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中医诊断学 病位辨证(心与小肠病辨证)
中医辩证-心与小肠病辨证
中医辩证-心与小肠病辨证(一)生理功能:心:心居胸中,为君主之官,主血脉,又主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体为脉,其经脉循肩臂内侧后缘,下络小肠,与小肠相表里。
小肠:小肠具有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的功能。
(二)病理特点:心病:主要病理为主血脉和藏神的功能失常,常见症状为:心悸、怔忡、心痛、心烦、失眠、健忘、精神错乱、神志昏迷,以及某些舌体病变等。
小肠病变:要反映在泌别清浊功能和气机的失常,常见症状为腹胀、腹痛、肠鸣、腹泻或小便赤涩疼痛、小便混浊等。
(三)常见证型心:虚证——多见心血虚证、心阴虚证、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及心阳虚脱证;实证——多见心火亢盛证、心脉痹阻证、痰蒙心神证、痰火扰神证及瘀阻脑络证。
小肠:小肠实证有小肠实热证,虚证有小肠虚寒证,这里主要介绍小肠实热证。
1.心血虚证定义:指血液亏虚,心失濡养,以心悸、失眠、多梦及血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
证候表现: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头晕眼花,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色淡,脉细无力。
证候分析:病因:多因劳神过度,或失血过多,或久病伤及营血引起;也可因脾失健运或肾精亏损,生血之源不足而导致。
证候:①心血虚,心失濡养,心动失常,故见心悸;②心神失养,神不守舍,则为失眠、多梦;③血虚不能上荣头、面,故见头晕眼花、健忘、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色淡;④血少脉道失充,故脉细无力。
辨证要点:心悸、失眠、多梦与血虚症状共见。
2.心阴虚证定义:指阴液亏损,心失滋养,虚热内扰,以心悸、心烦、失眠及阴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
证候表现: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口燥咽干,形体消瘦,两颧潮红,或手足心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
证候分析:病因:多因思虑劳神太过,暗耗心阴;或温热火邪,灼伤心阴;或肝肾阴亏,不能上济,累及心阴而成。
证候:①心阴虚,心失濡养,心动失常,故见心悸;②虚热扰心,神不守舍,故见心烦,失眠,多梦;③阴虚失滋,故口燥咽干,形体消瘦;④阴不制阳,虚热内生,故手足心热,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
10第七章 病位辨证(心与小肠病辨证)
一.心血虚证
含义:由于血液亏虚,心与心神失养所表现的证候。 成因:①劳神伤血②失血过多③久病伤血④脾肾亏虚。 表现:心悸、健忘——————— 心血不足,心失所养 失眠,多梦——————— 血不养心,心神不安 头晕目眩———————— 血虚不能上荣于头面 面、唇、舌爪甲色淡——— 脉细无力———————— 血少脉道失充 辨证要点:心悸、失眠、多梦及血虚证。
(一)瘀阻心脉
证 候 分 析
(二)痰阻心脉 (三)寒凝心脉 (四)气滞心脉
( 一 ) 瘀 阻 心 脉
疼痛特点: 刺痛为主。 瘀血症状: 舌质紫暗,或有青紫斑点, 脉细、涩、结、代。
瘀斑舌
舌下络脉曲张
疼痛特点:闷痛为主。
( 二 ) 痰 阻 心 脉
痰湿症状:体胖痰多,头身困重,舌苔白腻。
体胖
白腻苔
辨证要点:心悸怔忡、 心胸憋闷及阳虚证候。
五、心阳虚脱证
含义:心阳衰极,阳气暴脱所表现的危重证候。 成因:①心阳虚证进一步发展 ②寒邪暴伤心阳 ③痰瘀阻塞心窍 ④阳气随津血外脱 表现: 心阳衰极,气血不畅 主症:心悸、心痛剧烈—— 心阳衰极,阳气暴脱 兼症:亡阳证—————— (四肢厥冷,冷汗淋漓,面色苍白,呼吸微弱,脉微欲绝) 辨证要点:心悸、心痛剧烈及亡阳证
病案分析(二)
丁某,男,53岁。 初诊:1989年11月2日。 主诉:胸闷胸痛四年余。 患者体丰,素嗜膏粱。刻下症见:胸间极闷,痞满疼 痛,气短喘促,舌质淡红,苔口腻,脉弦滑。 请同学们做出诊断。 心脉痹阻证(痰阻心脉)
外 邪
饮 食 劳 倦
情 志
心气 心阳 亏虚
心 脏 脉
瘀血 痰浊 阴寒 气滞
络
(一)定 义:
由于瘀血、痰浊、阴寒、气滞等 因素阻痹心脉,以心悸怔忡、心胸憋 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证。
中医诊断学-脏腑定性定位辨证
15.虫积肠道证 定位诊断 ①特征性症状:脐腹疼痛,痛无定时、大便排虫
或呕吐蛔虫。 ②一般性症状:异食,嗜食或厌食、睡中磨牙、
面部白斑、白睛见蓝斑、下唇粘膜有小粟粒状隆 起,或腹部按之有条索状等。 定性诊断 兼有实证见症(如烦躁不安、面黄肌瘦、胃脘嘈 杂、突发腹痛)。 辨证要点 本证以脐腹时痛、大便排虫或呕虫,或粪检见虫 卵见症为审证要点。
便溏。 ②一般性症状:泛恶欲呕、水肿、阴黄。 定性诊断 ①兼有寒湿内阻症状(头身困重、口淡不渴、妇
女白带量多)。 ②舌体淡胖,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或沉细。 辨证要点 本证以脘腹痞胀、纳呆、便溏与寒湿证见症共见
为审证要点。
6.湿热蕴脾证 定位诊断 ①特征性症状:脘腹痞满、纳呆厌食、大便秘结,
颧红等)。 ②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 辨证要点 本证以心烦、心悸、失眠与阴虚证症状共见为辨
证要点。
7. 心火亢盛证 定位诊断 ①特征性症状:心悸、心烦、神乱。 ②一般性症状:失眠、多梦、健忘。 定性诊断 ①兼有实热证见症(如发热心烦、吐血衄血、舌
赤生疮,尿涩灼痛)。 ②舌尖红绛,苔黄,脉数有力。 辨证要点 本证以发热、心烦、吐衄、舌赤生疮、尿赤涩灼
湿热证见症共见为审证要点。
12.肠热腑实证 定位诊断 ①特征性症状:脐腹胀满疼痛、大便秘结。 ②一般性症状:热结旁流、腹中频转矢气。 定性诊断 ①兼有实热见症(如日晡潮热,手足濈然汗出)。 ②舌苔黄厚干焦,或起芒刺,甚则焦黑燥裂,脉
沉迟而实或滑数。 辨证要点 本证以腹满硬痛、便秘与里热炽盛见症共见为审
黄痰、喉间痰鸣等)。 ②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要点 本证以神志狂躁、神昏谵语与痰热症状共见为审
证要点。
10.瘀阻脑络证 定位诊断 ①特征性症状:头痛、头晕经久不愈。 ②一般性症状:心悸、失眠、健忘、神昏。 定性诊断 ①兼有血瘀见症(如头痛,经久不愈、痛如锥刺、
心与小肠辩证课件
*小肠的这种功能称为“受盛化物”
心与小肠辩证
心与小肠病辨证
The Differentiation of Heart and Small Intestine Diseases
心与小肠辩证
心病辩证
• 心病辩证 心病的辩证有虚实之分。 虚证多由先天不足或久病伤心,或思虑劳神太过导
心气虚
心阳虚
心阳暴脱
心与小肠辩证
心气虚、心阳虚、心阳暴脱鉴别
证候
相同症状
不同症状
舌象 脉象
心气虚证 心阳虚证
心阳暴脱 证
心悸怔忡,胸 闷气短,活动 后加重为共性 症状,但三者 间程度不等, 一般来说,心 气虚证轻,心 阳虚证中等, 心阳暴脱证重
精神疲惫、自汗乏力、 舌淡
面色淡白
苔白
畏寒肢冷、心痛、面 舌淡胖 色苍白或面唇青紫 苔白滑
心与小肠病辨证
心与小肠辩证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中医辨证方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 以脏腑学说为基础运用四诊的方法结合脏腑的病理反映来分 析病症,用以指导临床治疗的一种辨证方法。
心与小肠辩证
心
心的生理功能:主血脉、主神志、
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1.心主血脉,其华在面
心主血脉的含义: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以营养全 身的功能。脉是血液运行的通路,心、脉、血三者共同组成一个循环全 身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心起着主导作用。心主血脉的功能是由心气 的作用来实现的。 *(1)心气旺盛、血液充盈:脉搏和缓有力,面色红润(生理) *(2)心气不足则血脉空虚可出现:脉搏细弱或节律不整,面色苍白(病理) *(3)血行瘀滞:脉涩不畅,面色青紫等症状(病理)
第七章 中医诊断学 病位辨证(心肺脾病辨证)
9.大肠湿热证
(1)定义:由于湿热侵犯肠道,传导失职,表现为以泄泻 下痢为主症的证候。
(2)病因病机与临床表现:
夏秋暑热邪侵犯肠道 肠道湿热 湿:气机阻滞—腹痛,后重
饮食不洁
传导失职 热:急迫—迫津下泄—暴注下泄
湿热秽浊蕴结肠道
湿热薰灼,肠络受损—下痢脓血
热邪伤津——口渴
热薰于外——身热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久病失养
不充
劳心耗血
(3)证候特点:心悸,失眠,多梦与血虚证共见为主要辨证依据。
2.心阴虚证
(1)定义:由于阴液亏损,心与心神失养,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
(2)病因病机:
心失濡养 心不主血脉—心悸,怔忡
思虑劳神太过暗耗心阴
心不主神志—心烦,失眠多梦
热病后期,耗伤阴液 心阴亏虚 虚热内生——五心烦热,潮热盗汗, 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寒凝心脉 阴寒凝滞,气血不行
时发时
止
气滞心脉
气机郁滞,血行不畅
不同症状
痛如针刺,舌暗或青紫斑 点,脉细涩或结代 心胸闷痛,体胖痰多,苔 白腻,脉沉滑
痛势较剧,突然发作,冷 痛或遇寒痛剧,舌淡苔白, 脉沉紧
疼痛而胀,胁胀,喜太息, 发作与精神因素有关,脉 弦
可互为因果 相兼为病
四型证候可夹杂出现
2.心火亢盛证,痰蒙心神证,痰火扰神证的鉴别
脾失健运——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肠鸣泄泻 运化水谷 气血生化不足——面色淡白、萎黄,倦怠乏力
少气懒言,头晕眼花 主运化
痰饮 运化水液——脾失健运 水湿潴留 水肿
肢体困重
不能上输水谷精微——头晕目眩,少气懒言,腹胀腹泄 主升清
不能保持内脏正常位置—— 内脏下垂
主统血——脾气亏虚,统血无权——各种出血
心与小肠病辨证要点速记及歌诀
心与小肠病辨证要点速记及歌诀★脏腑辩证心与小肠病辨证一、心与小肠的生理病理心居胸中,心包络护卫于外。
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与小肠互为表里。
心的主要功能是主血脉,具有推动血液在脉道中运行不息,以濡养脏腑、组织、官窍的作用;心主神明,主管精神和意识思维活动,是生命的主宰。
小肠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二、常见证型(一)心血虚证1.含义心血虚证是由于心血亏虚,心失养,以心悸,失眠,多梦以及心血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2.临床表现心悸,头昏眼花,失眠,多梦,健忘,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色淡,脉细无力。
3.证候分析本证多因劳神过度而耗血,或失血过多,或久病伤及营血等引起,也可因脾失健运或肾精亏损,生血之源不足而成。
4.辨证要点临床以心悸、失眠与血虚共见为辨证要点。
速记歌诀中医阴血指物质,心血不足难养神,心神不安悸健忘,失眠多梦伴怔忡,面色不华唇舌淡,脉细结代气不匀。
(二)心阴虚证1.含义心阴虚证是指由于心阴亏虚,心与心神失养,虚热内扰所表现的以心烦、失眠、心悸及阴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2.临床表现心烦,失眠,心悸,多梦,口燥咽干,形体消瘦,或见手足心热,潮热盗汗、颧红,舌红少苔少津,脉细数。
3.证候分析本证多因思虑劳神太过,暗耗心阴,或因温热火邪,灼伤心阴,或因肝肾阴亏,累及于心所致。
4.辨证要点临床以心悸、心烦、失眠与阴虚共见为辨证要点。
5.心血虚与心阴虚鉴别速记歌诀心阴虚证心悸烦,少寐多梦身潮热,口咽干燥盗汗出,舌红心热脉细数。
(三)心气虚证1.含义心气虚证是指心气不足,鼓动无力所表现的以心悸、胸闷、神疲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2.临床表现心悸怔忡,胸闷,神疲,动则尤甚,伴见精神疲惫,气短,身倦乏力,自汗,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虚弱或结代。
3.证候分析本证多因素体虚弱,或久病失养,或先天不足,脏器缺损,或年老脏器衰弱等原因造成。
4.辨证要点临床以心悸、胸闷及气虚证并见为辨证要点。
速记歌诀气阳可以指功能,心气不足难鼓动,面色淡白或自汗,神疲胸闷动加重,心慌气短而脉虚,或呈数脉结代送。
李灿东《中医诊断学》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7-9章)【圣才出品】
第七章病位辨证7.1 复习笔记一、脏腑辨证1.心与小肠病辨证(1)心血虚证和心阴虚证表7-1 心血虚证和心阴虚证(2)心气虚证表7-2 心气虚证(3)心阳虚证和心阳虚脱证表7-3 心阳虚证和心阳虚脱证表7-4 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和心阳虚脱证鉴别(4)心火亢盛证表7-5 心火亢盛证(5)心脉痹阻证表7-6 心脉痹阻证(6)痰蒙心神证与痰火扰神证表7-7 痰蒙心神证与痰火扰神证表7-8 痰蒙心神证和痰火扰神证的鉴别(7)瘀阻脑络证瘀阻脑络证是指瘀血阻滞脑络,以头痛、头晕及血瘀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
(8)小肠实热证小肠实热证是指心火下移小肠,热迫膀胱,气化失司,以小便赤涩疼痛、心烦、舌疮及实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
2.肺与大肠病辨证(1)肺气虚证①概念肺气虚证是指肺气虚弱,主气、卫外机能失职,以咳嗽、气喘、自汗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
②证候表现肺病:咳喘无力,咯痰清稀,动则尤甚;自汗,恶风,易于感冒。
气虚:声低懒言,神疲体倦,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弱。
③辨证要点:咳、喘、痰稀与气虚症状共见。
(2)肺阴虚证①概念肺阴虚证是指肺阴亏虚,虚热内生,肺失滋润,清肃失司,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及阴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
②证候表现肺病: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甚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
阴虚:形体消瘦,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③辨证要点:干咳无痰、痰少而黏与阴虚症状共见。
(3)风寒犯肺证①概念风寒犯肺证是指由于风寒侵袭,肺卫失宣,以咳嗽及风寒表证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
②证候表现肺病:咳嗽,痰稀色白。
表寒: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头身疼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③辨证要点:咳嗽、痰稀色白与风寒表证症状共见。
表7-9 风寒犯肺证与风寒表证鉴别(4)风热犯肺证①概念风热犯肺证是指由于风热侵犯,肺卫失宣,以咳嗽及风热表证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
②证候表现肺病:咳嗽,痰稠色黄,鼻塞流浊涕,咽喉肿痛。
表热:发热微恶风寒,口干微渴,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心与小肠病辨证》课件
生活理
通过合理的生活调理,如 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适度的 运动,可以预防心与小肠 病辨证。
心理调节
合理的心理调节对于预防 心与小肠病辨证同样重要, 保持心态平和有助于健康。
中医养生
传统中医养生方法,如草 药泡脚、穴位按摩等,可 用于调理心与小肠,增强 身体健康。
了解哪些食物应禁忌、哪些食物有益,有助于调理心与小肠。
3 药膳推荐
合理地选择药膳,可以辅助治疗心与小肠病辨证,促进康复。
心与小肠病辨证的治疗方法
针灸疗法
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对心与小肠病 辨证具有显著疗效。
拔罐疗法
拔罐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可有效改善心 与小肠病辨证的症状。
心与小肠病辨证的预防措施与调理方法
心与小肠病辨证的临床表现
1
心火上炎
心火上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口干、口疮、心烦、失眠等。
2
小肠湿热
小肠湿热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腹泻、大便黏腻臭秽等。
3
心肠不交
心肠不交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心悸、胃脘胀痛等。
卫生饮食与心与小肠病辨证的关系
1 饮食调理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改善心与小肠病辨证,促进康复。
2 食物禁忌
《心与小肠病辨证》PPT 课件
在这份PPT课件中,我们将探讨心与小肠的关系,详细介绍心与小肠病辨证 的基本理论,以及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预防措施与调理方法。
病因与发病机制
了解心与小肠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有助于更好地进行辨证施治,以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五脏与小肠的关系
心与小肠的密切联系
心与小肠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密切相关的脏 腑,彼此互相影响。
五脏与小肠的相互作用
了解五脏与小肠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深入理 解心与小肠病辨证的本质。
中医学:心与小肠 心与小肠辨证共37页文档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脏腑辨证--心与小肠辨证
脏腑辨证--心与小肠辨证
思维导图使用手册
[标注红色五角星的为历年真题中出现的考点,需格外重视;标注褐色内容,表示为需要掌握的关键词;紫色椭圆形条框为总结,需牢记背诵。
]
【考纲】
1、心与小肠辨证:
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心阳暴脱证、心脉痹阻证、心血虚证、心阴虚证、心火亢盛证、痰蒙心神证、痰火扰神证、小肠实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得分小妙招
1、脏腑辨证这一章整体就是为学习中内的辨病辨证打基础,且这一章的题目相对有难度,所以需要各位少侠反复地练习真题,吃透真题,不要有畏难情绪;
2、第一张导图中关于心的5个基础辨证,要能明白其中的联系与区别,在历年真题中为高频考点;
3、在本节中,心悸、怔忡、胸闷、失眠以及心烦出现频次较多,可尝试自己总结归类一下证型;
4、做题、做题、一定要做题,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有问题可随时私信。
心与小肠病辨证要点,心气虚、心阳虚与心阳暴脱到底怎么诊断?
心与小肠病辨证要点,心气虚、心阳虚与心阳暴脱到底怎么诊断?心与小肠病辨证心病证候:虚证有气、血、阴、阳不足;实证有气火痰郁、寒凝、瘀血等。
心病症状:以神志症、精神异常、心悸、失眠、多梦、健忘、烦躁、谵语及面色、舌象和血脉表现为常见。
小肠证候:虚证有小肠虚寒(脾阳虚);实证有小肠实热,小肠气痈(寒滞肝脉)证。
小肠病症状;以小肠的分清泌浊失常为主,表现为二便异常。
(一) 心气虚、心阳虚与心阳暴脱[临床表现]其三证既有相同的特点,又有不同表现应注意鉴别。
相同点:有二点,一是神志症的心悸怔忡;二是气虚症的胸闷气短、自汗,活动后加重。
不同点:三证分述如下:心气虚:以气虚症状为主,主要表现面色、舌象和脉象变化。
面、舌色淡,脉虚。
心阳虚:气虚症状明显加重,同时出现虚寒表现。
有畏寒肢冷、心痛,面色白或晦暗,舌质淡苔白滑,脉微细。
心阳暴脱:气虚症状极重,虚寒象突出,且神志异常亦重。
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神志模糊或昏迷,舌淡紫青滑,脉微欲绝。
[证候分桥]盖心气虚、心阳虚和心阳暴脱证以心气虚、心脏全身机能衰退为病理基础;进一步发展为心阳虚,出现虚寒象;进而虚脱亡阳则为暴脱证,为审证要点。
气虚,宗气不足,神无所主,则表现一派心气虚症,如心悸、气短、胸闷,动则尤盛等。
气虚血运无力,濡养不足,则有血虚不荣症,面、舌色淡,脉虚无力。
气虚及阳,失却温煦功能,故现虚寒象,如畏寒肢冷等;阳虚寒凝,气血郁滞,心脉痹阻,故有心痛证,脉道不充,则微细。
阳气暴脱,阴津无依,则冷汗肢厥;宗气大泄,血脉瘀滞,心神失养,是以亡阳诸证具在。
总之,其病理可概括为气虚阳衰,血运不足,神失所养基本过程。
(二) 心血虚与心阴虚[临床表现]上二证以心悸怔忡、失眠多梦为其共症。
不同症状:心血虚有血虚症,如眩晕健忘,面、唇、舌色淡,脉细弱等。
心阴虚必兼有虚热象,如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颜红赤、舌红少津、脉细数。
[证候分析]其阴血不足病因,一是先天或后天生成不足;一是损伤太过,如失血、热病、七情等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汗、畏风,易外感
2.肺阴虚证 证候特点:干咳少痰,无痰,痰中带血 + 阴虚证
(二)实证 1.风寒犯肺证
(1)定义:由于风寒之邪侵袭,肺卫失宣所表现的证候。
(2)证候特点:咳嗽,痰白清稀 + 风寒表证
(3)病因病机
肺气上逆——咳嗽,气喘
肺津不布,聚而为痰——痰白质稀
外感风鼻寒为肺窍,肺气失宣——鼻塞,流清涕
风寒 犯肺证
寒痰阻 肺证
共同 病机
寒邪 侵袭 肺失 宣降 肺气 上逆
共同 症状
咳嗽 恶寒 苔白
不同病机
不同症状
卫气受邪为主, 恶寒发热,头身 卫阳被遏累及肺 痛为主,或见咳
气失宣
嗽、鼻塞
肺失宣降为主 兼有卫阳被遏
咳嗽、痰稀白为 主,并可见恶寒 发热,脉浮紧
肺失宣肃 肺气上逆
咳喘,痰白量多, 胸闷,苔腻或滑, 脉弦或滑+里寒 证
一、肺的生理病理特点
主呼吸之气 不主呼吸之气 咳、喘、呼吸不利、胸痛 肺主气
气的生成 病变 气短、少气 主一身之气
调节全身气机
呼出浊气,吸收清气 肺失宣肃 咳、喘、胸闷、鼻塞 肺主宣发肃降 转输精微,布散津液 肺不布津,聚而成痰 咯痰
宣发卫气 肺失宣肃 无汗、多汗、恶寒
肺主通调水道 肺失通调水道 小便不利、尿少水肿、痰饮
咳喘,痰黄稠 量多,咳吐脓 血腥臭痰,苔 黄腻,脉滑数 +里实热证
8.风水相搏证 (1)定义:风邪外袭,肺卫失宣,水湿泛溢肌肤所表现
的证候。
(2)证候特征:骤起眼睑头面先肿,继而遍及全身+表证
大肠 吸收水分 “传导之官” 肺的肃降,胃的降浊 与肺相表里 脾的运化,肾的气化 传导排泄糟粕
病变:大便异常——泄泻,便秘,下痢脓血 腹部症状——腹胀,腹痛,肠鸣
3.饮停胸胁证
是指水饮停于胸胁,气机受阻,表现为胸胁饱胀, 咳唾引痛为主症的证侯,又称“悬饮”。
4.风热犯肺证 (1)定义:指风热侵袭,肺卫失宣所表现的证候。
(2)证候特征:咳嗽,痰少色黄 + 风热表证
(3)病因病机:
肺气上逆——咳嗽,气喘
热邪灼津——痰稠色黄
外感风肺热窍不利——鼻塞、流浊涕
肺卫受风侵热上扰咽喉——咽痛 肺失清卫肃气被遏——恶寒
郁而化热,卫气抗邪——发热
表 热
腠理开泄——汗出
证
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5.燥邪犯肺证:
(1)定义:外感燥邪侵犯肺卫,肺失宣降所表现的证候。
(2)证候特点:肺系症状(干咳无痰、痰少而粘、痰中带血) + 干燥症状(孔窍干燥,便干溲少) + 表证
(3)病因病机:
肺失滋润,清肃失职——干咳无痰,痰少而粘 秋令燥邪犯肺 咳伤肺络——胸痛,咯血 风热之邪化燥 燥胜则干——口鼻唇咽皮肤干燥,便干溲少,苔干
证型 共同病机
共同症状
不同病机
不同症状
心火 亢盛
痰火 扰神
(痰)火 侵扰心神 或闭扰心 神,心不 主神志
心烦失眠 面赤口渴 便秘溲赤 舌红苔黄 脉数 重:神昏谵 语
火扰心神(基本证) 心火上炎证 心火下移证 心火迫血妄行证 火热闭扰心神证
外感热病,痰火 扰乱心神
内伤杂病:痰火 闭扰心神
心烦失眠,身热, 舌尖红绛 口舌生疮,赤烂 疼痛 小便赤涩灼痛 吐血,衄血 狂躁谵语,神识 不清
风热犯肺证、肺热炽盛证、痰热壅肺证三证鉴别表
证型 风热 犯肺
肺热 炽盛
痰热 壅肺
共同 病机
热邪 犯肺 肺失 清肃 肺气 上逆
共同 症状
发热 咳嗽 痰稠 色黄
舌红 苔黄 脉数
不同病机 风热侵袭 肺卫失宣
火热壅肺 肺失清肃
痰热壅肺 肺失清肃
不同症状
发热微恶风寒 鼻塞,流浊涕 咽痛,舌尖红 脉浮数
咳喘息粗,鼻 翼煽动,咽喉 红肿疼痛 +里实热证
五、脏腑辨证的范围
主要运用于内、妇、儿等科疾病的辨证。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一、心的生理病理特点
主血脉——心不主血脉——心悸,怔忡,心痛,脉结、代、促 心
主神志——心不主神志— 轻——心烦、失眠、多梦、健忘 重——神昏、神识错乱
二、心病虚实证常见病因
思虑劳神太过
心血虚证,心阴虚证
虚证 先天不足,脏气虚弱 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心阳虚脱证
(3)证候特点:下痢或泄泻及湿热征象
10.肠热腑实证
(1)定义:指由于邪热入里与肠中糟粕相搏,燥屎内结 所表现的里实热证候。
(2)病机与临床表现:
脏气不通—脐腹部硬满疼痛拒按便秘
邪热炽盛
阳明经气旺于日晡—日晡潮热
汗出过多 里热肠燥 邪热迫津下泻—热结旁流(排稀臭粪水)
误用发汗 燥屎内结 邪热上扰心神—神昏谵语(高热)
9.大肠湿热证
(1)定义:由于湿热侵犯肠道,传导失职,表现为以泄泻 下痢为主症的证候。
(2)病因病机与临床表现:
夏秋暑热邪侵犯肠道 肠道湿热 湿:气机阻滞—腹痛,后重
饮食不洁
传导失职 热:急迫—迫津下泄—暴注下泄
湿热秽浊蕴结肠道
湿热薰灼,肠络受损—下痢脓血
热邪伤津——口渴肃,肺气上逆
咳、喘、痰
二、肺病常见病因与临床证型关系
久病咳喘 虚证
它脏病变所累
肺气虚证 肺阴虚证
风寒犯肺、风热犯肺、燥邪犯肺
外邪侵袭
实证
肺热炽盛、痰热壅肺、寒痰阻肺
痰饮停聚于肺
饮停胸胁、风水相搏等证
三、肺病临床常见证型 (一)虚证 1.肺气虚证
咳喘无力,痰液稀白,动则喘息益甚
证候特点:
+ 气虚证
肺卫受卫侵阳被遏——微寒风寒→郁而化热——发热
表
肺气失寒宣凝经脉,经气不利——头身疼痛
寒
寒性收引,腠理闭塞——无汗
证
苔薄白,脉浮紧
2.寒痰阻肺证 (1)定义:指寒邪与痰浊交并,壅阻于肺,肺失宣降
所表现的证候。
(2)证候特点:咳喘,痰多色白,形寒肢冷。
风寒表证、风寒犯肺证、寒痰阻肺证三证鉴别表
证型 风寒 表证
第七章 病位辨证
第一节 脏腑辨证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三、脾与胃病辨证 四、肝与胆病辨证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六、脏腑兼病辨证
概说
一、何谓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在认识脏腑生理功能、病理特点的基础上, 综合分析四诊收集的症状、体征及有关病情资料,判断 疾病所在的脏腑部位及其病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的 辨证归类方法。
久病失养
不充
劳心耗血
(3)证候特点:心悸,失眠,多梦与血虚证共见为主要辨证依据。
2.心阴虚证
(1)定义:由于阴液亏损,心与心神失养,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
(2)病因病机:
心失濡养 心不主血脉—心悸,怔忡
思虑劳神太过暗耗心阴
心不主神志—心烦,失眠多梦
热病后期,耗伤阴液 心阴亏虚 虚热内生——五心烦热,潮热盗汗, 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病 机
心主血脉 机能减退
鼓动心脉 无力
胸阳不振,心脉 痹阻不通
心阳暴脱,鼓 动心脉、固摄
温运无力
临 心悸,气短
心悸+气虚 心 悸 怔 忡 , 心 胸 心阳虚+亡阳
床 表
面白,活动 后加重,自 汗
现
闷 痛 , 形 寒 肢 冷 , 心痛剧烈,四
舌淡胖或紫暗, 苔白滑,脉弱或 结或代
肢厥冷,冷汗 淋漓,面色苍 白,脉微欲绝,
神昏谵语,躁扰 发狂,吐痰黄稠, 喉间痰鸣,胸闷 轻:心烦失眠 重:狂证
痰蒙 心神
痰蒙心神 心不主神 志
以神志异常 为主证,胸 闷,苔腻, 脉滑
痰蒙心神,神明 失司
意识模糊 甚则昏不知人 癫证 痫证
3.瘀阻脑络证
指瘀血犯头,阻滞脑络,表现为头痛、头晕及瘀血症状 的证候。
本证以头痛、头晕及瘀血症状共见为审证要点。
久病伤心
痰阻、火扰
心火亢盛证,心脉痹阻证
实证 寒凝、气郁
痰蒙心神证,痰火扰神证
瘀血
瘀阻脑络证
三、心病临床常见证型 (一)虚证
1.心血虚证
(1)定义:指由于血液亏虚,心与心神失养所表现的虚弱证候。
(2)病因病机:
脾虚生血不足
不荣 心不主血脉——心悸
失血过多 心血亏虚 不养 心不主神志——失眠,多梦,健忘
(3)病因病机:
肺失清肃,气逆于上——咳嗽,气喘
外感风热入里
肺热上蒸咽喉,气血壅滞——咽喉红肿疼痛
热壅于肺 肺窍不利——鼻煽气灼
风寒入里化热
里热蒸腾——发热
里热伤津——口渴,便秘,溲短赤
舌红苔黄,脉数
7.痰热壅肺证 (1)定义:痰热互结,内壅于肺,肺失清肃所表现
的实热证候。
(2)证候要点:咳喘、痰多黄稠 + 里实热证
寒凝心脉 阴寒凝滞,气血不行
时发时
止
气滞心脉
气机郁滞,血行不畅
不同症状
痛如针刺,舌暗或青紫斑 点,脉细涩或结代 心胸闷痛,体胖痰多,苔 白腻,脉沉滑
痛势较剧,突然发作,冷 痛或遇寒痛剧,舌淡苔白, 脉沉紧
疼痛而胀,胁胀,喜太息, 发作与精神因素有关,脉 弦
可互为因果 相兼为病
四型证候可夹杂出现
2.心火亢盛证,痰蒙心神证,痰火扰神证的鉴别
肝肾阴亏,累及于心
阴虚失润——口燥咽干,形体消瘦
(3)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鉴别
共同点
心阴虚证
心血虚证
病
心不主血脉
机
心不主神志
阴液亏虚 心神失养 虚热内扰
血液亏虚 心神失养
临
心烦
床
心悸
表
失眠
现
多梦
伴有证:阴虚证 伴有证:血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