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教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1.引导: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前面学习的东汉历史。

由于东汉后期出现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黑暗政治局面,导致爆发农民起义。

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掌握地方政权的豪强地主开始变成了割据一方的军阀。

农民起义被镇压后,这些军阀之间长期争夺,出现了军阀混战的局面。

下面请同学阅读课本相关内容,说说当时在北方主要有哪几股势力,各自情况如何。

有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和盘踞在河北的袁绍。

袁绍占据河北一带,战乱较少,人口众多,粮食丰足,势力很大。

曹操占据河南一带,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实力也在不断增强。

曹操(155~220年),汉魏之际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196年,曹操率军迎汉献帝到洛阳,总揽军政大权,建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

此后三年,运用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相继击败张绣,擒杀吕布,困死袁术,赶走刘备,占据豫、兖、徐等州,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在曹操势力迅速发展之时,袁绍的力量更强大了。

先后占有了青、冀、幽、并四州之地,成为当时最大的军阀。

在汉运将终之际,他很想由自己统一中国,称帝天下,于是与曹操势力发生冲突,终于演变成一场大战——官渡之战。

2.官渡之战。

(1)引导:请同学们自读课本相关内容,复述“官渡之战”的经过。

200年,袁绍率10万大军进攻曹军,主力直逼曹军所在地官渡。

曹军只有三四万人,双方交战互有胜负。

后来,曹操采纳谋士的意见,袭击袁军屯粮处,火烧全部粮草。

袁军军心动摇,曹军趁机进攻,大败袁军。

袁绍带领数百骑兵逃回河北。

(2)引导:请同学们根据课本的描述说说官渡之战中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

答案:曹操在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在农业生产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在军事上战术得当;袁绍不善于用人,骄傲轻敌。

官渡之战以后,曹操消灭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他想乘胜南下,统一全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复习课教学课件共15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复习课教学课件共15张PPT
(3)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产生了 什么影响? 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措施:①迁都洛阳。 ②推行汉化政策。说汉语、 改汉姓、穿汉服、与汉通婚 习汉礼、用汉制。
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 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材料一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
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材料二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表
鲜卑姓 拓跋 丘穆陵 步六孤
汉姓 元 穆 陆
鲜卑姓 贺赖 独孤 贺楼
祖冲之 贾思勰 王羲之 顾恺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
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
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7位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 耨……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 》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 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1)比较材料一、二,说明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江南地区逐渐得到开发)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从材料一到材料二这种 变化的根本原因?
北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汉姓 贺 刘 楼
材料三 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用“孝” 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
(1)孝文帝改革是在什么样背景下进行的? (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是孝文帝改革的什么
内容?材料三与孝文帝改革哪一内容有关? (3)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孝文帝
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4)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如何?
根据图示,将魏、蜀、吴、西晋、 东晋、南朝、北朝等 对号入座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备课说明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备课说明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体例族交融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阐述,本单元讲述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学生将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科技和艺术成就,如祖冲之的数学成就,认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二、单元教材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长期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交融的重要时期,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结束了秦汉时期大一统的局面。

三国鼎立是从分裂割据逐步走向局部统一的过程。

司马氏建立的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实现了短暂的统一。

八王之乱不仅使西晋衰落,也导致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出现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此后东晋南朝与十六国北朝对峙的局面形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各族不断内迁,各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交融,区域的开发,尤其是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显著进步,都为统一局面的重新出现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史的一个大单元理念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一大单元理念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多方面,为隋唐盛世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三、单元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过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提供图片、文字等材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四、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的时代特征,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了解人口迁徙、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等基本史实,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时代特征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意义。

历史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

历史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

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案一、新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科技和艺术成就,如祖冲之的数学成就,认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二、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两部分内容,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与文化成就。

科技成就主要讲述了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及科学家祖冲之所获得的成就;文化成就主要讲述了书法、绘画、雕塑、文学等方面的发展。

学习本课内容,首先要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文化是时代变革的先声和反映,科学技术代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它们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要将科技、文化与历史发展的进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了解历史背景和进程的基础上,理解科技、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目标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成就,感受古代科技文化的高超水平,树立文化自信;学习科学家、艺术家身上刻苦钻研、勤学苦练精神;(史料实证;家国情怀)2. 通过学习本课,思考魏晋南北朝科技文化成就与时代特征内在的联系,认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唯物史观)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视频:《龙门金刚》教师引导:同学们,从视频当中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我国石窟文化之美。

石窟文化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佛教文化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种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这样一个民族大交融的时代,还孕育出了怎样辉煌的科技与文化呢?(二)新课讲授1.贾思勰和《齐民要术》(1)简介:贾思勰,北魏到东魏时期杰出的农学家。

贾思勰曾任郡守,非常重视农业生产。

他整理古书中记载的农业知识,从民间歌谣谚语中汲取农民的生产经验,并在生产实践中加以证明和丰富。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2)内容:①《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②主张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不误农时;③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④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4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4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思考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战争过程,提升复述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分析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提高对比、分析的能力;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学习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阅读《三国演义》的片段,认识文学作品和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

了解历史人物的相关史实,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在于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史实。

难点:三国鼎立局面的特点及影响。

【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提问: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吗?刚刚播放的这首歌就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

这首歌让我们感受到东汉末年与三国时期英雄辈出、成败从容的历史。

这是一段怎样的历史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16课:三国鼎立。

【内容探究】一、官渡之战师: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后来爆发了黄巾起义,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割据一方的军阀,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在北方众多军事集团中,最主要的有两个,曹操集团和袁绍集团。

从实力上讲,袁绍在各个方面都优于曹操,但是曹操却最终在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中打败了袁绍,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这场战役是什么?生:官渡之战。

[多媒体展示《官渡之战示意图》]师:阅读教材第80页“官渡之战”一目中第二段的内容,完成官渡之战概况表。

时间公元200年交战双方袁绍和曹操战争特点以少胜多结果曹操胜利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作用础师:阅读教材第80页“官渡之战”一目中第一段的内容,回答问题:曹操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打败袁绍统一北方呢?生: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招揽人才。

经济上,垦荒屯田,重视农业生产。

师:官渡之战以后,曹操陆续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地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的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的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期间:政权的分立与民族交融第 16 课三国鼎峙一、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东汉末年社会背景;官渡之战经过和意义;赤壁之战经过和意义;魏、蜀、吴三国的成立;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与方法:经过曹操对两次战斗一胜一负原由的剖析,提升学生剖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看实质的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对三国鼎峙场面形成原由的剖析,是学生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发生有其客观条件,可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起了重要重要。

二、教课要点难点:要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难点:三国鼎峙形成的原由三、教课方法:多媒体教课法、讲解法、小组合作学习四、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创建情境 :请同学们赏识一首歌曲,知道歌曲的名称吗?(《滚长江东逝水》)它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歌?《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能够说人人皆知,尽人皆知。

但小说毕竟是文学作品,同学们想认识三国期间的历史吗?让我们一同走进那个时代,领会丰富多彩的史实。

过渡 :那么 ,三国是指哪三个政权?(魏、蜀、吴 )鼎峙是什么意思 ?哪位同学能说一下。

(三个政权像鼎的三足同样并立,相互对峙 )(设计企图 :创建情境 ,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在好奇心的驱遣下 ,学生快速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一、官渡之战三国鼎峙的场面是如何形成的呢?还得从东汉末年的社会背景提及。

1.阅读思虑 :(课件显示“东汉末年军阀盘据表示图”、曹操诗句“白骨于野 ,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蒿里行》 )资料反应了什么社会现象?(东汉末年因为军阀混战,民生凋零 ,人民的生活特别困难,在这类状况下,人民最盼望什么?(结束战争 ,恢复沉静的生活)是谁适应历史的潮流,结束了这类战乱场面,一致了北方呢 ?(曹操 ) 2.问题研究曹操( 155 年- 220 年 3 月 15 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定人。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教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教案】
生:分析特征,制作图示,了解朝代更迭史实。
师:指导学生分组掌握基础知识,初步形成知识脉络。
生:依据提纲,熟练掌握本单元基础。
合作知新
展示提高
【问题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之千金之家。——《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民户繁育,将曩时一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发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倾,膏腴上地,亩值一金,鄠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郡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
3.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具体表现和重要作用。
4.了解《齐民要术》的作者、内容及地位;科学家祖冲之;书法、绘画与雕塑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等基本史实。思考魏晋南北朝科技文化成就的取得,与此阶段的时代特征有着内在的联系。
过程与
方法
1.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学习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分析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胜败的原因,提高对比、分析能力。
师:复习导入。
生:整体把握
自主
复习
基础自查
一、朝代更迭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⑴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⑵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
⑶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
⑷科技发展,佛教盛行。
2.依据本单元朝代更迭线索,制作三国两晋南北朝朝代示意图。
二、北方民族大交融
1.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原因、分布)
(1)材料一、二反映的分别是什么时候什么地区的经济状况?
(2)材料二反映的情况与材料一相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历史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

历史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

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科技和艺术成就,如祖冲之的数学成就,认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重点难点】重点:1.贾思勰与《齐民要术》。

2.科学家祖冲之。

难点:科学家祖冲之。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王羲之小时候,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

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

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王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蘸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

原来王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帖,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么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

母亲看到这情景,忍不住放声笑了起来。

王羲之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由于王羲之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一位有名的大书法家。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有哪些科技文化成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领略这段历史的风采。

新课探究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1.贾思勰【图片链接】右图【具体解读】贾思勰,汉族,生活在北魏末期和东魏时期,益都(今山东省寿光市西南)人,曾经做过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太守,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所著《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包括种植菜蔬果木、养殖畜禽鱼类和各类食品加工的技术知识,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对中国古代汉族农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齐民要术》【史料链接】材料一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

——贾思勰材料二注意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

引用古书156种,引用《诗经》30多条。

注重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经常请教有经验的老农,注意收集农谚,引用农谚30多条。

材料三亲自参加生产实践,并耐心细致地观察。

【问题探究】《齐民要术》是一部什么书? 历史地位如何? 贾思勰成功写成《齐民要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提示:《齐民要术》是一部农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全册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全册教案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官渡之战的经过,了解到这场战争的结果是曹操以少胜 多战胜袁绍,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思考一个问题: 官渡之战中曹操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如下: 曹操: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 农业生产上:奖励农耕、实行屯田。 军事上:战略战术正确。 袁绍:骄傲轻敌、不善纳谏。 教师过渡: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扫除了统一北方的最大障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随后曹操顺势消灭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打败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曹操在官 渡之战后消灭了袁绍的哪些残余?其他军阀具体指谁?曹操是如何统一北方的等等,这些内 容,我们将结合示意图作简单介绍。 2、曹操统一北方 207 年 教师讲述:(展示《曹操统一北方》示意图)202 年袁绍忧郁而死。其子袁谭、袁尚、袁熙 为争夺权位发生内讧。曹操乘机北伐,杀袁谭,败高干,占领冀、青、幽、并四州。袁尚、 袁熙投奔辽西乌丸蹋顿单于。207 年曹操大破乌丸军,斩蹋顿单于,随后袁尚被杀。至此, 曹操彻底消灭袁氏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教师过渡: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下一步目标想要进一步统一南北,为此亲自率领 20 多万
能力训练 分析现象 通过对曹操胜于官渡败于赤壁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
过程方法 抓住本质 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
区别文艺 将文艺作品中的情节与历史事实对比,提高学生分辨历史真实性与
与史实 文艺创作中的虚构、夸张等艺术性的能力
正确评价 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人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的主
一些熟知的故事,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5、图示法。 6、影视辅助法。
(四) 教具准备 1、《官渡之战示意图》、《赤壁之战示意图》、投影仪 2、《三国演义》影像资料及相关设备

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这一单元,主要介绍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现象和民族交融过程。

教材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历史知识体系,但对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知识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理解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复杂多样的,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特点;2.教学难点:理解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例,分析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特点;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2.历史图片资料;3.历史地图;4.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地图,引导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政权分立现象。

2.呈现(10分钟)通过讲述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呈现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过程,如三国鼎立、八王之乱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特点,如封建制度的衰落、民族融合的趋势等。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构建知识体系。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如对封建制度的影响、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等。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复习 (教案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复习 (教案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单元复习教学设计3、通过对科技与文化成就的复习,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三次重要战役、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难点江南地区开发和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的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如何促进民族融合的进程。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铠甲生虮(jǐ)虱,百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hāo]里行》东汉末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帮助学生理解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讲授新课考点一:东汉末年的主要战役有(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战役官渡之战时间200年地点官渡交战双方曹操和袁绍结果曹操大败袁绍影响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学生完成学案上的问题,背诵后默写)贴近中考,培养史料意识,拓展思维。

三国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发展经济魏国220年曹丕洛阳发展农业,兴修水利蜀国221年刘备成都开发西南吴国222年孙权建业造船业发达,船队到过夷洲(今台湾)启示: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人们因地制宜。

(过渡语,结合图片理解)后来魏国势力增强,蜀国最弱。

263年魏灭蜀国。

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

280年西晋统一全国。

316年西晋被匈奴所灭,统一时间短暂,为什么?(思考)明确答案:西晋统治腐朽,八王之乱使西晋衰弱,内迁的匈奴趁机反晋。

西晋灭亡。

西晋灭亡后,北方陷入十六国统治,第二年南方建立东晋。

4世纪后期,十六国中的前秦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

苻坚在位时,前秦进攻南方的东晋,发生淝水之战。

(结合图示)考点三:淝水之战(以问题为线索复习重点)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此图反应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次战役?淝水之战2、请写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分别是?383年,前秦和东晋,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3、与此图相关的成语是什么?再写出两个相关成语?草木皆兵。

还有抽鞭断流,风声鹤唳。

4、这次战役的结局对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淝水之战后,前秦土崩瓦解,北方再次陷入分裂和混战的局面;而南方东晋的统治暂时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部编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第16课三国鼎立

部编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第16课三国鼎立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1(2)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3)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情景、角色表演、设身处地、史实辩析、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三国代表介绍本国经济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1(2)通过层层设问使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从历史人物的身上吸取经验教训,完善自我修养。

(3)通过自列表格或自画示意图的方法,掌握三国鼎立的史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2)官渡之战中袁绍的刚愎自用,不堪一击,曹操的善于用人、沉着冷静;赤壁之战中曹操的雄心勃勃,刘备、孙权的精心策划、同仇敌忾。

每一个历史人物都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从这些活生生的历史人物身上,学生们能很好地照出自己的优缺点,达到“读史明智”的目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背景、特点、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主要围绕以下三块内容展开,即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

三块内容之间因果相联,在一些重大战役的作用之下,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势力逐步崛起,进而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培优课教案_21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培优课教案_21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中的第20课,在整个单元处在总结的位置,前面四课的内容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供了学生知识储备上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齐民要术》的作者、内容以及地位;科学家祖冲之;书法绘画与雕塑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等基本史实。

思考魏晋南北朝科技文化成就的取得,与此阶段的时代特征有着内在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把五支笔作为本课的主线,通过史料研读、作品赏析、视频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艺术美,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际动手操作解决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科学和人文的价值,培养对古代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接受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美的熏陶,提高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文化是时代变革的先声和反映,科学技术代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他们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半年多的历史学科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

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学生好奇心
强,教师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如果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贾思勰——生花之笔
祖冲之——不辍之笔
王羲之——神来之笔
顾恺之——点睛之笔
石窟雕塑——鬼斧之笔。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复习教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复习教案

【公开课导学案】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复习学案孟匠中学孟巍巍教师寄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教学目标:1、把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点:政权并立和民族大融合;2、了解政权建立的情况和民族融合的史实;识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措施和影响;3、总结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表现和影响;教学重难点: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南方经济的发展难点:北方民族的交融、南方经济的发展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历史时期。

(目标1)(二)知识梳理政权更迭课件展示问题:(1)三国鼎立时期分别是指的哪三个国家?它们分别是由谁在哪一年成立的?都城定在什么地方?任务一列表比较政权建立情况政权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2)三国分立后,实现统一的是哪个国家?说出它成立的时间、人物、都城,以及统一的时间和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最后它被哪个民族所灭,灭亡时间?(3)魏晋南北朝政权的更迭示意图任务二民族融合的表现自主问题:1、东汉末年,五胡内迁:____、____、____、____、____,和汉族杂居相处。

2、西晋后期,北方人南迁,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3、 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各民族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成为趋势。

魏孝文帝改革又促进了民族融合。

课件展示问题:(1)孝文帝的苦恼:孝文帝颁布改革的圣旨不小心被墨水弄脏了,好多地方都看不清楚,你能帮他把空缺的地方补充完整么?(2)孝文帝改革措施的影响是什么?任务三南方经济的发展1、原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人教)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6课三国鼎立

部编版(人教)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6课三国鼎立

部编版(人教)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设计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目标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及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2.理解并分析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3.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们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重点难点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东汉末年,为什么会涌现出像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孙权、周瑜等如此多的英雄豪杰?他们都有什么样的作为?对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曹操刘备孙权归纳导入:三国时期又是我国历史上混战时期之一。

留下了许多故事。

让我们一起了解这段历史吧!二、教材引导自主学习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曹操刘备孙权探究一:官渡之战【小组讨论】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是什么?1.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为了争夺地盘、人口,军阀进行混战,其中曹操和袁绍是地盘最大的两个军阀。

教师再引导:那么同是北方的两大军阀会怎么样呢?(打仗)从而引入官渡之战。

2.曹操势力的逐渐强大。

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唯才是举”经济——实行屯田,奖励农耕曹操势力逐渐强大的原因和举措,这也是官渡之战胜利的原因。

让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唯才是举”,这些举措为曹操带来了什么好处?此外,在这里可以提前把后面有关“屯田”的内容进行处理。

待学生讨论完成,教师加以总结。

3.官渡之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官渡之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同时展开讨论,为什么势力强大的袁绍会输给势力弱的曹操。

专题0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教学设计)

专题0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教学设计)
小组合作,对比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的异同。
小组合作探究。
展示课件
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相近历史事件的能力。
(四)科技文化
自主学习,查阅课本,梳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感受古代中国辉煌灿烂的文明。(达成学习目标5)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1.数学: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该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历法: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机械制造:设计制造出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
——《魏书·任城王传》
材料二: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黜。“
——《资治通鉴》
材料三: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
A.祖冲之 B.贾思勰 C.钟繇 D.王羲之
4.[2019•湖南怀化] 王羲之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在他的名作中被号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 )
A.《女史箴图》
B.《兰亭序》
C.《水经注》
D.《洛神赋图》
5.“古人云,耕锄不以水旱息功,必获丰年之收。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阅读后,请回答:
(1)上述这段话出自《齐民要术》,它是何人所写?作者生活在什么时期?
——《资治通鉴》
问题:
(1)依据材料分析,材料一、二、三分别说明孝文帝改革的哪几项措施。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孝文帝改革对当时及后世历史发展的作用。
小组合作探究
(一)研读史料,回答问题: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教案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教案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知识与技能1.能讲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分析出各自的影响。

2.能列表归纳魏蜀吴三个政权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3.了解三国经济发展的概况。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相关知识的归纳,学会列表归纳问题的方法。

2.通过对两次战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2.通过对曹操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重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回忆思考:“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东汉末年,为什么会涌现出像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孙权、周瑜等如此多的英雄豪杰?他们都有什么样的作为?对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曹操、刘备和孙权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而且有那么多的人才为他们出谋划策,为什么到头来却依然要三分天下呢?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激战?三国是指哪三个政权?分别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建立的?开国君主都是谁?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从这一课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吧。

一、官渡之战1.创设情境,深入学习:我们要探究三国形成的历史,就要了解东汉末年的境况。

长期混战带给人民无尽的灾难和痛苦,同时也使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人口集中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那么,是谁顺应历史的潮流、顺应人民的愿望,结束了这种战乱局面呢?(曹操) 曹操能谋善断,很有眼光,以统一天下为己任,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用诗抒发了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复习【教学任务】
【教学流程】环
节教学问题设计师生教学活动
二次备

情境引入简述复习范围,概述本单元主要内
容,强调本单元重点难点,明确这
一历史时期的特点是政权分立与民
族交融。

师:复习导入。

生:整体把握
自主
复习基础自查
一、朝代更迭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是什么?
⑴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⑵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

⑶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

⑷科技发展,佛教盛行。

2.依据本单元朝代更迭线索,制作
三国两晋南北朝朝代示意图。

师:指导学生分析时
代特征,并制作朝代
更迭示意图,整体把
握单元脉络。

生:分析特征,制作
图示,了解朝代更迭
史实。


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