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 = 科学思维 -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
初等教育—【摘要】科学是小学阶段开设的一门自然综合学科,以实验探究学习为主,旨在通过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科学思维能力,在实验探究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喜欢上科学学习。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科学思维能力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谭兆钦【夷陵区小溪塔街办第三完全小学,湖北宜昌443100】科学思维就是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维,它是科学方法在个体思维过程中的具体反映。
反过来我们可将科学本身看作是一种思维方式,科学探究过程就是通过科学的思维方法去获取知识的一个过程。
那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呢?一、在动手探究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开展探究活动前教师应先让学生思考,然后再动手操作。
要重视动手前的动脑,让学生“想好了再动手”,这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态度与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比如,在四年级上册教科版《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一课中,笔者提出问题:“假如你来设计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做?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什么?”通过这样引导,学生认为需要的实验材料包括烧杯、盐、水、勺子、玻璃棒等。
随后,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步骤以及实验中的一些小细节,重点引导怎样取盐,学生想了很多办法,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
最后,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实验步骤写下来,然后再动手操作。
科学探究必须参照一定的程序,先做哪些,后做哪些,不能含糊。
在探究过程中强调思维的体验,因此,教师必须在实践前指导学生好好动脑,做好实验设计与安排。
动脑的过程其实就是师生间的研讨,通过层层推进,严谨而周密的研讨让学生明白实验的流程与注意事项。
二、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真正调动学生思维,并促使他们形成对科学的正确情感态度,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
比如,六年级上册《研究电磁铁的磁力》,笔者准备了不少铁钉、漆包线、电池、大头针等材料,分发给各组。
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是指通过实际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它旨在让学生主动参与科学研究,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探讨科学探究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作用,并以案例分析为例,进一步阐述科学探究的实施方式和策略。
科学思维是指基于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运用逻辑推理等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学探究正是借助于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首先,科学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际观察来获得数据和信息,并运用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推理。
例如,在进行植物生长实验时,学生需要观察植物的生长状态、叶片颜色等变化,从而得出关于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的结论。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生能够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提高对事物细节的敏感度。
其次,科学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科学探究的实践中,学生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规律和关联。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学生可以学会归纳和总结,从而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例如,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学生需要进行数据整理和对比,进而找出测量误差的规律。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提高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
此外,科学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在科学探究中,学生需要根据实验现象和已有的科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假设。
通过科学推理,学生能够从已知到未知,从而达到预测和解释的目的。
例如,在做声音传播实验时,学生可以通过已有的声音传播原理和实验结果,推测声音传播的规律,进一步预测在不同材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
通过推理实践,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最后,科学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学探究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探索,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寻找解决方案。
通过自主探究,学生能够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是科学研究的
四个基本要素,它们是一个科学家完成一项研究工作的必备素质。
首先,科学观念是科学家完成科学研究的基本准则。
科学观念是
科学家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包括关于自然、社会、人生、人类等多
个方面的认知。
科学观念是从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理解中形成的,具
有客观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等特征。
其次,科学思维是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核心能力。
科学思维是
指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时所具备的思维方式,包括观察、提出猜想、
设计实验、分析数据等环节,具有科学性和理性的特征。
第三,科学探究是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核心方法。
科学探究是
指通过科学实验来对自然现象进行探究和研究的过程。
在科学探究中,科学家需要遵循科学方法论的基本规则,采用科学手段和仪器设备进
行实验和测量,以获取数据和信息,进而对自然现象进行探究和解释。
第四,科学态度与责任是科学家完成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科学
态度与责任是指科学家的一种价值观,包括遵循实证主义、遵循科学
伦理、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等要素。
同时,科学家应当承担起科学研
究的责任,诚信进行研究,依法确保科研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重复性。
这也是构建可信科学的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是
科学研究必备的四个基本要素。
在进行科学研究时,科学家们应该遵
循科学方法的规则,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秉持科学精神,尊重科学
规律,诚信开展科学探究,推进科学发展,为建设诚信科学、可信科学、科学强国做出贡献。
科学探究教案探索科学探究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思维的培养
科学探究教案探索科学探究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思维的培养科学探究教案引言: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途径。
本教案旨在探索科学探究的方法,并提供一些实践建议,帮助教师有效促进学生的科学思维的培养。
I. 科学探究的概念科学探究是一种基于实验证据,通过提出问题、制定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的方法来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
科学探究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发现性学习,在解决问题和探索未知领域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II. 科学探究的核心步骤1. 提出问题在科学探究中,学生需学会提出明确、有针对性的问题。
问题应具备以下特点:- 可观察和可测量- 鼓励联想和探索- 引发学生思考和激发学习兴趣2. 制定假设假设是对问题的初步猜想或解释,在科学探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在制定假设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基于现有知识和观察结果- 可被验证和证伪- 鼓励学生思辨和创新3. 设计实验设计实验是科学探究的核心环节,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可以验证或推翻假设。
在设计实验时,学生需要考虑以下要素:- 独立变量和因变量的选择- 控制变量的方法- 数据采集和记录方式- 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和可行性4. 收集数据和分析结果学生需要准确收集、记录实验数据,并运用合适的数学和图表工具进行结果分析。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注意以下事项:- 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的可视化和图表选择- 结果的解读和归纳5.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学生需要得出科学性的结论,并思考实验的局限性和可能存在的误差。
学生在得出结论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结论与实验数据一致- 不做主观臆断- 提出可能的改进方向或进一步研究的问题III. 科学思维的培养科学探究的过程不仅仅是为了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以下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几个重要方面:1. 观察力和注意力的培养学生需要培养准确观察、记录事物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来帮助学生提高观察力和注意力。
小学生科学教育中的科学探究与科学思维能力培养
小学生科学教育中的科学探究与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科学教育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科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小学生科学教育中,科学探究的意义以及如何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一、科学探究的意义科学探究是指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自然界的规律、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实践活动。
小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可以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探究事物背后的原理和规律。
这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
首先,科学探究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
在科学实验活动中,小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得出结论。
这样的实践让他们的观察力得到有效锻炼,提高了他们对细节的敏锐度,培养了他们对事物的深入观察的能力。
其次,科学探究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实验能力。
通过进行实验活动,小学生可以学习到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的方法和技巧,了解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同时,他们还能够学会合理组织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方案,培养他们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最后,科学探究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科学探究中,小学生常常需要面临各种问题,并通过实践和思考来解决这些问题。
这样的过程让他们培养了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是指通过科学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思考、验证和创新的能力。
在小学生科学教育中,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索。
小学生通过进行实验活动,亲自动手操作,实践科学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实践活动也能够引发他们对事物的疑问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其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科学教育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数据、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等方式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假设、进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科学态度与责任是科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在当今社会,科学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必不可少的任务。
首先,科学观念是指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包括科学的本质、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价值。
在教育中,通过科学实验、观察和探究等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使其能够正确理解和认识科学。
其次,科学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和探究科学知识时所需要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科学思维包括观察、实验、推理和创新等多个方面,它是培养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同时,科学探究是指通过实验和探究等方式,对科学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探究,从而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兴趣,从而不断深入探究和研究。
最后,科学态度与责任是指在探究和应用科学知识时所需要的态度和责任感。
科学态度包括谨慎、诚实、开放、批判等多个方面,而科学责任则是指在应用科学知识时所应该具备的责任感和道德标准。
在科学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以提高学生的科学认知和探究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感,让他们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具备正确的科学观念和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类的发展进步。
小学三年级科学探究课程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小学三年级科学探究课程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科学探究是小学阶段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学习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和探究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小学三年级科学探究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科学探究课程在小学三年级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指学生对于周围事物进行观察、感知和辨别的能力。
在课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植物、动物等等,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例如,在植物观察的活动中,学生可以学会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花朵颜色及形状等,从而培养他们对植物的观察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科学探究课程还重视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提问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只有学生们对周围的世界产生好奇心并提出问题,才能激发他们的科学思维。
在课程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去寻找答案。
例如,当学生们观察了一只毛毛虫的生长过程后,老师可以问学生们:“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毛毛虫会变成蝴蝶?”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课程在小学三年级的教学中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实验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设计,对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的能力。
在课程中,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例如,在学习水的凝固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们设计实验,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凝固状况,从而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精神。
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课程在小学三年级的教学中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科学探究往往需要学生们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实验和探究活动。
在课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们不仅能够培养合作精神,还能够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
总结起来,小学三年级的科学探究课程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问能力、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是现代教育中重要的素质之一。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有助于拓展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一、构建科学思维培养的教学环境1. 提供充足的科学资源: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学校和教师应提供充足的科学资源,包括实验室设备、图书馆书籍、科技设施等,以便学生有机会接触和了解最新的科学知识。
2. 开设科学实践课程:通过开设科学实践课程,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和观察,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水平。
3. 鼓励学生提问和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进行探索和研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一系列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方法与实践1. 实践为主的学习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被动接受,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来积累经验。
因此,学校应推行实践为主的学习方式,例如实验教学、项目学习等。
2.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学校和教师可以组织科学研究团队,鼓励学生进行科学研究项目。
通过参与科学研究,学生能够培养探究问题、搜集资料、设计实验和解释结果的能力。
3. 提供合适的实践机会:学校和教师应该积极寻找并提供合适的实践机会,例如参观实验室、参加科学竞赛、参与学术交流等。
这些实践机会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方法1.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包括考试、实验报告、项目展示等。
这样可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激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学习。
2. 注重过程评价:在评价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时,应注重过程的评价。
即从学生的科学思考、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评价,而不仅仅关注结果。
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至关重要。
它们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中各种挑战。
一. 了解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含义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科学思维是一种基于观察、实验和推理的思考方式,它强调通过逻辑和证据来建立知识。
而探究能力则涉及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制定假设、进行实验和观察,以验证或否定他们的理论。
这两者相互关联,相辅相成。
二. 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首先需要创设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
这包括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验设备,以及鼓励学生参与科学活动和讨论。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观点,激发彼此的学习动力。
三.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和实验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和实验,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有趣的实验,并向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记录观察结果。
这样的实践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促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科学原理。
四. 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机会。
这可以通过提出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解决方案,以及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研究来实现。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并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这种锻炼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五.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项目研究除了班内活动,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项目研究。
这可以是个人或小组项目,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学主题,并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教师可以提供指导和支持,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这样的项目研究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在科学领域取得更深入的认识。
科学实验探究培养小学六年级学生科学思维
科学实验探究培养小学六年级学生科学思维科学实验在培养小学六年级学生科学思维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参与科学实验,学生可以积极探索、观察、实践和思考,从而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科学实验如何帮助小学六年级学生培养科学思维,以及实验过程中如何进行指导和引导。
一、培养好奇心和观察力科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观察力。
在实验前,老师可以提出问题或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设想假设。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发现异常或规律。
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学生可以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从而提高科学思维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在科学实验中,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实验的设计,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实验前提出假设和预测,并引导他们合理设计实验步骤。
同时,学生还需要决定实验的变量,并提出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通过参与实验设计,学生可以培养科学思维的创造性和系统性。
三、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科学实验不仅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问题或困惑,需要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找到解决办法。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的原因,并提供一些建议。
通过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学生不仅可以培养科学思维的灵活性,还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团队合作与交流科学实验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团队合作,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分享观察结果和数据分析。
在分析实验数据和结论时,学生需要进行互相讨论和交流,从而促进彼此的学习和成长。
通过团队合作与交流,学生可以了解科学知识并增加对科学问题的理解。
五、培养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科学实验中,学生需要记录和整理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通过编写实验报告和总结,学生可以培养整合和归纳数据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和结论的理解。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与他人的数据进行对比和讨论,进一步深化对科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科学探究教案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实验设计
科学探究教案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实验设计一、实验目的通过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实验技能和综合素养水平。
二、实验背景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科学探究实验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本实验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推理和实验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璃片、载玻片、显微镜滑块、盖玻片、橡皮泥等。
- 实验物质:昆虫的横切片、水中的浮游生物等。
2. 实验方法:a. 学生自主选择并分组,每个小组2至3名成员。
b. 学生独立思考并确定一个科学问题。
c. 学生设计实验步骤,包括实验操作、数据记录、结果分析等。
d.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观察记录数据。
e. 学生根据结果分析进行讨论、总结并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步骤1. 确定科学问题:根据自己对科学的研究兴趣和理解能力,选择一个有科学意义的问题进行研究。
例如,观察不同条件下昆虫的解剖组织结构是否存在差异。
2. 设计实验步骤:a. 收集相关资料和参考文献,了解昆虫解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b. 准备实验器材,包括显微镜、载玻片、显微镜滑块等。
c. 准备实验样本,可以使用已经准备好的昆虫横切片。
d. 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可以控制不同条件下的变量。
e. 设计实验步骤,包括取样、染色、封片等操作。
f. 制定实验时间表,明确实验的每个环节需要花费的时间。
3. 实施实验:a. 按照设计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确保实验操作正确无误。
b. 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可以使用图片、图表等形式保存数据。
c.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观察不同条件下的昆虫解剖结构差异。
d. 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可能的原因和解释。
4. 撰写实验报告:a. 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撰写实验报告。
b.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的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分析和结论等部分。
科学思维、方法与实验探究
科学思维、方法与实验探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科学思维、方法与实验探究是密不可分的三个重要元素。
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不断深化。
科学思维是一种理性、逻辑和批判性的思考方式。
它要求我们能够客观地观察现象,准确地提出问题,合理地做出假设,并通过严谨的推理和论证来寻求答案。
拥有科学思维意味着我们不盲目相信传统观念或权威,而是以证据和逻辑为基础进行判断。
比如,当我们面对一种新的健康养生方法时,不能仅仅因为它被广泛传播或者某个名人推荐就轻易相信,而要通过查阅科学研究、咨询专业人士等方式来评估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科学方法则是我们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手段和步骤。
常见的科学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以观察法为例,科学家们通过仔细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收集数据和信息,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
例如,达尔文通过长期对动植物的观察,提出了进化论的重要观点。
实验法则是在控制变量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干预和测量,以确定因果关系。
比如,在研究某种药物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时,会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观察药物的作用。
实验探究是科学研究的核心环节。
它是将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付诸实践的过程。
一个成功的实验探究需要精心的设计、准确的操作和严谨的数据分析。
首先,在设计实验时,要明确研究的问题和假设,确定实验的变量和控制条件。
例如,要研究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光照强度和时间就是变量,而土壤、水分、温度等则需要保持一致作为控制条件。
其次,实验操作必须精确无误,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测量工具的选择、样本的采集和处理等都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
最后,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读至关重要。
通过统计分析、图表展示等方式,找出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从而验证或推翻假设。
在科学思维、方法与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具备一些重要的品质和能力。
好奇心是驱动我们探索未知的动力源泉。
只有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我们才会主动去发现问题、寻求答案。
科学探究与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与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1. 简介科学探究和实践是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科学探究和实践来促进学生的科学思维发展。
2. 什么是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思维能力指的是人们在处理问题、解决难题以及进行科学研究时所采取的一种对事物现象进行观察、归纳、推理等认知过程。
它包括逻辑推理、观察与测量、数据分析和解释等多个方面。
3. 科学探究与实践对于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3.1 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对自然现象和现象背后原因的疑问,并且激发他们主动进行追问和深入了解。
3.2 提高观察能力科学探究和实践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记录和描述实验现象,这可以帮助他们培养准确观察的能力和培养细致入微的思维。
3.3 培养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的能力通过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学生将面对课堂以外的真实或虚拟情境,在设计和进行实验过程中锻炼自己推理、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解释等技能。
3.4 鼓励批判性思维科学探究和实践激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并培养他们运用逻辑推理、评估证据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这有助于他们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并做出合理判断。
4. 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4.1 设计足够开放性的任务为了激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科学探究任务,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制定假设,并通过实验或调查来验证假设。
这样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科学研究过程中。
4.2 提供多样化的资源与材料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材料,包括书籍、科学实验工具、模型等,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
4.3 鼓励团队合作与交流科学探究和实践常常需要团队合作,通过与同伴的合作和交流,学生能够分享不同的观点和经验,并从中获得更多信息与思维启发。
5. 结论通过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育者应该重视这一领域的教育,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观察能力、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
科学思维与实验探究
科学思维与实验探究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是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石,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指导,也促进了科技的创新与进步。
本文将探讨科学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实验探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科学思维的重要性科学思维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逻辑思维方式来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的一种思维方式。
它强调观察、实验、推理、判断和验证等过程,追求真实、客观和可重复的科学知识。
科学思维注重理性思考和严谨的证据支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首先,科学思维能够培养人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通过科学的观察和思考,人们可以发现问题,并加以分析和解决,从而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其次,科学思维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和利用科学知识。
科学是一门由实践和实验支持的学科,只有通过科学思维才能够真正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科学思维能够帮助我们识别科学现象和规律,并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再次,科学思维能够培养人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在科学研究中,我们需要根据可靠的证据来做出判断和选择。
科学思维能够培养人们从证据出发,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的能力,提高人们的决策水平。
最后,科学思维能够促进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科学思维是科学研究的重要驱动力,只有通过科学思维的引导和推动,科学才能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二、实验探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实验探究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实验可以确定原因和效果之间的关系,验证科学假设,并获取可靠的成果。
实验探究不仅是发现新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验证科学理论和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
首先,实验探究可以用来验证科学假设。
科学研究经常需要提出假设来解释观察到的现象,但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够验证这些假设的正确性。
通过设计并进行实验,科学家可以收集数据、进行分析,从而验证或者修正科学假设,推动科学理论的发展。
其次,实验探究可以帮助科学家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
通过实验,科学家可以创造出具有特定条件的环境,以便观察和研究某一现象。
小学科学探究教案分享培养孩子的实验设计和科学思维
小学科学探究教案分享培养孩子的实验设计和科学思维小学科学探究教案分享:培养孩子的实验设计和科学思维引言: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小学阶段,通过进行实验、观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帮助孩子培养科学思维,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本文将分享一份小学科学探究教案,旨在引导孩子进行实验设计,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概念,理解实验设计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3.引导学生提出科学问题,并通过实验来求解。
4.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过程1.引入利用故事、图片或短视频等方式,引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他们提出科学问题的思维。
2.实验设计(以“水的沸点与海拔的关系”为例)a.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高山的海拔越高,水的沸点是否会降低?”b.让学生自由发挥,想出可能的实验方法进行验证。
c.指导学生明确变量、控制变量,并列出实验步骤和材料清单。
3.实验操作a.学生按照实验设计的步骤进行操作。
b.老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解答学生的疑惑。
c.鼓励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提供相应的记录表格。
4.现象总结a.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归纳实验现象。
b.老师及时给出反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5.实验解释a.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理解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b.鼓励学生提出进一步的问题,拓展科学探究的范围。
6.拓展实验a.学生自主设计新的实验,验证相关的科学问题。
b.老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
三、教学提示1.创设良好的实验环境,确保学生的安全。
2.鼓励学生合作、讨论和分享,促进彼此之间的思维碰撞。
3.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如实验器材、图书、互联网等,拓宽学生的科学知识面。
4.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调整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
结语:通过小学科学探究教案的分享,我们可以看到,培养孩子的实验设计和科学思维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加强学生科学思维
生 的认 知 冲 突 , 引发 学 生 的科 学思 维 , 使 其 处 于 积极 主 动 的地 位 ,从 而 把他 们 的 注意 力 引 向所研 究 的问题 上来 。 例如 ,在 《 小苏 打 和 白醋 混合 后 的变 化》 这 一课 中 , 教 师先 让 学生 观察 认 识 小苏 打 和 白醋 ,为后 边 和 产生 的新 物 质 比较 作 铺垫 , 而 后 基 于 上 节课 《 黄 豆 和 沙 的混 合 》 很 多 学 生想 了解 把 小 苏 打和 白醋混 合 后 会 怎样?这时 , 教师做了一个魔术式的情境设 置: 把两 者 放入 自封 袋后 摇 了 一下 , 结果 自 封袋 膨 胀 了 。这个 情 境 引发 了学 生激 烈 的 讨论 , 袋子 为 什么 膨胀 了?在教 师 魔术 式 的 情 景设 置 下 , 深 深 吸引 了学 生 , 都 在 思考 袋 子 里 到底 发 生 了什 么变 化 ?继 而 训 练 了学 生 的科 学思 维 。思 维能 力提 高 了 , 学生 学 习
科 学时 也会 产生 内在 的乐 趣 。
头 比较 大有 些 则是 尾 部 比较 大 ;蚂 蚁 的几 不 要 贪多 求 全 , 不要 安 排 过多 的活 动 , 毕 竟 对足 长 的 部位 也不 一 样 。这 引 起 了学 生 的 堂课 只有 4 J D 分钟, 我 们 面对众 多 的 目标 , 思考 ,这 时老 师趁 势 把真 实 的 蚂蚁 发 给 各 就 要 懂得 选 择 和放 弃 ,我 们 可 以选 择 一 个 小组 观 察 , “ 犯 错 ” 以后 的 同学 们 观 察 的越 最有 价值 的活 动 深入 开 展 ;我 们也 可 以对 发认 真 、 起劲 。而后 同学 们把 自己的 “ 蚂蚁 ” 些 活 动进 行 简单 的合 并 ,把 一 两个 活 动 进行 了重 组 ,再 次展 示 的时候 ,该 老 师戏 做足 、 做好 。 称: “ 这下 总算 没有 畸形 的蚂 蚁 了 。” 整 堂课 例如在《 金 属 的热 胀 冷 缩 》 一课 中 , 教 这 位 教师 始 终把 自己定 位 成 一个 帮 助 者 和 材设 计 了两个 探 究 实验 :观察 铜 球 的热 胀 引导者 , 给 学生 制 造 了 “ 犯错” 的机会 , 给 予 冷缩 和观 察 钢条 的热胀 冷缩 。这 时 , 我们 可 了学生 充分 发挥 的空 间 。 以选 择 一 个实 验 作 为重 点 探 究 ,基 于 前 两 而 有些 老 师为 了非 常 “ 顺利” 按预 定 的 课 的 液体 和 空气 热 胀 冷缩 的学 习 ,学 生 自 计 划完成教 学任务 , 最得 良好 的教 学效果 。 从 然 会 产生 固体 ( 金属) 是否 也 会 有 热胀 冷 缩 教 学 设计 及 课 件构 思 都做 了非 常精 细 的规 的现象 。如果 有 的话 肯定较 难 观察 , 基 于这 划, 把学生课 堂上每一 步活动都 设计到 了 , 虽 个 探 究需 求 引导 学 生 思考 和 提 出研 究 的方 然保 证不 会 出那些 所谓 的 “ 状况” , 但却 抹去 法与 过程 , 及相 关注 意点 。而 后再 组织 学生 了学生发 现错误 的机会 。这样 学生探究 活动 开展 实 验 、 填写实验报告、 下 结论 等 过 程 , 中具体操 作环节 的科 学思维 就缺失 了 ,不能 从 而 完 成一 个 完整 的探究 过程 。有 了前 面 让科 学思维贯穿 探究学 习的前 、 中、 后。 的基 础 ,对 于 观察 钢 条 的 热胀 冷 缩 这 个 实 验, 教 师 只要 稍作 提示 即可 。 三 、做 实一 个 活动 —— 让 学 生真 切 经 完 整 的经 历过 程 ,学生 才 会有 完 整 的 历 完整 的探 究过 程 收获 。学生 才 能真 正体验 科 学家 式 的思维 , 以此不 断 提升 学 生 探究 、 创新 、 解 决 问题 的 新课 标 强调 科 学课 要 以科 学 探究 为 核 能力 。 心, 让 学 生像 科 学 家一 样 去 思考 , 体 验 创 造 思 维 的训 练 不是 一 蹴 而就 的 ,其 方 法 与发 现 的过 程 ,虽 然 和科 学 家 相 比这 是 一 也 是 多样 的。只要 我们 能根 据 教学 内容 , 围 个 简化 的过 程 ,但 我 们 不能 让 其失 去 完 整 绕 科 学探 究 的本 质 去 引导 学 生 开 展探 究 活 性, 让学 生 亲 自参 与 完整 的 探究 过 程 , 能 帮 动 , 定 能 切 实有 效 的提 高 学 生科 学 素 养 , 为 助其 学 生掌 握 科 学研 究 的方 法 ,进一 步 领 孩 子今 后 的发展 打好 扎实 基础 。 悟科 学研 究 的本质 。 【 作 者单 位 : 苏州吴 中区长桥 中心 小 学 新 课标 中科学 探 究 的基 本环 节 一 般可 江 苏 】
科学探究 = 科学思维 -
科学探究 = 科学思维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为增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技能,世界各国纷纷把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纳入课程改革纲要,科学探究成为了人们期望的让学生领悟科学本质的教学方式。
我国的《科学课程标准》也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个理念正被广大教师努力的付诸教学实践,课堂中活动和实验逐渐替代了教师的讲解,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活动。
虽然我们的本意是通过科学探究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然而静思课堂,是否学生经历了完整的科学过程,就一定能内化为科学的思维方式?一、科学探究的方向来自于学生吗?案例:《预测》预测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的内容,教材对预测的定义是根据现有证据和已有的经验,对事物和现象的未来变化作出推测。
教师据此安排的教学环节为:教学环节一:教师出示一个装有100ml水的透明玻璃杯、4颗玻璃球,请学生预测将玻璃球放入水中,水位会有变化吗?然后将玻璃球放入水中,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环节二:教师出示一个装有100ml水的透明玻璃杯、5克盐,请学生预测将盐放入水中,水位会有变化吗?然后将盐放入水中,搅拌溶解后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这个教学案例,从教师的设计上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根据材料提出预测,然后实验操作验证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教学的流程也符合科学探究的主流形式。
学生在整个活动中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拨开热闹的面纱,呈现的是什么呢?如果站在学生的角度,我要问:为什么要做这两个实验?实验结论对学生今后的科学思维有帮助吗?第一个教学环节,玻璃球放入水中,水位会上升,这是低年级的孩子都知道的浅显的日常现象,作为5年级的学生还需要走预测、验证的流程吗?第二个教学环节,学生有由玻璃球到盐的主体实验材料变化的需求吗?从教学中我们看到,学生之所以由研究玻璃球跨越到研究盐,不是因为生活现象引发的思维碰撞,而是因为教师提供的材料和主体引导问题发生了变化。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探究目标中科学思维分析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探究目标中科学思维分析发表时间:2020-09-10T13:55:51.780Z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月第8期作者:陈杰雨[导读] 以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共识。
科学探究八个要素对应科学思维的特征、过程、方法摘要:以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共识。
科学探究八个要素对应科学思维的特征、过程、方法。
科学探究目标的达成与科学思维培养息息相关,是培养科学思维很好的切入点和机遇。
关键词:思维科学思维高阶思维科学探究科学素养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改革的方向与途径,在当今社会需求和教育改革发展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由接受性、积累性的学习转变为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
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具备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也对教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核心素养强调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
其中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等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高阶思维能力。
具体到科学学科,世界各国的科学课程标准均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更新和修订。
我们必须不断反思与改进课程与教学,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所必须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科学思维及科学思维方式、方法的培养在其中尤为凸显。
以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共识。
思维能力的培养被融合进不同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甚至教学评测中。
科学探究八个要素对应科学思维的特征、过程、方法。
科学探究目标的达成与科学思维培养息息相关,是培养科学思维很好的切入点和机遇。
下面就将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探究目标入手,分析其中思维与科学思维的内涵,帮助我们在课堂教学实施科学探究活动中培育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八个要素与科学思维的联系一、提出问题要素与科学思维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要素呈现为分层次、分阶段达成相关目标要求。
这里以最终五、六年级要求作为终极目标配合中低年级目标进行分析阐述。
科学探索培养幼儿科学思维
科学探索培养幼儿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指人们在面对问题时所采用的一种思考方式,它注重逻辑性、实证性和解决方案的创新性。
培养幼儿科学思维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因为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培养幼儿好奇心、注重观察细节和提倡实践探索三个方面论述如何科学探索培养幼儿科学思维。
一、培养幼儿好奇心好奇心是幼儿科学思维的第一步,只有具备了好奇心,幼儿才会对周围的世界产生兴趣,并主动去寻找答案。
而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正是培养好奇心的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利用启发性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例如:“为什么天上会有彩虹?”,“花朵为什么会有颜色?”等等。
通过这些问题,幼儿会产生好奇心,并开始思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二、注重观察细节观察细节是培养幼儿科学思维的关键环节。
幼儿时期是感知世界的关键时期,通过观察和感知,幼儿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并建立起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各种观察活动,例如观察昆虫、观察植物生长等。
在观察活动中,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提出问题,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细节来寻找答案。
例如,在观察昆虫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观察昆虫的颜色、大小、翅膀的形状等,通过这些观察,幼儿可以更好地了解昆虫的特点和习性。
三、提倡实践探索实践探索是培养幼儿科学思维的重要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幼儿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例如制作简易火箭、种植植物、观察物体浮沉等。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探索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例如,在制作简易火箭的过程中,幼儿需要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结果,并不断调整改进火箭的结构,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的方法,我们可以培养幼儿科学思维,帮助他们从小就具备好奇心、观察细节和实践探索的能力。
这些能力将为幼儿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能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如何设计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课程,培养科学思维方式?
如何设计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课程,培养科学思维方式?导语科学探究课程对于小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方式,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本文将介绍如何设计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课程,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建立科学思维的基础。
1. 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科学探究课程应该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以帮助学生了解科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通过确定目标,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实践,逐步培养科学思维方式。
2. 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在科学探究课程中,学生应该有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观察、实验和实地考察来深入理解科学现象。
这种实践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入合适的科学实验项目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重要环节。
设计合适的科学实验项目,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原理,又能够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与分析能力。
实验项目应该具有足够的难度和挑战性,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实际条件。
4.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在科学探究课程中,学生应该被鼓励进行自主探索和问题解决。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思考角度,但要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度,让他们自主思考和探索解决方案。
这种自主探索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5. 注重跨学科的融合科学探究课程应该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将科学知识与其他学科(如数学、语言、艺术等)进行有机结合。
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综合思考和分析能力。
6. 提供多样化的评估方式科学探究课程的评估方式应该多样化,包括项目评估、实验报告、口头演示等。
通过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科学思维方式。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期,设计科学探究课程是培养他们科学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
以上所介绍的几点设计原则,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科学探究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起科学思维的基础,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探究 = 科学思维 ?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为增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技能,世界各国纷纷把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纳入课程改革纲要,科学探究成为了人们期望的让学生领悟科学本质的教学方式。
我国的《科学课程标准》也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个理念正被广大教师努力的付诸教学实践,课堂中活动和实验逐渐替代了教师的讲解,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活动。
虽然我们的本意是通过科学探究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然而静思课堂,是否学生经历了完整的科学过程,就一定能内化为科学的思维方式?
一、科学探究的方向来自于学生吗?
案例:《预测》
预测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的内容,教材对预测的定义是根据现有证据和已有的经验,对事物和现象的未来变化作出推测。
教师据此安排的教学环节为:
教学环节一:教师出示一个装有100ml水的透明玻璃杯、4颗玻璃球,请学生预测将玻璃球放入水中,水位会有变化吗?然后将玻璃球放入水中,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环节二:教师出示一个装有100ml水的透明玻璃杯、5克盐,请学生预测将盐放入水中,水位会有变化吗?然后将盐放入水中,搅拌溶解后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这个教学案例,从教师的设计上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根据材料提出预测,然后实验操作验证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教学的流程也符合科学探究的主流形式。
学生在整个活动中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拨开热闹的面纱,呈现的是什么呢?如果站在学生的角度,我要问:为什么要做这两个实验?实验结论对学生今后的科学思维有帮助吗?第一个教学环节,玻璃球放入水中,水位会上升,这是低年级的孩子都知道的浅显的日常现象,作为5年级的学生还需要走预测、验证的流程吗?第二个教学环节,学生有由玻璃球到盐的主体实验材料变化的需求吗?从教学中我们看到,学生之所以由研究玻璃球跨越到研究盐,不是因为生活现象引发的思维碰撞,而是因为教师提供的材料和主体引导问题发生了变化。
其实不管是玻璃球还是盐的研究,这个主要的探究方向是教师用材料暗示给出的,离开了课堂,学生可能仍然不知道为什么要研究这两样物质,不知道研究这两样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在以后的生活中有何帮助。
也许有教师会认为,根据教材对预测的定义,教师用这两个教学环节已经很好的解决了此知识点。
可是离开了无生命的纯科学概念,学生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具备一定的科学思维,知道自己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科学预测、如何预测吗?能理解科学预测的必要性吗?长此以往会给学生什么样的暗示呢?学生也许会认为,自己想什么不重要,需要做什么也不重要,只要按照老师提供的材料动手玩一玩就可以了。
那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探
究行为,对学生的科学思维的形成、科学素养的提高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
因而,我觉得,教师在喧闹的课堂背后要客观、冷静的反思自己的课堂,通过反思,逐步尝试用心观察学生的言行,真正的从孩子的身上发掘课堂的生成点,避免出现为探究而探究的现象。
二、科学观察的能力我们重视了吗?
案例:《怎样加速溶解》
《怎样加速溶解》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观察比较出不同方法是否影响物质的溶解速度。
师生讨论后达成一致的猜测共识,加热、搅拌和捣碎的方法可以加快溶解,然后运用探究实验分别去验证猜测是否正确。
我们以搅拌环节为例,师生讨论定量为:两个同等大小的透明烧杯、等量的水、等大的肥皂块,同时将肥皂块放入水中。
变量为:一个烧杯搅拌、一个烧杯不搅拌。
实验观察汇报如下:生:我们看见越搅拌肥皂越小。
师:那么说明说明?生:搅拌的溶解的快!师:大家都看到搅拌的那杯肥皂块溶解小下去了,那我们可以得到结论?生:搅拌可以加快溶解的速度。
观察能力是一项很基本但却很重要的科学研究能力,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专门安排了《观察与测量》单元,意在让学生在科学之旅起始之初就认识到观察手段的多样性、科学观察的必要性。
教材用一系列逐层推进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科学观察不等同于感官的观察,科学观察不是简单的看一看,是需要对被观察对象有准确
的说明、精确的描述、客观真实的记录等等,因而,借助科学仪器的帮助是必不可少的。
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许没有意识到科学观察本身就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这种观察的主动性应该是贯穿3年的科学学习之中,并逐渐成为一种能力。
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在课堂上强调探究实验时要仔细观察,可多数时候那只是一种口号,对学生提出的也仅是浅层的观察要求,用肉眼看一看而已,使得学生总在观察,而没有学会科学观察,更谈不上科学的思维了。
如本案例片段,学生的确在观察比较肥皂的大小变化,不论是搅拌的方法还是其他的方法,教师关注了变量和定量意识的渗透,也提醒学生要仔细观察,但是,从师生实验前的讨论看,从学生实验后的汇报看,师生都没有将科学观察作为实验的必要环节,没有学生提出要测量一下实验肥皂块的重量,没有学生提出要对溶解的时间分别计时。
而在加热与溶解速度关系的实验中,也没有学生提出要测量两杯水的不同温度究竟是多少。
教师也没有提供相关观察、测量材料,学生没有提出要使用,在“这个比较快,那个比较慢”的笼统、模糊的汇报中推理出所谓的科学结论,没有了科学观察的数据作为理性支撑,学生又用一个热热闹闹的探究实验来验证生活常识,这样的科学探究实验对学生有意义吗?学生不会科学观察,没有这样的意识,总停留于事物的表面现象,那科学思维从何而来?科学素养何来提高?
三、实验结论的数据支撑来自全体吗?
案例:《摆》
本课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内容,着重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条件有关。
在研究“摆锤的重量与摆的快慢是否有关”的实验中,师生讨论的定量为:摆线的长度为10厘米、摆角不变和每次计时15秒。
变量是:摆锤的重量,每次增加一个钩码。
实验后数据汇报组的摆的次数是完全一样的。
教师根据数据汇报问:“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学生说:“摆的次数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这时,有一个组的孩子说:“好像不是的。
”教师问:“为什么?”学生出示了他们组的数据:
摆锤重量
摆的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最后结果
一个钩码 19 19 19 19
二个钩码 18 19 18 18
三个钩码 17 17 17 17
教师问其他的学生:“你们同意他们的观点吗?”学生说:“不同意。
”然后教师说:“你们都觉得摆的次数与摆锤的重量无关,是吗?”大家答:“是。
”于是教师对这组的孩子说:“那我们先看其他组的数据,下课再做一次看看,好不好?”
学生无奈的坐下,教师接着开始下面的教学流程。
这样的场景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想是很常见的,每当出现有
的组和教学所需结论数据不符时,教师常以“课后我们再讨论”“你们有时间再试试”等语言来搪塞孩子,然后以符合要求的完美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探究实验的所谓结论,有的教师不仅认同这样的做法,甚至觉得这还是有教学机智的表现。
其实案例中数据的偏差真的要等到课后解决吗?也不尽然,我看到,该组的钩码是一个连一个悬挂的,而不是并列挂置的,这样就不仅改变了摆重,而且改变了摆长,因而出现了数据的误差。
如此简单的现象,教师为何不敢走下讲台看一看呢?不去实质分析一下偏差的原因,首选搪塞敷衍呢?普遍的原因是,我们的老师结论指向性太强烈,担心这样的另类数据会扰乱课堂节奏;同时教师的底蕴不足,只重视实验结果而忽视过程,淡化数据分析,不愿去分析另类数据,更不敢去探寻另类背后的故事。
这样的不愿、不敢,虽然表面上课堂教学很顺利,学生也充分动手了,实验结论符合教材要求,但是却给了学生这样一个潜意识:教师的结论是毋庸置疑的,做实验只不过是走过场,是个形式,如果实验得到的数据是和老师需要的结论要符合的就是正确的,如果不相符合就是自己的实验出了问题,就要听老师的或者看其他组的数据。
这样的暗示长此以往让学生忽视了科学探究的严肃和严谨性,为了迎合教师而瞎编数据、挑选合适的数据填写以及产生缺乏批判精神的从众心理。
这真的是我们费力引导孩子去做探究实验而期待的结果吗?这种思维模式下的孩子能逐渐样成科学思维能力吗?
科学探究,作为一种引领学生亲历自然及科学世界的活动方式,我们需要的不是其虚假的、空洞的活动外壳,而是期待着我们学生在一次次的探究活动中真正获得科学思维的能力,让科学思维方式引导自己的生活、学习。
【作者单位:镇江市润州区教研室江苏21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