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六单元 第19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9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跟踪练(含解析)
第19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如图为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结果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A组处理改为S型菌与DNA酶混合,则实验结果为小鼠死亡B.若B组处理改为用射线照射过的活R型菌,则实验结果为小鼠存活C.若C组小鼠处理后一段时间再施加A组处理,则实验结果为小鼠存活D.若D组处理改为S型菌的DNA与活的R型菌混合,则小鼠死亡的时间可能提前2.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肺炎双球菌胞内物质进行如下处理后,接种到培养有R型菌的培养基上,一段时间后不可能得到S型菌落的一组是( )组别将S型菌的胞内物质进行如下处理A 与蛋白酶混合一段时间后,加热65℃,冷却至常温B 与DNA酶混合一段时间后,加热65℃,冷却至常温C 加热65℃后与DNA酶混合保温一段时间,冷却至常温D 加热65℃后与蛋白酶混合保温一段时间,冷却至常温A. AB. BC. CD. D3.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 )A.将R型菌和S型菌的DNA用同位素进行标记B.将活的R型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菌混合培养C.将活的R型菌和死的S型菌分别注射到小鼠体内D.从S型菌中抽提出各种物质并分别与活的R型菌混合培养4.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肺炎双球菌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没有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被35S标记的细菌后,释放的子代噬菌体中没有放射性C.肺炎双球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DNA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中,重组病毒所繁殖病毒的类型取决于提供RNA的株系,而不是提供蛋白质的株系5.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35S标记的噬菌体记为甲组,32P标记的噬菌体记为乙组,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甲组中保温时间延长不会显著提高上清液放射性强度B.保温时间长短会影响乙组中沉淀物的放射性强度C.细菌体内既有DNA也有RNA,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乙组实验中充分搅拌并不能提高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强度6.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9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
35 32
32 含 P的大肠杆菌 。 ②大肠杆菌+含 P的培养基→_________________
(2)标记噬菌体 ①噬菌体+含35S的大肠杆菌→含35S标记蛋白质的噬菌 体。 ②噬菌体+含32P的大肠杆菌→含32P标记DNA的噬菌 体。 (3)让噬菌体侵染细菌 ①方法:分别用含32P的DNA和含35S的蛋白质的噬菌
高 a.上清液放射性很________ ;b.沉淀物放射性很 未检测 到放射性。 低 ________ ;c.新形成的噬菌体________
②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时
a.上清液放射性很________ 低 ;b.沉淀物放射性很
高 检测 到放射性。 ________ ;c.新形成的噬菌体________
[广东高考]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 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可知( ) 实验 接种 培养皿长菌情 加入S型菌物质 组号 菌型 况 R ① 蛋白质 R型 R ② 荚膜多糖 R型 R DNA ③ R型、S型 R ④ DNA(经DNA酶处理) R型
A.①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②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③和④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RNA 是遗传物质。 2.结论:______
四、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深入思考
1.艾弗里实验中设置“DNA+DNA酶”这一组实验 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 与只加DNA一组形成对照,说明DNA水解产物
不能实现转化。
2.遗传信息只存在于DNA中吗?
提示 不是,RNA病毒的遗传信息存在于RNA中。
◆ 自查诊断 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 传物质。( × ) 2.在艾弗里的实验中,DNA酶将S型细菌的DNA分解 为脱氧核苷酸,因此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 ) 3.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 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 )
高中生物核心概念高考复习课件—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
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 合,形成可遗传变异的过程。
基因重组的途径包括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 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基因重组的意义在于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变异来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来源 之一。
染色体变异
01
DNA的分子结构
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 旋而成,形成双螺旋结构。
DNA的含氮碱基包括腺嘌呤(A)、鸟嘌呤(G)、 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其中A与T配对,G
与C配对。
总结词:双螺旋结构
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 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以及一分子含 氮碱基组成。
06
高考真题解析与实战演练
历年高考真题解析
2015年高考真题
分析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在 细胞核内的复制过程。
2016年高考真题
阐述DNA如何通过转录和翻译 过程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2017年高考真题
探讨DNA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 响以及基因突变与进化的关系 。
2018年高考真题
分析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包 括表观遗传学方面的内容。
DNA携带遗传信息的过程
01
02
03
04
总结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 翻译
DNA携带遗传信息,通过转 录过程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信
使RNA(mRNA)。
在转录过程中,DNA的碱基 序列被转录成mRNA的碱基 序列,这个过程需要RNA聚
合酶的催化。
翻译过程是将mRNA上的碱 基序列翻译成氨基酸序列, 合成蛋白质。这个过程需要 核糖体、tRNA等多种细胞器
基因治疗的方法包括基因导入、基因敲除、基因修饰 和基因编辑等。其中,基因导入是将外源基因导入病 变细胞中,以纠正或补偿缺陷基因的表达;基因敲除 则是通过特定的方法将病变基因敲除或沉默,从而达 到治疗的目的;基因修饰则是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水 平来改变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而基因编辑则是通过修 改生物体的基因序列来达到治疗或改良的目的。
高考生物复习题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含解析
高考生物复习配餐作业(十九)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2017·浙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粗糙的,R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是光滑的B.S型菌的DNA经加热后失活,因而注射S型菌后的小鼠仍存活C.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只有S型菌而无R型菌D.该实验未证明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由S型菌的DNA引起的解析S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光滑的,R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是粗糙的,A错误;因加热杀死的S型菌不能在小鼠体内繁殖,所以仅注射该菌后小鼠存活,B错误;S型细菌中有活性的DNA能将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因此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有S型菌和R型菌,C错误;该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不能证明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由S型菌的DNA引起的,D正确。
答案 D2.(2018·辽宁省实验中学月考)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
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因为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B.在含R型菌的培养基中同时加入S型菌的DNA和DNA酶,培养基中有S型菌出现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成功,是因为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将蛋白质与DNA分开研究D.赫尔希、蔡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来侵染细菌,离心后的上清液中可能检测到放射性解析由于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最初人们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在含R型菌的培养基中同时加入S型菌的DNA和DNA酶后,DNA被分解成核苷酸,故培养基中不会有S型菌出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将蛋白质和DNA分开研究;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来侵染细菌,放射性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但由于离心后的上清液可能含有未侵染的噬菌体或释放出来的噬菌体,因此可能检测到放射性。
答案 B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研究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主要过程如下:①标记噬菌体→②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③搅拌、离心→④检测放射性。
高考生物复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点
高考生物复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点带有遗传讯息的DNA片段称为基因,其他的DNA序列,有些直接以自身构造发挥作用,有些则参与调控遗传讯息的表现。
整理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点,请考生学习。
名词:1、T2噬菌体:这是一种寄生在大肠杆菌里的病毒。
它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存在于头部内的DNA所构成。
它侵染细菌时可以产生一大批与亲代噬菌体一样的子代噬菌体。
2、细胞核遗传:染色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载体,且染色体在细胞核内,受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3、细胞质遗传: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遗传物质的载体,且在细胞质内,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语句: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关键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
2、肺炎双球菌的类型:①、R型(英文Rough是粗糙之意),菌落粗糙,菌体无多糖荚膜,无毒,注入小鼠体内后,小鼠不死亡。
②、S型(英文Smooth是光滑之意):菌落光滑,菌体有多糖荚膜,有毒,注入到小鼠体内可以使小鼠患病死亡。
如果用加热的方法杀死S型细菌后注入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格里菲斯实验:格里菲斯用加热的办法将S型菌杀死,并用死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的混合物注射到小鼠身上。
小鼠死了。
(由于R型经不起死了的S型菌的DNA(转化因子)的诱惑,变成了S型)。
3、艾弗里实验说明DNA是转化因子的原因:将S型细菌中的多糖、蛋白质、脂类和DNA等提取出来,分别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结果只有DNA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并且的含量越高,转化越有效。
4、艾弗里实验的结论:DNA是转化因子,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①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吸附侵入复制组装释放。
②DNA中P的含量多,蛋白质中P的含量少;蛋白质中有S而DNA中没有S,所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
2013届高考生物起点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
第六单元遗传的分子基础学案25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考纲要求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
复习要求:熟练掌握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设计思路和结论分析基础自查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观察下面两个过程图,回答问题:1.实验材料——T 2噬菌体 2、过程:3.结论:DNA 是遗传物质。
三、证明R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1.烟草花叶病毒组成: 2.实验过程:3.结论: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因为课堂深化探究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实验材料?(2)对照实验哪是对照组,哪是实验组?(3)实验结论:2.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1)实验材料:R型活细菌;分离提纯的S型细菌中的蛋白质、DNA、多糖等各成分;DNA 水解酶;细菌培养基等。
(2)实验思路?(3)对比实验与对照实验。
(4)实验结果与结论?特别提醒:1.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DNA在加热过程中,双螺旋解开,氢键被打断,但缓慢冷却时,其结构可恢复。
2.转化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了R型细菌的DNA中,即实现了基因重组。
3.体内、体外转化实验都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实验原则,各实验相互为对照,增强了结论的说服力。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及遗传物质辨析(一)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析1.实验思路及方法:2.侵染特点及过程特别提醒噬菌体增殖场所是大肠杆菌细胞内,除噬菌体的DNA做模板起指导作用外,其余的原料——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核糖体、ATP和相关酶全由大肠杆菌提供。
3.结果及分析提醒该实验可同时证明:①DNA分子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DN A能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③DNA能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都不能证明DNA分子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二)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比较(三)生物的遗传物质1.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1)实验材料:(2)实验过程:(3)实验结果:。
人教(2019)生物高考复习分层训练:第19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人教(2019)生物高考复习分层训练第19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组基础巩固练1.下列有关首次通过确凿的实验证据向“遗传物质是蛋白质”的观点提出挑战的科学家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因其观察到肺炎链球菌存在转化现象,且“转化因子”不是蛋白质B.格里菲思,因其发现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细菌的DNA后,培养基中会出现S型细菌菌落C.艾弗里,因其发现肺炎链球菌可以在小鼠体外发生转化的“转化因子”是DNAD.艾弗里,因其发现S型细菌的DNA能使死亡的R型细菌转化为活的S型细菌【答案】C【解析】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没有证明这种转化因子是DNA,也没有证明“转化因子”不是蛋白质,A错误;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发现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细菌的DNA后,培养基中会出现S型细菌菌落,B错误;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发现了肺炎链球菌可以在小鼠体外发生转化的“转化因子”是DNA,C正确;死亡的R型菌不能转化为活的S型细菌,D错误。
2.S型肺炎链球菌菌株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而R型菌株却无致病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属于基因突变B.S型细菌与R型细菌在结构上最大的不同是S型细菌的菌体有多糖类的荚膜C.肺炎链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D.高温处理过的S型细菌蛋白质因变性而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答案】B【解析】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属于基因重组,A错误;S型细菌与R型细菌在结构上最大的不同是S型细菌的菌体有多糖类的荚膜,可以形成光滑的菌落,B正确;肺炎链球菌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C错误;高温处理过的S型细菌蛋白质变性时肽键不断裂,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错误。
高考生物复习指导: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019年高考生物复习指导: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名词:1、T2噬菌体:这是一种寄生在大肠杆菌里的病毒。
它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存在于头部内的DNA所构成。
它侵染细菌时可以产生一大批与亲代噬菌体一样的子代噬菌体。
2、细胞核遗传:染色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载体,且染色体在细胞核内,受细胞核内遗传物质限制的遗传现象。
3、细胞质遗传: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遗传物质的载体,且在细胞质内,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限制的遗传现象。
语句: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试验关键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干脆地视察DNA的作用。
2、肺炎双球菌的类型:①、R型(英文Rough是粗糙之意),菌落粗糙,菌体无多糖荚膜,无毒,注入小鼠体内后,小鼠不死亡。
②、S型(英文Smooth是光滑之意):菌落光滑,菌体有多糖荚膜,有毒,注入到小鼠体内可以使小鼠患病死亡。
假如用加热的方法杀死S型细菌后注入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格里菲斯试验:格里菲斯用加热的方法将S型菌杀死,并用死的S型菌与活的R 型菌的混合物注射到小鼠身上。
小鼠死了。
(由于R型经不起死了的S型菌的DNA(转化因子)的诱惑,变成了S型)。
3、艾弗里试验说明DNA是“转化因子”的缘由:将S型细菌中的多糖、蛋白质、脂类和DNA等提取出来,分别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结果只有DNA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并且的含量越高,转化越有效。
4、艾弗里试验的结论:DNA是转化因子,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改变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①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过程:吸附→侵入→复制→组装→释放。
②DNA中P的含量多,蛋白质中P的含量少;蛋白质中有S而DNA中没有S,所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
用35P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侵染后,细菌体内无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用32P标记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体内有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体内。
第19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二关: 解读高考 第二关:考点关
考点1 考点
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1.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证明DNA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证明 是遗传物质的两个经典实验。 是遗传物质的两个经典实验。这两个著名实验的设计思路和 原理基本相同,即设法把 与蛋白质分开, 原理基本相同,即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 与蛋白质分开 单独地、 地去观察DNA和蛋白质的作用,从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 和蛋白质的作用,从而证明了 地去观察 和蛋白质的作用 是遗传物 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4)肺炎双球菌具有的细胞器是 核糖体 ,其控制遗传性状的 肺炎双球菌具有的细胞器是 基因主要位于 拟核 中。
考点2 考点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
实验 材料
T2噬菌体、大肠杆菌 噬菌体、
实验 方法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或示踪法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或示踪法) 或示踪法
设计 思路
S是蛋白质特征元素,P是DNA特征元素,用不同的放射 是蛋白质特征元素, 是 特征元素, 是蛋白质特征元素 特征元素 性同位素分别标记蛋白质和DNA,直接单独地去观察它 性同位素分别标记蛋白质和 , 们的作用
注:上清液中含未侵染的T2噬菌体和侵染后 2噬菌体外壳, 上清液中含未侵染的 噬菌体和侵染后T 噬菌体外壳, 沉淀物中含被感染的细菌。 沉淀物中含被感染的细菌。 特别提醒:噬菌体侵染细菌后, 特别提醒: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合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所需的原料——氨基酸全部来自细菌,而组成子代噬菌体的 氨基酸全部来自细菌, 所需的原料 氨基酸全部来自细菌 DNA既有来自侵入细菌的亲代噬菌体的,也有利用细菌体的 既有来自侵入细菌的亲代噬菌体的, 既有来自侵入细菌的亲代噬菌体的 原料——脱氧核苷酸新合成的。 脱氧核苷酸新合成的。 原料 脱氧核苷酸新合成的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例5.T2噬菌体侵染
细菌的部分实验如
图所示。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A )
保温培养
搅拌
A. 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
B. 被35S标记的噬菌体是通过将其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培养而获得的
C. 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使DNA和蛋白质分离
D. 该实验得到的子代噬菌体中,大多数含有放射性32P
注射加热致死 的S型细菌
将R型活细菌与加 热致死的S型细菌 混合后注射
格里菲斯
不死亡
死亡
不死亡
死亡
第1组 分析 结论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1
R型细菌无致、病性,S型细菌有致病2性说明
;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无致病性
2
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3说明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将R型活菌转化为S型活菌
2
、
3
、
4说明
(3)提出问题:转化因子是什么?
“是蛋白质!”
思路: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实验,观测转化效果 “是DNA……”
①氨基酸多种多样的排列顺 序,可能蕴含着遗传信息
②蛋白质可以直接“控制” 生物的性状和代谢。
③当时没有发现其他生物大 分子有类似的结构特点
①DNA是由4种脱氧核苷酸 聚合而成,排列顺序千变万 化,可能蕴含着遗传信息
乙 32P标记的T2噬菌体
组
+ 细菌
混合培养 结果 搅拌、离心
上清液的放射性 __低____ 沉淀物的放射性 __高____ 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 ___有___
实验结果分析 分组
结果
结果分析
被32P标记的T2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目录
第一单元走近细胞和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讲走近细胞第2讲组成细胞的元素及无机化合物第3讲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第4讲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第二单元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输入与输出第5讲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物质跨膜的运输方式第6讲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7讲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第8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三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9讲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0讲细胞的能量“通货”--ATP及其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11讲能量之源——光合作用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3讲细胞的增殖第14讲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第15讲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五单元遗传的基本定律第16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7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18讲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第六单元遗传的物质基础第19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20讲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及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第21讲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及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第七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第22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第23讲染色体变异第24讲人类遗传病第25讲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26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第27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8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29讲通过激素的调节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第30讲免疫调节第31讲植物的激素调节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2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第33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第34讲生态系统的结构第35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第36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第37讲生态环境的保护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第1讲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第2讲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第3讲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及DNA和蛋白质技术第4讲酶的研究与应用及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第1讲基因工程第2讲细胞工程第3讲胚胎工程第4讲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第5讲生态工程。
高中生物_《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总结两个经典实验的研究方法和思路②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含义确立依据:本节内容的课程标准是“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本节内容包括两个人类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的两个经典实验。
此外,本节课的结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重要的生物学事实,应当让学生理解。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两个经典实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确立依据:本节内容以遗传物质的本质的探究历程为主线,以学生动脑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为重点,让学生们从中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3)情感目标①体验科学探索的艰辛过程;②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认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确立依据:本节教材介绍了人类探究遗传物质的过程和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科学史本质的认识,特别是这些内容中所体现的生物学思想、技术手段促进科学的发展等观点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发展有重要价值。
3、重点与难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重点)(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重点与难点)(3)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关键实验设计思路(重点与难点)确立依据:重要的生物学史实是生物科学素养的的组成部分。
本届内容涉及到的实验都不能动手完成,要理解实验并得出结论,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对逻辑思维的要求也比较高。
高一学生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较少,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有限。
二、教法与学法本课遵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采用讲授、问答、讨论、比较、归纳等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在指导学生了解了实验过程之后,通过一连串的问题,启发学生由浅入深,获取各实验的目的、思路,这样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实验过程,体会到生物现象的物质性,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获取新知识的渴望。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设计()能使()转化为()。
能使活的R转化成活的S型菌。
2021年高考生物 拉分题型与提分秘籍训练 第19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021年高考生物拉分题型与提分秘籍训练第19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单项选择题1.(中山检测)在探究生物的遗传物质和遗传规律的漫长岁月中,众多的学者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中正确的是( )A.孟德尔的假说认为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才分离B.艾弗里提出的有关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结论,没有得到科学家的一致公认C.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转化因子是DNAD.赫尔希等用35S和32P同时标记同一个噬菌体,然后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使人们确信DNA是遗传物质2.(苏北四市三模)关于人类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的实验证实加热杀死的S型菌体内存在的转化因子是DNAB.艾弗里的实验与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设计思路基本相同C.艾弗里的实验没有设置对照D.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可得到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3.(广州市测试)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 )A.③⑤B.②④ C.①⑤ D.①④4.(广东华附检测)美国科学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其实验思路是:从细胞中分离得到具有转化能力的粗提取液,用化学或酶方法去除提取液中的某种成分,然后检测去除该成分后的提取液是否具有转化能力。
如果去除某成分后仍保持转化能力,则去除的成分不是转化因子;如果去除某成分后丧失了转化能力,则去除的成分是转化的必需成分。
通过不断地去除各种成分,从而得到相对纯净的“转化因子”。
根据资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转化因子”作用下转化成功的细菌继续培养,其后代可以保持其遗传特性B.实验中的酶方法利用了酶的高效性而去除提取液中的某种成分C.该实验是把提取液中的各种成分彻底分开,再分别单独地判断它们是否具有转化能力D.如实验中使用的提取液是从高温杀死的细胞中获取的,则最终无法得到“转化因子”5.(杭州二模)下列生理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直接关系的是( )A.噬菌体侵染细菌B.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C.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D.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6.(陕西五校三模)在艾弗里及其同事利用肺炎双球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用DNA酶处理从S型菌中提取的DNA之后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肺炎双球菌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遗传的分子基础第19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题号 1 2 3 4 5 6 7 8选项考点题号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4、6、8、9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5、7、10、11整体认识及综合分析2、3、12一、单项选择题1.(2012·中山检测)在探究生物的遗传物质和遗传规律的漫长岁月中,众多的学者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中正确的是( )A.孟德尔的假说认为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才分离B.艾弗里提出的有关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结论,没有得到科学家的一致公认C.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转化因子是DNAD.赫尔希等用35S和32P同时标记同一个噬菌体,然后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使人们确信DNA是遗传物质2.(2012·苏北四市三模)关于人类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的实验证实加热杀死的S型菌体内存在的转化因子是DNAB.艾弗里的实验与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设计思路基本相同C.艾弗里的实验没有设置对照D.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可得到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3.(2012·广州市测试)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 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 )A.③⑤ B.②④ C.①⑤ D.①④4.(2012·广东华附检测)美国科学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其实验思路是:从细胞中分离得到具有转化能力的粗提取液,用化学或酶方法去除提取液中的某种成分,然后检测去除该成分后的提取液是否具有转化能力。
如果去除某成分后仍保持转化能力,则去除的成分不是转化因子;如果去除某成分后丧失了转化能力,则去除的成分是转化的必需成分。
通过不断地去除各种成分,从而得到相对纯净的“转化因子”。
根据资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转化因子”作用下转化成功的细菌继续培养,其后代可以保持其遗传特性B.实验中的酶方法利用了酶的高效性而去除提取液中的某种成分C.该实验是把提取液中的各种成分彻底分开,再分别单独地判断它们是否具有转化能力D.如实验中使用的提取液是从高温杀死的细胞中获取的,则最终无法得到“转化因子”5.(2012·杭州二模)下列生理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直接关系的是( )A.噬菌体侵染细菌B.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C.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 D.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6.(2012·陕西五校三模)在艾弗里及其同事利用肺炎双球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用DNA酶处理从S型菌中提取的DNA之后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肺炎双球菌生长。
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A.证明R型菌生长不需要DNAB.补充R型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C.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的因素D.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二、双项选择题7.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证明( )A.DNA分子结构的相对稳定B.DNA能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稳定性C.DNA是遗传物质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8.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可分离出S型活细菌。
PCR技术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技术。
从这两个实验可知 ( )A.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中有转化因子,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B.转化因子是与荚膜合成有关的酶C.与蛋白质相比,DNA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D.所有的蛋白质遇到高温(90 ℃)时都会失活三、非选择题9.如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一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1)该实验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目的是证明________的化学成分。
(2)在对R型细菌进行培养之前,必须首先进行的工作是_______________。
(3)依据上面图解的实验,可以作出_________________的假设。
(4)为验证上面的假设,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该实验中加DNA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上面两步实验,仍然不能说明________________,为此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能够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将大肠杆菌的核糖体用15N标记,并使该菌被噬菌体感染,然后把大肠杆菌移入含有32P和35S的培养基中培养,请回答:(1)由实验得知,一旦噬菌体侵染细菌,细菌细胞内会迅速合成一种RNA,这种RNA含有32P,而且其碱基能反映出噬菌体DNA的碱基比例,而不是大肠杆菌DNA的碱基比例,此实验表明:32P标记的RNA来自于以____________为模板,在________内转录而成。
(2)一部分32P标记的RNA和稍后会合成的带35S的蛋白质均与15N标记的核糖体连在一起,这种连接关系表明噬菌体利用细菌________,以其________为模板合成噬菌体蛋白质。
(3)35S标记的蛋白质来自___________,可用于____________。
(4)整个实验能够证明:______________。
11.下图为用含32P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T2噬菌体专性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内)的实验。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上述实验对下列问题进行分析:①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________,其内的营养成分中是否含有32P?________。
(填“是”或“否”)②图中的A表示____________过程,此过程中进入大肠杆菌的是____________。
(2)对下列可能出现的实验误差进行分析:①实验测定,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含有0.8%的放射性,其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发现有放射性,其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设计一个给T2噬菌体标记上32P的实验: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12.(2012·广东珠海联考)表格在记录实验结果中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科学家在研究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时做过的一些实验所记录内容或数据设计的表格,根据分析回答:(1)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如下表:实验包含的步骤实验内容①分别培养噬菌体②35S和32P分别培养大肠杆菌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2)紫外线具有杀菌和诱变功能。
用相同剂量不同波长的紫外线处理两组等量的酵母菌,结果见下表。
紫外线波长/nm 存活率/% 突变数/个260 60 50~100280 100 0~1据表推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
(3)某基因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为:—异亮氨酸—亮氨酸—谷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据下表提供的遗传密码子推测其基因序列(不考虑下表以外的氨基酸密码子翻译情况)_____________。
密码子CAC UAU AUA CUC GUG UCC GAG 氨基酸组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色非甜玉米与红色甜玉米杂交得到F l,F l自交或测交,请根据以上知识补充完成下表:F l杂交方式F2性状F2性状分离比自交1 黄色非甜与红色甜①________自交2 黄色与红色②________测交1 ③________1︰1︰1︰1测交2 甜与非甜④________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解析: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萨顿的假说。
由于受当时技术的限制,艾弗里分离的DNA 中还含有少量蛋白质,因此有的科学家质疑他实验的可靠性。
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只证明了转化因子的存在,转化因子是哪种物质没有证明。
赫尔希等用35S和32P标记不同的噬菌体。
答案:B2.解析:格里菲思的实验只知道有转化因子存在,不知道转化因子是什么物质,A错误;艾弗里的实验与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设计思路基本相同,都是设法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各自独立地研究它们的作用,B正确;艾弗里的实验中DNA、蛋白质、脂质和糖类、DNA和DNA酶等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形成相互对照,故设置了对照组,C错误;噬菌体是寄生在细菌内的,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D错误。
答案:B3.解析: 32P标记的是①磷酸基团,⑤肽键不含S,标记的R基团,有些R基团含S。
答案:D4.解析:转化成功的细菌遗传物质稳定,遗传特性也保持稳定,A项正确;B项实验利用的是酶的专一性,不是高效性;本实验用的是除去法,而不是把各种物质分离,C项错误;DNA在水浴加热之后能够复性,所以还能得到转化因子,D项错误。
答案:A5.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是通过注射方式将DNA注入细菌中,不存在膜的变形等问题,故与膜的流动性无关,选A。
而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涉及细胞膜的形变,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涉及囊泡的形成,也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答案:A6.解析: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并与R型菌混合培养就是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
答案:D二、双项选择题7.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分子能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也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通过大部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得出的。
答案:BC8.解析:本题考查对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和PCR技术这两个重要实验的理解,属于中档题。
对前者而言,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DNA,可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而其他物质不是。
对于PCR技术,原理是DNA复制,DNA比蛋白质热稳定性高。
并非所有蛋白质在90 ℃时都失活,有些嗜高温微生物,其细胞内的DNA蛋白质、酶等都是耐高温的。
答案:AC三、非选择题9.解析:根据图解过程看出此实验为艾弗里实验,是在格里菲斯实验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探究。
艾弗里实验的思路方法是把S型细菌中DNA、蛋白质、多糖进行分离提纯,分别观察它们对R型细菌的作用。
答案:(1)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转化“转化因子”(2)分离并提纯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3)DNA是遗传物质(4)分解从S型细菌中提取的DNA 培养基中只长出R型细菌的菌落(5)蛋白质、多糖等不是遗传物质培养基中只长出R型细菌的菌落蛋白质、多糖不是遗传物质10.解析:细菌细胞中合成的RNA含32P能反映出噬菌体DNA的碱基比例,说明32P标记的RNA是以噬菌体DNA为模板合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