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知识点梳理

合集下载

02 (科粤版)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单元总结

02 (科粤版)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单元总结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1空气的成分(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明确提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2.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1)原理红磷在密闭空间中燃烧消耗氧气,使密闭空间中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后,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集气瓶中。

(压入的水的体积=被消耗的氧气的体积V 水=V 氧气)(2)现象①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②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内气体体积的1/5。

(3)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反应表达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4P +5O 22P 2O 5(5)集气瓶中水的作用:①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固体)②吸热加快降温,防止集气瓶瓶底炸裂。

(6)常见导致测定误差的因素因素影响偏小装置漏气外界空气进入红磷量不足氧气不能完全被消耗未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就读书剩余气体占有较大的体积偏大点燃的红磷插入瓶中后未立即塞上瓶塞受热膨胀的空气部分逸出瓶外最初弹簧夹未夹紧部分空气受热膨胀逸出(7)药品选择①可否换用木炭、硫等物质?不能,因为木炭或硫燃烧会产生气体,造成瓶内气体体积变化小)。

②可否换用铁丝?答:不能,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③可否换用镁?答:不能,镁能与氧气、氮气、二氧化碳都发生反应。

药品选择: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且只与氧气反应,燃烧后的生成物为固体或液体(体积忽略不计)。

(8)瓶中剩余的主要气体是:氮气(化学性质:不可燃不助燃;物理性质:难溶于水)(9)拓展:集气瓶压强变化(二)物质的简单分类(三)空气成分及用途1.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稀有气体,二氧化碳CO2,其它。

2.空气是宝贵的资源(四)空气污染与防治1.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可吸入颗粒物、臭氧(O3)。

2.污染来源:化石燃料的燃烧,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

中考化学科粤版精讲本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第3课时 空气的成分

中考化学科粤版精讲本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第3课时 空气的成分

B.胶头滴管中的水和注射器中的水作用相同
C.若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试管中白磷的量不足
D.若注射器中的水最终减少了10 mL,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20%
航空航天等
(1)化学性质不活泼,如作焊接保护气;
稀有
(2)通电时发出各种颜色的光,用于霓虹灯和激
0.94%
气体
光技术;
(3)氦气密度小,很稳定,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1)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5 灭灭火火;
二氧
化碳
0.03%
(2)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常用作 □6 制制冷冷剂, 剂
(CO2)
在空气中,观察到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有上水有水雾雾,空气中的玻璃片上
无无明明显现显象现 ,得出的结论是人人体体呼出呼气出体气中水体蒸中气水的含蒸量气比的空气含中
水水象蒸蒸气含气量含量多 多。
量比空气中
知识点3: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 固体颗粒物:颗粒物、 1 细细颗颗粒物粒(物空气中直
径≤2.5 μm的细微颗粒物)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 成
第3课时 空气的成分
知识点1:空气成分的测定(☆☆☆)
(1)法国化学家 □1 拉拉瓦瓦锡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得出空气 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2 11/5/5 的结论。
(2)测定空气里的氧气含量(详见“重要实验分阶突破”)
【人物图像】
知识点2:空气的成分及用途(☆☆☆)
①装置漏气 ②止水夹未夹紧胶皮管
③插入燃烧匙太慢
【创新考法】 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胶头滴管中 的水滴入生石灰一段时间后,试管内的白磷(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开 始燃烧,待白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 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总结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 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总结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知识点及相关习题梳理2.1 空气的成分一、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例1】(2016年北京,★☆☆)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的组成的科学家是( )空气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其他杂质体积分数78%21% 0.03% 0.94% 0.03%特点相对固定成分可变成分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例3】(2016年重庆,★☆☆)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大约是( )A. 54B.51C. 43D.41成分主要性质主要用途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用于动植物呼吸,支持燃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潜水、医疗急救、气焊、炼钢以及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制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根据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医疗上用于冷冻麻醉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利用其作保护气,用于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的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用于麻醉。

【例4】下列气体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例5】空气中的下列气体,属于稀有气体的是( ) A .He B.N 2 C .O 2 D.CO 2 【例6】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空气由空气分子构成 B.N 2、O 2等均匀混合C.N 2、O 2不再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D.N 2、O 2的体积比约为5∶1 四、空气的污染及防治1、空气的污染源:工业污染、生活污染、交通污染、农业污染2、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烟尘)3、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4、保护空气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5、城市空气质量日报、预报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等,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空气的成分化学知识点解析

空气的成分化学知识点解析

空气的成分化学知识点解析空气的成分化学知识点解析空气这个章节的化学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同时也属于重点内容。

我们将会学习空气的概念、组成成分、氧气的性质等相关知识点。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空气的成分化学知识点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CO、SO2、H2S、NO等物质3、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课本P80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

(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1,氟-1,溴为-1)(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5、化学式和化合价:(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中考必备知识点(1)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中考必备知识点(1)

2019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中考必备知识点2.1 空气的成分一、课堂笔记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反应原理: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P) (O 2) (P 2O 5) (2)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3)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白烟; ③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内,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4)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5)误差分析:①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往往小于1/5,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a .红磷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完全反应;b .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导致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减小;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会使进入集气瓶内的水过少。

2.空气的成分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如下图所示):3.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作用 (1)氮气特性用途①化学性质很稳定,低温、常温下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作保护气(①充入灯泡,延长钨丝使用寿命;②充入包装袋或粮仓内,延长食物保质期) ②在高温、高能量的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用氮气来合成氨,制取氮肥、硝酸、合成染料、制造炸药等(2)稀有气体特性用途①很稳定,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

作保护气。

①填充灯泡;②焊接保护气。

②充有稀有气体的放电管,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氦气→粉红色光氖气→红光氩气→紫蓝色光氙气→特强白光广泛用于电光源。

①用于制作霓虹灯;②用于激光技术。

③氦气密度很小,很稳定。

填充探空气球。

4.混合物和纯净物(1)概念①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②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5.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一、分子的定义:1.(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氢气是由氢原子构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由分子去保持。

例如: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氮气分子,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气分子。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1、装置图2、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B、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点燃4、原理:化学方程式:4P+5O2点燃2P2O55、注意事项: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1、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答:不能,因为硫、木炭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的气体抵消了消耗的氧气,集气瓶内的的压强基本不变,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2、在实验中如果进入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总体积的1/5,会有什么原因呢?答:(1)红磷熄灭后未冷却到室温;(2)装置漏气;(3)红磷的量不足;(4)有部分水留在管中未进入集气瓶(5)燃烧一定程度时,瓶内氧气含量小,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6)点燃红磷后燃烧匙未立即伸入集气瓶中3、在实验中如果进入水的体积大于集气瓶总体积的1/5,会有什么原因呢?答: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后,向瓶口塞入胶塞过慢,导致瓶内气体溢出弹簧夹没有夹紧或没有夹弹簧夹导致红磷燃烧时瓶内部气体溢出4、为什么要在集气瓶里放少量的水?答:防止燃着的红磷溅在集气瓶上,将集气瓶炸裂。

让P2O5溶于水中。

5、为什么点燃的红磷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答:防止白烟污染空气三、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初三化学_(第二章知识点汇总)

初三化学_(第二章知识点汇总)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br />
6、某矿泉水标签如下图所示,其中K、Ca、Zn、Na、Mg是指( )<br />
<br />
水源类别:古生代石英砂岩层深层泉水 水质主要成分(mg/L) K 1.0~3.0 Na 2.0~8.0 A.元素 B.原子 Ca 3.0~20.0 Mg 1.5~6.5 Zn 0.01~0.18要成分 1、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 氮气── ──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0.03% 氮气── 、氧气── 2、氮气无色、无味,化学性质不活泼, 用途:作保护气,制硝酸和化肥 3、稀有气体性质十分稳定, 用途:作保护气,制电光源 二、测定空气的组成实验 4P+5O2<br />
<br />
3、我国城市及周围地区的环境中,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 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氢气<br />
<br />
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气 D.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水蒸气<br />
<br />
4、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燃烧匙内装有红磷,若测定结果比实际空气中 氧气的含量低,下列原因分析中不可能的是( A.装置气密性不好 B.红磷太少 C.生成物是一种气体 D.实验后集气瓶内温度没有冷却到室温 5、引起酸雨问题的物质是: 引起温室效应的物质是: )<br />
<br />
五、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指一种原子的质量对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 1/12(即 1.6605×10 2、相对原子质量≠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值,没有单位;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真实质量,有单位<br />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1空气的成分空气的成分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1空气的成分空气的成分

(2)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尽__可_能__使__氧_气__反_应__完_全_。 (3)待红磷熄灭且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水__从__烧_杯__流__向__集__气_瓶__中__,__且_进__入__集__气__瓶_中__水__的__体__积_约__占__原__集__气_瓶__内__空__气_体 。积的15
知识点一 空气(kōngqì)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实验(shíyàn)装置(如图2-1-1所示)
第四页,共四十一页。
2.1 空气(kōngqì)的成分
2.实验原理
在密闭集气瓶内,通过红磷燃烧,只消耗掉空气中的____氧__气__,使瓶内 _______气__压_减小。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红__磷_+__氧_气__―点_―。燃→五氧化二磷
第十页,共四十一页。
2.1 空气(kōngqì)的成分
[继续(jìxù)探 究]
为什么实验测得的空气中氧气(yǎngqì)的含量低于五分之一? [思考交流]
第十一页,共四十一页。
2.1 空气(kōngqì)的成分
[归纳(guīnà) 提升]
测得结果低于五分之一的可能原因有:①装置的气密性不好,由于漏气导 致外界空气进入集气瓶而使测量结果偏小;②所加红磷的量不足,导致装 置内氧气不能完全耗尽,使进水量(shuǐ liànɡ)少而导致测量结果偏小;③未冷 却至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由于气体的热胀冷缩,使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 积偏小,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课堂速记]
第三十页,共四十一页。
2.1 空气(kōngqì)的成分
[课后反思点]
1. 测定空气(kōngqì)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是什么?

初中化学第二章知识点(精华版)

初中化学第二章知识点(精华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一、空气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①药品:红磷②步骤:a.检查气密性b.集气瓶中加少量水(防止红磷掉落,炸裂集气瓶)c.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塞紧塞子③实验关键:红磷必须过量;装置必须密封;冷却至室温再打开弹簧夹2、空气的组成: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及杂质(0.03%)①氮气:制造硝酸和氮肥的原料;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用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②氧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③稀有气体:也曾称为“惰性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

如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航标灯、强照明灯、闪光灯、霓虹灯等④二氧化碳:不可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常用作灭火剂3、物质的分类:课题二、氧气1、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化学性质:①助燃性(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②具有氧化性2、常见反应:①C 和2O 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②S 和2O 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③P 和2O 反应的现象是: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出热量,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④Mg 和2O 反应的现象是: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⑤Fe 和2O 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注意点:预先放物质纯净物(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出来)混合物(两种及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包含氧元素)其他化合物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3、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二)①化合反应:多变一,A+B→AB②分解反应:一变多,AB→A+B③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课题三、制取氧气1、制取方法:①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②装置:固固加热型(加热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固液不加热型(过氧化氢)③实验步骤:a.加热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查装定点收离熄检查气密性-装药品-固定装置-点燃酒精灯-收集氧气-导管离开水面-熄灭酒精灯b.过氧化氢:查装收检查气密性-装药品-收集氧气④检验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验满:a.排水法:水面有大量气泡说明已满b.向上排气法: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满2、反应方程式:①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氧气+水↑+↑−−→−22222O O H O H MnO ②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2424O MnO MnO K KMnO ③氯酸钾加热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232O KCl KClO MnO 3、催化剂:“一变两不变”一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两不变: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4、注意事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②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在试管口放棉花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③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集气瓶④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由于降温管内压强减小,水被吸入试管造成试管炸裂。

《空气、物质的构成》知识总结

《空气、物质的构成》知识总结

二、原子内部结构: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称为核电荷数)
(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原子
核外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a)对任何一个原子都不显电性,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 子数
b)原子核集中了几乎整个原子的质量,这是因为每个质子 和每个中子的质量都大约等于1个氢原子的质量 ,而一 个电子的质量约等于一个质子的1/1836. 相对原子质 量=质子数+中子数
《空气、物质的构成》知识总结
4.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原子核及 核内有11 个质子
表示电子层
表示各电子层 上的电子数
5.原子中的等量关系: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同种元素的原子与离子比较: ①质子数相等 ②电子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③电子层数可能相同 (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 :一个铁离子带3 个单位正电荷 (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理解 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则为 原子结构示意图质子数>电子数:则为阳离子,如 Al3+质子数<电子数:则为阴离子,O2--
三、相对原子质量:
1、标准:一种碳原子(C12)质量的1 /12为标准,即 1.993×10-26㎏× 1 /12=1.661×10-27 ㎏
2、相对原子质量=一个该原子的质量/1.661×10-27 ㎏ 3、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通常不写。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近似) 5、初中阶段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中一般用等号且取整 数,只有特殊的元素铜和氯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小数。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空气的成分知识点考点梳理--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上册

空气的成分知识点考点梳理--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上册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2.1 空气的成分第1课时 空气的成分一、空气的成分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

2.空气中各成分气体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水蒸气及其他占0.03%。

空气中各成分所占的百分比指的是体积分数,而非质量分数。

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装置中压强减小。

文字表达式: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符号表达式:P +O 2――→点燃P 2O 52.实验装置:常见的实验装置如下图。

3.装置内压强变化:刚开始时由于红磷燃烧放热,压强增大,一段时间后由于氧气消耗,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水倒吸后压强增大至与大气压相平。

4.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可看到烧杯中的水沿着玻璃管流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5.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6.注意事项:(1)红磷过量(充分消耗装置中的氧气)(2)装置气密性要好(3)实验前弹簧夹要夹紧(4)引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速度要快(5)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7.错误操作引起的实验误差:错误操作测定结果红磷量不足偏小装置气密性差偏小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偏大引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速度太慢偏大未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偏小8.实验药品选择标准:只消耗氧气且燃烧后不会产生其他气体的物质。

不能用镁条、木炭代替红磷:镁条燃烧会消耗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木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集气瓶中水面高度不会有明显变化,使测量结果偏小。

第2课时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用途混合物和纯净物一、氮气和稀有气体1.氮气的性质及用途(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氮气为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

液氮的沸点为-196.6 ℃——用作冷冻剂...。

空气物质构成知识点总结

空气物质构成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知识总结1. 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水蒸气和其他杂质:0.03%记住:氮气:N2 氧气:O2 二氧化碳:CO2 水:H2O 氦气:He 氖气:Ne氩气:Ar 氨气:NH3氯化氢气体HCl (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3、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成分性质主要用途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沸点低防腐、保鲜;冷冻剂;麻醉剂氧气化学性质活泼,氧化性强支持燃烧;供给呼吸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助燃,不燃烧灭火;制冷剂;人工降雨;光合作用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通电会发光保护气,霓虹灯4.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其测量原理是利用4P+5O2点燃2P2O5(白色粉末),消耗掉氧气后使容器中气压减小,水被压入其中,而进入的水即代表氧气的体积量a 可燃物:红磷可燃物要求:1.只与氧气反应且产物是固体2.、过量b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放热,集气瓶内液面上升约占集气瓶体积的1/5c结论: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请注意以下问题:○1其反应物必须是易燃物且固体,且反应没有气体生成。

○2反应物必须足量,且容器的气密性良好。

○3实验成功的关键:装置不能漏气;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的水;红磷点燃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d、实验装置:(常见的有四套)装置1 装置2 装置3 装置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5.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NO2)和烟尘等(1)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植物生长,损坏地面设施,破坏文物古迹,产生温室效应,导致生态平衡失调等;(2)空气污染的防治与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实行煤炭综合利用,减少直接以煤为燃料,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2)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放出热量等)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6.纯净物和混合物物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质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

2020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基础知识复习(无答案)

2020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基础知识复习(无答案)

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基础知识复习2.1空气的成分一、空气的成分1、法国化学家_________首先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2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化学方程式为A、实验要求:生成物必须是固体B、现象:有大量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______体积C、结论:空气是混合物;氧气约占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支持燃烧;N2约占____________,不支持___________,也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D、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红磷量,未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原因: ______________二、氮气和稀有气体的性质:①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很______,不支持燃烧,但在高温下可以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

②氮气:做保护气,(化性不活泼)、、染料、炸药③稀有气体: ________ 等的总称)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故叫又叫做惰性气体;用做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中。

氦气---粉红色光,氖气---红光,氩气---蓝紫色光,氙气---特强白光,氦气---密度很小(用于探空气球,比氢气安全)三、纯净物和混合物:1. 纯净物:___________ _______。

如氧气,纯水、、等。

2. 混合物:______ ____________。

如泥沙、糖水、牛奶、、等。

注:冰水混合物实际上不是混合物而是!四、探究活动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2.结论: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_____________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五、空气污染1.空气污染主要指:空气中含有过多的、、____________和可吸入_______2.空气质量日报包括的三项内容:、、空气质量指数分为五级,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2.2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一、有关分子的性质1.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粒子是)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生成新的分子。

化学九年级上册二章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上册二章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上册二章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九年级上册的化学教材中,第二章主要介绍了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下面将逐一进行介绍。

一、物质的构成1.元素: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不能分解为更简单的物质,如氢、氧、铁等。

2.化合物: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氯化钠等。

3.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可以通过物理手段分离,如空气、土壤等。

二、离子和离子化合物1.离子:由于原子失去或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带电的粒子,有正离子和负离子之分。

2.离子化合物:由正离子和负离子通过吸电子或互相吸引形成的物质,如氯化钠、硫酸铜等。

三、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化学性质: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化学反应中产生的性质,如燃烧、酸碱中和等。

2.物理性质:物质在物理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熔点、密度等。

3.化学变化: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的变化,如氧气与铁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铁。

4.物理变化:物质在物理条件下发生的可逆变化,如水的沸腾、冰的融化等。

四、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用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2.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转移的反应,包括氧化和还原两个反应过程。

3.酸碱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也称为中和反应。

五、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非电解质: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物质。

六、溶液1.溶液的组成与性质:溶质和溶剂混合后形成的均匀透明的体系。

2.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无法再溶解更多的溶质的溶液。

七、与空气有关的气体1.氧气:空气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维持燃烧和呼吸的必需气体。

2.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也是酸雨和温室效应的原因之一。

以上就是化学九年级上册二章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本质,分辨不同的化学反应,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单元复习课件-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科粤版)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单元复习课件-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科粤版)
③氦气化学性质很稳定、密度很小,可用来填充 __探_空__气__球_____ 二氧化碳 __0_.__03_%____ 植物____光_合__作__用_____的原料 其他气体 0.03% 和杂质
考点讲练 【巩固训练】
1.下列有关空气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B.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能与任何物质产生反应 D.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不会引起空气质量的改变
考点讲练 【巩固训练】
1.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A.②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 B.①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C.①②③④表示四种不同元素 D.②④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类似
考点讲练 2.[兴安盟•中考]如图为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该粒子属于非金属元素 B.该粒子核外电子数为17 C.该粒子具有3个电子层 D.在化学反应中,该元素原子易得电子形成 Cl﹣
考点讲练 考点七:离子
(1)定义: 带电的原子 叫做离子。 (2)形成:元素的原子在产生化学反应时都有一个趋势:通过得失 电子使自己的最外层到达相对稳定离子:多数金属原子 失去 最外层电子形成的,带 正 电荷; ·阴离子:许多非金属原子 得到 最外层电子形成的,带 负 电荷;
原子的结构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核外电子

原子
的 得 得 核外电子排布 失失
排布规律 原子结构示意图
构 电 电 相对原子质量 定义
成子 子 什么是离子
公式
离子 分类
元素 形成过程
构 成
物质
知识框架
空气
分子

原子
成 物质
离子

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知识点

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知识点

第2章知识要点:一、空气1、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2、空气的组成:(体积比)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3、空气的利用。

(1)氮是构成生命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

灯泡、食品中作保护气氮气的用途制化肥、炸药、染料等液态氮可作冷冻剂(2)氧气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氧气的用途:提供呼吸、急救病人、登山、潜水等支持燃烧、气焊、气割、炼钢等(3)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通电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

制作保护气用途制成各种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二、氧气和氧化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三态变化,液态氧、固态氧呈淡蓝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供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较活泼、具有氧化性。

(1)硫在氧气中燃烧:(2)S + O2 ===SO2 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3)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 ==== Fe 3O4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注意:铁丝燃烧时要绑一根火柴来引燃,瓶底要放点水或细砂防止炸裂瓶底)3、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燃烧: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可引起爆炸缓慢氧化:速率缓慢的氧化反应,可引起自燃4、氧气的制取(1)实验室制取①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来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H 2O2 ====2H2O +O22KMnO4====K2MnO4 + MnO2 +O22KClO3 =======2KCl +3O2②实验室装置图课本45和46页③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2)工业制法:分离空气发(属于物理变化的过程)5、催化剂。

一变: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的速度二不变:本身质量化学反应前后不变本身化学性质6、灭火和火灾自救(1)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可燃物燃烧条件跟氧气充分接触(2)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灭火方法跟氧气隔绝(3)火灾自救及措施(看课本)三、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1、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1)化合反应:A+B C (2)分解反应:A B+C2、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定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实验原理:4P + 5O2点燃2P2O5实验装置: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单质:有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化合物:有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酸、碱、盐、氧化物)氧化物:如果化合物仅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构成物质的微粒微观的粒子有: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A、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B、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由分子构成。

C、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由原子构成。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常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水、氢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新的分子。

】B、分子的微观特性: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分子的质量很小。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

原子构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汞、稀有气体等。

1. 分子与原子的比较2. 原子的构成原子的的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原子结构示意图: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核外电子按能量由低到高从里往外排,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三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3. 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一个某原子的质量×12 (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单位为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1.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2.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3. 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 4. 元素的分布: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 、Si 、Al 、Fe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 、C 、H 、N 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 、O 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5. 元素符号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O :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

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

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 ;2H :表示2个氢原子。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

例如:6.N :6表示6个氮原子。

1. 元素的种类① 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是不稳定结构),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使次外层成为最外层,形成稳定结构。

这种性质叫做金属性。

② 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是不稳定结构),在化学变化中易获得电子,而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

这种性质叫做非金属性。

2. 离子的形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非金属元素原子得到电子,从而使参加反应的原子带上电荷。

带电荷的原子叫做离子。

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叫做阴离子。

3. 阴、阳离子由于静电作用互相吸引,结合形成稳定的、不带电性的化合物。

离子内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离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是8(氢是0)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离子也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变回原子。

4. 离子符号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在原子团或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的多少及电荷的正负(数字在前,符号在后),当离子所带电荷数为1时,1可以不写。

如Na+(钠离子)、Ca 2+(钙离子)、H +(氢离子)、Cl -(氯离子)、O 2-(氧离子)、OH -(氢氧根离子)等。

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Mg 2+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2O 2-表示2个氧离子。

1.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组合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 化学式(如H 2O )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宏观意义)——表示水这种物质; 表示一个分子(微观意义)——表示1个水分子;表示某物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宏观意义)——表示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表示某物质是由什么粒子构成(微观意义)——表示水由水分子构成;表示某物质的分子由什么粒子构成(微观意义)——表示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3. 化学式的写法:纯净物单质化合物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其他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如Fe 、Al )常温下为固态的非金属单质——用元素符号表示(如S 、P 、C )由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构成——在元素符号右下角标出原子个数(如O 2、H 2、Cl 2)正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前,负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后(特例:NH 3氨气、CH 4甲烷)。

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出该种元素的原子数目,所有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最简比(特例:H 2O 2)。

当原子团不是 一个时需要加括号,把个数写在括号的右下角(1省略不写)。

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首先要弄清以下两点: ① 这种物质由哪种物质组成;②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多少。

4. 化合价:元素化合价是一个原子在化合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上方标出化合价,“+”、“-”写在前,数字写在后。

5. 化合价的一般规律: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氧元素通常显-2价,氢元素通常显+1价。

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同一元素在不同物质里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在同一种物质里,同一元素也可显不同的化合价(如NH 4NO 3)。

6. 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正价前,负价后,十字交叉右下处,化简才是原子数”。

如 P 2O 5 7. 数字的意义:① 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几个某原子。

如2H 中的“2”表示2个氢原子。

② 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几个某分子。

如2H 2O 中的“2”表示2个水分子。

③ 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表示一个某分子或离子中有几个某原子。

如CO 2中的“2”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

④ 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某离子中带几个单位的正或负电荷。

如Fe 3+中的“3”表示1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

⑤ 元素符号正上方数字表示某元素的化合价。

如FeCl 3表示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

8. 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式子的化学意义)1)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2)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3)原子个数之比=(元素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之比4)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量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原子个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5)某元素的质量=某化合物的质量×某元素质量分数%100⨯⨯⨯量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原子个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化合物的质量附表1 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附表2 一些常见元素、根的化合价和离子符号* 亚铁指化合价为+2的铁元素,亚铜指化合价为+1的铜元素。

1、含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 分子总数可能变1、化学方程式 1、含义: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物质。

生成物——化学反应后产生的物质。

2、表示的意义:⑴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⑵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 ⑶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例如:以2H 2+O 2 2H 2O 为例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4:32:36 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2H 2+O 22H 2O 为例 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 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书写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标准: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 二、方程式的配平1、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即配平了2、配平的原则:在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来保证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3、方法:最小公倍数法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步骤⑴.确定配平的起点元素:横线两边出现次数最少,且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的元素作为起点元素。

⑵.确定起点元素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⑶.确定含有起点元素的化学式的系数:用最小公倍数除以化学式中起点元素原子的个数的商作为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⑷.确定其它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顺序:依次确定含有除起点元素以外,横线两边出现次数由少到多的元素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⑸.最后将各系数调整为最简整数比。

举例:配平化学方程式: FeS 2 + O 2Fe 2O 3 + SO 2⑴确定起点元素:由于Fe 、S 元素在横线两边只出现了一次,且最小公倍数都为2,因此Fe 、S 元素都可作为起点元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