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知识点梳理
02 (科粤版)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单元总结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1空气的成分(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明确提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2.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1)原理红磷在密闭空间中燃烧消耗氧气,使密闭空间中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后,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集气瓶中。
(压入的水的体积=被消耗的氧气的体积V 水=V 氧气)(2)现象①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②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内气体体积的1/5。
(3)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反应表达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4P +5O 22P 2O 5(5)集气瓶中水的作用:①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固体)②吸热加快降温,防止集气瓶瓶底炸裂。
(6)常见导致测定误差的因素因素影响偏小装置漏气外界空气进入红磷量不足氧气不能完全被消耗未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就读书剩余气体占有较大的体积偏大点燃的红磷插入瓶中后未立即塞上瓶塞受热膨胀的空气部分逸出瓶外最初弹簧夹未夹紧部分空气受热膨胀逸出(7)药品选择①可否换用木炭、硫等物质?不能,因为木炭或硫燃烧会产生气体,造成瓶内气体体积变化小)。
②可否换用铁丝?答:不能,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③可否换用镁?答:不能,镁能与氧气、氮气、二氧化碳都发生反应。
药品选择: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且只与氧气反应,燃烧后的生成物为固体或液体(体积忽略不计)。
(8)瓶中剩余的主要气体是:氮气(化学性质:不可燃不助燃;物理性质:难溶于水)(9)拓展:集气瓶压强变化(二)物质的简单分类(三)空气成分及用途1.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稀有气体,二氧化碳CO2,其它。
2.空气是宝贵的资源(四)空气污染与防治1.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可吸入颗粒物、臭氧(O3)。
2.污染来源:化石燃料的燃烧,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
空气拓展知识点归纳总结
空气拓展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空气的组成1.1 空气的主要成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中主要成分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氩气和氦气等。
其中,氮气占空气中的比例最大,约占78%,氧气占21%,二氧化碳约0.03%,氩气约0.9%。
此外,还有少量的水汽、氦气、氢气等在空气中存在。
1.2 空气成分的变化空气的成分随着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季节变化而发生变化。
例如,在城市中燃烧煤炭和汽油的排放会使空气中的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比例发生变化,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而在森林、草原等自然环境中,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比例也会有所变化。
1.3 空气中的微粒除了气体成分外,空气中还含有大量的微粒,包括尘埃、花粉、细菌、病毒、霉菌、真菌孢子等。
这些微粒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都有着重要影响。
二、空气的性质2.1 气体的特性空气是一种气体混合物,具有多种气体的特性。
比如,氮气是一种惰性气体,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是一种强氧化剂,对有机物具有极强的氧化作用;二氧化碳是一种弱酸性气体,可以与水反应形成碳酸等。
2.2 气体的扩散性气体具有很强的扩散性,即气体分子在空气中可以自由移动并扩散开来。
这也是气体混合物中各种气体能够均匀分布的重要原因。
2.3 气体的可压缩性气体具有很强的可压缩性,即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气体的体积可以发生较大的变化。
这也是气体在自然界中流动和扩散的重要特性。
2.4 气体的密度空气的密度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情况下,海拔越高,空气密度越小。
这也是登山者在高海拔地区容易缺氧的重要原因。
2.5 气体的颗粒速度气体分子的颗粒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这也是温度升高时气体容易膨胀的重要原因。
三、空气的功能3.1 氧气的供应空气中的氧气是人体呼吸和动物生存的重要物质,没有氧气,人体无法进行呼吸作用而死亡。
因此,空气中的氧气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
3.2 碳的循环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中考化学科粤版精讲本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第3课时 空气的成分
B.胶头滴管中的水和注射器中的水作用相同
C.若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试管中白磷的量不足
D.若注射器中的水最终减少了10 mL,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20%
航空航天等
(1)化学性质不活泼,如作焊接保护气;
稀有
(2)通电时发出各种颜色的光,用于霓虹灯和激
0.94%
气体
光技术;
(3)氦气密度小,很稳定,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1)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5 灭灭火火;
二氧
化碳
0.03%
(2)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常用作 □6 制制冷冷剂, 剂
(CO2)
在空气中,观察到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有上水有水雾雾,空气中的玻璃片上
无无明明显现显象现 ,得出的结论是人人体体呼出呼气出体气中水体蒸中气水的含蒸量气比的空气含中
水水象蒸蒸气含气量含量多 多。
量比空气中
知识点3: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 固体颗粒物:颗粒物、 1 细细颗颗粒物粒(物空气中直
径≤2.5 μm的细微颗粒物)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 成
第3课时 空气的成分
知识点1:空气成分的测定(☆☆☆)
(1)法国化学家 □1 拉拉瓦瓦锡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得出空气 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2 11/5/5 的结论。
(2)测定空气里的氧气含量(详见“重要实验分阶突破”)
【人物图像】
知识点2:空气的成分及用途(☆☆☆)
①装置漏气 ②止水夹未夹紧胶皮管
③插入燃烧匙太慢
【创新考法】 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胶头滴管中 的水滴入生石灰一段时间后,试管内的白磷(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开 始燃烧,待白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 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总结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知识点及相关习题梳理2.1 空气的成分一、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例1】(2016年北京,★☆☆)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的组成的科学家是( )空气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其他杂质体积分数78%21% 0.03% 0.94% 0.03%特点相对固定成分可变成分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例3】(2016年重庆,★☆☆)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大约是( )A. 54B.51C. 43D.41成分主要性质主要用途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用于动植物呼吸,支持燃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潜水、医疗急救、气焊、炼钢以及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制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根据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医疗上用于冷冻麻醉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利用其作保护气,用于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的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用于麻醉。
【例4】下列气体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例5】空气中的下列气体,属于稀有气体的是( ) A .He B.N 2 C .O 2 D.CO 2 【例6】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空气由空气分子构成 B.N 2、O 2等均匀混合C.N 2、O 2不再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D.N 2、O 2的体积比约为5∶1 四、空气的污染及防治1、空气的污染源:工业污染、生活污染、交通污染、农业污染2、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烟尘)3、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4、保护空气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5、城市空气质量日报、预报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等,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空气物质构成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知识总结1. 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水蒸气和其他杂质:0.03%记住:氮气:N2 氧气:O2 二氧化碳:CO2 水:H2O 氦气:He 氖气:Ne氩气:Ar 氨气:NH3氯化氢气体HCl (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4.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其测量原理是利用4P+5O2点燃2P2O5(白色粉末),消耗掉氧气后使容器中气压减小,水被压入其中,而进入的水即代表氧气的体积量a 可燃物:红磷可燃物要求:1.只与氧气反应且产物是固体2.、过量b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放热,集气瓶内液面上升约占集气瓶体积的1/5c结论: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请注意以下问题:○1其反应物必须是易燃物且固体,且反应没有气体生成。
○2反应物必须足量,且容器的气密性良好。
○3实验成功的关键:装置不能漏气;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的水;红磷点燃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d、实验装置:(常见的有四套)装置1 装置2 装置3 装置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5.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NO2)和烟尘等(1)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植物生长,损坏地面设施,破坏文物古迹,产生温室效应,导致生态平衡失调等;(2)空气污染的防治与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实行煤炭综合利用,减少直接以煤为燃料,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2)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放出热量等)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6.纯净物和混合物物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质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知识点总结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1.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1)拉瓦锡用定量法研究空气成分实验步骤:①把少量的汞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结果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内空气的体积减小约15;①研究剩余的45体积的气体,发现这部分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支持燃烧;①把在汞表面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容器里加强热,得到了汞和氧气,而且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减少的气体体积;①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前一个容器里剩下的45体积的气体中,结果得到的气体与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
实验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u u u u u r点燃五氧化二磷①实验步骤:将仪器连接好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集气瓶底装入少量的水,并将水面上方的空间分为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然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②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热量;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
③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3)空气的组成:通过实验测定,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4)纯净物和混合物:像空气这样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保持它们各自的性质;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叫做纯净物,纯净物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3.保护空气(1)空气污染源①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主要来自含硫燃料的燃烧;会引发呼吸道疾病,严重者死亡;造成酸雨,破坏地面设施等);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汽车、飞机等的尾气;会引发眼睛、呼吸系统炎症;形成酸雨;破坏高空臭氧层等);一氧化碳(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破坏人体血液输氧功能,使人窒息死亡等);氟氯烃(主要来自空调机;会破坏高空臭氧层)。
初三化学空气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化学空气知识点总结归纳空气是地球大气圈中包含氧气、氮气和其他气体的混合物,是维持生命和支持燃烧的关键物质。
对于初三学习化学的学生来说,掌握和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是很重要的。
本文将对初三化学中与空气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一、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N₂)、氧气(O₂)、稀有气体(如氩气、氦气等)和一小部分二氧化碳(CO₂)等组成。
根据实验结果和研究,空气的成分比例大致为: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和其他气体占余下的1%。
二、氧气的性质1.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对大多数物质来说是无害的。
但它是维持生命和燃烧的关键物质。
2. 氧气能够与大部分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包括与金属、非金属和有机物等。
例如,铁与氧气反应产生铁锈,氧气与石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等。
三、氮气的性质1.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具有较低的化学活性。
2. 氮气在大气中的主要作用是稀释氧气,防止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和能量过于剧烈。
3. 氮气与其他物质的反应较为缓慢,但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与一些活性金属发生反应。
四、空气的其他成分与性质1. 二氧化碳: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低(约0.04%),但它对于维持地球的温度和生态平衡起到重要作用。
2. 稀有气体: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主要包括氩气、氦气等。
这些气体的含量较低,但它们在科学实验和工业应用中有着重要的用途。
五、空气的污染与防治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空气污染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常见的空气污染物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
空气污染不仅会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还会破坏植物、土壤和水体的生态系统。
因此,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提倡环保意识是重要的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六、空气的应用1. 生活中,我们通常使用空气进行通风、呼吸和供氧等。
无论是在家庭、医疗还是工业领域,都离不开空气的应用。
2. 在工业生产中,空气可以用作动力来源,例如气压工具和涡轮引擎等。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中考必备知识点(1)
2019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中考必备知识点2.1 空气的成分一、课堂笔记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反应原理: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P) (O 2) (P 2O 5) (2)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3)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白烟; ③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内,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4)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5)误差分析:①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往往小于1/5,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a .红磷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完全反应;b .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导致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减小;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会使进入集气瓶内的水过少。
2.空气的成分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如下图所示):3.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作用 (1)氮气特性用途①化学性质很稳定,低温、常温下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作保护气(①充入灯泡,延长钨丝使用寿命;②充入包装袋或粮仓内,延长食物保质期) ②在高温、高能量的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用氮气来合成氨,制取氮肥、硝酸、合成染料、制造炸药等(2)稀有气体特性用途①很稳定,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
作保护气。
①填充灯泡;②焊接保护气。
②充有稀有气体的放电管,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氦气→粉红色光氖气→红光氩气→紫蓝色光氙气→特强白光广泛用于电光源。
①用于制作霓虹灯;②用于激光技术。
③氦气密度很小,很稳定。
填充探空气球。
4.混合物和纯净物(1)概念①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②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5.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一、分子的定义:1.(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氢气是由氢原子构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由分子去保持。
例如: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氮气分子,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气分子。
初三化学_(第二章知识点汇总)
6、某矿泉水标签如下图所示,其中K、Ca、Zn、Na、Mg是指( )<br />
<br />
水源类别:古生代石英砂岩层深层泉水 水质主要成分(mg/L) K 1.0~3.0 Na 2.0~8.0 A.元素 B.原子 Ca 3.0~20.0 Mg 1.5~6.5 Zn 0.01~0.18要成分 1、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 氮气── ──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0.03% 氮气── 、氧气── 2、氮气无色、无味,化学性质不活泼, 用途:作保护气,制硝酸和化肥 3、稀有气体性质十分稳定, 用途:作保护气,制电光源 二、测定空气的组成实验 4P+5O2<br />
<br />
3、我国城市及周围地区的环境中,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 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氢气<br />
<br />
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气 D.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水蒸气<br />
<br />
4、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燃烧匙内装有红磷,若测定结果比实际空气中 氧气的含量低,下列原因分析中不可能的是( A.装置气密性不好 B.红磷太少 C.生成物是一种气体 D.实验后集气瓶内温度没有冷却到室温 5、引起酸雨问题的物质是: 引起温室效应的物质是: )<br />
<br />
五、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指一种原子的质量对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 1/12(即 1.6605×10 2、相对原子质量≠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值,没有单位;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真实质量,有单位<br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知识总结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 气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1、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的科学家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发现并制得了氧气。
2、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考点一) 1、装置图(见书P27)2、实验现象:A 、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B 、(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原理:表达式:磷(P ) + 氧气(O 2)五氧化二磷(P 2O5)化学方程式: 4P + 5O 2点燃2P 2O 55、注意事项:A 、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 、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C 、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D 、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E 、点燃红磷伸入瓶中要立即塞紧瓶塞(否则测量结果偏大)思考:1、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2、可否用镁代替红磷?不能用镁,因为镁不但跟氧气反应而且还跟氮气等反应,结果测得的不只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会远远大于氧气的体积。
6、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 红磷量不足;B 装置气密性差;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D 、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 三、空气的主要成分(考点二)(按体积分数):氮气(N 2)78%,氧气(O 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 2)0.03%空气成分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零点零三有两个,二氧化碳和杂气 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考点三)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是相对的,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只要杂质含量低,不至于对生产和科学研究产生影响的物质就是纯净物。
空气的成分知识点考点梳理--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上册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2.1 空气的成分第1课时 空气的成分一、空气的成分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
2.空气中各成分气体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水蒸气及其他占0.03%。
空气中各成分所占的百分比指的是体积分数,而非质量分数。
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装置中压强减小。
文字表达式: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符号表达式:P +O 2――→点燃P 2O 52.实验装置:常见的实验装置如下图。
3.装置内压强变化:刚开始时由于红磷燃烧放热,压强增大,一段时间后由于氧气消耗,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水倒吸后压强增大至与大气压相平。
4.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可看到烧杯中的水沿着玻璃管流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5.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6.注意事项:(1)红磷过量(充分消耗装置中的氧气)(2)装置气密性要好(3)实验前弹簧夹要夹紧(4)引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速度要快(5)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7.错误操作引起的实验误差:错误操作测定结果红磷量不足偏小装置气密性差偏小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偏大引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速度太慢偏大未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偏小8.实验药品选择标准:只消耗氧气且燃烧后不会产生其他气体的物质。
不能用镁条、木炭代替红磷:镁条燃烧会消耗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木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集气瓶中水面高度不会有明显变化,使测量结果偏小。
第2课时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用途混合物和纯净物一、氮气和稀有气体1.氮气的性质及用途(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氮气为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
液氮的沸点为-196.6 ℃——用作冷冻剂...。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1】空气的组成空气的组成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约78%、氧气约21%、稀有气体约0.94%、二氧化碳约0.03%、其他气体和杂质约0.03%。
【知识点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原理】红磷 +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放热;③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①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②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注意事项】红磷必须过量。
装置气密性要好。
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导管中要注满水。
【知识点3】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1、氧气:(1)供呼吸;(2)支持燃烧2、氮气:制造硝酸和氮肥,作保护气,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食品包装防腐、液氮冷冻。
3、稀有气体(氦、氖、氩等总称)保护气、电光源、激光技术等【知识点4】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
如清新空气、海水、等。
2、纯净物:一种物质组成。
如冰、液氧、高锰酸钾等都是纯净物。
【知识点5】保护空气1、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臭氧等引起。
2、保护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无铅汽油等);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知识点6】氧气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略大于空气密度,不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并会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具有氧化性、助燃性。
(1)木炭 +氧气点燃二氧化碳(C)(O2)(CO2)现象: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硫 +氧气点燃二氧化硫(S)(O2)(SO2)现象: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氧气中,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3)红磷 +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P)(O2)(P2O5)现象:产生浓厚的白烟。
(4)铁 + 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Fe)(O2)(Fe3O4)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精编)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精编)
空气
1、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2、空气的组成: (体积比)
氮气: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3空用(1)氮是构成生命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
氮气的用途:灯泡、食品中作保护气,制化肥、炸药、染料等,液态可作冷冻剂(2)氧气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氧气的用途:提供呼吸:急教病人、登山、潜水等(3)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通电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
支持燃烧:气焊、气割、炼钢等
用途:制作保护气、制成各种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二、氧气和氧化
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三态变化,液态氧、固态氧呈淡蓝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供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较活泼、具有氧化性。
硫在气气中燃烧: S+Q一SOe
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空气中燃境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20a——FeO
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铁丝燃烧时要绑一根火柴来引燃,瓶底要放点水或细砂防止炸裂瓶底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燃烧: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可引起爆炸
缓慢氧化:速率缓慢的氧化反应,可引起自燃。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总结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总结《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一.空气1.空气是由什么共同组成的①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物理得出结论:氧气主要是由结论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其中氧气约占1/5。
②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空气成分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2.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只由一种自然界组成。
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是纯净物。
(2)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如空气、海水是混合物。
【注意】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着的性质纯净物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3)常考的纯净物与混合物①纯净物:冰水混合物、干冰、蒸馏水、五氧化二磷等具体的物质②混合物:空气、自来水、矿泉水、海水、石灰石、石灰水、所有的溶液3.水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成分氧气主要性质主要用途化学性质: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潜水、医疗急救、炼钢、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密序截叶以及登山和宇宙航行等易溶于水,密度比氧气略大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是活泼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电子密度比空气略小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惰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磷光根据洒脱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医疗上用作冷冻麻醉;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等利用惰性作保护气;用于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的电源;氮气稀有气体用于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4.保护空气(1)水气中的有害物质①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②烟尘(可吸入颗粒物)(2)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地球磁场破坏和酸雨等。
(3)保护空气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跟踪,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氮氧化物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空气质量日报、预报:臭氧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由于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空气的组成》 知识清单
《空气的组成》知识清单一、空气的概述我们生活在一个被空气包围的世界里,空气对于我们来说是无形却至关重要的存在。
它不仅是我们呼吸所必需的,还在许多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空气的主要成分1、氮气(N₂)氮气在空气中所占的比例最大,约为 78%。
氮气是一种惰性气体,化学性质相对稳定。
它在很多工业过程中被广泛使用,比如用于食品的保鲜、制造化肥等。
2、氧气(O₂)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21%。
这是人类和大多数生物呼吸所依赖的气体。
氧气支持着燃烧反应,在能源生产和许多化学反应中都不可或缺。
3、稀有气体稀有气体包括氦(He)、氖(Ne)、氩(Ar)、氪(Kr)、氙(Xe)等。
它们在空气中的含量极少,但各自有着独特的性质和用途。
例如,氦气常用于填充气球和飞艇,因为它的密度很低;氩气常用于灯泡中,以防止灯丝氧化。
4、二氧化碳(CO₂)二氧化碳在空气中所占比例较小,约为 004%。
然而,它在地球的生态系统和气候中起着重要作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氧气和有机物。
同时,二氧化碳也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
5、水蒸气空气中通常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气,其含量会因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季节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水蒸气对于天气的形成和变化起着关键作用,例如形成云、雨、雪等。
三、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1、氮气氮气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常温下一般表现为稳定。
但在特定条件下,如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时,氮气可以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
2、氧气氧气是一种强氧化剂,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例如,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就是铁与氧气和水发生了氧化反应。
3、稀有气体稀有气体具有稳定的电子结构,化学性质极不活泼,一般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4、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生成碳酸。
它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但在加压降温的条件下可以变成固体,也就是干冰。
5、水蒸气水蒸气在遇冷时会凝结成液态水或固态冰。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课题1 空气 1、空气成分①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1/5。
②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③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实验原理:红磷燃烧,消耗瓶内氧气,瓶内压强减小,水进入集气瓶。
文字表达式: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2)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②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里,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3)实验结论: O 2约占空气体积的1/5,可支持燃烧; (4)实验注意事项:A 、装置不能漏气;B 、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水;C 、红磷要过量;D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5)实验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A 、红磷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耗尽;B 、瓶塞未塞紧,是外界空气进入瓶内;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D 、导管内未事先充满水。
②液面上升大于1/5的原因:A 、弹簧夹没有加紧;B 、红磷升入瓶中的速度太慢。
③ 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木炭、硫粉燃烧产生的分别是二氧化碳气体和二氧点燃化硫气体,集气瓶内气体压强没有明显变化,不能很好地测出氧气的体积。
(6)推论: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溶于水。
2.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2)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如空气、海水是混合物。
(3)常考的纯净物与混合物①纯净物:冰水混合物、干冰、蒸馏水、五氧化二磷等具体的物质······②混合物:空气、自来水、矿泉水、海水、石灰石、石灰水、所有的溶液····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2、三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
《空气的组成》 知识清单
《空气的组成》知识清单一、空气的发现历程在很久以前,人们并没有真正了解空气的组成。
直到 18 世纪,科学家们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研究,才逐渐揭开了空气组成的神秘面纱。
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最早发现了氧气。
但由于当时化学理论的限制,他们并没有完全认识到氧气在空气中的作用和地位。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则通过著名的定量实验,证明了氧气在燃烧中的作用,并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重要结论。
这一发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空气的认识,也为现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空气的主要成分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它的主要成分包括氮气、氧气、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等)、二氧化碳以及其他一些微量气体和杂质。
1、氮气氮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 78%。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在常温下,氮气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常被用作保护气,如在食品包装中填充氮气以防止食品变质。
2、氧气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 21%。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支持燃烧和呼吸的气体。
人类和大多数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氧气。
在工业生产中,氧气常用于金属的切割和焊接等。
3、稀有气体稀有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很少,包括氦、氖、氩、氪、氙等。
它们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稀有气体在照明、激光技术、低温制冷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4、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 003%。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如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引发了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
5、其他微量气体和杂质空气中还含有一些微量的气体,如甲烷、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以及灰尘、花粉等杂质。
这些微量气体和杂质虽然含量极少,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也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1、氮气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防止食品、药品等被氧化变质。
《空气、物质的构成》知识总结
二、原子内部结构: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称为核电荷数)
(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原子
核外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a)对任何一个原子都不显电性,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 子数
b)原子核集中了几乎整个原子的质量,这是因为每个质子 和每个中子的质量都大约等于1个氢原子的质量 ,而一 个电子的质量约等于一个质子的1/1836. 相对原子质 量=质子数+中子数
《空气、物质的构成》知识总结
4.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原子核及 核内有11 个质子
表示电子层
表示各电子层 上的电子数
5.原子中的等量关系: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同种元素的原子与离子比较: ①质子数相等 ②电子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③电子层数可能相同 (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 :一个铁离子带3 个单位正电荷 (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理解 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则为 原子结构示意图质子数>电子数:则为阳离子,如 Al3+质子数<电子数:则为阴离子,O2--
三、相对原子质量:
1、标准:一种碳原子(C12)质量的1 /12为标准,即 1.993×10-26㎏× 1 /12=1.661×10-27 ㎏
2、相对原子质量=一个该原子的质量/1.661×10-27 ㎏ 3、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通常不写。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近似) 5、初中阶段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中一般用等号且取整 数,只有特殊的元素铜和氯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小数。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知识点梳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考点一、空气的成分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实验原理: 4P + 5O2点燃2P2O5实验装置:实验步骤 1.检验装置气密性2.集气瓶内装入少量水,并作记号3.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4.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变化情况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2.打开止水夹后,集气瓶内液面上升约1/53.实验结束后,将燃着的木条伸进到集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说明集气瓶中不含氧气实验说明 1.其反应物必须是易燃物,且反应没有气体生成2.反应物必须足量,且容器的气密性良好3.装置不能漏气;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的水;红磷点燃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4.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的1/5,可能原因是:a.红磷的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消耗尽;b.胶塞未塞紧,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瓶塞,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小;d有部分水留在导管中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气体成分体积比%性质用途氮气78化学性质稳定,在一般条件下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电焊的保护气、食品袋中的防腐剂等氧气21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化学性质活泼供给呼吸,常做氧化剂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作保护气,充制霓虹灯,用于激光技术,氦气密度小,用作填充气球二氧化碳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作温室气肥其他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步骤现象结论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瓶内充满无色气体空气和呼出的气体都是无颜色的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分别加入等量澄清石灰水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无变化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比空气中大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空气中的木条继续燃烧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浓度很小,二氧化碳含量很大考点二、混合物、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单质:有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化合物:有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酸、碱、盐、氧化物)氧化物:如果化合物仅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构成物质的微粒微观的粒子有: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A、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B、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由分子构成。
C、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由原子构成。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常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水、氢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新的分子。
】B、分子的微观特性: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分子的质量很小。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
原子构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汞、稀有气体等。
2. 原子的构成原子的的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原子结构示意图: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核外电子按能量由低到高从里往外排,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三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3. 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一个某原子的质量×12 (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单位为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1. 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3. 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 4. 元素的分布: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 、Si 、Al 、Fe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 、C 、H 、N 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 、O 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5. 元素符号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O :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
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
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 ;2H :表示2个氢原子。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
例如:6.N :6表示6个氮原子。
1. 元素的种类① 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是不稳定结构),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使次外层成为最外层,形成稳定结构。
这种性质叫做金属性。
② 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是不稳定结构),在化学变化中易获得电子,而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
这种性质叫做非金属性。
2. 离子的形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非金属元素原子得到电子,从而使参加反应的原子带上电荷。
带电荷的原子叫做离子。
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叫做阴离子。
3. 阴、阳离子由于静电作用互相吸引,结合形成稳定的、不带电性的化合物。
离子内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离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是8(氢是0)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离子也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变回原子。
4. 离子符号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在原子团或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的多少及电荷的正负(数字在前,符号在后),当离子所带电荷数为1时,1可以不写。
如Na +(钠离子)、Ca 2+(钙离子)、H +(氢离子)、Cl -(氯离子)、O 2-(氧离子)、OH -(氢氧根离子)等。
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Mg 2+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2O 2-表示2个氧离子。
1.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组合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 化学式(如H 2O )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宏观意义)——表示水这种物质; 表示一个分子(微观意义)——表示1个水分子;表示某物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宏观意义)——表示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表示某物质是由什么粒子构成(微观意义)——表示水由水分子构成;表示某物质的分子由什么粒子构成(微观意义)——表示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3. 化学式的写法: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首先要弄清以下两点: ① 这种物质由哪种物质组成;②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多少。
4. 化合价:元素化合价是一个原子在化合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上方标出化合价,纯净物单质化合物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其他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如Fe 、Al )常温下为固态的非金属单质——用元素符号表示(如S 、P 、C )由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构成——在元素符号右下角标出原子个数(如O 2、H 2、Cl 2)正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前,负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后(特例:NH 3氨气、CH 4甲烷)。
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出该种元素的原子数目,所有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最简比(特例:H 2O 2)。
当原子团不是 一个时需要加括号,把个数写在括号的右下角(1省略不写)。
“+”、“-”写在前,数字写在后。
5. 化合价的一般规律: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氧元素通常显-2价,氢元素通常显+1价。
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同一元素在不同物质里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在同一种物质里,同一元素也可显不同的化合价(如NH 4NO 3)。
6. 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正价前,负价后,十字交叉右下处,化简才是原子数”。
如 P 2O 57. 数字的意义:① 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几个某原子。
如2H 中的“2”表示2个氢原子。
② 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几个某分子。
如2H 2O 中的“2”表示2个水分子。
③ 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表示一个某分子或离子中有几个某原子。
如CO 2中的“2”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
④ 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某离子中带几个单位的正或负电荷。
如Fe 3+中的“3”表示1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
⑤ 元素符号正上方数字表示某元素的化合价。
如FeCl 3表示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
8. 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式子的化学意义)1)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2)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3)原子个数之比=(元素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之比4)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量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原子个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5)某元素的质量=某化合物的质量×某元素质量分数%100⨯⨯⨯量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原子个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化合物的质量附表1 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附表2 一些常见元素、根的化合价和离子符号1、含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1、化学方程式 1、含义: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物质。
生成物——化学反应后产生的物质。
2、表示的意义:⑴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⑵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 ⑶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例如:以2H 2+O 2 2H 2O 为例 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4:32:36 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2H 2+O 2 2H2O 为例 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 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