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风沙路基调查

合集下载

青藏铁路冻土路基分析及防治方法

青藏铁路冻土路基分析及防治方法

青藏铁路冻土路基分析及防治方法摘要: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解决了多年冻土这一世界性工程难题。

冻土是指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是一种对温度极为敏感的土体介质。

在冻土区修筑工程构筑物面临两大危险:冻胀和融沉。

本文主要围绕修筑青藏铁路过程中的冻土问题,以及从多年冻土区路基沉降变形、冻胀及不良地质环境等方面,系统论述了路基工程的主要病害类型、影响因素和防治方法。

关键词:青藏铁路;冻土;路基;防治方法0 引言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冻土大国,约占世界多年冻土分布面积的10%,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1.5%。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多年冻土区线路总长约554km,其中,多年冻土地段长度448km,占多年冻土区线路总长的81%,融区地段长度106km,占19%[1]。

外界条件的变化会导致冻土升温,造成冻土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引起冻土承载力降低,最终导致冻土路基会产生裂缝、冻胀、沉降等现象,影响路基长期稳定。

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的核心技术难题之一在于如何在高温、高含冰量多年冻土地基上修筑稳定的线路。

1 青藏铁路沿线的冻土特征青藏高原冻土区是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海拔最高、分布面积最广、厚度最大的冻土区,北起昆仑山,南至喜马拉雅山,冻土面积为141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领土面积的14.6%。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生存、发育和分布主要受到地势海拔的控制,随着地势向四周地区倾斜形成闭合的环状。

2 冻土区铁道路基主要病害2.1路基沉降变形沉降变形是多年冻土区铁路工程最主要的病害,其多发生在含冰量大的粘性土地带。

多年冻土区路堤变形的最主要因素是融沉。

积水渗透和路堤本身的热效应会引起路基的融沉。

冻土融沉还与地基土体、含水量、冻土层中粉黏粒含量等因素密切相关。

2.2冻胀季节性冻土区的路基病害以冻胀为主,直接影响到铁路的平顺性,给铁路工程安全带来严重隐患。

影响路基冻胀的主要因素有土质、温度和水分。

黄新文等[2]根据吉珲客运专线路基冻胀变形的监测数据,发现基床排水不畅是引起路基冻胀变形较大的主要因素。

青藏铁路格拉段第六标段现场踏勘调查报告

青藏铁路格拉段第六标段现场踏勘调查报告

青藏铁路格拉段第六标段现场踏勘调查报告青藏铁路是局2001年最大投标项目之一,竞争激烈,局领导非常重视,全局上下高度关注;为使投标工作得以有效顺利进行,局于2001年4月21日至5月6日(共15天)组织局经营二部(局指定牵头单位)、科研处、机运处、生活房产处、物资总公司、通讯总公司、太原基地以及一、二、五工程处等单位有关领导和专业人员共计31人对拟投第六标段进行了详细的现场踏勘;在局北京办事处、二处西安办事处、局宝兰指、五处西宁办事处以及局青藏铁路驻格尔木筹备组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通过全体踏勘人员的共同努力,使本次现场踏勘和调查工作得以安全顺利进行,取得了预期目的。

现将这次现场踏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如下:一、施工调查组织安排:根据局统一安排和布置,本次投标工作由副局长赵平挂帅,总工程师段东明参加现场考察,针对“高原、冻土”施工两大特点,组织多专业,多工种人员参与现场踏勘,对现场踏勘和调查工作进行了细心策划、周密安排、认真踏勘。

主要人员兵分两路,一路由科研处董谦副处长和经营二部保价科科长张轶先行前往西安、兰州两地拜访西北科研所、兰州第一设计院等单位有关专家,联系接洽专家参与编标事宜和索取有关资料,为编标和踏勘现场打前站;另一路由经营二部蔚东绪副部长带队直奔格尔木,准备上山;全体人员最终齐集格尔木。

踏勘过程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领导重视、计划周密:在局领导亲自主持下,对现场踏勘工作进行了周密计划和安排,经营二部和局青藏铁路驻格尔木筹备组编制了详细的工作计划。

2、涉及专业人员多且分工明确:有技术(新技术开发)、报价、生活和医疗保障、物资和设备供应等专业工种,并进行了明确分工。

3、路途遥远落差大:从太原出发,途经北京、西安、兰州、西宁、格尔木至工地(不冻泉~楚玛尔河48.3公里)往返行程五千余公里,实现从低海拔(太原800米)到高海拔(五道梁4776米)的跨越,从正常大气压到仅有海平面57%含氧量的过渡。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整建工程竣工验收环境保护调查报告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整建工程竣工验收环境保护调查报告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某段整建工程竣工验收环境保护调查报告前言青藏公路是国道109线(G109)和丹拉国道主干线的重要组成路段,自建成以来,一直承担着主要客运量和进出藏物资运输,是政治、国防、经济的“生命线”。

青藏公路北起某某市,经格尔木市,南至某某市,全长1137km。

本次青藏铁路建设期青藏公路整治路段累计724.9km,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以提高路面和桥涵承载能力为主,提高整体通行能力,对路线平纵面和路基宽度原则上不作调整。

工程总投资12.2亿元,平均每公里148.9万元。

于2002年5月开工,2003年10月建成。

目前交通量已经达到设计近期水平,且大、小型车辆较多。

交通部环保中心项目组于2004年9月对青藏路及沿线环境进行了实地踏勘,编制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实施方案”,国家环保总局评估中心进行了评估。

之后,项目组3次进行了深入调查,由某格尔木市、某环境监测中心站进行了现状监测,在此基础上提交“调查报告”。

原报告图、文共约11万字。

总论1.1 编制依据1.1.1环保法规、技术规X(摘略)《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略)。

《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交通部)等(略)。

《某省实施中华人民某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某省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某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和环境管理的通告》;《某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某自治区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相应法规、条例和管理办法等(略)。

《某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某自治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2000~2050年)》;《某自治区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1996~2010年)》;《某自治区土地沙漠化防治规划(1998~2020年)》;《某自治区水土保持规划(1998~2050年)》。

青藏铁路片石通风试验路基沉降与普通路基裂缝解剖分析

青藏铁路片石通风试验路基沉降与普通路基裂缝解剖分析

第 25 卷 第 9 期
王小军等. 青藏铁路片石通风试验路基沉降与普通路基裂缝解剖分析
• 1905 •
settlement of roadbed was theoretically calculated. The abov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ettlement of roadbed is composed of both the compressive settlement of roadbed body and the thaw and compressive settlements for frozen subgrade under the external loads. Because the compaction degree is an even and good in two crosssection of roadbed,the settlement of roadbed primarily consists of thawing and compressing deformation in the base strata. The calculating values of settlement of roadbed are basically in accordance with real measuring ones of that. The crack in cross-section DK1026+630 pierces through the roadbed body and belongs to thaw-settlement fissure,which is caused by differential cross settlement of roadbed that is formed on the basis of thawing and compressing settlement in weathered marl under base surface in the sun side of roadbed . Since the rubble can adjust the shape of artificial permafrost table and control the differential cross settlement of roadbed,the rubble ventilation embankment shows a larger settlement in the initial period of completion it without thaw-settlement fissure. Key words:soil mechanics;Qinghai—Tibet Railway;rubble ventilation embankment;settlement;ordinary embankment;crack;dissection and analysis

川藏铁路风沙路基的防护措施分析

川藏铁路风沙路基的防护措施分析

川藏铁路风沙路基的防护措施分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川藏线途经雅鲁藏布江沿岸两侧,沿线地形受风的影响显著,风向多与河谷走向一致,10月下旬至次年5月为干风季节,风速一般为8~9级,最大可达11~12级,形成移动或半移动沙丘。

铁路路基部分经过移动或半移动沙丘,这些沙丘被铁路路基阻断后,在大风季节会在路基迎风和背风侧重新堆积形成沙埋及风蚀现象,增加工程设计防护难度,产生路基病害。

除沙埋病害及风蚀病害外,受气候因素及植被环境的控制,川藏线局部地区沙漠化十分严重,全线分布约20处风沙地段,约有15处以路基形式通过。

拉萨河宽谷区路基病害较为严重,风积沙主要分布于拉萨至协荣段落,尤其是在协荣车站一带尤为严重,此段全部为半固定沙丘、沙垄地形,风沙路基处理困难,增大了路基防护设计难度,增加了工程投资。

因此,项目组经现场踏勘,多方论证,确定严重的风沙段落采用桥梁或隧道通过,无法避让或不适合桥梁、隧道的情况下采用路基通过。

路基通过地段设计难点在于防沙、固沙措施的确定,以及活动沙丘的长期监测工作的布置。

1路堤填料选择及防护风沙地区路基应避免采用长度大于30m和深度大于6m的路堑,故设计中路基以填方为主,填方路基应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

路堑开挖多为浅表层开挖,主要成分为粉土、粉细砂、细砂等,无法满足铁路对填料的要求,故本线填方选择本着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就近选取开山石作为路基填料,可以满足填料最小强度及压实度要求。

风沙路基为避免风沙的侵蚀,增大迎风面,降低风速,故边坡率应较缓,路堤边坡率设计可取1∶~1∶2,路堤边坡两侧根据堤高不同选用空心砖撒草籽间植灌木护坡或人字型截水骨架内空心砖撒草籽间植灌木护坡,路肩采用C25混凝土护肩,以确保路堤边坡不发生风蚀破坏。

青藏铁路沱沱河路段插板式挡沙墙研究

青藏铁路沱沱河路段插板式挡沙墙研究

青藏铁路沱沱河路段插板式挡沙墙研究作者:张亚宾来源:《企业文化》2017年第15期摘要:通过调查研究青藏铁路沱沱河路段的沙害特点,对其插板式挡沙墙进行研究后认为,其阻沙原理是在挡沙墙前后形成减速区,实现阻沙效益;混凝土插板式挡沙墙最大的特点是混凝土插板上设置的透风孔,能增大对风速流场的扰动作用,从而增强挡沙墙的防沙效果,但其存在位置设置不合理、施工难度大、清沙难度大等问题。

关键词:沱沱河;沙害;插板式挡沙墙随着近年来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退化,湖塘沼泽湿地面积减少,地表风蚀加重,最终导致沙漠化现象不断加剧[1]。

青藏铁路连接青海省西宁市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线运行于青藏高原,沿线生态环境较为脆弱[2],自青藏铁路开通运营后,风沙灾害严重危害青藏铁路运营安全,沱沱河路段是青藏铁路风沙灾害较为严重的路段之一。

本文主要结合青藏铁路沱沱河路段的风沙灾害,研究沱沱河路段的沙害防治措施,对该处沙害防治措施做出评价,为青藏铁路的风沙灾害防治提供支持。

一、沱沱河路段自然条件沱沱河沙害路段位于青藏高原宽谷盆地地区,河床较宽阔且常年流水。

沱沱河地区的大风季节集中在冬春季节,大风携沙量的垂直分布主要在1m以下,说明沱沱河路段的风沙流主要靠近地表发生。

地层主要是粉质黏土、细砂、砾砂、砂页岩和泥灰岩等软弱地层。

地表层主要为亚砂土和亚黏土层,地表层下部地层主要是泥灰岩和砂页岩。

沱沱河地区的水分蒸发量较大,在风力作用下,地表松散地层的风蚀剥蚀搬运作用强烈。

二、沱沱河风沙危害青藏铁路风沙灾害的类型主要有沙埋、风蚀和磨蚀。

沙埋现象是由于地面松散颗粒物在风力作用下搬运一定距离,当风速降低或风沙流遇到障碍物便会沉积下来,形成不同程度的积沙现象,沙颗粒在搬运过程中,风力大小及沙颗粒粒径大小决定搬运距离;风蚀现象是风力对铁路路基的侵蚀现象,因为青藏铁路路基填料的含沙量较高,所以青藏铁路的风蚀现象较为严重,从现场风蚀结果来看,铁路路基的路肩及路堑边坡上部风蚀较为严重,风蚀严重的路肩甚至被风蚀成浑圆状,导致路肩宽度不足;磨蚀现象是风沙流中的颗粒物对机车车辆及通信设备产生的撞击及磨蚀现象。

青藏铁路西格二线新型防风固沙体系的设计研究

青藏铁路西格二线新型防风固沙体系的设计研究

作者简介 :唐玉龙 (9 1一) 17 ,男 ,甘肃武威 人。高级工程师 ,主 要从事道路 与铁路 工程 的勘察 、设 计与研究 。Ema : — i l
t n y z i9 9@ 1 6. On。 a gu h9 9 2 CI
融变化强烈 、风力强劲的高原荒漠 区 ,草方 格等材料 的有效使用寿命一般 仅为 l ~2年 ,而沙漠 化地 区一
1 5~4 7天 。
区 ,沙漠分布 比较集 中 ,沙漠铁路约为 60 0k 0 m,占 我国铁路总 长的 75%…。由于沙漠 地 区气 候干旱 , . 风沙活动频繁 ,公 路 、铁路等工程不同程度受到沙埋 与沙蚀 的危害 ,因而防治风沙危害成为西北交通建
设 中 的重 大 课 题 。 西 宁至 格 尔 木 铁 路沿 线 地 质 条 件 复 杂 ,工 务部 门
西 格 二线 沙 害 主 要 是 由 处 于 沙 漠 边 缘 的 平 沙 地 、 沙 丘 活 动 所造 成 ,也 具 有 戈 壁 风沙 流 及 大 风 区 风 沙 流
历年春检报告及病害整治 资料表 明:关角 山隧道 出 口 至乌兰段 、连湖至浩鲁格段 、锡铁山至临 山以及格尔
木 东 至格 尔 木 段 共 计 4 . 1 m,约 为全 线 2 . 83 5k 7 2% ,
路 基 工 程

62 ・
Sbr e ni en ug d g e i a E n rg
失去防沙作用 ,路肩及道碴内覆盖 细沙 ,路基边坡坡 脚均有细沙堆 积现象 。 草方格 、卤水方格 、竹 栅栏等措施在 西格既有线 也 曾使用 ,但 防 沙效 果不 佳 。这 种方 法不 仅 工程 量
大 ,而 且西 格 线 沿 线 麦 草秸 秆 等来 源 贫 乏 ;在 日照 冻

青藏铁路沙害防治汇报精品PPT课件

青藏铁路沙害防治汇报精品PPT课件

三、青藏铁路风沙灾害治理情况
1、全面采取人工清沙,翻新线路附近石方格,结合混凝土 板式挡沙墙、废旧混凝土枕挡沙墙和高、低立式PE防沙网 防护措施,按近固、中截、远阻的方式设置风沙防护体系。 即在近线路50米内对未设置石方格的地段补充设置低立式 防沙网,对50米以外100米以内已设置部分砼板式挡沙墙但 防护功能弱的中间地带补充设置高立式防沙网,尽快加强近 线路主风方向的防护功能,以减少风沙上道频次,消除风沙 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五、下一步青藏铁路风沙灾害防治工作的展望
1、继续完善立体式风沙防护体系,着重加强重点沙害地段 风沙灾害源头的治理。
2、从降低工程造价和方便施工的角度出发,研究适合于青 藏高原风沙灾害防护的新材料、新工艺。
3、在全面封育、禁牧的基础上,采用工程措施与植物防护 措施相结合,争取实现格拉段风沙灾害地段植被的全面恢复, 达到青藏铁路沿线生态环境的全面改观。
沱沱河桥头及岔区清沙情况
2010年线路坡脚植被恢复情况
沱沱河桥头及岔区治理后防沙网内植被恢复情况
沱沱河岔区沙源区
治理后以水压沙情况
四、青藏铁路风沙灾害治理取得的成效
(2)红梁河距线路附近50米范围内的石方格和低立式防沙 网格内,天然植被覆盖度也已恢复到30%~40%,桥头不再 积沙,线路上沙轻微。北麓河、秀水河两处沙害段距线路附 近50米范围内的石方格和低立式防沙网格内,天然植被覆 盖度也已恢复到15%~20%,线路、路基坡脚有少量上沙 和积沙。K1530+600~860段沙害,自2010年治理后,主风 向路基坡脚30米范围低立式防沙网内天然植被今年恢复到 45%,该段往年路基边坡大量积沙的情况已完全得到控制。
红梁河2008年前沙害情况
红梁河2010年治理后情况

学术情境试题139:青藏铁路错那湖段风沙危害

学术情境试题139:青藏铁路错那湖段风沙危害

学术情境试题139:青藏铁路错那湖段风沙危害一、真题呈现(2014全国文综新课标Ⅰ卷,36)(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

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

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6分)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

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

(5分)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7分)(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

(6分)(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

(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教育部教育中心的试题分析】本题以青藏高原风沙灾害及其防治为案例,重点考查考生知识获取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风沙危害一直是困扰沙区道路建设和安全运营的主要因素。

在交通沿线沙害防治方面,我国学者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尤其是包兰铁路沙坡头段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沿线的防护体系,已成为沙害成功治理的典范。

2007年建成通车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全长1142千米,是世界上最高、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的铁路之一,其中风沙灾害是重要的灾害之一。

据调查,青藏铁路沙害路段约200余千米,其中严重地段43千米,主要分布在沱沱河、五道梁、秀水河及错那湖等地。

青藏铁路措那湖沿岸防风固沙工程效益

青藏铁路措那湖沿岸防风固沙工程效益

青藏铁路措那湖沿岸防风固沙工程效益
青藏铁路措那湖沿岸防风固沙工程的建设旨在解决青藏高原草地退化和沙化问题,同时也能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和平稳。

随着工程建设逐步完成,其效益也日益显现,接下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其效益。

一、保障青藏铁路运输安全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路程最长的高原铁路,其运行环境十分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尤其是沙尘暴、风口浪涌等对铁路运输的影响十分严重。

较之过去,防风固沙工程有效地减少了沙尘暴对铁路的影响,保障了列车的正常行驶,减少了铁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了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青藏高原生态脆弱,措那湖沿岸植被破坏严重,往往伴随着风沙侵袭。

防风固沙工程的实施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恢复了植被覆盖,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和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三、推动经济发展
青藏铁路的开通对当地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物资流通更加便捷。

同时,防风固沙工程也为当地发展带来了诸多便利,通过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总之,青藏铁路措那湖沿岸防风固沙工程的建设,使得铁路运输更加安全可靠,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为青藏高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青藏铁路五道梁至雁石坪风沙防治技术

青藏铁路五道梁至雁石坪风沙防治技术

9 0.
全 国中文核心期刊
路基工程
20 0 8年第 6期 ( 总第 11期 ) 4
青 藏铁 路 中铁第一 勘察 设计院集团有限公 司 陕西西安 70 4 ) 10 3


针 对五道 梁至雁 石坪风 沙特 点及 沙害的严重程度 ,采取 阻、 固相 结合 的措施 ,在铁路 路
长 6 m多 。沙 害 主要 分 布 于楚 玛 尔 河南 岸 、五道 0k 梁 、红梁河 、曲水河 、北麓河盆地 、尺 曲谷地 、乌 丽 盆地 、沱沱河盆地 、通天河盆地 、布曲河谷 区 ,地 势 较开 阔、平坦 。河谷两侧表层大部分地段 均有风蚀 残 留碎石 、角砾等 。
董汉雄 ,男 ,高级工程师。
( 8级 ) 为 10~18天 ,定 时最大 风速 3 3 / 1 > 3 7 0~ 1m s ,风 向 W、WS ,瞬间最大风速 4 / ,风 向 w。 0m s 2 沙害特点 2 1 分布范 围 . 青藏铁路五道 梁至 雁石 坪共 有沙 害 6 0多处 ,总
2 4 沙 害程度划分 . ( ) 轻 微 沙 害。主 要 集 中在 D 15 1 K 2 0+5 0~ 6 D 13 0 0 K 34+ 0 。该段地 表 以残 留粗颗 粒土 为主 ,地形 起伏不 大 ,植被覆盖率约 2 0% ~ 0% ,土地 有沙漠 3
基工 程危害最小。 2 3 活动特点 . 由于该 区蒸发量 远大 于降雨 量 ,在 蒸发 作用 下 , 地面表层 0 2m细砂 呈干燥 或稍 湿状态 ,在一年 多达 . 6~ 7个 月 的 大 风 作 用 下 ,风 力 对 细 砂 或 细 颗 粒 的 剥
蚀搬 运作用强烈。由于蒸 发作用 的不问断性 ,表 层始 终存在 02m厚的干燥层 ,在大风作用下 ,表现 了较 .

青藏铁路工程防沙产生的积沙对下伏冻土的热影响及机理

青藏铁路工程防沙产生的积沙对下伏冻土的热影响及机理

m、I.9 m、2.5 m、3 m、3.1 m、
m,而相应的阻沙栅栏厚层积沙下分别为
m、I.9 m、2.7 m、2.8 m、2.9 m、2.4
rn、1.5
m,格
始,每小时观测一次。研究方法为野外同步对比连续 观测。

状沙障薄层积沙下分别为1.3
2.4 m、2.7 rn、2.8 m、1.5
m、I.9 m、
frost lower,seasonal thawing depths shorter,active layers thinner,freezing layers thicker and permafrost table higher. The maximum annual mean value of the permafrost temperature drop reached 0.3℃and the permafrost table
作者简介:谢胜波(1984),男,湖南湘潭人,助理研究员,博士。
E-mail:xieshengbo@lzb.ae.en
万方数据




第35卷
路基的出现在空间上扰动了风沙运动原有相对稳定的 动态平衡,改变了近地表风沙流的流场结构及搬运堆 积条件[5],造成了沙物质在铁路附近的沉积,使风沙危 害突出[6],成为我国沙害最严重的线路之一。为防治 沙害,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青藏铁路的防沙以工 程措施为主,沿线设置了91处共84 km的各类工程 防沙措施[7]。如此大规模的防沙工程不可避免地会引 起地表积沙,使铁路沙害路段原本是天然状态的下垫 面性质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到地表的辐射和能量平 衡口]。特别是青藏铁路有550 km路段运行在平均海 拔4
3.2 m、2.5 0.4 rn、0.9

青藏铁路沿线活动断层调查与地应力测量(成果)

青藏铁路沿线活动断层调查与地应力测量(成果)

I项目背景青藏铁路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战略意义。

但青藏铁路横穿平均海拔4500米的青藏高原,属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工程,面临冻土、活动断层、地震与地质灾害的长期威胁,减灾防灾任务十分繁重。

国家和有关部门为修建青藏铁路作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

1975-1977年,国家组织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院、地质部地质力学研究所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冻土研究所、青海省地质局第一水文地质大队等单位,联合开展青藏公路格尔木—那曲段沿线1:20万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普查、冻土与冻胀灾害调查研究及青藏铁路初步选线工作。

20世纪80-90年代,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院、铁道科学院西北分院、交通部和中国科学院寒区与旱区研究所分别对青藏高原冻土分布及冻土灾害开展了系统调查,积累了高寒冻土保护和冻土灾害防治的宝贵经验;西藏自治区科委和国家地震局组织专家,对青藏公路沿线7.5-8级历史地震和重要活动断层进行了调查研究,编制了小比例尺地震烈度分布图。

在国家做出修建青藏铁路重大决策后,铁道部委托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于2001-2002年先后组织实施了青藏铁路线路初测、全线定测、补充勘测、线路方案比较研究和野外现场实验研究,完成了青藏铁路沿线工程地质勘察、冻土区划与工程稳定性分析、地震安全评价等任务,为青藏铁路设计奠定了重要基础。

为了攻克技术难题,完善设计施工方案,确保青藏铁路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铁道部组织国内相关部门的专家队伍,开展了大量技术攻关和专题研究工作。

高原寒区活动断裂(层)及伴生地质灾害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研究比较薄弱。

为保障青藏铁路建设的顺利完成及安全运营,中国地质调查局受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委托,地质力学研究所于2001-2002年承担了青藏铁路沿线地质灾害评估、活动断层勘测、隧道地应力测量及工程应用项目。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对青藏铁路沿线活动断层与地质灾害调查研究十分重视,将青藏铁路沿线活动断层研究、地质灾害调查与地应力测量列为国土资源大调查重要内容,并对相关工作给予了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持和必要的条件保障。

青藏线错那湖沿岸风沙的形成机制及治理措施

青藏线错那湖沿岸风沙的形成机制及治理措施

青藏线错那湖沿岸风沙的形成机制及治理措施蔺全林【摘要】重点阐述了青藏线错那湖沿岸半固定沙丘、新月形沙丘的分布特征及形成机制.结合施工阶段的具体措施,总结了对高原风沙的工程治理措施,为以后高原地区铁路施工对风沙的治理和环境保护提出了较为详实的依据.【期刊名称】《铁道勘察》【年(卷),期】2007(033)003【总页数】3页(P74-76)【关键词】半固定沙丘;新月形沙丘;形成机制;治理措施;石方格;沙障【作者】蔺全林【作者单位】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陕西西安,71004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1 概况青藏线错那湖活动沙丘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安多县错那湖东岸,呈扇形分布,面积约2 km2。

安多县地处藏北高原,平均海拔高程在4 500 m以上,气候寒冷,空气稀薄,人烟稀少,地表草皮较发育,无木本植物生长,自然条件恶劣。

新建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以NE向通过沙丘区,线路距错那湖1~2 km。

附近发育河流主要为巴索曲河,该河为常年流水性河流,雨季水量较大,冬季河水冻结,河流出口位于错那湖东岸,从沙丘中通过;河床两岸半固定、新月形沙丘呈不连续状分布。

2 沙丘分布及特征2.1 半固定沙丘分布范围分布在错那湖东岸洪积平原、北桑曲东岸桑卡日岗山麓,分布里程为DK1553+200~DK1556+510、DK1556+680~DK1557+390,主导风向为S15~75°W。

该段地层主要为细圆砾土及错那湖东岸的粉细砂。

由于颗粒较细,在风力作用中遇到迎风面山坡阻挡,沉积在左岸山麓形成沙地。

该段风沙厚度约为0.5~3 m,其间植被有零星发育,覆盖率约为20%。

2.2 新月形沙丘分布范围低山区西侧坡面及巴索曲河两岸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

分布里程为DK1560+690~DK1561+450、DK1561+980~DK1562+530。

沙丘高度为1~5 m,间距10~50 m。

迎风坡长度为10~30 m,坡度为8~15°,背风坡坡度为30~50°。

青藏铁路南山口段沙害防治措施的效果

青藏铁路南山口段沙害防治措施的效果

青藏铁路南山口段沙害防治措施的效果姜鑫贵;周金星;刘玉国;董林水;崔明【摘要】Objective]Approximately 22. 5% of the total distance of the Qinghai-Tibet railway has been affected by sand damage,a major threat to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railway. In this study,we calculated the volume of sand deposition under each sand control measure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on sand blocking capability,aiming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deploying effective sand barriers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sand damage to the railway and to guarantee the safety of railway operation.[Method]In this study,We focused on Nanshankou section of the Qinghai-Tibet railway,which was partially deployed with sand control measures. Four sand control measures and a control with no measures were established to compare their effectiveness. Area Ⅰ with no sand control measures was used as control,area Ⅱ was deployed with PE ( polyethylene ) checkerboard barriers ( PCBs); area Ⅲ with sand fences ( SFs ) and PCBs; area Ⅳ with SFs; and area Ⅴ with sand blocking PE nets ( SBPNs) and SFs. By measuring cross-section elements and depth of the sand deposition,the volume of sand deposition in different areas were calculated,respectivel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and control measures were evaluated using annual deposited-sand volume per unit width in different areas with different models of sand control measures as the main indicator,and the influence of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on sand blocking capability were analyzed.[Result]1 ) Our 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no sand accumulation on the railway track and no evidently visible abrasion of the rail in the areaI,indicating that the degree of sand damage in Nanshankou section was mild and no need to have sand barriers. Inappropriate sand barriers may lead to extra sand accumulation and causing damage to the railway embankment. 2 ) Annual deposited-sand volume per unit width in the area Ⅲ was 1. 125 m3·m -1 ,the highest among the 4 areas,indicating minimum average annual sand fl ux at Nanshankou area was 1. 125 m3·m -1. 3) Annual deposited-sand volume per unit width in the area Ⅳ was 0. 978m3·m -1 ,accounting for approximately 87% of those in the areaⅢ,indicating that SFs was an effective single sand control measure;4 ) Annual deposited-sand volume per unit width in the area Ⅴ was 0 . 782m3·m -1 ,accounting for 70% of those in the area Ⅲ,indicating SBPNs did not enhance the amount of sand deposition, even weaken the effects of sand blocking of SFs,the main reason was that they were settled too close to each other and to the railway. 5) Considering the sand blocking effects and economic costs,our 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width of the PCBs in Nanshankou section was 13 m; and single measure of SFs coul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and control of Nanshankou railway section,which cost less. [Conclusion]The sand barriers in Nanshankou area: the large width of the PCBs resulted in a waste of material and the optimum width of the PCBs was 13 m;SBPNs did not enhance the amount of sand deposition,even weaken the effects of sand blocking ofSFs,because they were settled too close to each other and to the railway;SFs was an effective single sand control measure in the study areas. Moreover,our 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the degree of sand damage of Nanshankou section was mild and no sand barrier was needed. If necessary,single measure of SFs can be used for sand control for Nanshankou section with a low cost. The result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scientific arrangement of mechanical sand barriers in mild sand damage railway sections.%【目的】青藏铁路沙害段约占铁路全长的22.5%,是铁路安全运营的主要威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
五道梁至雁石坪风沙路基调查报告
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地路处
一、概述:
青藏线是铁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受到国家、各部委以及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具有重要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意义。

根据目前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和各级领导的有关指示精神,青藏线建设必须实现“三大目标”,即从格尔木至拉萨行车时间最短、少维修或免维修、实现无人化管理。

因此路基工程建设标准须围绕“三大目标”来制定和实施。

为贯彻执行各级领导关于青藏铁路建设的指示精神,建设世界一流的高原铁路,确保设计质量,真正实现青藏线工程的“三高”(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目标,在2003年4月补强设计说明的基础上,我院地路处组织有关专业人员,于2003年6月23日至7月1日,对望昆至布强格段在建铁路的沙害进行了现场调查,基本查清了目前在建工程出现的沙害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具体段落和工程处理意见。

本次调查新增风沙路基工点57处,总长58.806km。

其中沙害相对轻微地段14处,累计长度15.640km;沙害相对较严重地段18处,累计长度15.985km;沙害相对严重地段24处,累计长度26.821km;沙害极严重地段1处,长度0.360km。

二、自然地理特征:
青藏线五道梁至雁石坪段沙害地段平均海拔4500m以上,气候寒冷,空气稀薄,人烟稀少,无木本植物生长,自然条件较差。

1、可可西里山区(DK1072+000~DK1124+500)
本段主要包括在楚玛尔河南岸、五道梁、可可西里山、红梁河、曲水河、地貌上呈沟梁相间,可可西里山走向近东西,海拔4500~4700m,相对高差100~300m。

红梁河河谷及山梁分布有流动沙地。

2、北麓河盆地(DK1124+500~DK1145+400)
本段包括秀水河、北麓河滩及阶地,海拔4500m,属冲、洪积高平原地貌,地形略有起伏,低丘与洼地相间,冲沟发育,地表植被稀疏。

局部分布沙丘、沙地。

3、尺曲谷地(DK1165+500~DK1193+200)
本段主要为尺曲河流阶地,海拔4580~4600m,地形平坦,微有起伏,冲沟较发育,地表植被稀疏。

4、乌丽盆地(DK1193+200~DK1202+500)
本段主要为乌丽冲、洪积盆地地貌,盆地内地形平坦,海拔4580~4600m,局部地段冲沟发育,地表植被稀疏。

5、乌丽山区(DK1202+500~DK1217+700)
本段主要乌丽低高山区,海拔4500~4700m,山顶平缓,岩坡陡,基岩裸露,植被稀疏。

6、沱沱河盆地(DK1217+700~DK1245+000)
盆地东宽西窄,其边缘为洪积扇,中部为沱沱河河谷及其阶地,地形略有起伏,地势开阔,地表植稀疏,广布沙地。

7、通天河盆地(DK1262+800~DK1282+800)
该段为冲洪积平原,主要由河流及阶地组成,海拔4600~4700m,地形平坦,地势开阔,通天河蜿蜒漫流,盆地内局部分布沙地,植被稀疏。

8、布曲河谷区(DK1282+800~DK1360+800)
该段主要由布曲河河谷、漫滩、一、二级阶地及温雁峡谷组成,海拔4700 m左右,布曲河受南北高山区控制,由南向北摆动,在山间谷地之中,地形起伏较大,河谷狭窄,三级阶地零星残存。

三、地层岩性:
沙害地段地表均分布厚0.5~4 m的风积、洪积细砂颗粒,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表层0~0.2 m干燥,0.2 m以下含水率11.8%~18.9%,粒径:5~2 mm的占11.2%~12.4%,2~0.5mm的占16%~18.5%,0.5~0.25mm的占19.8%~24.3%,0.25~0.075mm的占49.7%~57.4%,小于0.075的占2.6%~4.3%。

四、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主要为冻结层上水,水量不稳定,水位变化大,连续性差,受大气降水补给,大气降水多集中在6~10月份,其余季节降水量不大。

五、气象特征:
沿线跨越自然气候区为高原干旱气候区,区内寒冷干旱,气候多变,四季不明,空气稀薄,气压低,一年内冻结期长达7~8个月(每年9月至次年4、5月)。

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高山地区降水以雪,
冰雹为主,广阔的高平原上则以降雨为主,60%~90%的降水在正温季节,冬季少雪,除个别的高山地区外,雪盖一般均不稳定且厚度小。

风向以西北,西风为主,大风(≥8级)多集中于10月至次年4月间。

沙害地段,年平均气温-4℃~-5.2℃,历年的10月~翌年4月为负温月份,各月的平均最低气温在-10℃以下。

年降雨量在250~300mm。

年蒸发量在1500 mm左右,历年9月—翌年5月多西风,6~8月多偏北风,年平均大风日数(≥8级)130.1~178日,定时最大风速30~31m/s,风向W、WSW,瞬间最大风速40m/s,风向W。

各项气候特征详见附表1:五道梁、沱沱河主要气象资料汇总表。

六、沙害分布范围:
1、沙害分布范围:
沙害主要分布于楚玛尔河南岸、五道梁、红梁河、曲水河、北麓河盆地、尺曲谷地、乌丽盆地、沱沱河盆地、通天河盆地、布曲河谷区,均为地势较开阔、平坦地段,河谷两侧,表层大部分地段均有风蚀残留碎石、角砾等。

2、沙害的特征:
沙害对铁路工程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路基两侧坡脚及附近低凹地带严重积沙,形成铺轨通车后流沙上道的隐患;在片石通风路基地段,积沙填埋片石空隙后,将减弱和破坏片石通风路基的通风效果,形成新的路基病害。

风沙对路基工程的危害程度与线路走向和主导风向有关,线路走向与主导风向夹角越大,路基工程对风速、风向的影响就越大,积沙
现象就越严重,线路走向与主导风向垂直,风沙对路基工程的危害最大。

线路走向平行主导风向,风沙对路基工程危害最小。

3、路基积沙的物质组成:
主要为松散细沙,风积沙砂质较纯净,颗粒较均匀,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等,一般粒径为0.1~0.25mm,大于0.1 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95%,粉粘粒含量很少。

七、沙害的活动特点及其危害:
1、风蚀作用
由于本区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在蒸发作用下,地面表层0.2m 细砂呈干燥或稍湿状态,在一年多达6~7个月的大风作用下,风力对细砂或细颗粒的剥蚀搬运作用强烈,由于蒸发作用的不间断性,表层始终存在0.2m厚的干燥层,在大风作用下,表现了较强的风蚀能力。

2、风积作用:
每年10、11、12月份及来年1、2、3、4月份为大风季节,风力作用将地表细砂随风沙流搬运并沉积,风力大小决定搬动距离,鉴于起沙风速大小、频率及风力衰退时间随地形地貌不同而变化,而导致都有一定范围内产生不同程度的积沙现象,由于路堤的阻挡,使风速减少,风向旋回,风力搬运能力骤降,而导致路基坡脚出现积沙现象。

八、沙害严重程度的划分及防治工程措施的意见:
1、轻微沙害
轻微沙害主要集中在DK1250+560~DK1334+000。

从现场情况看,
地表土以残留粗颗粒土为主,地形起伏不大,植被覆盖率约20%~30%,土地有沙漠化、草场退化的趋势,尤其是路基坡脚15~30m范围内,有积沙现象。

这种类型的沙害目前对路基的危害较小,建议在路堤坡脚外侧20m范围内平铺粗粒土固沙,20~50m范围设方格沙障,100m处设置一道挡风栅栏设施。

2、较严重沙害
较严重沙害集中DK1082+000~DK1109+000。

该段特点是:地形相对平坦,地表松软,植被稀疏,地表以细沙为主,残留碎石。

坡脚积沙较多,边坡及路基面积沙较少。

建议在路堤两侧坡脚外20m范围内平铺粗粒土固沙,迎风侧20~100m范围设方格沙障,100m~200m范围设置2道挡风栅栏设施。

背风侧20~50m范围设方格沙障,100m处设置一道挡风栅栏设施。

3、严重沙害
严重沙害集中在DK1109+000~DK1136+000,该段特点是:地形起伏,地势开阔,地表松软,植被稀疏,地表以细沙为主,夹碎石。

坡脚及边坡积沙严重。

建议在路堤两侧坡脚外20m范围内平铺粗粒土固沙,迎风侧20~100m范围设方格沙障,100m~200m范围设置3道挡风栅栏设施。

背风侧20~50m范围设方格沙障,50m~100m范围设置2道挡风栅栏设施。

4、极严重沙害
极严重沙害集中在DK1113+240~DK1113+600。

本段位于青藏公路左侧200 m。

沙源位于青藏公路右侧500 m左右,致使整个路基边
坡及路基面大量积沙,必须采取措施加以治理。

建议在路堤两侧坡脚外20m范围内平铺粗粒土固沙,迎风侧20~100m范围设方格沙障,公路右侧100m~200m范围设置4道挡风栅栏设施。

背风侧20~50m范围设方格沙障,50m~100m范围设置2道挡风栅栏设施。

详细调查情况见附表2。

附:参加本次沙害现场调查及研究工作的主要专业人员有:李成(项目负责人);
刘义(地质专册)、兰旭鹏、刘争平;
王多青(路基专册)、李红伟、董汉雄。

调查报告编写:兰旭鹏、李红伟
调查报告复核:刘争平、董汉雄
调查报告审核:李成
处审:包黎明、张钊
2003年7月31日
附图:混凝土骨架方格沙障及各种挡沙栅栏结构示意图
图一、直立式百叶窗挡沙栅栏
图四、钢筋混凝土板透风挡沙栅栏
附表1:五道梁、沱沱河主要气象资料汇总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