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典型病原体_倪语星
成人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
成人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成人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
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接触或者从其他感染源传播到呼吸道,导致病人出现呼吸道症状和感染。
1. 病毒性病原体病毒是成人呼吸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
常见的病毒有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
这些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在咳嗽、打喷嚏、说话时会释放病毒颗粒,他人吸入这些病毒颗粒后易感染。
病毒性感染的症状包括喉咙痛、咳嗽、鼻塞、流鼻涕和发热。
一般情况下,病毒性感染可以在数天至数周内自愈。
2. 细菌性病原体成人呼吸道感染中的细菌性病原体主要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等。
这些细菌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接触或者间接接触传播,常见于冬季或者人群密集的场所。
细菌性感染的症状与病毒性感染相似,但可能会伴随着黄痰、胸痛和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
细菌性感染需要及时进行治疗,通常通过使用抗生素来控制感染。
3. 真菌性病原体真菌性感染在成人呼吸道感染中较为少见,常见的真菌包括念珠菌、组织胞浆菌等。
真菌性感染多发生在免疫系统受损的人群,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等。
真菌性感染的症状与其他类型的感染相似,但可能会伴随着呼吸困难、胸痛和咳嗽等症状。
真菌性感染需要特殊的抗真菌药物治疗。
通过了解成人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预防这类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注意咳嗽和打喷嚏时的礼貌行为等。
此外,及时就医,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也是关键。
针对不同病原体,合适的治疗措施有助于减轻病情,并避免疾病传播。
总之,成人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多种多样,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等。
了解这些病原体的特点,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避免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呼吸道病原体谱
2021/10/10
20
肺炎支原体
• 支原体肺炎的病理改变以间质性肺炎为主,有时并 发支气管肺炎,称为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主要经 飞沫传染,潜伏期2~3周,发病率以青少年最高。 临床症状较轻,甚至根本无症状,若有也只是头痛、 咽痛、发热、咳嗽等一般的呼吸道症状,但也有个 别死亡报道。
2021/10/10
高特异性
基质制备:无需生化步骤提纯抗原,抗原接近真实三维构象 标准判读:典型荧光模式,阴阳结果差别大,避免非特异荧光干扰
高效率
基质组合:可同步完成多种疑似病原体的鉴别诊断 成本节省:同次操作即可获得多种检测结果,得出完整结论
易标准化
检测简易:操作简便
血清样本:取材方便,患者接受度高,标本采集标准化
2021/10/10
2021/10/10
18
柯萨奇病毒
• 柯萨奇病毒(Coxsachievirus)是一种小RNA病毒, 属于肠病毒(enteroviruses),分为A和B两类,是 一类常见的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人体的病毒,感 染后人会出现发热、打喷嚏、咳嗽等感冒症状。妊 娠期感染可引起非麻痹性脊髓灰质炎性病变,并致 胎儿宫内感染和致畸。
21
肺炎衣原体
• 肺炎衣原体感染(chlamydia pneumonia infection)是由 肺炎衣原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主要引起成人及青 少年的非典型肺炎,亦可引起支气管炎、咽炎及扁 桃体炎等急性呼吸道感染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 病原体。人群普遍易感,隐性感染率高,且再感染 及反复发作相当常见。
11
技术成熟:重复性好,可实现自动化操作与判读
EUROIMMUN 呼吸道病原体谱荧光检测
肺炎支原体;
肺炎衣原体;
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和传播途径
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和传播途径呼吸道感染是指由各种感染性微生物引起的一类疾病,主要侵犯上呼吸道组织,并导致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
了解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和传播途径对于预防和控制这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此展开论述。
一、常见病原体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等。
其中,病毒是导致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常见的有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细菌也是重要的致病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此外,真菌感染在特定人群中也较为常见,如白色念珠菌等。
二、传播途径1. 飞沫传播:飞沫传播是呼吸道感染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
当一个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释放大量的飞沫,其中携带有病原体。
他人吸入这些含有病原体的飞沫,就可能被感染。
流感病毒、腺病毒等都可以通过飞沫传播。
2. 直接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指的是通过触摸感染者或者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而导致的传播。
例如,一个感染者咳嗽后用手掩住口鼻,而后用同一只手触摸公共设施,别人再触摸该设施就有被感染的风险。
此类传播途径主要涉及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
3. 空气传播:空气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空气悬浮传播,被他人吸入而感染。
这种传播途径通常距离较远,一般涉及病毒和某些真菌。
例如,结核分枝杆菌通过空气传播引起肺结核。
4. 粪-口传播:粪-口传播一般发生在不良卫生条件下,主要通过粪便中的致病微生物污染食物或水源,被他人食用后感染呼吸道。
这种传播途径一般涉及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引起的肺炎。
5. 寄生虫传播:某些寄生虫也可以通过传播途径引起呼吸道感染。
例如,蛲虫感染通过人吞咽蛲虫卵,卵在消化道孵化后进入呼吸道,并引起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病原体和传播途径的感染风险各不相同,个体的感染易感性也会有所不同。
结论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等,其中病毒感染最常见。
这些病原体通过飞沫传播、直接接触传播、空气传播以及粪-口传播等途径进行传播。
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种类
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可以是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了解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对于预防和治疗这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原微生物及其相关信息。
1. 病毒病毒是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常见的病毒包括流感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等。
这些病毒通过空气飞沫、接触传播等途径感染人体呼吸道,引起咳嗽、打喷嚏、喉咙痛、流鼻涕等症状。
2. 细菌细菌也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
常见的细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等。
这些细菌往往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引起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
3. 真菌呼吸道感染中的真菌病原体相对较少见,但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会更常见。
常见的真菌病原体包括念珠菌、曲霉菌等。
这些真菌可通过空气中的孢子感染人体呼吸道,引起呼吸道感染症状。
4. 寄生虫寄生虫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相对较少,但在某些地区和特定人群中仍可发生。
例如,血吸虫通过染上寄生虫卵的水源传播,可导致肺吸虫病等呼吸道感染疾病。
5. 其他病原体除了上述主要的病原微生物外,呼吸道感染还可以由其他病原体引起,如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
这些微生物往往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引起类似感冒的症状。
综上所述,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其中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了解这些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和致病机制有助于我们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
通过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的飞沫等方法,我们可以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保持健康的呼吸系统。
郑州2-真菌
泌尿系统
以念珠菌最为多见,院内获得性念珠菌尿>10-15%,
ICUs患者念珠菌尿収生率为19-44%
腹腔感染
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所确诊的院内真菌性腹膜炎,
检出真菌均为念珠菌,白念珠菌占64%
其它部位
骨关节、心血管系统、眼等部位均可叐累
念珠菌感染各个部位均易累及:原因分析
• 原因分析:
念珠菌广泛定植于人体上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等体腔 正常屏障破坏、免疫功能叐损或局部菌群失调可使得定植在这些带菌部位的念珠菌生长繁殖 直接造成感染
0.1%甲苯胺蓝
姬萨姆
紫红色
紫蓝色
不着色
不着色
HE
PAS
橘红或中央空亮
紫红色
浅红或不着色
红色
隐球菌的菌落特点
葡萄蛋白胨琼脂培养基:25℃或37 ℃培养
2-5 天即长出乳白色黏液性菌落,表面有蜡样光泽,颜色由 乳白、奶油转桔黄
沙氏培养基:室温或37℃培养
3-4天可见菌落长出生成酵母型菌落,初 呈白色,1周后转淡黄或棕黄、湿润粘稠, 状似胶汁
A
医学重要酵母菌分类
B
B
非念珠菌属
• 隐球菌属(检出率最高) • 毛孢子菌属 • 酵母属
念珠菌属的形态学特点:直接镜检
• 10%KOH直接镜检/染色后镜检:直接镜检法简便、快速、实用
孢子:囿形或卵囿形,外观像酵母菌,革兰染色阳性,但着色丌均匀 假菌丝/菌丝:假菌丝无隑、无分支,假菌丝节间有明显的狭窄部,某些菌种偶尔可 见到分隑的真菌丝,孢子往往集中于菌丝分隑处
分生孢子头:菊花样的头状结构 • 分生孢子头不足细胞是曲霉的 特征性结构
曲霉菌属的形态学特点
烟曲霉
黄曲霉
03倪语星--临床微生物与医院感染控制ook
一、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 现状、功能和职责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主要工作内容
临床微生物一般检验程序
临床标本 涂片染色 初步诊 断报告 预处理 增 菌 快速诊 断试验
接种培养基,分离单个菌落 各种鉴定试验
涂片染色
生化试验
血清学实验
动物试验
药敏试验
最终诊断报告
8
微生物实验室的工作状况
国内微生物检测的发展
1990
2009
国内微生物检测的发展
近年来微生物检验的标本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检验 范围也从个别科室向全院展开,检验内容同样更加 丰富。
瑞金医院微生物室
瑞金微生物室目前的检验情况和主要工作 目前日常检测临床标本400份/天,主要为细 菌、真菌、结核菌和支原体分离培养、鉴定和 药敏试验,以及院感监测工作。 工作金额为70~80万/月,每年递增10%。
一、重视和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 二、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三、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四、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六、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
2009年,38号文件
卫生部办公厅 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 通知 卫办医政发〔2009〕38号
完全自动化的 微生物实验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组织
全自动
认证
客户服务
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愿景展望
近年来发生的几起重大医院感染事件
2008年西安交大一附院先后有8名新生儿患 者连续死亡,经调查发现,由于医院感染 所至。 2009年3月18日到19日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 院发生的新生儿院内感染共造成5例新生儿 死亡。对3名发病患儿血培养检查,均为革 兰阴性菌感染 。
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常见病原体概述
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常见病原体概述呼吸道感染是指由不同的病原体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
这些病原体可以是细菌、病毒或真菌等微生物,通过空气传播或直接接触而引起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疾病,会导致咳嗽、打喷嚏、喉咙痛、发热等症状,并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1. 细菌病原体细菌是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其中最常见的是以下几种:(1)肺炎链球菌:是引起细菌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可导致高热、咳嗽、胸痛等症状。
(2)流感嗜血杆菌:引起流感样病毒感染,症状包括咳嗽、喉咙痛和鼻塞等。
(3)百日咳杆菌:引起百日咳的病原体,症状为持续咳嗽、呼吸困难和痉挛性咳嗽等。
2. 病毒病原体病毒也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以下是常见的病毒病原体:(1)流感病毒:引起流感的主要病原体,症状包括高热、喉咙痛、咳嗽、鼻塞等。
(2)冠状病毒:包括SARS-CoV、MERS-CoV等,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临床症状严重,可导致肺部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3)腺病毒:引起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之一,常见症状为喉咙痛、咳嗽和鼻塞等。
3. 真菌病原体相对于细菌和病毒,真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较为罕见。
常见的真菌病原体包括:(1)念珠菌属:引起口腔念珠菌病和喉念珠菌病的常见病原体。
(2)曲霉菌:引起曲霉菌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综上所述,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等不同类型的微生物。
对于不同的病原体,预防和治疗策略也不尽相同。
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最佳方法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避免接触病原体、保持室内通风等。
在感染时,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加强免疫力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定期接种疫苗和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来提高免疫力。
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了解不同的病原体对于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识,可以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和传播,保障人们的健康。
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分析及常见症状
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分析及常见症状呼吸道感染是指由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
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它们通过飞沫传播、空气传播、接触传播等途径进入人体,引发呼吸道感染。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呼吸道感染的病因进行分析,并介绍常见的症状。
一、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分析1. 细菌感染细菌是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
常见的细菌感染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这些细菌通过飞沫传播、空气传播以及接触传播进入呼吸道,引起咽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等感染。
2. 病毒感染病毒是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包括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这些病毒通过飞沫传播、空气传播进入呼吸道,引起流感、感冒、喉炎、气管炎等感染。
3. 真菌感染真菌感染较为少见,但对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来说,感染风险较高。
常见的真菌感染有念珠菌感染、曲霉菌感染等。
这些真菌通过吸入孢子或者接触传播入侵呼吸道,引发鼻窦炎、支气管炎等感染。
4. 寄生虫感染寄生虫感染是较为罕见的呼吸道感染病因之一,但在一些地区或特定情况下,仍然存在感染的风险。
常见的寄生虫感染包括支原体、血吸虫等。
这些寄生虫通过接触传播、水源传播等途径进入人体,导致呼吸道感染。
二、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根据感染的部位和病原体的不同而有差异。
下面是常见的症状:1. 发热呼吸道感染往往伴随着发热症状,体温可超过38摄氏度。
发热是身体抵抗病原体的一种主要方式,通过提高体温来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
2. 咳嗽咳嗽是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特别是感冒、支气管炎等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
咳嗽有时伴有痰或喉咙痛。
3. 流涕、打喷嚏感冒是最典型的流行性呼吸道感染,流涕、打喷嚏是其常见症状之一。
病毒通过飞沫传播进入鼻腔,刺激鼻腔黏膜,引起流涕和打喷嚏。
4. 喉咙痛喉咙痛是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喉炎或咽炎的常见症状之一。
患者感到喉咙疼痛、灼热或沙哑。
5. 呼吸困难呼吸道感染严重时,病原体感染可导致气管、支气管炎等,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冬季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与传播途径
冬季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与传播途径冬季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许多人都会在这个季节中受到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困扰。
了解冬季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以及其传播途径对于我们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冬季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并探讨它们的传播途径。
一、冬季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1. 流感病毒流感病毒是导致人类流感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根据流感病毒的不同类型和亚型,感染者可能会出现多种不同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鼻涕、喉咙痛等。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含有病毒的飞沫会传播到空气中,接触到这些飞沫的健康人群易受到感染。
2. 冠状病毒冠状病毒是引起冬季呼吸道感染的另一类病原体,例如2019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就属于冠状病毒感染。
冠状病毒通常引起轻度的呼吸道感染,症状包括发热、咳嗽、乏力等。
冠状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飞沫中的病毒会传播到空气中,他人通过吸入这些含有病毒的空气而感染。
3. 腺病毒腺病毒感染通常引起孩子们的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
腺病毒感染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鼻塞等。
腺病毒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分泌物,如鼻涕、口水等而传播给他人。
4. 副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是一类引起婴儿和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
副流感病毒感染表现为发热、咳嗽、喉咙痛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肺炎。
副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飞沫中的病毒会传播到空气中。
二、冬季呼吸道感染的传播途径1. 飞沫传播飞沫传播是最常见的冬季呼吸道感染传播途径之一。
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含有病原体的飞沫会从口鼻排出,进而传播到空气中。
他人通过吸入这些含有病原体的飞沫而感染疾病。
因此,在冬季尤其是人员拥挤的地方,如公共交通工具、商场等,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的传播。
2. 直接接触传播某些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如腺病毒,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分泌物而传播给他人。
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典型病原体倪语星共57页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呼吸道感染的细菌
细胞免疫为主(胞内产生菌),无疫苗 治疗首选红霉素
第四节 百日咳鲍特菌
G—小杆菌,两极浓染,有荚膜和菌毛,无鞭毛和芽胞 专性需氧,营养要求较高,常用鲍—金培养基进行培 养,生长缓慢,3-5天细小菌落
致病物质包括荚膜、菌毛及多种毒素
百日咳毒素 丝状血凝毒素 腺苷酸环化酶毒素 气管细胞毒素 皮肤坏死毒素 细菌附着纤毛上皮细胞,引 起其坏死脱落,使其运动受 抑制,促进黏液分泌,但不 能及时排出,局部炎症、缺 血、坏死,引起剧烈阵发性 痉咳
传染源 早期病人、带菌者 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 潜伏期 1-2周 病程分三期(儿童易感)
变异性
致病性和免疫性
结核杆菌无侵袭性酶,不产生内、外 毒素,其致病性主要由于
细菌繁殖引起炎症 菌体成分 代谢产物毒性作用 抗体对菌体成分产生免疫病理损伤
致病物质——菌体成分 脂质——存在细胞壁,含量与毒力平行
(1)索状因子(糖脂—分枝菌酸+海藻糖) (2)磷脂 (3)蜡质D(分枝菌酸+肽糖脂) (4)硫酸脑苷脂 作用:引起结核结节,慢性肉芽肿及组织细胞干酪样坏 死等病变
结核样型麻风(良性麻风) 60-70%
侵犯部位:皮肤、周围神经 传染性小——病变处少见麻风细胞及麻风杆菌——闭锁性 麻风 免疫状态:细胞免疫接近正常(麻风菌素试验阳性) 病变:淋巴细胞上皮样细胞,巨噬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 皮肤——边缘清楚的红色斑疹 由于细胞浸润变粗、变硬——可触及 外周神经 感觉功能障碍
上海市瑞金医院病原学检查与临床抗感染治疗
临床意义低的标本 • 痰、咽拭子(HI,SP除外) • 粪便、肛拭子(ADCD除外) 临床意义中等的标本 • 尿 • 脓、伤口分泌物 临床意义大的标本 • 血、脑脊液、胸腹水、无菌体液 误区:采集不到标本?
二、区分感染和定植?
误区:找到细菌就一定要用抗菌药
• 对呼吸道标本临床意义的判断
感染?定植(寄植)?污染?
单药 vs 联合
• 能单药的就单药,单药无法解决问题的, 选择有协同作用的药物联合治疗 • 联合用药的理由
补充单一用药的抗菌谱不足! 协同作用-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
广谱抗菌药物抗菌谱比较
特治 细菌 星 V 阳性菌 V 阴性菌 V 绿脓杆菌 V 厌氧菌 V 肠球菌 喹诺酮 第三代 第四代 碳青霉烯 类 头孢 头孢 V V/X V(部分) V V V V V V V V V(部分) V V(部分) V
侵袭性真菌感染发展趋势
• 随着广谱抗生素、激素和 免疫抑制剂以及各种导管 插管等治疗手段的广泛应 用 , 由真菌引起的感染 增多,尤其是侵袭性真菌 感染的发病率增高(8%25%) ,另外对于免疫功 能低下患者, 如 HIV感染 者, 糖尿病患者,移植患 者等, 易发生机会性侵袭 性真菌感染. 真菌感染对 患者的健康与生命构成严 重威胁. • 发病率逐年增加.
Ceftizoxime
Aztreonam
1 g every 12 h
B1 g every 8 h
敏感:提供正确的剂量和给药方式
(四)参与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管理
分级管理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 信息化手段 专业化建议
抗菌药物管理策略及方法
3个技术支撑 感染性疾病科、临床药师、临床微生物学 2个核心策略 •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规范管理制度(A-Ⅰ) •限制抗菌药物处方及预先控制耐药(B-Ⅱ) 1个补充策略 •教育 •以当地微生物学监测数据为指导建立临床操作指南(A-Ⅰ) •抗菌药物循环使用,制定药物使用顺序(C-Ⅱ) •限制抗菌药物的治疗时间(B-Ⅱ),联合治疗(C-Ⅱ) •降阶梯治疗(A-Ⅱ) •优化给药剂量(A-Ⅱ) •静脉口服序贯治疗(A-Ⅲ)
微生物基础:革兰阴性杆菌倪语星
ESBL的耐药特点
• 水解青霉素,一代、二代和三代头孢菌及单酰胺 类(氨曲南)药物,产生ESBL的细菌对上述抗菌 药物耐药。 • 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磺胺类等多种抗菌药 物往往也同时具有耐药性 • 四代头孢 ?
以下情况提示产ESBLs菌感染
肠杆菌科细菌,尤其大肠、克雷伯菌
对一个或多个三代头孢敏感性下降
大肠埃希菌
形态特征
革兰阴性直短杆状, 多数有鞭毛,能运动, 某些菌株尤其是引起 肠外感染的菌株有荚 膜(微荚膜)和周身 菌毛。
大肠埃希菌革兰染色
培养特性
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 高,在普通营养琼脂上 生长良好,形成较大的 圆形、光滑、湿润、灰 白色的菌落,在血琼脂 上某些菌株可产生β-溶 血。
大肠埃希菌菌落特征(血平板)
在MAC培养 基上发酵乳 糖产酸,形 成较大的粘 液型、红色 的菌落,红 色可扩散至 菌落周围的 培养基中。
肺炎克雷伯菌的菌落特征(MAC)
用接种针沾取时可挑出长丝状细丝
肺炎克雷伯菌粘丝试验
克雷伯菌属与其他条件致病菌鉴别
克雷伯菌属 生化反 应 肺炎克 雷伯菌 - - + - - - - + + + + + 产酸克 雷伯菌 + - + - - - - + + + + + 肠杆菌属 产气肠 杆菌 - + + - + - - + + + + + 阴沟肠 杆菌 - + - + + - - + + + (-) + 泛菌属 成团 泛菌 (-) (+) - - - - - d d d - + 哈夫尼菌 属 蜂房哈 夫尼菌 - (+) + - + - - - - - - + 粘质 沙雷菌 - + + - + + + - + + d - 沙雷菌属 液化 沙雷菌 - + + - + (+) + - + + - +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知识问答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知识问答问:什么叫呼吸道传染病?答:病原体从呼吸道感染侵入、传播而引起的疾病叫做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是人体从鼻子吸入氧气和从肺呼出二氧化碳的通道。
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等。
医学上将鼻、咽、喉叫上呼吸道,气管、支气管叫下呼吸道。
呼吸道与外部相通,受各种病原体侵袭的机会较多,呼吸道进入的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通常是呼吸道粘膜及肺。
问: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有哪些?答:有以下几大类:主要包括病毒、致病菌和支原体、衣原体等。
病毒主要有: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人肠道病毒(埃可病毒)、新型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麻风病毒、天花病毒(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在世界上绝迹,目前仅有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和俄罗斯的一个实验室还存有天花病毒样本,大多数国家已停止接种牛痘疫苗。
但恐怖分子可能使用天花病毒作为生物武器,必须重视及早发现和控制天花疫情)等。
致病菌主要有百日咳杆菌、白喉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
此外还有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立克次体及军团菌等病原体。
问:为何冬春季要特别注意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答:由于在夏季,气候炎热、潮湿,不利于某些病毒、病菌的生存和传播,待到气候转凉时又会重新活跃出现。
冬春季寒冷,人们在外边活动减少,多集中在室内,这更增加了传染机会。
为了御寒,人们习惯把门窗关得很严,这样,室内外的空气很难交换,在空气相对静止的室内,带有病菌、病毒的飞沫在空气中飘浮,人在屋子里呆的时间长,空气又不新鲜,自然容易感染呼吸道传染病。
另外,寒冷的空气会使鼻黏膜的血管收缩,降低呼吸道的抵抗力,这也是容易得病的一个原因。
问:几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基本知识。
答:常见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等。
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倪语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附属瑞金医院
h
1
引起社区呼吸道感染的典型病原体 •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
引起社区呼吸道感染的非典型病原体 • 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
h
2
国内CAP流行病学
肺炎链球菌和非典型病原体为主要致病菌
40%
阳性率(%)
• 1967年正式命名。
h
5
分布与分类
• 支原体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迄今已分离到150余种,其 中寄生性的有90多种,而人体支原体至少有16种。
• 支原体归属柔膜体纲(Mollicutes)、支原体目 (Mycoplamatales)。下再分三科:
• 支原体科(Mycoplasmaceae)、
• 无胆甾支原体科(Acholeplasmataceae)、
• 螺旋原体科(Spiroplasmataceae)。
• 其中支原体科又分两个属:支原体属(Mycoplasma)和脲 原体属(Ureaplasma)。
• 对人致病的主要为肺炎支原体(M. pneumoniae)、人型支 原体(M. hominis)、生殖器支原体(M. genitalium)、穿通支 原体(M. penetraus)和溶脲脲原体(U. urealyticum)。
• 本病传染源为病人或带菌者,主要经飞沫 传染,主要是在学校、家庭和军队流行, 长期密切接触才能感染发病。
• 流行特点为间歇性,长时期缓慢播散,可 持续数月至一年。
h
8
(一)致病性
• 肺炎支原体主要侵犯呼吸系统。
• 粘附作用 肺炎支原体借滑行运动穿过粘膜上皮细 胞纤毛屏障,隐藏在细胞间隐窝内,以其尖端特 殊结构(P1蛋白)粘附于上皮细胞的表面受体上。
h
6
肺炎支原体
•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一种病原体,所 引起的人类支原体肺炎病理变化以间质性 肺炎为主,又称之为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
h
7
一、临床意义
• 肺炎支原体感染呈全球性分布,以温带为 主。平时散在发病,3~5年出现一次地区性 流行。
细胞丝状体尖端有一球状的特殊结构,典型的肺 炎支原体形态类似酒瓶状,没有细胞壁,仅有细 胞膜。 • 革兰染色阴性,但不易着色,Giemsa染色呈淡紫 色。电镜下观察,支原体的细胞膜由三层结构所 组成,厚7.5~10nm,内外两层主要为蛋白质,中 间层系脂质,其中胆固醇含量占36%。 • 所有肺炎支原体株均有17×104Da的P1膜蛋白和 43×103Da菌体蛋白,是肺炎支原体的主要特异性 免疫原,是目前血清学诊断推选的主要抗原。
3
支原体
• 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无细胞壁的
原核微生物,在自然界广泛分布,比细菌 小,能够通过除菌滤器,是目前能够在人 工培养基上生长的最小微生物。
h
4
• 1898年由法国人Nocard和Roux首先从患有胸膜 炎的牛胸腔积液中分离,当时因未鉴定其种属, 故称之为牛胸膜肺炎微生物。
“荷包蛋”状菌落;菌落能吸附豚鼠红细胞;能产生溶血
素,可迅速而完全地溶解哺乳动物红细胞;半固体培养基
中呈现肉眼可见的细小粒状h菌落。
12
•初分离时,一般10d左右长出菌落, 呈致密圆形,常不出现油煎蛋状,需 经数次传代后,菌落开始出现典型的 油煎蛋状。
•肺炎支原体的分离培养阳性率不高, 需20d或更长时间,对临床快速诊断意 义不大。但对流行病学调查有意义。
• 首先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然后下行引起气管炎、 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X线可见两侧 肺部呈羽毛状浸润。
• 可引起严重的双侧肺炎和其他系统的肺外并发症, 如脑膜炎、脑干炎、脊髓炎、心肌炎、心包炎、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肾炎等。
h
10
二、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与结构 • 肺炎支原体形态呈短细丝状,长约2~5μm,在近
• 后来相继从其它动物疾病,如羊无乳症、犬瘟热 病等分离出类似的病原体,统称为类胸膜肺炎微 生物(pleuropneumonia like organisms, PPLO)。
• Dienes等于1937年首次从前庭腺炎患者脓液中分 离出支原体。
• Chanock等于1962年成功进行支原体人工培养。
30%
20.7%
20%
10% 0%
N=126 肺炎支原体
10.3%
N=63
9.2%
N=56
6.6%
N=40
肺炎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肺炎衣原体
10.2%
N=62 混合感染
一项自2003年-2004年我国7个城市12个研究中心,对665例CAP患者病原体监测结果,肺炎链球菌检出率日趋升高。
刘又宁等。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l)三、微生物检查
(一)标本采集
• 一般可取病人痰、咽拭子、鼻咽洗液、支 气管分泌物、血清标本等。因肺炎支原体 有粘附细胞作用,以拭子标本为好。
• 支原体对热和干燥敏感,取材后宜立即接 种,或置于转运培养基中(蔗糖磷酸盐缓 冲液),4℃能保存72h,-70℃或液氮能 长期保存。
• 支原体主要以二分裂繁殖,由于基因组小,代谢能力有限, 故繁殖较慢,1~6小时分裂一代,反复传代后生长快,对 数生长期细胞数可达107CFU/ml;在液体培养基中常呈极
浅淡的混浊,在相差显微镜下为球形或双球形及长丝状,
以滑行方式进行运动;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直径 10~100μm的菌落。
• 初次分离时菌落呈细小的草莓状,反复传代后呈典型的
h
11
(二)培养特性
• 营养要求高,培养基中必须添加10%~20%的人或动物血 清,以提供支原体不能合成的固醇和长链脂肪酸,并可稳 定其细胞膜。
• 初次分离培养支原体,尚须添加10%的酵母浸膏,并置于 5%CO2 的的条件下生长较好。生长最适PH为7.8~8.0, PH 7.0以下可使其死亡,最适温度为36~37℃。
• 粘附后吸取宿主细胞的养料赖以生长、繁殖,同 时释放有毒代谢产物如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和 核酸酶等使细胞受损。
• 致病也与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有关。如MP与人心 肌、肺和脑组织有共同抗原,能产生交叉免疫反 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肺外组织病变。
h
9
(二)所致疾病
• 肺炎支原体是青少年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 体之一,临床上大多数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综合 征,发展为肺炎者仅占3%~10%,占非细菌性肺 炎的1/3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