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1基础考点强化类:假说-演绎法的过程

合集下载

假说-演绎法

假说-演绎法

与课本联系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第一步 出问题
一: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 的?矮茎性状消失了吗? 二:为什么矮茎在子二代中 又出现了呢? 三:F2中出现3:1的分离比 是偶然的吗?
高茎787 矮茎277 3 : 1
与课本联系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第四步验证假说 第二步提出假说 得出结论 第三步实验验证
测交实验不可能直接验证假说本身,而是验 当然,对假说的实践检验过程是很复杂的,不 他通过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而提出 证由假说演绎出的推论, 能单靠一两个实验来说明问题。事实上,孟德 假说,并对性状分离现象现象作出尝试 即:如果遗传因子决定生物性状的假说是成 尔做的很多实验都得到了相似的结果,后来又 性解释。 (P5页内容与图1-5) 立的,那么,根据假说可以对测交实验结果 有多位科学家做了许多与孟德尔实验相似的观 进行理论推导和预测;然后,将实验获得的 察,大量的实验都验证了孟德尔假说的真实性 数据与理论推导值进行比较,如果二者一致 之后,孟德尔假说最终发展为遗传学的经典理 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如果不一致则证明假说 论 -分离定律(P7) 是错误的。 (P6-7页内容与图1-6)
假说-演绎法
学习目的:充分理解孟德尔两大遗 传规律得出的进程。
假说-演绎法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 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 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 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 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 是错误的。这就是假说-演绎法。
孟德尔实验的程序 蕴含 科学研究的方法 一对相对性状的 杂交实验 观察实验 发现问题 提出假说 解释问题 演绎推理 (纸上谈兵) 实验验证 总结规律
对分离现象的 解释

假说演绎法步骤 高中:假说演绎法步骤

假说演绎法步骤 高中:假说演绎法步骤

假说演绎法步骤高中:假说演绎法步骤假说演绎法步骤高中:假说演绎法步骤假说演绎法(Hypotheticodeductivemethod)又称为假说演绎推理,是指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假说演绎法步骤,希望对你有帮助。

假说演绎法步骤假说演绎法四个步骤解析假说演绎法四个步骤:发现问题构想假说演绎假说实验验证假说演绎法是科学家为了获得对某一未知问题的答案,往往要通过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提出一种假说,来解释这一未知的问题。

从知识和经验上看,这种假设似乎是正确的,但要成为能被人们广泛接受的理论,还必需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得到一定的预期结果,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预期结果。

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说预期的结果一致,则说明假说是正确的,可以上升为理论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说预期的不一致,则还需要继续研究。

下面以孟德尔对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探究加以说明,孟德尔的探究过程是:一发现问题(1)提出问题在孟德尔以前,人们对生物的遗传也进行了探索。

但这些探索都没有用实验的方法进行,大多是猜想和臆断,所以不能对生物的遗传作出科学的解释。

孟德尔设想,对生物的遗传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可能从中找出遗传的科学规律。

(2)设计实验豌豆是自花授粉植物,后代一般是纯种豌豆的相对性状区别比较明显,易于观察和分析。

孟德尔运用豌豆作实验材料,设计了具有相对性状的豌豆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杂交子一代,让杂交子一代自交,得到了杂交子二代。

(3)分析数据孟德尔观察和分析了杂交子一代和子二代性状表现和不同性状表现的个体的数据。

在分析数据以前,孟德尔对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概念规范,建立了一套杂交实验知识的概念体系。

孟德尔概念体系如下:基因性状等位基因显性基因显性性状相对性状隐性基因隐性性状(纯合子与杂合子)(显性类型与隐性类型)基因分离性状分离孟德尔假设的概念体系孟德尔在分析杂交子二代的数据时,运用当时数学领域的最新成果统计学。

假说-演绎法

假说-演绎法

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叫做假说-演绎法。

假说-演绎法(hypothetic -deductive method)是科学发现的一种模式,由假说演绎出推论,到实验检验和修正的方法。

其雏形可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归纳-演绎模式。

按照这一模式,科学家应从要解释的现象中归纳出解释性原理,再从包含这些原理的前提中演绎出关于现象的陈述。

17世纪中叶,笛卡儿在《哲学原理》一书中提出,理性从天赋观念即第一原理(物质和运动)演绎出关于自然的确实知识,他被认为是作为一般观念的假说-演绎法的倡导者。

19世纪中叶,英国休厄尔在《归纳科学的哲学》一书中丰富和发展了假说-演绎法。

他指出一个假说应满足三个条件:(1)能解释两个或更多个已知事实;(2)能预言与构思假说时不同类的事实;(3)能预言或解释背景知识预想不到的现象或事实。

对假说的检验应满足两个要求:(1)解释已观察到的现象;(2)预言尚未观察到的现象。

他提出,只有当能预言与构想假说时不同类的事例时,这一假说的真实性才得到确实的证据。

假说-演绎法是科学认识从经验水平向理论水平上升所必需的工具,它肯定了理性和演绎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强调了由假说演绎得出的结论须用实验来检验,以及假说的最后标准是与经验事实的对应。

这种科学发现逻辑的确立,反映了经验论与唯理论互相融合的趋向。

对假说-演绎法争论最多的问题是假说的建立。

归纳主义者强调最好的假说是满足归纳法要求的。

演绎主义和假说主义者则强调假说要靠创造性的猜想、直觉来建立。

也有人不管假说最初的产生,只把假说-演绎法理解为一种科学解释的演绎模型。

假说-演绎法应用举例: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19世纪中期,孟德尔用豌豆做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在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记载和进行数学统计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杂种后代中出现一定比例的性状分离,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子二代出现不同性状自由组合现象。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全册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全册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总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2)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2)第1课时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和解释 (2)第2课时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8)专题一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与攻略 (11)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22)专题二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方法与攻略 (29)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33)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33)第1课时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过程 (33)专题三减数分裂的解题方法 (38)第2课时受精作用 (45)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49)第3节伴性遗传 (54)专题四伴性遗传的解题方法 (61)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66)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6)第2节DNA的结构 (72)第3节DNA的复制 (77)第4节基因通常是有效遗传的DNA片段 (77)第四章基因的表达 (83)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83)第2节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 (90)专题五基因表达相关的题型及解题方法 (94)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99)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99)第2节染色体变异 (103)第3节人类遗传病 (109)专题六可遗传变异及其在育种实践中的应用 (113)第六章生物的进化 (119)第1节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119)第2节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119)第3节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123)第1课时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123)专题七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 (130)第2课时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133)第4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36)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和解释1.豌豆用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豌豆的自花传粉和玉米的同株异花传粉都称为自交2.豌豆人工异花传粉(杂交)的一般步骤3.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高中生物教学中假说――演绎法

高中生物教学中假说――演绎法

高中生物教学中“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法”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科学方法之一,对于落实“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课程理念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本人对“假说―演绎法”学习、教学的点滴体会。

一、“假说――演绎法”概述1.“假说―演绎法”的基本内涵“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是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形成推论),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推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证明假说是错误的。

科学假说是科学理论发展的思维形式,是人们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以已经掌握的科学原理为指导,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经过一系列的思维过程(往往要运用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类比及想象等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对已有的经验材料进行加工),预先在自己头脑中作出的假定性解释。

就其组成而言,包含已知事实和推测性假定两种基本成分。

假设通过这两种成分的搭配明确问题解决途径,在条件与结果之间建构设想。

假说是通向科学理论的必要环节。

科学研究和科学理论的主要任务是试探性地对已有的经验和事实作出解释,并对未来的经验和事实提出预测。

作为一种正确的假说,不仅能够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还应必须能够预测另一些实验结果。

即除了解释性条件,还必须有预见性条件。

如果由假说作出的科学预见得到实际的证实,那么就标志着假说已经转化为理论。

就假说能否解释已知事实与能否预见未知事实相比而言,后者是假说具有真理性的更有力的证明,当然更能作为假说是否能转化为理论的鲜明标志。

假说必须经过科学实践的检验才能发展为科学理论。

观察、实验所检验的常常不是假说本身,而是假说的推论,即从该假说中逻辑地推导(演绎)出来的描述个别现象或事件的推论。

当然,对假说的实践检验过程是很复杂的,不能单靠一两个实验来说明问题。

2.“假说――演绎法”的作用就思维过程的方法论而言,观察――归纳和假说――演绎都是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从近代科学到现代科学,以观察(实验)――归纳为主的方法逐渐让位给以假说―演绎为主的方法。

孟德尔遗传定律发现中的“假说―演绎法”

孟德尔遗传定律发现中的“假说―演绎法”

孟德尔遗传定律发现中的“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是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通过学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可以较好地体验“假说—演绎法”的应用。

一、科学实验发现事实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一对及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基本程序是:以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P)杂交得F1→让F1自交得F2→对F2的性状表现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性状分离比为3:1(一对)或9:3:3:1(两对)。

二、推理想像提出假说如何解释“F1表现一种性状,F2性状分离且呈现一定分离比”呢?孟德尔通过推理想像,提出如下假说:1.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纯合体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杂合体的组成不同。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每个配子中只含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对F1而言,一对相对性状时,形成2种等量且不同的配子;两对时,形成4种等量且不同的配子。

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一对相对性状时,F2有4种组合、2种表现型、比例为3:1;两对时,F2有16种组合、4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

三、演绎推理得出推论上述假说是否符合实际,其核心在于“F1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

根据假说,隐性亲本只产生一种配子,不影响后代的表现型,如果让F1与隐性亲本杂交(即测交),所得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只与F1产生的配子有关,即一对相对性状时,后代表现型应为2种、比例为1:1;两对时,F2表现型为4种、比例为1:1:1:1。

四、实验检测揭示规律根据上述推论,孟德尔进行了一对及两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所得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与预期相符,证明了假说的正确性,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谈“假说——演绎探究模式”实施的流程

谈“假说——演绎探究模式”实施的流程

谈“假说——演绎探究模式”实施的流程作者:杨方耀来源:《中学物理·初中》2014年第01期新课改教学,要求我们实现三维课程目标,表现在物理教学中,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就要进行探究教学.而要进行探究教学,就必须要有探究教学的模式,这样才能使探究教学从无序状态变成有序状态,从而提高探究教学的效益.探究建模的主要方法是运用演绎法进行建模.也就是将科学理论、教育原理,进行演绎推理,变成探究教学的环节步骤,从而形成探究模式.由于运用的是演绎法,因此只要科学理论正确、合适,则推论出的探究模式一定是正确的.所以,演绎法是探究建模的主要方法.下面介绍“假说-演绎探究模式”的实施流程.1“假说——演绎探究模式”的思维流程思维流程:问题→收集事实→形成假说→推论→检验推论→结论.2对上述思维流程要素的说明问题:提出要研究的课题.收集事实:通过实验、观察、日常经验收集有关实例.形成假说:运用归纳法形成假说.推论:从假说出发,得到对某些问题的推断或预测.检验推论: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对推断或预测进行检验.结论:通过检验,若实验事实与推论一致,则说明假说正确,假说上升为结论;若实验事实与推论不一致,则说明假说错误或有不完善之处,需要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调整.3“假说-演绎探究模式”应用案例——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问题:通过情景,思考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收集事实: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过这样的认识或体验:(1)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过一段时间会变少,放在密闭容器中的水却很难变少;(2)在杯子中倒入一些酒精,人们很快就能闻到酒精的气味,可放在密闭容器中的酒精却很难闻到酒精的气味;(3)人们晒衣服时总是把衣服挂在向阳的地方,并且摊开晾晒.并且还发现:若有风衣服干得更快.还可以进一步思考:农民晒粮食都是摊开晒,没有堆积起来晒的.衣服湿了可以放在暖气片上,或放在火炉旁边烤一烤干得就快.另外头发洗后为了干得快,你采取了哪些措施?形成假说:对收集到的上述实例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形成假说:液体的温度越高、液体的表面积越大、液体上方的空气流速越快,液体蒸发就越快.推论:由上述假说,推断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可能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方的空气流速.检验推论:利用实验室的器材进行实验或进行模拟实验,检验推论的正确性.设计实验时,要注意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当探究一个物理量与其他多个因素的关系时,要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控制变量法就是把多个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通过控制某几个因素不变,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如,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应该控制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的空气流速不变,改变液体的温度来探究.(1)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取两个玻璃片分别滴入相同滴酒精,把其中一个玻璃片用酒精灯加热,观察二者酒精蒸发的快慢情况.发现:加热的先变干.(2)探究蒸发快慢与表面积的关系:取两个玻璃片分别滴入相同滴酒精,把其中一个的酒精摊开,观察二者酒精蒸发的快慢情况.发现:摊开的先变干.(3)探究蒸发快慢与气体流速的关系:取两个玻璃片分别滴入相同滴酒精,把其中一个用扇子扇,观察二者酒精蒸发的快慢情况.发现:用扇子扇的先变干.通过实验发现所见到的现象与推论预测的现象完全一致.从而证明了假说的正确性.最后得出结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方的空气流速.进一步分析得出:要加快液体的蒸发可以采取: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空气流动速度的措施.反之,要减慢蒸发可以采取: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空气流动速度的措施.4运用该模式注意的问题(1)该模式适用于所探究的内容与学生生活体验或认识较贴近的内容.(2)该模式可以与其他模式交叉使用进行探究,当然要根据具体的内容,并不是各种情况下均可交叉.(3)探究的模式有很多种,这只是其中的一种.要根据探究内容的不同,应该采取不同的探究模式让学生进行探究.即便是相同的探究内容,也应该针对学生的情况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探究模式.。

人教(2019)生物高考复习:热点专题9 利用“假说—演绎法”探究变异的类型

人教(2019)生物高考复习:热点专题9 利用“假说—演绎法”探究变异的类型

(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体进行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 眼雄果蝇 (记为“W”)。为探究W果蝇出现的原因,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
组设计将W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再根据杂交结果,进行分析推
理获得。下列有关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的叙述中,正确的
()
A.若子代雌、雄果蝇的表现型都为白眼,则W出现是由环境改变 引起的
2.某二倍体植株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两个 实验:
项目
亲本
子一代
实验一
20株高茎×20株矮茎
高茎∶矮茎=3∶1
高剂量辐射处理的纯合高茎植株与矮 偶 杂交
(M)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如 果 株 高 受 一 对 等 位 基 因 控 制 , 实 验 一 的 亲 本 中 杂 合 子 占 __________。 (2)利用实验一中的个体设计杂交实验,以确定高、矮茎的遗传受几 对等位基因控制。写出简单的设计思路(无需预期结果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F2中紫花长花粉∶紫花圆花粉∶红花长花粉∶红花圆花粉不等 于9∶3∶3∶1,有同学据此提出A、a和B、b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假 说。②F1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由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而重新组合,产生 4 种 基 因 型 的 雌 雄 配 子 , 雌 雄 配 子 的 比 例 都 是 AB∶Ab∶aB∶ab = 22∶3∶3∶22;受精作用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从而产生这种结果。针 对上述假说,可设计测交实验进行验证,(测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 可反映待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从而检测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 比例。

专题四 微专题 三 假说—演绎法及其应用

专题四 微专题 三  假说—演绎法及其应用

解析 由题干可知,F1中非抗∶抗性=3∶1,且雌雄中都有非抗和 抗性个体,故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且非抗为显性;F1中 无斑点∶有斑点=1∶1,且无斑点都是雄性个体,有斑点都是雌性 个体,故等位基因B、b位于性染色体上。
(2)请利用上述实验中的F1为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此性状是受一对 基因控制,还是两对基因控制。请简要说明实验步骤与预期结果。 ①实验步骤:_分__别__取__甲__、__乙__杂__交__得__到___的__F_1中__的__红___花__植__株__自__交__,__统__计__F_2_ _中__红__花__与__白__花__的__比__例__(_分__别__取__甲__、__乙__杂__交__得__到__的__F_1_中__的__红__花__植__株__与__白__花__ _植__株__进__行__测__交__,__统__计__F_2中__红__花__与__白__花__的__比__例__)_。 ②预期结果:若出现红花∶白花 =__5_∶__1_(_2_∶__1_)_,则为一对等位基因 控制;若出现红花∶白花=__1_3_∶__3_(7_∶__5_)__,则为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
4.根据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油蚕(ZW型)能否抗NPV病毒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油蚕 上有无斑点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且无斑点为显性。现有两油 蚕杂交,F1中非抗无斑点雄性∶非抗斑点雌性∶抗性无斑点雄性∶抗性 斑点雌性= 3∶3∶1∶1。 材料二 Z、W染色体的同源部分均具有等位基因。 (1)上述两对等位基因_不__位__于___(填“位于”或“不位于”)一对同源染色 体上,理由是_根__据__F_1_表__现__型__比__例__可__知__A_、__a_位__于__常__染__色__体__上__,__而__B_、__b_基___ _因__位__于__性__染__色__体__上__。

假说—演绎法的详解及其应用

假说—演绎法的详解及其应用

假说—演绎法的详解及其应用刘清华乌鲁木齐市长沙路18号金剑桥学校提要:这篇文章针对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内容运用到的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进行了的梳理和归纳,在讲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及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时运用其方法能使学生印象深刻,系统的掌握这些内容,并能在解题时运用这种方法。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一)、(二)以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三节课都是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假说—演绎法指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是错误的。

这就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

必修二中在讲解基因分离定律时用的就是假说—演绎法,但课本在论述时有点支离破碎,很多学生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对这种方法不是很理解,在做题的时候也不懂得去运用,下面我就这个问题四个步骤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并举例如何运用假说—演绎法解题。

一、通过《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讲解假说—演绎法1.1根据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孟德尔用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表现为高茎。

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比例为3:1。

用其他一对相对性状做实验也出现了同样的结果。

看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不是偶然的,是什么原因导致遗传性状在杂种后代中按一定的比例分离呢?1.2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孟德尔在观察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假说: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决定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用D和d表示。

而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由于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永远是纯合子。

这样,亲本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产生的配子只有一种:D。

矮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产生的配子也只有一种:d。

这样,D和d结合,产生的子一代的基因型是Dd,D对d有显性作用,F1全部表现为高茎。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课件知识点-孟德尔的研究思路:假说—演绎法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课件知识点-孟德尔的研究思路:假说—演绎法

孟德尔研究的思路:假说——演绎法
•提出问题:
(1)F1代中全为高茎,矮茎哪里去了呢? (2)F2代中矮茎出现了,说明了什么?
(3)为什么后代的比值都接近3:1?
孟德尔研究的思路:假说——演绎法
分析问题:
(1)矮茎可能并没有消失,只是在F1中代 未表现出来因为F2代中出现了矮茎 (2)高茎相对于矮茎来说是显性性状。 (3)显性性状可能受遗传因子的控制,遗 传因子成对存在可能有显隐之分 。
知识点——孟德尔研究的思路: 假说——演绎法
孟德尔研究的思路:假说——演绎法
• 运用“假设—演绎法”进行新课程教学的案例分析,旨 在引领学生生成“假说-演绎法”的科学思维方式。 •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假说——演绎法” 的实施及探究。 如下
孟德尔研究的思路:假说——演绎法
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 F1 •现象: 代全为高茎,高茎自交后代 高茎和矮茎的比例为3:1, 其他6对相对性状均如此
孟德尔研究的思路:假说——演绎法
形成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遗传因子有显性与隐性之分。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
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
配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孟德尔研究的思路:假说——演绎法
演绎推理:

将F1代植株与矮茎豌豆杂交, 预期后代中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的比例为1:1
孟德尔研究的思路:假说——演绎法
实验验证:实际结果:后代中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的比例为 l:1 得出结论:预期结果与真实结果一致,假说正确,得出基因 的分离定律。
孟德尔研究的思路:假说——演绎法 例题解析

孟德尔假说演绎法过程

孟德尔假说演绎法过程

孟德尔假说演绎法过程一、孟德尔假说的背景孟德尔假说是由奥地利的修道士格雷戈尔·约翰·孟德尔在19世纪提出的,他通过对豌豆植物进行的一系列实验研究,揭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这个假说对于现代遗传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孟德尔假说的基本原理孟德尔假说的基本原理是:遗传性状由基因控制,每个个体拥有两个基因,且每个基因只能传递给后代的一半。

不同的基因组合会导致不同的表现形态。

三、孟德尔假说的演绎法过程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植物的实验,运用了演绎法的思维方式,逐步推导出了他的假说。

1. 第一轮实验孟德尔首先选择了豌豆的七个性状进行观察和实验,这些性状包括:花色(紫色或白色)、种子形状(圆形或皱纹)、种皮颜色(黄色或绿黄色)、种子颜色(黄色或绿色)、荚果形状(鳞片状或肿大状)、荚果颜色(黄色或绿色)以及花柱长度(短或长)。

2. 第二轮实验在第一轮实验中,孟德尔观察到了两种性状的分离现象。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些结果,他进行了第二轮实验。

3. 统计数据孟德尔对每一个性状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统计。

他将实验结果进行了记录,并用数字来表示各种性状的表现形态。

通过统计分析,孟德尔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结论。

4. 初步结论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孟德尔得出了两个基本结论: - 性状分离:性状并不是简单的混合,而是会在后代中分离并重新组合。

- 性状传递:不同的性状有不同的遗传模式,有些性状具有优势,有些性状则会消失。

5. 交叉实验为了验证自己的结论,孟德尔进行了交叉实验。

他选取了有明确表型的纯种豌豆进行杂交,并观察后代的表现形态。

6. 分离定律的发现通过分析交叉实验的结果,孟德尔发现了三个分离定律: - 第一定律:性状在纯合子的配子中分离,重新组合形成杂合子。

- 第二定律:不同的性状是相互独立的。

- 第三定律:有些性状是优势性状,会表现在杂合子的表型上。

7. 分离定律的解释在发现了分离定律之后,孟德尔提出了一个解释:每个个体拥有两个基因,但只有一个基因会在表型上显示出来,另一个基因会隐藏起来。

押题点01 实验探究及生物科学史、方法与技术(解析版)

押题点01 实验探究及生物科学史、方法与技术(解析版)

押辽宁卷单选题(黑龙江、吉林适用)实验探究及生物科学史、方法与技术➢ 押题范围:第1~5题 ➢ 押题预测:1.教材涉及的科学史汇总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①罗伯特·胡克——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②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细胞。

③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细胞学说”。

④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2)流动镶嵌模型的建立过程①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实验——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②罗伯特森——电镜下观察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将细胞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③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押题探究:题号定位、考点押题,高效冲刺解题秘籍:科学史超全汇总+热考实验方法+聚焦“同位素标记法” 真题回顾:回顾历年真题,循规探秘,临考提升 押题冲关:临考必刷,高效抢分(3)酶的发现过程①巴斯德——酿酒中的发酵是由酵母菌细胞的存在所致(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不可能变成酒精)。

②毕希纳——将酵母菌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

③萨姆纳——提取出脲酶并证明脲酶是蛋白质。

④切赫和奥尔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4)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①恩格尔曼——用水绵和需氧细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O2及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②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自水。

③卡尔文——用14C标记CO2,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即卡尔文循环:14CO2→14C3→(14CH2O)。

(5)遗传规律的发现史①孟德尔——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利用假说—演绎法提出遗传的两条基本规律,即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关注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②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用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

(6)遗传物质的发现史①格里菲思——通过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已经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25
第10页
解 析 答 案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本 考 点 内 容 结 束
布置作业 创新设计《活页限时训练》针对训练
山东金榜苑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第11页
数字产品中心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23:25
第7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规律总结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23:25
第8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变式训练
2.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孟德尔运用了杂交实验法和假说-演绎法 B.用闭花传粉的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C.“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是孟德尔提出假说的主要内
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提出假说
设计实验 验证假说
分析结果 得出结论
Dd F1高茎
D
d d
Dd 高茎:矮茎=1:1 dd
dd
矮茎
23:25
第6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典例剖析
【例1 】(高考改编题)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 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检验推理、 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 注意各环节 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的特点 )。 A.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 上的基因控制的” B.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 C.为了验证提出的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 交实验 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 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解析/显隐
容 D.测交实验证明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所产生的雌雄配子比 为1∶1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过程中运用了杂交实验法和假说-演绎法;通过 人工授粉和套袋处理,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成对的遗传因子彼 此分离”是孟德尔提出假说的主要内容;测交实验证明了杂合子所产 生的两种基因组成的配子的比例是1∶1,不是雌雄配子比。 答案:D
假说-演绎法的过程
考情分析
假说演绎法是高考遗传大题命制 的核心思想方法,也可以从科学 探究方法上进行考查,多为填空 题,也有选择题。
23:25
第1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考点精讲
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提出假说
设计实验 验证假说
分析结果 得出结论
F1代个体全部是高茎,F2 代高茎:矮茎总是3:1
第2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考点精讲
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提出假说
设计实验 验证假说
分析结果 得出结论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 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 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3:25
第9页
解 析 答 案ຫໍສະໝຸດ 返回目录结束放映变式训练
1.下图表示孟德尔杂交实验过程操作及理论解释,下列选项描述 错误的是( )。 A.图1①和②的操作不能同时进 行,②操作后要对雌蕊套袋处理 B.图2揭示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是孟德尔假说—演绎的核心内容 C.图3为测交实验遗传图谱 D.图2揭示了减数分裂过程中,伴随同源染色体1、2的分离, 等位基因D、d也随之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 图1中,①为去雄,去雄后套袋处理,待雌蕊成熟后再 进行②过程;图2中D、d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 因,孟德尔时代尚未有此观点,因而B错误。 答案:B
第3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考点精讲
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提出假说
设计实验 验证假说
分析结果 得出结论
23:25
第4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考点精讲
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提出假说
设计实验 验证假说
分析结果 得出结论
F1代个体与矮茎豌豆进行测 交,可验证假说
23:25
第5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考点精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