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思维导图精编版
六年级下册优秀课件-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思维导图整理 人教部编版 (共26张PPT)
![六年级下册优秀课件-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思维导图整理 人教部编版 (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b1a0f64700abb68a982fbb4.png)
3.黑洞中粒子的速度有可能超过光速 逃出黑 洞;只 要有足 够长的 时间, 巨大的 黑洞也 可以“ 蒸发”掉 。 4.宇宙的行为在非常大尺度下是简单 的,而 不是混 沌的, 因此我 们可以 预言宇 宙遥远 的未来 ;同理 ,我们 也可以 预言人 类社会 的未来 。 5.作者为了说明现在的宇宙密度可能 就在临 界状态 ,列举 了两种 假说,“ 一种是 所谓的 人择原 理”,另 一种是 “极早 期宇宙 的暴涨 理论”。 6.本文的大量篇幅是较为严肃的科学 话题, 但是霍 金运用 了许多 幽默风 趣的语 言,使 得这样 一篇旨 在说明 科学道 理的学 术演讲 ,让人 能够在 一种轻 松愉快 的气氛 中认真 听下去 。
展览 风筝 空竹 口琴 更新 鞭炮 除夕 店铺 通宵 间断 光景 分外 糊涂 粉碎 张灯结彩 截然不同 万不得已 零七八碎 哄堂大笑 随心所欲 优哉游哉
难读的
两字/四字
重点 词语
难懂的
难写的
泉悦读——课外阅读推荐
《三国演义》 《红楼梦》 《儒林外史》 《流浪的地球》
《红楼梦》重要人物关系图
《三国演义》之三顾茅庐
第一单元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语文要素: 阅读时,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
要部分的; 习作时,要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北京的春节》
《腊八粥》
《藏戏》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最初源于英国,又 称脑图、心智地图、脑力激荡图、 灵感触发图等。思维导图是有效 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 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有利于 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
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
风俗名称
体 验 感 受
任务一:
补充《落花生》思维导图
略
种花生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全册思维导图(2021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全册思维导图(2021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90f62a9b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ac.png)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全册思维导图(2021新版)一、自然界的物质1. 物质的特性物质的存在形态物质的结构与组成物质的性质与变化2.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变化的规律3. 物质与能量能量的传递与转化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与物质的关系二、生物的多样性1. 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生殖与发育生物的分类与命名2. 生物的适应与进化生物的适应性生物的进化历程生物的进化机制3. 生物与环境的互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生态平衡与保护三、地球与宇宙1. 地球的构造与运动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外部运动地球的地质作用2. 太阳系与宇宙太阳系的组成与运动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宇宙中的天体与现象3. 地球与宇宙的关系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与宇宙的相互影响宇宙探索与科学发现四、技术与工程1. 技术的起源与发展技术的定义与特征技术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技术对社会的影响2. 工程的基本概念工程的定义与特征工程的设计与实施工程的评估与优化3. 技术与工程的融合技术与工程的相互促进工程中的技术创新工程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五、科学探究与实验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与描述假设与推理实验与验证2. 实验设计与实施实验目的与问题实验材料与设备实验步骤与操作3. 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数据的图表与展示六、科学伦理与社会责任1. 科学伦理的基本原则真实性与客观性公正性与平等性安全性与环保性2.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科学家的职业道德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科学家的公民意识3. 科学伦理与社会的互动科学伦理对社会的影响社会对科学伦理的约束科学伦理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全册思维导图(2021新版)七、能量与能源1. 能量的形式机械能热能光能电能化学能2.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量转化的规律能量守恒定律能量转化的效率3. 能源的分类与利用传统能源新能源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八、声音与音乐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2. 音乐的元素与表现音高音长音量音色3. 音乐与科学的联系音乐的物理基础音乐的心理学研究音乐与科技的结合九、光与光学1. 光的传播与特性光的传播方式光的折射与反射光的颜色与光谱2. 光学仪器与应用眼睛与视觉光学仪器光学在科技中的应用3. 光与科学的交叉领域光学物理光学化学光学生物十、电磁学基础1. 静电现象与电荷静电的产生静电的相互作用电荷的性质2. 电流与电路电流的产生电路的组成电路的分析3. 电磁感应与电磁波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电磁波的应用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全册思维导图(2021新版)十一、地球科学1. 地球的岩石与矿物岩石的类型与特征矿物的分类与性质岩石与矿物的形成过程2. 地球的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震与火山地形地貌的形成3. 地球的水循环与气候变化水循环的过程气候变化的因素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应对十二、生命科学1.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历程人类的进化2.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分类生物的适应性与生态位生物的多样性保护3. 人类健康与疾病人体系统的功能健康的生活方式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十三、科学与社会1. 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应用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2. 科学伦理与伦理决策科学伦理的基本原则伦理决策的考虑因素伦理决策的案例分析与讨论3. 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科学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科学与环境保护的互动十四、科学探究与实验技能1. 观察与实验技能观察的基本方法实验设计的要素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2. 探究与发现技能提出问题与假设设计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结果与得出结论3. 科学思维与创新科学思维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科学思维与创新的案例。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要点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6ab6aa26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24.png)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要点第一单元 - 动物的生长和变化- 动物的生长过程包括出生、成长、老去和死亡。
- 某些动物通过卵生繁殖,孵化后的幼崽通过吃食物和生长来成长。
- 某些动物通过胎生繁殖,母体孕育后直接生下幼崽,幼崽通过吸收母体提供的营养来生长。
- 动物的变化包括大小、形状和外部特征的改变。
第二单元 -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描述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食物链中的每个环节都有食物和被食物两种角色。
- 食物网是由多个食物链组成的网络。
食物网更真实地反映了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 生态平衡指各种生物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相互依存和保持稳定的状态。
第三单元 - 照明与音响- 光的传播有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两种方式。
- 白光可以被分解为七种颜色的光谱。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它通过空气传播。
- 声音的大小和音调取决于振动的频率和振幅。
第四单元 - 空气与大气层- 空气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少量气体组成。
- 大气层的结构包括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磁层。
- 大气层对地球的温度、气候和生物起着重要作用。
第五单元 - 水的循环和地下水- 水的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地表径流。
- 地下水是地表水渗透到地下形成的水体。
- 地下水对植物和动物提供水源,并影响地下土壤的稳定性。
第六单元 - 人体的呼吸和循环- 人体的呼吸系统包括鼻腔、气管、支气管和肺。
- 呼吸系统的功能是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 人类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 循环系统通过输送血液,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第七单元 - 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条件至关重要。
- 回收利用、合理使用资源和减少污染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
- 倡导环保意识,从小事做起,共同构建美好的生态环境。
以上是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的要点。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帮助!。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一二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一二重点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ccc41a0453610661fd9f478.png)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3、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科学教育科学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知识结构网络图
![科学教育科学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知识结构网络图](https://img.taocdn.com/s3/m/9b76dd525acfa1c7aa00cc63.png)
word 整理版小学科学知识结构网络图及知识要点:(一)植物部分组成部分 根 植 物 的 组 成 营养器官 茎 叶 花 繁殖器官 果实 种子 生 长 植物的生长条件 植物的繁殖方式 传播种子的方式 构造与主要功能 主根、侧根 固定植物、吸收水 分、养料 形态 直根、须根、贮藏根 草质、木质茎;直立、 缠绕、匍匐、攀援茎; 心形、掌形、针形、扇 形等 完全花、不完全花 干果、肉果 有关实验 吸收水分实验 运输水分实验 标本制作 解剖(从外到里) 解剖(纵切、横切) 解剖(从外到里)茎上有叶、 节、 运输水分、养料 芽 叶柄(支撑叶片) 、叶片(光合、蒸腾 作用)[叶片中有叶脉] 花萼(保护) 、花瓣、雄蕊、雌蕊 果皮(保护与传播种子) 、种子 种皮(保护) 、子叶(营养) 、胚根(长 成根) 、胚芽(长成茎叶)阳光、水分、空气、温度土壤等; 环境影响植物生长、植物生长影响环境; 营养繁殖(利用根茎叶繁殖) ;种子繁殖 动物传播、风传播、水传播、弹射传播等(二)动物部分与身体相适应的构造、行为 动物分类 昆 鱼 虫 类 特 征 及 结 构 运动方 吃食方 保护方 过冬方 生长条 与 环 境 关 式 式 式 式 件 系 口器 喙 咀嚼 吸食 吞食 等 保护 色 拟态 盔甲 硬刺 自切 逃跑 等 躲藏 冬眠 迁徙 洄游 换毛 等 阳光 水分 空气 食物 等 环境影响 动物生存 不适应环 境会灭亡 改变自身 构造习性 来适应环 境头(复眼、触角、口器) 、胸(三对足、0—2 对翅) 、腹 游泳 爬行 头、躯干、尾;终身生活在水中;有鳞、鳍、鳃;卵生 头、躯干、四肢、尾;幼体在水中,鳃呼吸;长成在陆地, 走路 跑步 肺呼吸;卵生 头、颈、躯干、四肢、尾;在陆地生活;一般贴地爬行; 跳跃 飞行 肺呼吸;卵生 蠕动 头、颈、躯干、翅、脚、尾;肺呼吸;卵生; 身体柔软;一般长有贝壳 头、颈、躯干、四肢、尾;肺呼吸;胎生;哺乳软体动物两栖类 爬行类 鸟 类哺乳类(三)名 水 冰 称 物 理 性 质 无色无味无 嗅透明液体 无色无味无 嗅透明固体水、空气部分有 关 知 识 有 关 实 验溶解别的物体—不纯净—净化(沉淀、过滤、消毒) 蒸发、沸腾—蒸发快慢的条件(与温度、表面积、风有关) 三态变化及条件:受热(熔解、汽化、升华) 、受冷(液化) 、 受冷 0℃以下(凝固、凝华)水的蒸发快慢、沸腾实验 过滤实验 酒精灯使用 (打开灯帽—自下而 上点燃—外焰加热—灯帽盖灭)学习参考资料word 整理版水蒸气 空 气无色无味无 嗅透明气体 无色无味无 嗅透明气体云、雪、雨的形成—自然界的水循环 成分:氮气(不助燃) 、氧气(助燃)—流动成风(从低温 风成因实验 处流向高温处)—风向符号—天气观测(四)产 声 光 热 生 由物体振动产 生 光源: 发光的物体声、光、热部分传 播 有 关 知 识 有 关 实 验 音调高低与振动快慢有关;不同物体传声本领 不同 光的反射;不同物体反射本领不同;彩虹成因 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不同物体传热本领 不同向着四面八方 直线传播(直射) 热传导、对流、辐射物体发声、传声实验 光反射本领比较实验 热传导实验; 温度表原理、 认读写及使用(五)机械名称 杠杆 轮轴 简单机械 滑 轮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斜面 传动方式 动力机械机械部分含 由轮和轴组成 位置固定的滑轮 随物体移动的滑轮 定、动滑轮的组合 倾斜的平面 义 作 用 应用举例 像撬棍这样的机械 改变用力大小、 改变用力方向 改变用力大小、 改变用力方向 不改变用力大小、 改变用力方向 改变用力大小、不改变用力方向 改变用力大小、 改变用力方向 改变用力大小、不改变用力方向 改变用力大小、改变用力方向、 改变运动形式链传动、齿轮传动、皮带传动、连杆传 动、摩擦传动等 蒸汽机、内燃机的构造及原理(六)宇宙部分太阳系 太 地 月 阳 球 球 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运动的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天体组成的系统 九大行星(水、金、地、火、 (小行星带) 、木、土、天、海、冥) 直径、温度等;影子的产生;认方向;指南针的使用 构造:地壳、地幔、地核; 公转(自西向东;一年)——四季现象及成因 自转(自西向东;24 小时;自转轴始终倾斜不变)——昼夜现象及成因; 自转与公转(都是自西向东;一个月)——月相变化 日食、月食的种 类、成因、发生 时三者的位置 图、观测(七)环境保护、土壤、岩石部分环 境 污 染 生 态 环 境 生 物 与 环 境 地 质 土 壤 水污染 空气污染 污染源: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生活污水 污染源:工业、农业、生活、交通污染源 水污染的危害和水的保护 空气污染的危害和空气的保护含义: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 、食物网、生态系统、生态平衡 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成分:沙、粘土、水、空气、腐殖质、盐类等 土壤的培肥:改善土质;多施绿肥学习参考资料土壤成分分析实验word 整理版岩石 火 山 地 震 煤 石 油岩石种类(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几种岩石的特点(花岗岩、石灰岩、砂岩、大理岩) 种类(活、死、休眠) ;形成(岩浆沿岩层裂缝上升并冲出地表)辨认岩石实验(看、摸、刻、滴)现 象——危害——预防 种类(陷落、火山、构造) ;形成:岩层断裂 形成(古代植物深埋地下,与空气隔绝,长期高温高压) 形成(古代生物深埋地下,与空气隔绝,长期高温高压) 开采(露天开采、地下开采) 开采(钻井开采)矿 产(八)力学部分分 类 水力 风力 几 种 力 弹力 重力 摩擦 力 浮力 惯性 平动 转动 有 关 知 识 有 关 实 验 水轮转动快慢与水流的关系——水力的利用 风车转动快慢与风力的关系——风力的利用 弹性(压缩空气有弹性)——弹力的应用 产生(地球引力)——方向(竖直向下)——测量 滑动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 水的浮力 空气浮力 滑动摩擦力含义——滑动摩擦的含义 滚动摩擦力含义——滚动摩擦的含义 方向(竖直向上)—沉浮条件(重力与浮力比较)—应 用(潜水艇、热气球等及原理) 转动快慢与水力、风力的关系 的实验 弹簧秤原理、使用 重力的测量 两种摩擦的比较 沉浮实验 热气球实验 惯性(静止物体、运动物体的 惯性)实验 平动与转动的转换与组合运 动所有物体都有保持原有静止或运动状态的性质 物体上的各点在运动过程中,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物体上的各点围绕同一轴运动(九)人体与健康部分名称 运动系统 循环系统 人 体 八 大 系 统 结构组成 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分 由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小 肠、大肠等)、消化腺(唾液腺、肝 和胰腺等组成, 牙齿分切牙、尖牙和磨牙三种 包括鼻、咽、喉、气管和肺 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四部分组 成 由内分泌腺和分布于其他器官中的内 分泌细胞组成 作用 对人体具有支持、保护和运动的功能 完成体内物质的运输 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出经消化和吸收后的食 物残渣 不同的牙齿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不 同的作用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排出体内的代谢产物 机体重要的机能调节系统,它与神经系统在结构 和功能上密切联系,共同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 生长发育、生殖等生理功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 相对稳定,保证机体与外界环境相适应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学习参考资料word 整理版生殖系统 神经系统 人的身体外形 人体发育的整个过程 营养成分 人 体 与 健 康 膳食搭配 食物 食用方法 腐败变质 包装上的信 息 运动 与休 息 运动 休息由一系列繁殖后代、延续种族的器官 所组成 由脑、脊髓以及与其相连并遍布全身 的周围神经系统所组成 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繁殖后代、延续种族 0 人体中占有主导地位的调节机构第一阶段:受精卵→成熟胎儿 第二阶段:婴儿(0-1)→幼儿前期(1-3 岁)→幼儿 期(3-6、7 岁)→童年期(6、7-11、12 岁)→青春期(约 10-20 岁)→青年期(18 -25 岁)→成年期(18—55 岁)→老年期(55 岁以上) 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以及水,作用及来源 荤素搭配、初细粮搭配、多品种搭配才能获取均衡的营养,保证我们的健康成长 不同食用方法会影响我们对营养的吸收 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为我们科学均衡营养提供了帮助 随着运动量的增加,人的心跳和呼吸次数也会增加。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全册思维导览图(2023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全册思维导览图(2023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1b869bad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f6.png)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全册思维导览
图(2023新版)
本文档为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全册思维导览图(2023新版)的概览。
以下是各单元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第一单元:能量与机械运动
1.1 能量:介绍了能量的概念和种类,如动能和势能。
1.2 机械运动:涵盖了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如速度、加速度和运动的三大定律。
第二单元:飞行器与水陆交通工具
2.1 飞行器:介绍了飞行器的类型和原理,例如飞机和火箭。
2.2 水陆交通工具:探讨了水上和陆地上常见的交通工具,如船和汽车。
第三单元:电与电路
3.1 电:讲解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基本概念。
3.2 电路:介绍了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简单电路的搭建。
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
4.1 物质的三态:阐述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过程。
4.2 火的利用:讲解了火的产生、利用和火灾的预防。
第五单元:光的传播
5.1 光的传播:探究了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折射现象。
5.2 光的利用:介绍了光的利用,如太阳能和电视。
第六单元:天体运动与地球
6.1 天体运动:介绍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季节和昼夜变化的原因。
6.2 地球的构造:讲解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板块构造。
这些内容为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全册的思维导览图,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把握本册教材的重点和主要内容。
通过深入理解这些知识,学生将会对科学有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f667accb7360b4c2f3f6463.png)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边缘较薄。
2.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3.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4.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5.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6.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7.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8.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
9.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0.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11.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2.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
13.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4.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5.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16.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17.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3.在变化中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思维导图全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思维导图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166bb421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26.png)
思维导图1.了解我们的住房
思维导图2.认识工程
思维导图3.建造塔台
思维导图4.设计塔台模型
思维导图5.制作塔台模型
思维导图6.测试塔台模型
思维导图7.评估改进塔台模型
思维导图1.校园生物大搜索
思维导图
2.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思维导图3.形形色色的植物
思维导图4.多种多样的动物
思维导图5.相貌各异的我们
思维导图6.古代生物的多样性
思维导图7.保护生物多样性
思维导图1.太阳系大家庭
思维导图2.八颗行星
思维导图
3.日食
思维导图4.认识星座
思维导图5.夏季星空
思维导图6.浩瀚的宇宙
第三单元宇宙思维导图
7.探索宇宙
思维导图
1.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
思维导图2.产生气体的变化
思维导图
3.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
思维导图4.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思维导图
5.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
思维导图
6.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
思维导图7.美丽的化学变化
29。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图文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图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d981956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77.png)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图文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凡是和放大镜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皿(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都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所看到的色彩点是由红、绿、蓝三色组成。
2.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凸度越大, 放大倍数就越大。
由此可推断, 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4.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 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 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 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5、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如:苍蝇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会滑落, 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蝇的眼睛是复眼, 每只小眼睛都是六角形;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 实际上都是扁平的细毛。
6.昆虫复眼虽有很多小眼组成, 但他们的视力很差, 但对于移动物体的反应却很灵敏。
7、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能分辨各种气味, 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蝴蝶的触角是棒状、蟋蟀和蝗虫的触角丝状、蚕蛾的触角羽毛状、天牛的触角鞭状、蜜蜂和蚂蚁触角膝状;口诀: 蝗蟋丝, 蜜蚂膝, 天鞭蛾羽蝴蝶棒8、蚜虫喜欢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 它的大小如针眼, 在10倍放大镜下可以看清它们的肢体。
蚜虫的天敌是草蛉虫及其幼虫。
9、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我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晶体形状多种多样, 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晶体较大, 肉眼可见, 有的较小, 需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0、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如花岗岩是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1.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晶体: 雪、霜、冰、食盐、碱面、味精、白糖、石英、水晶、明矾、各种金属、各类矿物等。
非晶体: 玻璃、塑料、泡沫、蜡烛、橡胶、石油、动植物脂肪、松香、沥青、蜂蜡等。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梳理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0b88a365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4f.png)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梳理一、概述《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作为小学阶段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
本单元涵盖了众多关键知识点,为学生构建科学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生命世界的奥秘,探索物质与能量的转化过程,并初步接触地球宇宙的相关知识。
我们将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梳理和总结。
1. 介绍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的基本信息。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是一套针对六年级学生设计的科学教育资料。
这套教材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该教材包含了丰富的知识点,涵盖了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和地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
编写者们结合学生日常熟悉的场景与实验,将科学知识融入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这套教材不仅注重知识的传递,更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了解科学世界的窗口,引导他们逐步走进科学的殿堂。
2. 阐述第一单元的主题和重要性。
第二单元主题是XX探究自然科学基础概念,它作为六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的第一单元,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这一单元不仅是学生进入更高层次科学学习的敲门砖,更是为学生搭建起理解自然现象的基础框架。
学生将通过观察和实验,接触和探究物理世界的初步规律,例如能量的转换与传递、物质的变化及其特性等基本概念。
对于学生来说,这些核心概念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他们明白自然界是如何运作的。
这一单元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科学思维能力以及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能够建立基本的科学概念体系,并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掌握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是掌握整个学期科学知识的基础和关键。
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概述学生将学习植物的生长周期和生长条件。
这包括种子发芽、生长出根、茎、叶等各个阶段的特征以及所需的阳光、水分、空气等环境要素的作用。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思维导图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455720aa69dc5022aaea00c2.png)
列文虎 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 克 微镜) 英国科学家 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 (罗伯特•胡克 胞) ) 200万 电子显微 倍 镜 3亿 扫描隧道显微 倍 镜 拿,放, 调 目镜 调节旋 钮 物镜
观察昆 虫
发展
微小世 界
显微 镜
放大 镜
使用
它们的鼻 子 蚜虫的天 草蛉和它的幼 敌 虫 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有固 定熔点
蝴蝶 观察昆虫 天牛
棒状
鞭状
蝗虫 昆虫的触角 蚕蛾
丝状
羽状
放大镜
蚂蚁 膝状
它们的鼻子
蚜虫的天敌
草蛉和它的幼虫
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有固定熔点
白糖
食盐
举例
味精
观察晶体
碱面
金属
玻璃 反例 琥珀
电视机的屏幕
红绿蓝三原色
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疾病 克隆生物 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 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结构特 点 使用方 法
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 抗疾病 克隆生 物 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 、酸奶等 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 水。
微生物和 我们的关 系
中间厚,边缘薄,透明,又叫 凸透镜 移动放大 镜 移动物 体 爬在玻璃 脚 上 许多小眼 苍蝇 睛 复眼 可以观察各个 方向 蟋蟀的耳 足的内 朵 侧 蝴蝶翅 彩色的小鳞片是扁平的 膀 细毛 蝴蝶 天牛 昆虫的触 角 蝗虫 蚕蛾 蚂蚁 棒状 鞭状 丝状 羽状 膝状
微生物和 我们的关系
列文虎克
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英国科学家 (罗伯特•胡克)
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胞) 发展 200万倍 电子显微镜
微小世界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一二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一二重点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ccc41a0453610661fd9f478.png)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3、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思维导图精编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思维导图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6ec7323a168884868662d624.png)
蝗虫 蚕蛾
丝状 羽状
蚂蚁 膝状
它们的鼻
子 蚜虫的天 草蛉和它的幼
敌
虫
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有固
定熔点
白糖
食盐
观察晶 体
举例
味精 碱面
金属
反例
玻璃 琥珀
电视机的屏 幕
红绿蓝三原 色
放大镜
结构特点 使用方法
观察昆虫
中间厚,边缘薄,透明,又叫凸透镜
移动放大镜
移动物体
脚
爬在玻璃上
苍蝇
复眼
许多小眼睛 可以观察各个方向
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 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微生物和 我们的关系
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胞)
200万倍
电子显微镜
发展
3亿倍
扫描隧道显微镜
拿,放,调
使用
目镜
调节旋钮
物镜
结构
载物台
反光镜
观察微生物
显微镜
微小世界
蟋蟀的耳朵
足的内侧
蝴蝶翅膀
彩色的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蝴蝶
棒状
天牛
鞭状
昆虫的触角
蝗虫 蚕蛾
丝状 羽状
蚂蚁
膝状Leabharlann 它们的鼻子观察晶体 电视机的屏幕
蚜虫的天敌
草蛉和它的幼虫
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有固定熔点
白糖
食盐
举例
味精
碱面
金属
反例
玻璃 琥珀
红绿蓝三原色
列文虎克
英国科学家 (罗伯特•胡克)
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疾病 克隆生物
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
2022年春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2022年春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044cb6a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6c.png)
新教科版六下科学知识点最新改版教科版专用全册精品知识点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第1课了解我们的住房1.住房的基本结构(多个分类标准)(1)从功能分类有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阳台等。
(2)从高度分类有低层、多层、小高层、高层、超高层等。
(3)从楼体结构分类有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混框架结构、钢结构等。
2.住房都是有一定结构的,根据需求不同,结构也会存在差异。
3.住房由供水、排水、供暖、采光、通风、电路、煤气、承重、网络等多个系统组成。
4.住房建造的过程:明确任务→选址→设计→建造→验收5.住房需要经历一定的建造过程,每一个过程都非常重要,需协同发挥作用。
第2课认识工程1.工程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2.许多发明创造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
3.认识港珠澳大桥(1)港珠澳大桥全长55千米,是集桥、岛、隧为一体的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2)港珠澳大桥面临的限制和挑战以及解决办法限制和挑战解决办法水陆空立体交通线互不干扰修建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相结合桥梁和隧道缺少岛屿连接修建人工岛海底淤泥问题与环境保护用圆钢筒围岛(3)限制条件包括时间、费用、可用材料、环境、抵抗自然界的破坏能力等。
4.梳理工程建设过程的相似步骤。
5.“中国天眼”、高铁、“鸟巢”体育场、“天宫”空间站等宏大的工程都应用了大量的科学技术。
6.工程与技术的关系:工程与技术互为支撑、相互促进。
技术的进步支持工程的实施,工程的实施也推动着技术不断发展。
第3课建造塔台1.建造塔台需要考虑的因素(1)足球教练训练塔台不固定位置,可以随需要变换位置。
(2)塔高、承重、安全是工程项目的核心与重点,美观、成本等属于在重点基础上的综合点。
(3)对一项工程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联。
2.制订标书(1)从建塔位置、使用材料、塔的设计、成本预算、人员分工、时间分配等方面,制作标书。
六年级下册各单元脉络梳理(3)
![六年级下册各单元脉络梳理(3)](https://img.taocdn.com/s3/m/0e05da94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60.png)
1.能量是什么? 活中,常见的能量有哪些? 3.能量是怎样转换的?
2.在生产生
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感觉器官的结构以及分类,说出应激反应与环境 变化的关系。 科学思维:在教师指导下,探究应激变化对我们身体的影响。 探究实践:建立模型模拟应激反应信号传递过程。 责任态度:结合生活中的应激现象和相关的科学原理,说出保护 感觉器官的方法,梳理保护感觉器官的意识。
1.结合生活中的现象,用自己的话说出植物的特征,对比草质茎 和木质茎植物用二歧分类法给它们进行分类。 2.结合生活实际,说出三种人类、动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影响。 3.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和相关的科学原理,说出保护三点保护环境 的方法,促进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1.结合文本和已有认知,说出地球为人类提供了哪些资源,分析 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原因,认识到地球资源是有限的。 2.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等方式,找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有哪些, 结合各类能源的特点,思考人们开发新能源的原因。 3.结合对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的方法,制作家庭分类投放垃圾 箱,认识到资源回收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科学观念:知道在一个生态环境内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 互制约、相互影响,认识到保护生物与环境的重要意义。 科学思维:了解植物的特征以及分类方法,说出动物行为与环境 变化的关系,探究环境的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探究实践:了解当前环境的变化,说出生活中环境变化对生物栖 息地的影响,总结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责任态度:具有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动 植物及其环境。
1.研读文本,根据钻木取火的现象,总结出能量的概念、用途和存 在形式。 2.玩转碰碰球,分析小球的能量的来源,建立动能、势能、机械 能能量转化模型 3.绘制能量蓝图,分析过山车和海盗船涉及到的能量转化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疾病
克隆生
物 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
、酸奶等 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
水。
微生物和 我们的关 系
列文虎 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
克 英国科学家 (罗伯特•胡克 )
微镜) 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
胞)
200万 电子显微
倍
镜
3亿 扫描隧道显微
倍
镜
拿,放,
调
发展 使用
蟋蟀的耳朵
足的内侧
蝴蝶翅膀
彩色的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蝴蝶
棒状
天牛
鞭状
昆虫的触角
蝗虫 蚕蛾
丝状 羽状
蚂蚁
膝状
它们的鼻子
观察晶体 电视机的屏幕
蚜虫的天敌
草蛉和它的幼虫
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有固定熔点
白糖
食盐
举例
味精
碱面
金属
反例
玻璃 琥珀
红绿蓝三原色
列文虎克
英国科学家 (罗伯特•胡克)
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疾病 克隆生物
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 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微生物和 我们的关系
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胞)
200万倍
电子显微镜
发展
3亿倍
扫描隧道显微镜
拿,放,调
使用
目镜
调节旋钮
物镜
结构
载物台
反光镜
观察微生物
显微镜
微小世界
蝗虫 蚕蛾
丝状 羽状
蚂蚁 膝状
它们的鼻
子 蚜虫的天 草蛉和它的幼
敌
虫
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有固
定熔点白糖食盐Fra bibliotek观察晶 体
举例
味精 碱面
金属
反例
玻璃 琥珀
电视机的屏 幕
红绿蓝三原 色
放大镜
结构特点 使用方法
观察昆虫
中间厚,边缘薄,透明,又叫凸透镜
移动放大镜
移动物体
脚
爬在玻璃上
苍蝇
复眼
许多小眼睛 可以观察各个方向
目镜
调节旋 钮
物镜 结构
载物 台
反光 镜 观察微生 物
显微 镜
微小世 界
放大 镜
结构特 点
使用方 法
观察昆 虫
中间厚,边缘薄,透明,又叫
凸透镜 移动放大
镜 移动物
体 苍蝇
脚 复眼
爬在玻璃 上
许多小眼 睛
可以观察各个
蟋蟀的耳
方向 足的内
朵 蝴蝶翅
侧 彩色的小鳞片是扁平的
膀
细毛
蝴蝶 棒状
天牛 鞭状
昆虫的触 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