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
政治必修三第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学案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一、学习目标1、识记、理解文化的内涵。
2、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①文化的涵义②文化的作用三、课前预习:(一):文化“万花筒”1.文化现象: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文化现象;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文化现象。
2.文化特色: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生活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二):文化的内涵和特点1.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1)内涵:“文化”是相对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及其。
(2)外延:包括、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的部分。
(3)广义上的“文化”与狭义上的“文化”的不同:前者指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及其创造的成果和精神成果;后者专指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的程度。
我们所讲的“文化”,既不同于广义上的“文化”,也不同于狭义上的“文化”,是中的“文化”。
2.文化的特点: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1).文化是特有的现象。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文化是人们的产物。
(2).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接受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精神产品离不开。
(三)、文化的形式和力量1.文化是一种。
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都属于;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
2.文化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和的历史中。
四、知识拓展:1、文化的含义“文化”一词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被多个定义,“文化”具有多义性,把握“文化”的多义性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广义的理解,将人类有意识参与的一切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包括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均理解为文化,提出文化就是人的非生理部分和总和,即除了人的生理本能之外的所有要素都属于文化的范畴,这种广义的“文化”同“文明”的含义相近,如大汶口文化、周口店文化。
高中政治 第一课 第一框《体味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 1973年率领科研团队开启了杂 交水稻王国的大门,在数年的 时间内就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 饭问题,有力回答了世界“谁 来养活中国”的疑问。中国以 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 占世界20%多的人口。目前, 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世界上30多 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 并被冠以“东方魔稻”、“巨 人稻”、“瀑布稻”等美称, 甚至将之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相媲美。
3、有人认为,文化就是工艺品、 影视、书画等艺术,你是否赞同这 种看法?
○了解文化现象的普遍性,知道不同区域的 文化有不同特色。
○理解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明确文化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关系,理解人 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了解文化的各种形式,理解文化作为一种 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一、文化“万花筒”
传统文化
现代文化
校园文化 社区文化 网络文化
化城 市 文
化农 村 文
从传统文化到现代文化,从校园文 化到社区文化再到网络文化,从城 市文化到乡村文化,这些文化现象 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一)文化现象的显著特点 1、时间:文化无时不在 2、空间:文化无处不在 3、形式:丰富多彩,多种多样
时政新闻
2015年5月14日,为期5天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 览交易会在深圳拉开帷幕,本届文博会展商数量再创新高,有 2286个政府组团企业和机构参展,吸引来自97个国家和地区超 过1.8万名采购商参会。
本届文博会以“一带一路”为主题,首次设立丝绸之路馆, 吸引了俄罗斯、印度等15个国家和国内的西安、乌鲁木齐、广 州、泉州等15个重点城市参展。
领略不同文化的韵味
课堂教育
网络教育
3、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讲稿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导课探究:1.你经常欣赏哪些文化艺术节目?2.你会采用什么方式欣赏自己喜欢的文化艺术活动?3.有人认为,文化就是音乐、戏剧等艺术。
你是否赞同这种看法?第一部分:知识点一—文化现象多媒体展示:文化“万花筒”(1)文化现象:时间上:无处不在(图片展示公元前4000多年前苏美尔人楔形文字、龙图腾、摩岩石刻中国印、奥运标志)(2)文化形式:多种多样(图片展示音乐、舞蹈、小品、影视)(3)空间上:无处不有(图片展示家庭文化、社区文化、班级文化、校园文化)(4)文化特色: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中国长城、埃及金字塔、印度泰姬陵)一、感受文化现象1.时间:文化无时不在2.空间:文化不处不有3.地域:文化各具特色4.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思想、理论、信念、道德、科学、文学、艺术等(静态);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动态)。
知识点巩固练习:在都市,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特有的乡土气息。
这说明(D)A. 不同区域在文化上毫无相通之处B.不同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相同的文化环境C.不同文化环境的差异是可以完全消除D.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第二部分:知识点二—文化的概念和特点多媒体展示:文化是什么钱钟书语录: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时候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引导思考:从身边的活动现象激发学生的思考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2.3.5.6.7)(1)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2)参加学校运动会(3)参加演讲会、辩论会(4)购买蔬菜水果(5)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6)合唱团、舞蹈队、时装表演队(7)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8)某国议员竞选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文化活动相对于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二、文化是什么(一)文化的概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高中政治 第一课 第一框 体味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作为一种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归纳:对文化的理解(特点):
(1)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经济现象、政治现象)
(不是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由人创造,也不是自
古就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来源于人类实践)
(3)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逐步培养 出来的)
(4)文化与物质密切联系。
(2)“文化”与“文明”:
①文化与自然相对,重点强调“化”的过程;
文明与野蛮相对,重点强调“明”的结果。
②
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
文化发展中的精华、积极成果是文明,
文化不等于文明。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的形式是多样的 (静态)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 教育、艺术、科学 (动态)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 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自然科学
③技术
④语言、文字
⑤选举人大代表【政治】
⑥企业的生产和广告推广【经济】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
二、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B、人类社会产生前,文化就存在于自然界中 C、文化是人天生就具有的 D、文化可以脱离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
(3)文化特色:不同区域的文化各有特色(独特性)
体
味 文
什么是 文化
文化的内涵 文化的特点
化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的 文化对社会发展 对个人 力量 产生深刻的影响 对民族和国家
文化的影响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转化为物质力量
【课堂练习】
一、我们要讲的“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
高中政治第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使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更加深入人心,营
造遵德守礼、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氛围。从《文化生活》角度看,
各地文明办这样做是基于( )
①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 ②文化促进人与社会的发
展 ③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④参与文化活动是培养人
的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一、文化“万花筒” 二、文化是什么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
2.文化的社会作用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互动探究 解惑提高 典例剖析
文化的内涵与特定 南朝诗人王籍在《入若耶溪》中写道:“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 长年悲倦游。”
(1)诗中的“空水”“阴霞”“阳景”“蝉噪”“静林”“鸟鸣”“幽山”是否是 文化?为什么?
④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探究点一
审题
探究点二
互动探究 解惑提高 典例剖析
审设 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文化生活》,问题指向是选出对材料理解 问 正确的选项
审材 材料有两层有效信息:一是月亮在天文学家眼中是一个普通 料 的天体;二是远离家乡的游子会借月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互动探究 解惑提高 典例剖析
文化的力量 “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 题展览”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展览通过275张照片、 252件文物和大量视频、图表、油画、雕塑等,全景式展现了万里 长征的光辉历程,彰显了红军在长征中表现出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 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 的英雄气概,揭示了“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的时代内涵。 材料中有哪些文化的表现形式?举办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 80周年主题展览有何意义?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第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共20张PPT)
练一练
想一想:下列活动属于文化活动的有: 1.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2.参加学校运动会 3.参加演讲会、辩论会 4.购买水果蔬菜 5.参加文学社、读书俱乐部 6.合唱团、舞蹈队、时装表演队 7.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8.某国议员竞选
8/24/2015
知识结构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文化“万花筒” 文化形式:多种多样,不同区域的文化 生活各有特色 内涵: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8/24/2015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
(静态)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 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动态)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 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本质)。
8/24/2015
三、文化的力量
3.文化的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 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 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 长历程中,而且还表现在民族和国家 的历史中。
8/24/2015
“未革这 文脱履两 化的的个 ”学男镜 ?生青头 ,年中 谁和, 更稚西 有气装
文化的特征之二: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 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 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 逐步培养出来的。
8/24/2015
“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 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
什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各种现象和事物的总的看 法,其中包括社会观、自然观以及伦理观、审 美观等。有了世界观,也就会产生人生观和价 值观。 人生观主要是指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总的看法, 包括人生的意义、目的、态度和理想等。 价值观主要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以及 价值大小的一种认识和评价。
高中政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问题导入 1.南京地铁设有风格多样的《红楼梦》主题文化墙体现了 什么道理?
2.文化为什么要通过文化墙呈现?
探究导学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1)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 为文化。 (2)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社会生活的体验中,特别是 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 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3.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的实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 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成长的历程中,而且表 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 族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 界民族之林。
求”就是发挥优秀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故答案选 A 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 项错误,文化只有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C、D 两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答案:A
5.在陕北地区,以往由于交通不方便,这里的生产、经贸全靠驴、
骡驮运,脚夫们长期行走在寂寞的山川沟壑间,便顺乎自然地以
唱歌自娱,逐渐形成了一种风格鲜明的山歌品种——“信天游”。
【例 2】 某校开展了以“纪念该校成立五十周年”为主题
的读书活动。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
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现人
生追求。这是因为
()
①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对个人的成长具有
高二政治课件第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必修3
3.文化(wénhuà)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个人所具有 的文化(wénhuà社)素会养(sh是èh通uì过) 对_____________的体验
生活
,文特别是通化过参与_______知__识__文__化、教接育受 __(动_w_é_n_h_u_à_)_活________而社逐会步实培践养出来的。人们在 ______________社__会中生创活造和发展文化(wénhuà),也 在_____________中获得和享用文化(wénhuà)。
第八页,共43页。
思考 2.人们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与生俱来的吗?为什么? 【提示(tíshì)】 (1)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 的,也不是在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 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 逐步培养出来的。 (2)文化素养的培养,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培养公 民的文化素养,国家要大力发展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 ,为个人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作为公民个 人,要努力学习,积极实践,汲取文化营养以发展自己 。
环境
第四页,共43页。
思考(sīkǎo) 1.请读图思考(sīkǎo):东西方文化各有差异,你有 什么感受?
【提示】 不同区域人们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且这 些文化生活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tèyǒu)的色彩。
第五页,共43页。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 _精__神__(_jī_n_g_s_h及én其) __产____。品包括具有____意__识__形__态__性质 的活部动分和具有____(_ch__非ǎ_n_意p_ǐn识_)_形__态_的部分。 2.文化是人类社会__特__有__的现象。文化是由__人___所 创造、为____人所特有(tè yǒu)的。文化是人们的产物 __社__会__实_践___。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
故事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为什么“在政治上我 是块钢铁”这句话格外感人?
《长征》中写过一个人的真实故事。故事的主 人公叫郑金玉,是红24团的一个小通讯员。有一天大家没有见到他,才知 道他生病了,最后病得不能走了,他的政委把马让给了他,他在马上都坐 不住,最后战友们用绳子把他捆在马上走。将要走出草地的前一天,他突 然在马背上说,我想见政委,我有话跟他说。政委跑过来了,他跟他的政 委说:“政委,我不行了。在政治上我是块钢铁,但是我实在是不行了, 我坚持不住了,我要死了,我看不到革命胜利了。”说完这句话,他就死 在了马背上,那年他17岁。
二、文化是什么
(二)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2.文化实质是一种精神现象,它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3.文化是对社会生活的体验,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 文化知识教育逐渐培养出来的。
文化有哪些丰富多彩的形式? 观点一: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 观点二: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 观点三:物质文化、认知文化、规范文化、价值观 观点四: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器物文化 观点五:高雅文化、精英文化、通俗文化、大众文化、流行文化、 产业文化、商业文化等 观点六:政治文化、经济文化、企业文化、行政文化、管理文化、 法律文化等等。 共识观点: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有人才能有文化,不同种族、不 同民族的人有不同的文化。
三、文化的形式
文化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 现象,形式是非常丰富的
故事一:长征时期,为什么那么多小红军生生死死 要跟红军走?
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课第一框品味文化
对每个人的生活来说,文化同经济、政治一样重 要,都是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 对每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来说,文化是民族延续 的重要标志,是国民素质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文化“万花筒” (一)文化“万花筒” 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文化形式:
文化形式: 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文化“万花筒”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文化“万花筒”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文化特色: 文化特色:不同区域的文化特色 文化含义:相对于经济、 文化含义: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 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 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文化的力量 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特有的现象 (1)从现象上看: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 )从现象上看: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 特有。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特有。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从产生过程看: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 )从产生过程看: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 实践的产物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说说《共产党宣 言》的问世对社会主义运动产生的影响。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 生深刻的影响。 生深刻的影响。
万花筒” (一)文化 “万花筒”
2、文化现象 、
高中政治必修3优质课件:1.1 体味文化
[名师点拨] 1.文化是什么
(1)对文化是什么有不同的理解。广义的文化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 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狭义的文化则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者人们受 教育的活动。“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既非广义文化,也非狭义文化。 (2)“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 产品。从内容看,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也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从形式看,文化包括 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静态现象,也包括 进行上述精神性的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文化活动过程;从表现看,文化无 处不在,无时不有,形式多样,各具特色。
(3)判断一种现象是否是文化,一是要看它是否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是否是由人所 创造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二是看它是否是人们的精神活动或精神 产品,纯粹的物质产品不是文化。 (4)区分意识形态性质的文化与非意识形态的文化,主要是看它是否带有阶级性质。 意识形态性质的文化带有阶级性,非意识形态的文化没有阶级性。
(1)从时间上看,文化现象 无时不在 。 (2)从空间上看,文化现象 无处不在 。 2.文化特色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 文化环境。人们的文化生活呈现各自 特有 的色彩。
二、文化是什么 1.含义
(1)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 精神活动 及其产品。 (2)内容 ①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等。 ②非意识形态的部分:自然科学和 技术 、语言和 文字 等。
小提示:(1)文化的力量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2)文化与文明是不同的。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 般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简单来说,文化是文明的一部分。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课第一框 体味文化
反动的、腐朽的、 没落的文化会把
人们引向歧途
a
先进的、健 康的文化是 个人成长的
27
• 3〉在欧洲,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直接催生 了列宁主义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十月 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从此以 后中国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
• 4〉《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爱国守 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 献”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她必将成为我国实 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精神力量.
吴越文化
滇黔文化
巴蜀文化
不同区域文化各具特色
a
11
哈尔滨冰灯迎新
a
12
广州花市接春
a
13
一文化“万花筒”
1、文化现象的特点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丰富多彩)
2、文化生活的特点:
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a
14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涵义 2、文化的特点
a
15 15
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a
26
• 2〉1920年《共产党宣言》第一中译本出版。青 年毛泽东潜心研读后,完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他说:“从此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 摇过。”历史上,马克思主义帮助无数有志青年 成长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周恩来、朱德、刘 少奇、邓小平等。
• 结合材料1〉、2〉讨论:文化对个人成长有何影 响?
a
网络文化
4
文化现象:丰富多彩
日本的动漫作品:
a
5
a
66
a
77
城市的市井文化 农村的乡土文化 山村的村野文化
江南的婉约 山东的豪爽 四川的热辣
骑马摔跤体现了蒙古人的豪迈奔放 川剧的变脸让人感到神奇莫测 东北的二人转唱出东北人的淳朴豪爽
版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一课第一框 体味文化
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指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④ 精神 活动及其产品。其 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⑤ 意识形态性质 的部分,又包括 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⑥ 非意识形态 的部分。 知识拓展 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同时反映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 求的观念体系,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非意识形态是指不反映一定阶级或社 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意识形式,在阶级社会中不具有阶级性。
文化的力量 1.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从静态角度说包括思想、理论、信念、信仰、 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从动态角度说包括各种文化活动,即人们进 行 精神性 的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 2.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作为一种 精神 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 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 物质力量 ,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易错提示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它必须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物质力 量,不能把文化直接看作一种物质力量。 从性质上看,文化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文化的作用会因不同性质的文化表 现为正负两方面,并不总是积极的。
2.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⑦ 人类社会 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 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⑧ 人类社会 实践 的产物。 (2)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 文化活动、接受⑨ 文化知识教育 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⑩ 物质载体 之中。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 √ ) 提示: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 西不能称为文化。 2.每个人的文化素养都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 ✕ ) 提示: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 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 ✕ ) 提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 物质力量。这种转化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实现。 4.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 ✕ ) 提示: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不能把文人等同于人类 整体。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课第一框 体味文化课件19张 精品
3.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文化是通过 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人们的精神活动 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我们 每个人要自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主动参加各种健 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感受文化对个体成长的影响, 自觉提高文化素养。
知识点二 文化的本质和作用
性质
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
文化活动更具有特有的乡土气息。以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
环境
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5.人们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与生俱来的吗?为什么? 【提示】(1)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
课堂小结
目标测试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它由人所创造,
C 为人所特有。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优美秀丽的山川河流,幽静神秘的原始森林, 都是人类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B.事实上,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前,就有了源远流 长的文化 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在社会生 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D.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它还是一种 重要的物质力量
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 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2)文化素养的培养,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培养公民的 文化素养,国家要大力发展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为个人 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作为公民个人,要努力学 习,积极实践,汲取文化营养以发展自己。
【特别提醒】 文化有古今和地域之别。不同民族 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不同文化对经 济、政治有不同影响,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落后、腐朽的文 化则阻碍社会发展。人们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 化活动,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
高中政治第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第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第一篇:高中政治第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广东省陆河外国语学校高中政治第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的内涵。
2、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文化的涵义★ 教学与学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教学中通过展示文化素材和实例,让学生感悟文化的涵义,以及文化的力量。
★教学过程(二)进行新课一、文化“万花筒”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这些图片材料表现了人类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但这只是文化的一部分内容――艺术。
文化的内容和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请大家阅读教材5―6页内容。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还有转瞬间已不再新奇的网络文化等,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3、文化现象丰富多彩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无论身处繁华的都市、新兴的乡镇,还是偏居边远、古朴的村落,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
这些文化生活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二、文化是什么1、文化的涵义我们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课件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 体味文化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了解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文化生活呈现 各自特有的色彩 2.深刻理解文化的内涵和 特点 3.理解文化的本质是一种 社会精神力量
科学精神 文化是一种 精神力量 公共参与 参与文化活 动,提高文化素养
政治认同 文化对社会 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体现在国家、民族和个 人发展的历程中
[思考] 下列哪些属于文化活动? ①泰山日出 ②小张在泰山上看日出 ③小李在泰 山脚下买门票 ④小王积极参加社区居委会选举 ⑤小 王参加社区和谐文化建设 ⑥第 24 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 会将于 2022 年在北京和张家口举行 ⑦2019 年 2 月 4 日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如约而至 提示:②⑤⑥⑦属于文化活动;①不是文化活动, 是纯粹的自然现象;③属于经济活动,④属于政治活动。
评和国内知名专家的一致认可,说明了文化是人类社会实 践的产物,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 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通过演出,大家欣赏到了一场高 水平的演出,对“精忠报国”有了更深的理解,有利于提 升人们的文化素养,体现了人们的文化素养是后天逐步培 养出来的。舞剧在大剧院演出,且灯光配合着音乐,体现 了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一、文化“万花筒” 1.文化现象 (1)从时间上看,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2)从空间上看,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2.文化环境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都呈现出各自特 有的色彩。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 及其产品。包括两方面内容:
意识形态性质部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教材 P7 【提示】 这里的“文化”是“文化素养”“文明” 的意思。显然,从图中二人的表现看,稚气未脱的学生比 西装革履的男青年更有“文化”。 6.教材 P8 【提示】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 义的诞生。从此,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无产阶级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蓬勃发展。例如,1864 年第一国际的 成立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871 年巴 黎公社运动更是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高潮。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课件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
一二三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思考探究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 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 矣。” 韩愈上述论断的合理性在哪里? 提示:韩愈论断的合理性在于,认识到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既不是天 生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 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一二三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三、文化的形式和力量 1.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1)文化产品。 主要指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 艺术等。 (2)文化活动。 主要指人们进行精神性的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一二三
2.文化的力量 (1)本质。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2)内容。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 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 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 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特别提醒从作用的对象看,文化的作用既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 中,也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从作用的性质看,文化的作用具 有双重性,这一点在下一框题我们将详细学习。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1-
第一框 体味文化
-2-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1.知识目标 (1)了解文化现象普遍存在,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理解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理解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 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2.能力目标 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 人民的文化需求,关注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质量和水平,领悟文化 与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增进学生参与文化生活的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框 体味文化
点评:这里如果标出以下内容就更好。因 为更规范,更有层次与条理。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 体味文化
一、体味文化“万花筒”
1.你知道有哪些文化现象? 2.请你对所知道的文化进行归类。
点评:1、将教材第一目的3个探究活动6个问题,简化为一个活动、2个问 题。比较好。实事求是。教材编者不一定熟悉课堂教学。 2、“体味”2字可以去掉。 3、如果有图画与文字等情景就更好。 4、如果将问题做如下修改更好。 1、暑假中,你参加过哪些文化活动?(旅游、看世博、世界杯……) 2、你参加过学校、社区的那些文化活动,有什么感受?不参加这些活动行 心里会有什么感觉和想法?
• 结合材料1〉、2〉讨论:文化对个人成长有何影 响?
先进的、健 康的文化是 个人成长的
催化剂
3〉在欧洲,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直接催生了列 宁主义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十月革命 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从此以后中 国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
4〉《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爱国守法.明 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公 民基本道德规范,这必将成为我国实现全面小康 ,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精神力量。
2.海峡两岸点评、:炎这黄个子说孙法同在逻根辑同上源有,问儒题家。社会环境 文化是我们与文共化同环的境文是化不环能划境分,的是。我按们照共教材观点, 同的文化传文化统只。能与经济、政治划分范畴。教材说: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与人类社会同 时产生的。有了人,就有了文化。而到了一
定阶段,就有了文明。
阅里读吃思了考第:四单元的教
1学〉内20容04。年说2月明中对共教中材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
没步有加从强宏未观成上年把人握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指出:
这加里强真和正改应进该未讲成解年的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有理想
,、是有教道材德设、计有的文问化题、有纪律的反中动国特的色、社腐会主义 :言事环说》业境一的建,说 问设坚《 世者持共 对和不产社接懈党会班地宣主人开,展必“扫须黄净”朽化”打的未非成、”年斗没人争落的,成坚长决 义查运处动传产播生色的情影、响凶。杀、暴力、的封文建迷化信会和把伪科学
探究活动 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 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 文化并不仅仅是印在书本上在的比知较鉴别中确认观点 识,电影中的画面和故事、各种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探影究活动中提炼观点 作品、建筑、文艺节目等虽然不是书 本知识,但也应该属于文化的内容。
思考:
我们许多 同胞到底缺什 么?应该怎样 解决?
归纳: 验,特一别个是人通的过文参化与素文养化是活通动过、社这”规接会里范受生用一文活“些公化的。民教体 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 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受 文化点。评:这里应当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链接”,教师
这样可能更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也更符合“体验”课程的要求。更关注学生体验和 生活经验。
苏轼 曹雪芹
文化现象源远流长,无时不在。
文化现象丰富多彩,无处不在。
祭孔大典:
思考:
海峡两岸 为什么要共同 祭孔?
点评:这个问题一下子 跳跃太大。跨度也大, 以后到第三单元用不迟
归纳:
1.我们不仅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 会环境中,还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 。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都处在特 定的文化环境之中。这些文化生活呈现 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在的这出个版基物础。上,分析
人们引向歧
文影?化响为。为什 应什么 当么能 讲要够解坚产和持生阅不懈地开展“扫黄途””打非”斗争
读教材最后一段。
2〉1920年《共产党宣言》第一中译本出版。青年 毛泽东潜心研读后,完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他 说:“从此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 。”历史上,马克思主义帮助无数有志青年成长为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如周恩来、朱德、刘少奇 、邓小平等。
有距离。
体味文化——
例1
文化是什么
教室墙上 贴的市民文明 公约,它与我 们说的文化有 密切关系,我 觉得精神上的 东西才能称得 上是文化呢!
文化就是知识,人们常说这个人有文化 就是指的他很有知识。如果一个人从来都没 有读过书,那他就一定是个没文化的人。
你同意他们三个人当中 谁的观点?为什么?请这说样处理比较好: 说你对文化的理解。
在对这于里广对大文化国一民词要的加古强汉社语会词源主进义行文适化当教讲育解。点明 和道:是德在相宣古对传人于,眼“武切里力,实”而“提文言高化。”国同有民时道素,德还教质应化。当、指修导养学的生含阅义读。也“专
家文点化评是”,精使神学力生量区别,“是文综化与合文国明力”的的关标系志。之 一。然后,可以结合教材P7页漫画,点拨:这是从伦理的
意义上来谈文化的。这样,对文化内涵的知识教学, 才比较到位。同时也有价值观的引导。
三、文化的力量
• 1.形式多样: • a.思想、理论、道德、教育、科学、文学
等属于文化; • b.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
都是文化活动
点评:应当是:文化的形式丰富多样
2点.文评化:是寅一吃种卯社粮会。精这神力量(文化的作用)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什么?
• 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
动及其产品。
• 它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 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 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 注意两点:
点评:这个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纯粹“自概与然念新”的的课提程出的 2〉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经济的和政治的 倡导的理念
• 思考讨论材料3〉和4〉,说说文化会给社会的发 展带来什么影响?
• 参考结论:
• 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产生 巨大的促进作用;
• 反动的、腐朽的、没落的文化则对个人成长和社 会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练习
•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3 4 5 6 7 1)西双版纳植物王国
2)黄山自然风光
3)莫高窟的飞天壁画
4)大汶口文化遗址
5)宗教活动
6)克隆技术
7)伦理道德观念 8)生产资料所有制
9)乡镇企业
10)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