未开学,所以“赶”庙会的人特别多,很多人家都会“牵大带小”地往庙会里赶。
当然,最高兴的要算孩子们了,听说要去赶庙会,天才蒙蒙亮就会早早起来,都会紧跟大人们的屁股,脚底擦了麻油似的朝着庙会场里跑。
由于我们家离彭桥有点远,等到我们赶到庙会场,往往那边已经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了。
雨水节气宁波的风俗
![雨水节气宁波的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8c97f99b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31.png)
雨水节气宁波的风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雨水节气在中国农历二月中,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节气。
在宁波,雨水节气的到来标志着春天的脚步正日渐临近,人们开始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在这个节气里,宁波人有很多独特的风俗和习惯,体现了他们对节气的尊重和热爱。
雨水节气将近,宁波的老街巷开始热闹起来。
人们从各地赶来,购买年货、准备过节。
在宁波市区的老街巷里,商贩们纷纷推出各种新年特色商品,如年画、年绘、红灯笼等,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选购。
这些传统的年货成为了人们贴春联、挂灯笼,增添年味的不可或缺的装饰。
雨水节气将近,宁波的广场上也开始举办各种文艺活动,如舞狮、舞龙、击鼓迎神等。
这些传统的表演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观赏,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尤其是舞狮、舞龙,是宁波人民特别喜爱的传统表演,可谓是“过年不看舞狮,不算过年”。
雨水节气将近,宁波的民间习俗也是多种多样。
挂花灯、搭红灯笼、祭灶等。
在雨水节气到来之际,宁波的家家户户都会搭起红灯笼、挂放花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生活幸福。
尤其是在雨水节当天,人们会祭灶神,做一顿丰盛的祭灶饭,感激灶王爷在一年间的庇护和照顾,祈求来年的平安和顺利。
雨水节气到来之际,宁波的小吃摊也是热闹非凡。
小吃摊贩们纷纷推出特色小吃,如元宵、汤圆、糖粥等。
人们在雨水节气里市区的小吃摊上,品尝这些传统的美食,感受到了浓厚的年味。
尤其是元宵和汤圆,是宁波人民过年时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雨水节气对于宁波人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人们在这个节气里传承和弘扬着许多老祖先留下来的风俗和习俗。
这些风俗和习俗不但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让每个宁波人都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宁波的雨水节气风俗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永远流传下去。
【雨水节气对于宁波的风俗】。
第二篇示例:雨水节气是中国24节气之一,通常出现在每年的2月18日左右。
宁波风俗作文
![宁波风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047bf8e6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14.png)
宁波风俗作文宁波风俗作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宁波风俗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宁波风俗作文篇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
妈妈的家乡在浙江宁波,那我也算是半个宁波人,就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宁波独特的风俗。
宁波,取自“海定则波宁”,简称“甬”。
宁波地处东海之滨、长江三角洲的东南角,是我国历史上造船和航海事业的发源地之一。
宁波也同样是历史文化名城,早在七千年前,河姆渡人就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所以这就形成了一个别具特色的宁波。
宁波的美食数不胜数。
猪油汤圆是宁波的四大名点之一,宁波人过春节和元宵节,都有吃猪油汤圆的习俗。
汤圆圆圆,象征着团团圆圆。
猪油汤圆的馅由猪油、黑芝麻、桂花配成,汤清色艳、皮薄馅多,再加上桂花的香气,一口咬下去,香气扑鼻、油烫香甜,让人赞不绝口。
宁波还有一种美食叫青饼。
因为它是用一种名叫“青”的植物制成的,并且颜色为青绿色,就像一块翡翠。
青饼在清明节前后最盛行。
在宁波,祭拜祖宗可以没有鸡鸭鱼肉,但一定少不了青饼。
青饼有咸、甜两种口味,它不仅有着青草的芳香,还包含着春天的气息。
宁波的习俗别具一格。
在立夏那天,宁波家家户户以红茶煮蛋,称为立夏蛋。
在那天最有趣的是“拄蛋”。
家长在立夏之前,用五色丝线结成蛋套,放入茶叶蛋,让孩子挂在胸前。
孩子们则手持茶叶蛋,以一头相互挤压,谁的蛋壳最后碎,谁就算赢了“拄蛋”比赛。
除此之外,立夏那天孩子们还要系七彩丝绳在手腕或发辫上,相传可以消暑祛病。
这些都是在过节是在有的习俗,宁波自然也有些其他习俗。
比如修房上梁时除了要放鞭炮,主人还要从房顶上向下扔馒头,让邻里乡亲来抢,这是也要让别人沾上一些喜气。
我们这里有人要结婚,一定是大清早就要去接亲,宴席一般在十二点左右开始,但宁波不一样,那里是在下午两、三点时新娘才出嫁,宴席也就在晚上才开始。
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
![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https://img.taocdn.com/s3/m/0986976833687e21af45a9fc.png)
宁波朱金漆木雕遗产编号:Ⅶ-41 遗产类别:民间美术申报日期:2006年遗产级别:国家一、简介宁波朱金漆木雕简称"朱金木雕",主要技艺是在木雕上贴金漆朱,它以浙江省宁波市为中心,延及慈溪、余姚、奉化、象山、宁海、镇海、鄞州等地。
二、溯源宁波地区的髹漆工艺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而宁波朱金漆木雕则与汉代雕花髹漆盒金箔贴花艺术同源。
至唐代,随着木结构建筑的发展,出现了彩漆和贴金并用的装饰性木雕,现存宁波阿育王寺建筑装饰上的朱金木雕就是此类风格,它与唐乾元二年鉴真和尚及其弟子在日本所建招提寺讲经殿和舍利殿上的朱金漆木雕十分相似。
宁波的朱金漆木雕,基本形成于唐宋时期。
这里面有三个原因。
一是古明州(注:宁波古称"明州")气候温湿,是漆器和木雕的最早发祥地;第二,唐宋时期明州的经济繁荣,木构建筑及装饰物在当时是很流行的;第三,当时中国北方处于战乱,浙东相对稳定,加上航海业的拓展,朱金木雕的技艺更是得以发展。
今天,保存在日本正仓院的唐宋朱金木雕,和明州当时与海外的文化交流密切相关。
明清以来,朱金漆木雕广泛应用于民间日常生活,日用陈设、佛像雕刻、家具装饰,特别是婚娶喜事中的"床"和"轿"都用到朱金木雕,既讲究又排场,以致有"千工床"、"万工轿"之说。
另外,用以迎神赛会和参与灯会的雕花木船、鼓亭、台阁等也均以朱金漆木雕制成,皆是绝妙的民间工艺品。
上世纪四十年代,朱金木雕渐趋衰落,民间仅有少数艺人制作。
1964年,宁波工艺美术厂开始生产朱金木雕屏风,箱柜、花板出口。
1974年宁波朱金木雕屏风《群仙祝寿》大型优秀作品问世,107个神仙罗汉千姿百态、神形兼备,朱金并置,辉煌灿烂,被日本客商重金购置,陈列于日本富士饭店大厅中。
1984年以后,宁波工艺美术厂的朱金木雕逐渐停止生产。
三、艺术特色朱金漆木雕以樟木、椴木、银杏等优质木材为原材料,通过浮雕、圆雕、透雕等技法,雕刻成各种人物、动植物等图案花纹,运用贴金饰彩,结合沙金、碾金、碾银、沥粉、描金、开金等工艺手段,撒上云母或蚌壳碎末,再涂上传统的中国大漆制成,图案造型古朴,刀法浑厚,金碧映辉。
宁波非遗故事演讲稿一分钟
![宁波非遗故事演讲稿一分钟](https://img.taocdn.com/s3/m/648ef9ae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a1.png)
宁波非遗故事演讲稿一分钟宁波非遗故事演讲稿。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演讲者,我将为大家讲述宁波非遗的故事。
宁波,一个充满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这里不仅有着繁华的现代都市,更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遗故事承载着宁波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也是宁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宁波甬剧。
宁波甬剧是宁波地区的一种地方戏曲,它以其婉转、柔和、细腻的唱腔和优美的舞姿而著称。
宁波甬剧在表演形式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它融合了音乐、舞蹈、戏曲、武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形成了独特的表演艺术魅力。
它是宁波地区的一张文化名片,也是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之一。
其次,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宁波的传统手工艺——宁波花灯。
宁波花灯是宁波地区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它以其精美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
宁波花灯不仅在民间传统节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更是宁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体现。
它融合了宁波地区的民俗文化和宗教信仰,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
最后,让我们来聊一聊宁波的传统民俗活动——龙舟赛。
龙舟赛作为中国的传统民俗活动,在宁波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每年端午节,宁波地区都会举行盛大的龙舟赛活动,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和市民前来观看。
龙舟赛不仅是一项体育竞技,更是宁波人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对祖先智慧和勇气的崇敬和纪念。
总的来说,宁波非遗故事是宁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更是宁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体现。
希望大家能够关注和重视宁波非遗,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民风民俗
宁波人过冬至风俗:旧时各家以芦穄粉搓圆子,叫芦穄汤果。
后渐改为糯米粉圆子,加番薯粒,叫番薯汤果。
先供灶神,再全家吃。
俗称“冬至小年夜”,俚语“冬至大如年,皇帝佬倌要谢年”。
这天长辈嘱咐小孩不可啼哭,大人也不打骂小孩,不可摔坏东西,否则视为不吉利。
大族开祠堂门,具牲礼神祭祖,按丁分麻饼(吉饼)或分碗,女性不计在内。
大户人家在家祭祖,做“冬至羹饭”。
祭祀陈设禁用红色,烛用绿色,馒头盖蓝色戳子,谓可“压火”保安。
冬至前夕,称“冬至夜”,出嫁女儿须回夫家。
俗谚“嬉嬉夏至日,睡睡冬至夜”,因冬至夜最长,夏至夜最短。
是夕,睡前须洗脚,说是夕洗脚,冷天不开裂。
这夜要比平常睡得早,以祈好梦。
谓“冬至前夜梦最灵”,冬至早晨相互传梦,长者为小辈“圆梦”,亦有赶至慈溪清道观(今慈城,道观毁于“文化大革命”)求梦者。
冬至正时辰,抛掷萝卜至屋瓦上,经雨淋日晒成干后,收集挂壁上,俗称“冬至萝卜”,说可治痢疾。
以上习俗多已不行,但冬至后民间仍视为吃补药、服补品的进补季节。
民国《鄞县通志?舆地志?庙社》载:“今之庙,即古之社也。
古者,人民聚落所在必奉一神以为社,凡期会要约,必于社申信誓焉。
故村社之多寡,即可觇其时民户之疏密,此讲地方史者所当注意也。
兹编所载,虽不尽如上所谓,然神庙多处,其民居亦盛,村落凋亡地,其神庙亦多废圮,于此亦可考见地方今昔兴衰之故。
盖神社虽亦属迷信之一,而其起源则与僧寺、道院绝殊,不可不表而出之也。
”约在
1933年,鄞县城乡共有517处庙祀,其中当时城区(一区至五区)有159处,这是崇神、信鬼、好祀的民间习俗的表现。
《鄞县通志》所载“庙社一览表”的栏目,有名称、地址、所祀之神、庙社组织、建修年月、庙下(庙脚)户口、庙会报赛、地图纵横线交点、备注。
在城区社庙中,庙下(庙脚)户口在千户以上的摘录于下:
新水仙庙在惠政镇偃月街,祀水仙渊灵侯。
庙社组织分周、韩、林、江、施五堡。
宋时建,郡守赵以夫撰有碑记。
清乾隆四十九年重修,全祖望撰有碑记。
咸丰十一年毁于兵,同治二年重葺。
庙下户口一千四百余户、六千余人。
旧例元宵灯祭,八月十五日为神诞期,演戏致祭,今皆停止。
是庙,传为阿育王龙神之行馆。
汤君庙在清洁镇惊驾桥下,祀敕封明济侯汤华。
庙社组织分仁、义、礼、智、信五柱。
唐元和间建,清雍正十一年重建,乾隆四十七年重修。
嘉庆四年重建,道光十八年、咸丰九年、光绪二十七年三次重修。
庙下户口约二千数百户。
夏历六月五日为神诞期,演戏、奉牲祭神。
庙内旧有壁画。
栎木庙在栎木镇栎木巷,祀鄞令张峋。
庙社组织分潜龙漕、仇毕、舟孟桥、荷花庄等十八堡,每两堡推委员一人,共九人主持庙事。
明时建,清代屡有修葺,董沛有记。
庙下户口约数千户。
夏历二月十二日为神诞期,致祭演戏,八月十六日神像出巡每堡,今已停止。
相传神有功翦马,今各营于中秋日设祭,谓张峋有功德于民,民故报以庙食。
白马庙在栎木镇李家桥(旧名李家庙桥)畔,祀神失考,惟据卢友
炬撰序,谓与西街白马庙神同(祀宋窦公)。
庙社组织与栎木庙同。
建于清光绪间,堡下王鹤亭重修。
民国年间被风所毁,里人毛佑清、陆熊飞、林康年等募捐修葺。
庙下户口与栎木庙同(约数千户)。
夏历十月二十四日里人奉牲祭祀,今仍相沿不改。
庙仅一楹,其半为行人憩息所。
显德庙在泗州乡南偏,祀敕封灵徵侯王姚器。
庙社组织分东南西北四堡四柱。
元大德间都漕运万户卢荥捐址建,明成化元年卢禹、卢常大加修葺,清乾隆五十七年重修,同治五年又修,民国三年四堡又捐资重建。
庙下户口一千三百八十六户、五千八百四十余人。
堡下岁时致祭。
旧时城乡均有迎神赛公,名目各异,规模不一,祈神保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赛会行列,一般备有会旗一面作前导。
头牌4只,系长方形玻璃框灯,上书某某社,下有执柄。
神轿一般8人扛抬,嵌镶精致,八面玲珑。
轿前对锣两副,前后左右护卫“兵勇”8人,开锣喝道。
神前仪仗,銮驾全副或半副,置神轿前列队行进,肃静、回避等执事牌,俗称硬脚牌8面。
万民伞,黄缎绣制,列神轿后。
妇女神出殿加掌扇二面,由女童执掌。
假扮男女“犯人”者随后,多系在身患重病时于神前“许愿”者,身着罪衣,架枷上铐,或双手背绑,插有斩旗,甚至有在手腕肉里钩挂铜香炉点“肉心灯”者,俯首“伏罪”行进。
至闹区时,挑炮担者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