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苏联的崛起
合集下载
第2课 苏联的崛起课件
25
20
15 工业产值 机器制造业 农业机器数量
10
5
0
1913年
1933年
二、斯大林模式:
看书思考:
1.斯大林模式形成 于何时?其标志 是什么? 2.斯大林模式有何 特点? 3.斯大林模式有何 利弊?
辩一辩
围绕斯大林模式有两种不同观点,请分组 进行联合对抗辩论:
学生甲:斯大林模式使苏联民主与法制匮乏,经济部门发 展严重失调,农业长期停滞不前,所以斯大林模式是一无 是处的。 学生乙:斯大林模式使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在1937年的时候 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国,所 以斯大林模式是完全正确的。
斯大 林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 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 完这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 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斯大林
一、理想与成就
一五计划 二五计划 1925年,联共(布)
14大
(1928—1933)
1927年联共(布)
(1933—1937)
15大
“十四大”通过了 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 “十五大” 联基本上实现了国家 工业化 和农业集体化。 社会主义工业化 1937年的工业总产值 通过了逐步开展 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的方针。 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苏 联 的 崛 起
2.斯大林
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 颁布新宪法
模式
特点:高度集中
评价:(利
、弊)
读表思考:
1913-1940年五国工业增长比较表
苏联 德国 美国 增长 20% 英国 增长 13% 法国 增长不到 7%
增长 增长 660% 31%
1、从上表中反映苏联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
第2课 苏联的崛起 课件
10
5
0
1913年
1933年
1913—1940年五国工业增长比较表
苏联 增长660%
德国
美国 英国 法国
增长31%
增长20% 增长13% 不到7%
到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建成了9000多 家大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化 学、重型和轻型机器制造业等部门。工业布 局有了很大变化。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 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 家工业化。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 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在基础很差、困 难重重的条件下,苏联仅用了十多年的时间 就取得了这样的成就,是任何资本主义国家 从未有过的。所以,制订五年计划的做法, 也被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所沿用。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 应该从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 取怎样的教训呢?得到哪些启迪?
1.社会制度需要适合当时生产力水平和国内外环境。 只有锐意进取和勇于创新,才是国家长盛不衰的重要法宝。 2.过于集中的政治权利导致严重的决策风险。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完善,还有赖于民主集中制的进一步 健全和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完善。 3.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不能长期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应当尊重市场规律,均衡发展产品,同时应该处理的市场 规律和宏观调控的关系,保证经济的快速发展。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 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 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 的模式僵化了”。
A、“列宁的思路”好在哪里?
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俄国国情决定的。 这一创新精神直到今天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B、“后来苏联的模式”也被称为什么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莫斯科市民排队购买日用品
历史第2课 苏联的崛起 (北师大版九下)(共11张PPT)
合理的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计划、市场、商 品货币等经济手段,各国应合理加以利用;政府要关注民生 ……
九年级(下)* 第一单元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 十月革命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社会主义建设 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大危机”与 “新政”
阿 芙 乐 尔 号 巡 洋 舰
起 义 者 冲 击 冬 宫
列 宁
布尔什维克党
材料一: 工业方面,工业国有化,不论大、中、小企业,一律 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管理; 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 商业方面,取消自由贸易。
6、从斯大林模式中,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得到了许多启示,其中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工业、轻工业、农业要均衡发展 B.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C.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要适度
7、列宁曾用“改良主义的方法”解决苏维埃俄国的经济问题。 这里的“改良主义的方法” 是指( ) A.工业化政策 B.农业集体化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达标反馈
4、 “安东诺夫拿着手枪站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部长面
前说:‘我以彼得格勒苏维埃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宣布临时政府被 推翻了。”这一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法国大革命 B. 巴黎公社 C. 苏德战争 D.十月革命
5、巴黎公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都是对世界历史有着重 大影响的社会实践,它们所依据的理论来源于(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共产党宣言》
阅读材料: 实行粮食税,农民纳完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退 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家经营;在一定范围内进 行自由贸易,允许商品生产,恢复商品货币关系。 请回答: 1)请判断材料反映了哪个国家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2分) 苏俄:新经济政策 2)依据材料一,指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是什么?(1分) 实行粮食税,农民纳完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列出该国恢复经济采取的主要手段? 苏俄:社会主义与市场、商品货币关系、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4)改革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前进的动力,面对经济困境,上个 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措施?(2分) 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从中俄两国的经济改革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九年级(下)* 第一单元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 十月革命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社会主义建设 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大危机”与 “新政”
阿 芙 乐 尔 号 巡 洋 舰
起 义 者 冲 击 冬 宫
列 宁
布尔什维克党
材料一: 工业方面,工业国有化,不论大、中、小企业,一律 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管理; 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 商业方面,取消自由贸易。
6、从斯大林模式中,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得到了许多启示,其中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工业、轻工业、农业要均衡发展 B.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C.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要适度
7、列宁曾用“改良主义的方法”解决苏维埃俄国的经济问题。 这里的“改良主义的方法” 是指( ) A.工业化政策 B.农业集体化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达标反馈
4、 “安东诺夫拿着手枪站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部长面
前说:‘我以彼得格勒苏维埃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宣布临时政府被 推翻了。”这一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法国大革命 B. 巴黎公社 C. 苏德战争 D.十月革命
5、巴黎公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都是对世界历史有着重 大影响的社会实践,它们所依据的理论来源于(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共产党宣言》
阅读材料: 实行粮食税,农民纳完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退 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家经营;在一定范围内进 行自由贸易,允许商品生产,恢复商品货币关系。 请回答: 1)请判断材料反映了哪个国家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2分) 苏俄:新经济政策 2)依据材料一,指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是什么?(1分) 实行粮食税,农民纳完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列出该国恢复经济采取的主要手段? 苏俄:社会主义与市场、商品货币关系、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4)改革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前进的动力,面对经济困境,上个 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措施?(2分) 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从中俄两国的经济改革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第2课 苏联的崛起
第2课 苏联的崛起
目标导航
难点释疑 解题技巧 拓展阅读
知识要点
历史图片 过关训练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从社会主义工业化了 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考纲要求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 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 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 端。
目录
知识要点 【苏联的崛起】 1.理想:要把苏联建设成一个赶上和超过西 工业化 强国。 方资本主义国家的_______ 2.方针:1925年底,苏联以优先发展 重工业 的方针,启动了_______ 工业化 的进程。 ________ 3.社会主义建设重大成就: 二 经济:从1928年到1937年,第______ 个 “五年计划”完成的时候, 一 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______ ,世界第 _______ ,苏联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 二 工业 强国。 为世界一流的______
过关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斯大林认为:“苏联工业化的中心、工业 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为此,苏联 采取的措施是( D )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推行玉米种植运动 D.完成第一、二个“五年计划” 2.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 世界第二位。直接促成这一飞跃的是( B ) A.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 目录 C.赫鲁晓夫改革 D.实行多党制
9.下图中,某条折线反映了苏联工业生产指 数变化的趋势,这条折线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实行改革开放
D.创建斯大林模式
6.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
在中国建立起来。苏联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
标志是( A ) A.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斯大林模式的建立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目标导航
难点释疑 解题技巧 拓展阅读
知识要点
历史图片 过关训练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从社会主义工业化了 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考纲要求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 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 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 端。
目录
知识要点 【苏联的崛起】 1.理想:要把苏联建设成一个赶上和超过西 工业化 强国。 方资本主义国家的_______ 2.方针:1925年底,苏联以优先发展 重工业 的方针,启动了_______ 工业化 的进程。 ________ 3.社会主义建设重大成就: 二 经济:从1928年到1937年,第______ 个 “五年计划”完成的时候, 一 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______ ,世界第 _______ ,苏联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 二 工业 强国。 为世界一流的______
过关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斯大林认为:“苏联工业化的中心、工业 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为此,苏联 采取的措施是( D )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推行玉米种植运动 D.完成第一、二个“五年计划” 2.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 世界第二位。直接促成这一飞跃的是( B ) A.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 目录 C.赫鲁晓夫改革 D.实行多党制
9.下图中,某条折线反映了苏联工业生产指 数变化的趋势,这条折线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实行改革开放
D.创建斯大林模式
6.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
在中国建立起来。苏联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
标志是( A ) A.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斯大林模式的建立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第2课 苏联的崛起
第2 课
苏联的崛起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 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 完这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 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斯大林
理想与成就
14大
(1928—1933)
三五计划 一五计划 二五计划 1925年,联共(布)
因大战爆 两个五年计划期间, “十四大”通过了 “十五大” 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国家 发,三五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计划中止 社会主义工业化 1937年的工业总产值 通过了逐步开展 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的方针。 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斯 大 林 与 斯 大 林 模 式
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斯大林模式形成 于何时? 2.斯大林模式有何 特点? 3.斯大林模式有何 利弊(评价)?
斯大林的模式的特点
政治方面的特点是:党政不分,权力高度集中于 党的最高领导机构,集中于斯大林个人手中。民 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 经济方面的特点: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 调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 令性计划之下。经济成分单一化。重工轻农、重 重工业、轻轻工业。
1927年联共(布) (1933—1937) (1938—1942)
15大
1.停止实行新经 济政策。 2.全面掀起社会 主义工业化和农 业集体化浪潮。 3.优先发展重工 业。两个五年计 划。
到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建成了6000多家大 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化学、 重型和轻型机器制造业等部门。工业布局有 了很大变化。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 系,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 业化。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 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在基础很差、困难重 重的条件下,苏联仅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就取 得了这样的成就,是任何资本主义国家从未 有过的。
苏联的崛起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 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 完这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 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斯大林
理想与成就
14大
(1928—1933)
三五计划 一五计划 二五计划 1925年,联共(布)
因大战爆 两个五年计划期间, “十四大”通过了 “十五大” 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国家 发,三五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计划中止 社会主义工业化 1937年的工业总产值 通过了逐步开展 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的方针。 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斯 大 林 与 斯 大 林 模 式
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斯大林模式形成 于何时? 2.斯大林模式有何 特点? 3.斯大林模式有何 利弊(评价)?
斯大林的模式的特点
政治方面的特点是:党政不分,权力高度集中于 党的最高领导机构,集中于斯大林个人手中。民 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 经济方面的特点: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 调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 令性计划之下。经济成分单一化。重工轻农、重 重工业、轻轻工业。
1927年联共(布) (1933—1937) (1938—1942)
15大
1.停止实行新经 济政策。 2.全面掀起社会 主义工业化和农 业集体化浪潮。 3.优先发展重工 业。两个五年计 划。
到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建成了6000多家大 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化学、 重型和轻型机器制造业等部门。工业布局有 了很大变化。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 系,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 业化。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 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在基础很差、困难重 重的条件下,苏联仅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就取 得了这样的成就,是任何资本主义国家从未 有过的。
第2课_苏联的崛起ppt
遵循客观经济发展规律,使农、轻、 重应按比例协调发展;2、政治上要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防 止个人崇拜等。
14大
(1928—1932)
三五计划 一五计划 二五计划 1925年,联共(布)
因大战爆 两个五年计划期间, “十四大”通过了 “十五大” 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国家 发,三五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计划中止 社会主义工业化 1937年的工业总产值 通过了逐步开展 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的方针。 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弊:这种模式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
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农轻重比例严重 失调,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妨 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表 明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方面存在 着巨大的误区。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 过程中,中国应该从苏联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 取怎样的教训呢?
启示:1、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
1927年联共(布) (1933—1937) (1938—1942)
15大Leabharlann 1937年,苏联 工业总产值跃居欧 洲第一,世界第二。 苏联由一个经济落 后的农业国发展成 为世界一流的工业 强国。
思考:
1. 斯大林模式形成于何 时?形成的标志? 2. 斯大林模式有何特点?
3. 斯大林模式有何利弊?
斯大林模式
1.形成时间和标志: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 联确立) 2.特点: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利弊)
利:在初期的建设中适应了生产力的
发展,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 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 质基础。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五十年至 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 这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 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14大
(1928—1932)
三五计划 一五计划 二五计划 1925年,联共(布)
因大战爆 两个五年计划期间, “十四大”通过了 “十五大” 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国家 发,三五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计划中止 社会主义工业化 1937年的工业总产值 通过了逐步开展 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的方针。 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弊:这种模式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
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农轻重比例严重 失调,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妨 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表 明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方面存在 着巨大的误区。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 过程中,中国应该从苏联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 取怎样的教训呢?
启示:1、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
1927年联共(布) (1933—1937) (1938—1942)
15大Leabharlann 1937年,苏联 工业总产值跃居欧 洲第一,世界第二。 苏联由一个经济落 后的农业国发展成 为世界一流的工业 强国。
思考:
1. 斯大林模式形成于何 时?形成的标志? 2. 斯大林模式有何特点?
3. 斯大林模式有何利弊?
斯大林模式
1.形成时间和标志: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 联确立) 2.特点: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利弊)
利:在初期的建设中适应了生产力的
发展,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 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 质基础。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五十年至 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 这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 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第2课苏联的崛起
1、苏联在启动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期, 确立的发展方针是优先发展( A ) A.重工业B.轻工业C.农业D.手工业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斯大林模式控制 下苏联经济建设存在严重弊端包括(C ) ① 排除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 ② 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上 ③ 强调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 ④ 个人崇拜和家长作风盛行 A、134 B、1234 C、123 D、234
——苏联的成就
“二五‛计划提早 完成,苏联的工 业总产量跃居欧 洲第一位,世界 第二位。
如何使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何 使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联共(布)确 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到1937年,全国基 本完成工业集体化,参 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 全国农户的93%,耕地 面积达99%,从而使社 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 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 优势。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 中国应该从苏联‚斯大林模式‛ 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呢?
启示: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 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使农、轻、 重应按比例协调发展。政治上要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才能更好的 发展社会主义。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 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 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沙俄(1917年之前)—苏俄(1917-1922)—苏联(1922-1991)
1991年苏联解体
一、理想和成就
—苏联的成就
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 (布)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 进行斗争。
理想和成就
(斯大林的探索)
1.社会主义工业化 : ( 1 )重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什么?) ( 2 )措施:实行两个五年计划 ( 3 )成果: 落后的农业国 工业强国
第2课:苏联的崛起
一、苏联的工业化
4.农业集体化 1937年苏联全国完成 农业集体化。(比较我 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以落后的个体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不能适应 工业的迅速发展。 因此1929年在苏联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 农业集体化运动。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形式是组织享有土 地使用权和主要生产资料公有的集体农庄。 农业集体化运动使农业机械化的程度提高,苏联的 国防力量和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和 工业原材料的供应得到了一定保障,人民生活普遍改善。 集体农业还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相当数量的资金和劳动力,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农业集体化是工业化的继续,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5
20
15 工业产值 机器制造业 农业机器数量
10
5
0
1913年
1933年
在基础很差、困难重重 的条件下,苏联仅用了十多 年的时间就取得了这样的成 就,是任何资本主义国家从 未有过的。所以,制订五年 计划的做法,也被后来的社 会主义国家所沿用。
(1879--1953)
斯 大 林 与 斯 大 林 模 式
二、斯大林模式 2.斯大林模式
• ②经济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重视重工
二、斯大林模式 2.斯大林模式
(2)突出特点:高度集中
• ①政治上:权利高度集中于党中央 党政不分,国家所有的决策权集中于党 的最高领导机构,最终集中于斯大林个 人手中。苏维埃变成徒有虚名的机构, 民主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 盛行。(弊端:党政不分、民主与法制匮乏)
• 肃反运动中发生了严重扩大化错误。
再思考,再讨论 “斯大林模式”有哪些特 点?我们应当怎样来评 价“斯大林模式” ?
第2课 苏联的崛起
第2课 苏联的崛起
列宁逝世
(1870——1924)
参 加 瞻 仰 的 群 众
1924年1月 列宁逝世 苏联进入 斯大林时代
结果: 两个五年计划期间, 启示:重、 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国家 工业化 因大战爆 农、轻应该 发,三五 和农业集体化。 作用: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 按比例协调 计划中止 1937年的工业总产值跃居 15大 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发展 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工业强国 缺点:造成重工业、 ; 农业、轻工业比例失 国防力量加强,为以后抵制法 调。 西斯的侵略奠定了基础。
1、社会主义工业化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 后,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 业国,工业总产值超过德 、英、法,跃居欧洲第一 位,世界第二位。工业生 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的重要工 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 程之一——第聂伯河水电——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水电方面以建设第聂伯河水电站为标志。 它是欧洲最大的水电站,当时全国都投入了第聂伯河水电站 的建设,这项工程是苏联人民最熟知和最热爱的工程,也是 苏联人民的骄傲和光荣。
• 三、课堂延伸
• 阅读课本有关苏联二三十年代的工业化成就及“斯 达汉诺夫运动”,想想二者之间有何联系?从中你 能得到什么启示?查阅资料,除了“斯达汉诺夫运 动”外,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苏联人民还有哪 些创举,请举例说明。 • 联系:正是有广大劳动人民的热情参与,积极支持 ,苏联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 启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4大
(1928—1932)
一五计划
1925 年,联共(布) 1927年联共(布)
二五计划
(1933—1937)
重点:发展 重工业
三五计划
“十四大”通过了 “十五大” 社会主义工业化 通过了逐步开展
列宁逝世
(1870——1924)
参 加 瞻 仰 的 群 众
1924年1月 列宁逝世 苏联进入 斯大林时代
结果: 两个五年计划期间, 启示:重、 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国家 工业化 因大战爆 农、轻应该 发,三五 和农业集体化。 作用: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 按比例协调 计划中止 1937年的工业总产值跃居 15大 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发展 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工业强国 缺点:造成重工业、 ; 农业、轻工业比例失 国防力量加强,为以后抵制法 调。 西斯的侵略奠定了基础。
1、社会主义工业化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 后,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 业国,工业总产值超过德 、英、法,跃居欧洲第一 位,世界第二位。工业生 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的重要工 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 程之一——第聂伯河水电——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水电方面以建设第聂伯河水电站为标志。 它是欧洲最大的水电站,当时全国都投入了第聂伯河水电站 的建设,这项工程是苏联人民最熟知和最热爱的工程,也是 苏联人民的骄傲和光荣。
• 三、课堂延伸
• 阅读课本有关苏联二三十年代的工业化成就及“斯 达汉诺夫运动”,想想二者之间有何联系?从中你 能得到什么启示?查阅资料,除了“斯达汉诺夫运 动”外,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苏联人民还有哪 些创举,请举例说明。 • 联系:正是有广大劳动人民的热情参与,积极支持 ,苏联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 启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4大
(1928—1932)
一五计划
1925 年,联共(布) 1927年联共(布)
二五计划
(1933—1937)
重点:发展 重工业
三五计划
“十四大”通过了 “十五大” 社会主义工业化 通过了逐步开展
2.苏联的崛起
历史反思
1、中国有没有实行过“斯大林模式”?
20世纪50-70年代末实行过。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
2、后来又是怎样突破这一模式的?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列出与1、2两课内容有关的大事年表
素养P39拓展:俄国土地政策变迁
1.农奴制改革:赎买土地使用权。 2.十月革命后的《土地法令》:没收地 主土地,实行土地国有,分配给劳动者 使用。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 无偿征收余粮。 4.新经济政策:实行粮食税。 5.农业集体化运动:集体生产和享受劳 动成果。
素养P39拓展:新经济政策与斯大林模式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第聂伯河上 的大坝
第聂伯河水电站当时被誉为苏联工业化 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是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 标志,同时,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苏联工业化的特点:
计划经济;国家主导;速度快; 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了农业、轻 工业的协调发展;牺牲人民利益。
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特点: 市场经济;民间主导;时间 长,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开 始于轻工业;对外扩张掠夺, 大力拓展海外市场。
全国各地的党组织、工厂、集体农庄以及一批 一批的人向他发出了效忠信。“斯大林是当代 的列宁”的口号出现在各种旗帜上,响彻各种 集会。
斯大林的名字被用来命名城市和乡镇,帕米尔 的最高峰被命名为斯大林峰。
苏联肃反运动的后果
1936—1939年约有400多万遭逮捕和判 刑。大批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管 理干部被清洗。 1937——1938年间被捕处决的人民委 员17人,31名政治局委员21人惨死。 肃反期间, 3.5万名军官被镇压,高级 军官的80%,元帅的3/5,15名集团军 司令中有13名被清洗,38年师以上的 军官,只有39%是原任。
九年级历史俄苏联的崛起PPT优秀课件
知识点二:斯大林模式
4.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D ) A.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B.农业集体化的开展 C.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工业化全面加速 D.1936 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THANKS
FOR WATCHING
演讲人: XXX
PPT文档·教学课件
第 2 课 苏联的崛起
1.易混点:列宁、斯大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列宁对
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
社会主 背景 经济
义建设 措施 1921 年,实施新经济政策
道路的 探索
斯大林 领导的
作用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成就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1937 年,苏联工业总产值 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知识点一: 理想与成就
1.最先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国家是( B )
A.法国
B.苏联
C.英国
D.中国
2.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C ) A.1921 年
B.1922 年
C.1928 年
D.1932 年
3.1937 年,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二位的是( D )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苏联
斯大 形成标志:1936 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特征:经济
社会主 林模 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上权力高作用,但也存在严重的弊端
2.易错点:认为斯大林模式只给苏联带来了消极影响 在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但这一模 式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因此,需要从正反两方面辩证认识斯 大林模式的影响。
4.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D ) A.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B.农业集体化的开展 C.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工业化全面加速 D.1936 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THANKS
FOR WATCHING
演讲人: XXX
PPT文档·教学课件
第 2 课 苏联的崛起
1.易混点:列宁、斯大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列宁对
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
社会主 背景 经济
义建设 措施 1921 年,实施新经济政策
道路的 探索
斯大林 领导的
作用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成就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1937 年,苏联工业总产值 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知识点一: 理想与成就
1.最先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国家是( B )
A.法国
B.苏联
C.英国
D.中国
2.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C ) A.1921 年
B.1922 年
C.1928 年
D.1932 年
3.1937 年,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二位的是( D )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苏联
斯大 形成标志:1936 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特征:经济
社会主 林模 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上权力高作用,但也存在严重的弊端
2.易错点:认为斯大林模式只给苏联带来了消极影响 在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但这一模 式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因此,需要从正反两方面辩证认识斯 大林模式的影响。
第2课 苏联的崛起
2、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有 何利弊?
(4)实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性质:社会主义改革 (5)评价影响:(一分为二)
苏俄(联)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之路的探索
二
十
战
1918
新
1921
斯
1936
1917.3 1917.11
启示:
(1)生产关系适应于生产力的发展,实事求是 (2)社会主义之路的艰巨性、首创性、复杂性、曲折性
苏 联 成 立
1922年12月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宣言》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联盟条约》
第2课
斯大林模式
一、苏联在20世纪20-超过西方资本主义 国家的工业化强国 制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 2、措施: (1925)——启动 实施五年计划(1928)——加速 3、成就:1937年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从1917年建立苏维埃政权到1925 年开始经济建设到1937年苏联的巨大 成就,这说明了什么? 要点: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制度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上 的巨大作用。
二、斯大林模式
1、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确立标志: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苏联1936年宪法(苏联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 农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政治基础是劳动 者代表苏维埃,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是最高苏维埃 及其主席团。
苏联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在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苏联人开展了各 种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运动,其中著名的有“斯达 汉诺夫运动”。 ——北师大版九下《历 史》 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 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 的机器制造业。 ——斯大林
第2课 苏联的崛起
预习检测
• 1、列宁逝世后,苏联确立了实现 社会主义工业化 和 农业集体化 的经济建设路线。 • 2、1926年,苏联以 社会主义工业化 的方针,启动了工 业化的进程。 • 3、1928 年——1933年,是苏联“一五计划”的时 间。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 欧洲第一 ,世 界 第二 。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 界一流的 工业强国 。 • 4、1936 年,苏联颁布新宪法,这标志着 社会主义制度 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 政治经济体制 的形成。 的
思考:材料反映出当时苏联的经济状况 如何?
20世纪初苏联的经济远远落后于西 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苏联的理想是什么?
•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 体化的经济建设路线,将苏联 建设成一个赶上和超过西方资 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强国。
1、为了达到这一理想,斯大林做了什么?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社会主义工业化 : ( 1 )措施: 实行五年计划 ( 2 )重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本课小结: 俄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经历了两个重 要的历史时期
措施
新经济政策
作用
列宁 时期
经济方面
促进国民经济的 (1921年,允许多种经济并 恢复和发展巩固 了新生政权 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成立苏联 (1922)
推行第一、第二个五年计 划,(重点:重工业)社会 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加强了民族团 结增强了社会 主义力量 苏联由农业国变 成工业国,国防 力量也大为加强。 标志着苏联社 会主义的建成
斯大林 时期
政治方面
颁布了1936年宪法
一、选择题: 1、列宁逝世后,领导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是( A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戈尔巴乔夫 2、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 D) A、苏维埃俄国建立 B、一五计划开始实施 C、二五计划完成以后 D、1936年,新宪法颁布 3、下列关于斯大林模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它保证了苏联的可持续发展 B、为苏联赢得二战提供了条件 C、这一模式使苏联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4、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 强国是在( D ) A、1926年 B、1928年 C、1936年D、1937年
• 1、列宁逝世后,苏联确立了实现 社会主义工业化 和 农业集体化 的经济建设路线。 • 2、1926年,苏联以 社会主义工业化 的方针,启动了工 业化的进程。 • 3、1928 年——1933年,是苏联“一五计划”的时 间。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 欧洲第一 ,世 界 第二 。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 界一流的 工业强国 。 • 4、1936 年,苏联颁布新宪法,这标志着 社会主义制度 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 政治经济体制 的形成。 的
思考:材料反映出当时苏联的经济状况 如何?
20世纪初苏联的经济远远落后于西 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苏联的理想是什么?
•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 体化的经济建设路线,将苏联 建设成一个赶上和超过西方资 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强国。
1、为了达到这一理想,斯大林做了什么?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社会主义工业化 : ( 1 )措施: 实行五年计划 ( 2 )重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本课小结: 俄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经历了两个重 要的历史时期
措施
新经济政策
作用
列宁 时期
经济方面
促进国民经济的 (1921年,允许多种经济并 恢复和发展巩固 了新生政权 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成立苏联 (1922)
推行第一、第二个五年计 划,(重点:重工业)社会 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加强了民族团 结增强了社会 主义力量 苏联由农业国变 成工业国,国防 力量也大为加强。 标志着苏联社 会主义的建成
斯大林 时期
政治方面
颁布了1936年宪法
一、选择题: 1、列宁逝世后,领导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是( A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戈尔巴乔夫 2、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 D) A、苏维埃俄国建立 B、一五计划开始实施 C、二五计划完成以后 D、1936年,新宪法颁布 3、下列关于斯大林模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它保证了苏联的可持续发展 B、为苏联赢得二战提供了条件 C、这一模式使苏联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4、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 强国是在( D ) A、1926年 B、1928年 C、1936年D、1937年
北师大历史九下第2课《苏联的崛起》
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不 怕苦、不怕累,顽强的精神意志、 高速的工作效率。
二、斯大林与斯大林模式
1. 1879年出生于俄国南高加 索第比利斯州哥里城。 2. 1898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 工党,开始了他的革命生 涯。 3. 1922年,在俄共(布)第 十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 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从 此登上权力的顶峰。 4. 1953年3月5日,因患脑溢 血在莫斯科逝世,享年74 岁。
学生甲:斯大林模式使苏联民主与法制匮乏,经济部门发 展严重失调,农业长期停滞不前,所以斯大林模式是一无 是处的。 学生乙:斯大林模式使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在1937年的时候 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所 以斯大林模式是完全正确的。 两位同学的观点都是片面的。斯大林模式的“利”在于: 使苏联跻身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 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弊”在于:从长远来看, 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D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重要产品指标完成表
产品项目 煤(万吨) 石油(万吨) 1913年 1928年 初步计划 实际完成 2910 920 3550 1160 6800 1900 6400 2100
生铁(万吨)
钢(万吨) 汽车(万辆) 拖拉机(万台)
420
420
338
430 0.07 0.13 26.78
农业集体化。
指出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中,与后一幅插图 类似的历史事件?
实行农业生产合作化。
一、精挑细选· 理解生活(每题1分,
共4分)
1.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 B ) A.经济发展迅速且全面和谐 B.致力于工业化且成果显著 C.利于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D.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这个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
D、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邓小平同志为中国指 出了一条什么道路?
合 作 探 究
苏 联 工 业 化 之 路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上面的两幅图分别反应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 路中那一重大历史事件?
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指出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中,与后一幅插图类似的 历史事件? 实行农业生产合作化。
一、精挑细选· 理解生活(每题1分,
共4分)
1.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 B ) A.经济发展迅速且全面和谐 B.致力于工业化且成果显著 C.利于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D.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右图是一幅反应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 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C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三、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2.特点: 高度集中
政治 方面
①党政不分,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最终 集中于斯大林个人手里;②个人崇拜,家 长制盛行。
经济 方面
①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②用行政手 段干预经济,结果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 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斯大林模式有何利弊?
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仅次 于 ,进入了世界先进工业强国 之列。(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A
1
4.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中国 确立的标志分别是( ) ①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 ②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③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的颁布 ④1956年三大 改造的基本完成 A.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91年苏联解体
一、阅读“理想和成就 ”思考:
1、列宁逝世后,苏联确立了实现 社会主义工业化 和 农业集体化 的经济建设路线。 2、1925年,苏联以 社会主义工业化 的方针, 启动了工业化的进程。 3、1928 年—1937年,是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时 间。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 欧洲第一 ,世界 世界第二 。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 展成为世界一流的 工业强国 。
苏联的成立:
你知道苏联的由来吗?怎 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 “苏俄”、“苏联”?
怎样区分“沙俄”、“俄罗斯”、“苏俄”、 “苏联”? 沙 俄
1917.3
苏 俄
1917.11——1922.12
二月革命前
十月革命
苏联成立
苏 联
俄 罗 斯1991年底Fra bibliotek苏联解体
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 加盟共和 国发展到 15个。
D
材料分析题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许多年,也并没有完 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 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1)材料中的僵化的模式是指什么? 斯大林模式
(2)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给我国的建设留下了哪些启示?
高度集中。
启示:实事求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农业、轻 工业等比例要协调,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消 耗,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等。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三年国内 战争时期,在经济上采用了什么 政策? 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 集中力量战胜了国内外敌人的反扑,保卫 了苏维埃政权。
1921年列宁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
这个政策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第2课 苏联的崛起
(斯大林的探索)
学习目标:
1、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和农 业集体化方针的确定和实施;五年计划 的实施。 2、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存在的严重 问题;斯大林的经济政治体制;对苏联 产生的影响。
苏 联 的 崛 起
理想 与成 就
时间:1928年~1937年 计划:实施一五、二五计划 成果: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 第二。 历史意义:由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强国
斯大 林模 式
形成标志: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 特点:政治、经济高度集中 作用: ①“利”在于:使苏联跻身于工 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弊”在于:从长远来看,阻碍了苏 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 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邓小平说过:“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 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 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 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 了。” “后来苏联的模式”是指?
三、斯大林模式
1936 年, 4、 苏联颁布新宪法,这标志 着 社会主义制度 在苏联 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 创建的 政治经济体制 的 形成。
“利”在于:使苏联跻身工业化国家的行 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奠定了物质基础。
“弊”在于:从长远来看,阻碍了苏联的 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 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 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 式僵化了。 A、“列宁的思路”好在哪里? 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俄国国情决定 的。这一创新精神直到今天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B、“后来苏联的模式”也被称为什么? 斯大林模式