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说-演绎法

合集下载

假说-演绎法

假说-演绎法

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叫做假说-演绎法。

假说-演绎法(hypothetic -deductive method)是科学发现的一种模式,由假说演绎出推论,到实验检验和修正的方法。

其雏形可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归纳-演绎模式。

按照这一模式,科学家应从要解释的现象中归纳出解释性原理,再从包含这些原理的前提中演绎出关于现象的陈述。

17世纪中叶,笛卡儿在《哲学原理》一书中提出,理性从天赋观念即第一原理(物质和运动)演绎出关于自然的确实知识,他被认为是作为一般观念的假说-演绎法的倡导者。

19世纪中叶,英国休厄尔在《归纳科学的哲学》一书中丰富和发展了假说-演绎法。

他指出一个假说应满足三个条件:(1)能解释两个或更多个已知事实;(2)能预言与构思假说时不同类的事实;(3)能预言或解释背景知识预想不到的现象或事实。

对假说的检验应满足两个要求:(1)解释已观察到的现象;(2)预言尚未观察到的现象。

他提出,只有当能预言与构想假说时不同类的事例时,这一假说的真实性才得到确实的证据。

假说-演绎法是科学认识从经验水平向理论水平上升所必需的工具,它肯定了理性和演绎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强调了由假说演绎得出的结论须用实验来检验,以及假说的最后标准是与经验事实的对应。

这种科学发现逻辑的确立,反映了经验论与唯理论互相融合的趋向。

对假说-演绎法争论最多的问题是假说的建立。

归纳主义者强调最好的假说是满足归纳法要求的。

演绎主义和假说主义者则强调假说要靠创造性的猜想、直觉来建立。

也有人不管假说最初的产生,只把假说-演绎法理解为一种科学解释的演绎模型。

假说-演绎法应用举例: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19世纪中期,孟德尔用豌豆做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在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记载和进行数学统计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杂种后代中出现一定比例的性状分离,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子二代出现不同性状自由组合现象。

假说演绎法

假说演绎法

假说演绎法学案一、概念: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叫做假说-演绎法。

二、以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实验来分析假说演绎法的步骤。

假说演绎法的一般步骤: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是:2.通过推理和想象,做出假说做出的假设是:孟德尔假说的核心是:3.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问题(1)如何才能知道F1的D和d 是否分离并进入不同配子?问题(2):能直接观察出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吗?问题(3):配子中遗传因子的控制作用能在子代表现出来吗?4.对假说进行验证(方法是:)练习:1.“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A.若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则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B.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 C.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个体比接近1:2:12.几种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如图所示。

用红眼雌果蝇(X R X R)与白眼雄果蝇(X r Y)为亲本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M”)。

M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

请设计简便的杂交实验,确定M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

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Ⅰ.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环境改变;Ⅱ.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基因突变;Ⅲ.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

专题四 微专题 三 假说—演绎法及其应用

专题四 微专题 三  假说—演绎法及其应用

解析 由题干可知,F1中非抗∶抗性=3∶1,且雌雄中都有非抗和 抗性个体,故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且非抗为显性;F1中 无斑点∶有斑点=1∶1,且无斑点都是雄性个体,有斑点都是雌性 个体,故等位基因B、b位于性染色体上。
(2)请利用上述实验中的F1为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此性状是受一对 基因控制,还是两对基因控制。请简要说明实验步骤与预期结果。 ①实验步骤:_分__别__取__甲__、__乙__杂__交__得__到___的__F_1中__的__红___花__植__株__自__交__,__统__计__F_2_ _中__红__花__与__白__花__的__比__例__(_分__别__取__甲__、__乙__杂__交__得__到__的__F_1_中__的__红__花__植__株__与__白__花__ _植__株__进__行__测__交__,__统__计__F_2中__红__花__与__白__花__的__比__例__)_。 ②预期结果:若出现红花∶白花 =__5_∶__1_(_2_∶__1_)_,则为一对等位基因 控制;若出现红花∶白花=__1_3_∶__3_(7_∶__5_)__,则为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
4.根据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油蚕(ZW型)能否抗NPV病毒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油蚕 上有无斑点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且无斑点为显性。现有两油 蚕杂交,F1中非抗无斑点雄性∶非抗斑点雌性∶抗性无斑点雄性∶抗性 斑点雌性= 3∶3∶1∶1。 材料二 Z、W染色体的同源部分均具有等位基因。 (1)上述两对等位基因_不__位__于___(填“位于”或“不位于”)一对同源染色 体上,理由是_根__据__F_1_表__现__型__比__例__可__知__A_、__a_位__于__常__染__色__体__上__,__而__B_、__b_基___ _因__位__于__性__染__色__体__上__。

假说演绎法

假说演绎法

假Hale Waihona Puke 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 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 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 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叫做假 说-演绎法。 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检验→得出 结论
萨顿根据发现的以上现象,将孟德尔遗传定律形成配子过程中基 因的行为变化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做了深入类比 分析,对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出推论,即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 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类比、假说、推理后得到的结论并不具备逻辑上的必然性,不 管它有多么的合情合理,在没有实践的检验之前,还都仅仅是 假说,不能作为定律来使用,科学家们不断的探索努力,终于 在1909年,摩尔根通过果蝇红眼与白眼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 将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X染色体联系起来, 从而用实验证明了基因确实在染色体上。
美国遗传学家萨顿主要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 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等人运用 “假说—演绎法”获得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类比推理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 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 象所具有,而在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 的一种推理。类比推理的结构可表示如下: A有属性a、 b、c、d ,B有属性a、b、c ,推出结论B有属性d 。例 如科学家在研究光的性质时,曾将光与声进行类比。声有 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等现象,其原因在于它有波动性。 后来发现光也有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等现象,因此推测 光也可能有波动性。
基因行为

假说―演绎法

假说―演绎法

假说——演绎由于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已经了解一些孟德尔的事迹,在高中阶段可以“孟德尔对遗传学的杰出贡献”为专题,组织小型的师生研讨活动。

孟德尔科学实验方法,最适于引导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一般模式,在教学中可利用“假说——演绎法”教学,具体过程为:提出问题:学生阅读,配以教师展示和讲解。

学生了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包括实验现象和提出问题。

建立假说:教师介绍孟德尔的假说,学生讨论并提问,了解假说的内容。

教师通过边绘制边讲解遗传图解,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孟德尔的假说。

模拟实验: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让学生加深对孟德尔假说的理解。

演绎推导:教师设问:如果我们就是当年的孟德尔,该如何验证自己的假说?教师将测交实验的亲本组合告诉学生,请学生假设自己就是当年的孟德尔,用自己的假说对测交实验的理论结果进行演绎推理,推导出理论上的预期。

实验检验:教师告诉学生测交实验的真实结果,判断假说真伪。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例为什么会是1:1呢?当学生绘制遗传图解时,纠正他们可能出现的错误。

得出结论:子一代的遗传组成:形成配子时子一代遗传因子的分离行为。

师生共同揭示“分离定律”的论点及实质。

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引导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领悟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和加强科学方法的训练。

孟德尔的研究思路十分严谨,实验设计科学可行,他首先从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入手,进行实验、观察现象、统计数据、提出假说、进行演绎推理、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得出结论、进一步实验……。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发现过程就是“假说——演绎”法的充分体现“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也是训练学生科学思维的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

它是指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果。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谈谈“假说——演绎法”

谈谈“假说——演绎法”

谈谈“假说——演绎法”作者:殷旭东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2年第07期“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是一种解释归纳推理,是形成和构造科学理论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

教师正确运用“假说——演绎法”的思维模式去分析教材,处理遇到的实际问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本文从“假说——演绎法”的含义、特点、形式及应用举例等方面谈些粗浅的认识。

假说必须经过科学实践的检验才能发展为科学理论。

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逻辑推理方法。

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相反,它是从已知的某些一般原理、定理、法则、公理或科学概念出发,推论出新结论的一种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

一、“假说——演绎法”的形式假说演绎推理可用公式表示如下:如果H,那么E,E_____所以H可能真。

上述表达式中,H表示所提出或论证所依据的假设,E表示对未知事物的预测,“如果H,那么E”表示从假说演绎出对已知事物的解释或未知事物的预测。

二、假说演绎推理的解释假说演绎推理,实质上是一种解释归纳推理,即通过归纳得到的结论只能是一个假说,这个假说的合理性有多大,即归纳所得结论的可靠性有多大,需要接受事实的检验。

如果假说能够合理地解释已知的或可预测的经验事实,则假说的确证度就增大。

假说演绎推理与溯因推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假说演绎推理是在溯因推理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溯因推理,在已知的事实E和科学原理(如果H,那么E)的基础上推测出结论(假说)H以后,如何确定这个假说(结论)的可靠性呢?这就需要从假说H得到确证。

因此,溯因推理是一种发现(假说)的方法,假说演绎推理则是一种验证(假说)的方法。

三、“假说——演绎法”的基本特点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对所获得的事实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首先提出某种作为理论基本前提的假说来,然后以假说作为出发点,逻辑地演绎出可由经验检验的结论,构成一个理论系统。

用这个理论系统解释和预见所研究对象系统的各种现象,并用实验来进行检验和修正。

假说演绎法

假说演绎法

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法(Hypothetico-deductive-method)又称为假说演绎推理,是指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

假说演绎推理概述假说演绎推理,实质上是一种解释归纳推理,即通过归纳得到的结论只能是一个假说,这个假说的合理性有多大,即归纳所得结论的可靠性有多大,需要接受事实的检验。

如果假说能够合理地解释已知的或可预测的经验事实,则假说的确证度就增大。

假说演绎推理与溯因推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假说演绎推理是在溯因推理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溯因推理,在已知的事实E和科学原理(如果H,那么E)的基础上推测出结论(假说)H以后,如何确定这个假说(结论)的可靠性呢?这就需要从假说H得到确证。

因此,溯因推理是一种发现(假说)的方法,假说演绎推理则是一种验证(假说)的方法。

假说演绎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前提并不蕴涵结论。

前提真,结论未必真。

从推理形式来看,它不符合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无论是某一个事实E与实验的结果相符合,还是一系列的事实(E1,E2…EN)与观察实验的结果相符合,逻辑上都不能必然地断定结论(假说)H是真实的。

如医生给病人诊断后提出假说:该病人患有肺炎。

在此基础上,医生进一步演绎出病人有发烧、咳嗽、呼吸困难等现象,尽管这些现象可能都是事实,但并不能必然地得出病人患有肺炎的结论,因为存在这些现象的病人也可能患有别的疾病。

因此,假说演绎推理结论(假说)只能是某种程度的确证。

科学史上,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归纳——演绎方法,可看作假说演绎法的雏型。

亚里士多德主张,科学家要从被解释现象中归纳出解释性原理,然后再从包含这些原理的前提中,演绎出关于这个事实的原因的知识。

热点专题8利用假说—演绎法探究变异的类型-2025年生物学高考总复习课件

热点专题8利用假说—演绎法探究变异的类型-2025年生物学高考总复习课件

受。为了探究假说的正确性,请利用植株N的自交子代完成以下实
验设计。
实验方案:任选一株 无香味 植株作父本和多株有香味植株作母本进行
杂交,统计子代表型及分离比。
预期结果和结论:
①若 无香味∶有香味=1∶1
,则假说一正确;②
若全部为无香味或无香味∶有香味=1∶2
返回导航
高考总复习·生物学
任选一株子代的无香味植株(父本)与多株有香味植株(母本)杂交,统计子 代表型及分离比;预期结果和结论:若假说一正确,则亲代为Y-y×yy, 子代中Y-y∶yy=1∶1,表现为无香味∶有香味=1∶1;若假说二正确,亲 代为Y-y×yy或Y-Y-×yy,由于含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受精能力为正常雄 配子的1/2,则子代全部为无香味或无香味∶有香味=1∶2。
返回导航
返回导航
高考总复习·生物学
【解析】C表示染色体上的倒位区,故品果蝇C区发生的变异类型是染色体 结构变异,A正确;正常眼雄果蝇基因型为X+Y,CIB品系果蝇和正常眼雄 果蝇交配,即X+XCIB×X+Y→F1 X+X+∶X+XCIB∶X+Y∶XCIBY=1∶1∶1∶1,由于I为雄性果蝇胚胎致死的隐 性基因,故子代中XCIBY死亡,后代中棒眼雌果蝇所占比例1/3,B正确;由 于含有I基因的雄果蝇胚胎致死,不可能产生XClB的雄配子,故自然状态下 一般不存在基因型为XClBXClB的雌性个体,C错误;为了鉴定X染色体上是 否发生了隐性突变,可用正常眼雄蝇(X+Y)和F1中的CIB雌果蝇X+XCIB杂交: 若X染色体上发生了隐性突变(假设基因用w表示),则杂交后代为XCIBX+、 X+Xw、XwY(新性状)、XCIBY(致死),雄性个体为新(突变)性状,D正确。

(完整版)孟德尔遗传定律发现中的“假说—演绎法”

(完整版)孟德尔遗传定律发现中的“假说—演绎法”

孟德尔遗传定律发现中的“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是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通过学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可以较好地体验“假说—演绎法”的应用。

一、科学实验发现事实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一对及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基本程序是:以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P)杂交得F1→让F1自交得F2→对F2的性状表现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性状分离比为3:1(一对)或9:3:3:1(两对)。

二、推理想像提出假说如何解释“F1表现一种性状,F2性状分离且呈现一定分离比”呢?孟德尔通过推理想像,提出如下假说:1.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纯合体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杂合体的组成不同。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每个配子中只含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对F1而言,一对相对性状时,形成2种等量且不同的配子;两对时,形成4种等量且不同的配子。

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一对相对性状时,F2有4种组合、2种表现型、比例为3:1;两对时,F2有16种组合、4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

三、演绎推理得出推论上述假说是否符合实际,其核心在于“F1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

根据假说,隐性亲本只产生一种配子,不影响后代的表现型,如果让F1与隐性亲本杂交(即测交),所得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只与F1产生的配子有关,即一对相对性状时,后代表现型应为2种、比例为1:1;两对时,F2表现型为4种、比例为1:1:1:1。

四、实验检测揭示规律根据上述推论,孟德尔进行了一对及两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所得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与预期相符,证明了假说的正确性,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核心素养微专题 5科学思维之假说-演绎法

核心素养微专题 5科学思维之假说-演绎法
核心素养微专题5 科学思维之假说-演绎法
1.定义:“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 种科学方法,是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 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 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2.步骤: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 验证——得出结论。 3.实例: (1)分离定律的发现。 (2)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 (3)确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4)寻找遗传物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5)寻找遗传物质——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 验。 (6)激素调节的发现。 (7)DNA复制方式的提出与证实。 (8)遗传密码的破译。 (9)中心法则的提)理解经典实验研究过程中的演绎步骤。 (2)运用假说—演绎法解答实验设计题: ①仔细审题——看清条件和要求;②策划方案——明确 可能情况;③假说—演绎推理——在草稿纸上书写简要 图解,预期各种可能的实验结果;④比较、判断,得出结 论;⑤作答——按照要求,科学作答。
【命题分析·素养解读】 (1)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2)主要考查点: ①在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重点理解孟德尔的假说。 ②理解孟德尔研究过程中的演绎步骤。 ③运用“假说—演绎”的思路解决遗传探究类题目。
(3)素养解读:假说—演绎法主要围绕遗传模块考查,侧 重考查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即侧重考查思维和方法。 注重考查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和 实施方案以及对结果的交流与讨论。

谈谈“假说——演绎法”

谈谈“假说——演绎法”
三 、假说—— 演绎法” “ 的基本特点 在科学研究过程中 , 究者在 观察 、 研 实验 的基础上 , 对所获得 的事实材料进行 加工制作 , 先提 出某 种作为 首 理论基 本前提 的假说 来 , 然后 以假说 作为 出发点 , 逻辑 地演绎 出可 由经验检验 的结论 , 成一个理论 系统 。用 构
Z HON GXU E J AOX C I UE ANKA O
专题 论析
法 谈 谈 “ 假 说 — — 演 绎
安徽 池 州市 第一 中学 (4 00 殷旭 东 2 70 )
“ 假说——演绎 法” 是现代 科学 研究 中常用 的一 种 科学 方法 , 是一种解 释归 纳推理 , 是形成 和构造科 学理 论 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 。教 师正确运用 “ 假说——演 绎 法” 的思维模式去分析教材 , 处理遇 到 的实 际问题 , 能达 错误 的 。 四、假 说—— 演绎 法” “ 应用举例 1基 因分离定律 和 自由组合定律 的发现 , 因位于 . 基 染 色体上 的证实 。美 国遗传 学家萨 顿发现 , 孟德 尔假设
() 出 问 题 。 3提
孟一 :
①为什么一代都是高茎而没有矮茎 的呢? ②为什么子二代矮茎性状又出现了呢? ③F 中出现 了 1: 的性状分离 比是偶然 的吗? 1
孟两 :
①为什么会出现新的性状组合 呢? ②这与一对相 对性 状实 验 中 F 的 3: 2 1的数 量 比 有联系吗? 摩尔根 : F 全为红眼 , F 红眼 和 白眼之 间数 量之 比
() 验 。 1实
盂一 孟 两

“ 假说——演绎法” 的形式
假说演绎推理可用公式表示 如下 :
如 果 H, 么 E 那 ,

“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以“探究DNA复制的方式”为例

“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以“探究DNA复制的方式”为例

“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以“探究DNA复制的方式”为例摘要本文以“探究DNA复制的方式”为例,引导学生借助“假说—演绎法”的科学研究方法,逐步还原DNA复制方式的探究历程。

让学生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探寻科学本质,提升演绎与推理的科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 DNA复制假说—演绎法科学思维《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高中生物教学中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新课标中也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演绎与推理能力的要求[1]。

在生物学等科学领域探索中,“假说—演绎法”常被广泛应用。

1 假说—演绎法的内涵“假说一演绎法”是指在观察、实验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并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预测实验结果,再通过实验来检验。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推理的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本文以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3节“DNA的复制”中DNA复制方式的探究过程为例,开展演绎推理,逐步建构“DNA分子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这一重要概念,并为发展学生归纳与演绎等科学思维搭建脚手架。

2 基于假说—演绎法的教学过程2.1 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学生观看“3·21” 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搜救视频,并阅读相关资料: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搭建了遇难者身份识别DNA专项比对工作平台,采集132名机上人员生前DNA样本和亲属DNA样本。

在进行比对时,需大量的DNA,专家组会利用PCR技术扩增DNA,PCR技术实质就是DNA复制。

教师创设问题:DNA是怎样精确复制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呢?设计意图:以热点情境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同时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存在的实质性价值,引起学生主动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和社会问题,助力社会责任的落实。

高中生物教学中假说――演绎法

高中生物教学中假说――演绎法

高中生物教学中“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法”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科学方法之一,对于落实“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课程理念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本人对“假说―演绎法”学习、教学的点滴体会。

一、“假说――演绎法”概述1.“假说―演绎法”的基本内涵“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是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形成推论),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推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证明假说是错误的。

科学假说是科学理论发展的思维形式,是人们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以已经掌握的科学原理为指导,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经过一系列的思维过程(往往要运用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类比及想象等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对已有的经验材料进行加工),预先在自己头脑中作出的假定性解释。

就其组成而言,包含已知事实和推测性假定两种基本成分。

假设通过这两种成分的搭配明确问题解决途径,在条件与结果之间建构设想。

假说是通向科学理论的必要环节。

科学研究和科学理论的主要任务是试探性地对已有的经验和事实作出解释,并对未来的经验和事实提出预测。

作为一种正确的假说,不仅能够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还应必须能够预测另一些实验结果。

即除了解释性条件,还必须有预见性条件。

如果由假说作出的科学预见得到实际的证实,那么就标志着假说已经转化为理论。

就假说能否解释已知事实与能否预见未知事实相比而言,后者是假说具有真理性的更有力的证明,当然更能作为假说是否能转化为理论的鲜明标志。

假说必须经过科学实践的检验才能发展为科学理论。

观察、实验所检验的常常不是假说本身,而是假说的推论,即从该假说中逻辑地推导(演绎)出来的描述个别现象或事件的推论。

当然,对假说的实践检验过程是很复杂的,不能单靠一两个实验来说明问题。

2.“假说――演绎法”的作用就思维过程的方法论而言,观察――归纳和假说――演绎都是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从近代科学到现代科学,以观察(实验)――归纳为主的方法逐渐让位给以假说―演绎为主的方法。

“假说——演绎法”与理性思维的培养

“假说——演绎法”与理性思维的培养

专家讲坛●【教育时政】“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是在提出假说的过程中,演绎出推论,在实验检验和修正中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那么,什么是假说—演绎法?在提出假说的基础上,如何演绎出推论,发展思维呢?下面,笔者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中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一、“假说—演绎法”的提出与内涵“假说—演绎法”的思想源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

《方法论·情志论》一书中提到:“因为我觉得其中的推理环环相扣,后面的推理被前面的推理证明,前面的是后面的因;前面的也被后面的证明,后面的是前面的果。

”[1]笛卡尔在推理前提出了相应的假设,用假设解释事实,得出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证明。

这应该是“假说—演绎法”思想的雏形。

《笛卡尔的人类哲学》一书对“演绎”做了明确阐释,并将“演绎”与“直观”进行了比较:“‘演绎’也是理智的活动,但与‘直观’不同,它们不是理智的单纯活动,必须先假定某些真理或定义,之后凭借这些定义推出一些结论。

”[2]可见,笛卡尔是把自己的想法作为假说提出来,并用假定的真理去推论,演绎出结论,而这个结论可以应用到其他事实中。

“假说—演绎法”经过不断地演变和凝炼,最终以概念的形式出现在高中生物教材。

在教材中,“假说—演绎法”是指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将“假说—演绎法”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理性思维,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二、“假说—演绎法”与传统探究的对比分析图1传统探究过程的基本流程(如图1)是: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传统探究过程虽然能够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活动,但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探究流程,比如学生提出问题后就开始设计实验,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假说—演绎法理论分析与二轮教学反思

假说—演绎法理论分析与二轮教学反思

假说—演绎法理论分析与二轮教学反思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不同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的学习。

其中,假说—演绎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法,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和教育意义。

本文将从理论分析和二轮教学反思两个层面来探讨假说—演绎法的应用。

一、理论分析1. 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假说—演绎法是指通过提出假设,然后根据这些假设进行演绎推理,最终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其基本原理在于通过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假说—演绎法的教学目标和特点假说—演绎法的教学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等方面。

二、二轮教学反思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运用了假说—演绎法来指导学生的学习。

以下是我对这一教学方法的二轮反思。

1. 教学设计与实施在上课前,我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方案。

在课堂上,我首先提出了一个假设,并引导学生对该假设进行讨论和思考。

随后,我通过演绎推理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找到答案。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参与度。

2. 教学效果与提升通过使用假说—演绎法,我发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他们在讨论和思考中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同时,他们也学会了运用假说—演绎法进行推理和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反思与改进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自己在引导学生进行假说和演绎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我有时会过度引导学生或者直接给出答案,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自主探究和思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结论综上所述,假说—演绎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其理论分析和二轮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假说—演绎法来指导学生的学习。

从假说-演绎法看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科学思维的培养

从假说-演绎法看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科学思维的培养

从假说 - 演绎法看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科学思维的培养兰杰新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中学 723400假说-演绎法(Hypothetical-deductive-method)又称为假说演绎推理,是一种理论推演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被广泛的应用于自然科学诸如物理、化学、生物以及教育科研之中。

假说-演绎法的内容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一是提出问题,就是在观察现象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二是形成假说,即就是针对问题通过经验、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一套理论。

三是演绎推理,就是根据所提出的假说进行演绎推理从而得到理论上的结果。

四是实验验证,就是真正去做实验得到实验结果,然后将理论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比对从而对假说进行验证。

如果实验结果与理论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证实),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证伪)。

最后是得出结论。

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中明确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

其中“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科学思维,如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法,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

可见,新的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思维是非常重视的,这关系到科学精神的树立,科学态度的形成,科学习惯的养成,科学思维的培养,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社会人才的选拔以及未来科学家的造就。

在高中生物必修2中,孟德尔分离定律就是通过假说-演绎法得来的经典范例。

教材以孟德尔发现分离现象、探索分离规律为主要线索,以近乎“白描”的方式,叙述了孟德尔所作的主要工作:一、发现了问题:孟德尔通过观察七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发现并提出问题:为什么F1只有一种性状而F2却有两种性状且比例为3:1呢?二、提出了假说:孟德尔在观察、经验、想象和理论的指引下,形成了对分离现象进行解释的一套初步的理论(这就是假说)。

假说演绎法

假说演绎法
三:F2中出现3:1的分离比是偶然的吗?
(P5页内容与图1-5)
他通过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而提出假说,并对性状分离现象现象作出尝试性解释。
第四步验证假说 得出结论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第四步验证假说 得出结论 一: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的?矮茎性状消失了吗?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第四步验证假说 得出结论
第四步验证假说 得出结论
一: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的?矮茎性状消失了吗?
第一步 提出问题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假说演绎法
假说-演绎法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 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 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 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 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 是错误的。这就是假说-演绎法。
与课本联系
高茎787 矮茎277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测交实验不可能直接验证假说本身,而是验证由假说演绎出的推论,
三:F2中出现3:1的分离比
是偶然的吗?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高茎787 矮茎277
3:1
与课本联系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第第第四二三步步步验提实证出验假假验说说证得出结论
他假性当 能 尔 有测 证 即 立做然 单 多通说解交 的由:, 靠 位的如过,释实 ,假对一科很果严并。验那说多假两学遗谨对不么演说个家实传(可,绎的性的实做验因P能根出推状5都实 验 了子页直 据的理分践 来 许得决内接 假推检 说 多和离到定验 说论容了验 明 与生大现证 可,与过 问 孟相物胆象假 以图程 题 德似性的现说 对1的是 。 尔状想象-本 测很事实结的5身交象作)复实验果假,实而出杂上相,说而验提尝的,似后是是结,孟的出试来成验果不德观又

假说—演绎法的详解及其应用

假说—演绎法的详解及其应用

假说—演绎法的详解及其应用假说—演绎法的详解及其应用刘清华乌鲁木齐市长沙路18号金剑桥学校提要:这篇文章针对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内容运用到的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进行了的梳理和归纳,在讲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及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时运用其方法能使学生印象深刻,系统的掌握这些内容,并能在解题时运用这种方法。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一)、(二)以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三节课都是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假说—演绎法指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是错误的。

这就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

必修二中在讲解基因分离定律时用的就是假说—演绎法,但课本在论述时有点支离破碎,很多学生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对这种方法不是很理解,在做题的时候也不懂得去运用,下面我就这个问题四个步骤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并举例如何运用假说—演绎法解题。

一、通过《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讲解假说—演绎法1.1根据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孟德尔用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表现为高茎。

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比例为3:1。

用其他一对相对性状做实验也出现了同样的结果。

看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不是偶然的,是什么原因导致遗传性状在杂种后代中按一定的比例分离呢?1.2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孟德尔在观察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假说: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决定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用D和d表示。

而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由于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永远是纯合子。

这样,亲本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产生的配子只有一种:D。

矮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产生的配子也只有一种:d。

这样,D和d结合,产生的子一代的基因型是Dd,D对d 有显性作用,F1全部表现为高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课本联系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第一步 出问题
一: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 的?矮茎性状消失了吗? 二:为什么矮茎在子二代中 又出现了呢? 三:F2中出现3:1的分离比 是偶然的吗?
高茎787 矮茎277 3 : 1
与课本联系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第四步验证假说 第二步提出假说 得出结论 第三步实验验证
测交实验不可能直接验证假说本身,而是验 当然,对假说的实践检验过程是很复杂的,不 他通过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而提出 证由假说演绎出的推论, 能单靠一两个实验来说明问题。事实上,孟德 假说,并对性状分离现象现象作出尝试 即:如果遗传因子决定生物性状的假说是成 尔做的很多实验都得到了相似的结果,后来又 性解释。 (P5页内容与图1-5) 立的,那么,根据假说可以对测交实验结果 有多位科学家做了许多与孟德尔实验相似的观 进行理论推导和预测;然后,将实验获得的 察,大量的实验都验证了孟德尔假说的真实性 数据与理论推导值进行比较,如果二者一致 之后,孟德尔假说最终发展为遗传学的经典理 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如果不一致则证明假说 论 -分离定律(P7) 是错误的。 (P6-7页内容与图1-6)
假说-演绎法
学习目的:充分理解孟德尔两大遗 传规律得出的进程。
假说-演绎法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 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 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 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 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 是错误的。这就是假说-演绎法。
孟德尔实验的程序 蕴含 科学研究的方法 一对相对性状的 杂交实验 观察实验 发现问题 提出假说 解释问题 演绎推理 (纸上谈兵) 实验验证 总结规律
对分离现象的 解释
对分离现象解释 的验证 得出分离定律
假 说 演 绎 法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