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不取道旁李

合集下载

小学古诗《王戎不取道旁李》注释及译文

小学古诗《王戎不取道旁李》注释及译文

王戎不取道旁李
宋代:佚名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

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注释
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

尝:曾经。

诸:众多。

游:嬉戏玩耍。

子:李子。

折枝:压弯树枝。

竞走:争相地跑过去。

竞:争逐。

走:跑。

唯:只有。

信然:确实如此。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5《王戎不取道旁李》翻译、道理及类文拓展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5《王戎不取道旁李》翻译、道理及类文拓展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5《王戎不取道旁李》翻译、道理及类文拓展王戎不取道旁李1、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2、翻译: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

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3、道理: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判断,不盲目跟从,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课外拓展一、古文《司马光砸缸》1、原文:光/七岁,凛然/如/成人。

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翻译: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

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宋代官名)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年一样(古代成年指弱冠,并非如今的18岁)特别喜欢听人讲《左氏春秋》,了解其大意后回来讲给家人听。

从此对《左氏春秋》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冷热。

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瓮指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3、告诉我们的道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表现出了司马光沉着冷静、果断、勇敢的品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突发情况,都应该沉着冷静,镇定自若,善于变换角度,智慧自救或救人。

二、孔融让梨1、原文:续汉书/曰:“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

高祖父/尚,钜鹿太守。

父宙,泰山都尉。

”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

人/问其故。

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2、翻译: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高祖父孔尚当过钜鹿太守,父亲是泰山都尉孔宙。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王戎不取道旁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王戎不取道旁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体裁:文言文题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作者:名字:刘义庆年代:南北朝描述:刘义庆(403年-444年2月26日),字季伯,徐州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

南朝宋宗室、宰相、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王刘道怜之子。

为人恬淡寡欲,爱好文史,受封为南郡公。

过继叔父刘道规,袭封临川王。

历任尚书左仆射,出为荆州、江州、南兖州刺史,加位开府仪同三司,在各地清正有绩。

身患疾病,返回京师。

元嘉二十一年,去世,时年四十一,获赠荆州都督,谥号为康。

礼贤下士,汇集门客著有《徐州先贤传》,编有《幽明录》、《宣验记》《世说新语》。

翻译: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

原文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译文: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

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原文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译文: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原文取之,信然。

译文: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世说新语》的编纂成书固然与刘宋家族对魏晋风流的喜好和社会各层人士对魏晋风流的追慕有关,然而刘义庆之所以对魏晋士人情有独钟化大气力与其门客共襄盛举还有他个人身世的内在原因。

赏析二:思想内容通过王戎的故事,告诉世人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凡事都要多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不犯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

赏析三:写作技巧将王戎和其他小孩作对比,突出了王戎的聪明才智。

为下文李子的苦涩结果作了铺垫。

解释:关键词:尝曾经。

关键词:竞走争着跑过去。

关键词:唯只有。

关键词:信然的确如此。

王戎不取道旁李课文意思

王戎不取道旁李课文意思

王戎不取道旁李课文意思
摘要:
一、王戎简介
二、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典故
三、典故背后的启示
四、总结
正文:
一、王戎简介
王戎,字濬冲,西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繁华世家,聪慧过人,被誉为“江左奇才”。

王戎的一生,既富有才华,又充满传奇色彩。

他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政治上也有着非凡的建树。

二、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典故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王戎和朋友们一起游玩,见到路边的李树上挂满了成熟的李子,其他人纷纷去摘,唯独王戎不去摘。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王戎回答:“树边的李子必然是甜的,因为其他的李子都被路人摘走了。

”这个故事传开后,人们称赞王戎的智慧,同时也体现了他与众不同的品质。

三、典故背后的启示
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首先,它告诉我们,智慧不仅仅是学识渊博,更是一种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王戎凭借自己的智慧,洞察出路边李子必然是甜的,这正是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其次,这个故
事还告诉我们,要勇于与众不同。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为了顺应大众,往往放弃了自己的独立思考。

而王戎却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不随波逐流。

最后,这个故事还体现了王戎的谦逊品质。

他并不因为自己的智慧而炫耀,反而更加低调谦逊。

四、总结
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典故,既展示了王戎的聪明才智,又传达了一种独立、谦逊的品质。

这个故事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更是对我们人生道路的一种启示。

《王戎不取道旁李》课文

《王戎不取道旁李》课文

《王戎不取道旁李》课文
《王戎不取道旁李》出自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雅量》,该文讲述了王戎面对路旁的李子树,判断出李子是苦的,而其他孩子争相摘取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以下是《王戎不取道旁李》的课文内容: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在这篇短文中,王戎通过对路边李树的观察和思考,推断出树上的李子是苦的,从而避免了误食的风险。

这个故事展示了王戎聪明、机智的一面,也教育我们在面对类似情况时要保持冷静,善于观察和分析,不要盲目跟从他人。

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文言文的意思

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文言文的意思

题目:王戎不取道旁李1. 王戎原文王戎不取道旁李,偏孤分文自引之。

花折若为无以验,东篱颠翠乃可知。

出处:《文选·杂录》2. 王戎的身世和生平王戎(约304年-360年),字君简,东晋文学家、文学评论家。

他是东晋散骑常侍、大谏议大夫、冯翊太守王贡之孙,王仲宣之子。

王戎自幼聪颖,有文学才华,后又通过政治才能进入了东晋官场,成为了一名重要的文学评论家和政治家。

3. 王戎的《文选》和《杂录》王戎的著作以《文选》和《杂录》最为著名,《文选》是他主要的文学作品,他在其中多有评论解释。

而《杂录》则是他的文论杂著,比《文选》更加偏重于文学评论,包括对一些古文的评论和解释。

王戎在《文选》和《杂录》中都提及了不少名士的作品,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论。

4. "不取道旁李"的意义"道旁李"是指魏晋时期的文学家、诗人李元吉。

而王戎所言的"不取道旁李"意味着不采用道旁李(李元吉)的文风与艺术手法,显示了他在文学创作上追求独立及个性发展的态度。

这也反映了王戎对于文学创作的独特见解和追求。

5. "偏孤分文自引之"的理解"偏孤分文自引之"指倚幽自傲,自引自称,自成一体。

这表明了王戎对自己文学才华的自信,以及对自己独特文学风格的自豪。

他不愿意随波逐流,而是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脱颖而出,独立成一家。

这也彰显了王戎对于文学创作的坚持与独特性。

6. "花折若为无以验"的含义"花折"可理解为风华残败,意为文学才华不再,颓态可见,显然是王戎对于自己的文学才华的怀疑和担忧。

他在这里或许是在反思自己的文学修养和才华,以及对自我要求的严格。

这也表现了他对于文学创作的自我要求和追求。

7. "东篱颠翠乃可知"的诠释"东篱"是指东方的篱笆,而"颠翠"则是豆蔻年华、风华正茂之意。

王戎不取道旁李寓言故事

王戎不取道旁李寓言故事

王戎不取道旁李寓言故事
这个故事写的是一个叫王戎的小孩,通过观察仔细、善于思考,根据所看到的知有所看到发的现象进行推理判断,最终达到格物致知。

下面让我们看一看这个故事吧!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

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原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注释
尝:曾经。

诸:众多。

游:嬉戏玩耍。

子:李子。

折枝:压弯树枝。

竞走:争相地跑过去。

竞:争逐。

走:跑。

唯:只有。

信然:确实如此。

出处
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

“道旁苦李”一成语便出于此典故,也做“路边苦李”。

王戎。

王戎不取道旁李课文

王戎不取道旁李课文

王戎不取道旁李原文和翻译如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译文如下:
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看见路边的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人们问他说,你为什么不去摘李子呀,王戎告诉小朋友如果李树长在路边而且长满树的话,那肯定是很苦的李子。

大家摘下来一尝,的确如此。

作者简介如下:
刘义庆(403年~444年),字季伯,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南朝宋宗室、文学家。

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其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南郡公。

永初元年(420年)封临川王,征为侍中。

文帝元嘉时,历仕秘书监、丹阳尹、尚书左仆射、中书令、荆州刺史等。

著有《后汉书》、《徐州先贤传》、《江左名士传》、《世说新语》。

— 1 —
赏析如下:
故事课文虽然简短,但描写十分生动。

如,“竞走取之”写出了众孩童争先恐后摘李子的场面;“唯戎不动”写出了王戎的冷静,与众孩童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此必苦李”中的“必”,表现出王戎的自信,善于思考、冷静推断。

王戎不取道旁李的译文及注释

王戎不取道旁李的译文及注释

王戎不取道旁李的译文及注释
原文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

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注释
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

尝:曾经。

诸:众多。

游:嬉戏玩耍。

子:李子。

折枝:压弯树枝。

竞走:争相地跑过去。

竞:争逐。

走:跑。

唯:只有。

信然:确实如此。

《王戎不取道旁李》启示:
告诉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1。

王茂不取道旁李的译文

王茂不取道旁李的译文

王茂不取道旁李的译文《王戎不取道旁李》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

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注释尝:曾经。

诸:众,各。

游:游玩,玩耍子:指果实。

折枝:把树枝压弯了。

折,弯曲。

竞:争逐,争着。

走:跑。

之,它,这里指李子。

唯:只,仅。

信然:确实这样。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

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王戎不取道旁李》的道理: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要认真分析,认真思考,那样就不会被事物的表面现象蒙蔽。

王戎就是因为善于思考,判断出路边无人摘的李子一定是苦的,所以他才没有像其他的小朋友一样“受骗上当”。

扩展资料:故事中的主人公王戎是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出身琅琊王氏,神采秀美,长于清谈,以精辟的品评与识鉴而著称。

袭封贞陵亭侯,成为大将军司马昭掾,累迁豫州刺史。

参与晋灭吴之战,进封安丰县侯(人称“王安丰”)。

治理荆州地区,拉拢士人,颇有成效,历任侍中、光禄勋、吏部尚书、太子太傅、中书令、左仆射等职。

元康七年(296年),迁司徒。

不理世事,以山水游玩为乐,坐罪免官,累迁尚书令、司徒公。

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意思

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意思

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意思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个古代的成语典故,出自《史记》中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将军王戎遭遇到一名叫李的道士。

李道士劝说王戎说服他的君主趙武,让赵国與燕国联合对抗秦国。

然而,王戎最终拒绝了李道士的建议。

这个典故的意思是指王戎不听取李道士的劝告,选择另外的道路。

在现代使用中,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者团体在面对困境或做出重大决策时,选择了不同于他人的路线或者决定。

这个典故强调了在抉择时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不盲目跟从他人的意见。

不取“道旁李”意味着拒绝跟随别人的建议或选择自己认为更适合的方向。

王戎不取道旁李的翻译共10字

王戎不取道旁李的翻译共10字

一.王戎不取道旁李的翻译共10字
答:王戎不摘道路旁的李子。

《王戎不取道旁李》原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王戎不取道旁李》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多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王戎简介
王戎(234年-305年7月11日),字濬冲。

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

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官员,“竹林七贤”之一。

王戎自幼聪颖,神彩秀美。

王戎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表演,当时猛兽在栅槛中咆哮,众人都被吓跑,只有王戎站立不动,神色自如。

魏明帝曹叡在阁上看见后,称赞王戎是奇童。

成语出自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

成语出自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

成语"王戎不取道旁李"出自《世说新语·雅量》。

这个故事讲的是晋文公时期,在琅邪这个地方有一个叫王戎的人。

他7岁时,有一次和几个小伙伴外出游玩,发现路边有几株李树,树上的枝条上结满了李子,都把树枝给压弯了,而且看上去一个个都熟透了。

小伙伴们非常高兴,纷纷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在一旁不动。

同伴们觉得非常奇怪,问他为什么不摘李子,他回答说:“那树上的李子肯定是苦的,摘下来也不能吃。

你看,这李树都长在道路旁,上面结了那么多李子,却没有人摘,要不是苦的,能会这样吗。

”于是大家摘下来一尝,的确如此。

这个故事后来演化成一个成语“王戎不取道旁李”,用来比喻那些有眼光、能够看穿事情真相的人。

王戒不取道旁李全诗的意思

王戒不取道旁李全诗的意思

王戒不取道旁李全诗的意思
【原文】
《王戎不取道旁李》
南北朝·佚名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

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注释】
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

尝:曾经。

诸:众多。

游:嬉戏玩耍。

子:李子。

折枝:压弯树枝。

竞走:争相地跑过去。

竞:争逐。

走:跑。

唯:只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争抢着跑”文言怎么讲?“竞走” “竞”和哪个字特别像?出示“汉之星”中“竞”和“竟”的字源知识,
学生读写诸
学生进行分辨,书写记忆。
四、背诵
这篇文言文只有49个字,四句话。现在能背下来么?
学生背诵
五、拓展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呢?
老师给出答案: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
多名学生读后出示去掉标点的文章,学生读。
四、读懂,能讲这个故事
谁能用现代语言讲讲这个故事呢?师提示: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好办法。理解了意思再来读又会不一样了。
学生讲
学生齐读。
三、写字
王戎的小伙伴用文言怎么讲?“诸小儿 ” “诸”是什么意思?先给“诸”组个词吧?出示“汉之星”中“诸”的组词。
学生回答
二、点名课题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文言文,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教写生字“戎”字 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 ”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齐读课题。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
学生伸出手在空中写字
三、读正确,读出节奏
在预习时,大家遇到了什么问题呢?从字音、断句上帮助学生。老师准备有“曰”的字理知识,“折”的三个读音,在学生需要时教给学生。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本课词语的读音、字形、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本课词语的意思和适用范围。
教学资源:教科书、课件
教法:朗读法、讲解法、引导法、鼓励法、
学法:合作学习法、小组竞赛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Βιβλιοθήκη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
同学们,我说一句话你们来讲讲什么意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两句话和现代说的话有何区别?像这样的语言叫文言。我们以前也背过文言,还记得么?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叫文言文。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朗读
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班级
课型
教授
课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师
教学内容: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本课词语的正确读音、字形、写法、意思、使用方法和范围。
2.通过朗读词语、课文,提高学生的读、说能力。
3.通过讲解生词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法让学生掌握词语的读音
2.通过讲解法让学生掌握本课词语的用法、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