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假说——演绎法
假说 演绎 法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应用
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应用摘要:假说—演绎法不仅仅是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也是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理解客观规律的重要的科学探究方法。
假说—演绎法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理解相关知识,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关键词:假说—演绎法;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是形成和构造科学理论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
它的基本特点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对所获得的事实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首先提出某种作为理论基本前提的假说来,然后以假说作为出发点,逻辑地演绎出可由经验检验的结论,构成一个理论系统。
用这个理论系统解释和预见所研究的对象系统的各种现象,并用实验来进行检验和修正。
图为假说—演绎推理的逻辑关系。
图假说—演绎推理的逻辑关系近代科学到现代科学,以“观察(实验)—归纳”为主的方法逐渐让位给以假说—演绎为主的方法。
假说—演绎法不仅仅是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也是学生认识客观事物,形成客观规律的重要的科学探究方法。
假说—演绎法相对于观察—归纳法对于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创新能力、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都有很好的作用。
一、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要求及体现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设计思路”部分,阐述“遗传与进化”模块的教学价值时指出,该模块有助于学生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在新课标中分为了解、理解、应用三个水平要求,其中属于应用水平的仅有两项,一项是“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另一项是“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在课程标准必修二模块的前言部分,还特别指出要让学生“体验科学家探索生物生殖、遗传和进化奥秘的过程”,可见引导学生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是必修二模块的重要任务之一。
必修二教材中涉及假说—演绎方法的内容还有:dna分子半保留复制方式的提出与证实(第页,沃森和克里克提出遗传物质自我复制的假说,年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证实了dna是以半保留的方式复制的),整个中心法则的提出与证实(第—第页)以及遗传密码的破译(第—第页)等内容。
“假设―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例析共3页文档
“假设―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例析教学关键是使学生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发展其能力,而这方面在现实教学中恰恰是欠缺。
英国思维训练专家爱德华?德?波诺认为:“知识不能代替思维,思维也不能代替知识。
”思维以知识为加工材料,以产生新知识为结果,以知识为内容与载体,训练思维技能、技巧与策略以激发思维过程本身已被证实为思维训练好方法。
1.“假说―演绎法”概述1.1“假设―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地位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在各种类型教学活动中,都要努力使学生学会科学剖析一般方法,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与实践验证等。
“遗传与进化”模块教学有助于学生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应用”。
1.2“假说―演绎法”概念“假说―演绎法”是科学发现一种方式。
一种从创立假说演绎出推论,到实验检验与修正方法。
假说―演绎法是科学认识从经验水平向理论水平上升所必需工具,它肯定了理性与演绎在科学发现中作用,强调了由假说演绎得出结论须用实验来检验,以及假说最后标准是与经验事实对应。
2.“假设―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例析2.1利用课本经典素材充分展现假说演绎孟德尔遗传定律揭示过程就是需要精心组织教学“假说―演绎法”经典范例,并让学生以“假设―演绎法”模式为书本标题立副标题,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假说―演绎法”基本框架。
2.2用“假设―演绎法”重组、重演教材在复习“核酸是遗传物质证据”时,首先提出了两个问题:这两个实验实验假说是什么?为什么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背景知识:①萨顿染色体学说②染色体主要成分是DNA与蛋白质③格里菲思提出了“转化因子”④遗传物质应具有基本特性基于事实引领学生形成假说:遗传物质是DNA(或蛋白质),如果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研究它们作用,其中之一必将体现遗传物质应具有基本特性。
▲艾弗里实验为什么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R型肺炎双球菌 S型肺炎双球菌 S型肺炎双球菌。
理性思维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理性思维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高中阶段的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为学生学习生物知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学习中不仅掌握知识内容,也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尤其是理性思维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本文先就高中生物教学假说演绎法的应用程序以及应用要点简要阐述,然后就假说演绎法的应用措施详细探究。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是在提出假说的过程中,演绎出推论,在实验检验和修正中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那么,什么是假说—演绎法?在提出假说的基础上,如何演绎出推论,发展思维呢?1.“假说—演绎法”的提出与内涵“假说—演绎法”的思想源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
“假说—演绎法”经过不断地演变和凝炼,最终以概念的形式出现在高中生物教材。
在教材中“假说—演绎法”是指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将“假说—演绎法”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理性思维,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2.假说—演绎法”与传统探究的对比分析传统探究过程的基本流程是: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传统探究过程虽然能够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活动,但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探究流程,比如学生提出问题后就开始设计实验,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学生一直沿着固有的思维开展探究活动,思维和推理能力没有得到发展,导致思维创新不足,科学思维能力较为薄弱。
而“假说—演绎法”的实施流程是:观察实验过程→在分析中提出问题→逐步提出假说→解释实验现象→设计并演绎→实施实验→得出结论。
对比分析可知,“假说—演绎法”是在实验过程中生成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出假说,假说不是在实验现象出现后提出的,而是在分析实验过程中逐步提出的,并且要运用假说逐步解释实验过程。
“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作者:雷美华李国强来源:《新课程·中学》2013年第08期摘要:“假说—演绎法”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理解相关知识,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去质疑、思考、探索和创新。
谈了“假说—演绎法”在“DNA是遗传物质”探索历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假说—演绎法;DNA;遗传物质;促胰液素;发现一、方法介绍“假说—演绎法”是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得出的预期结果。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证明假说是错误的。
其基本思路简要表示如下:提出问题→做出假说→演绎推理→预期结果→根据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是否一致,判断假说是否正确→得出结论(即正确的假说)。
二、“假说—演绎法”应用举例素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其中DNA是遗传物质的发现史是“假设—演绎法”一次成功的应用。
案例如下:1.提出问题20世纪20年代以前,人们一直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首先向这一观点提出挑战的是艾弗里,而艾弗里的实验又是在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斯的实验基础上进行的。
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利用肺炎双球菌进行转化实验:(1)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小鼠不死亡;(2)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小鼠死亡;(3)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鼠体内,小鼠不死亡;(4)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细菌混合后注射到鼠体内,小鼠死亡。
格里菲思的结论:第(4)组实验鼠体内可分离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推测已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
在此基础上,1944年美国的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改进了格里菲斯的实验:(1)从S 型活细菌中提取得到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2)将上述提取得到的DNA加入已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培养基上出现了有毒性的活的S型细菌菌落和无毒性的活的R型细菌菌落;(3)将上述提取得到的蛋白质或多糖加入已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培养基上只出现了无毒性的活的R型细菌菌落;(4)将上述提取得到的DNA先与DNA酶混合一段时间后,再加入已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培养基上只出现了无毒性的活的R型细菌菌落。
“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至于为什 么这样 做却没有进行分 析 。这种教 学的结果 是 的蛋 白质或多糖加入 已培养 了 R型细菌 的培养基 中 , 培养一段 时 型杂交 , 不进 行分析 和思考 就被动接 受 , 其 后 间后 , 在培养基 上只出现 了无毒性 的活 的 R型细菌菌落 ; ( 4 ) 将 上 使学 生失去 了思考 的动力 ,
5 S标记 ,实 验结 果与预期 结 果一 ( 4 ) 组实验 鼠体 内可 分离 出有 毒性 的 S型活 细菌 , 推 测 已加 热杀 明子代 噬菌体外壳 蛋 白均无 3 死 的 S型细菌 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
在此基础上 , 1 9 4 4年 美 国 的科 学 家 艾 弗 里 和 他 的 同 事 改 进 了
一
、
方 法 介 绍
吸收外 源 D N A的能力 比其他时期 大 1 0 0 0倍 。加热杀 死的 S型细
“ 假说一演绎法 ” 是在观察和分析 基础上提 出问题以后 , 通 过 菌的 D N A进入 R型细菌 ,外源 D N A与受体细胞 D N A之 间的重
推理 和想 象提 出解 释问题 的假 说 , 根据假 说进行演 绎推 理 , 再通 组 , 受体细胞 获得 了新 的遗传 信息 , 使受 体菌 的遗 传特 性发生 改
思 路简要 表示 如 下 : 提 出问题 一做 出假 说一 演绎 推理一 预期 结
出结 论 ( 即正 确 的 假 说 ) 。
果一根据 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是 否一致 , 判 断假说是 否正确一得 的遗传性状 。噬 菌体侵染 细菌 , 噬菌体 D N A进入细 菌体 内, 蛋白
质外壳 留在细菌表 面 ,在噬菌体 D N A指导 下利用细菌体 内的核
4 . 设 计 实 验
生物教学中的“假说——演绎法”
演 绎 法 的 步 骤 进
( 1 ) 实验.
孟 一 孟 两
孟两 : 如果假说正确 , 那么 F 测 交 后 代 黄 色 圆粒 : 绿 色
圆柱 :绿 色皱 粒 一 l:1:1:1 .
P纯 种 高 茎 ×纯 种 矮 茎 P纯 种 黄 色 圆柱 × 纯 种绿 色皱 粒
③F 中 出现 了 1; 1的性 状 分 离 比是偶 然 的 吗 ?
法, 是一 种 解 释归 纳 推 理 , 是 形 成 和 构 造 科 学 理 论 的 一 种 重 要
思维方法. 教 师正 确 运 用 “ 假说一
析教材 , 处 理 遇 到 的实 际 问题 , 能 达 到 事 半 功 倍 的效 果 . 因此 , 本文从“ 假说—— 演绎法 ” 的含 义 、 特点 、 形 式 及 应
一
摩尔根 : F 。 全 为红 眼 , F 。 红 眼 和 白 眼之 间 数 量 之 比是 3:
1 , 白 眼性 状 表 现总 是 与性 别 相 联 系 . 这些如何解释? ( 4 ) 提 出解 释 问 题 的 假 说 . 孟一 : ① 生 物 的性 状 是 南 遗 传 因 子 决 定 的 . ② 体 细胞 中遗 传 因 子 是 成 对 存 在 的 .
( 6 ) 实验检验. 0来自 0 F 高 茎 F 。 黄 色 圆 柱
孟一 : 用杂种子一代高茎 豌豆 ( D d ) 与 隐 性 纯 合 子 矮 茎 豌
( d d ) 杂交 , 后 代 中 高 茎 与 矮 茎 比接 近 l: 1 .
⑧ F 。 高茎 矮茎 F 。 黄 色 图 柱 绿 色 圆 柱 黄 色 皱 粒 绿 色 皱 粒
F 红 眼( 雌、 雄) 自眼( 雄)
( 2 ) 观 察 和分 析 . 孟一 : 无论 正交 , 还是 反交 , F 代 总 是 高 茎 , F 代 发 生 性 状分离.
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应用论文
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中生物新课程也在不断更新。
作为一门科学的学科,生物学中的研究方法也在逐步改善和完善。
假说演绎法是一种常见的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它使用科学方法来检验与现象或问题有关的假说或猜想。
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应用,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的本质和知识。
本文将探讨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什么是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法是一种科学方法,旨在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改善和验证现有科学理论。
这个方法通常由以下三个步骤组成:1.制定假设:研究人员提出一个或多个解释现象的假说。
2.设计实验:研究人员设计和执行了一个实验来测试这些假说。
3.分析数据:研究人员收集并分析实验数据,以确定假说是否被支持或抵制。
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应用生物实验生物实验是高中生物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使用假说演绎法,高中生物学教育中的实验可以更加系统地设计和执行,从而加深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理解。
例如,生物老师可以使用假说演绎法来探究细胞膜对物理和化学因素的响应,以及对生物体的生存和繁殖的影响。
另一个例子是研究人员使用假说演绎法来测试一种药物对特定疾病的疗效。
生物研究生物学不仅仅是实验室中的实验和实验,它还涉及广泛的领域,需要探索和理解自然世界的各个方面。
假说演绎法可以用于生物研究,从而促进生物学的发展。
例如,一名生物学家可以使用假说演绎法来理解和探究动物行为背后的生物学机制。
特别是在现代生物科技的活跃发展中,使用假说演绎法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信息学和生物技术的进展和发展。
假说演绎法的优势指导学生思考生物学是涉及多学科知识的一个复杂学科,它需要学生能够处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
使用假说演绎法,可以帮助学生开展系统性的思考和学习。
此外,假说演绎法的方法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和重要性。
深化学生的理解生物学不仅仅是理论性的学科,学生还需要掌握相应的实验和研究技能。
高中生物假说演绎法5个步骤
高中生物假说演绎法5个步骤嘿,同学们!今天咱来唠唠高中生物里超重要的假说演绎法的 5 个步骤呀!这第一步呢,就像是给一个神秘故事开个头。
咱得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呀!比如说,看到果蝇的某种奇怪行为,或者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某个特别之处,这时候你就得在心里打个问号啦,这到底是咋回事呢?这就好比你走在路上,突然看到一只会唱歌的小鸟,你肯定会好奇,哎呀,它咋会唱歌呢?接着第二步,那就是大胆提出假说啦!这可需要点想象力和勇气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你得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想出一个可能的解释。
就像你觉得那只会唱歌的小鸟,是不是吃了什么神奇的果子才有这本事呀!这假说不一定对,但没它可不行。
第三步呢,就是演绎推理啦!根据你的假说,去推测一些还没发生的事情。
比如说,如果你的假说成立,那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应该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这就好像你说那小鸟吃了神奇果子会唱歌,那再给它吃一个,它会不会唱得更好听呢?然后第四步,那可是要动真格的啦,做实验验证!把你推测的那些事情在实际中去试试看。
这就好比你真的给那小鸟又喂了一个神奇果子,看看它到底会不会唱得更好听。
如果实验结果和你推测的一样,那恭喜你,你的假说很可能是对的哟!要是不一样,那也没关系,咱再回去好好想想,改进假说。
最后一步,得出结论!经过实验的检验,你就可以确定你的假说是不是靠谱啦。
这就像是你终于搞清楚了那小鸟唱歌的秘密,是不是特有成就感呀!同学们,假说演绎法就像是我们探索生物世界的一把钥匙呀!它能让我们从一个个小小的疑问出发,通过大胆假设、细心推理、认真实验,最后找到真相。
这多有意思呀!想象一下,要是没有假说演绎法,我们怎么能发现那么多生物的奥秘呢?我们怎么能了解基因的传递规律,怎么能知道生物的进化历程呢?所以呀,一定要好好掌握这个方法,它会让你的生物学习变得超级有趣,也会让你对这个奇妙的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呢!加油吧,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在生物的海洋里畅游,用假说演绎法开启一扇扇神秘的大门!。
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学中的应用总结
教学实践新课程NEW CURRICULUM一、“假说演绎法”的定义和步骤在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假说演绎法”的定义可以拆解如下:根据实验现象或者结果提出由此引发的问题,然后通过推理和想象对问题作出大胆的假设,相当于提出一个假说,根据假说内容推理另一个实验的结果,相当于得出一个推论。
再通过实验检验推论的正确性。
如果实验结果与推论相符,则证明得出的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假说演绎法的步骤总结如下:(1)观察实验,发现问题;(2)提出假说,解释问题;(3)演绎推理,实验验证;(4)总结规律,得出结论。
二、遗传学实验中假说演绎法的应用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孟德尔在做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合理利用了假说演绎法。
根据假说演绎法的步骤,总结如下:(1)观察实验,发现问题。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孟德尔根据实验现象和结果提出了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遗传性状在杂种后代中按一定的比例(3∶1)分离呢?在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提出了为什么会出现新的性状组合以及性状类型的比例为什么是9∶3∶3∶1的问题。
(2)提出假说,解释问题。
孟德尔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对相应的现象及问题作出了相应的解释,也就是提出了假说(参照人教版必修2教材第5页和第10页的内容)。
(3)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根据已经提出的假说,对另一些实验结果进行预测或者推理。
孟德尔根据假说推理出了测交实验的结果,推导出结果是高茎∶矮茎=1∶1以及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1∶1∶1;后来通过实验得出实际结果高茎∶矮茎的比值接近1∶1,从而证明由假说推出的结论是正确的,间接证明假说是正确的。
(4)验证假说,得出结论。
当然,一个假说的正确性还需要很多实验结果予以支撑,后来孟德尔又选取多对相对性状做杂交实验,得出了相近的结果,从而证实了假说的正确性。
最后,孟德尔的假说最终发展为遗传学两大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以“探究DNA复制的方式”为例
“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以“探究DNA复制的方式”为例摘要本文以“探究DNA复制的方式”为例,引导学生借助“假说—演绎法”的科学研究方法,逐步还原DNA复制方式的探究历程。
让学生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探寻科学本质,提升演绎与推理的科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 DNA复制假说—演绎法科学思维《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高中生物教学中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新课标中也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演绎与推理能力的要求[1]。
在生物学等科学领域探索中,“假说—演绎法”常被广泛应用。
1 假说—演绎法的内涵“假说一演绎法”是指在观察、实验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并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预测实验结果,再通过实验来检验。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推理的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本文以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3节“DNA的复制”中DNA复制方式的探究过程为例,开展演绎推理,逐步建构“DNA分子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这一重要概念,并为发展学生归纳与演绎等科学思维搭建脚手架。
2 基于假说—演绎法的教学过程2.1 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学生观看“3·21” 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搜救视频,并阅读相关资料: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搭建了遇难者身份识别DNA专项比对工作平台,采集132名机上人员生前DNA样本和亲属DNA样本。
在进行比对时,需大量的DNA,专家组会利用PCR技术扩增DNA,PCR技术实质就是DNA复制。
教师创设问题:DNA是怎样精确复制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呢?设计意图:以热点情境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同时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存在的实质性价值,引起学生主动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和社会问题,助力社会责任的落实。
“假说—演绎法”助力高中生物解题的运用分析
假说 演绎法 助力高中生物解题的运用分析杜成成(福建省浦城县第二中学ꎬ福建南平353400)摘㊀要: 假说 演绎法 建立在学生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ꎬ通过推理ꎬ假设问题可能存在的答案ꎬ再根据答案进行推理ꎬ最后通过实验检验是否正确.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答案一致ꎬ则假设正确ꎬ反之则说明学生的假设错误. 假说 演绎法 的基本思路是学生提出问题㊁基于问题提出假设㊁进行推理㊁实验检验㊁判断正误㊁得出答案.通过严谨的解题方法ꎬ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解题效率ꎬ使学生在解决生物题目时做到游刃有余.关键词:假说演绎法ꎻ解题ꎻ运用探索ꎻ高中生物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3)21-0137-03收稿日期:2023-04-25作者简介:杜成成(1984.7-)ꎬ女ꎬ四川省广安人ꎬ本科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高中生物教学研究.㊀㊀在高中生物学习过程中ꎬ学生可能会因为知识储备量不足而产生生物学习上的困难.因此ꎬ教师需要将 假说 演绎法 引入到高中生物课堂中ꎬ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ꎬ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维.1利用 假说 演绎法 ꎬ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例题1㊀现在有一种人工膜制成的袋子ꎬ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检测淀粉和碘是否能够通过该膜.实验室提供实验用具:铁架台㊁烧杯㊁一根棉线以及人工膜袋.提供试剂:1%的淀粉溶液㊁稀碘溶液.解析㊀学生在解决这类题型时ꎬ需要先仔细审题ꎬ明确题目中给出的关键信息.这是一类实验设计生物题型.学生需要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实验用具ꎬ以及试剂设计相应的实验装置图ꎬ以便更好地解题ꎬ然后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题目中要求检验淀粉和碘是否能通过人工膜?根据所学知识ꎬ淀粉遇碘会变蓝的特性进行分析.首先ꎬ按照 假说 演绎法 ꎬ学生假设将碘和淀粉分开放置ꎬ将淀粉放入人工膜ꎬ将碘溶液放置于烧杯中ꎬ假设一:淀粉能够通过人工膜ꎻ假设二:碘能通过人工膜ꎻ假设三:淀粉和碘都能通过人工膜ꎻ假设四ꎬ淀粉和碘两个都不能通过人工膜.然后根据实验室给出的试剂以及工具装置实验.如图1所示ꎬ将实验装置放置一段时间后ꎬ如果人工膜内以及烧杯内液体均不变蓝ꎬ则表明假设四成立.如果人工膜袋内液体以及烧杯内液体均变蓝ꎬ则假设三成立.如果人工膜袋内液体变蓝ꎬ而烧杯内液体不变蓝ꎬ则表明假设二成立.如果烧杯内液体变蓝ꎬ而人工膜袋内液体不变蓝ꎬ则假设一成立.通过使用 假说 演绎法 ꎬ能够使高中生物答案题目更全面㊁更完善ꎬ学生的解题效率也进一步提高.图1㊀实验装置7312利用 假说 演绎法 ꎬ培养学生的严谨态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ꎬ遗传学是教学重要内容之一.孟德尔运用 假说 演绎法 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以及自由组合定律.在高中生物遗传学教学过程中ꎬ学生经常遇到基因问题ꎬ利用 假说 演绎法 ꎬ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例题2㊀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ꎬ分别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现有一个农场主养殖有一群牛ꎬ其中无角基因频率与有角基因频率相等.如果从牛群中随机选出一头无角公牛以及六头有角母牛ꎬ让它们进行交配ꎬ每头母牛只生产一只小牛ꎬ生产的六头小牛中ꎬ三头有角ꎬ三头五角.如果让学生根据上述内容ꎬ能否判断出在有角与无角这对相对性状中哪一个为显性性状.如果不能ꎬ请学生设计交配过程ꎬ从而得出正确的显性性状结论.解析㊀根据 假说 演绎法 的基本思路.首先ꎬ学生需要明确所给问题ꎬ牛的有角与无角哪一个为显性性状.基于题目给出的材料ꎬ提出假说.学生在解决基因型遗传问题时ꎬ一般情况下ꎬ假设只存在两种情况ꎬ所以学生只需要提出两种假设ꎬ即无角为显性性状ꎬ或者有角为显性性状ꎬ然后根据假设进行推理.假设无角为显性性状ꎬ则一头无角公牛常染色体的基因型为Aaꎬ有角母牛为aaꎬ两者进行交配ꎬ产出的子代有角与无角的概率分别为1/2ꎬ所以将一头无角公牛与六头有角母牛进行交配ꎬ会产出三头有角小牛与三头无角小牛.假设有角为显性性状ꎬ则无角公牛基因型存在一种情况ꎬ即aaꎬ有角母牛存在两种基因型情况ꎬ即Aa和AA.基因型为AA的母牛的子代都为有角小牛.而AA基因型的母牛产出的子代可能有角也可能无角ꎬ概率均为一半.这种情况下还需要考虑配子的随机性以及后代数量ꎬ所以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所以根据推理ꎬ不能得出结论ꎬ无法确定有角与无角哪一个为显性性状.学生需要根据自己得出的结论ꎬ以及推理的过程进行杂交环节的设计.在牛群中选择数量较多的有角公牛与有角母牛进行杂交ꎬ缩小可变因素的范围ꎬ以便得到正确的答案.如果后代中出现无角小牛ꎬ则有角为显性性状ꎬ无角为隐性性状ꎻ如果后代全部为有角小牛ꎬ则无角为显性性状ꎬ有角为隐性性状.通过 假说 演绎法 ꎬ能够使学生在面对基因型问题时ꎬ做到游刃有余ꎬ学生的解题效率也得到进一步提高[1].3利用 假说 演绎法 ꎬ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在高中生物解题教学过程中ꎬ不仅需要重视学生理论问题的解题方法的形成ꎬ也需要注重学生实验设计问题解决效率的提高.例题3㊀农药残留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ꎬ现在将一块农田作为实验田地ꎬ往实验农田中施加农药Aꎬ一段时间后ꎬ通过测量记录土壤中农药A的含量逐渐下降.请学生设计实验环节ꎬ分析农药A含量下降是由于物理分解ꎬ还是由于微生物降解或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解析㊀学生需要仔细阅读题目给出的信息ꎬ找出关键信息ꎬ以便更好地解决生物题目ꎬ得出正确生物题目结论.首先ꎬ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ꎬ学生需要选取不同的土壤ꎬ将不同的土壤混合在一起ꎬ并等量的将其放置在烧杯中ꎬ防止其他因素对实验产生的影响(等量控制ꎬ控制变量ꎬ防止其他因素对实验产生影响).然后对不同烧杯进行分组编号.对编号1的烧杯进行灭菌处理ꎬ编号2烧杯不作处理.处理完成后再分别向两个烧杯的土壤中施加无菌农药Aꎬ施加完成后ꎬ马上测量两组烧杯中农药A的平均含量Mꎬ然后将两组烧杯放置在温箱中进行培养(同一个温箱ꎬ控制变量ꎬ防止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ꎬ培养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测量ꎬ记录两组烧杯中土壤含有农药A剩余量的平均含量值.根据所得数据进行分析ꎬ即可得出结论.如果编号1烧杯中的土壤农药Aꎬ六周后的平均含量与六周前的平均含量相等ꎬ而且大于编号2烧杯中的土壤农药剩余含量ꎬ则表明农药A的分解仅仅是微生物降解的结果.如果编号1烧杯中土壤农药平均含量ꎬ六周前的大于六周后ꎬ编号2烧杯中的土壤农药含量六周前的大约六周后的ꎬ而且编号1烧杯中与编号2烧杯中的831土壤农药含量相等ꎬ则说明农药的分解是物理分解的结果.如果编号1烧杯与编号2烧杯中土壤农药平均含量均减小ꎬ而且烧杯1中的农药剩余含量大于烧杯2中的农药剩余含量ꎬ则说明农药A的分解是物理分解和微生物降解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 假说 演绎法 能够使学生生物题目解决效率提高ꎬ高中生物答案更全面ꎬ有助于学生后期的学习ꎬ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夯实的基础[2].4利用 假说 演绎法 ꎬ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假定能使学生对生物学现象有新的理解ꎬ进而使他们对生物学现象有明显的兴趣.在教学中ꎬ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深入地剖析有关的现象ꎬ并逐步提出逻辑性的假定ꎬ以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例题4㊀有丝分裂中期DNA数与染色体数的比与后期DNA数与染色体数的比分别为和.解析㊀该题考查了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分子数的变化规律.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ꎬ其DNA已经完成了复制.即每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ꎬ每条染色单体含有1个DNA分子ꎬ所以ꎬ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即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的比为2ʒ1.在有丝分裂后期ꎬ由于着丝粒一分为二ꎬ导致两条染色单体彼此分离变成了两条染色体ꎬ结果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ꎬ但DNA分子数没变ꎬ故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的比为1ʒ1.DNA分子复制方式的提出与证实也是采用假说 演绎法[3].5利用 假说 演绎法 ꎬ发展学生的总结能力实验的结果可以很好地证明现象的结论ꎬ并且必须经过实验的检验ꎬ才能得出所有假定推理的合理法则和理论.因此ꎬ在教学过程中ꎬ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对实验设计㊁操作过程和最后的结论进行深入的研究ꎬ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其形成过程ꎬ并体会其与实验的一致性ꎬ从而让他们体会到 假说 演绎 的魅力.这样ꎬ学生就能从假定中推断出一个合理的结论ꎬ并进行验证.例题5㊀控制眼睛颜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ꎬ它的基因是A㊁a它的控制翅膀长度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面ꎬ基因是B㊁b.两个果蝇都变现为红色眼睛较长翅膀ꎬ他们的后代的表现见表1ꎬ那么亲本的基因型为.表1㊀果蝇后代的表现表现型红眼长翅红眼残翅白眼长翅白眼残翅雌蝇2101雄蝇3131㊀㊀解析㊀首先ꎬ这个问题的目的是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外在表现ꎬ特别是推断出他们内在基因的变化.然后找到对应的方法ꎬ具体方法有两种ꎬ一种是用填空法考查基因的遗传:看不见的隐性基因为纯合体ꎻ显性表达可以是纯合体或杂合体ꎬ即至少一个基因是显性的ꎬ而另一个基因是从其后代的实现形式推断出来的.另一种是比例分析:通过观察其后代表现形式的分布来推断:一对不同的表现形式的亲代自交ꎬ后代的两个不同的性状比例为3ʒ1ꎬ则亲本一定是杂合体ꎻ二对相对性状自交ꎬ后代之比为9ʒ3ʒ3ʒ1ꎬ则亲本一定是双杂合体.例如这道题中的翅膀长度的基因ꎬ它的比例是3ʒ1ꎬ那么它一定是杂合体.在做题的过程中ꎬ要总结两种方法ꎬ深入了解ꎬ了解内在原因ꎬ做透彻.无法记住分配比例ꎬ不仅成本高ꎬ而且效果不佳.做题过程中ꎬ要将两种方法进行总结ꎬ深入地理解ꎬ将其内在的原因弄明白ꎬ搞透彻.不能死记硬背其分布比率ꎬ这样的方法不仅耗费精力ꎬ效果也不明显. 假说 演绎法 的目的不仅在于判断真假ꎬ更在于形成科学的结论.参考文献:[1]杨东波ꎬ罗会棱.假说 演绎法在生物解题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ꎬ2011(5):85. [2]陈卫东. 假设演绎法 在生物解题中的运用[J].中学生物教学ꎬ2013(12):54-56. [3]林庆娟ꎬ杨军.假说 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ꎬ2019(35):86-87.[责任编辑:季春阳]931。
“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学为例
蝇又有白眼果蝇,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比例为 3∶1,但
白眼果蝇全部为雄性。这样的遗传表现符合基因的分
离定律,表明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的。所不同的是,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此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引导
所需电流急剧增加,导致干路的分压增大,而灯泡两端
分得的电压却减少了,
从而使灯泡变暗。
在上述教学中,我引入了一个生活化的科学问题,
并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该问题,从而学习和掌握电
路的相关知识。案例中使用的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学
习的方法便是课中学习微导学的核心所在。
三、微导学课堂之课后作业微导学
课后复习是帮助学生加固知识基础并提升自身能
首先,考虑串联电路的特点,若 L1 为开路状态,那么只有
一条电流路径的电路完全不会有电流通过,L2 也不会发
光;其次,若 L1 是短路,则 L1 相当于一根导线,导线两端
的电压应当为 0;最后,灯泡有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两
种,其中实际功率会决定灯泡的发光亮度,而实际功率
又取决于流经灯泡的电流和灯泡两端的电压,所以该问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77
中学教学参考
2018··12 中旬
2018
生物·教学研究
决实际问题。
一、
“假说—演绎法”在《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中的
应用
1. 发现问题
摩尔根利用果蝇的眼色性状进行实验,发现在亲本
中,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F1 无论雌雄,都为红
物现象的基础上能够发现问题,并通过推理提出解释问
浅谈“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模型建构中的应用
认知 心 理 学 认 为 ,人类 的 知 识 和 经 验 不 仅 包 括 概 念
在不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的条件下,1 个大肠杆菌分
体系,还包括外观。前者有概产生多少个大肠杆菌?学生尝试用数
构图包含想法和印象。因此,对于学生而言,模型提供的
学方程式、表格、曲线图等形式表示,起始数量为 1,繁殖
量变化”构建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光合作用的发现历 左
用“假说 - 演绎法”进行模型建构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将
程”构建概念模型:光合作用的反应式等,均取得了很好 左
“假说 - 演绎法”与模型建构的方法有机结合,使模型建
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同行的赞同。下面我以必修三第四章
构更加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在科学
10 点左右使用血细胞计数板对其进行统计并记录实验结果,
连续培养 5 天,然后教师将实验结果展示给学生(见表 1)。
表 1 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表
取样时间 酵母菌数量 (个 /mm3)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561 830 1050 1310 1300
学 生 根 据 数 据 进 行 描 点 作 图,绘 制 出 相 关 的 曲 线 图
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我曾将“假说 - 演绎法”分别运
的曲线图在自然条件下或有限的资源空间下是否依旧适用
37
中学课 程资源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ZHONGXUE KECHENG ZIYUAN
呢?是否适用于其他种群呢?故需要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种群数量
0
时间
图 1 某种群的数量变化图
4.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验证假说的正确性
38
空间中,种群的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而是呈“S”形增长。 (5)进一步探究,不断修正 在有限的资源空间中,酵母菌的数量从第 4 天以后
高中生物教学中假说――演绎法
高中生物教学中“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法”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科学方法之一,对于落实“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课程理念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本人对“假说―演绎法”学习、教学的点滴体会。
一、“假说――演绎法”概述1.“假说―演绎法”的基本内涵“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是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形成推论),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推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证明假说是错误的。
科学假说是科学理论发展的思维形式,是人们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以已经掌握的科学原理为指导,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经过一系列的思维过程(往往要运用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类比及想象等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对已有的经验材料进行加工),预先在自己头脑中作出的假定性解释。
就其组成而言,包含已知事实和推测性假定两种基本成分。
假设通过这两种成分的搭配明确问题解决途径,在条件与结果之间建构设想。
假说是通向科学理论的必要环节。
科学研究和科学理论的主要任务是试探性地对已有的经验和事实作出解释,并对未来的经验和事实提出预测。
作为一种正确的假说,不仅能够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还应必须能够预测另一些实验结果。
即除了解释性条件,还必须有预见性条件。
如果由假说作出的科学预见得到实际的证实,那么就标志着假说已经转化为理论。
就假说能否解释已知事实与能否预见未知事实相比而言,后者是假说具有真理性的更有力的证明,当然更能作为假说是否能转化为理论的鲜明标志。
假说必须经过科学实践的检验才能发展为科学理论。
观察、实验所检验的常常不是假说本身,而是假说的推论,即从该假说中逻辑地推导(演绎)出来的描述个别现象或事件的推论。
当然,对假说的实践检验过程是很复杂的,不能单靠一两个实验来说明问题。
2.“假说――演绎法”的作用就思维过程的方法论而言,观察――归纳和假说――演绎都是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从近代科学到现代科学,以观察(实验)――归纳为主的方法逐渐让位给以假说―演绎为主的方法。
高中生物类比推理法和假说演绎法
高中生物中的假说演绎法与类比推理法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高中生物中,那些科学家用了假说演绎法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19世纪中期,孟德尔用豌豆做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在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记载和进行数学统计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杂种后代中出现一定比例的性状分离,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子二代出现不同性状自由组合现象。
他通过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而提出假说,并对性状分离现象和不同性状自由组合现象作出尝试性解释。
然后他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用以检验假说,测交实验不可能直接验证假说本身,而是验证由假说演绎出的推论,即:如果遗传因子决定生物性状的假说是成立的,那么,根据假说可以对测交实验结果进行理论推导和预测;然后,将实验获得的数据与理论推导值进行比较,如果二者一致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如果不一致则证明假说是错误的。
当然,对假说的实践检验过程是很复杂的,不能单靠一两个实验来说明问题。
事实上,孟德尔做的很多实验都得到了相似的结果,后来又有数位科学家做了许多与孟德尔实验相似的观察,大量的实验都验证了孟德尔假说的真实性之后,孟德尔假说最终发展为遗传学的经典理论。
我们知道,演绎推理是科学论证的一种重要推理形式,测交实验值与理论推导值的一致性为什么就能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呢?原来,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真实地反映出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根据子一代的配子型必然地可以推导其遗传组成,揭示这个奥秘为演绎推理的论证过程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揭示这个奥秘学生则难以理解“假说一演绎法”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对演绎推理得出的结论仍停留在知其然的状况。
2、1900年,3位科学家分别重新发现了孟德尔的工作,遗传学界开始认识到孟德尔遗传理论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