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祖先的摇篮 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祖先的摇篮》精品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祖先的摇篮》部编版2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7个生字,会写生字“祖”。
2.读好问句,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仿照课文2、3内容说话。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1.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运用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
2.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会认7个生字,会写生字“祖”。
2.读好问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感受祖先摇篮的美好。
难点1.展开想象,仿照课文2、3节说句子。
2.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教学准备教师: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看图导入质疑课题】1、出示摇篮图片,孩子们,看看图片上是什么呀?它是做什么用的?2、摇篮是小宝宝休息、成长的地方,接下来我和大家一起认识一个非常特别的摇篮-----“祖先的摇篮”。
3.出示课题:祖先的摇篮。
课题中有一个生字,谁来读一读?给它找几个朋友吧。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祖先”这个词语的?4祖字也是我们要求会写的生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字是什么结构?(左右)要想写好这个字,需要注意什么?(左高右低,示字旁……)大家观察的真仔细,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好这个字。
请大家打开课本104页描红一个写一个,写的时候注意握笔:一指二指捏着,中指托着,四指五指藏着。
头正肩平足安,一尺一寸一拳。
展示,点评。
根据老师的小建议,注意扬长避短,在田字格里再写一个相信会比刚才写的更美观。
同学们的书写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我们一起把课题补充完整,齐读课题。
(以学生熟悉的摇篮图片导入,奠定美好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课题入手,以“祖”为例抓写字教学。
)二、【检查自学再次质疑】1、就让我们走进诗歌,去看一看祖先生活的地方,请同学们端起课本根据老师的两点小提示,自.由朗读诗歌(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2)标出小节序号,圈出文中生字。
《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
《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先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2.培养学生朗读、默读、背诵课文的能力。
3.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祖先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祖先与自然的联系。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先曾经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他们与大自然息息相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祖先的课文——《祖先的摇篮》。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悟。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第一段,引导学生理解祖先生活的环境。
a.介绍祖先生活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
b.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2.讲解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了解祖先的生活方式。
a.介绍祖先的狩猎、采集、渔猎等活动。
b.分析祖先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体会祖先对自然的尊重。
3.讲解课文第三段,引导学生理解祖先的智慧。
a.分析祖先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发明创造各种工具。
b.引导学生感受祖先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小组讨论:祖先是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2.每组选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2.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六)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
2.写一篇关于祖先与自然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1.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背诵课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祖先的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对大自然产生了敬畏之心。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上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具体描写,理解祖先生活的环境及其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范文(精选7篇)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范文(精选7篇)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范文(精选7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教材: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3课《祖先的摇篮》丛书:《奇妙世界》中《孩子们在争辩》[教学目标]一、识字与写字1、复习“一望无边”等词语,书写“摘、掏”等2个字、2、在语境中体会并积累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二、阅读与表达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神奇的想象和祖先自由的生活、读好第2小节和第3小节中的问句、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描述“掏鹊蛋”等画面,并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3、拓展阅读《孩子们在争辩》,继续训练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体会想象的快乐、[教学重点]1、在语境中体会并积累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相机指导书写“摘、掏”2个生字、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教学难点]1、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描述“掏鹊蛋”等画面、2、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整体读文(一)板书课题(二)相机出示词语(三)整体读文过渡:多么有趣的小诗啊!大家读得真好、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诗的第二、三小节,感受祖先有趣的生活吧、[设计意图]开课伊始,板书课题依然强调易错字“祖、篮”,夯实学生字词基础、从复习词语到整体读文创设情境,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二、展开想象,读写结合(一)想象情境,朗读练习1、读好问句(1)学生自由练习读问句(2)指名读并相机指导2、读出好奇(1)学生注意“可曾”这个词语,知道这是作者对祖先生活的好奇而进行的猜想、(2)学生再读,读出猜想、好奇的感觉、3、读出画面(1)学生默读,读中想象祖先生活的情景,找出作者猜想祖先干什么(2)关注词语,想象画面、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词语、引导学生关注并积累动词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指名说,教师相机指导示范、(3)交流想象,读出画面、学生选择一个试着说一说读完词语想到哪些画面?学生互相交流、集体交流、读着这样的词语,眼前出现一幅幅画面、(4)回顾朗读小诗的第2、3小节(二)发挥想象,仿写练习、1、尽情想象,积累词语、学生发挥想象,仿照二、三小节说说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些什么?学生集体交流教师相机指导2、运用词语,仿写练习、学生选择一小节仿写3、展示作品,想象风暴、展示学生作品,相机评价并进行指导、过渡:我们以后在阅读的时候,就是要由课文内容想象开去,阅读之旅就更有趣了、想不想继续放飞我们的想象呢?老师再推荐一首有趣的小诗、[设计意图]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课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指导,关注个体需要和不同的需求、大部分同学对诗中所写就是作者因好奇而引发的猜想存在疑惑,因此抓住“可曾”引导学生感悟、2、想象的实质是思维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因此,教学中搭建一定的“支架”,如抓住词语想象画面,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如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在想象和表达中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为仿写做好准备、三、拓展阅读,延伸想象(一)出示图片,引导想象1、出示斑马,学生观察,相机出示第1小节、2、出示鸟和鱼:看到什么?又会怎样发问呢?学生集体交流、3、回顾第1、2小节,感受普通事物引发的想象、(二)自由阅读,再次想象1、孩子们又会怎样争辩呢?学生完整朗读这首诗《孩子们的争辩》、2、相机出示图片,学生交流孩子们还会争辩什么、课后和爸爸妈妈、同学们交流一下、过渡:看来想象源于我们的好奇心,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好奇之心,善于观察和思考,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现象都会引发我们神奇的想象呢![设计意图]丛书中《孩子们在争辩》一首小诗引进课堂,就是把有趣的想象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在学生经历了对祖先生活的想象之后,教师告诉孩子,有了想象,我们的阅读之旅就多了一份乐趣、其实,只要保持一颗好奇的心,生活中普通的事物,也能引发有趣的想象、然后,引导学生去读课外这首小诗,并启发学生课后可以尝试着这样去想象、想通过课堂的学习,为孩子们打开更多的窗……四、回归文本,放飞想象(一)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2、推荐阅读主题阅读丛书《发现老祖宗》和《仓颉造字》等文章、(二)积累词语1学生回顾本节课积累一组表示动作的词语;2学生练习词语搭配的连线;3生字“摘、掏”书写指导、结束语:有了想象的翅膀,我们就可以推想祖先的生活;有了想象的翅膀,身边的事物会变得更加可爱;让想象伴随快乐的童年、[设计意图]一方面,回顾积累本节课表示动作的词语,让积累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归类指导“摘、掏”,拓展带有提手旁的字,归类识记,知识渐渐板块化、另一方面,想象可以化普通为神奇,变文字为画面,变单一为多面,鼓励学生敢于想象,敢于表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按要求预习课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优选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优选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优选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祖先的摇篮、遥远、苍苍茫茫、天长地久、污染、文明的起点、天然博物馆”等词语的含义。
3、正确搭配词语;能照样子学写句子;尝试选择场景或有特色的景物介绍“天然博物馆”4、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感情朗读中,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意趣。
教学难点:注意这首诗的诗行排列特点,领悟到含蓄隽永的韵味。
教学媒体:原始森林的图片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自学课文。
1、正确朗读课文,自学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
2、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3、提出疑问,做出标记。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预习反馈。
1、板书课题,齐读,说说“祖先的摇篮”在诗中指什么2、媒体出示:“原始森林”画面,理解“苍苍茫茫”的意思。
3、指名分节朗读诗歌,注意诗句的停顿,随机正音。
树阴赛跑污染神圣4、读了诗歌你了解到什么有什么疑问二、品读诗句,释疑感悟。
(一)学习第1节1、带着问题轻声朗读:“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的2、指名朗读、交流。
(板书:一望无边)(二)学习第2、3节,理解“美好”、“遥远的回忆”1、自读,想像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中如何生活(读后交流)2、引读,理解“那回忆,多么美好,又多么遥远……”一句。
3、讨论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第4节。
1、自读,思考: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人类文明的起点”、“神圣的天然博物馆”2、讨论交流。
(板书:文明的起点天然博物馆)3、师生合作读最后一节,加深体会。
三、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2、交流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办法和措施。
(板书:天长地久不被污染)3、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4、总结四、展开想像,学习表达。
1、指导完成课后第3题。
2、指导口述“介绍天然博物馆”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背诵。
2、完成课后练习题2。
六、板书设计:美好、遥远的回忆天长地久5、祖先的摇篮文明的起点(一望无边)不被污染天然博物馆小学四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优选教案范本二[教学目标]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祖先的摇篮教案(优秀7篇)
祖先的摇篮教案(优秀7篇)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篇一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动词的准确运用。
教学难点:懂得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教具准备:课件、电子白板教学过程:一、资料展示,引入新课1、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2、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4、齐读课题。
理解“祖先”和“摇篮”二、初读课文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把课中出现的生字圈起来读一读。
(2)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标上自然段号。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1、学习1、2自然段。
(1)全班读1、2自然段,说说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2)指导朗读,从中体会摇篮的大。
2、小组合作学习3、4自然段。
(1)婴儿在摇篮中生活、成长,那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这摇篮中又是如何生活的呢?小组讨论讨论,把表示动作的词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汇报。
动作的词有:摘、搭、打、点、逗、采、捉、逮。
(3)男女生分读。
(4)我们祖先还在森林里做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的作用,并展开想像说一说。
3、祖先们在这里留下什么?(1)引读第五至七自然段。
师:“浓绿的树阴下”生:“留下……”师:“宽阔的草地上”生:“回荡……”师:“林中的小路”生:“弯弯曲曲……”(2)课件播放图片,师深情朗诵8、9自然段。
(3)齐读五至九自然段。
四、赏析句段1、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4、配乐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激发想像力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
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六、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连”。
板书设计:动人的传说祖先的摇篮天真的童谣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2.理解课文内容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4.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教学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二年级《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优秀5篇)
二年级《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优秀5篇)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课前准备】录音机、舒缓的音乐磁带、字词卡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配着舒缓的音乐进入新一课的学习板书课题。
配乐朗诵诗歌。
2、听完诗歌,师问学生配着这么美妙的音乐你们想读吗上课伊始是学生充分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音乐的美,配乐的美,是学生产生读文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
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6、指名朗读课文。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
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三、理解课文1、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遍课文,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把你自己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3、派代表说一说。
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教师适时点拨下面几点1、摇篮在文中指什么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2、“我”想到了什么提炼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摘、掏、跑、看、逗、采、捉、逮。
”让学生模仿祖先的样子做这些动作,体会祖先生活的快乐。
感受文中“我”的美好追想。
3、带着你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再次细读课文,发散学生的思维,从多角度去理解课文。
小组内交流想法,会让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课文,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在小组交流和班内汇报中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尽量肯定他们有价值的意见,给予表扬。
把朗�四、拓展延伸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画一画吧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档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想象,和发问使学生产生探索人类祖先奥秘的兴趣。
二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第23课《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字音、词义,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如“祖先的摇篮”、“在大树下”、“摘野果”等,帮助学生理解祖先的生活方式。
5.课后反思:
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收获的反思日记,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学到的知识以及待改进之处。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祖先与现代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并记录下来:
a.祖先的生活环境与现代生活环境有哪些异同?
b.你认为祖先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c.课后搜集关于祖先的传说或故事,与同学分享,了解祖先的智慧与贡献。
三握祖先的生活方式,体会祖先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
2.掌握本课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伊始,教师可通过展示图片、讲述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走进祖先的世界,激发他们对本课内容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同时,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预习情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第23课《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并书写本课生字词,如“祖、先、篮、摇、蓝、摘、掏、赛”等,掌握字词的正确发音和基本含义。
2.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旨,了解祖先的生活方式,以及与现代生活的异同。
3.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进行表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23《祖先的摇篮》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2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祖、掏、逗”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浓、望”等9个生字,理解文中表示动作的词语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祖先的摇篮”所包含的意思,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识写生字,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感受原始森林的美好,明白“祖先的摇篮”的意思。
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谈话: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吗?请看录像。
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齐读课题。
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生认真聆听,标出小节,注意给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
2.检查学生自主朗读情况。
(1)出示生字:“祖、掏、逗、蔷、薇、逮、忆、啊、浓、望、蓝、摘、赛”指名朗读,教师重点指导读准“莆、薇、摘、忆”,同时注意“浓”声母是鼻音“n”,韵母是后鼻韵母。
(2)随机指认抢答(3)开火车读(4)出示生字词:“祖先、浓绿、蓝天、掏鹊蛋、蔷薇、摘野果、回忆、一望无边”,指名朗读词语,注意将“一望无边”读得连贯流畅。
3.读好句子(1)交流课文中难读的句子。
(2)教师指导:如:“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
”(3)学生齐读句子。
4.指名分小节朗读诗歌,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再次进行朗读指导。
5.齐读诗歌三、指导写字1.出示“祖、啊、浓、望、蓝、摘、掏、赛、忆”9个生字。
2.口头组词。
3.观察结构特点,同桌交流书写要领。
4.教师范写,重点指导:“意”、“思”、“想”都有“心字底”。
始:“女”作偏旁要变窄,横画变短不出头。
望:上下结构,左上部分不要写成“亡”,第三笔是竖提。
小学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
小学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祖先的摇篮》。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了解祖先的生活方式。
(2)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创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先的尊重和崇敬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资源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祖先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对祖先的尊重和崇敬之情。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创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了解祖先的生活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讨论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3. 想象创造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创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小组合作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了解祖先的生活方式。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祖先是如何生活的?他们有哪些与我们不同的地方?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主要内容,其他同学补充。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
1、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相应的字卡。
2、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3、齐读课文。
四、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师配乐范读课文,生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1)指名回答。
指导读句: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2)再读课文,找一找有关句子,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为祖先的摇篮?
(2)“忆”字强调偏旁是“忄”,左右结构。想一想还见过哪些“忄”的字呢?(预设:惊、怀……)
(3)“逮”字强调读音为三声。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结合图片,拆解汉字掌握识记。)
5、出示组字方法,进行识记“忆”
6、找一找“祖、组、租”的不同。
7、开火车读准字音。
四、情景朗读,感知文本
学情分析
关于人类祖先和原始森林的话题,孩子们很感兴趣,教学时,可以从此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学生对于祖先的摇篮的理解有些困难,教师要注意引导和提示。
教学建议
1、识字时,可以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写字时,注意偏旁部首的写法,教师可以结合学过的字,引导学生交流写字的方法。
1、出示生字:祖、啊、浓、望、蓝、摘、掏、赛、忆。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笔顺。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祖、望、赛、忆”的注意要点。(预设:祖:不要多一点;
“望”:不要多一点;赛:不要少一横;忆:“乙”只有一笔。)
4、学生临写生字。
七、巩固练习
1、打开“基础训练——《祖先的摇篮》”,一起来闯关吧!
2、学生尝试找出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并在每一个小节前面标出序号。
3、引导学生明确课文结构有4个小节组成。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的问句。
3.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恰当使用动词的好处。
【教学重点】1. 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2. 体会“摘、采”等动词恰当使用的好处。
【教学准备】1.婴儿摇篮、原始森林。
2.原始人狩猎、打造石器、建房搭窝等生活场景。
3.草原、大海。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祖、掏、逗”等7个生字,会写“祖、浓、忆、啊”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的问句。
3.了解“祖先的摇篮”的含义,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初解题意,设问引读1.认识“祖先”。
(1)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思考:祖先是指什么人呢?有没有人向你提到“祖先”这个词?预设:祖先一般是指离我们年代很久远的先人。
在这首诗歌中,是指生活在远古时期的人类。
(2)出示原始人狩猎、采野果、生活的,看图帮助学生了解“祖先”。
(3)请学生说一说认识“祖”字的方法。
预设:“组—祖”,注意偏旁“礻”和“衤”的区别。
2.理解“摇篮”。
(1)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摇篮吗?(2)出示摇篮图,提问:摇篮是做什么用的?给你什么感受?预设:摇篮是给小婴儿睡觉用的,让人觉得舒服。
3.导入。
(1)题目《祖先的摇篮》是指祖先睡觉用的摇篮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诗。
(2)齐读课题。
开始读课文。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首先利用原始人生活场景,拉近久远的原始时代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距离,从而让学生理解“祖先”,再联系生活渗透对“摇篮”本义的理解,以上两步均通过“搭桥建梁”巧引学生初解题意。
《祖先的摇篮》教案
《祖先的摇篮》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祖先的摇篮》。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祖先生活的场景。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故事等引导学生了解祖先的生活方式。
(2)运用想象、比较等方法,体会诗歌的意境。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先的尊重和敬仰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资源的意识。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参与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祖先的摇篮》。
2. 理解诗歌内容,描绘祖先生活的场景。
难点:1.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体会诗歌的意境,运用想象、比较等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诗歌《祖先的摇篮》文本。
3. 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故事等资料。
4. 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课件或黑板上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祖先生活的兴趣。
(2)讲述一个与祖先生活相关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
2. 学习诗歌:(1)引导学生朗读诗歌《祖先的摇篮》。
(2)解释诗歌中的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其含义。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3. 描绘祖先生活:(1)让学生结合诗歌内容,想象并描述祖先的生活场景。
(2)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理解现代生活与祖先生活的差异。
4. 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更好地保护和珍惜资源。
(2)每组选择一种资源,制定保护计划,并进行展示。
5. 总结与反思:(1)让学生谈谈在本次学习中收获的知识和感悟。
(2)强调尊重祖先、热爱生活、珍惜资源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抄写诗歌《祖先的摇篮》并背诵。
2. 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篇关于祖先生活的小作文。
3. 调查身边的资源浪费现象,提出改进措施,并与家人分享。
《祖先的摇篮》教案
《祖先的摇篮》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认识到人类文明的起源。
2. 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二、教学内容:1. 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狩猎、采集、渔猎、农耕等。
2. 人类文明的起源:工具制作、火的使用、语言文字的产生等。
3. 古代文明的代表: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古希腊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及其对文明发展的贡献。
2. 教学难点:人类文明起源的过程及其与现代文明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文明起源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古代文明的代表,引导学生思考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的关系。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2. 新课导入:讲解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如狩猎、采集、渔猎、农耕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古代文明的代表,如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古希腊等。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思考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的关系。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6.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调查身边的事物,思考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的关系。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评价学生对人类祖先生活方式和文明起源的掌握程度。
2. 能力培养: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对古代文明的尊重和理解。
七、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祖先的摇篮》相关教材或历史知识资料。
2. 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
3. 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历史案例分析材料和讨论话题。
八、教学拓展:1. 参观博物馆: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直观感受古代文明。
2.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古人类遗址,体验祖先的生活方式。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祖先的摇篮》优质教案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识字、写字,正确。
2.流利地朗读古诗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难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谈话: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吗?请看录像。
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齐读课题。
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借助拼音,练读课文1.自学要求:(出示课件)借助拼音,轻声自由练读课文。
读第一遍时,在生字下面做“△”记号。
读第二遍时,生字重点拼读。
读第三遍时,在难读的句子下面画“——”线。
读第四遍时,标上自然段序号。
(1)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由练读课文。
(2)教师巡视指导。
1.检查学生生字字音的拼读掌握情况。
出示课件,用各种方式指导读生字。
2.检查难读的句子。
师:同学们,你认为有没有难读的句子?(学生自由发言)指导读。
(1)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2)那/浓绿的/树阴/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
(3)啊!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3.请学生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分小组比赛读。
(3)播放课文录音,范读课文。
(4)让学生再读全文,大体了解祖先的生活。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祖啊浓望摘掏蛋忆1.讨论如何识记字形呢?2.教给学生识记方法:①用熟字换偏旁,加偏旁的方法记,比如:“组”与“祖”,“淘”与“掏”,“忆”与“亿”。
小学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备课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备课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备课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备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备课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课前准备:录音机、舒缓的音乐磁带、字词卡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配着舒缓的音乐进入新一课的学习?板书课题。
配乐朗诵诗歌。
2、听完诗歌,师问学生配着这么美妙的音乐你们想读吗?上课伊始是学生充分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音乐的美,配乐的美,是学生产生读文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
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6、指名朗读课文。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
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三、理解课文1、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遍课文,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把你自己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3、派代表说一说。
(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教师适时点拨下面几点1、摇篮在文中指什么?(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2、“我”想到了什么?提炼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摘、掏、跑、看、逗、采、捉、逮。
”让学生模仿祖先的样子做这些动作,体会祖先生活的快乐。
感受文中“我”的美好追想。
第23课《祖先的摇篮》教案
2.丰富教学手段,通过更多有趣的案例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小组讨论环节,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指导。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祖先的摇篮》这一课的内容非常感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对祖先的生活方式充满了好奇。我觉得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了祖先的智慧。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提出了一个关于祖先生活方式的问题,引发了学生们的思考。这个问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得接下来的教学内容能够顺利进行。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对狩猎、渔猎和农耕等概念的理解较为困难。为了帮助他们突破这一难点,我采用了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到祖先的生活方式。
举例: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逐水草而居”、“渔猎为生”等,让学生理解祖先的生活方式。
(2)掌握生字词:本节课共有10个生字,20个常用词语,要求学生能够读、写、理解。教师需重点讲解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和用法。
举例:针对生字词“原始”、“狩猎”等,教师可以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
第23课《祖先的摇篮》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23课《祖先的摇篮》教案,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掌握生字词及课文中出现的常用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祖先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通过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祖先的摇篮》教案
《祖先的摇篮》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祖、掏”等 7 个生字,会写“祖、啊”等 9 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 10 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
4、体会人类祖先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好问句,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
(3)仿照课文句式,展开想象说一说。
2、教学难点体会祖先生活与自然的联系,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想象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摇篮吗?(出示摇篮的图片)摇篮是婴儿睡觉的用具,通常形状像篮子,可以摇动,让宝宝睡得更舒服。
那你们能猜猜“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意思吗?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儿童诗——《祖先的摇篮》。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祖、掏、逗、蔷、薇、逮、忆”(2)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3)理解词语“苍苍茫茫”。
3、再读课文,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原始森林)(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1、学习第一小节(1)指名读第一小节。
(2)思考: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因为那时候,祖先们在原始森林里生活。
)(3)指导朗读,读出神秘的语气。
2、学习第二小节(1)自由读第二小节,边读边想象祖先们在原始森林里可能会做些什么?(2)指名交流。
(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3)出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活动。
(4)引导学生发现这一小节中的问句,指导读好问句,读出好奇的语气。
(5)仿照这一小节的句式,说一说祖先们还可能在原始森林里做什么。
3、学习第三小节(1)男生读第三小节。
(2)思考:祖先们在原始森林里还会有哪些有趣的活动?(3)指名交流。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创新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创新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创新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的问句。
3.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恰当使用动词的好处。
【教学重点】1. 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2. 体会“摘、采”等动词恰当使用的好处。
【教学准备】1.婴儿摇篮、原始森林。
2.原始人狩猎、打造石器、建房搭窝等生活场景。
3.草原、大海。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祖、掏、逗”等7个生字,会写“祖、浓、忆、啊”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的问句。
3.了解“祖先的摇篮”的含义,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初解题意,设问引读1.认识“祖先”。
(1)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思考:祖先是指什么人呢?有没有人向你提到“祖先”这个词?预设:祖先一般是指离我们年代很久远的先人。
在这首诗歌中,是指生活在远古时期的人类。
(2)出示原始人狩猎、采野果、生活的,看图帮助学生了解“祖先”。
(3)请学生说一说认识“祖”字的方法。
预设:“组—祖”,注意偏旁“礻”和“衤”的区别。
2.理解“摇篮”。
(1)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摇篮吗?(2)出示摇篮图,提问:摇篮是做什么用的?给你什么感受?预设:摇篮是给小婴儿睡觉用的,让人觉得舒服。
3.导入。
(1)题目《祖先的摇篮》是指祖先睡觉用的摇篮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诗。
(2)齐读课题。
开始读课文。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首先利用原始人生活场景,拉近久远的原始时代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距离,从而让学生理解“祖先”,再联系生活渗透对“摇篮”本义的理解,以上两步均通过“搭桥建梁”巧引学生初解题意。
23 祖先的摇篮(一等奖创新教案)_1
23 祖先的摇篮(一等奖创新教案)23 祖先的摇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掏、逗、蔷、薇、逮、忆”6个生字,会写“摘、掏、赛、忆”4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掏、逗、蔷、薇、逮、忆”6个生字,会写“摘、掏、赛、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教学难点:1.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2.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自主探究法、引导点拨法、朗读探究法、迁移运用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短视频《美丽神秘的原始森林》,教师朗读第一小节。
2、刚刚我们看到的短视频是哪里的风光?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板书:祖先的摇篮】它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板书:一望无边】3、引读:爷爷说……摇篮本来是婴儿睡觉用的,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真有意思。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祖先的摇篮,去看看祖先生活的场景。
二、新授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推想我们的祖先在这片一望无边的原始森林里做什么事情?用横线划记相关词语。
【板书:原始森林(绿色粉笔画)】2、学生汇报。
(1)学习第二小节。
①出示: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你能把这段猜想完整地读一读吗?“曾”可以组什么词?“可曾”表示什么?②齐读第二小节。
带着猜想、好奇的感觉读。
用△标记这几个短语中的动词。
③谁愿意用你的动作配合老师的朗读。
④出示:摘掏。
换词比较:拿鹊蛋。
出示“掏”在字典中的意思。
掏:用手或工具伸进物体的口,把东西弄出来。
出示“一窝喜鹊蛋”图片,理解手伸进了鸟窝中,所以用“掏”。
迁移运用:生活中,除了掏鹊蛋还能说掏什么?边说边做动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重点】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教学难点】
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观察图片:我们的祖先
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2.相关链接:吴珹:[清](约公元一七三五年前后在世)字敦复,号鸥亭,浙江钱塘人,吴焯之子。
生卒年均不详,约清世宗雍正末前后在世。
为监生。
好聚书,搜求校勘,数十年丹黄不去手。
乾隆十六年,(公元一七五一年)高宗南巡,城与厉
鹑同作《群仙祝寿》及《百灵效瑞》二剧本,《曲录》演以迎驾总名《迎銮新曲》。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识字写字
1.出示会认字,引导学生识记、观察字形、读一读,并组词;
2.练一练,巩固学生字音的识记情况;
3.认识多音字,掌握不同读音所对应的不同含义;
4.检查识字情况:摘苹果;
5.理解词语:试着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连起来(不做重点,了解即可);
6.出示会写字,引导读一读,并组词、造句;
7.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观察特殊笔顺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及书写的要点,指导学生书写;教师范写部分重点字形;
祖:最后一横的位置高于第三笔的收笔,并穿插到“礻”最后一点的下面。
浓:顶部“氵”低,底部“农”低。
第六笔撇的起笔在竖中线上。
蓝:中间部分要窄于上下部分。
最后一笔横要宽于“艹”的横。
赛:第三横长,第二横稍短。
第九笔撇的起笔和第十笔捺的起笔不相交。
8.练一练,巩固学生对生字的掌握,能够正确书写。
四、指导朗读
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第2小节和第3小节中的问句。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初读课文后,我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祖先生活的探索欲望。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复习导入:用摘苹果的方法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二、品读释疑
1.随文讲解,理解文意:
(1)读课文,我们祖先的摇篮在哪里?(串珠问题1)
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①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这句诗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把原始森林比作摇篮,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了原始森林与人类祖先之间的关系。
②真有意思,这是多大的摇篮啊!
a.这个感叹句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的赞美之情。
感叹号表达了作者的惊奇,“多大”引出下文。
b.因为“摇篮”本来是婴儿睡觉用的,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所以说“真有意思”。
(2)如何理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核心问题)
(3)画出祖先生活的词句。
(串珠问题2)
①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
a.朗读指导:用舒缓的语气,语调活泼,读出猜想的意味。
重读“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
b.这一小节用问句的形式为我们介绍了当年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
他们当时的食物主要是野果、鹊蛋、野兔、蘑菇等。
②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
也在这里捉红蜻蜓,逮绿蝈蝈吗?
a.朗读指导:以充满儿童情趣的口吻,读出祖先森林生活的快乐。
读出好奇、疑问的语气。
重读“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及“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b.“在这里”这里是原始森林。
这里用问句,让我们知道作者在想象、在猜测当年我们的祖先在孩子的时候做些什么游戏: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③选一选:
我们的祖先在自己的摇篮里( ABCDEFG )
A.摘野果
B.掏鹊蛋
C.和野兔赛跑
D.逗小松鼠
E.采野蔷薇
F.捉红蜻蜓
G.逮绿蝈蝈
H.捉小鱼
(4)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串珠问题3)
作者想象我们祖先的生活是这样的:①摘野果、掏鹊蛋。
②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
③逗小松鼠、采野蔷薇。
④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5)我们应该向自己的祖先学习些什么?(串珠问题4)
学习祖先的乐观,简单的生活方式,以苦为乐的精神。
学习祖先对森林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①风儿吹动树叶,“沙沙,沙沙!”那回忆多么美好,又那么遥远……
a.朗读指导:重读“美好、遥远”,要读出深情,读出对祖先生活的向往之情。
b.这个省略号在这里表示语意未尽,给读者留下遐想的空间。
②啊!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
a.照应开头。
祖先在原始森林里,原始森林里为祖先提供了吃的,睡觉的地,祖先也获得了快乐,就像婴儿在摇篮一样。
b.朗读指导:要用感叹的语气读出对原始森林的赞美之情。
c.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
原始森林是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这个比喻饱含着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和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的美好愿望。
(6)阅读方法解密:认识AABB式词语
(7)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些什么?仿照2、3小节说一说。
(课后第2题)
示例:我想——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这些树枝上
尝试着钻木取火?
可曾在那些石头上
雕琢石器?
(8)练一练
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我们的祖先都在“摇篮”里做了什么?
①摘野果;②掏鹊蛋;③和野兔赛跑;④看蘑菇打伞。
2.主题延伸
你怎么看待祖先掏鹊蛋的行为?我们今天应该怎么做?
示例:在原始社会,人们生存条件非常艰苦,只能通过采野果、掏鸟蛋等方式维持生存。
我们现在不需要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生活资源,所以我们不能掏鹊蛋,而要保护大自然、保护动物。
3.一课一法一练:学用“正确使用aabb式词语”写句子
(1)本文“苍苍茫茫”是aabb式词语,指的是旷远令人看不清的样子,比“苍茫”表达更生动,语句更优美,写出了原始森林的广大、富有生机和活力。
(2)举例:模模糊糊
模糊和模模糊糊相比,同样是“事物表达的不清晰或看不清。
”,但是叠词表达得比原来的ab词语“不清楚”的程度更充分一些。
(3)练一练:写出几个AABB式词语,并用其中词语造句。
示例:平平安安安安静静清清白白红红火火
老师希望我们,每天都能在教室里安安静静地读书,放学后平平安安回到家。
三、本课小结
1.课文主旨:本课用问句的形式给我们介绍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里的生活状况,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本课小结:这首诗歌篇幅短小而涵义丰富。
语言凝练又生动活泼,节奏舒展又流畅明快。
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回想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清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
四、结构图示
出示结构图示,引导学生复述故事。
五、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童年》。
六、作业布置
说一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