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及对翻译学习的影响
论英汉语言差异对英语笔译的影响及翻译策略
论英汉语言差异对英语笔译的影响及翻译策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英语笔译在国际交流中越来越重要。
然而,英汉两种语言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对英语笔译的影响也是不可避免的。
本文将会探讨这些差异所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一些翻译策略。
语法和结构差异英语和汉语语法的差异导致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面对不同的挑战。
首先,英语语法中积极语态被广泛使用,但在汉语中常常使用被动语态。
因此,当翻译汉语时,译者需要注意将被动语态翻译成主动语态,以保持英语句子的流畅。
其次,英语中的冠词(a, an, the)在汉语中不存在,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是否需要加入冠词,以避免造成歧义。
最后,汉语中的长句子和复杂结构较多,而英语则更加直白、简短明了,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对汉语长句子进行拆分和简化。
词汇和表达差异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
首先,英语中的词汇简洁、直白,而汉语则较为表达丰富,常常使用成语和典故。
因此,在英语笔译中,需要采用更为生动、贴近英语文化的表达方式,以保持英语的流畅。
其次,英语中有许多词汇有多个意义,因此需要根据语境适当进行翻译,以避免出现意义不清的情况。
最后,英汉两种语言中类别和分类方式不同,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归类和说明。
文化差异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也会对英语笔译产生影响。
首先,中英两国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不同,因此需要针对不同文化特点进行翻译。
例如,在翻译涉及到中式文化、中英两国政治制度和国情等的内容时,需要充分考虑中英两国的差异并进行适当转化。
其次,在翻译尊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要尊重源文本中的表达方式,但并不意味着全文保留汉语习惯的口头说法,例如“红色的玫瑰”在英语中应该是“a red rose”,如果用“a rose which is red”这种结构翻译,“which is red”可以解释成“它是红色的”,是一种多余的说法。
最后,在翻译场合语言时,要注意不同场合下的语言习惯和礼貌用语等,以保持英语表达方式的得体和自然。
浅析英汉语言中的语义差别
浅析英汉语言中的语义差别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是反应不同的文化主客观世界的两种特定的表达形式。
英语和汉语的差异现象纷繁复杂,有很多词在对方的语言中没有对应的语义,或者只是部分语义相同,绝大多数的词在语义上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同,这种差别是自然现象,也是中英文化差异的反映和体现。
一、英汉语言中的不对应现象英汉语言的不对应关系分为两种:部分不对应和完全不对应。
部分不对应是指在两种语言中,局部处在一个平面上,但更多的局部却处在两个平面上,就如我们所说的貌合神离。
例如:“知识分子”和intellectual的意义有重合之处,它们都可以指有文化的人,但在中美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含义却大不相同。
在中国,“知识分子”一般包括大学教师、大学生以及医生、工程师、翻译人员等一切受过大学教育的人;而且中学教师也是知识分子。
在中国农村有很多地方,连中学生也被认为是“知识分子”。
但在美国和欧洲,intellectual只包括大学教授等有较高学术地位的人,而不包括普通大学生,所以这个词所指的人范围要小得多。
此外,还有其他区别。
在美国intellectual并不总是褒义词,有时用于贬义,如同我国文化大革命中叫“臭老九”一样。
完全不对应现象,在英汉两个语种的词汇中都存在。
有些事物或概念在一种文化中有,在另一种文化中则没有。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多数英美人没有睡过中国的“炕”(kang, a heatable brickbed ),没有吃过“冰糖葫芦”(candied haws on a stick),也没有用过中国的“秤”(steelyard)。
大部分中国人没有住过美国的motel(汽车旅馆),也没有吃过美国的各种pie (馅饼)。
类似这样的英语词在汉语中都找不到对应词,连词义相近的词都没有,因为根本没有这种概念。
再比如节气的划分,虽然有一些在英语和汉语中是对等的,如春分(Spring Equinox)、秋分(Autumnal Equinox)、夏至(Summer Solstice)、冬至(Winter Solstice),但是像清明、霜降、惊蛰等之类的节气在英语中都没有。
英汉词汇不对等的例子英汉翻译中词汇的不对等性及其翻译策略
英汉词汇不对等的例子英汉翻译中词汇的不对等性及其翻译策略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A.Nida)在与塔伯(Charles R.Taber)合著的《翻译理论和方法》一书中指出:“翻译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对等首先是语义对等,再就是风格对等。
”这一理论反映出翻译界的一种理想与目标。
然而在翻译实践中,没有绝对的对等,正如鲍林杰(Dwight Bolinger)在《语言要略》中所述,英汉词语两者之间的差异是绝对的、必然的,相同或相似语之间是相对的、偶然的。
也就是说,原语中某些意义的表达方式用译语完全正确而又绝对对等地表达出来是不可能的。
因此,研究翻译中的词汇不对等现象对提高翻译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英汉语中词汇的不对等现象英汉民族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及意识形态差异,在语言文化上也出现了差异,处于不同语系的英语和汉语都具有了相对固定的独特的语言文化,两种语言的词汇具有下列不对等性:1 词义的不对等正如兹古斯塔(L.Zgusta)所说:“每个词汇单位都是独立的,不同于其他词汇的,其突出的独立性表现在其所包含的意义上。
”因此,一个词或者词汇单位在特定的语言系统中有其独特的含义。
从传统词汇学来讲,词汇意义由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和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组成。
概念意义是词义的核心,是语言符号所代表的事物的最基本特征的抽象概括,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内涵意义不是单独存在的意义,而是附带词在“概念意义”上的意义,这种意义非常不稳定。
无论是从概念意义还是内涵意义来理解词义,中英文词语都有一定程度上的不对等性。
2 概念意义的不对等在中英文中有的词汇概念意义是不对等的,如中英文在称谓上的词汇就不完全对等。
汉语中的称谓讲究: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男女有别。
而英语中的称谓基本上只进行性别的区分。
如汉语中的“伯父”、“叔父”、“姑父”、“姨夫”、“舅舅”等,在英语中只有uncle一词来统指父系尊长,aunt表示母系尊长,sister 表示姐姐或妹妹,brother指哥哥或弟弟。
浅析英汉语言中的语义差别
浅析英汉语言中的语义差别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是反应不同的文化主客观世界的两种特定的表达形式。
英语和汉语的差异现象纷繁复杂,有很多词在对方的语言中没有对应的语义,或者只是部分语义相同,绝大多数的词在语义上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同,这种差别是自然现象,也是中英文化差异的反映和体现。
一、英汉语言中的不对应现象英汉语言的不对应关系分为两种:部分不对应和完全不对应。
部分不对应是指在两种语言中,局部处在一个平面上,但更多的局部却处在两个平面上,就如我们所说的貌合神离。
例如:“知识分子”和intellectual的意义有重合之处,它们都可以指有文化的人,但在中美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含义却大不相同。
在中国,“知识分子”一般包括大学教师、大学生以及医生、工程师、翻译人员等一切受过大学教育的人;而且中学教师也是知识分子。
在中国农村有很多地方,连中学生也被认为是“知识分子”。
但在美国和欧洲,intellectual只包括大学教授等有较高学术地位的人,而不包括普通大学生,所以这个词所指的人范围要小得多。
此外,还有其他区别。
在美国intellectual并不总是褒义词,有时用于贬义,如同我国文化大革命中叫“臭老九”一样。
完全不对应现象,在英汉两个语种的词汇中都存在。
有些事物或概念在一种文化中有,在另一种文化中则没有。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多数英美人没有睡过中国的“炕”(kang, a heatable brickbed ),没有吃过“冰糖葫芦”(candied haws on a stick),也没有用过中国的“秤”(steelyard)。
大部分中国人没有住过美国的motel(汽车旅馆),也没有吃过美国的各种pie (馅饼)。
类似这样的英语词在汉语中都找不到对应词,连词义相近的词都没有,因为根本没有这种概念。
再比如节气的划分,虽然有一些在英语和汉语中是对等的,如春分(Spring Equinox)、秋分(Autumnal Equinox)、夏至(Summer Solstice)、冬至(Winter Solstice),但是像清明、霜降、惊蛰等之类的节气在英语中都没有。
英汉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及对翻译学习的影响
英汉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及对翻译学习的影响摘要:语言学习难在翻译,翻译学习难在掌握语言之间的差异。
由于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等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这就成为英汉互译的最大障碍。
因此,认真学习和研究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特别是了解两种语言在词汇上的不同之处,对找出翻译的对策和提高译文的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关键词:词汇;语言差异;翻译学习一、引言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能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风貌和信仰的总体。
”作为语言基本要素的词汇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是民族文化的反映。
文化的核心在于语言,语言的核心在于词汇。
汉语和英语虽然分属不同语系,特点迥异,但是都拥有大量的、丰富的词汇。
对比英汉语言,人们不难发现有很多的词汇是对立词语,并且这两种语言的语法功能和句法结构也有很多的类似或接近的地方。
这些成为了英汉翻译的语言基础。
但是,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起源、形成和发展都受到了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等的影响。
这种影响使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这就成为翻译活动中的最大障碍。
因此,认真学习和研究英汉语言的差异,特别是两种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对找出翻译的对策和提高翻译的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英汉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1.英汉语言在词形和词性上的差异语言中单个词的语法归类称为该词的词性。
英语词汇可以通过自身形态的变化引起自身词性的变化,这就使得英语的构词法有着灵活性和多样性的优势。
例如:英语的名词通过添加词缀可以变成动词或形容词;动词通过添加词缀也可以变成名词或是形容词等。
英语构词法中词汇的变化大部分都是通过词汇本身形态的变化而产生的。
英语的这一特性使英语具有强大的派生能力,许多的词都是由其它词通过词形的变化派生而来的。
其中在英语词汇中变化最多的是英语的动词、名词和形容词。
比如:通过对动词形态的改变,动词就会产生人称、时态、语态、情态以及非谓语(不定式、分词)的词性变化;也会产生词类的变化。
英汉词汇形态学的对比及其对翻译实践的启示
ls es
‘
超 :s p r一/o e ue v r一/h p r y e 一/uta一/e t lr xr a一
ba 、 or 老虎 、 d 黑板 , 就都 是 由两个语 素构成 的词 , 中 … r、 其 e
“ 是黏着语素 , p n” “ l k 、 bad 、“ ” “ ” 老” 而“ r t 、 ba ” “ or” 虎 、 黑 、 i c “ 则是 自由语 素 黏 着词 根可 再细 分为 非 自由词根语 板” 素、 屈折语 素和派生语 素。
一
黏着语素是不能独 立 、 不能单 用 的, 能依 附 于其他语 素才 只 能够成词 , 因此 也称 为非 自由语 素 , 如危 险的 “ ” 阿 姨 的 危 、
“ ” 英 语 中的 “ i” “ e ” 。因 此 , r t 、 lc- 阿 和 bo 和 ns 等 s p ne bak i r
一
二、 英汉词汇构 词法对 比 ( ) 一 英汉 相似构词法
英汉相似的构词法有音 变法 、 转化法 、 缀合法 、 合成 法和
缩略法。
” 等词缀 , 和其他语素构成 了“ 老虎 ” “ 、 阿叔” “ 、 非法 ” “ 、 准
军事” 等。后 缀 英语 中有 一tn 一i 、 b 、 hp 一e i 、 z 一al 一si 、 n o e e 等 , 以构 成 d csi 、el C bl vbe lae hp sot 可 i us n raZ 、e ea l、ed r i、hr n s o i i s e 等。汉语 中也有 “一子 ” “一家 ” “一性 ” , 以构成 “ 、 、 等 可 儿
可作后缀 : 家人 、 家父和作 家 、 画家 ; 以前 、 以外 和难 以 、 以 足
试论英汉语言差异对英语笔译的影响及翻译策略
试论英汉语言差异对英语笔译的影响及翻译策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汉语言联系愈加深入。
然而,由于文化和历史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上存在着显著差异。
这些差异对于英语笔译的影响不可忽视,并需要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来确保翻译质量。
语言差异的影响:1. 语序差异英汉语序存在重要差异,例如英语中形容词的位置通常在名词前,而中文中形容词通常放在名词后面。
如果不注意这些语序差异,翻译就会变得冗长或者不自然。
2. 词汇差异英汉语汇大不相同,单词的选用和词义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例如,英语中常常采用抽象的动词,而中文中则更强调实际动作。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正确理解源语言的词汇,并选择适当的目标语言词汇来传达原意。
3. 文化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存在着深刻的联系。
例如,英文中对计时的表达通常用到秒或者毫秒来表示时间,但是中文中则采用时分秒的方式。
熟悉相关的文化背景可以更好地帮助翻译者识别和传达源语言的含义。
翻译的策略:1. 考虑语言风格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言风格。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根据目标受众的特点和原文的语言特点来决定使用什么风格。
例如,如果原文使用了口语化的语言,那么翻译者也应该使用相似的语言风格来更好地传达其意义。
2. 关注表达的准确性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确保每个单词和短语都准确传达源语言的含义。
这对于译文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同时,英语中有时候会出现浮夸的语言,翻译者要注意避免过度翻译,在传达源语言含义的同时也要考虑目标受众的接受度。
在进行英译中时,翻译者需要了解源语言的文化符号和习惯用语,并根据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适当的采用不同的文化翻译策略,如使用直接转换或者归化、异化翻译等方式。
总之,英汉两种语言在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从而对英语笔译产生影响。
翻译者应该在翻译过程中灵活运用相应的翻译策略来确保翻译质量。
对于我们每一位,作为日常交往中需要随时应用到的英汉之间的相互理解性,英汉的翻译学习和参考至关重要。
中英语言比较对翻译的影响
中英语言比较对翻译的影响作者:王珊珊来源:《知音励志·教育版》2017年第03期摘要学习中英语言之间的差异,通过英汉语言某些主要特点与差异的比较,对提高我们在翻译实践中运用英汉语言的自觉性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为今后翻译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句子结构;语态;词义英汉语言对比是翻译理论的核心。
英汉互译的理论、方法与技巧都是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异同对比的基础上。
找出英汉不同之处及其表达方式之差异,问题迎刃而解。
下面就关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中英语言比较对翻译造成的影响。
1 英汉句子结构比较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两个语系——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发展过程都很漫长,同时也都积累了优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与此同时,这两种语系在语音、词汇、句法、形态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
在翻译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就是通过对比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从而掌握其异同点。
例如将英汉句子结构进行对比如下:1.1 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是英汉句子结构最主要区别主要靠语言本身语法手段就是“形合”。
主要靠句子内部逻辑联系就是“意合”。
所以,英语结构紧凑严密;汉语结构简练明快。
例如:The isolation of the rural world, because of distance and the lack of transport facilities, is compounded by the paucity of the information media.这个英语句子比较典型的。
,虽然是个简单句,但是看起来似乎很长,仅有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
整个句有九个名词,五个介词将其连接,仅一个动词。
句子主语是:The isolation of the rural world,谓语是is compound。
翻译为汉语:因距离远,且缺乏交通工具,将农村社会与外界隔绝,而这种隔绝,又由于通信工具不足而变得更加严重。
上述译文,抽象名词译成形容词或者动词。
整句用了一个句号,四个逗号。
汉语与英语表达差异分析
- 228-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汉语与英语表达差异分析青海师范大学外语系 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邢洪涛众所周知,语言学习者在学习除母语外的第二种语言时,会极大地受到母语语言运用习惯的影响。
所以,对于中国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总会力图寻求与汉语相对应的词汇,句式及修辞等。
然而,英汉两种语言差异巨大,这就使得中国学生在学英语时会有很大的困难并且犯下很多错误。
本文对汉语与英语表达方面的差异做出分析,希望对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有所裨益。
一、词汇运用的差异汉语和英语不仅构成两种语言的语音和符号体系不同,而且他们在词汇的涵义范围,词性运用规律以及习惯用法的表达上都有显著差异。
1.词义上的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语意义上有一一对应的部分,比如:人名、地名和食物名称等。
但两种语言的词义存在着不完全对应和完全不对应的情况,其中不完全对应最容易引起学习困难。
相比较而言,汉语词汇更丰富,同义词,近义词较多,特别是动词,要表示一个动作,可以从多至几十个近义词中去选择。
汉语词汇在使用时其所涵盖的意义范围较窄,因而在使用时,词汇对上下文的依赖性小。
但是在英语中,有大量的一词多种词性,多种含义,在使用的过程中,词义随上下文灵活转化,词义对上下文的依赖极大。
2.词性上的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中词汇都有词性的分别,然而汉语的词性相对明朗,人们往往根据其含义就能轻松判断其词性,一词多种词性的情况也较英语少得多。
英语中,一词多种词性的情况却比比皆是,有时一个单词甚至可以同时为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等。
3.习惯用法上的差异。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许多习惯用法,而一些内涵想通的表达方式,在选词上却使用的是不同的意向或单词。
英语中说Love me, love my dog. 而汉语说成“爱屋及乌”,在语义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使用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象征物。
再者,英语中的 green eyed,如果用字面含义来翻译说成“绿眼睛”就闹出了笑话,这里的green eyed 恰好是汉语中的习惯表达“红眼”,诸如此类的英语习惯用法,就不能简单的按照词义一一对应的翻译成中文了。
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对翻译产生的影响
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对翻译产生的影响引言:翻译是将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而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对翻译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探讨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翻译所产生的影响。
一、语法结构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将直接影响到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1. 语序差异英语通常使用主谓宾的语序,而汉语则常常使用主谓宾的语序。
这种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可能导致语句结构的调整,需要进行主动调整来保持翻译的准确性。
例如,英语中的句子:“I love you”在翻译为汉语时,可能需要倒装为“我爱你”,以使得汉语的表达更具标准性和自然流畅。
2. 语法精确性差异英语注重对语法结构的准确控制,而汉语对于语法结构要求相对较低,更注重句子的意义表达。
这种差异也会影响到翻译的选择。
例如,英语中的被动语态在汉语中往往需要进行特定的转换,以表达句子的意思。
而汉语中的动态描述也可能需要进行某些词的增加或者省略,以符合英语的语法规则。
二、词汇表达的异同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使用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对翻译的准确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文化差异英汉两种语言的产生背景和文化传统不同,因此词汇的表达方式在很多情况下也存在差异。
这就需要翻译者具备较好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准确理解原文中所要表达的意思。
例如,英文中“tea”(茶)在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而在英语世界中的文化中则可能没有这么重要。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对词汇的选择进行适当的调整。
2. 动词搭配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中动词的搭配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一个动词往往会搭配不同的词汇,这也对翻译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例如,英语中的“make”这个词可以搭配很多不同的名词,而在汉语中则需要选择更加准确、恰当的词汇进行搭配。
因此,在进行翻译时,需要对动词的搭配方式进行准确的选择,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三、文化背景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所处的国家和文化背景不同,这也对翻译所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
英汉语言对比之于英语学习的意义
2010.12学教育70增加小学生用英语的机会,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应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英语活动,使其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第二课堂。
如成立英语兴趣小组,提供一起学习英语的机会;开展英语角活动,进行英语口语练习;开展英语朗读、歌曲、口语、演讲等比赛。
这些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小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英语水平和能力,增强学习英语的热情,进而长久地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
五、运用多种激励方式心理环境是指对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心理行为发生实际影响的环境事实。
教学心理环境是在教学活动中所能感受到的环境,如师生关系、课堂气氛、班级风气、教师期望等,具有无形的环境力量和精神力量,是隐性课程,影响学生对学习的看法与体验,影响教学效果。
小学生学习英语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师应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使他们喜欢学、乐于学。
并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激励的方式,如:奖品激励、荣誉激励、互助激励等,激发学生大胆参与、大胆实践,体验成功。
有了成就感,就有了自信心,有信心自然也就敢于应用了!六、充分利用一切教具利用教具的直观效果可以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而直观形象的事物最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力,这不仅节约了教师用语言解释的时间,也为学生感知、理解和记忆知识创造了条件。
如在教fru-it 时我就要求学生把一些水果带进教室,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吃水果,但当我把这些实物带进课堂时,却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兴趣,他们急切地想知道它们在英语中叫什么,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多了,很容易把它们记住。
一般来说单词教学都可以通过直观的教具来帮助学生记忆,而句型的教学也可利用教具来帮助学生理解感知。
教室中的人和物学生都是非常熟悉的,如教学girl 、boy 、teacher 、student 、window 、door 等这些词语时,与人物相结合,让学生感到亲切,学习有兴趣。
英汉互译技巧- 英汉语言差异及对翻译的影响
沃斯太太的头发烫得漂漂亮亮,照了照镜子,满 意地走了,艾米尔的妈妈才走进了卧室。
2.1 形合法与意合法之转换
小结: 汉英: 意合 形合 分析句间隐含的逻辑关系,添加连接词 在译文中选用适当的英语语法形式,如连词、关系 词、分词、动名词和不定式等。
2.1 形合法与意合法之转换
英:形合 形态语词本身的形态变化可体现语法和语义信息 句法结构严格以动词为中心,以主谓宾(SVO)或主谓 (SV)顺序排列,句子必须完备,各种组成部分很少省略。 对标点符号要求严格 句际、句内之间要用形式逻辑关系词(linking words)连 接,大量使用连接词。
see be dumbfounded relax one’s hands lay down roll on the ground cry scream
2.2树型结构与线型结构之转换
Example: 小辣椒见是书记,一愣,松开手,跟着就瘫下来, 滚地皮,大哭大叫。
The Little Pepper saw the Secretary, was dumbfounded, relaxed her hands, and then lay down, rolled on the ground, cried and screamed. Dumbfounded at seeing the Secretary, the Little Pepper relaxed her hands, and then lay down rolling on the ground with cry and scream.
2.1 形合法与意合法之转换
英汉互译技巧- 英汉语言差异及对翻译的影响
英语词尾变化反映词性,体现意义。
2.1 形合法与意合法之转换
e.g.
1) The talks had been _____ but much remained to be done.
A. fruitful
பைடு நூலகம்
B. effective
C. advantageous
D. valid
2) sensible / sensitive a ______increase in temperature She has a _____skin. She is _____ about her appearance.
花纸 半斤,
斤半 后头的小孩,
小孩的后头 商量好,
好商量
汉语句法要为意义作出让步
E.g. 中国队大胜美国队。
中国队大败美国队。 吃小灶 打扫卫生 看医生 恢复疲劳 晒太阳 鸡毛蒜皮说了一大堆
2.1 形合法与意合法之转换
seasons of a year 一年四季
stars 繁星/群星
2.2树型结构与线型结构之转换
The isolation of the rural world because of distance and the lack of transport facilities is compounded by the paucity of the information media.
浅谈英汉文化差异及其对英汉互译的消极影响
浅谈英汉文化差异及其对英汉互译的消极影响作者:郭春宁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8年第11期摘要:众所周知,目前我国教育事业正在快速发展,国家对全民的教育事业也非常重视,尤其是我们现在正处在全球化发展的社会,对于掌握英语这一语言的需求非常迫切,英语的学习不仅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也是许多非英语专业学生在今后工作道路中的敲门砖。
而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涉及到的一大重点就是英汉互译。
因此,本文将主要从英汉互译这一方向,对英汉文化差异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进行研究。
关键词:英汉文化差异英汉互译消极影响对策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1-0017-01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东方和西方之间由于发展历史、自然环境、生活习惯的不同,导致其文化存在明显差异。
而由于目前学习英语成为人们对必备技能,全民学英语的浪潮越来越狂热,因此,本文通过研究英汉文化差异特点,深入探析了文化差异对英汉互译带来的消极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我国培养社会所需的国际化人才,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使我国各方面得到长足发展。
1 英汉文化存在的差异1.1 日常生活中的差异英汉文化差异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最直观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的差异。
一方面,在问候语中,英汉文化存在着明显区别,在汉语文化中,中国人互相问候通常常用的问候语是:“嗨,去哪儿呢?”或者“嗨,吃饭了吗?”,而在英语文化中,他们通常只会说简单的“hi”或者只是对对方微笑或点头,而不是问一些问题让对方回答,并且他们通常只会在正式的商务会谈或和重要人物见面等场合中才会与人握手;另一方面,在生活生产方式上,英汉文化也存在很大差异。
在汉语文化中,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造成了中国在早期社会主要以农作农耕的方式进行生产生活的现象,因此,在语言中,汉语文化也和土地产生了紧密联系,在汉语用词中也出现了许多例如:黄土高坡(Yellow River Plateau)、地主(local rich man)、土包子(bumpkin)等词汇,而这些词汇在进行英语翻译过程中就出现了困难,而英语文化中,由于英国是一个航海国家,因此海洋与英国文化联系紧密,语言之中自然也存在了许多与航海和海洋有关的词汇,例如:A smooth sea never made a skillful mariner(平静的海洋练不出熟练的水手。
论英汉语言差异对英语笔译的影响及翻译策略
论英汉语言差异对英语笔译的影响及翻译策略英汉语言的差异在英语翻译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翻译者应在翻译时考虑到这些差异。
本文将探讨英汉语言差异在英语笔译中的影响,并提出一些翻译策略。
一、语法差异在翻译时,翻译者应注意从汉语文本中提取出主语、谓语和宾语等基本要素,然后将它们按照英语语法规则进行排序。
例如,“他吃了一个苹果”应翻译为“He ate an apple”。
二、词汇差异汉语和英语的词汇差异极大,并且在语义层面上也存在差异。
由于文化和历史背景不同,许多词汇在两种语言中的含义不同,或者在一种语言中根本没有对应的词汇。
例如,“人情”在中文中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在英文中则没有一个完全对应的词。
因此,翻译者需要进行文化素质和语言水平的培养,并在翻译时适当地加入注释和解释。
同时,翻译者可以通过更换近义词、增强语气等方式,使翻译更加准确生动。
三、时态和语态差异英语中时态和语态的使用规则与汉语有所不同。
例如,英语中的现在完成时经常用来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对当前的影响,而汉语中则不必使用此时态。
此外,英语中存在被动语态和主动语态的区别,而汉语则不区分这两种语态。
因此,在翻译时,翻译者需要对目标语言的语态和时态作出准确的选择。
翻译者也可以通过调整语序和词汇的使用方式来强调语气和语态。
四、典故和表达差异英汉语言中存在大量的文化和历史典故,这些典故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方式。
此外,英语中常使用习语和俚语等表达方式,而汉语则很少使用这些表达方式。
因此,在翻译时,翻译者需要对典故和习语有一定的了解,并根据上下文和语言环境进行合理的转换。
如果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遇到了不确定的问题,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来解决这些问题。
五、结语英汉语言差异对英语笔译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在翻译时,翻译者需要了解两种语言的语法、词汇、语态和时态差异,并根据翻译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同时,翻译者也需要注意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以便更好地完成翻译任务。
浅谈中英差别对翻译的影响
浅谈中英差别对翻译的影响作者:高静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第23期摘要:目前各种英语的考试中都有翻译题型,而翻译题型又是很多同学比较头疼的,很多人认为语言学习难在翻译。
由于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等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这就成为英汉互译的最大障碍。
因此,认真学习和研究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对找出翻译的对策和提高译文的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关键词:语言差异文化差异翻译1. 汉语英语在语言上的差别1.1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比如这样一个句子:The situation is now becoming so bad that environmentalists feel it may be necessary to shock the world into saving water in a similar way to the shock caused by the oil crisis in the 1970s.译文是“情况如此糟糕以至于一些环境保护主义者感觉有必要让全世界都感到恐慌而来节约水资源,就像由于20世纪70年代由于石油危机而恐惧节约石油一样”。
这个段落就一个句子,注重了结构的对称,而在翻译成汉语时为了表达意思全面又将最后省去的into saving the oil翻译了出来。
1.2英语多从句,汉语多分句英语句子不仅可以在简单句中使用很长的修饰语使句子变长,同时也可以用从句使句子变复杂,而这些从句往往通过从句引导词与主句或其它从句连接,整个句子尽管表面上看错综复杂却是一个整体。
汉语本来就喜欢用短句,加上表达结构相对松散,英语句子中的从句翻成汉语时往往成了一些分句。
1.3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英语比较喜欢用被动语态,科技英语尤其如此。
汉语虽然也有"被"、"由"之类的词表示动作是被动的,但这种表达远没有英语的被动语态那么常见,因此,英语中的被动在汉译中往往成了主动。
英汉语言对比及其对翻译的影响
英汉语言对比及其对翻译的影响摘要: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的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所以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句子结构、篇章及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而作为一名英语学习者,要清楚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掌握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在翻译时可以根据这些特点,针对性的选择不同的翻译技巧,从而可以避免在汉英翻译时出现错误。
文章将从两个主要方面举例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
关键词:对比分析;翻译;差异翻译能力是学生对外语语言和母语熟练程度及两者相互转换能力的综合体现,更是翻译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
英汉语言对比分析不仅能够帮助英语学习者在错综复杂的语言现象中学会洞察其语言特点和表达规律,而且有助于他们排除母语的干扰,提高翻译水平。
一、句子层面的对比分析( 1) 形合与意合英语是重形合的语言,“造句注重形式接应,要求结构完整,句子以形寓意,以法摄神,因而严密规范,采用的是焦点句法”。
英语句子常用各种形式手段连接词、语、分句或从句,注重显性接应,注重句子形式,注重结构完整,注重以形显义。
英语句中的连接手段和形式不仅数量大,种类多,而且用得十分频繁。
与此相对的,汉语是重意合的语言,造句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注重隐性连贯,注重逻辑事理顺序,注重功能、意义,注重以神统形,句子各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靠上下文和事理顺序来间接显示。
在翻译英语长句时,必须先分析句子大概有几种意思,中间包含着怎样的关系,把每层意思按照意群分离出来,再按照中文的叙事逻辑,遵循中文的表达习惯进行翻译。
例如:例 1:Accomplishme nt is often deceptive because we don’t see the pain and perseverancethat produced it. So we may credit the achiever with brains,brawn or lucky break and let ourselves off the hook because we fall short in all three.译文:成就常常使人产生错觉,使人看不到成就的来之不易,和为之所付出的艰辛困苦,总以为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人家身体棒、脑子灵、运气好,从而为自己找借口开脱,说自己没有获得成功是因为自己不具备上述这三条。
英汉语言的异同及其翻译策略论文
英汉语言的异同及其翻译策略论文在英汉翻译中,两种语言在词汇方面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词的意义,词的顺序和词的搭配能力三个方面;从句法方面来说,英语和汉语在句子结构,句子顺序和其他一些表达方式上则有各自的特点。
下面笔者就从词汇现象和句法现象两方面来探讨英汉的对应程度如何,以及根据这些对比,在进行翻译实践时,应该运用哪些翻译技巧。
1 英汉语言的对比1.1 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首先,从词的意义方面来看。
词汇作为语言的三要素之一,相比于语音和语法,它的变化最快。
随着社会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在语言中一方面增加了新词,一方面旧词增添了新的意义。
人类发明轮船以前,用的是帆船,英语“sail”一词原意为“帆”,短语“set sail”,就有张帆起航之意。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帆船逐渐被用煤,柴油,甚至是用核动力的轮船所代替。
自从潜艇出现后,“sail”这个词又增添了“潜艇指挥塔”的新含义。
这就是词义的发展变化,我们在对比英汉语言时,应该明确它们的对应情况是随着时间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着的。
英语词汇在汉语里的对应程度,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种情况。
第一,完全对应。
英语中的词所表达的意义,可以在汉语里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来表达。
如“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计算语言学),“The U.S. State Department”(美国国务院)。
这主要是一些已有通用译名的专用名词,术语和生活中常见事物名称等。
第二,部分对应。
英语中有些词和汉语中的词汇在词义上只能部分对应,体现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如“morning”(上午,早晨),“gun”(枪,炮),一个英语单词相对应有较多的汉语意义 . 第三 ,无对应。
英语中有些词或汉语里有些词在对方语言里找不到对应的词来表达。
这主要是指一些新词以及反映社会特殊风俗和事物的词。
如英语单词“beddo”(指的是一种多用途的床),“plumber”(美国调查政府雇员泄密的特工),“brunch”(为了休闲和放松 ,通常周日才吃的早午餐);汉语里如“八仙桌”,“太师椅”等在英语中都无法找到对应的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及对翻译学习的影响
摘要:语言学习难在翻译,翻译学习难在掌握语言之间的差异。
由于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等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这就成为英汉互译的最大障碍。
因此,认真学习和研究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特别是了解两种语言在词汇上的不同之处,对找出翻译的对策和提高译文的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关键词:词汇;语言差异;翻译学习
一、引言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能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风貌和信仰的总体。
”作为语言基本要素的词汇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是民族文化的反映。
文化的核心在于语言,语言的核心在于词汇。
汉语和英语虽然分属不同语系,特点迥异,但是都拥有大量的、丰富的词汇。
对比英汉语言,人们不难发现有很多的词汇是对立词语,并且这两种语言的语法功能和句法结构也有很多的类似或接近的地方。
这些成为了英汉翻译的语言基础。
但是,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起源、形成和发展都受到了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等的影响。
这种影响使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这就成为翻译活动中的最大障碍。
因此,认真学习和研究英汉
语言的差异,特别是两种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对找出翻译的对策和提高翻译的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英汉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
1.英汉语言在词形和词性上的差异
语言中单个词的语法归类称为该词的词性。
英语词汇可以通过自身形态的变化引起自身词性的变化,这就使得英语的构词法有着灵活性和多样性的优势。
例如:英语的名词通过添加词缀可以变成动词或形容词;动词通过添加词缀也可以变成名词或是形容词等。
英语构词法中词汇的变化大部分都是通过词汇本身形态的变化而产生的。
英语的这一特性使英语具有强大的派生能力,许多的词都是由其它词通过词形的变化派生而来的。
其中在英语词汇中变化最多的是英语的动词、名词和形容词。
比如:通过对动词形态的改变,动词就会产生人称、时态、语态、情态以及非谓语(不定式、分词)的词性变化;也会产生词类的变化。
英语通过词汇的形态变化表示句子丰富多彩的语言关系和逻辑关系。
和英语比较起来,汉字相对固定,不能随意改变自身的形态,更不像英语可以由形态的变化引起词性的变化。
汉语词汇的表意能力和互相组合能力要比英语强,所以汉语主要靠词汇、词序以及各个部分之间暗含的逻辑关系来表达句子的语言意义。
2.英汉语言在词类和词类使用上的差异
英汉词类的数量大致相等,类别也基本上是对应的。
但是,英语中的冠词(Article)和汉语的量词为各自所独有,没有像其它词类的直接对应。
英语中没有单列的量词,一些起量词作用的词划归名词类。
汉语中没有冠词,汉语中的数词和量词或是代词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英语冠词的作用。
在词类使用上,英汉两种语言也有很大的差别。
英语多用名词而汉语多用动词。
英语里的名词、介词、形容词、副词表词达意的能力非常强,是构成英语句子的主要词汇,它们由谓语动词连接,使英语语言的态势相对平稳和安静。
汉语的代词、介词、连词使用的频率远低于英语,汉语造句主要依靠动词或是动词词组,从而造成了汉语的一种动态语势。
三、英汉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对翻译学习的影响
英汉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对翻译学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具体的翻译技巧和翻译方法上,而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和翻译方法是做好翻译工作的基本要求。
所以,了解并进一步掌握英汉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对翻译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1.英汉语言在词形和词性上的差异对翻译学习的影响
英汉语言在词形和词性上存在的巨大差异,造成了英汉词类的名同实异。
这中“同名异质”恰恰解释了语言现实中不同形式(词类)表达相同内容(词义)的“形异实同”现象。
从翻译理论上说,这就是“词类转译法”的理论基础。
英语语言可以通过派生法(derivation)和转化法(conversion)等构词方法的变化引起英语词汇形态的变化,进而引起英语词汇词性的变化,而汉语中的汉字和词汇没有任何这样的功能。
和英语比较起来,汉字相对固定,不能随意改变自身的形态,更不象英语可以由形态的变化引起词性的变化。
所以英汉翻译时两种语言之间的词类转换,亦称为词类转译就成了英汉翻译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基本的翻译技巧。
常见的词类转译有:1.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之间的互相转译;2.名词向代词的转译;3.动词向介词的转译。
词类转译法的采用可使译文既能够符合汉语语言的表达习惯,又能使其多样化。
[例] Rockets have found application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he universe.
[译文]火箭已经用来探索宇宙。
英语例句中的名词“application”和“exploration”分别是在动词“apply”和“explore”后添加名词性后缀“-tion”而转变过来的。
英语词汇形态的变化引起了词性的变化,而汉语没有这样的变化,所以英语例句中的名词在翻译时转译成了汉语的动词。
2.英汉语言在词类和词类使用上的差异对翻译学习的影响
由于英语中的冠词(Article)和汉语的量词为各自所独有,没有象其它词类的直接对应;另外,英语里的名词、介词、形容词、副词是构成英语句子的主要词汇,而汉语的动词是构成句子的主要词汇;所以,翻译时应通过各种手段对译入语(英语)的词义加以补充、限定,在具体的翻译技巧和方法上表现为增词法。
[例] We must mak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a problem before it can be properly solved.
[译文] 我们要对问题作全面分析,才能解决得妥当。
英语例句中的不定冠词“a”为英语独有,汉语中没有对应词类,所以在翻译时将其省略。
四、结束语
如果我们不能很好的学习和研究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在具体学习翻译方法和技巧的时候就不能很透彻的理解诸如增词法、词类转译法等的具体理论基础,更不能随心所欲的驾驭两种语言,确保翻译译文的准确、流畅。
所以,如果能够吃透英汉语言的差异尤其是在词汇上的差异及翻译时的对策,对提高翻译的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周方珠.翻译多元论[M].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5.
[2]宋天锡.翻译新概念:英汉互译实用教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3.
[3]王治奎.大学汉英翻译教程[M].济南: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